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水田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范文1

老师问我们班的同学:“我们来唱一首歌好不好?”“好!”我们齐声回答“唱什么呢?”“唱四季童趣!”然后,我们开始唱了:“童趣在春天,是一根风筝线。放飞蜻蜓花蝴蝶,笑声飞上天……”“唱的非常好!让我们听听六年级唱歌,好不好?六年级?”“不好!”六年级的大哥哥答道。“那……那让我们来听歌吧。”……

过了约两个钟头左右,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山水田园农庄。

老师对我们说:“我们去玩激光炮射击喽!”过了一会,我们到了玩激光炮射击的地方,老师对我们说了规则才让我们玩。最先是熊浩华玩,只听“嘣”“嘣”两声,炮就发了出去。然后,熊浩华对我说:“黄靖,轮到你玩了。”到我了,我拿着激光枪,瞄准耙子,“嘣”“嘣”“我中了一个!”

下午老师有对我们说:“把衣服、裤子拉起来,把鞋子和袜子脱掉,去玩溪流捉鱼了!”“耶!”我们欢呼道,过了五六分钟,我就捉了四条鱼了。

山水田园范文2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构图;色彩;光线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06-02

在西方的艺术殿堂里,诗与画异质,是二门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然而在我国,诗与画之间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仅同源、同质,还拥有共同的文化思想基础。因此,中国传统诗画融合这种现象就不难理解了。从传统诗与画融合的情况来看,主要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一体”、“诗画合一”这四大基本类型。

从山水田园诗角度而言,能将山水田园诗与绘画完美地结合得最成功的人当然首推王维。诗书画皆精通的苏轼曾在《题蓝田烟雨图》这样评述: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由此观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已经突破了语言的局限,显示了语言的画意色彩。具体而言,在众多的山水田园诗中,他不但凭视觉语言凸现了山水田园的质感,还将一幅幅生动的充满诗情画意图象呈现到读者的脑海里。

因此从审美的眼光来研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蕴,本文试着从色彩、光线、动静互衬、构图、禅境等方面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视觉语言,从而挖掘出这类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

一、色彩的合理搭配

“画”作为一种空间艺术,主要是用颜色和线条来造型,偏重再现客观事物。然则只偏重再现事物只得形似,不得神似。因此,在绘画中,画家更加注重情思,讲究情景融合。从这一点来说,诗与画具有共同性。深谙画道的王维,非常懂得利用这一共同性。在写山水田园诗时,他熟练地打通诗与画的界限,将绘画中色彩的用法迁移过来,使情景融合,从而达到塑造意象和意境的目的,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纵观王维的众多山水田园诗,可以看出王维诗歌里色彩词的运用并不少。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所使用的色彩种类是有限的。据统计,王维诗歌中使用的颜色共有25个。按照出现的频率依次为白104次,青55次,黄31次,绿21次、红19次。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和白这两种颜色占了将近50%,与其它素雅的颜色合起来占到70%。由此可见,王维对色彩的选择具有集中性。在这种集中性中,他比较热衷素雅之色。通过素雅之色去营造那空灵、淡远的禅境。

当然,王维在使用色彩词的过程中,不是将色彩和物象孤立起来,而是将这些色彩巧妙地进行搭配,共同营造物象和意境。

在《山中》这首诗里,他这样写道:“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中,他非常善于捕捉山水景物的色彩,用了“白”、“红”、“翠”这些色彩词。在这些色彩词中,白是冷色系,而红是暖色系,这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只有这二者,又未免太单调。因此他用了翠字。正是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但道出深秋,还利用色彩的相互映衬、调和、对比,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加形象生动。

除了这首诗,王维在其它同类的山水田园诗中,也熟练地将这种色彩词加以巧妙发挥。从艺术效果而言,正是由于这些色彩元素的加入以及巧妙搭配,整个画面不再显得呆滞,而是具有立体感。可以说,读者在读他的这些诗歌时,感受的不再是单调,而是在诗情画意中走近作者,并进而感悟人生。

