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节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节教案范文1
区公管所、区航管所、区渡口办、道路客运企业、各中小学、各老年协会:
春天是广大人民群众旅游、祭祖扫墓的良好时机。在这些活动中,人流相对较多,各种运输工具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运送游人、香客。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往年的情况看,非客船、客车运客、搭客甚至超载等违法违章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做好今年的春游、清明期间的交通安全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现就有关事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春游、清明期间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上级的规定,“安全生产法人全面负责”的原则,各单位领导要重视春游、清明期间安全工作,要认真分析本单位和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形势,深入排查安全隐患,认真组织各项管理活动,取得春游、清明交通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二、做好宣传教育活动。
各有关单位要教育广大运输经营业户遵章守法、规范经营;严禁非客车(船)载客、搭客,严禁带病车(船)投入春游,严禁超载,严禁客渡船在浓雾天气和大风浪天气时冒险经营;春运刚过,要克服“松口气”和麻痹大意思想,严格执行安全运输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道路客运企业要教育司乘人员,即使各种条件符合上级要求,任何时间均不能在等级外山区公路运行。对于非法营运车(船),要鼓励社会各界及时举报,一经查实,要坚决从重处罚。各有关单位在组织春游和扫墓活动中要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做到活动前讲安全,活动过程保证安全。
三、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春游管理。
凡是要组织春游活动的学校,其活动必须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坚持安全、就近、徒步、原地的原则,并由组织能力强和有经验的专人负责组织学生的全程活动,不得为节约经费而要求车(船)业主超载;没有特别需要不进行远距离、大规模的乘船活动;如确需租用客车外出春游,须经教育、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专业运输企业办好有关手续后方可出游,不得租用非客车(船)、三无车(船)、带病车(船)出游。
四、要加强各老年协会的各项出游活动的管理。
各乡镇老年协会进行各种活动时,必须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同意后按报告人数、地点和内容进行活动。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因各种条件所限,他们在各种外出活动中的安全特别重要,因此要指派组织能力强,身体健康的同志负责组织全程活动,并对全体老人的安全负责。活动中不得租用非客车(船)、三无车(船)、带病车(船)。包车出游时必须办好包车手续。
五、要加强渡口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上下岛群众参加春游、清明扫墓活动可能日益增多,渡口安全、渡运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会随之增加。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管理,维持渡运秩序,确保渡口安全。
六、严格监管。
清明节教案范文2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备课中有意识的附加一些诗辞歌赋等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诗辞歌赋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平时语文教学日程安排上,要求学生多看、多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传统文化著作,熟记一些传统文学的名言佳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2.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在传统文化中表现的最为浓郁和强烈,也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语文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内容教学时,注重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讲解,在让学生全面理解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撰写诗辞赏析和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诗词歌赋)主题的理解、对诗人爱国情怀的感悟。
3.亲情教育。反映亲情及传统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及对母亲的思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与言表,感人至深;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充分体现了对亲人的关切、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得知亲人消息、家庭信息的一种急迫的心理。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把倡导家庭美德、学生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育学生尊老爱友、孝敬父母,帮助学生维护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情网。
4.友情教育。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情感,友情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朋友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结合教材中有关友情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主题思想,分析梳理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写出赏析和评价材料。学生在学习诗词、分析归纳主题思想、撰写赏析和评价材料的过程,逐步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增进了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形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清明节教案范文3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通过行政会、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会和例会这“三会”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并在会上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每周四的教职工例会上,坚持组织学习时事,学习有关文件,使先进的、典型的案例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德育的参照,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科渗透,提高效果
坚持以周一晨会、政治课、班会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并在各科计划和教案中要求具体体现德育内容。
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早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守则、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守则、规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赋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各年级制订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过电影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结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展了“做合格中学生”、“理想与人生”、“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神圣的事业”演讲及师德建设大讨论,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配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学生文明执勤、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清理非法张贴物。为激励学生的意志,我校开展了“制作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赶的目标,信奉的格言),每个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伟人的语言时刻激励自己上进,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
