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实习生;护生;形象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护生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走向社会、独立工作的必经之路。因此,此阶段护生塑造的形象将对其未来护士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笔者于2014年3月对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的患者及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实习生的形象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提高护生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患者39人:男25人,女25人;16~73岁;大学文化程度18人,初中以上28人,小学及以下4人。护理系实习生49人,其中本科16人,大专24人,中专9人,均为女性,经过7~9个月临床实习。

2.方法。(1)采用自制的两种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包括病人对护生形象状况的调查和护生对自身形象评价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形象与患者康复关系的认识,对护生形象的看法和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影响护生形象的相关因素。(2)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住院患者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发放实习生问卷49份,回收49份,有效回收率100%。(3)根据调查表中患者及护生的评价程度,归纳为“是”“一般”“否”,按照统计处理方法,计算出样本例数与百分率。

二、结果

1.患者对护生的评价。61.54%的患者认为护生形象会影响其心情及康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态度(51.28%),其次是技术操作(30.77%);74.36%的患者认为护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2.护生对自我形象的认识。20.51%的护生认为其形象对病人心情及康复影响不大,20.51%认为没有影响,69.23%表示会引起病人不耐烦、不理会的现象,53.85%会有迟到早退的现象,92.31%认为临床带教教师形象会影响自己,66.67%认为病人不够配合工作。

三、讨论

护生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护理实习生为患者提供护理活动中形成综合效应的整体形象。影响护生形象的主要有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

1.个人因素。(1)生理因素:护理工作繁重,由此产生疲劳,影响形象。而且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动手能力欠缺,工作计划性不强,工作忙时手足无措,导致机械、盲目地做治疗、护理。(2)心理因素: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操作等方面的不成熟使护生缺乏自信,但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行而对批评有抵触心理。同时,部分病人不配合工作使护生产生挫折心理。另外,因为尚未要求护生承担太多的临床责任而使护生在临床中责任感不强,思想上有依赖、慵懒心理。(3)知识因素:从护理行为的对应性角度分析和评价护生形象美的构建问题,可以说知识结构决定并制约着护生形象。进入临床,繁忙的工作致使护生各方面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并且护理工作重复操作的特点易造成思维定势。

2.外界因素。(1)护士因素:护生离开校园进入临床,临床带教教师的思想品质、事业心、责任感、行为举止等对护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带教教师没有重视自身的形象,上班穿高跟鞋、裙摆超过护士服、对病人态度生硬等都会影响护生。(2)病人因素:护患关系带有十分明显的相互作用的特征,离开任何一方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都是一句空话。部分病人拒绝护生的治疗护理,不信任护生,不配合工作,使护生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影响形象。

四、建议

1.加强护生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三维形象教育,即表层(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中层(知识、能力、行为)和深层(心理、观念与情操)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护生应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加强体格锻炼,克服慵懒心理,强化责任意识,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对待一些态度较差、不配合的病人做到有理也能让三分,不与其计较,对他人的批评耐心接受,对自身的缺点要有一定的认识,及时改正。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另外,要加强知识学习,有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养成慎独的工作作风。

2.强化临床带教意识,建设优秀的带教队伍。精选道德高尚、技术精良、热心带教且具有较强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带教教师应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护生,树立典范和表率作用,为护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医学事业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

3.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生与病人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以获得病人的配合,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沈晶晶.护士的形象设计[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77-78.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

但事实上,大多数幼儿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再加上家长对幼儿的包办代替、过度期望造成了幼儿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欢独自游戏;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注意力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那么如何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谈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由于受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成人习惯地认为我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受我们的给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为此受到批评、否定甚至训斥,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作业写得不错,可你不如小明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成功机会,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责备孩子,否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不利。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再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们应帮助孩子获得能力,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事情他们经过努力能做到,有的事情就算怎么努力,也暂时做不到,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勉强孩子,适当的时候还帮他一把。