二、光线的巧妙捕捉

诗画皆精通的王维对光线观察非常入微。在他的眼中,光线是构成画面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为了营造诗歌的绘画美,他巧妙捕捉光线,讲究光影的摄入与映衬。在他的笔下,光影交织下,整个画面突然变得生动起来,具有非常强的立体感和光感。

在《渭川田家》这首诗歌中,他用“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些字眼,形象地捕捉太阳西下时光线的移动以及明暗变化。在《鹿柴》中,他写道“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很显然,他描写了松林清泉日月光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在这首诗中,阳光反衬出青苔的潮湿阴冷,青苔反衬出阳光的醒目。在折光投影中,作者刻画出清幽深远的画面。在《送刑桂州中》,他用“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表达他对光线明暗的体验。除了以上所举的例子,诸如此类的诗句还有很多。将它归纳分类后,不外乎描摹了朝晖夕阴、月光云影以及日月光晕下的折光投影。

从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王维对光线非常敏感。在他笔下,哪怕都是表现夕阳这一物象,但在光线的映衬下,周围的景物总是呈现出不一般的画意美,给人以别样的体验。

三、动与静的互衬

在日常生活中,动与静是对立的。然而进入艺术作品后,有时却能相辅相成。在传统的诗画里,非常讲究动与静的互衬。在绘画里,也不全是静。唯有动静结合,整个画面才显得诗意盎然。同样在文学里,动与静运用得好的话,会为诗歌增色不少。南朝梁王籍在他所写的诗歌《入若邪溪》中,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来体现林子和山的宁静。在这里,山的宁静不是死的静,不是沉闷、单调的静,而是声响(蝉叫、鸟鸣)中的静,是一种带有生命气息的静。通过蝉叫、鸟鸣,这种意境显得更加静美清幽了。

作为诗画合一的山水田园诗,动静互衬这个艺术表现手法运用非常得当。在他的《鸟鸣涧》中,他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一首诗歌当中,局部的动态描写(桂花落、鸟鸣、月出)衬托了山水景物的静谧。

四、错落有致的构图

什么是构图?在美术中,“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G的译音,是造型艺术的术语。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构图又被称为“布局”、“章法”或“经营位置”,指的是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的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审美效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同样也很注重构图的合理安排。作为诗中有画的诗本身而言,所谓的构图其实说白了就是用散点透视来营造画面、意象构图布局的层次感。在他所写的《终南山》中,构图安排得非常错落有致。在他笔下,他对终南山所描绘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很显然,诗句首先突出终南山的雄伟巍峨,并以此做画面的大背景。之后次写山间之景,那就是山势高峻,云雾缭绕。再次,颈联所写的是峰顶俯瞰之景。最后是局部的特写,通过“隔水问樵夫”来突出山的辽阔与荒远。

在《渭川田家》中,作者王维也在苦心营造他的晚归图。在这首诗中,夕阳、牛羊、牧童、野老、拐杖、荆扉、麦苗、野鸡、田夫、锄头、作者一起出现在图画中,然而我们读起来并没有违和感。这是因为作者在构图过程中运用了散点透视,将图画中所出现的人和物按照层次感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就是既构造了深度感,又突出了主次。

五、空灵、淡远、和谐的禅境

诗与画的相融点在于有共同的意境。据相关的史书记载,王维不但精通诗画,还与禅宗结下了很深的因缘。在他的山水田园诗里,诗、画、禅意竟能高度融合,共同巧妙营造空灵、淡远、和谐的意境美,并进而使得整个画面意味无穷。可以说,此时的诗已经突破了语言自身的束缚,进入到了另一个高度,那就是禅境。

