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不自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不自信范文1
根据宝宝年龄来补锌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日需量为:初生-6个月婴儿3毫克;7-12个月婴儿5毫克;1-3岁幼儿10毫克;孕妇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婴儿补锌靠母乳。至少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然后再逐渐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可达62%。尤其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
是否缺锌须做血锌化验
对于不缺锌的人来说,额外补充有可能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据专家介绍,服用锌过量会导致人出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并可能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
此外,体内锌含量过高,可能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锌很难被排出体外。”
那么,如何才能确认自己是否缺锌呢?专家提醒,社会上一些关于儿童头发黄、有多动症倾向;成年人老睡不好、记不住事就是缺锌的说法,其实都很片面。要明确是否缺锌,最明智的做法是到医院做个血锌化验,听从医生的诊断。
三款食疗方让宝宝补锌更安全
三豆粥
材料:绿豆、黑豆、红小豆、大米各3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绿豆、黑豆、红小豆、大米分别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
[2]锅置火上,放入绿豆、黑豆、红小豆、大米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至豆烂粥熟,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淡菜瘦肉粥
材料:淡菜10克、猪瘦肉50克、大米100克。
调料:干贝、葱末、姜末、盐各适量。
做法:
[1]淡菜、干贝分别洗净,用水浸泡12小时,捞出;猪瘦肉洗净,切末;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
[2]将葱末、姜末拌入瘦肉末中,搅匀。
[3]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大米、淡菜、干贝、猪瘦肉末同煮,等大米煮烂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猪肉青菜粥
材料:大米、青菜各50克,猪肉30克。
调料:葱末、姜末、酱油、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大米洗净;猪肉洗净,剁成末;青菜择好,洗净,切成末。
孩子不自信范文2
惠惠,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今年7岁,上学一年级,长得很乖巧,白白净净。但父母为她很操心。
首先,惠惠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常常来不及反应,听了写不下来,写了又来不及听,忙得不亦乐乎却是错误百出。语文、数学不说,连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课惠惠也很怕,因为她既跑不快,也跳不远,跳绳不会,拍皮球又少,每次分组活动,同学都怕与她在一组,因为她的“技术”实在差,与她玩没意思,还会影响小组成绩。
手工课上,惠惠也常常发呆,看着同学们灵巧地折纸、粘贴,她心里难受极了,可为什么自己的剪刀和纸张就不听话呢?
惠惠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主动举过手,家庭作业、手工作品从没有得过“良”,可每天却比其他同学睡得晚,因为作业总好像写不完。因此,惠惠回到家里后脾气很大,在学校不能表露的情绪统统带回家——讨厌写作业、讨厌背书、讨厌默写、讨厌做手工。
父母的诉说
“我们平时都很忙,但家庭经济情况很好,所以在惠惠没有出生前就一直请保姆。后来有了惠惠,我们又请了一个,主要带孩子。惠惠从小真的是没有吃什么苦头,保姆很尽责,就怕带不好孩子让我们不高兴,于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生怕把孩子弄痛了、弄伤了。我们忙完一天回到家里,保姆把小惠照料得很妥帖,哭都很少听到。可能您都不相信,这孩子连爬都没有爬过,外出多数时间是保姆抱着或用小车推着。我们只有惠惠一个孩子,平时工作生活中也不涉及孩子,所以不知道惠惠发展如何,总觉得没病没灾、健健康康肯定没问题。”
“惠惠没有上过托儿所,因为当时我们觉得孩子太小,而且反正有保姆照料。直到小惠上了幼儿园,我们才发现惠惠好像有点问题。那时她已经快4岁了,在家还是保姆喂饭,可进了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自己吃。到了吃饭的时候,人家孩子都自己吃,可惠惠却动也不动,最后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喂她。我们这时才觉得太娇惯孩子了,于是在家里告诉保姆以后让孩子自己吃饭。还记得惠惠4岁那年自己拿着调羹吃饭时,我们是那么兴奋。现在留意一下,发现人家的孩子2岁就会了。”
“在幼儿园里,惠惠很乖,不会惹事,但也很少主动活动。双休日带她出去玩,有时候碰到同班的小朋友,人家给她打招呼,她却理都不理……现在上学了,她比人家明显动作慢,而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又哭又闹,我们担心死了!”
