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粉画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粉画教案

水粉画教案范文1

关键词:儿童吹塑纸版画;创作;教学;引导;鼓励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44-01

吹塑纸版画以厚重丰富的表现力、简单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绘画教学中,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儿童非常喜欢吹塑纸版画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每次压印,都会给儿童带来惊奇与喜悦,满足了儿童瞬间的好奇心。

材料准备:除了水粉画工具外,再准备吹塑纸、黑卡纸、铅笔、双面胶、图钉等。

教案针对4至6年级,有一定素描、水粉画基础的学生,开展儿童吹塑纸版画创作:

一、如何确定创作主题

首先,教师给学生宣读命题内容,例举表现题材,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大脑中勾画出想象场景。然后要求每一个学生把构思好的内容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善于语言表达,想象大胆丰富;有的学生不善于语言表达,吱吱呜呜,但这类学生想象力并不差,或独具慧眼,画出来让你刮目相看。作为教师就要耐心鼓励他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每个学生都要开动脑筋,为刚发言的小朋友补充画面内容,拓展各自的想象空间,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描述给他鼓励与肯定,并加以引导,突出主题;或建议换内容来更好的体现创作主题。通过语言的交流,画面形象便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当然有很多细节问题,是无法光凭想象来刻画的。教师就要布置回家作业,让学生根据已确定的内容,从电脑、画报中找参考图片。

二、如何表现创作主题

(一)先在素描纸上打底稿。把构思好的内容,参考找来的图片,用铅笔在确定尺寸的素描纸上把它表现出来。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夸张变形的人物、物体来勾画画面,这是儿童特有的优点,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来引导他们重点刻画主要内容,突出画面主题,因为学生容易主次不分,平均用力或喧宾夺主。使画面既有张力又主题突出。

(二)制版(底稿内容翻画到吹塑纸上)。定稿后,找一张同尺寸的浅色系列吹塑纸。在制版前,先用毛巾沾点洗衣液轻擦吹塑纸,把表面的油层擦掉,便于上水粉色。然后把底稿画面朝上叠放在吹塑纸上,四周齐平用夹子夹住。用6B铅笔,把稿上的内容翻刻到吹塑纸上。线条流畅画痕要深点,便于隔开颜色。如果画面上出现文字,那就要先写在透明的白纸上,然后翻过来,照着反写字写到吹塑纸上。这样印出来的文字才是正的,注意画面内容也是反的,但这没关系。如果有要求,也要象文字那样在透明的白纸上过一遍。

(三)印画。把与吹塑纸一样大的黑卡纸正面与吹塑纸的画面整齐地面对面叠在一起,然后用双面胶把黑卡纸和吹塑纸对应的一边粘起来,黑卡纸在上面用图钉把它们固定在画板上(钉在双面胶一边)。这样便可上色了。用水粉笔调出需要的颜色,掀开黑卡纸,露出吹塑纸画面,涂在吹塑纸画面上。一般先从主体亮色块画起。色相相近的色块可以一起涂,等会再区别差异。马上把黑卡纸盖上,用手掌在黑卡纸背面抚压下面吹塑纸涂色的部分。注意不要让颜色干了后再印,整个印画过程中,颜色要调厚点少加水,在印制中黑卡纸和吹塑纸不要长时间粘在一起,以免吹塑纸被粘连到卡纸上。学生很喜欢这种印色的过程,他们会加入大胆夸张的色彩,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对比。如果物体受光面是暖色,那么背光面就要加点冷色调进去;反之亦然。化功夫刻画主体,明暗、冷暖、纯度对比要强烈,区分色相相近的色块,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忽略次要的,这样会避免画面的火气和主次不分。通过教师的引导,会达到一种既有张力、变形夸张的儿童画特性,又能融合色彩章法的精彩效果。吹塑纸版画可以表现出丰富厚重的色彩,可以在原先色块上不断叠印,反复修改调整,塑造出细腻的色彩效果。

三、完成主题创作

水粉画教案范文2

一、以学定教,实现师生间的和谐相长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和谐的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来选择教与学的策略。少年儿童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与丰富的想象力,应让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成为发现者,体验到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做到教学无痕。当学生的发现超越教案预设范围时,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发言,努力为学生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搭建平台,从课堂的生成中寻求教学的出路,演绎更为完美的教学预案。

