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医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医院范文1
1.1药学服务模式单一:在中医医院药学服务模式上,还存在单一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些药学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药学服务的理解不够,再加上一定的劳动强度和任务量,使药学服务仅仅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药品服务上,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特点了解不够,没有形成药品与治病相联系的服务理念,致使整体服务效能低下,服务模式过于机械单一化。
1.2重视程度和规范化不够:医院对构建整体的药学服务模式没有形成高度的重视,使药学服务模式处于不集中、散乱的状态,造成医院整体效益不佳。这种现象不管是在中医院还是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药学服务模式不仅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医院的服务水平。因此,从药品的入库至合理调剂到患者手中,建立合理、规范化的药学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3人员知识结构不同:目前从事医院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一般药学专业人员,虽然在学历水平上有较大提高,但与临床专业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难以满足临床药学发展的需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知识面,也需要与患者、医生的沟通技巧。药师在调配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病人合理用药。
2概述构建中医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准备工作
2.1制定药学服务制度:从医院制度给予保证,让药学服务深入每一个药师的心中,搭建与患者的最佳桥梁,并采取积极可行的对策。全盘考虑药学服务模式的有效管理,创新理念,实现“人”与“工作”的和谐发展,实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新聘用人才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能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细化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反馈与绩效激励等每一个过程。
2.2构建临床药师的长效培养机制:目前,我国各级医院临床药师的培训工作已经启动,但平台建设得再好,药师不主动利用,仍不会取得良效。因此,药师应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认真的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切实的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应在薪酬、职务或职称晋升上建立与临床药师相匹配的激励制度,鼓励更多的药学专业人才按临床药师的要求培养自己,并有条件地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师。并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分别配备临床药师、药学--医学、药学--网络信息、药学--经济学复合型人才等,并组建初、中、高级职称合理的人才梯队。
3探讨当前中医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有效措施
3.1推行人性化服务:做好人性化管理,能热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药师应主动与其沟通,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实施一系列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的人性化服务,真正发挥出中医药的治疗特色,及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构建轻松愉悦的环境,让每一位患者能感受到温暖,能安心接受治疗。
3.2实施良好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很必要的手段,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掌握工作的主动性,采取积极的态度,用和蔼可亲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病人应热情接待,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与病人说话语气温和、态度诚恳、热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细致解答。并及时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心理安慰,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另外,多与临床医师进行交流,掌握常用的中医诊断与自我疗法,以中医药的诊疗形式和患者进行身体健康指导。
3.3全方位药学服务:全方位药学服务从多角度阐释了药学服务的内涵。医院药学服务的理念应该从传统的药品供应转向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中医院临床用药形式主要以中药饮片为主,传统观念认为饮片调剂在处方应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饮片调剂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出用药咨询服务,包括如何煎药、服药、饮食禁忌、不同病种不同的注意事项等。另外,我院开设了中药饮片陈列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患者简单地掌握识别真伪中药材的常识,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缓解了窗口咨询的压力,改善了医患关系。每周的药师查房制度为临床药师走出书本,走向临床提供了更好的交流机会。每季度的《药事通报》工作的开展,以如何安全、有效的用药为目的,向医护人员提供与药品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和最新用药信息,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中药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安全,因此作为药品检验室,在入库验收时严格把关,保证饮片质量。作为药库,饮片的贮藏和养护也是药学服务的重要方面。作为制剂室,将药剂方面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寻找临床合理、患者需求的中药新制剂,为临床提供服务。这些都是容易忽视的药品研究服务范畴,如果药品研究与药学服务相结合,在药品研究后备力量保证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和医生共同探讨临床合理用药、诊断分析和处方合理配伍,将是药学服务模式的巨大转变。
3.4全程化药学服务:如果说全方位药学服务是一个宏观的横向服务概念,那么全程化药学服务则从纵向方面的每个环节体现了药学服务的细致与周到。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过程中,药师通过宣传常用中药的辨识、功能主治、配伍禁忌等,让更多的患者去了解传统中药,以提高全民医疗用药和自我疗法。同时,自饮片调剂、煎煮、服用、疗效反馈等全程一系列细节中体现出药师的服务与价值。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开展药物咨询,用药反馈等措施,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方面都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药师也可利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对不同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发挥临床药师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5开展新型家庭护理的服务模式:临床药师和医师一同走进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药师的护理。在这个过程中,在全面了解好患者的病史、既往史、用药史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性强的家庭护理体系,从健康指导、心理咨询、体育锻炼等多方面着手,时刻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生命体征及肝功能等情况以及用药引起的皮疹、瘀斑、感觉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等。同时,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明白如何创造舒适的养病环境;用药禁忌方面,对一些患者要求其戒烟酒,少吃辛辣。指导患者如何用中医养生的观念来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在临床中药师和营养师的建议下,将治病的中药变为健康的药膳,制定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饮食方案,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医医院范文2
[关键词] 中医医院;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54-04