孩子做得太少
惠惠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宝贝”了,从小就被保姆伺候得无微不至,根本无需自己操心,可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小时候“动作”太少
由于惠惠动作不协调,缺乏敏捷性,操作不精确,而且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配合不够,所以就出现了上课的“忙乱”,体育课上的“落后”和手工课上的“尴尬”。这种操作技能上的失调,实质上是脑功能的失调,也就是说惠惠因为前期过于缺乏“动作”体验,而使大脑指令无法精确完成,大脑得不到“动作”反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功能失调”。所以,惠惠并非不努力或笨手笨脚,实在是保姆太勤快,照顾得太“周到”,而让惠惠丧失了太多的锻炼机会。不要小看孩子每一次的摔倒,每一次的碰撞;不要小瞧每一次笨拙的尝试,每一次胡乱的摆弄。孩子正是在这种“失败”与“粗糙”中逐渐学会协调——慢慢地学会省去多余的动作以提高速度,学会边爬边抬头看以免碰伤,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会转弯与调整思路!
缺少自信与独立
孩子的自信是在成人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而成人的信任体现在对孩子的放手上。保姆的精心照料实际上是“包办、代替”,保姆越是不让惠惠动手,越说明小惠“不会动手”,惠惠根本没有“我行”的体验与反馈,虽然家里不乏夸赞的声音——“惠惠好乖、好聪明、好漂亮”,可是在幼儿园,在同伴堆里一比较就显而易见了,越是比人家“慢”,越缺乏信心去表现,越不表现就越退缩,信心也越少。独立性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想让孩子成为有自信、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的人,就必须给予其独立的机会与尝试。所谓“劳动创造了人”,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少了“劳动”就少了成“人”的机会与能力。
对父母来说,孩子吃饭、穿衣、上厕所这些是琐事,但却也是大事。在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正是孩子走出家门、走入同伴中间的信心保证!所以,要独立,先要学会自理。
孩子不自信范文3
一般幼儿园教师都这样不成文的共识:第一天上幼儿园,孩子总会大哭大闹,让他哭上几天适应后就好了;也有教师认为孩子入园,一开始就要抓好常规,让孩子有板有限地在园生活。所以种种情况导致了入园第一周,孩子在哭声中无奈地适应了幼儿园,教师也会感叹一声:“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其实,如果教师改变一下做法与态度,孩子的第一天入园,会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一不宜“关”
现象:在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早晨,教师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后,往往把教室的前后门都关上,甚至有的连窗帘也给拉上。因为孩子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教师担心孩子走失,总是把孩子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如果教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关门的一刹那,孩子的哭声会更大。因为在三到四岁孩子的直觉行动思维中,关门了,就意味着爸爸妈妈不能进来了。孩子也会将封闭的空间与许多可怕的事联想在一起一一“被关起来”,是一个很可怕的惩罚概念,孩子看见门被关起来之后,他们就产生自己被关起来的联想。
对策一:孩子入园第一天,教师不要把活动室的门都关起来,可以留一小扇门开着,一个带班老师专门多留意这扇门,防止孩子溜走。
对策二:幼儿园的大门一定要关好,其他班级的人员时刻帮助多注意观察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里有没有躲藏的小孩,防止孩子走失。这样孩子生活的小空间开放,大空间封闭,既不给幼儿造成压迫感,又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对策三 允许宝宝带一件家中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一件熟悉的物品对于在陌生环境中的宝宝来说,可以说是暂时找到了依恋的对象,可以缓解宝宝的焦虑。
二不宜“闲”
现象:新入园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哭闹的,一部分是不哭闹的。一般教师的注意力都不自觉地集中在哭闹的孩子身上,安慰他们、哄他们,其他不哭闹的孩子教师会过一段时间关注一下,这些孩子因为无所事事,或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关爱,会出现分别时不哭后来哭、第一天不哭第二天哭的回炉现象,这是因为这些孩子比较闲,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和关爱引起的。
对策一在入园幼儿与家长分别后,三个教师做好分工合作,保证一个教师带好这些不哭的孩子,组织好他们的活动,还有两个教师安置好哭闹的孩子。