《贺卡》是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绘画、拼贴、撕、剪、刻、折、镂空、插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平面的、立体的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在绘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我先指导他们在平面绘制的基础上,利用剪刀、纸胶等工具,设计出新颖独特、充满诗意的贺卡。此时,有学生提出,她设计的贺卡里的卡通形象还能随着贺卡的开合而变化,贺卡上的小动物还能有动作呢!全班学生都很感兴趣,希望借助于升级制作,让自己设计的贺卡也能动起来。这是我上课前没有想到的环节。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让贺卡设计不但走向了立体化,而且走向了活动化。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走向了师生间的平等沟通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绪与认知上的变化来调整教与学的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同创生美术课程。

二、链接生活,实现生活美术与学科美术的和谐相生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应该让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家庭、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丰富的生活积累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素材,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石。小学生自我建构的能力相对较弱,捕捉、重组素材的技能也有限。如何让他们的美术能力从“自发式发展”走向“专业化成长”呢?教师可以从指导儿童观察生活入手,培养他们的艺术观察力,继而借助作品反映出现实世界,抒写真情实感,体现出美术作品表现现实的典型性、艺术性,让艺术照亮生活。

如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跳蚤市场”、读书节开幕式等活动都是学生创作的好素材。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捕捉一些“特写画面”,如运动员的动作、拉拉队的神态等,让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来创作,可以是泥塑,也可以是水粉画或者剪纸。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情、小物件,把所看所想及时表现出来,与同学、教师分享。爷爷的烟斗、奶奶的围裙、爸爸的大脚、妈妈的包包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主题。只有着眼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他们进行艺术性的观察,才能催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创作出更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三、情智美术,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相融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美术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情感纽带维系下的认知活动,没有积极情感催化的学习活动是被动低效的。美术教学活动是超越实用价值观念的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高远境界。

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动物和朋友》时,授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认识动物,增进人与动物之间的友情。新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动物世界”中的精彩片断,观看了《警犬卡尔》中人狗情感交流的经典场景,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讲述了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接着,我展示了徐悲鸿的“马”图,齐白石的“虾”图,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交流了作品的特色与自我发现。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自我创作。学生的很多作品都超越了预期的价值定位,内容丰富,表现角度独特,创作手法充满了灵性。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情感可以催化或干涉学习活动的开展,而认知上的发展又可以转化或升华情感。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创设出必要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挖掘出美术素材中隐藏的儿童化价值,让学生对学科本身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

水粉画教案范文3

一群“空间魔术师”,热爱在有限的平面里,不断展示几可乱真的错觉艺术创意。行路再匆匆,你还是会被他们的作品吸引而驻足。3D地画诞生自街头涂鸦文化,在很多人印象里也许还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却在艺术创作上第一次打破作品与观众的分离关系,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真正参与到作品创作中,感受与艺术互动的无限乐趣。

“粉笔帝”:让思想与生活立体起来

小粉笔画出大生活

近年来,很多漂亮的3D地画作品渐渐走入大众视野,然而基本都是西方街头画家的作品。去年年底,几张有趣逼真的粉笔3D地画照片出现在网络上,虽然相对简单粗糙,但正宗鲜明的“Made in China”特色让人倍感亲切,所以迅速在论坛和微博上走红:

一组“办证小广告”电话号码赫然“立”在马路上,其中还有几个数字东倒西歪,像是被人碰倒了;

人行道上凭空出现了一个旋转向下的楼梯,路人走过忍不住往里一探究竟;

某人的客厅地板里竟然种起了开心农场的菜苗,一旁还配备偷菜的全套作案工具……

这些画,用的仅仅是再寻常不过的粉笔,线条构图也不复杂,画面甚至有些简陋,但其中的创意却让人拍案叫绝。

它们全都出自河南郑州一名室内设计师侯政峰之手。侯政峰自称平时都只宅在家里和工地,这些画都是他业余时间画着玩的,没想到这个小爱好竟然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和传播,甚至有网友赞其堪比《盗梦空间》的“造梦师”,让他感到意外之余,也坦言有一点“小骄傲”。他开头比较排斥网络新词,一度对网友给他起的绰号“粉笔帝”不太适应,但现在也乐于接受了,因为“大家喜欢”。

