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小学阶段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期,也正是小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明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体方向,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接轨,大力开展符合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发展。
一、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背后的教育现状
通过对如今的大部分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分析总结得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大体形势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学校开展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期间的教育教学中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耳濡目染地影响广大的小学生,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小学的教育中重要的地位,这是让人值得乐观的,但是目前由于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不明显、表面形式的存在以及应试教育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让我们需要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改进和深化。
(一)爱国教育成效甚微
在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部分学校包括老师往往出于追求数量、注重教育结果等目的,导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并未真正接受多少思想知识与情感培养,而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将学生的作品等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成果,这类做法往往可以应付那些单纯追求活动数量、不追究其行为动机与情感的上级检查,但是此类活动忽视了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不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爱国教育知识应付知识检测
现在我国大部分爱国主义教育中,仍存在通过测试来客观测评教育效果,借此总结此次教育活动的成效。有学者指出:“一般来讲,教育可分为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播知识更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和情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内容若被当做知识来背诵,用知识教育测试方式来评价,没有强烈的主观感受,而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大大违背了小学生爱国教育初衷,大大降低爱国教育的效果,而恰恰中国目前的教育为应试型教育,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可取的,并不能说明真实的受教育情况,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思路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培养荣辱意识,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新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丰富教育内容,还要准备多样化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框架下,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萌芽。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成长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更是增强爱国责任感的需要。
(一)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感
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新时达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必需的。学校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如何在教育内容上为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注入崭新时代内涵,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民族的统一。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引导人们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一些根本道理,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创新教育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抓取适合表彰的素材爱国主义材料,同时在各类的活动当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抓住典型的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拓宽教育思路。着眼于贴近中小学生身边的小事,从小培养孩子优良品格,注重环境的熏陶,榜样的示范和习惯的养成,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把握教育时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一项经常性的具有潜移默化效果的活动,不能停留在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从小使小学生接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教育活动以“养成”和“熏陶”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正视生活学习中的挑战,把握认清现代中国的特点需要,引导其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胡俊俊.新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2]林建成.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两点认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07).
[3]刘毅,赵琴.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北京观察,2010,(04).
[4]朱伯华.如何进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2
一、明确德育功能定位,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金投入和规划方面应做到自身建设和社会效应兼顾,其德育功能主要定位在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上,青少年无论是在理解力,还是成长阶段,都是接受事物最快、吸收知识能力强、最富有活力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产生效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定位于青少年学生,对于较早地树立国防意识,加强国防观念,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十分正确的。明确了德育功能受众对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要在现有陈列品和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突出教育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展示,例如增加陈列品的视听结合功能,还有模具显示的感应功能,满足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增加体验式、感官式信息传递,用丰富的表达形式,突出展品的教育功能。对传统的“玻璃十展柜”,“一张图板、一张挂板”的陈列形式要在保留文物的基础上,改变单一、呆板的展示方式,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辅之以视频资料、雕塑等元素,通过展品设置、实物陈列、美学设计、灯光布设等,赋予展品时代感和新鲜感,使其历久弥新,既能给参观者讲述那些峥嵘岁月的历史故事,又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鲜活的记忆,发挥其历史教科书、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同时,其文物史料的陈设也应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时代的特色,如走访革命前辈、烈士家属、相关领域学者,不断挖掘相关史料,充实现有的内容,使馆藏资料更加丰富、详实,藏品数量不断增加,突出其真实感和生动性,充分体现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承担着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即使先天条件好、经费投入充足,也会制约其德育功能的发挥。要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先要具备完善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为了使观众明确参观线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在参观路线中设施明显的引导牌和醒目的指示标志。为了达到良好的参观效果,参观路线还应设计的科学合理,使观众由易到难,由平常到精彩,顺应人们的认知过程,克服参观者的心理疲劳期,同时,参观线路还应坚持单一、不杂乱的特点,使观众不走回头路,保持轻松愉快的参观体验。在参观过程中设置休息中心,桌椅板凳,使参观者能够适时地休息。参观设施中最好还具备演示厅、物品寄存处、代表基地特色的纪念品展卖处等,干净整洁的厕所更是必不可少的设置。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讲解避免单板和过于简单,增加基地的感染力,同时,还应注重基地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制度建设。其次,基地建设还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国籍的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在展品形式上采用多种展示手段、在展品介绍上可以多标注几个国家的语言,在展示角度上讲求表现力和艺术手段,突出中华文化的历史魅力,使参观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物,而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最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建立公众权利维护机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投诉中心的布设会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自然环境,保障参观者的人身安全。