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假期中号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二、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矗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家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为准绳来衡量。
清明节教案范文4
中国节日从新历的节日上看有:元旦、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从农历的节日上看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新历的节日里有些是国际性节日,而农历的节日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有神话传奇故事、有民间风俗活动、有对历史人物赋予永恒的纪念。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有它的历史文化习俗,每一个文化习俗里也有与它相对应的民间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节日不仅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又有着浓厚的民俗特色,蕴涵着不少精华,值得孩子们去了解、去探究。我们发现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风俗都不一样。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这些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节日氛围,设计了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祖国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里蕴含的民间文化习俗及风味小吃。
2.感受家乡特有的民间风俗气氛和体验家乡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幼儿对闽南童谣感兴趣,体验闽南童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三、家长工作
请家长帮孩子寻找有关泉州传统节日活动和民间风味小吃的的图片,给幼儿讲讲传统节日和泉州饮食文化的有关典故等,并在节日里带幼儿去参加活动和品尝小吃。
四、环境创设
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幼儿和家人一起参加过的传统节日活动照片,家乡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区角 “美食街”材料投放,请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泉州的风味小吃。
五、供选择的教育活动及目标
六、主题思考网络
七、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八、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主题活动之一: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亲子活动)
设计意图:其一,了解品赏泉州传统民间的风味小吃,感受泉州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民间小吃,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其二,为主题活动之二语言:“节日歌”做好知识和经验准备。其三,体验品尝食物的开心和互相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品赏泉州传统民间的风味小吃。感知其味道、口感的不同,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泉州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民间小吃,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品尝食物的开心和互相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自带一道小吃,并和孩子说说这道小吃的名称,在什么传统节日里有吃这道小吃,讲讲有关典故,并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
2.布置一个自助餐厅,每一道菜都标出菜名。
活动过程:
1.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泉州民间小吃品尝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带的小吃名称,并给全班小朋友讲讲什么传统节日里有这道小吃,陈述与该小吃有关的典故。请亲长讲讲带来的小吃是在哪里买的或是怎样做的。
2.请幼儿品尝小吃。提出要求:和同伴们互享,品尝前要洗手,品尝时要借助餐具。
3.讨论:你吃了什么?什么特点(外形和味道)?用什么做的?自己认为最好吃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在哪里也吃过?
4.收拾餐具。和同伴或家长谈谈刚才品尝美食的心情,以及分享食物和知识的快乐。
主题活动之二:节日歌(闽南童谣)
设计意图: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风俗都不一样,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产物。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节日氛围,设计了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传统节日与泉州风味小吃”。
我觉得需要有一个载体能把传统节日和泉州的民间小吃之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并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幼儿,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和泉州民间小吃的关联和内涵,让幼儿知道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并感受到家乡独特的饮食文化,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那么,哪个领域最适合做这个载体呢?我思考着,最后选择了语言活动,而童谣作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喜欢的体裁,只可惜我一直找不到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童谣教材,于是我便大胆创编了闽南童谣“节日歌”。
活动目标:
1.体验闽南童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能用泉州话有节奏地、大胆地朗诵。
2.知道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感受家乡传统节日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有关传统节日的课件和图片;图谱、节奏卡。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了解泉州民间风味小吃,学会闽南童谣“果子歌”,懂得新历与农历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复习闽南语童谣:“果子歌”,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果子歌”是用什么话来朗读的?“果子歌”里提到月份是指新历还是农历?
2.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引导幼儿用“几月几日什么节日”的句式完整回答。你们说的是新历,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农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二、观看课件,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名称及与其对应的活动和小吃。
课件一:“庆春节”。
提问:你看到什么?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春节是农历的什么时间?要求全班幼儿完整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文字或图片)。
课件二:踩街游灯过元宵节。
提问: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农历的什么时间闹元宵?这一天吃什么?
课件三:端午节扒龙船。
提问:他们在比赛划龙船和包粽子。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
课件四:清明节。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每年的这一天你和家人是怎样祭祖的?
课件五:中秋节。
提问:中秋节是什么时间,全家团圆在一起吃什么吗?
三、多种形式学习“节日歌”。
1.完整欣赏一遍“节日歌”,感受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问题: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里面说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哪些节日是你曾度过的?
2.观看“节日歌”的幻灯片,理解童谣的内容。
提问:每个节日里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小吃?