自由的思想表达,才是最珍贵的

侯政峰坦言,他画的粉笔3D画,其实在技法上没什么特别,因为用的就是传统绘画的透视原理。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普通人学上一个星期左右,也能很快掌握方法创作出作品。所以他从不吝于跟大家分享作画的具体技巧,更是在博客上响应网友的热烈要求,准备开一个粉笔立体画培训班,让更多人也能走到街头一起玩起来。

在“粉笔帝”眼中,技巧和视觉效果还是次要的,作品中体现的作画者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最能打动人的:“我喜欢那种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纯粹的情感表达,更希望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艺术最初的作用就是抒感,如果用于了批判,那一定是直截了当进行批判的路走不通了。”

如今,侯政峰也开始尝试用电脑来制作3D地画,更鲜明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他最新的作品,画的是一条鲨鱼困在一个大小仅能容身的小游泳池里,图片说明里写着: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最珍贵的莫过于自由。”

赢未来 你作画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侯政峰 简单的也就是随手画,画成什么算什么,稍微复杂一点的会事先做一些准备,比如先在纸上勾画一些草图和小稿,有的还要在电脑上模拟一下,这样可以保证现场的效果。

赢未来 你的3D地画作品都是随兴之作吗?现在隔多久画一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侯政峰 都是想起来了才画一画,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统计过数量。画一幅一般用掉半天吧。商业性的也做过一些,但只有在自己随意画的时候,才能感到由衷的愉悦。

赢未来 你的画都很有生活气息,这是你的题材重点吗?你觉得在创作中什么最重要?

侯政峰 有感而发罢了,生活积累多了灵感就会多些,作品的共鸣就会强一些。接下来我会更加关注现实方面的题材。我觉得生活经历很重要,并且要多思考,独立思考。

赢未来 为什么会选择用粉笔?你的画“存活”时间大概有多长?画完后如何处理呢?

侯政峰 粉笔画得快一些,画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多工具,携带方便,哪里都可以画。天气好的话,画可能会保存两三天的样子,如果遇到像下雨、扫地等,一下子就没有了,不用专门清理。其实我画完拍了照后,就很少再回去看。

赢未来 作品很快就没了,不会觉得遗憾吗?

侯政峰 做一件事有结果,固然使人欣喜,但相比绘画过程的愉悦,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要说遗憾,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粉笔画感人的地方吧。

3D地画知多少

3D地画(3D Street Painting)发源于二十多年前的西方街头绘画,又被称作3D街头绘画、街头立体画、城市三维立体画等。主要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D地画为什么看起来有立体感?

简单地说,3D地画创作时采取了“反透视”的画法:远大近小。观看时处于特定角度才能看出比例协调的立体效果。作品的实际大小,也会比看照片时感觉的尺寸大得多。

•3D地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传统的3D地画主要用粉笔勾画而成,方便快捷;

如今大型3D地画更多采用油画颜料和丙烯颜料进行创作,色彩更丰富,效果更细腻。

•3D地画都是直接画在地面上的吗?

用粉笔即兴创作的作品大部分会直接画在地面上,但现在城市里很多地方已不允许在地上涂画了;所以很多3D地画的载体都改成画布,画完之后把空白的画布边角裁剪掉,再铺到地上,这样也便于移动和保存。

•3D地画的创作步骤是怎样的?

街头粉笔3D画的创作比较随兴,过程一般是:设计主题――打底稿勾轮廓――测量比例――绘画及上色――勾细节――完成收尾工作并拍照;但想要创作好一副大型的3D地画,则需要先到现场考察拍照片,根据场地测量墙高、宽和纵深(还要考虑到观看的角度和拍照人的高度等因素);然后设计主题,手绘好效果图;根据效果图,把一整张画分割成几个甚至几十个部分,对每一部分的实际尺寸进行精密计算;最后才动手绘制好每一部分,拼接起来到现场展出。所以好的3D地画艺术家不仅要具有超强的绘画水平,还要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宅男”,自然不会错过当时最火的“偷菜”话题。

• 最出名的作品《办证》,侯政峰在画里留下的竟然就是他本人的电话号码。

“3D双胞胎”: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低调的名门之后

在渐渐壮大起来的国内立体画创作者群体中,长得一模一样的万以琚和万以珩两兄弟很容易让人留下印象。不过尽管他们在业界小有名气,很多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也常能见到他们多幅大型3D地画作品,但普通观众却未必熟悉这对双胞胎――他俩总是低调站在围观地画的人群旁边,面带微笑,看着在画上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的观众。

