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陆小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徐志摩陆小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徐志摩陆小曼范文1

一直以来父母都是陆小曼最强有力的后盾,他们不仅给陆小曼提供了富足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加以自身的出类拔萃和言传身教将她培养成为一位知书达理且才情横溢的温柔女子。另父母感到骄傲的不仅是陆小曼的一副天赐外表,更多的是来源于她琴、舞、外语样样精通的本领,而书画,她更是胜人一筹。

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婚姻却是不幸福的。和丈夫王赓有名无爱的婚姻让她终日郁郁不得欢。其实王赓是非常爱她,不要怎么会在徐志摩罹难后还想再次牵起她的手。这就是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但他不说,陆小曼又怎么会懂。此时的陆小曼仿佛是笼中的金丝雀,奢华的大院内锁着一颗寂寞的心。她想要爱,却不知道怎么去爱,想要爱,却没有人让她去爱。

这个时候出现的徐志摩无疑是她苦涩生活中的凝露,带给她无限的春意与活力,打开了她的心花。徐志摩是诗人,所以他懂情,徐志摩是乐人,所以他懂爱,这正是军人出生的王赓所远远不及的。善良的王赓也深深明白,爱的时候要让爱自由,不爱的时候要让她自由。从此,徐志摩有了红袖添香,陆小曼有了温雅公子。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是热烈的、是浓厚的,放佛是开在四月里最美的樱花花潮。在最不适宜的时候,他们却邂逅了最美的爱情,这也许也是徐志摩日后不幸的缩影。生活的坎坷让他们在学会爱的同时也学会了争吵。争吵、复原,复原、真吵,他们还在继续的爱着,直到有一天,他们再也不能爱了。

一九三一年是一月十九日,徐志摩坠机生亡了。他带着对父母的愧疚,对林徽因的眷恋,对陆小曼的爱永远的离开了,只留下了陆小曼一个人生活。这对她而言是打击,也是折磨。分别的痛磨练了她的意志,也带走了她永恒的爱。但她没有因此而消沉,因为她要永远做徐志摩最爱的陆小曼的样子。其实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这样在她的心里,志摩永远是最初的样子。

徐志摩陆小曼范文2

众所周知,徐志摩是个风流鬼外,才华横溢的男人,他像一只蝴蝶,流连干女人之中,他对每一个女性都不吝溢美之词,这也是他自飞机失事后,被众多女性大加追念,大加缅怀的原因,由于徐志摩去世前曾把一些书信手稿存在凌叔华处、这个盎着徐志摩旧迹的八宝箱,造成了徐志摩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女子,林徽因,凌叔华之间一生抹不去的龉龃,而凌叔华更是背上了一生的骂名。

八宝箱里究竟有什么呢?这要从凌叔华和徐志摩的交往说起,凌叔华和徐志摩结识时、正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而不得的失恋之时,才女与才子,年龄又相仿,所以二人关系进展很快,相识半年光通信就有七八十封,差不多两天一封,再加上聚会,可以说这显然超出了一般的友谊,凌叔华对徐志摩是欣赏的、可是凌叔华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她早就敏感的嗅出徐志摩爱的其实还是林徽因,自己不过是林徽因的翻版,是徐志摩填充寂寞和失意的载体,大凡女子都是清高善妒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目无下尘的才女,她不原谅自己只是一个翻版,所以凌叔华很聪明也很凄酸地挡了徐志摩的感情之箭,用朋友式的交往维持着心底最柔软的爱情。

徐志摩虽然对凌叔华大为欣赏和倾倒,可他也只能维持着和凌叔华友谊的交往,直到他遇到了陆小曼,对陆小曼说,“只有L(凌叔华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是我唯一可以交往的真正的朋友。”可见,彼时的凌叔华,已经和徐志摩的关系上升为精神层次的挚友之爱,1928年北伐军逼近北京,徐志摩怕凌叔华遇到危险,致信陆小曼说要去;麦叔华家住几天,只有最毫无芥蒂心怀坦荡的朋友之情,才会让徐志摩如此告诉爱妻,