对策二:从小生活在成人温暖的怀抱里的小不点儿,来到幼儿园后,想家人在所难免,但是孩子有易好奇、易激动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就要准备很多孩子喜欢的玩具和游戏吸引孩子参加,让孩子不闲着,把幼儿的生活日程安排得有趣丰富一些,让孩子没有空去想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对策三:教师将幼儿带至室外,玩中小型的玩具,看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做操、游戏活动,组织简单有趣的游戏,如开火车……
三不宜“吓”
现象:对整天眼泪汪汪、自言自语“我想回家,我要妈妈”哭闹行为的孩子,有的教师无所适从,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再哭,爸爸妈妈不接你了”;“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起不到长期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幼儿第二天不愿意来上幼儿园。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
对策一:孩子哭闹时,教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直呼孩子的小名,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小脑袋、拉拉小手、抱抱他、说说悄悄话等,拉进与宝宝的距离,使得原来陌生的环境、老师、同伴变得亲切了、自然了,更易让幼儿接近。随着相互间距离的贴近,幼儿也逐渐消除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了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对策二:教师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可以顺着孩子说,爸爸妈妈在下午几点来接,孩子反复唠叨式的焦虑,这样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心情就平静了。
对策三:孩子的情绪是相互“传染”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影响,因而入园当天出现“这方唱罢那方登场”,哭声此起彼伏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常常弄得老师筋疲力尽,束手无策。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使用暂时隔离法。暂时将哭闹严重的孩子带离活动室,经哄劝,待其情绪稍微平静后再回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对策四:教师应给予孩子细心的照顾。许多孩子的哭闹是因为生活中碰到了困难,如进餐、入厕、穿衣服等。生活自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当需要自己来完成,孩子们又感到有困难时,他们就特别想念亲人。特别对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的孩子来说,这就更需要老师的细致入微的照顾。
四不宜“急”
现象:刚入园的孩子,没有一日活动的规则意识。有些教师着急为了建立常规,第一天就上规矩,固定座位、排队洗手、活动。其实用不着,孩子自由坐椅子,一般他们自己选中了自己的椅子后就相对固定下来了,不会有太多得争执。孩子第一天接受新环境,又要接受新规则,更加重了焦虑感。
对策一:要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对特殊的孩子,不妨让他多随意两天,允许孩子不参加集体活动,允许孩子自己抱着自己的东西玩,给他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步通过游戏、故事、谈话等方式渐渐建立常规意识。同时,利用教师的鼓励、同伴的影响吸引孩子从观望到参与,慢慢融入到活动中来。
对策二:对拒绝吃饭的孩子可以让他少吃一些,下午多准备一些点心,供孩子取食。对拒绝午睡的孩子,教师可以先让他先坐在床边不着急让他躺下睡觉,可轻轻地讲讲故事,待疲倦了再让其躺下睡觉。
孩子不自信范文4
1.身高体重头围不达标
每一次做儿童保健,医生总会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柯海劲说,这三项指标是小儿体格生长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
在3岁前,如营养没跟上去,孩子的身高、体重就会相对滞后一些。同样,头围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宝宝做儿保时要测头围,头围偏大或偏小可能都是疾病的信号。所以,爸爸妈妈应定期带宝宝去医院给孩子做儿童保健,如发现孩子在体格生长发育上落后于同龄人时,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2.反应迟钝,脑子不够用
宝宝的餐饮非常重要,营养不良可降低脑细胞的分裂率,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所以,家长在乎宝宝的每一餐吃得好不好、够不够是有道理的。柯海劲说,当家长发现孩子最近一段常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等表现时,要警惕可能是营养不良发出的预警信号了。