万氏兄弟的工作室位于广州文化公园的万兆泉雕塑工作室中――他们的父亲,正是广州著名的民俗雕塑大师万兆泉。两兄弟学的专业也是园林与雕塑,这为他们自学3D地画创作的技法,提供了不少便利。采访时,弟弟万以珩还正忙着做一个人物群像雕塑,但谈起兄弟俩的3D地画创作时,他掩盖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成就感。

自学成才,玩出新意

回忆起与立体画结缘的经历,万氏兄弟印象最深的就是“累”。2004年,还在校园念书的他们偶尔会接一些雕塑、园林景观工程的商业单子,有家广告策划公司看到那会儿刚在国外兴起的3D地画,甚觉新奇,便问他们能否尝试在某个活动上模仿着画一下。虽然毫无经验,但那会在广州美院念书的两兄弟,对这种“街头玩意儿”还是比较轻视的,认为画起来应该很简单。

结果用水粉画的一张人脸,一只破冰而出的海豹,一个在游泳池里的女人,三张只有十来平方米的地画,两兄弟加上助手足足花了一周多才完成。别人看着时髦,他们干的却是“农民工”的活,每天弯着腰在太阳底下连续画好几个小时,不仅腰酸背痛,还晒到中暑。细节问题也很多,经常是画着画着觉得不够逼真,不得不反复修改;还有在画上行走的时候,一不小心从颜料没干的地方经过,鞋底就会把其他位置踩得乱七八糟,又得重新返工。

有别于过往认识的观察方式和基本功要求,激发了兄弟俩对立体画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们一边研究国外前人的题材和方法,一边抓紧机会创作新的构思,至今已经完成了40多个富有创意的作品。在东莞创作的当时广东最大地画群和亚运主题地画《亚运欢藤》、《云端漫步》被媒体广泛报道,无数观众曾在上面留影;全国首家3D立体画餐厅有他们目前最满意的作品《金龙鱼》,墙地一体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许多人慕名而去,与栩栩如生的鱼群进行搞怪的“互动”;连澳门特首也忍不住要和他们的作品合照。

年轻的好处就是富有创意和敢于实践,万氏兄弟并不满足于国外街头3D画家传统的建筑山水类题材,一直想着挖掘更多阳光、年轻化、概念化、具有本土特色的题材。很多活泼的元素,如动物和卡通人物,都成为他们画中的重要内容,活泼生动的程度连德国的街头艺术大师Manfred Stader也倍加赞赏;继在3D地画《阿凡达》中成功加入了真人人体彩绘模特后,他们还打算在日后的作品中引入自己擅长的雕塑元素,以及开一家全是立体画的3D餐厅,要将3D立体画玩得更加疯狂、更加纯粹。

赢未来你们作画时比较注重哪些方面?

万以珩除了追求作品本身的逼真感外,我们一定会先去场地考察。3D地画很讲究作品跟周围环境的融合,我们会考察场地的用途,实地的光照情况,并在现场选取最佳的观赏角度。

赢未来如何让画作显得更逼真?

万以珩我们时常会用在园林专业学到的一些景观设置技巧,讲究各种元素搭配的恰当和协调。观察也很重要。比如3D地画常用的瀑布和石头题材,过去的作品画水溅到石头上都是一片白花花的,而我们就注意到石头淋湿后颜色应该是比较深的,甚至上面会长一些植物,加上这些,画面才更立体,更接近真实。我们还会琢磨,现实中从高楼大厦放出的气球,到底会怎么飘一类的问题。

赢未来什么情况会让你们有挫败感?

万以珩无疑就是画到中途,一场大雨就把一切毁掉了。我们尝试过露天作画时中午去吃饭,结果吃着吃着变天了,赶回场地的时候,没干的颜料已经全部化掉,一塌糊涂。还有一个作品让我不太满意,当时是应商家要求,加入了很多元素到里面,如果不讲究空间感的话,看起来确实很“缤纷”,但是画面太满,反而丧失了3D地画本身的逼真感。所以我们比较强调构思时的独立性,希望对方不要干涉太多,给予我们完全的信任。

赢未来你最喜欢3D地画的什么特质?