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其精神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视孩子发展区的需要,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脚尖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四、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创设平等宽松的自信心发展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要让幼儿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如有的孩子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成人要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人要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获得自信。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3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能力无法应对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而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逐渐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92.7%的被调查中小学教师出现轻微的职业倦怠,58.8%的被调查中小学教师出现较严重职业倦怠,有23%的被调查中小学教师出现极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1 情绪衰竭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容忍度低,烦躁易怒,敏感紧张等。对教育教学工作丧失热情和积极性,工作马虎,对生活则冷漠、悲观。

2 去人格化

经受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会逃避社会交往,以消极、麻木、否定的态度对待他人,易于攻击人。对同事常常无端猜疑,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甚至迁怒学生或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

3 个人成就感降低

当教师感觉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学生赞同、社会认可等回报少之又少时,会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再值得去做,还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咎于自己能力不足,因缺乏信心而失去工作动机,变得不思进取、厌学、厌教。

二、不良师生关系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教育中的知识传递、情感陶冶、人格培养等一切隐性或者显性影响,都是基于师生关系形成的。所以说,师生关系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效绩,进而导致教师产生或高或低的个人成就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健康发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相反,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在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来展开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形成社会道德观、科学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技术、艺术情感等各方面的素质。而师生关系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情况,所以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来说,首先,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容易接受教师的要求,使得教学信息传播畅通,信息反馈及时真实,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如不满、烦闷、厌恶、紧张、恐惧等消极态度和情绪体验,甚至还可能为逃避教师而逃避学习。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师生之间情感对立,相互持敌对的态度,这种状态就会抑制大脑皮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身发展。而对于教师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没能完成工作任务,致使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丧失信心,长期下去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并逐步转变为职业倦怠。

(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制约班级管理的因素很多,但师生关系是最核心的。班级管理讲究心理管理、情感管理、民主管理等等,因为管理说到底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涉及到各种人际关系,而只有和谐相处、相互沟通,才能得到及时、理想的反馈,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惩,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彼此沟通,相互理解,那么老师表扬学生,学生会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会认为是爱护,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如果是以师生间的和睦相处与和谐相通的感情作为解决问题的纽带,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以权力和威严震服学生,则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哄人,而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整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成为了前进的障碍。这样,最终的结果是班级秩序混乱,教育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教师一方面会厌恶和怪罪学生,疏离学生,对工作失去热情,另一方面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感到无助,形成工作压力,产生职业倦怠。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生活其实是一个与他人不断交往的过程,可以说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的健康。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个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与学生相处占据了教师生活的绝大部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享受到快乐,对生命有积极的体验。以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工作,自然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增强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与人交往的愉悦,甚至改善教师与同事、领导以及家人的关系。但是,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和热情,变得消极怠工,进而导致教师的其他人际关系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痛苦的经历,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体验不到自身的价值,这些必然会严重危害教师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不良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倦怠有消极影响,相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爱戴,从而让学生接受教师并主动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开放”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是民主平等、真诚互信、尊重理解、沟通交流、愉悦合作。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核心人物,相对学生来说,教师成熟得多,其责任、影响力也大。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也应发挥其主要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敬业爱生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敬业要求教师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教育成功的基础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但是,爱是相互的,又是具体的。除了在学习上的关心、帮助和严格要求外,教师还应当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给学生全面的爱。另外,学生对教师都有依赖性,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偏爱是学生最敏感也是最憎恶的事。所以,教师还需注意让爱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正、公平,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与爱戴。总之,爱才是师生产生深厚情感的源泉。

2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将教师置于统治地位,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妨碍师生和谐相处的根本原因。师道尊严的观念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权威,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对教师必须俯首听命、绝对服从。在教学上教师不允许学生怀疑“标准答案”,在管理和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势压人,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转变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意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扼杀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民主与平等,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4

Abstract: Holding seats is not uncomm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inds of holding seats by students are also varied, such as holding seats by books, clothes etc.. The behavior of holding seats sometimes involves 2 or more than 2 seats, or one person holds so many seats. This kind of behavior is very harmful.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nifestations and harms of holding seats in the library. The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students, colleges and the library.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of holding seats.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占座;对策