虽然陆小曼和凌叔华的关系还算不错,可是她却不喜欢林徽固,陆小曼也知道徐志摩念念不忘林徽因,妒忌之下,曾经烧毁过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文,这件事让徐志摩觉得一些私人信件放在家里是不妥的,就把这些信件放在了家,后来徐志摩还是觉得不合适,就又辗转交给了凌叔华保管,可见,凌叔华在徐志摩心目中的重要性,八宝箱里有陆小曼的两本日记,另外两本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在英伦相恋的日记,通称《康桥日记》,是徐志摩对林徽固最热切的爱意表白。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和凌叔华都在赶着整理徐志摩的文集,林徽因不知何故,比陆小曼更急于得到那个八宝箱,1931年12月9日的上午,林徽因亲自到凌叔华家索取,凌叔华故意躲开不见,林徽因便托帮忙,想要回八宝箱,尤其是《康桥日记》。

以编辑委员会的名义,要挟凌叔华交出了八宝箱,转手交给了林徽因,林徽因一看《康桥日记》不是完整的,气急败坏的连夜给写信说“我为人直爽性急,最恨人家说瞎话……女人小气虽常有,像她这种相当有学问知名的人也应该学大方一点才好…现在日记无论谁裁去的,当中一段缺了是事实……关于我想着那段日记,想也是女人小气处或好奇处,多事处。实话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被人恋爱为耻……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林徽因说她急着要日记,是想回味往事。

看到信后,又一次以“材料分散,不便研究”为名,要求凌叔华交出整本,凌叔华迫于压力,只好寄去了另半本日记,并附上一封信说:适之,外本璧还,希望此事如乌云飞过清溪,彼此不留影子才好……接到原本日记后,同样转给了林徽因,并在自己日记里说“这位小姐到今天还不认错!”

徐志摩陆小曼范文3

最近看了一本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的回忆录。就文字来看,张幼仪并不太怨恨陆小曼,却始终对林徽因耿耿于怀。张幼仪恨林徽因并非因为徐志摩爱她而与自己离婚,而是林徽因既然爱了徐志摩,后来却没勇气和他结婚,而是嫁了梁思成,这让徐志摩的感情一度很幻灭很受伤。

如今很多人理解了林徽因的选择,并认为徐志摩能有个不为结婚而交往的红颜知己实在是他的造化,但张幼仪却对林徽因的“世故”不以为然。张幼仪比徐志摩小两岁,却像他的姐姐,处处都是为他考虑的,离了婚,她还是一生牵挂他。不发怨言,沉默而坚强地度过她孤独的岁月。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父送了终,才再婚,那时她已五十多岁了。结了婚,她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

徐志摩从未爱过张幼仪,甚至鄙弃她,但离婚后两人倒成了朋友,徐志摩逐渐发现了她的好,很敬重她。但于一个女人而言,“敬重”是空的,它吃不得用不得,完全没有体温,没有欲望,意味着冷冰冰的距离。也许只能说,一个勇敢干练、缺乏诗意、却对生活兢兢业业尽责的女子,和一个浪漫热情、才情横溢,对梦境孜孜以求的诗人,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

关于爱,一生低调的张幼仪在垂暮之年只说过一句,“我不知道什么是爱,如果关怀志摩和他的家人,是爱的话,我想我是最爱他的。”

这话让我想到了两个字:情分。

“情分”是个比较严重的词。它是某些情感经过了岁月,经过了在1200度的火炉里的反复煅烧,经过了伤害与体谅,最后出来的物质,有一种不灭的、往生的味道。

往往爱情淡了,情分还很浓。爱情如火如荼时,却不见得有什么情分。

当然情分也未必是爱情煅烧出来的,有一种感情也可以,比如那一种模糊了界线的,相知相惜的情感。

小A和她的旧恋人有段近10年的宿缘,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有前因,没有结果。与他分开后,曾有一度,小A不敢去他们过去常去的那些地方,怕被记忆中的温存触痛。她删除了他的电话,却无法忘记那串号码。