以往的研究显示,2005~2009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进行效益分析,发现三类医院呈正向发展。2009年与2005年相比,其中中医医院的职工人数(人)、100万元以上设备(台)、诊疗人次数(万人次)、入院人数(万人次)、总资产(万元)、净资产(万元)、总收入(万元)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5.70%、14.38%、8.91%、16.21%、30.48%、26.87%和20.51%;中医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病床利用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和行政管理的水平[1]。本研究拟通过对2004年和2011年中国中医医院的效率、人力资源、经济效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6类指标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中医医院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中医医院的改革提供信息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表4-7《2004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表4-9《2004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表5-2-1《2004年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表5-6-1《2004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表5-9-1《2004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和《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表4-2-1《2011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表4-3-1《2011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表5-1-2《2011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情况》、表5-3-2《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服务情况》、表5-5《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情况》。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医院效率指标情况
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d)在2004年分别是62.3%,20.3次和10.4 d,2011年分别达86.3%、29.4次和10.5 d。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提升幅度较大,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见表1。
2.2 中医医院人力资源指标情况
职工平均诊疗人数(人次)、医师人均年担负诊疗人次数(人次)、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d)、医师人均每年担负住院床日数(d)、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万元/人)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万元/人),在2004年分别是498人次,1420人次,142.32 d,405.61 d,8.42万元/人和23.98万元/人,在2011年分别达603人次,1894人次,240.34 d,755.04 d,21.37万元/人和67.14万元/人,6项指标增长明显,人力资源利用率高。见表2。
3 讨论
通过全文分析,2011年较2004年相比,具体表现为:
3.1 中医医院效率指标分析
从表1分析,首先,病床使用率是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指标越高说明病床利用率高。8年间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24个百分点达86.3%,说明中医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和资源有效使用情况良好,仍有提升病床使用率的空间。其次,病床周转次数是从每张病床有效利用程度反映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指标越高反映病床利用率高。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病床周转次数提高了9.1次,达29.4次,虽然比值有所增长但仍有提升病床周转次数的空间。再者,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相对该指标值低较好。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平均住院日延长0.1 d,达10.5 d。综合前两项指标分析,中医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在不断提升,较好地发挥着社会效益,但病床利用效率仍可进一步提高,平均住院日仍有下降空间。
3.2 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从表2分析,首先职工平均诊疗人数和医师人均年担负诊疗人次数,2011年较2004年分别增加105人次和474人次,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77%和4.2%,反映患者就诊率高,医师工作量大。其次,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和医师人均每年担负住院床日数,报告期较基期比,分别增加98 d和349.43 d,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77%和9.28%,反映患者入院率高,职工与医师工作量、强度加重,应关注职工与医生的投入与产出结构合理。再者,职工平均业务收入是正指标,是医院职工创造价值的体现,是衡量医院经济管理、医疗服务工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受职工人数和职工业务水平两因素影响。若职工人数超编则人均业务收入则低;而职工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则医院业务收入就高。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是项综合指标,反映职工的产出和医院整体效益,该指标越高越好。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2.95和43.16万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23%和15.84%。反映8年来中国中医医院职工的素质与产出,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治愈率和整体效益均在稳步提高。
3.3 中医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从表3分析,首先,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医院自有资金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自有资金获利能力越强。2011年较2004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达4.14%,反映8年间中医医院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略升,应加强自有资金利用能力。其次,收支结余率反映医院依靠自身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所获利情况。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收支结余率由-2.27%降至-2.78%,降低0.51%,表明中医院医院获利进一步下滑,结合其他财务指标有必要深入分析下滑原因。再者,总资产结余率反映医院总资产的获利能力,与资产结构和利用率、医院管理水平相关,是医院经营效率的综合反映。经过8年,中医医院总资产结余率由-1.59%降至-2.23%,降低0.64%,应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业务收入,减少成本支出。再者,业务收入结余率反映医院业务收入规模水平、节约成本程度和医院管理水平、技术状况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越好。8年间,中医医院业务收入结余率由-2.56%降至-3.11%,下降0.55%,提示中医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提升医疗水平。再者,百元收入支出说明医院每百无业务收入所产生的支出。经过8年,中医医院的百元收入支出上升0.55%,达103.11%,说明每百元收入需要103.11元的支出,应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再者,人员经费支出比是反映医院配备人员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的高低。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下降2.12%达24.58%,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不断提高,总收入大于总支出,应适当提高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最后,经费自给率是衡量医院收入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之一,是个正指标。8年来中医医院的经费自给率降低0.52%达96.98%,说明中医医院依然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财政的补助才能生存;反过来说,中医医院是公益、非赢利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费自给率低于1为正常。