在众多山水田园诗中,《鹿柴》、《鸟鸣涧》、《辛夷坞》所营造的禅境最为突出。这些诗在写禅境时,是以禅入诗,以画入诗,可以说禅与画在诗中高度融合。在诗中,没有欺压,只有友善、自乐、闲适、自在。而这种怡然自得在诗中则是通过自然景物如深林、青苔、桂花、山鸟、明月、白云、溪水、夕阳来衬托。在这种禅境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王维所倾力打造的禅境除情景交融外,还带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某些纯自然的景物描写中,虽然带有客观性,但并不代表作者没有自己的情感倾向。此时他的情感已经融入到禅境的营造中。而在某些诗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很明显的。以《渭川田家》为例,在这幅怡然、自乐的晚归图中,王维虽然表达出了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但一联想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最后他只能这样感叹: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六、结语

从文学发展过程来看,“诗中有画”并不是王维独有。在他之前,谢灵运的山水诗也有画意很浓的诗句,如“春晚绿野秀,崖高白云屯”。谢的山水诗也能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来描绘画面。然他们的共同点只达到形似,尚不得神似,缺乏了神韵。直到王维山水田园诗,诗、画、禅意高度融合。在他笔下,诗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具有图画般的美。而这种绘画美是由光线、色彩、构图、动静、禅境等构成。可以说,他的诗既刻画了山水的形貌特点,又体现了山水的神韵;既写了客观景物,又融情于景。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就带有了禅意般的绘画美。

参考文献:

[1] 陈铁民.王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 曹中孚.王维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 赵殿成.王右丞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山水田园范文3

盛唐时期出现了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涌现了大批不同流派的优秀诗人,并创作了大量内容相当丰富的诗歌。山水田园诗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还是王维和孟浩然。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所以我们习惯上又称他为王右丞,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佛”之称。所谓山水田园诗,顾名思义,主要描绘对象就是自然界的山川树木、清泉白云、明月清风等田野风光,通过描绘自然之美的钟灵毓秀,田园生活的恬淡清闲以及隐居生活的安逸舒适,寄托作者远离俗世的纷扰,回归自然,追求自由和本真的精神追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淡而不单薄、自然而不粗陋,言有尽而意无穷,正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①王维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仔细,最擅长捕捉大自然的色彩,声息和动态,用细致深刻的笔调传神的描绘出来。他有着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他的诗作,天才妙悟,神韵悠然,是中国古典诗坛上最灿烂的景象之一。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幽静之美

王维的博学多艺使得王维在诗歌字词的组合时不露痕迹,不显雕饰,浑然天成。他通晓佛禅义理,他的诗中的意蕴美,天然去雕饰,于幽静中彰显恬淡、空灵之美,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幽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可以从王维的很多诗中感受到这一意境美。

(一)听觉感官的幽静之美

王维的《鹿柴》一诗中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杳无人烟的空山深林之中,这里本应该是幽暗寂静的,却突然传来了一阵人的话语声,但环视左右,仔细寻觅却又看不见一丝人影。能听到人语声,说话的人一定就在离作者不远的地方,作者却不得相见,这从侧面突出了森林的茂密幽深。而山越深,林越密,就会越显得周围的寂静。根据常识,其实山林中本不应该是一片寂静无声的,而是有很多大自然本来的声音,有风吹树叶的声音,鸟虫的鸣叫声等。而作者却巧妙地让这些声音淡化了,只抓住了传来的那一阵人语声。在寂静的山林中尤显突出,打破了山林的和谐。作者不仅运用听力的以动衬静,使山林更加空寂,紧接着作者又用眼睛观察林中的细微变化。用视力上的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山林的幽暗。在前一句作者用只听见人语响而见不到说话的人来侧面描写了山林的茂密和幽深。山林本就幽深,林间树下生长的青苔衬的林中越加幽暗。作者抓住了夕阳返景入林中的一小个片段,写出了夕阳透过层层遮挡的密林,照在了林中的青苔之上,为林中浓重的快要溢出来的暗绿色带来了一点光辉,仿佛带来了一抹暖意,打破了山林的幽静。但事实上,这一抹余辉不仅没有为山林带来暖意,反而衬的本就幽寂的冷色调的山林更加显得幽暗。仔细回味,会发现夕阳的一抹余辉就算是穿过密林,照射在了青苔之上,但却和周围浓重绿色的幽暗的山林形成强烈对比,在幽暗的山林中显得孤立无援,如同在作画时在大片的冷色画面中掺进一抹暖色调,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暖意,打破整幅画作的基调,反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冷色更显突出,让人留下更加深刻的映象。