Key words:university and college;library;holding seats;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27-03

0 引言

占座行为不仅会导致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更会加大图书馆的管理难度,虽然已经有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仍然存在着局限性,缺乏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抱着解决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目的,结合实际中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诸多问题,对此展开了讨论,对于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图书馆占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1.1 抢占座位浪费时间,影响自修秩序 相对于单纯的去图书馆自修来说,占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首先因为占座率高,所以学生想要获得座位,需要比平日更早地到达图书馆,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占座。此外,因为占座都是认识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所以占座会导致的后果就是同班或者同寝室的同学经常会坐到一起,朋友之间话题较多,所以很容易导致交头接耳、高谈阔论,使原本安静的图书馆变得嘈杂,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自修时间,影响自修秩序。

1.2 抢占座位导致图书馆座位使用率降低 “占座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占”,也就是说,人没到但物品到了,位置虽然是空的,但“总有人”。一些急于学习的学生苦于没有座位学习,而却仍然有许多座位闲置。每当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与占座者交涉的时候,占座者总有借口:“上厕所去了”、“找书去了”、“接电话去了”,但是却迟迟不出现。空的座位闲置,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却找不到座位,图书馆的价值和功能得不到好的实现。

1.3 个别学生顺手牵羊,导致物品丢失 占座者需要用私人物品来表达座位的“领土”属于自己,经常会用一些手机、笔记本、钱包等放在座位上,以此来占座。但是图书馆的人流量非常大,经常人来人往,有个别心术不正的学生趁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容易顺手牵羊,将别人的物品占为己有。因此,总有学生因为占座而丢失私人物品,虽然图书馆一再强调和提示学生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但是有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用此类方法来占座,导致物品丢失的现象得不到改善。

2 占座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思想观念有误 学生是占座行为的主体,所以占座行为的形成原因,主要也是来源于学生自身。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再加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容易受到父母的溺爱,因此身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思想误区。

第一,缺乏共享意识。大学生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和溺爱,很容易导致当前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单一,而且自我意识强烈,做事更多考虑的是其自身的得失,很少顾及到身边其他人的利益。在涉及到利益的资源抢占问题时,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保障自己随时有座位可以用,而不是自己如何才能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第二,缺乏公共意识。图书馆是学校的公共场所,包括其座位、图书,任何人是不能以任何方式强行占有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共意识,很多学生仍然是屡教不改,占座行为时常发生,即使自己不在,也会用物品来强行占座,浪费了图书馆资源,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第三,从众心理明显。一些学生即使在一开始并没有占座意识,但是看到其他人都在占座之后得到了好处,觉得自己如果跟随大众也是没有错误的。这种心态的存在往往出于无奈,他们可能心底里是抵触占座行为的,但是如果自己不占座就没有座位,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最终这些同学也只能屈服于大众,加入到占座的行列中,只能使图书馆的占座现象更加恶化。

2.2 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 图书馆资源有限,是导致学生占座最直接的原因。如果资源充足,学生每到图书馆总有空闲位置可供使用,那么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去占座的。导致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年年扩招,人数增加了,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却没有因此而扩大,所以图书馆的资源紧缺。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的招生和办学规模已经超过原有计划,人数超出原有计划,有限的图书馆资源已经成为了高校的稀有品和奢侈品。这样就导致扩招与图书馆资源形成一种“剪刀差”,这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加剧占座现象的产生。第二,高教教育改革,导致大学生的公共资源紧张。学分制和选修制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为了更好地把握时间,提高自我,学生只能选择去图书馆自修。尤其是各种考试临近的时候,比如说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研准备、公务员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便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到图书馆学习,甚至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第二个课堂,很容易造成图书馆座位供不应求的状况。此外,现在大学里很少有给学生专门的自习室,而学生宿舍环境又十分嘈杂,无法与图书馆舒适的环境相比,这也是越来越多学生愿意去图书馆自修的原因,但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却是,图书馆有限的资源与学生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必然的矛盾,要想确保自己在图书馆中占得一席之地,学生只能纷纷走上“占座”的道路。

