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补贴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补贴论文

农业补贴论文范文1

第一部分何为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也就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在入世后能够对农业的补贴是指针对于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

在WTO农业多边协议框架下,农业补贴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广义补贴,即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其中较大部分如对科技、水利、环保等方面投资,由于不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发生直接显著的扭曲性作用,一般被称为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2)粮食安全储备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5)收入保险计划;(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10)农业环境保护补贴;(11)地区援助补贴。

另一种是狭义补贴,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这类补贴又称为保护性补贴,通常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一般被称为“黄箱政策”。主要指的是那些容易引起农产品贸易扭曲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等,一般称“黄箱政策”。属于“黄箱政策”范围的农业支持与补贴,叫“黄箱政策”补贴。WTO《农业协定》的“黄箱政策”中规定给予了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对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采取的下述支持和补贴措施可免予削减承诺,简称“发展箱”。主要包括:(1)农业投资补贴;(2)对低收入或资源贫乏地区生产者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补贴;(3)为鼓励生产者不生产违禁麻醉作物而提供的支持。一般称此为“发展箱”政策措施。

第二部分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情况与分析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水平显然不高,财政实际补贴的比率大约是2%―3%,总量补贴根本达不到8.5%。之所以在入关时关于农业谈判中仍然坚持争取较高补贴率,是因为这个补贴会自动成为每一种农产品进行“黄箱补贴”的上限,这样对于我国很多大宗品种的出口影响甚大。所以,这个补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虽然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水平较低,但按照《农业协定》也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符合所谓的绿箱政策的,如我国1996-1998年平均支出为1514.2亿元人民币(182亿美元)。主要对农业提供了“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以及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我国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二是符合所谓的黄箱政策的。我国在1996-1998年期间实施的“黄箱政策”主要有两种,1、对粮食、棉花的政府定价收购及保护价收购。98年后政府逐渐缩小了粮食收购补贴范围,如一些地区的小麦和玉米已经退出保护价范围。2、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如八十年代对农膜的补贴。三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箱政策,如国家对农田灌溉设施的投资补贴等。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表现在:(1)补贴范围的普遍性。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补贴面较广,补贴很分散,补贴的作用难以集中发挥,补贴的效果较差。(2)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大多数补贴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这些补贴占财政对农业补贴的比重较大。1991年至1996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粮棉油在流通环节的补贴达1866亿元,占整个财政补贴总额的50%,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城镇居民的消费补贴,农民从中间接获得补贴利益。(3)补贴方式的隐蔽性。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补贴方式多采劝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给予补贴。这种方式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带有一种补质。但这种“补助”并不为大多数生产者所知晓,对生产的直接刺激力度不大,且容易流失。

第三部分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成本及主要构成

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妨先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成本主要构成,因为河南、河北、山东是我国的产粮大省,我们以这些省的农业生产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东北地区因为土地面积较大,情况有所不同,这里的分析不适合东北地区)当前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山东、河北类似),一是土地使用税和各种提留与统筹;(可以简单表示为A两费一税,平均每人每年八十元;B提留和统筹平均每人每年四十多元,总的费用大约平均每亩为三十元,注:各地区情况略有不同);二是土地耕作费用,平均15元/亩/次;三是种子费;四是化肥和农药费用,平均大约八十元/亩;五是收割或脱粒费用15元/亩;六是运输费和人工费。那么我们可以简单计算这些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生产成本。

以此计算这些地区小麦的生产成本为:15元/亩/次(耕作费)+10公斤*1.6元/公斤/亩+23元/50公斤碳铵/亩、18元/50公斤磷肥/亩和40元/50公斤钾肥或农药+15元/亩收割脱粒费用+50个人工+每年每亩的两费一税和统筹提留费用30元/亩。按照河南、河北、山东的平均经济水平我们初步估计每个人工价值为5元。则可以看出现阶段小麦的生产成本大约每亩总计为157元+250元=407元/亩(因为人工费用国家没有统一标准,成本计算不一定准确,仅有参考意义)以河南省各主要粮食产地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其它几省情况类似),平均每亩的产量为400公斤,而且还需要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这样可以粗略计算一下上述几省的小麦生产成本大约每吨1017.5元,即123美元/吨。