三、充分利用教育和技术手段,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代表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其本身具有强大的革命历史教育价值。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其办馆的宗旨和德育功能就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充分结合现代教育和科技手段,扩大基地对青少年观众的覆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有效手段。建立基地与学校的青少年实习考核制度和参观实习机制,可以扩大基地的教育受众,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学生通过名人事迹的教育,自觉将祖国利益与自身利益重新认识,形成一种奉献精神,内化为一种稳定的、自觉地爱国行为,激励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决心和献身国防的勇气。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积极组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快速、便捷、广泛的特点,形成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通过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界面的开发与维护,增加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可以更加便捷地发挥基地的德育功能。基地成为观众喜闻乐见、感染力强、互动性高、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网络课堂,有助于促进基地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之间的交流,缩短了场馆与参观者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提升了基地资源整合的效力。
四、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展览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刻历史内涵可以极大地鼓舞参观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基地,真实地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实现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总结。知识竞赛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加全面的知识。著名学者、专家、老进行的史料研究和经历报告可以更加鲜活地提供现实教材。文艺活动、影视作品、话剧快板、文艺汇演的艺术形式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真正做到“寓教于趣”。革命传统纪念节日如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时期,可以举办一些临时展演活动和有纪念意义的主题活动,是参观这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重温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深深打下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寄托了民族情感,是历代中华儿女对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追求,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融入了各个时期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通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具体展现民族特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运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丰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拓宽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运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散见于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较少,很少看见传统节日教育的身影。此外,近些年我国传统节日受到外国节日冲击较大,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这些外国的节日有喧宾夺主的趋势,致使传统节日被人们忽视,使传统节日没有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运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具体策略如下:
一、在课程设计中穿插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小学生接受传统节日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传统节日文化与课程融合在一起,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找准课程内容和传统节日的联系点和切入点,借助传统节日,营造节日氛围,让小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同,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得到精神的陶冶,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开设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专题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文化,传递着民族情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认同。例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愫。屈原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在祖国灭亡时,宁死不降,选择投身汨罗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蛟龙吃掉,相继向江中投放各种食物,后来投放的食物演化为粽子,还逐渐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这些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专门开设一个端午节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的来历、风俗等资料,活动开始后,教师组织学生就搜集的资料情况进行发言,使学生熟悉传统节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出传统节日的爱国精神内涵,引出教学主题。随后,组织学生就与专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要求学生就韩国将其“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韩端午节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就此事发表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渊源,还对文化保护问题有所感触。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学生受到了端午节文化内涵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教育
在传统节日期间,节庆主题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周而复始的传统节日里,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养料给予浇灌,让爱国主义的种子不断成长,枝繁叶茂,从而能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传统节日在一年中的循环往复,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例如,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也激励后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祀扫墓,忆苦思甜。教师给学生讲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为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重温战争年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传承先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而奋斗。
综上所述,在爱国主义课程中穿插传统节日教育,开设传统节日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传统节日的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有助于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⒖嘉南祝
[1]王艳.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文汇,2015.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爱国意识;高校;大学生
爱国主义,根据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挥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学生作为时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要把爱国观念深入到学生意识之中,并把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中所包含牺牲精神、公正、保护受欺压者等优秀的素质也是当今大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特别是全球意识形态严重脱节的情况下,爱国主义的情感意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一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首先,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对我国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利用经济优势逐渐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了话语权,并提出了弱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国际地位的理论,如“东方主义”。东方主义所论及是爱德华•W•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所概括的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其核心是:西方发展和建造了东方,西方殖民主义者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对被殖民的东方进行文化建构。赛义德的理论所强调的是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中,处于强势的西方文化渗透到被殖民的东方国家,肢解当地的传统和民族文化体系,贬损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从而统治被殖民国的文化领域。东方主义这一观念体现在整个的文化领域内,包括在现在的传播媒介,在西方的作品中不管是在小说、喜剧还是电影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东方主义的影子。就如奈斯比特所言:“当越来越多地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时,我会时常感到愤怒,因为许多书中讲述的内容并没有如实反映中国的现实,许多西方人用西方的视角和价值观来挑剔中国的短处,对中国有一套模式化的成见”。意大利导演所拍摄的《末代皇帝》一片中的镜头,几乎都采用俯拍的镜头,使伟岸的皇宫变得温顺。这种强势的文化渗透使得一部分中国民众认为现在中国的发展方式是另一种的集权主义,人民依然缺乏西方的民主文化,并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的封建主义时期的文化,而大学生也是西方文化侵略的受害者,造成了大批的“愤青”,他们“乐意”批评中国现行制度。第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爱国意识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的发展新媒体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媒体拥有信息传播快,传播规模广等特点,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却对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首先新媒体信息者鱼龙混杂,很多信息往往不经核实肆意传播,如在网上出现了质疑雷锋同志真实性的声音;第二,网络监管不力,我国网民数量在不断地增长,其中根据相关统计,大学生中的网民占35%--40%,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同时由于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可控性不强而容易引发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和行为出现异常;再者,新媒体如微博这一阵地被各种娱乐新闻充斥,特别是一些“正统”媒体公众号被淹没在各种八卦公众号的大海之中,而大学生而更关注娱乐的新闻,多媒体导致选择的多样性使得一些正规的平台关注度大打折扣。就如郑淑芬、曾宪光所言:“新媒体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对传统的民族认同感削弱;网络的传播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带来阻力;网络冲击传统的国家意识;网络将削弱人们的意志力”,网络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削弱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行途径