借助幻灯片,逐一引导幼儿用童谣的句式来完整回答。
3.借助图谱,分句学念“节日歌”,感受童谣的句式结构。重点理解和发音:节、煎嗲、赏月、重阳节、辞年。
(1)教师用图谱表示出句式一。
(2)问题:正月初一是什么节?这一天里大家都吃什么?
(3)看图完整念出句式一“正月初一是春节,面线鸡蛋过新年”。
(4)逐一出示每一句的图谱,以问题“这句里讲到什么活动?有什么小吃?”引导幼儿念出童谣的每一句。
(5)利用节奏卡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完整地念一遍“节日歌”。
X X X X X X XO X X X X X X XO
正月 初一 是春 节, 面线 鸡蛋 过新 年
4.师小结:这首“节日歌”里一句一个节日活动,有节日的时间、名称以及小吃。闽南语是我们的家乡话,你觉得咱们的家乡话好听吗?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的童谣、板书、闽南歌,可好听了。还有家乡人特别是老年人最爱看的歌仔戏、梨园戏等。
5.借助幻灯片有节奏地朗诵“节日歌”,感受闽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美。
四、歌表演“天黑黑”,在歌表演中自然结束。
附1:
闽南童谣“节日歌”(自编)
正月初一是春节,面线鸡蛋过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游灯踩街上元圆;
四月五号清明节,祭祖扫墓包润饼;
五月初五端午节,煎嗲绑粽扒龙船;
七月初七娘妈生,牛郎织女糖丸;
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家赏月月饼圆;
九月初九重阳节,尊长敬老九层;
廿九另晚年叨到,造龟炊来辞年
附2:
果子歌
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
三月梅子酸兰兰,四月枇杷满街黄,
五月杨梅红贡贡,六月莲蓬水中央,
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龙眼送上门,
九月香蕉双头翘,十月金橘满山园,
十一月柑仔用笼装,十二月红柿甜又软。
主题活动之三:龟果糕点元宵丸(泥工)
设计意图:
首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家乡风味小吃,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家长风味小吃的各种制作手艺。感悟家乡人民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精神,增进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巩固和感受前面语言活动:“节日歌”的节日民间风味小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再次,为后面的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创设提供游戏材料。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团圆、压扁等技能塑泥,并用辅助材料装饰。
2.体验制作和成功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前一个活动已看过吃过的泉州民间小吃;
物质准备:橡皮泥、泥工板盘子、湿毛巾、牙签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前个活动看过、吃过的小吃,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出示龟果糕点元宵丸,请幼儿说出小吃的品种和外形特征。
提问:你还吃过什么民间糕点?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塑泥交代的注意事项:
(1)应在泥工板上塑泥,不要把橡皮泥掉到地上。
(2)注意按比例分泥。
4.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作品做大点,花样多点。
5.作品展示和分享交流:
(1)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哪些做得很成功,哪些要怎样改正才会更好?
(2)参观大家的作品,边和同伴讨论,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
主题活动之四: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
设计意图: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一个节日一个风俗,一个风俗一道民间小吃。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团圆之日,月饼更是具有团圆意义的赏月食品。月饼作为传统的佳节美食,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吃的意义,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不仅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更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月饼的深远意义,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运用肢体和乐器表现歌曲的节奏感。
2.正确运用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来演奏歌曲。
3.了解歌曲的年代,感受歌曲中对爷爷的敬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铃鼓、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2.参观面包房的师博制作月饼的过程,尝试“打月饼”。
3.动画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了解月饼的由来和制作方法。
教师:中秋节一家人会围在一起边赏月边吃什么?为什么吃月饼?月饼怎么做出来的?
2.介绍歌曲的由来,理解熟悉歌词。(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年代,知道歌曲中的爷爷指的是谁)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这个爷爷是谁呢?爷爷为什么要打月饼呢?歌曲中的小朋友喜欢这个爷爷吗?为什么喜欢?爷爷为小朋友打了月饼,小朋友是怎么感谢爷爷的呢?