对比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印度中等小麦为85美元/吨(FOB美湾),美国软红冬2号114元/吨(FOB美湾),硬红冬2号126元/吨(FOB美湾),法国小麦106美元/吨(FOB里昂)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的小麦并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样可以计算上述这些地区其它作物的生产成本,如玉米的生产成本是825元/吨,大豆的生产成本是1480元/吨,也没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但是,河南、山东等地的花生和芝麻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竞争力。因为不是主要作物,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第四部分我国进行农业补贴的必要性

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还不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差距都相当大。比如说我国玉米的出口,需要提供40%的出口补贴,才能达到国际市场价格。可以说,入世后我国受到冲击最大的首先是农业。如何在入世后保护农业生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是稳定我国粮食生产,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和国家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这一切都要求对农业采取补贴和保护措施,以稳定农业生产,逐渐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对国内农业保护的手段之一,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是有效地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第五部分对我国农业补贴的建议政策措施

入世后,对农业的一切政策都要以《农业协定》中规定的农业补贴不超过8.5%为限度。那么,在农业协定的允许的条件下,从哪方面进行补贴最为有效果呢?

从我国过去的做法看,最主要的补贴进行价格支持,采用保护价格收购措施,相当于对流通环节进行了补贴。但是,价格支持是需要削减的黄箱政策,而且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同时按照WTO《农业协定》要求,政府提供的价格支持应针对农产品生产者,而不应该是流通部门。因此,尽管今后价格支持在总量上有一定调控空间,但在支持结构及补贴目标上则需作较大的改革。应通过调整农产品价格支持目标、支持重点,深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把支持与补贴的重点转向农业生产者。

关于对农业的补贴具体的措施,我非常同意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课题组的建议,重点在以下几方面:1.尽早改变和改革低效率的价格支持政策,将节省出来的宝贵财政资源,转为直接补贴等其他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措施,把“黄箱支持“转为“绿箱”政策范畴的支出。

农业补贴论文范文2

刘书琪,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民在农业市场主体竞争中的地位严重削弱,农民利益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然而为化解农民小规模生产和强大的农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降低农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于是农村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多种方式自愿组织起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财政金融支持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金融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黑龙江省

1.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与财政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

1.1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由上表可知:黑龙江省对“三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财政扶持2010年比2009年增长54.45亿元,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也有所增加,但从惠农财政补贴方面来看, 2010年投入资金有所下降,造成财政扶持力度跟不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的局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不到有效的财政扶持,即使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增加,也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1.3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金融机构开展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布局有限,支持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农村合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上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据调查,黑龙江省农委为了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于2009年10月和省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并出台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小有成就。

2.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支持中的问题分析研究

2.1政府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财政扶持监管力度不够。有些投机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只经过法律程序挂个合作社的名,合作社内部从不涉及农业生产销售业务,只是为了钻政府扶持政策的空子,获得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和扶持,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现象,政府应该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加强监管力度,消除这种“皮包公司。

2)政府扶持缺乏针对性。从政府对这些资金的使用细则和覆盖面来看,其针对性明显得不足。例如:评定农业示范区可获得奖励 X 万元,而这些钱对刚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很重要,需要大量资金来建设完善合作社;而对于那些发展比较成熟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各方面机制都比较健全,具备获得此类扶持金的资质,但是相对于他们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而言意义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资金浪费,希望政府能够针对发展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出更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根据合作社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

3)惠农补贴力度不够。黑龙江省2010年政府财政支持“三农”发展共投入249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54.4亿元,其中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投入资金93.8亿元,支持组建农机合作社325个,支持17个现在农业示范区建设,但是在惠农财政补贴上比2009年低了0.61亿元,为102.2亿元,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范围和力度有所减小。

2.2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给数量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依靠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合社,其中农村信用联合社为主体。虽然农村信用联合社信贷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是其还是本着“抓小额、控大额”的原则,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阶段急需资金建设存在着很大矛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2)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缺乏

我省农业保险的经营现状为“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许多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财政金融支持的相关政策建议

3.1明确财政扶持细则,加强财政资金扶持的有效性

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建设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应适当放宽申请扶持金的条件,但是可以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对于稳定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把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扶持,或者从这些资金中提取部分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银行的贷款提供一定的担保,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有效的需求和帮助。