(一)正确认识自身
全球化是一个尊重差异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的让西方重新认识东方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首先我们自己要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改变“过去的东方既没有理解欧洲的能力,也没有理解其自身的能力”这一问题。因此我们自己首先要发现东方,自己要能够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反对西方的语言霸权,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每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设,而不是跟着西方的模式走,臣服于标准化、霸权主义的英美模式,拒绝文化霸权,在大学课堂中进行中国先进优秀文化的教育,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西方国家在不断地被误读、妖魔化、平面化;另外,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符合我国社会规范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再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是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借鉴其他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并重视历史教育
培养中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兼容并蓄的学习其他国家的培养模式,如美国学校历史教育特别重视其成就史和苦难史的教育,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生主要学习历史故事、历史伟人,中学生侧重学习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大学生侧重历史理论分析,并规定历史教育是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大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社会背景、重要作用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业绩进行综合学习和研讨;同时,推行国史研读计划,重视发掘中国史学经典的研读,从而形成在“历史学习中领悟传统,在阅读经典中反思自身”。对于高校而言应特别重视我国文明史以及1840年之后的苦难史教育,与此同时,将爱国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与当地爱国教育基地建立长久合作机制,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者在爱国基地参加志愿服务,或社团作为调研项目深入到爱国基地,也可使思想政治教育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爱国的理解,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立体化,实际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爱国教育
根据当前对央视新闻微博平台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央视新闻微博的关注人数为4806万,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平台。另外,就以12月份央视新闻所推送的爱国新闻为例(当天的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由此可知,学校应该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爱国教育,特别是在爱国纪念日如“国家公祭日”进行苦难史教育,推出与之相关的爱国推文,发动学生进行转发,从而扩大爱国教育的覆盖面。最后,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动高校团委、学生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爱国主义活动中来,根据某一高校的学生参与社团的调研报告显示学生参加社团达到80%,因此学生社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应充分利用社团的力量,组建国旗班,通过升国旗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成立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意识的发展。
三总结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对大学生的教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从而使学生成为能够造福社会之人。
参考文献
[1]张恒艳.专题研讨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25):109-110.
[2]闫静峰,杨乐.中西“文化势差”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J].高校辅导员,2017(42):26-27.
[3]孙祥军.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73-75.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5
为庆祝67周年,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校园内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国庆节”期间,我校积极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在新的世纪中健康的成长。下面就所开展的活动情况作一小结,以求改进和指正:
1、在国庆节前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全体在校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国x周年的到来。
2、要求各班开一次以“热爱祖国,放飞理想”为主题班会。讲解祖国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及现代社会中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国庆节”期间各班积极利用板报开展宣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准备活动,更了解国庆节,认识到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通过墙报宣传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4、以“庆国庆、迎奥运,树新风”为主题的大型文体活动,各班级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弘扬“拼搏、团结、奋进、健身、文明、进步”的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团结一心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范文6
每个新学期的开始,学生内心都有着强烈的新感受,加之内心自尊心的催化作用,在这个阶段通常会提醒自己在新的学期要有更好的表现,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思想激励和鼓励,会让学生信心大增,干劲十足,因此,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可以先就上学期班级和个人的成绩进行回顾总结,发掘出优点,同时指出需要进步的方面,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然后和同学一起制定出新学期的班级目标,并且让学生自己对这个学期要在哪方面取得怎么样的成绩做一下个人规划,学生制定好之后,要对学生的计划给予肯定和鼓励,表达对学生的期许和信任,为学生加油鼓劲,增添动力,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成新学期学习的动员课。
二、树立新的主动发展型德育观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等媒体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经常发生碰撞,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渠道更多地来源于社会,而不是学校教学,信息接收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因此,我们要确立主动发展型德育观。德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德育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道德知识,而是学生自主发展地掌握“批判武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创设一个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并且在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自觉地把社会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道德需要,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
三、德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学生进行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争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地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精神。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在班队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向学生讲中外知名企业是怎样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以及古今中外一些因合作而成功的案例。
四、德育中要弘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爱国精神是学校德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教师应该以严谨的态度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让学生懂得中国的光辉成绩,从而拥有创造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明白具体应该怎么做。如,在讲“万有引力”一课时,就可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联系中国神州系列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中国自主研发航天载人技术,实现中国探月计划,使得中国的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精神的最好体现。在航天工作者身上,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在物理学科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必造作,可以利用原有的的课文内容,和中国的实际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和行必须和谐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夏令营、升旗仪式等都可以抓住教育的一切机遇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样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相结合,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