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热门话题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热门话题作文范文1
假设你是刘伟,你的美国朋友MIKE 想通过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请你根据提示,给Mike 写一封e-mail,向他介绍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情况。
内容提示: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2.春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节前、除夕、节日期间)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al, decorate, on the eve of the festival, get together, set off fireworks, lucky money
范文
Dear Mike,
How are you? I'm really glad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 and so on.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Spring Festival to you.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holiday in China. It usually lasts for 15 days.
Days before the festival, people clean their houses. They think cleaning sweeps any bad luck. They decorate their houses with paper cuts. On the eve of the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and have big meals. Then they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TV. At midnight, they set off firework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During the festival, kids get lucky money from old people. People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y wish each a happy year and good luck. How happy we are.
Best wishes!
热门话题作文范文2
笔者统计了2004年、2005年各类作文数量和所占比重,很能说明问题。在笔者所收集到的2005年70多套中考作文试题中,命题作文14题,占19%;半命题作文18套,占26%;话题作文32套,占45%,材料作文8套,占11%。而笔者所收集到的2004年100多套中考作文试题中,51个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占51%;12个省市采用了命题作文,占11.8%;19个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占18%,两年的格局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变化。而2005年中考作文试题呈现如下变化。
一、话题作文:依旧风景亮丽。
2005年,话题作文依旧亮丽,这 主要是话题作文能针对自己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表现在:首先、加大对话题限制,尽可能的减少独词句的话题。如以“责任”、“幸福”等为话题,增加话题修辞或限制成分,使话题的范围尽可能的变窄,以此减少学生的“克隆”或抄袭。从2005年各省市的中考话题作文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成都的“学会理解”,湖北黄冈的“爱是永恒的”,安徽淮安的“走进和谐”;其次,在提示语或要求上,在范围的选择上或者立意上增加了一些限制性要求。如2005年四川南充中考以“战胜自我”为话题,提示语“战胜启我的过程,高尚战胜了卑劣,勤奋战胜了懒惰,勇敢战胜了怯懦,面对战胜了逃避,快乐战胜了忧伤……我们才有了一次次进步;在你的生活、学习中这样的精彩例子一定不少”,除了在立意上有明确的限制外,在选材上强调“自我”;再次,尽量避开热点、焦点以及大众化的话题,选择考生没有关注的新鲜话题。2005年中考有不少省市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如陕西的以“助跑线”为话题,江苏扬州的以“感恩”为话题。
形式与内容的改革,给话题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2006年,话题作文依旧火暴,并且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形式:材料与话题的结合。给考生提供一则或几则材料,学生需要读懂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成文,这样,既给了学生自由,文体自选,内容自选,立意自定,又给了学生限制____话题必须从材料中提炼,这样就增加了学生构思的难度,增大了文章的可信度。
二、半命题作文:欲与话题试比高。
半命题作文在各种类型的作文中,声望最好。其数量紧随话题作文之后,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予开放,在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给了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既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特长,又能有效的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分,此是半命题作文最受欢迎的原因。2005年的半命题作文有如下特征: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或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或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给出的一半不拘一格;挺有诱惑力。如,“又一次”,“另一种”,同时这些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选择的空间无限的大;给考生提供了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半命题,让考生根据自己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选出自己得心应手的作文题,这种命题方式更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和作文水平发挥,颇受学生欢迎。
三、命题作文:在改革中焕发青春。
2005年依然有不少省市固守着命题作文这方天地,而且这个家族有扩大阵地的趋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已经连续三年坚持采用命题作文,表现出可贵的勇气。纵观2005年命题作文,有如下特点:形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创设情景,设置极具煽情,极有诱惑力的提示,以唤醒考生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提供两道作文题供学生自由选择。内容上不断创新,考题直接切入学生生活,直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焦点话题,如,2005年上海市语文中考命题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浙江绍兴市中考命题作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一定回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标题上或追求诗意,力求让题目粘住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如、200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命题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诗意的文题就会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或标题给得宽泛,如湖北武汉的“开端”、北京的“水”、重庆市的“自嘲”,浙江省宁波的“沟通”,类似话题作文,学生选择余地大;还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的命题作文,不少作文明确提出:文体自由;不少命题作文可适合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尽展特长,尽显才情。
四、材料作文:他日再争辉。
2004年,在话题的一片责难声中,材料作文闪亮登场了。这种方式能有效的检测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对学生有所约束,学生写作角度或提炼的话题一定是从材料中提炼而来的,不能撇开材料,另砌炉灶;而现行的材料作文在选材、立意和文体上又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空间,便于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长和才情,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抄袭或者“克隆”。2005年材料作文有如下特点:材料的形式进一步增多,以文字为主,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图画和数字;文字材料比较浅显,不少阅读材料还借用议论性的文字,巧妙地提示了提炼话题或切题的走向,减少学生阅读和构思的难度。