3.4 中医医院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表4分析,资产负债率为限额指标,反映医院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负债率高提示医院财务风险大,是衡量医院使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及反映债权人所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资产负债率提高6.6%,2011年达38.65%,即每百元资产中有38.65元的负债,较2004年提高6.6元,这个比值给债权人发放贷款安全程度提供了信息,同时也反映中医医院在努力克服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办事业现状,积极吸收、运用外部资金发展、壮大中医医药事业。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用举债经营比率验算,举债经营比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00%=258.76%,即2011年中国中医医院期末资产总额是负债总额的2.58倍,提示中医医院有很强的借款能力。结合中医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建议中医医院将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40%。
3.5 中医医院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从表4分析,首先,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指标,是个正指标,周转率越高说明医院固定资产利用充分、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反之,说明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营运能力不强。报告期较基期比,中医医院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24.63%达115.37%,说明中医医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硬件投入增多并得到较好利用,反映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及中医医院抓住机遇并努力发展着。其次,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周转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说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2011年较2004年相比,中医医院的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8.53%,达197.13%,提示中医医院应注意加强流动资金的使用与利用,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增加门诊就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增加业务收入,从而达到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再者,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医院总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低指标则说明医院经营效率差,盈利能力不佳。报告期较基期的总资产周转率提高了12.58%,达80.17%,表明8年来中国中医医院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快,医院规模呈正向发展,运营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应避免资产规模盲目扩张。
3.6 中医医院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发展能力是医院在生存基础上,壮大实力、扩大规模的潜在能力,常用分析指标有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总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净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和总收支结余年均增长速度。从表5分析,首先,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医院运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指标越高说明增长速度快,反之则表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报告期较基期相比,中医医院收支结余增长速度达20.75%,发展速度极快,由于国家重视,中医医院均迅速抓住了中国卫生事业大发展的机遇。其次,总资产年均增长速度是从医院资产总量扩张情况来衡量医院的发展能力,反映医院资产规模增长程度对医院发展后劲的影响,指标高说明医院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速度快。8年来中医医院总资产增长速度达18.27%,说明中医医院发展及后续发展能力强,结合中医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分析,提示应注意中医医院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避免资产盲目扩张。再者,净资产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是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志,反映医院的发展潜力。指标越高则表明发展能力越强,说明医院积累越多,抵御风险及持续发展能力越强。8年来中医医院净资产年均增长速度达16.56%,说明中医医院总体呈健康、持续发展,并具有一定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再者,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医院固定资产规模扩大程度的指标。7年来,中医医院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达16.68%,2011年较2004年,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和万元以上设备台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3.64%和13.70%,再次提示中医医院固定资产规模扩张程度快,但应注意固定资产的结构、比例、质与量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最后,总收支结余年均增长速度反映医院经营成果的指标。报告期较基期相比,中医医院总收支结余年均增长速度达27.28%,反映中医医院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贡献的同时,又创造了经济收益。
2011全年较2004全年相比,中国中医医院运营状况良好,资产规模扩张快,具有市场占有、抵御风险及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职工的产出、医院经济管理和整体效益逐年提高。但应进一步引导中医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9-10],调整中医医院资产结构,增强各种资产的利用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促进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敏,顾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5-2009年全国综合、中医、专科三类医院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2, 288(31):300-301.
[2] 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589-591.
[3] 鲜祖德.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94-98.
[4] 付焕新.浅谈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医药指南,2005,8(15):315-316.
[5] 田文华,段光锋,金春林,等.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经济监管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0):23-25.
[6] 鲍学曾.医院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54-266.
[7] 武广华,王羽,于宗河,等.中国医院院长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4-326.
[8] 曹荣桂.医院管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99-509.
[9] Luka V,Tihomir S,Mario B,et al. Croatian 2008-2010 health insurance reform:hard choices toward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J]. Health care essay,2012,10:53-66.