有些梦,准会随时间而死去。那一刻,只能挥手作别。一年后,她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结,和另一个男人恋爱,走向婚姻。尽管旧恋人当时已经能够给她婚姻并恳求她回来,但她已决意未来的路与他无关。

小A和老公的相爱颇有传奇色彩,爱得不不知晨昏。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但她总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哪点不对,因为她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旧恋人宽厚大度的样子。这早已无涉男女之情,只是关于他的记忆已经伴随着她的成长、成熟刻在了她的脑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离开。

“花还未开,树怎能死,你还未嫁,我怎敢老。”她时常想起他的话。她惟有幸福,才能告慰爱的过去式,对得起爱的现在式。

婚后,小A和旧恋人偶有来往。他始终单身。彼此心里总有惦念,往事不会再提。

有许多女性不可避免的把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留在了旧恋人身上。以后不管身在何方,不管情路幸或不幸,总觉得旧恋人才是她们精神的原乡,那里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摄持了她们的灵魂。而在现实领域,她们恋爱,结婚,生子,享受爱和被爱,忠于婚姻家庭,履行世俗责任。

因缘分而来的东西,总有缘尽而止的那一刻,也不必太悲伤。倒是有一种力量,不怕心碎,不会全身而退,充满了质感,会绵延,会流传,情长路更长。

徐志摩陆小曼范文4

关键词:小剧场;林徽因;再别康桥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40-01

一、《再别康桥》的历史背景

这个歌剧的剧名来自于徐志摩的同名现代诗,因此在该剧中很多处都是用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著作内容,这个故事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生在一群文人学者之间的爱情和友情故事,整个故事非常适合用一部小剧场歌剧来表达,凡是看到这个剧的观众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也是该剧能够大货成功的关键因素。

该剧的背景是一个人才辈出、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也是新式教育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广大学生中教育救国成了众多人推崇的思潮,在众多新型知识分子中,林徽因也在其列,他就是新式的诗人又是我国以为出色的建筑师。在那个年代,她和她丈夫梁思成在国外学成归来,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典建筑,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文学方面,林徽因出身大家闺秀,自幼饱读诗书,长期的影响成就了她独特的高贵气质和艺术修养,也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

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其身后有众多的追求者,其徐志摩就是其中一个。徐志摩早年留学英国,随后加入了新月社,也成为了新月社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并存的思想者,但是其一生感情坎坷,作为诗人的他收到了文学的洗礼,形成了他追求梦想、崇尚自由的性格。

林徽因和徐志摩那些尘封的陈年往事,早已被岁月消磨殆尽了。提起林徽因,不能不说再别康桥。就是因为康桥日记才引起了两个女人的争夺战。林徽因如此着急地要那残存的康桥日记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感隐私。任何一个女人都会这样做,何况知名度很高的林徽因。从情理上讲,林徽因固然讨要日记也合情,凌叔华留中不发也合情,因为死者曾说日记将来要给前者收藏,因为死者也说过材料要留给后者为他作传的。于是,在这场“八宝箱”的争夺战中,每个人似乎都有一肚子委屈,却唯独没有人觉得这箱子以及箱中物品从法律上讲应该属于陆小曼。除却“八宝箱”里的两册陆小曼日记,从凌叔华那里取回后的确交还给了陆小曼,但“八宝箱”里的其他徐志摩的遗物,难道与陆小曼无关吗?作为死者徐志摩生前唯一合法的妻子,陆小曼才是徐志摩遗物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八宝箱”理应归属陆小曼。虽然徐志摩是因为陆小曼而死,但是陆小曼毕竟是徐志摩的合法妻子,人们都津津乐道的林徽因和再别康桥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话题,可惜林徽因和再别康桥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却很少有人知晓了,康桥日记早已淹没在红尘的烟云渐渐消散了。