与其他作文形式相比,材料作文资历最浅,数量最小。我们坚信:2006年,材料作文会更美好。
五、选题作文:一种时尚,更多人文关怀。
2004年,不少省市的中考作文同时提供了两到三道作文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两道作文题由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两自由组合,两道作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题作文尽力减少或避免因考题本身给考生带来的种种局限或束缚,从而让考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才情,从而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人文关怀。
除了作文命题方式,应该说,各个省市中考作文所涉及的作文内容,特别是不少省市不约而同地关注热点话题,那些省市的中考作文容易出彩,为什么容易出彩?这些依然是我们要关注的话题。
一、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以加深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是作文教学应该关注的内容。2004年江苏南通话题作文“倾听”,无锡市的话题作文“珍惜”,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以“学会理解”为话题,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广西自治区河池市中考命
题作文“生活的味道”,江苏徐州市的命题作文“自我与他人”,山东省烟台市的半命题作文“生活需要____”……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的味道,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已经不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也开始涌进校园,影响学生的成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日趋突出。于是,作文教学把“做人”、“尊重生命”、“理解或尊重他人”作为热门话题进行训练,借此来渗透德育教育。而这一点在中考作文同样也有所反映。2005年江苏常州的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江苏省南通的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湖南常德市的命题作文“我很重要”,其用意更加明显,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芳香”,认识自我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素质教育”是前几年关注的焦点话题,2005年吉林省中考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请重温下面《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为此就要保持他们的童心,尤其是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让他们从‘数学奥林匹克’的题海中跳出来,让他们在为应考而死背硬记的书山重压下透一口气,让他们有提问质疑和思索的时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有按个人兴趣探索的自由……”这些文字一定会赢得所有学生的共鸣,相信这个省的中考作文一定是佳作叠出。同样,2005年浙江绍兴市命题作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无疑切入学生的兴奋点,这个市的中考作文一定是浮想联翩,创新叠出。
二、提倡质疑探究,学会真诚对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同时,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与人相处,中考作文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方面一定要有所作为。2005年浙江台州的“求知”话题,四川资阳市的以“书”为话题,江苏盐城市的命题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湖南常德的命题作文“我很重要”,北京市的以“开端”为话题,宁波市命题作文“沟通”,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半命题作文“走近____(伟人、名著、自然、科学……)”,前者在于引导学生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勇气,在“书”中求知,在生活中求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求知中质疑;而后者则无论是“我很重要”、“开端”,还是“沟通”、“走进____”,无不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真诚对话,辨证认识自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镇江市中考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叙述“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用艰苦的积蓄开办银行意外破产:后,他勇于承担责任,历经十几年的艰辛,尝还债务的故事,相信这则材料一定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体现人文精神,感悟现实生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命题者非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考查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语文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而感悟生活也是中考常常光顾的一个内容。2005年连云港市的以“分享是美丽的”为话题,山东省的以“放大优点”为话题,武汉市以“感恩”为话题,四川省成都以“学会理解”为话题,湖北省黄冈市以“爱是永恒的”为话题,山东省烟台半命题作文“生活需要____”,浙江温州的半命题作文“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江苏宿迁市的命题作文“掌声又响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重庆中考材料作文:“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或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或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或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四、走进心灵世界,抒写亲情友情。
成长,一个苦涩而永恒的话题,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需要一个独抒心灵的天地,倾诉情感的港湾,在成长的过程中,亲情、友情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学生作文关注的一方天地。2004年杭州的“心灵的距离”,广东省以“声音”为话题,山东省济宁市的命题作文“我经历的一段真实的生活”。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的“希望”,湖北黄冈市以“爱是永恒的”为话题,武汉市以“感恩”为话题,江苏省泰州市命题作文“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浙江绍兴市中考命题作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 河南省半命题作文,“幸福原来____”。走进初三,学习猝然紧张,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内心焦虑不安。在生活中又缺少沟通,缺少交流,缺少疏导,没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这类题在于引导学生倾诉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
五、热爱自然万物,保护生态平衡。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既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在近两年中考作文有所体现。如2004年贵阳市的“山水”,宁夏的“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2005年临沂市的“感受自然”等体现了这一特点。关注自然,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类命题在今年有所减少,明年很难说不东山再起。
六、学会理性思考,提倡辨证思维。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成熟的时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考,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2004年福建省遂宁的“成功的秘诀”,湖北省仙桃市的“位置”,湖北荆门市的“成长需要压力”,浙江省宁波的“小”或“小和大”,2005年江苏淮安市的“认识自己的特长”,江苏徐州“____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对一幅画的不同评价,由此引导学生学会辨证看待人和事物,河北省中考材料最后点睛之笔是:“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其中的思辨色彩非常浓烈。
那么,2006年中考作文,哪些内容又容易出彩呢?