3.2加强政府财政扶持的监管力度

对于各种财政扶持政府都应该明确其使用情况,对优惠的财政补贴加以使用限定,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费用的补贴,农资补贴等。同时政府还要加强财政扶持的审核监管力度,彻底消除钻财政政策空子的“皮包公司”,并对这类合作社做出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净化农民换页合作社发展呃社会环境。

3.3加大税收优惠方式,制定多种惠农优惠政策

对于农业补贴我省还应该扩大科教服务补贴,以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网络设施补贴和作物保险补贴,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减税我省应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营业税,减少银行贷款的压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的发展。

3.4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投放涉农贷款,不断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将信贷政策产品化,建立监督机制,督促、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实现由单一存贷服务向信贷、咨询、保险、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以业务组合的形式来分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同时也满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信贷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政府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郑州市为例[硕士论文],2009.

[2]李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政策研究[硕士论文],2009.

[3]韩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农业补贴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村社会保障

农业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手段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政策的总和。通过运用农业财政政策,为我国“三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财政支农政策的存在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而现行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一、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调整、创新,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以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但该体系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财政农业绝对两周增加,相对量趋于下降。表现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呈现出下降、徘徊和增长缓慢的趋势。二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1.财政支持对象不合理;2.农业内部支持结构不合理。三是财政农业投入体制不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渠道较多,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面、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重复投入等问题,这种投入体制使整体目标不明确,有限的资金无法形成合力。四是财政支农力度小一些。这必然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影响到农业的均衡发展。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必须立足稳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两个主要目标,不仅要保持必要的支出增长幅度,体现公共财政资源分配向农村倾斜;而且要合理确定支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有效配嚣公共财政资源。

(一)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展望

1.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

加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立公共财政与WTO框架相适应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切实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2.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支农资金的,积极创新财政支持和民办公主的机制,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3.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扩大“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和方式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县乡财政收入体系,加强县乡财政管理。

4.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统一城乡税制的目标是:强化城乡税收协调,公平城乡税负,规范和统一城乡税收管理体制,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税制结构,最终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与工商业、城市居民适用税制的完全统一。在税收政策上体现对“三农”的扶持,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为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具体措施

1.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人,必须建立在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依法投资,真正落实。同时,各级对农业的投资总额、投资方向、资金匹配额都应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以分清责任,强化对农业的投入。要积极利用政策作用,引导集体、农民和其他有关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2.改革农业补贴政策。

要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政策法规,使财政对农业补贴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要改变目前国家对农业补贴绝对额逐年减少、相对数明显下降的状况,逐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额度。

3.利用好财政贴息政策。

财政贴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方式,是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配合的一种形式,它既能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又能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势,它是在市场基础上维持有效率的农业需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贴息只要用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贴息。但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全部政策性贷款的需要,故还有必要对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进行贴息。财政通过贴息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资到农业上,以解决当前农业投资整体资金不够的问题。但应注意的是,按照wI'o规则,财政贴息是属于应予减让的政策,这一数额不宜过大。转贴于

4.整合农业税收政策。

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税费改革,建立新的农业税制,然后做好新农业税制试点的配套改革。

5.加强财政扶贫开发的力度。

首先以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然后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移民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运销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支持贫困人口教育和医疗卫生。

6.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补贴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 农业国内支持 《农业协定》 黄箱政策 绿箱政策 蓝箱政策

一、农业补贴的定义

要了解什么是农业国内支持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农业补贴。根据《农业协定》的描述,农业补贴包括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两个部分。那什么是农业补贴呢?由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农业补贴的概念问题,但是根据该协定可以判断它是指一成员方政府对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农业补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补贴是指政府及其相关公共机构所给予农业产业或农产品的一切形式的资金及实物的支持,例如免征税款或直接的资金投入等。而狭义的农业补贴则仅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农业产业目标而进行的现实的财政资金直接转移中的“赠款性”补助金或补贴金的依法发放,德国公法学界称之为“亏损性补贴”, 意指“不要求返还的金钱给付, 对国库来说, 这种给付是一种‘亏损’”。

二、农业国内支持的概述

(一)农业国内支持的定义

根据农业补贴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支持首先是一种农业补贴,也就是说它的大致含义与农业补贴相同,都是指一国内的政府及相关公共机构给予农业和农产品各种形式的支持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农业国内支持是在该协定允许情况下存在的一种农业补贴。简单来说,农业国内支持就在特定条件下被允许存在,政府可以合理实施,用来保证本国农业良性发展的一种农业补贴。