3.欣赏歌曲动画,熟悉歌曲的旋律。(幼儿通过欣赏动画歌曲,熟悉旋律并跟唱歌曲)
4.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1)幼儿在每一句的最后一拍“呀”字的地方拍一下肩膀。
(2)练习“月饼圆圆甜又香呀”这一句中拍肩膀和拍腿。
(3)练习最后跺脚的两小节。
(4)身体和音乐结合整体练习。
5.打击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1)按乐器的分类来分组练习拍打节奏。
(2)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主题活动之五:龙船赛(体育)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再现端午节划龙舟的热闹场面,体验传统节日“赛龙舟”激动、令人振奋的心情。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只要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再次感受板书“节日歌”里五月初五端午节“扒龙舟”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
指导要点: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一组幼儿做示范。
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或者拉住衣服,蹲着向前走。哪一组先划过终点就是冠军。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边朗读童谣边游戏。
提醒幼儿步调一致,有节奏地蹲着向前走。
3.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要怎样才能得冠军?
师小结:这个比赛就是要大家团结起来,动作整齐、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夺得冠军。
主题活动之六:美食一条街(角色游戏)
设计意图:
游戏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游戏的素材。通过角色游戏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创设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环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体验家乡美食,爱乡之情得到升华。孩子在前面的泥工活动中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地展示,孩子的作品发挥了极大的价值,孩子再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题活动之七:踩街游灯闹元宵(表演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再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面,把平时学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表现出来,体验泉州元宵节的传统节日气氛和所蕴含的文化内容。通过表演游戏进一步体验“正月十五元宵节,踩街游灯闹元宵”的含义。
附:主题活动剪影
九、主题活动反思
当今,洋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针对当代青少年有热衷西方节日而淡漠中国传统节日的倾向,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使下一代秉承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我们发现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寓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于主题活动中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我尝试以“传统节日文化”与“泉州民俗和风味小吃”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情感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融入主题活动和课程生成之中。围绕中国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我班先后开展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主题教育活动。每个主题中的每个活动内容都围绕节日展开。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通过“包棕子品棕子、看龙船赛龙船、听屈原故事”来了解历史人物和典故、进行爱国教育;在“元宵节”主题活动中,通过“画灯做灯逛灯会、做元宵吃元宵其乐融融、唱歌跳舞游灯踩街”来体验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气氛;在“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忆苦思甜、展示夕阳红才能、一起品尝重阳糕”来引导幼儿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泉州风味小吃以其品种繁多、美味可口享誉海内外。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含着泉州风味小吃特殊的意义,如:润饼、糖果丸、粽子、九层果等风味小吃正是这些传统节日的产物。我结合泉州传统节日,利用社区营造的乡土节日活动氛围,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从主题活动目标来看,每个活动既是单一的,又是相关联的,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知识和经验上的准备,后一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和体验前面的活动。每个活动的目标也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使民间传统文化与主题活动得以有机整合。
(三)民间传统文化与生成课程的方案
在民间传统文化与主题活动整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生成课程”的方案。如:在语言活动“节日歌”里生成了泥工活动“龟果糕点元宵丸”,体育活动“龙船赛”。因为有了“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做知识准备,又有了泥工“龟果糕点元宵丸”的作品做材料,角色游戏“美食一条街”应运而生。从闽南语童谣“节日歌”里这句“踩街游灯闹元宵”和“煎嗲绑粽扒龙船”,生成了表演游戏“踩街游灯闹元宵”和体育活动“龙船赛”,而幼儿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又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了“节日歌”的内容。
就这样,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里生成了闽南语童谣“节日歌”,又从“节日歌”里生成以上每个领域的课程和创造性游戏,形成了一套“生成课程”的完整方案。
(四)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中
在“节日歌”里,以童谣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民俗活动、风味小吃,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语感、节奏感;在社会领域里我们向幼儿进行“节日歌”里的传统节日的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通过手工制作“节日歌”提到的风味小吃,了解和体验家乡风味小吃的各种制作手艺,感悟家乡人民心灵手巧;亲子活动“泉州风味小吃自助餐”分享传统食品,让幼儿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音乐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向幼儿进行民间音乐节奏的学习,体验过春节的热闹非凡的气氛;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剪纸、欣赏作品和画节日等,让幼儿领略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在健康活动中,结合民间体育游戏“龙船赛”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通过角色游戏体验生活,展现生活缩影;表演游戏“踩街游灯闹元宵”借助学过的歌曲、舞蹈、表演等再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就这样,通过民间节日在各领域教学中的渗透,让传统文化和各领域活动有机的融合起来。
清明节教案范文5
一、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形象生动地体现活动内容
如果学生在听课时候没有集中注意力,那么无论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什么,都等于在做无用功。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营造舒适的活动氛围,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然而,课堂上的设备有限,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个学校都应配套齐全的多媒体设备,操作简单、快捷,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案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相信动画的方式会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中间还可以加一些励志的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短片,这样就可以使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PPT演示更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活动内容形象体现,简捷解决了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很好地突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想让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锻炼独立的思考能力,就要从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开始,从平常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中严格要求。