中医医院范文3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
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逐渐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各个行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患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内容,使得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发展推进,医疗、社保等体系也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因此必须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现如今医院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具规模,很多医院出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门诊服务、就诊服务、缴费以及转院记录等,为患者就医、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便利。这些信息系统在中医医院中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与整体医疗信息体系相对接,为中医医院的数据信息、社保数据以及其他医院数据等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
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能够为科学管理以及服务等提供信息化的技术保障,医院也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为患者以及医疗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中医医院也开始使用信息管理软件,与其他医院和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中医医院中设置员工的内部沟通系统、患者数据库系统、员工出勤、绩效考核等。[2]由于员工的职称变化比较大,相应的福利也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和物力消耗。
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在对患者服务中进行跟踪问责,利用数据对整个就诊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再现,将数据保留下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展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医患纠纷出现,并且对于出现的医疗事故也能够很好的进行问题排查,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信息化建设管理也能够使医院的信息储备得以提升,为医院的医疗研究以及员工培训等提供服务。
2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2.1 树立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医医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医院顺利实现管理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医院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简化患者就医的流程,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就医提供便利。因此需要中医医院的管理者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3]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进行把握,并有专门的分管领导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主持。积极引导全体医院员工关注信息化建设,使其积极参与到其中,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合力。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情况,进行短期以及长期规划设计,加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使用信息化手段,将业务需要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竞争力,使得中医医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积极投入资金,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当前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要积极强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4]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获得效益,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人财物,并且是不间断的,所以国家需要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是不行的,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化项目的考核制度,组织专家考核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医院自身资金的利用情况,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与规划,使得相关投入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结果比较优秀的医院,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帮助其发展,并引导其发展成为中医医院信息化的示范性单位,更好地带动周边市县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市县信息化建设的区域均衡发展。
2.3 完善标准制定,提高标准化水平
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卫生信息建设的标准,如《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等,国家的中医药管理局也有《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试行) 》,[5]此外还有很多信息化标准在开发研究中。信息标准化建设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当前的标准宣传不到位,很多人不知道,而且缺少有效的落实机制,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就需要在医疗卫生改革背景下,实现医疗卫生的信息联通,保证资源信息有效共享,避免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强化认可认证相关的软件产品,完善医疗部门的检查评审办法,使得相关标准有完善的实施应用机制作保障,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等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宣传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开展示范应用工作,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更加标准。
2.4 强化员工信息素养,奠定信息化建设基础
医院的员工是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主体,医院员工的信息素质水平以及能力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且会关系到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在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建设时,还需要强化医院员工的信息素养培养,进而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动力作为基础。
强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医院信息部门的人才不仅要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熟悉医院的相关工作流程。如果单纯懂技术,但是不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会使得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如果不懂信息技术,就会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加强人才的专业化培训,针对性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加强行业间的交流,避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能够将世界上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此外还需要积极建立医院图书馆,强化文献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为医院的科研以及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推进,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当前信息技术等不断融合发展,社保、医疗体系也逐渐完善,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中医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技术的服务,凸显出中医医院的特点,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邓文萍,孙静.湖北省扶贫县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4(05):70-71.
[2]肖勇,沈绍武,田双桂,等.我国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3(12):50-53.
[3]杨伟吉.浙江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4):451-454.
中医医院范文4
关键词: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我所于2013年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进行调研,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深入分析。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所在区域涵盖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汇总分析。
1.2调研方法
设计并发放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研问卷,通过各医院填报的相关数据以及调研人员赴各医院现场复核,最终获取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1.3调研内容
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护理人员总数、护理人员职称分布及聘用制护士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3.1护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要求中医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不低于1∶0.4,逐步达到1∶(0.5~0.6),临床护理岗位中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1]。由表1可以看出,48.5%的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原始调研数据中显示有个别医院床护比仅为1∶0.18。2012年上海2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开放床位数的增加,床护比明显下降[2]。目前由于部分二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无法扩充护理队伍,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力严重缺编;另一方面,中医有其自身的中医特色理论体系,护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西医护理项目,还包括中医护理特有的技能,如运用整体观的辨证施护程序、中药换药、熏洗、足浴、火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量加大,临床护士每天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从而造成中医护理特色面临萎缩的现状,阻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3.2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低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由低至高呈“三角形”分布,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80.27%,中级职称人员占18.40%,高级职称人员仅占1.33%,高级∶中级∶初级为1∶14∶60,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1∶3∶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1∶3∶1[3]相差甚远;目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4],我省中医医院护士学历以大、中专生为主,护士职称普遍偏低。这种职称结构对中医护理队伍和中医护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护理队伍没有很好的梯队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5],提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性构建的必要性。
3.3聘用制护士数量较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表3显示我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在编护士数量占52.17%,床位与在编护士之比仅为1∶0.20,护士编制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医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问题,医院用聘用护士来维持着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聘用护士不能与在编护士一样按工作量发放奖金,又无按职称聘用的机会,导致部分护士锻炼成熟后跳槽,造成医院护理人才与培养经费流失、护理特色和质量受影响的现状。
4建议
依据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真正意义上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优化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职称晋升向一线护士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议医院应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招聘有经验有资质的注册护士,同时要设置预留机动人员编制,稳定护理队伍。建议将护理人力资源、设置岗位、聘用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关规定落实效果的评价,促进落实。
5小结
本研究以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资料为数据来源,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明确我省二级中医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省的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蔡俊萍,蔡珏,等.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28-1030.