二、对“小剧场歌剧”的理解与认识

“小剧场歌剧”是一种新兴的歌剧形式,因为其演出规模较小,可以进行互动和发挥,这也使得他具有天然的活力和亲和力。歌剧艺术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它现在逐渐的走向了世界,也成为了世界性的艺术。歌剧的发展在中国有其独特的形式,也使得歌剧在中国和我国古典艺术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三、林徽因的形象和唱段

从整个《再别康桥》中来看,这部歌剧从音乐形象上深刻表现了女主角林徽因高度的艺术形象和传统的知性的性格。在作曲家的身上也着重的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使得高雅的音乐剧也逐步的通俗化了,这样以来更加的贴近了观众。从作曲上更加注重音乐的旋律感,更加体现了优美的旋律是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也是的该剧能够较好的传达感情。在注重音乐旋律的同时,也同时加强了音乐在该剧的作用。纵观整剧,在一部分场景里,徐志摩和林徽因化身为印度诗圣泰戈尔里的爱神和公主齐德拉,在舞台上,徐志摩扮演的爱神高昂地唱起了《理想之爱》,而其后爱神和齐德拉一起了唱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二重唱《我的爱》。

在第三部分《再别康桥》中,林徽因将与梁思成同去美国留学学习建筑的事情被梁思成知道后,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陷入沉思,时间骤转仿佛回到三年前在英国留学时告别的那个夜晚。他惆怅而又深情地唱起了《再别康桥》的主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女主角以女高音弱声深情地回应着,似乎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藏,“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她好像已理性地下了决心,是一种安抚和离别之情。两人的音乐和谐深情地交织在一起,形成这首著名二重唱。

总之,在小剧场歌剧的发展之路上,歌剧《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浪漫的爱情情节,让很多观众流连忘返。而剧中的林徽因也在剧作家的笔下被成功的刻画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这也说明了,在歌剧创作过程中,人物的个性越鲜明、越生动,作品的生命力越长久。

参考文献:

[1]潘婷.浅谈中西方戏剧在起源、内涵与形式上的差异[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01).

[2]慕羽.中国音乐剧:在民族化与世界性之间寻找平衡点[N].文艺报,2011.

徐志摩陆小曼范文5

之对我说:“海粟,你到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平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

我在他们的怂恿下,决意去看一看。当时我们都还是翩翩少年,脑子里罗曼蒂克的念头很多。我还特地剃了胡子,换了衣裳,适之虽是中式袍褂,但也很修饰。我跟着适之和歆海前去,雇了三辆黄包车,在一家朱红漆的墙门前停下,进了会客室。当底下人通报说“小姐就来”时,我纳闷:我们要见的是一位太太,怎么叫“小姐”呢?

谁知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位美艳绝伦、光彩照人的少女,原来她就是蜚声社交界的陆小曼。“刘先生,您请坐。”小曼听了之的介绍,很殷勤地招待我,并且自荐地提到她学过绘画,希望我能帮助她。

“海粟,你应该收这位女弟子!”适之说。

“如果刘先生肯收,我就叩头了!”小曼银铃般的笑声,使我不安起来。徐志摩接着就赶来了。但是奇怪,他微笑着和小曼打了招呼,却不说话。席间,他总是用眼神而不用嘴巴。小曼的父母出来,我才知道是我们常州的乡贤。他们也很器重我,自然交谊深了一层。

陆家原是常州的望族,世代书香,加上陆老先生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9岁随父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的基础已很好。15岁起,家里又专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她英文。18岁开始,北京社交界已经传闻有一位外交官的掌上明珠,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并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当然更能使人产生好感的,是她那明艳的容光、轻盈的体态和柔和的声音。因此,当她一出现在当时的社交界,人们顿时被她照人的光彩所震慑。