2.3 图书馆管理不足 图书馆对占座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不足,也是导致“占座”行为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图书馆虽然明令禁止学生占座,但是迄今为止,可能因为重视不够,也可能是因为管理不足,仍然很少有图书馆对学生的占座行为进行处罚。一些学生见“占座”不仅没有惩罚,反而仍然可以获得座位时,便纷纷继续开始占座。久而久之,占座行为一旦形成气候,图书管理员想要再进行管理,学生便不再配合,对图书管理员置之不理或者恶语相向。

3 解决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建议

3.1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主动放弃占座

第一,高校可以借助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比如说每届的迎新会议、平时的课前教育等。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各个学院进行积极配合,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来对大学生的素质、思想和纪律进行教育,向学生传递文明、礼貌、有序、的理念。第二,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公共意识,树立大学生文明、合理、和谐、共享、互助的理念,摒弃不良的校园风气,杜绝图书馆占座的不文明行为。第三,加强对大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倡导文明的图书阅览和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形成文明礼貌的观念,从心理上共同摒弃占座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已的行为,更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这种行为与素质大学生的形象相违背,大学生应当以此为耻。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引导和暗示,促使学生主动放弃占座。

3.2 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保障大学生对座位的需求

学校每年在扩招之前,应当首先思考自己的教学设施和资源能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人数、学校经济情况、学生需求等方面,相应地增加对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投入,其中包括书籍数量、图书馆规模、座位数量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图书管理员数量的增加。同时改善自习室的环境,为图书馆分担压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改善教学楼自习室的环境,可以缓解图书馆的座位紧缺现状,如果学校可以为自习室配上空调、饮水机等基础设施,学生也会选择去自习室进行学习,而不是都抢着去图书馆占座。此外,延迟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开放时间,也可以减缓图书馆的压力,错开图书馆使用高峰期。如果图书馆开放的时间长,那么学生就可以不必在短时间内挤在一起,而是可以有安排地选择人少的时候去,这样一来相应就会使占座现象相对减少,既减轻了图书馆的压力,又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能,同时也缓解了学生、图书馆、学校之间的矛盾。

3.3 规范图书馆行为标准,强化对占座行为的惩罚

“占座”行为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改善,而且屡禁不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和处罚力度不够。对此,笔者认为,应对从以下几点来规范图书馆的行为标准:第一,征集大学生勤工俭学者和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监督图书馆的占座行为之中,以此来维持图书馆的秩序。图书馆管理人员人数有限,所以监督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可以由志愿者和勤工俭学的同学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便可以协助协助图书管理员调解因图书馆座位产生的纠纷和矛盾,特别是对占座这种不文明的现象组织巡查,对占座人员特别是久占不用的学生进行相应处罚和批评教育。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心声,从而可以使管理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更加人性化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监督学生占座行为。第二,制定明确的占座行为处罚标准。一些学生因为占座行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因此屡教不改。对此,图书馆应该量化占座行为的标准,可以制定出明确的处罚力度。比如说关于占座行为的形成条件:“空座位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便被认定为占座”;对于初犯者,可以进行口头教育和批评,而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没收其图书证,通知其所在学院,交给其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通过这种标准而严厉的处罚监督,相信占座行为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3.4 增加新的图书馆管理方法,预防占座行为的发生

笔者认为,仅从素质行为等方面来要求大学生放弃占座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大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若想依靠他们自身的自觉意识来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有些困难。因此笔者建议图书馆可以采取全新的图书管理方式,比如说参照火车、飞机、影院的就位方法,使用电脑程序随机排号就座,以到达图书馆的人次为准,一人一号,坚持奉行“不见人不给号”的原则,可以有效预防人未到却占座的行为发生。相对而言,此方法的效果要比罚款明显,因为罚款只是对错误行为的事后教育和补救,而按人发号则可以在占座行为发生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个是预防,一个是事后教育,差距显而易见。

4 结论

占座行为损人不利已,不仅侵犯了其他学生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权利,也导致图书馆秩序混乱,不利于管理。对此,笔者从认为,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主动放弃占座;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保障大学生对座位的需求;规范图书馆行为标准,强化对占座行为的惩罚。只有如此,才可以缓解大学生占座行为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柳桂平.高校自习室占座现象研究综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3(27).