[2]王钰.上海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B):461-162.
[3]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8):2238-2239.
中医医院范文5
【关键字】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 2005~ 2010 的重要策略和方向[2]。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中医护理的日益发展。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将给病人提供更加贴近需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有效地改善中医护理队伍的人才结构, 改变中医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3]。2011年9月1日至 2012年8月31日积极申报成立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讨、研究出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予以具体实施,培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1~40岁,护士61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培训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实施过程
2.1 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概括为两类: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前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求申请者已取得学士学位; 后者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 [4],我院专科护士培训采取继续教育形式。
2.2 培训方案的论证
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专科护士的培训相关的资料,到区内综合医院(已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成功培训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参观学习,吸取实践经验,邀请我区各中医院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分调研与论证,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可行性。
2.3 成立培训管理机构
①成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②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宁夏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参与此项工作。
2.4 设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经过积极申请,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在我院。
2.5 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方法
2.5.1 培训内容:中医护理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沟通学、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护理论文撰写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设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2.5.2 培训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均培训3个月,实验组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5.3 考核内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2.5.4 培训对象: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
2.5.5 培训方法:
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3 培训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具有显效意义。
4 资格认定、发证: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5 讨论
通过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专科护士的系统管理, 现已研究出针对我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较好方法。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我区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推动了我区中医护理队伍走向中医专业化。目前我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惠萍, 房彤, 王维利; 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安徽医药2008,12(1)
[2] 肖江琴, 李萍. 新疆地区 ICU 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 J] . 护理学杂志, 2009, 24(2): 62-64.
中医医院范文6
中医与京剧、书法、武术并称“四大国粹”,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作为基层中医医院可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推动中医药的业务不断发展,巩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果,掀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热潮,以利提升中医药业务技术水平,开创中医药工作新的局面,同时造福社会。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子簿、基础差、起步晚,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些难点和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织保障,政策引领,明确重点,统筹兼顾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医院须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挂帅,由专人具体负责,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审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继往进展慢、内容少、投入低、特色差、措施弱等情况,强调“三个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三个重点是”:培育医院核心、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四个坚持”是:一是坚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现状、人员、资金、设备、程序、范围、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四是坚持紧紧围绕医院业务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从实践来看,中医药文化建设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关系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更应当从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高度,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中医医院可以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扩大宣传,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以中医药政策、理论、技术、演变、特色、成果等为内容,院内采取图板、视频、讲座、带教、参观、自学、培训等形式,院外采取城乡义诊、电视专题、知识竞赛、对口支援、理论培训、技术推广、发送资料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多样,长期宣教,力求实效。
3 充分做好三项工作,努力夺取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基层中医医院更加光荣的、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让中医药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烘托中医氛围,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需长期侧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普遍认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可以概括为“仁、和、精、诚”4个字,即: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可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医院发展规划、院训、院歌、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员工手册》、医院管理及环境形象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以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业务建设。主要是招聘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创办中医特色学科,鼓励中医传承创新,设立中医发展基金,购置中医诊疗设备等,不断探索和完善诊疗行为、医患关系、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三是在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上注意突出中医药元素,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院内显着位置布展华佗、李时珍、扁鹊、张仲景等中医药先辈的图像资料、中医名家名言警句、院训、院歌、中医药防病治病图板等,并向群众制发宣传图册资料;在新院建设上可与设计单位一起进行了整体筹划,在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方面,以彰显中医药文化为主线。
总之,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内外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加强组织,统筹协调,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要求;同时,基层中医医院应在中医药的文化建设及业务发展上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扶持、带动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的发展,使中医中药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