起初我还不太相信人们对她的盛赞,自从那天随之到陆家后,我也对小曼很钦佩。小曼的古文诗词、绘画都很好,而且读了很多英法原文版的小说。因此,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她在19 岁时,由父母做主,与无锡人王赓订了亲,并在一个月后结婚。常州与无锡,原属一府,并有乡谊。

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王赓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徐志摩与王赓原是好友,经常在一起,每当星期日,他常与小曼夫妇到西山看红叶,到“来今雨轩”喝茶,或去舞厅跳舞。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很敬仰的,因此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感情虽很融洽,但是很纯真。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爱好相同,意趣相投,共同语言一多,谈话内容就丰富了。自从王赓调任哈尔滨(王赓与陆小曼于1922年结婚,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后,志摩和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那时候,社会虽然对才子和才女刮目相看,但他们的接触一多,流言蜚语也就离奇了。这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就给他们的交往带来压力。人的感情也真奇怪,越是出现压力,越是有人误解和非难,越要斗争,感情也越深了。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从友情发展为爱情。

志摩当时是比较能克制的,因为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他立即想到悬崖勒马,以免掉进爱情的深深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因此他在1925年赴欧洲,以便使爱情的火焰冷却下来。但是到了柏林,感情上受到新的打击,他心爱的儿子彼得已经在一周前夭折了。志摩在悲伤之余,更觉在异国有飘泊之感。这时,他突然接到小曼病重的电报,他又不顾一切地回到北京。这一回来,两人更难舍难分了。用小曼自己的话来说:“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使我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引自小曼给我的信)志摩与幼仪的婚约也在此时解除了。引郁达夫后来的话来说:“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藉放火花,烧成一片。”

徐志摩陆小曼范文6

一般人对自身的宠辱荣耀十分看重,有些人甚至重视身外的宠辱超过自身的生命。在生活中,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有时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有时候,生活轻易给我们的宠爱,有“毒”。因为大凡美好的事物,都要通过奋斗与磨砺才能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也不大会被珍惜。生活中,有些人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抱怨面孔不引人注目,抱怨人生不如意,等等。抱怨就像思维的一种慢性毒药,在我们的大脑中毒的同时,我们的行动也被“抱怨”强烈的毒性所感染。

对生活的接受度体现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有时,要将困境看淡,转身活出另一种精彩。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还要优秀。

陆小曼是民国时期让人唏嘘的一位才女,她家世殷厚,才貌双全。陆小曼谙昆曲,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某些方面,她和林徽因很相似。但是,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和徐志摩的一段旧恋情。与徐志摩相处时,陆小曼在生活上极尽奢华,让两人的生活有时陷入困境。徐志摩意外坠机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甚至,她没有了自立自强的气度和风骨。在这方面,她比不上张幼仪,张幼仪经历失夫丧子之痛后,转身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拒绝自我成长的机会,安享生活中的好处与利益,贪图一时之快,有时会后悔不已。就好像你很喜欢某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很轻易地得到,反而最后会懊悔,因为那不是你通过努力得到的,你没有享受得到的过程。某一天,当你发现它其实也有瑕疵时,此时的你就会像锅中温水里的青蛙,很难从底部挣扎出来。

在《哆啦A梦》中,大雄每次被大虎狠揍时,嘴里一直在说着:“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你。”其实,大虎就像人生中的坎坷,大雄可以让小叮当打败他,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击败他。

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中,景天历尽艰苦凑全了玉佩,获得许愿的权利,但他没有选择直接封印邪剑仙,而是让自己提升实力,手拿宝剑去打败他。编剧设置的剧情是,邪剑仙在六界内没人能击败,但是景天最后集众人之力将其击败,完成了使命。在击败邪剑仙的过程中,景天完成了生命的蜕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