[2]吴东媚.高校图书馆占座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5

现状:

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

有人称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师陈素文坦言,每年寒、暑期过后,学生流产的确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小高峰”,这一现象在海淀区这样高校比较集中地区的医院尤其突出。

陈素文告诉记者,妇产医院的人流门诊量,一个月五六百例左右。她一周出3次门诊,2次手术,在最近一次半天手术中,30名患者中就有5个属于22岁以下未婚年轻女性,不少是在校学生。这样的手术一个月做几十例很平常。

已经在计划生育门诊工作10年的她坦言,10年中有两大变化非常明显。首先要求人流手术的患者群体年轻化了,22岁以下年轻患者增多。另外,高危手术增多了,其中,包括近期流产(流产间隔时间短),反复流产。这也与恋爱低龄化趋势有关,而年龄越小,手术风险就越大。

最小人流患者仅13岁

陈素文在门诊接触到的学生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中学生,其中最小的患者年仅14岁,病房还接诊过13岁的女孩。这些孩子不一定有家长陪同,不少就是同学陪着来的。

谈起那名14岁女孩,陈素文至今记忆尤深。女孩与同班男生发生导致受孕。发现怀孕后,双方瞒着家长,没敢去医院。女生就在药店买了打胎的药,结果没有排出来,而且出现了长达数月的不定期出血。直到孕周大了,被女方家长发现,才拉着两个孩子来医院做人流,当时情况很危险,由于已经4个月了只能做引产。

看着虚弱地等待手术的女儿,女孩妈妈又愤怒又痛心,不顾医院内男士止步的禁令,这位愤怒的母亲硬是把导致女儿怀孕的男孩子拉到医生面前痛斥了许久。

误区:

把无痛人流当做避孕措施

接受人流的未成年学生多半对性知识知之甚少。据陈素文介绍,她接诊过的很多女孩,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做了3次人流,“反正人流也是无痛的,无所谓。”陈素文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把人流当做避孕措施,平时不避孕,事后紧急避孕药也只是无防护的一种补救措施,吃药不行就来做。

陈素文坦言,作为一名每天工作在一线的计划生育科医生,她认为目前社会对性开放的包容度,强调个人自由的趋势“有点过头”。“胆子大了,但知识没跟上,性教育普及程度不够,女孩子不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同时,她也指出,所谓无痛流产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简单。术中疼痛问题可以解决,但术后子宫收缩的疼痛不能解决,还存在常见并发症,例如:多次手术宫腔残留、出血几率会明显增加,还有感染问题,将来造成不孕、胎停孕、子宫内膜损伤等。

夸大宣传所谓“无痛流产”

说起中学生、大学生流产问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也认为,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他曾针对这种现象做过调研,他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中学生害怕被家长、老师等熟人发现,自己又手头不宽裕,往往去不起大医院,而是选择社会上一些营利性医院去做人工流产。有些还去没有资质的乡村小诊所,容易发生危险。一些同学甚至还自己买堕胎药自行堕胎。

此外,卫爱民认为,目前社会上不少不法医院为了招揽生意,夸大宣传所谓的“无痛流产”、“无害流产”,而真正地教学生们正确保护身体的公益广告却少之又少。

建议:

学校设性教育课普及常识

“这些怀孕的孩子是值得大人去关心爱护的孩子,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社会、政府都应该伸出援手,去关心她们、爱护他们,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帮助她们学会今后应该如何处理。”卫爱民还说,希望借助《北京晨报》给家长、给社会、给政府捎几句话: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多和她们谈心,而不是一味地埋怨批评;社会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度;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办法和政策去指导和帮助孩子们。

卫爱民建议,在每年放寒、暑假之前,各类学校集中开设一次性教育课,教材可以由各区县先行编纂,在取得经验后,全市进行统一的编纂。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是普及基本的避孕常识,保护好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学校安装销售箱,建议箱要安置在没有探头的地方,方便学生购买。

公立医院对学生减免费用

卫爱民还建议,在全市公立医院实行学生堕胎免费制度,或者只收不超过100元的治疗费,起到一定的经济抑制作用,以避免怀孕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流产费用,选择到便宜的私人医院就诊遭受二次伤害。

他还建议,对堕胎女生实行谈话制度,由医务人员对堕胎女生进行不少于一定时间的谈话,谈话内容具体明确,包括术后的护理、心理疏导、避孕常识、发育期心理健康常识等等。要充分保障堕胎学生的个人隐私,不得向他人泄露。对于监护人的保密问题,则建议通过立法解决。

此外,卫爱民建议,坚决禁止各种媒体刊发人工流产广告。相反,公立医院则采取适当方式在大众媒体上刊发公益呼吁,不得做类似无痛人流、不影响学习、工作等带有误导性宣传的广告。

回应:

北京市教委:性教材尺度有争议

据卫爱民介绍,针对他提出的建议,北京市教委已经当面进行了答复。对于“增设性教育课本、课堂”的建议,市教育的表态是:一直在推进,但是有难度。“比如性教育的尺度放开到多大,业内存有争议。另外,在校园投放避孕器具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医院:隐私顾虑重于经济因素

针对卫爱民代表的建议,陈素文坦言,根据她在门诊所了解到的情况,“学生族”之所以避开大医院选择小诊所,并非因为费用,而是因为隐私问题。

“在公立医院就诊必须实名制,病历室有严格的病案管理制度,很多人不想留下"案底"。而在私人诊所则不需要实名制,不少年轻女孩选择铤而走险。” 陈素文担心,一旦实行免费或更低收费,可能起到鼓励年轻人做人流手术的反作用。

对于代表提出的“对堕胎女生实行谈话制”,陈素文介绍,以妇产医院为例,接诊流程里已有这一项内容。不过,目前的宣教也存在不足,例如针对性知识。因此,医院2014年将改进,手术前,将有“一对一”的讲解咨询时间。

(摘自《北京晨报》 本文作者:徐晶晶 等)

链接:

性教育,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针对性知识,41.6%的家长表示从来没讲过。

小学阶段面临“三无”窘境,即“无教材、无师资、无课时”。

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范文6

1.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心理救助信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产生敌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甚至轻生。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2.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原因。

首先在于学习至上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用挖苦、尖刻的语言刺激学生,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三,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会形成两类性格的孩子:一类孩子压抑天性,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创造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另一类较倔强的孩子则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

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端正教育观念,多以平常的心态与孩子沟通,杜绝责骂和训斥,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变化,如焦虑、胆小、孤独等心理症状,及早预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在平衡状态。

二、用赏识教育解决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四大对策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一是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给予关注,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接受和喜爱身边的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讲究艺术,语气要委婉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孩子找到不足,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我们对他的热爱和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多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根据孩子喜爱的形式,在活动中,家长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克服不足,养成良好习惯;每天,家长引导孩子会使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上,并向他人介绍。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三是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青少年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孩子,仅仅依靠教师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青少年“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比赛等形式,都可以为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孩子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四是家庭与学校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庭与学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惜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夸张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孩子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使子女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中的缺点,只有赏识孩子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改进缺点,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的五条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据调查显示,在各地高校被辞退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沉溺在虚拟时空的阐述。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中汲取成长营养,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有力推手呢?在此,向大家提供五条建议,以供参考。

1.父母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