(二)农业国内支持的类型

这里所讨论的农业国内支持的类型主要是基于《农业协定》来讨论的,而根据《农业协定》农业国内支持主要被分为三个类型:

1.绿箱政策”

指基本不会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农业补贴,包括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为保障粮食安全以及自然灾害救济等方面的政府投入。对于这类型的农业补贴,根据《农业协定》的规定任何国家都可以免除削减义务。

2.“黄箱政策”

指那些可能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补贴,主要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直接的价格补贴、免于征收相关税款等。对于这类型的农业补贴,根据《农业协定》的规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要承担不同程度的削减义务。但是《农业协定》的第6.4条与第6.2条还规定了关于微量允许与发展中国家区别待遇的例外规定。在满足例外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免除削减义务。

3.蓝箱政策”

是为满足欧盟和美国的要求, 《农业协定》第6.5条规定, 一些与农产品限产计划有关的“黄箱政策”(如休耕补贴等) 可纳入“蓝箱政策”,免予削减承诺, 不受《农业协定》的约束和限制。这些政策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很少用。

三、国农业国内支持存在的问题

根据《农业协定》之规定, WTO 规则下的农业补贴主要包括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两个部分。我国在入世谈判中已经承诺放弃出口补贴, 因此我国的农业补贴主要是指国内支持, 包括“绿箱支持”和“黄箱支持”两个方面。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就一直在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入世之后,虽然我国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补贴政策,使其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依据《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的农业补贴即国内支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不论从“黄箱政策”还是“绿箱政策”上来看,我国的政府资金投入都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是对农业国内支持的资金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而且我国的农业特点本来就是分散经营、成本高、利润低、农业科技发展严重落后,如果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那么我们国家的农业必定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对“黄箱政策”利用不均衡

我国的农业国内支持主要集中在“黄箱政策”中的种子化肥补贴和价格支持等上面且大部分是集中在流通环节,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较少。这样就导致了农民直接从中得到的利益少,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我国政府对“黄箱政策”的资金投入也相对不足,这也影响的到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再次,“绿箱政策”的使用范围狭窄

关于农业补贴的“绿箱政策”在我国使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绿箱政策”的具体使用主要集中在政府财政对一般性的农业生产服务的补贴、保护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公共补贴、粮食援助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以及对落后地区发展补贴等。这些补贴政策仅仅只占《农业协定》所允许的11项“绿箱政策”的二分之一左右。相对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对生产者本身的补贴等比较少,而欧美国家却充分的把握了对“绿箱政策”的利用来保证本国农业的良好发展。

(四)再次,“蓝箱政策”闲置未用

虽说依据《农业协定》中的相关规定,一些与生产限制计划有关的“黄箱政策”可以归为“蓝箱政策”,可免除减让, 不受到《农业协定》的约束和限制。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经济实力的有限或者说受到我国相关政策影响,“蓝箱政策”始终没有使用。

四、国农业国内支持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政府对农业国内支持的资金投入

加大政府对农业国内支持的资金投入听起来是一个十分空洞的说法,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投入作为前提和保障,那么任何对策都是空话。要想调整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使其更加适应我国的农业发展和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正如我们所能了解的到的那样,欧美国家一年对农业的补贴金额十分巨大,并由此来保证本国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例如,农业补贴占欧盟总财政支出的40%-42%,法国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惠国, 每年得到的农业补贴将近100亿欧元, 占欧盟总农业补贴额的22.1%,占欧盟总财政支出的9%。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对农业补贴的资金投入数额巨大,而我国的财政支持力度相比之下差距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国内支持的力度,只有这样其他的具体的农业国内支持措施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才能使我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地位。