3.免疫力下降,体弱多病
某些微量元素(如维生素、锌、铁等)缺乏时,可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使孩子容易生病、感染,如经常会感冒、反复牙龈发炎、毛囊性皮肤炎、口角炎、舌炎、角膜炎等。
所以,有一些不爱吃肉奶蛋的宝宝,蛋白质摄入不够,就可能容易感冒、牙龈发炎。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的饮食丰富一些,想办法把肉类做得更加容易入口和咀嚼,让孩子爱上吃肉。
4.便秘、口臭
孩子在饮食上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偏爱荤食、甜食、油炸等食物,而对青菜水果等不感兴趣。柯海劲说,当孩子的纤维素摄入不足时,容易使肠道蠕动变慢而产生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时,会进一步产生有害毒素而出现口臭的现象。所以,爸妈不能只给孩子吃他爱吃的食物,或者是给他吃的辅食品种太过于单一,否则容易让孩子出现偏食挑食的习惯,久而久之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营养不均衡,甚至因此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5.情绪变化无常
B族维生素能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的调控而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维生素B1缺乏时,可让人变得暴躁、喜怒无常;维生素B6摄入不足时,可导致情绪激动、困倦和急躁;维生素B12缺乏时,可让人变得反应迟钝等。
柯海劲说,维生素B1主要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燕麦里就含有很多维生素B1。另外,在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
孩子不自信范文5
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动作慢、没有记性、粗心可能与其自身的气质有关,也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抑或是孩子当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心不在焉或丢三落四。如果您只是不厌其烦地说他或是着急焦虑,而不对您的孩子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培养,那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孩子的某些行为带有其自身的性格、气质特点,如说话慢吞吞,行动慢半拍,孩子的这些行为特质甚至可以在其父辈祖辈的身上找到影子,那么这种特点轻易是不能改变的。或者一直以来家庭都是过分地细心照顾着孩子,养成了他事事依赖别人而缺乏独立处事能力,做事不上心、动作慢吞吞,那么只要这种教养方式和要求不改变,孩子的粗心、动作慢等也是很难改变的。当然,尤其是您女儿7岁刚上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的分配较差,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注意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且集中注意时间的长短明显与活动及他本身的兴趣有关。因此建议您:
1.将孩子引入兴趣的大门。父母应创设并营造丰富宽松的空间和氛围,用榜样和游戏趣味、奖赏和欣赏的教育方式,不断激励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需要。如亲子游戏(下棋、玩扑克、拼板、郊游等)、亲子共读(童话故事、小说作文、有趣的新闻、脑筋急转弯等)、亲子劳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分着做,谁的房间最漂亮等)。不断地正面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提高孩子对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的兴趣。
2.注意对孩子要求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小到大。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以使孩子逐渐摆脱依赖、动不动求人的习惯。父母应事先明确地订出适合孩子能力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程序,每做完一小段,就给予奖励,或告诉她做完这件事后,下面还有什么活动项目,并随时提醒。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完成,借以加强她的坚持性,然后再增加时间的控制。
孩子不自信范文6
机坠大海