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考题贴近学生,内容直逼学生生活,学生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然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2005年江苏盐城市命题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上海市的命题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江苏无锡市半命题作文“精彩____……学生肯定能写出精彩之作。
二、创新意识浓烈,勾起学生写作冲动。
中学生好奇心理强,新颖的标题,创新的标题,只要内容贴近形式,更能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如,2005年广东清远市半命题作文“又一次____”,湖北荆州作文题的半命题作文“让的____。广东省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半命题作文“另一种____”,这些半命题,给出的一半很另类,创新意识浓,而另一半自由选择的空间大,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情和积累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自由驰骋。
三、切入焦点话题,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热门话题作文范文3
有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也要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笔者将从内容方面阐述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
内容方面的总要求:切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一、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2.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话题作文淡出考场,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切题,关键是抓住题眼。怎样才能审准题意,明确命题要求,抓住关键,使作文切题,笔者讲几个要领。
第一,明确题目与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和重点。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充分显示了限制范围。审题时,标出取材范围,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眼是“丰富多彩”。“答案”是写作的取材范围。
第二,对深层含义的题目,要由此及彼,联系自身现实,小中见大。
如《我愿做只小蜜蜂》,题眼是“蜜蜂”,考生必须明白“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生状态,它们是不停地飞翔着,采集花粉和不断地积累营养。考生势必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坚持不懈,执着一念地去追求知识和事业的成功。
第三,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格言”是线索,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活。
第四,对半命题作文,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则抓住了纲,写作起来才会切题。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 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必须做如下努力。
第一,必须平时加强读书看报,建立材料“库存”。像电视新闻、时事热点要多多关注,以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第二,作文时,思维要敏捷、灵活。要多想一想读过的书,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想一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总之,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游刃有余。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写”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
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主次不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第一,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盲区”与“老区”。
所谓“”,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即自己从来都不熟悉的材料,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即指老生常谈的材料,如爱迪生,张海迪等,人人会说,没有新鲜感,也很乏味。
第二,要学会运用辩正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看问题的主流,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积极思考,厚积薄发。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各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要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近年来,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动情点”,于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色,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第一,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第二,敢于袒露真情。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热门话题作文范文4
关键词:中考 复习 考点 分工
一年一度的中考迫在眉睫,初三的师生均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有些学校马不停蹄地补课,认为复习时间多多益善。其实,回过头想,这是教学中的下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学的一个秘诀就是要“知道怎样聪明地花费时间”。对于初三的教学,更是如此。初三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如果不懂得“聪明地花费时间”, 整天书山题海,只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教师苦不堪言。因此,我们在组织初三复习时,必须讲究“章法”,紧扣教材的知识点,循序渐进,逐个突破,连点成线,构建学生的能力训练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下面就笔者2010年带毕业班工作心得综述如下:
一、明确思路,有的放矢
在中考进入全面复习阶段之前,年级备课组长召集所有成员,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和特点。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意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中考命题逐渐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更加强调积累,夯实基础;更加注重探究能力、迁移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信息筛选概括等能力的考查;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关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新思维;追求文化品位,关注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人生观、价值观;题型多样化,内容生活化,答案多元化。