万以珩与民同乐,与观众一同享受过程,我们创作的初衷也是如此。《蒙娜丽莎的微笑》,就算人走到它旁边合影,那还是一张画着蒙娜丽莎的画,观众无法跟它产生直接关系。而一个立体画作品放在那,有了人来参与,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无论如何创作,每幅画上我们一定都会预留给观众参与的空间和角色,这幅画有了参与的人,才会完整。我们在现场一定会设置好最佳拍摄点的指示,教会观众该站在哪里,照相机该从哪个角度拍,效果会更好。

赢未来但是观众在画上摆自创姿势,会不会破坏你们作画的初衷?

万以珩当然不会。像我们画广州电视塔的《云端漫步》,本来点子是让大家“站在电视塔上”,高高的像在云上走一样;但有观众自己创作了攀爬电视塔,或者坠下呼救的动作,就增加了更多乐趣。每一个人来到地画上,他们的动作和表情都是不一样的,都会赋予这幅画不同的内涵,这样就等于不断地对这幅画进行再创作。观众其实也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

“中国3D地画第一人”:将这场绘画艺术的革命进行到底

开创者的不朽野心

他是世界上最大3D地画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并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纪录刷新:从北京欢乐谷486平方米的《陨石坑》,到北京三里屯535.3平方米的《唐吉可德》,再到位于广州万达广场的大型3D地画《狮门峡谷》,面积足有达892平方米。

他是齐兴华,中国首位3D地画艺术家。《狮门峡谷》完全由他自己凭空创作,从草图、色稿、计算图纸、绘制到安装,一共动用了10名助手,耗时足足1个月。

他拥有很多个引人注目的第一:2005年他的毕业创作,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张街头3D地画《漩涡》在多处展出并引起轰动,使他成为首位将外国街头艺术引进中国的科班艺术家;中国首张3D墙地立体画、四维度3D绘画、转角3D立体壁画也都出自他手笔;他的多张作品更是曾作为中国3D地画“最高水平”的代表,入选参展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然而在齐兴华看来,破不破记录并不代表艺术创作的水平,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几百年后还有人记得。

坚持一门“给所有人看”的艺术

2008年,齐兴华从中央美院辞掉了教师的职位,专心致志开始了职业3D地画艺术家的生涯。

放弃意味着安逸生活和良好社会声望的教学工作,转而投向草根的“不务正业”的街头艺术,旁人难以理解,但齐兴华内心却始终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他不想放弃自己多年的绘画梦想,终老仅剩一堆无聊的教案、表格陪伴。有次坐飞机出差,中途飞机遇上气流激烈颠簸,他突然想:“如果飞机坠毁了,会有人知道我是谁吗?顶多说我是中央美院的老师,那又怎样呢?没有作品。”回去,他就辞职了。

听过不少“地画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质疑,齐兴华并不在意。对比现在那些抽象夸张、难以理解的所谓“现代艺术”,他认为,能与观看者进行交流互动,正是3D地画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所以他始终坚持以严谨的写实风格进行创作,追求充满“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逼真震撼效果,希望作品能让人人都看懂,都能欣赏。他是通过互联网邂逅爱上3D地画的,他也深信网络传播上能让这种“短暂存在”的艺术形式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永恒。

自称“有着小小完美主义”的齐兴华,最近的一条微博里写着:“再次敬告个别朋友,如果你是找我照着你的想法画,那就别来找我了。我的作品要对得起我的艺术标准,也要对得起喜欢我作品的朋友,更要对得起这个灿烂春天。”

赢未来 与其他创作形式相比,你觉得3D地画艺术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齐兴华 “她”是一种绘画革命,在历史上将人第一次带入画中。

赢未来有人会觉得街头创作难登大雅之堂,算不上“艺术”,你作为一名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齐兴华 马提斯、毕加索的早期作品被同行称为“像野兽一样的作品”。当时,将艺术比作野兽,就相当现在把人比作“禽兽”一样,是对艺术的最大侮辱。但是,艺术家是不会因为外界庸人的非议而退缩的,他们干脆把自己称作“野兽派”。时至今日,“野兽派”已经成为一个古老又传统的画种了。所以,独善其身,历史自有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