(二)充分利用“黄箱政策”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按照我国在《农业协定》承诺的微量允许标准8.5%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综合支持量远远低于此水平,尤其是对一些特定产品的支持力度还十分不够。因此我国可以在8.5%的微量允许内充分投入资金,利用《农业协定》所给予的政策优势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更好更快更均衡的发展。在充分投入资金到“黄箱政策”中时,我们还需注意的是应该调整“黄箱政策”范围内的农业国内支持的结构。例如,将间接补贴尽量转为直接补贴,由于我国在“黄箱政策”的利用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定价收购和最低保护价收购以及部分生产性资料的差价补贴上,这些补贴主要是一些流通领域的补贴,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显得十分短缺。这样使农民能够直接获利的收入较少,容易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国对“黄箱政策”的利用应该尽量将间接补贴转为直接补贴,即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环节,让农民直接得到补贴的资金,以直接得利。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和完善良种补贴制度和加大对农民在生产期间所面对的风险基金的储备,以此提高农民面对风险的能力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扩大“绿箱政策”的使用范围,注重多方面协调使用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绿箱政策”的利用稍显不足,存在许多空白地带,而且对其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政府的一般。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各项措施,同时调整利用结构,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扩大对农业的科技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多,但是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大的不足。须知道,科技的进步才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就像以前常常提到的“科教兴国”一样,同样的科教还能兴农,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集中在良种研发、农产品加工技术改进、农业高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科技结合等几个方面。这样才能使我国能够从农业生产到加工、开发再到销售占据全面优势,保证我国农业的高效发展。

2.扩大对农民科学教育与培养的资金投入

其实这一点是基于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之上的,众所周知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于新新农业科技的了解与应用自然不够。因此,我国除了应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之外,更加不能忽视对农民自身科学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只有农民本身掌握了农业科学技术,才能真正的使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加工之中,使农业科技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业优势。笔者认为,对于农民的科学教育与培养应该建立专项资金,通过在农村建立一些专门的教育基地对农民的科学知识进行培养与教育,或者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知识宣传活动,以达到普及基本科学知识,丰富农民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3.扩大对农业生产者本身的补贴,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一直以来对农业生产者本身的补贴都十分的缺乏,这样会使许多农业生产者的根本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其对农业生产的信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大对农业生产者本身的直接补贴,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在“绿箱政策”当中包括的农业保险补贴除了我国关注与投入较多的自然灾害补贴之外还包括对生产者的退休计划提供的补贴。笔者认为,我国主要需要加强的农业保险补贴的方面就在于要加大对生产者退休后的养老问题提供的补贴,以此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对农业的信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农业补贴论文范文5

关键词:我国;粮油产业;外资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10702

从中国的传统习惯来看,食用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自2007年开始,国际国内的植物油价格持续走高。近日,许多新闻报道都指向粮油即将涨价,像“福临门”、“鲁花”等大豆油涨价8到12元一桶不等,导致很多市民恐慌抢购。更有甚者一个六旬老太太连续前往超市购买了8桶食用油。有消息称,造成这轮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国际上大豆供应紧张。到底我们国家的粮油价格是受谁控制呢,不禁有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自己国家产量不足,还是粮食储备不足抑或是有其他原因?早在一千多年前,好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大豆的时候,大豆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然而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中国的大豆产业却面临着一场危机!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为什么我们没有挡住国际资本巨鳄对大豆市场的蚕食?食用油高价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

据资料记载,大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也是最早驯化和种植大豆的国家,栽培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诗经》中对这一产业也有很多描述,如“黍稷重,禾麻菽麦”, 大致的意思是说栽种的作物有“小米、高粱、水稻、麻、大豆和小麦,它们成熟上有先后。”还有我国西周时期的乐府诗和民歌,也说明大豆已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据资料介绍,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2005年中国进口,大豆进口量连年攀升,是因为国内大豆出现短缺吗?实际上以黑龙江为主产区的地方农户家里就堆积了大量豆子,陈豆卖不完,新豆卖不起价,面临巨大亏损。而国外的进口大豆有巨额的财政补贴,因此也加大了竞争的不公平。