从近年来很多省、市、地区的中考试卷题型来看,试题推陈出新,形式多样,除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语段阅读、写作等三大板块之外,一些省市还创造性地增加了书写题、读图题,等等,如咱们贵阳市,中考题就单独设计了书写题,要求考生规范正确地书写汉字。但是,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没有变:知识与能力考点。对于语音、汉字、词语、修辞、文体文化常识等语文知识点以及相关语文能力训练的考查,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正是基于此,在复习中,我们确立了“确定考点――逐个突破――连点成线――模拟考场”的复习迎考思路,要求将各考点(知识点)具体到每一节课,一课一点,点点过关。
二、团结一心,分工协作
1、确定考点,连点成线
考点从何而来?考点来自教材。从七年级上到九年级下的初中六册语文教材,是中考命题的蓝本,它综合而全面地体现了初中语文能力训练要求和各类语文基础知识。
面对初中的六册教材, 首先,我们从不同的训练线索如语音、汉字、词语、修辞、文体文化常识等入手,把六册课本划分为不同的专题,进行系统的梳理,确立我们要着力复习掌握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然后,我们对各个专题进行系统而细致的梳理和罗列,根据内在逻辑,将各个知识点(考点)连点成线,使我们要重点进行训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各个专题的知识点有了系统的认识,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掌握,哪些只需了解。
2、依点分工,条分缕析
在明确圈定了复习的范围和重点后,我们年级备课组商议把学生的复习分为以下块:
(一)基础知识复习。包括“语音”、“汉字”、“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言表达运用”。
(二)背诵默写。包括初中六册课本中的名篇名句和必背课内古诗文、课外古诗文。
(三)文体文化常识、文学名著导读。
(四)图表漫画解读,口语交际。
(五)现代文阅读复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六大块进行复习。
(六)古诗文阅读。包括古诗词曲和文言文。文言文立足教材,重点落在九上、九下两册书,在知识的梳理上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常见虚词”、“常见实词”、“重要句子翻译”等板块进行复习。
(七)作文复习。按作文题型分类: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五类。按题材范围的角度可归结为: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三类。
(八)综合性学习。以专题组成十一大板块,即专题一:农民工;专题二:生活中的语文;专题三:关注我们的社区;专题四:交通;专题五:环保(其中包括有本市最热门话题“三创一办”及“西南干旱”和“水是生命之源”等);专题六:走近孔孟;专题七:走近哥本哈根――关注气候变化;专题八:少数民族;专题九:上海世博会;专题十:地震、海啸;专题十一:国庆60周年。
(九)模拟考试。在确立好复习板块及内容后,我们即以初中六册课本为蓝本,依点分工,条分缕析地逐项开始复习。
比如:第一大板块是基础知识的复习,具体分工到教师,我们由陈老师负责“语音”部分,搜集散落在1-6册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字音及平时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编辑打印出来,供全年级共享,同时命好“语音”部分的考题,统一时间测试,统一阅卷,然后根据考查结果各班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在共享备课组的复习资源时,各位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但是须服从全年级的总体安排,不能影响全年级的复习进程。依此类推,第一板块结束后,进入第二板块复习,每个板块均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依点分工,条分缕析来开展复习。
三、精讲精练,逐点突破
为什么要精讲精练?语文,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技能,毫无疑问,它需要依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才能形成。但是,由于初三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不允许我们搞题山题海,搞车轮战术、疲劳战术,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必须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努力做到“精讲精练”,这样,既可以取得练的实效,又达到节省训练时间的目的,避免了疲劳战术。
“精讲精练”,讲什么,练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要紧紧围绕各个考点,讲精要之点、练关键之处,逐点讲练,逐点突破。在讲和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从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通过复习,学生得到的不再是零碎的语文知识,而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从现代文阅读复习中截取一个模块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例一:景物描写,是中考常备餐,我们首先告诉学生,景物描写是指文学创作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对节气、气候、风物,景色等的描写。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如: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中,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有力地烘托了杜小康恐惧、害怕的心理;鸭群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则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我们总结,中考中关于景物描写常见的题型有三种: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景物描写。面对这种题型,学生就可以从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例二:诗歌艺术美鉴赏法,是阅读诗歌常用的重要方法。诗歌艺术技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抒情方式首先是直接抒情,如《观刈麦》;其次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的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叙事抒情。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至塞上》等。表现手法常有以动写静、以小写大、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想象、衬托、对比,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等。
如: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中《蝈蝈与蛐蛐》,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写一年四季、岁月轮回的大地上鸟虫鸣唱、歌声不断的场景,而是借助最炎热的夏季蝈蝈的乐音和极严寒的冬季蛐蛐的歌儿来表现一年中大自然中的歌声不断,突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前后部分形成季节的对比,而在每一部分里又有衬托对比。首先是用“鸟儿因骄阳而昏晕”来衬托蝈蝈不怕炎热的性格,突出蝈蝈的形象;而后用“寂寞的冬天夜晚”、“昏昏欲睡中”的人们来衬托蛐蛐的不畏寒冷,在冬夜里还在唱歌。蝈蝈和蛐蛐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我们在教会学生上述方法后,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一首诗,进行艺术鉴赏,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关注现实,注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