滴水才能穿石,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而是日积月累才能发生变化,只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并且能够逐渐养成能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独立创新意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普及和发展,大多数学生看到广泛性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明显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但是这种行为阻碍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老师一定要杜绝这种行为,活动计划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自己制定,从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思维在小学学习中尤为重要,我国大力倡导教育改革,使学生学会创新,增强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设计活动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受教育改革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题目当中表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越来越集中,所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渐被重视起。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更是需要这样的创新能力,只有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才是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既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要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式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得形式多样。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活动是实践性较高的部分,通过假设环境的方法,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可以设定活动主题《我的家乡》,难度系数较低,适合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学生课前实践的任务就是了解家乡,可以询问父母或者是长辈,也可以到一些标志性地点去看看,亲自感受,观察每个细节,发现家乡到底有多美。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才知道要说什么,要怎么说出来,怎样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较高的实践性。除了口语交际活动以外,老师还可以根据节日,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比如在清明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了解更多的烈士事迹,细数从古到今的英雄所创建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五、互动交流,拉近师生关系
清明节教案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德育教育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德育问题
1.过多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品德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存在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的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很多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但由于高考这一最终的衡量标准,制定的德育目标很难通过试卷来界定,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学习的重点最终放在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识记和运用中,很少去探究知识背后包含的德育价值,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塑造。如高一《经济生活》的第三课,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部分内容明确了具体的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但大多数教师只把它当成一个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去背诵,要求学生会做题,学生很难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别说运用这一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生活。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很难真正落实德育目标
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正常的是一个教学班一周两节课,但由于时间紧,在这两节新课当中,教师不是在紧张地传授知识,就是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课时去安排学生感受和体会德育的内容和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对于教学目标的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的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很多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表现在教案和导学案上,没有落实到教师的心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思考如何具体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生在阅读导学案时也没有把这一学习目标纳入到自己的学习范围中,所以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德育的教育。
4.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德育课程无法进行
思想政治方面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自身对事物的感知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感受,从而才能获得心灵上的体会以及行动上的改变,有时需要离开课堂走入社会生活中去实践,以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课外课程无法进行。如在讲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这一框题时,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去展览馆或博物馆感受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在一些小城市根本没有这样的场所,所以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就显得很乏味。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德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传授知识时应兼顾德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是要求把知识教育摆在一个不能替代的位置,但教师可以灵活处理知识把握与德育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德育渗透二者并不冲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德育的发展,而德育的渗透同样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在讲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一方面要准确讲明金钱的由来,即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这是在加强对货币知识的系统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对待金钱的思想和行为。
2.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及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进而获得德育教育,促进品德形成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时间有限,但可以利用好生活这个大课堂,高中四本教材的内容,每一本都离不开对生活现象和内容的感知,所以把所要进行的品德教育落实并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会,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深化,也会达到较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如每一年的清明节,各个高中都会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陵园墓,政治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对课本《文化生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含“爱国主义”这一内容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所以有了生活这一大课堂,思想政治的德育教育就可以有无限的延伸。
3.加强培训和学习,促进教师及学生观念的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要想实现行动上的转变,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造成思想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德育的重要性,只有德育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更好地进行智育教育和知识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其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成为社会的“危险品”,所以要解决思想政治课上的德育问题,必须做到观念上的转变和更新。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教材上”的德育,是要落在学生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德育。
4.利用多媒体及现有设施,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