其实很多学者在中国最初加入WTO的时候就提出过我国的大豆产业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原因之一:国外大豆以低价进入我国市场,导致我国自己的大豆市场萎缩,最后完全依赖进口,到时国外市场再宣布大豆储备不足、全面涨价,我们自己的市场也就将完全处在一个被动状态。前不久到黑龙江省访问的美国大豆协会、美国大豆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农业官员联合考察团竟然提出了让黑龙江省放弃榨油、集中力量发展食品用大豆这一极其荒谬的建议。原因之二:大豆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国有1亿人口依赖大豆生产,涉及6000万农民和近百万大豆加工企业职工就业。放弃大豆榨油业等于放弃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也放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所以近几年国内学者都反复呼吁大豆危机的严重危害性,以唤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各级政府也引起了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也已经组织相关部门对大豆产业展开了多方调研,后来由中粮集团牵头,土畜进出口商会协办,建立联合采购机制,一场由众多政府部门参与的拯救大豆行动正在展开,可是效果具体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据了解,美国大豆到港成本约在3100-3200元/吨,而目前国产大豆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3700元/吨左右。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我国大豆正面临灭源灭种的危险。国内大豆主要产区周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开始拒绝到国内大豆主产区收购,甚至转向购买进口大豆进行生产。而且大豆油价格则一路上涨,大豆油的定价权正日益被跨国粮商所控制。目前,我们老百姓熟知的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品牌都是外资的,可以说中国市场的食用油85%已被外资控股。这些外资主要是由出名的百年历史的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的,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在国际上叫做ABCD。第一家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所以叫做A;第二家邦吉(Bunge)是B开头的,叫做B;第三家嘉吉(Cargill),C开头的,以叫C;第四家,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在2004年我国大豆危机出现的时候,面临国内无法出售的大豆,这些外资以低价吸纳了面临破产或停产的国内小企业,扩大了自己的在华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建立了规模大而且完善的相关产业链条。倘若我们的政府再不作出强有力的调整政策,不需要几年,我们中国人民的粮食将由国外企业完全控制。

当然除了要谨慎我国的大豆产业被国外企业所控制以外,我们自己也要提高大豆的质量,我国目前的大豆存在国产大豆比较成本优势丧失、产销区不协调、中美贸易摩擦处理不当等。而国内现货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大豆价格长期趋势判断失误则是导致这次行业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大豆与国外转基因大豆相比产生成本高、出油率仅为17%―18%,而进口大豆出油率在22%左右,自然无法竞争低价优质的进口大豆。而与种植玉米等作物相比收益偏低也是产量少的原因。而普遍耕种的农民也不懂这些道理,更加无法改变这些现状,当国外大豆在国内势不可挡的时候,他们除了吃惊无奈最后就只有被迫放弃。所以我们中国政府应该给大豆产业像小麦、玉米、水稻相当的优惠政策和足够的重视以及支持。在我国,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已经更新了几十次,而大豆产业发展不仅沿用老的做法甚至还受到小麦等主要作物的再次冲击。只有将中国传统农业注入现代化科技的内涵,提高其竞争力,才能拯救中国的大豆,而要作到这一点,政府、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都要想办法,政府拥有丰富的政策、技术、资金资源,在拯救大豆过程中负有最主要的责任。我国大豆产区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水稻种植面积过大,大豆种植面积过小。大豆的产量低、效益差,许多农民把旱田都改成水田,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导致现在的水稻产量过剩,价格下跌,大量的水稻压在农民手中难以售出。反之,大豆的价格上扬而货源不足,究其原因是大豆的耕种面积减少,市场供给不足。为此建议政府为种植大豆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指标提供优良品种的财政补贴,鼓励他们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的产量,以缓解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在全球而言,我们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要远远少于欧美以及日韩这些发达国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但我们的市场门槛也远远低于欧美和日韩。我们经常能看到欧美或者日本对中国的某一项农产品提出贸易壁垒,我们也看到韩国民众为了抵制来自美国的牛肉,酿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农业,我们做到其实还很不够。政府还应该对以美国为主的进口大豆国家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对美国进口大豆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这样,既可以反制美国对华贸易特保条款的滥用,也为国内大豆生产的尽快恢复提供政策保护。跨国资本正在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媒体有了许多报道,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是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跨国资本对中国粮油市场的控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强。我们需要反思,靠什么才能真正抵御住外资粮商的坚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吁,而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真正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英] 拉吉•帕特尔著.郭国玺,程剑峰译.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郎闲平.金融超限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3][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著,刘伟译.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4]周应恒,邹林刚.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另一种选择――基于产品差别化的审视[J].农业经济问题,2005,(09).

[5]章胜勇,李崇光.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01).

[6]孙大光.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贸易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7]柳放.增强黑龙江大豆种植者竞争力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黄娟.农业、汽车业和纺织业取消出口补贴后获得补偿的可行性分析[J].企业经济,2005,(09).