2007年12月5日,华特驾驶着一架双引擎飞机,从拿骚岛出发,飞往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飞行途中,他突然发现导航设备被岛上的窃贼偷走了,身边只剩下一个罗盘和一部手机。更糟糕的是,天空出现了浓密的乌云,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罗盘指针却发疯似地飞转,完全失灵了。此刻,华特凭着经验向北飞行,希望能发现一个明显的岛屿,来帮助他修正飞行航向。但飞了整整1个小时,也没瞧见半点陆地的踪影。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迷航了。眼下,飞机的燃油即将耗尽,随时都有堕海的危险。华特赶紧打开无线电话,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一架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搜索机闻讯赶来,并发现了华特,但还是晚了一步,此时华特飞机上的油已全部用完,引擎彻底熄了火,一头栽入汹涌的波涛之中。搜索机上的人员目睹了这一切,但无能为力,只是不停地在海面上盘旋搜索,希望能发现遇难者发出的信号。然而,除了拍击的海浪外,什么也没见到,最后,不得不回去加满油再来搜索。
在飞机堕海的瞬间,华特感到前额与仪表板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水的阻力大大减缓了飞机前冲的速度。没多久,飞机又缓缓地向上浮起。华特抓住这片刻的时光,一边打开活塞为救生背心充气,一边装上两颗信号弹,打开机舱,跃向海面。这时海面上大雨滂沱,他见搜索机正向自己逼近,于是放出信号弹,可信号弹在大雨中只发出几点火星便熄灭了,一连两个,都是如此。要想获救,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了,看来,只能靠自己来摆脱困境。
孤独泳者
华特在两米多高的海浪中时浮时沉,随波逐流。虽然他曾受过严格的海上求生训练,懂得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节省气力,但半小时后,仍禁不住全身颤抖、两腿痉挛。
大海的浪涛在强烈的暴风中上下翻滚,华特在海上漂泊已近两个小时了。这时夜色越来越浓,很快,周围就被黑暗笼罩。晚上10点,更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华特突然发现,救生背心的左腔正在下陷,气泡不断地从一个漏洞中冒出,最后,充气管也滑了出来,左边的气腔整个儿瘪了。他平仰在水面上,用嘴对着充气管使劲吹气,使救生背心重新膨胀起来,然后用手指当作气门塞牢牢堵住洞孔。
华特使出浑身解数,尽量让身子漂浮在浪尖之上,以节省体力。冰凉刺骨的海水,吮吸着他身体中的热量,落水时受到撞击的前额渗出一滴滴鲜血。
已是半夜时分,华特依然仰面躺着,让雨水冲洗自己的脸部,冲洗发肿的舌头和被海水浸伤的眼睛。
雨渐渐停了,浪也小了许多。这位大海中的孤独泳者,采用最省力的踩水方法――只求身体不下沉就行。这时天晴了,天空中出现了明亮的星星。华特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坚持到第二天,好天气将会指引救援飞机前来搜寻自己。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到天亮!可就在天将拂晓时,新的灾难降临了。
遭遇鲨鱼
这个处在半踩水、半休息状态的漂浮者,右脚突然受到一次重重的撞击。经验告诉他,这是一条鲨鱼在进行试探性攻击。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惧让他惊慌失措。两只脚本能地猛踢侵犯者,充当“塞子”的手也下意识地从救生背心上抽出。这下,海水从洞孔流进背心,救生背心的浮力突然减小,华特很快沉到水下1米多。他奋力扯下救生背心,挤出里面的水,这才慢慢重新浮上水面。
慌乱过后,华特的头脑终于冷静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俯卧着,把脸埋在水里,两臂平伸,双替踢水,使身体前进。接着他又抬头,呼气、吸气,重复着一浮一踢的连续动作。就这样,他用这种方法在水中游了将近1个小时。
鲨鱼似乎对这个海洋中新奇生物也有些惧怕,只是远远地尾随着,没有发起进一步攻击。接下来,华特把空气重新吹进救生背心的两个气腔,浮力使他感到一阵轻松。情况似乎发生了好转,华特心想:“我一定可以坚持到天亮!”
终于,太阳像红点似的在天边出现,并慢慢爬上灰蒙蒙的天空。华特睁大眼睛四下张望,可是,并没有救援飞机的影子。
突然,眼前的情景让华特重新陷入恐惧的漩涡。正前方,一条食人鲨的背鳍,正劈开波浪向他冲来,紧接着,他的左肘受到了重重一击。他赶紧转身躲避,第二条灰黄皮肤的鲨鱼又从他身边划过……一群食人鲨已把他团团围住!
面对这群可怕的嗜血者,华特屏息凝气准备抵御。片刻沉寂过后,在一道朦胧的蓝色浪墙中,一条巨大的雄鲨向他发起冲刺,鱼雷似地穿向华特的胯下。华特急忙曲起右腿,用运动鞋跟朝鲨鱼的两眼之间猛蹬。那种感觉就仿佛是蹬在一堵墙上。雄鲨飞快地闪开,一直退到六七米开外,继续围着他游动。
又有两条鲨迎面扑来,但都在他的狂踢之下闪开了。紧接着,左侧一条青鲨,露出闪亮的蓝尾巴和叮满印鱼的皮肤,从斜刺里发起攻击。华特用左脚迎击,虽然没踢到它丑陋的尖嘴,却扫中背鳍,迫使对方后退。
在华特顽强的抵抗下,鲨鱼群不再贸然进攻了,仍尾随在附近等待着机会。用尽气力的华特知道,目前的处境万分危急,一旦让鲨鱼咬到第一口,在血腥的刺激下,群鲨能在片刻间把自己撕咬粉碎。他已经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了,但这个弱点决不能让鲨鱼看出,于是,华特鼓足勇气,向包围圈外游去。
华特在水中机械地划着水,缓缓而游,后面尾随着一群鲨鱼。
幸运获救
就在华特彻底绝望时,远处传来了飞机隆隆的轰鸣声,天空出现了一架搜索机。华特仿佛被注射了一针兴奋剂,拼命地踩起了水,尽量把身体多露出水面,同时用右手发疯般挥舞着那件桔红色的救生背心。
救生飞机内,救援人员布兰克仔细地观察海面,寻找那架失事的双引擎飞机的残骸。突然,他发现有个人半埋在浪涛中,手中还挥动着桔红色的衣服,于是马上对同事们大声喊道:“瞧,下面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