[9]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0]1999/2000中国大豆进口增加,美国份额高达63%[J].中国家禽,2000,(09).

农业补贴论文范文6

关键词:棉花,产量,品质

 

几年来,中央财政启动了棉花良种补贴项目, 下达我省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面积26多公顷,补贴资金达6000余万元,补贴面积占全省2005年的棉花面积的40%。在棉花粮补的带动下,我省棉花面积稳中有增,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实际种植面积64万公顷,比2006年实际增加了11万公顷,鲁西南、鲁西、鲁北3个棉花生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2%。

2007年,棉花播种期间干旱无雨,所有棉田全部靠造墒播种,种植基础好,播起适宜,气温高,有利于棉花发育,盛蕾到初花期又遇中雨,但区域分布不均,开花期全省出现连续降雨天气,虽说降水过程较多,但降雨量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有利于多座伏桃,降低了脱落率,再者田间管理及时,棉花前期长势很好。据9月份中期综合考察,全省64万公顷春播棉,平均密度为55800株/公顷,株高98厘米,果枝13.5个,成玲18.5个,幼铃1.5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个百分点。9月中上旬大部分时段天气晴好,温度接近常年偏高1-2度,光照充足,我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每天日照时数是6-8个小时,对棉花的生长比较有利,也有利于棉花的吐絮。预计2007年全省棉花平均皮棉单产1150公斤/公顷,比上年实际增产每公顷是85公斤。免费论文。从整体上来看,2007年我省棉田没有受到大的自然灾害,前期和中期棉花长势非常好,搭好了丰产的架子。

但是,从9月下旬开始,棉花主要产区一直是阴雨连绵,温度偏低,光照时数明显减少,大大不利于棉花的吐絮和棉花纤维的伸长,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就鲁西南9月下旬的降雨量是14-82厘米,比往年偏多了1倍到9倍,气温偏低,光照明显不足,10月上旬又受冷气流的影响,全省连续降雨,同时,西北风4-5级,各地气温普降4-6度,给棉花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阴雨天气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棉花吐絮期也是棉花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充足的光照,是该时期对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条件,在2007年阴雨连绵的天气影响下,将减缓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以及纤维素的形成,棉花根系吸收能力明显下降,加重了棉花烂铃和晚秋棉铃的正常成熟,棉花采摘被迫停止,已经吐絮和已经失水开始吐絮的棉铃收到的影响最大。

2.对棉花繁种田的影响

棉花繁种田是以生产棉花种子为主,棉花种子主要是靠棉株中部果枝的棉铃来生产的,部分繁种田为了增加种子的成熟度,采用了一次性采摘措施。因此,持续阴雨的天气对棉花繁种田是影响非常大的,很可能要造成棉种的腐烂,尤其是成熟度较差的种子霉烂会更严重,造成在棉株上发芽,严重影响了棉花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给我省明年的棉花种子质量埋下隐患。

3.棉花的销售价格与市场走势

从2008年到2009年棉花的销售还与往年,特别是2009年,在棉花刚上市时,价格就在每公斤6.4元左右,每公斤籽棉要高于往年0.6元,基本保持稳定。免费论文。9月下旬以后,由于连续降雨,已吐絮的棉花色泽明显下降,籽棉价格少有下降,再加上9月中旬是棉花的采摘高峰期,大部分棉农没有时间去销售棉花,因此,前一阶段棉花较量较慢,销量不大。预计棉花价格为稳中有升。

4.管理措施

为了把连续阴雨天气给棉花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建议广大棉农采取以下措施

4.1 要及时摘除烂铃、僵瓣,及时晾晒。

4.2 及时分摘成熟吐絮的棉花,分存、分放、分售。确保优质优价。

4.3 对晚发的棉田要及时打掉老枝、老叶,增加通风透光性,从而减少烂铃。免费论文。

4.4 要对晚熟的棉田喷施乙稀利,促使棉花提前吐絮,提高棉花质量。

4.5 加强对繁种田的管理,对已经吐完棉絮的繁种田不要急于采摘,要晾晒籽棉而不是晾晒棉子,繁种田不能喷施乙烯利等催熟剂,要及时了解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保证明年的棉花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