(二)以动衬静的幽静之美

《鸟鸣涧》一诗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一旦闲下来,就会不自觉地注意周围的景象,细心之下就观察到了桂花飘落,春天的山林在夜色下仿佛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我们知道桂花花瓣细小,隐藏在繁茂的枝叶后面,不细看很难发现,更何况还要记录下花瓣飘落的一瞬间。作者却总能捕捉到这样细微的画面,究其原因,不过是开头交代的“人闲”二字。人闲,闲的不仅是身,没有俗事牵扰,更是心闲,内心平静,没有任何干扰牵挂,只有这样,才能让诗人总能在茫茫大山中捕捉到美丽的瞬间,并把瞬间记录成永恒。山涧中传来声声鸟鸣,打破了夜的宁静,原来是月亮悄悄地升起,被鸟儿们察觉到了。鸟儿们能轻易的被月光干扰,足以证明原来的山涧是有多么的幽静。它们习惯了平时山谷的幽静无声,才会连月出都会觉得是一种打扰。春天的夜寂静无声,鸟儿被月光干扰也只是在巢穴中时不时鸣叫几声,在幽静的山涧里,鸟儿的啼叫显得清越悠远,打破了山涧的宁静,但鸟儿鸣叫之后,山涧又恢复了之前的幽静,因为有了之前鸟鸣的喧嚣,使得现在的平静更加显得没有尽头。用短暂地动来衬托永恒地静,让这种静显得更加深沉而无涯。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王维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动静相生,不仅给幽静的山谷增添了几许生机,又更突出了山谷的静,是整首诗更加具有幽静之美。

三、结语

正如李泽厚所说:“一切都是动的。非常平凡,非常写实,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意味,却是永恒的静,本体的静……这便是在‘动’中得到的‘静’,在实景中得到的虚境,在纷繁现象中获得的本体,在瞬刻的直感领域中获得的永恒。”②王维用他禅者的眼光捕捉到了山林中最富表现力的瞬间,用诗句将这一刻定格下来,他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的感情成就了这首诗的艺术经典。在《鹿柴》和《鸟鸣涧》中,王维巧妙地运用听力和视觉的双重感官来再现山林的寂静和幽深,体现了王维诗中的寂静之美。由此也可看出王维在设辞着色时的高超手法。

注释:

①陈殊原:《中国古典诗词精品导读丛书:王维》,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

②李泽厚:《华夏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1页

⒖嘉南祝

[1]陈殊原.《中国古典诗词精品导读丛书:王维》.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

山水田园范文4

摘要空寂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魅力之一。译者要准确把握这种以“空寂”为主基调的诗中“真趣”,斟字酌词,展“空”字之禅机;切思巧译,传虚无之玄妙;重组动静,显静美之灵动,以最大限度再现王维山水田园诗作空寂之境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 空寂之境 美学再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人,也是中国诗史上唯一获得“诗佛”殊荣的诗人。凭借其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独特的禅思感悟,王维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将旷远幽寂的自然之美与空明沉静的心境之美融为一体,创作了一首首富于空寂美的山水诗,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空寂诗风。王维笔下的“空寂”超越了死气沉沉的幽寂,达到了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沉静飘渺,是一种体悟到自我心性和客观物象自适自足、和谐圆满的空旷与超脱。因此,在英译王维诗歌的过程中,译者要准确把握这种以“空寂”为主基调的诗中“真趣”,深刻体悟其秀美而无纤弱、空寂而不冷漠的美学格调,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其山水田园诗歌空寂之境的美学意蕴。

二 斟字酌词,展“空”字之禅机

以“空”字直接入诗展现空寂之美是王维山水诗歌的显著特点。据统计,在《王维全集》所收录的441首古近体诗中,有84首出现了“空”字,大约每5首就出现一次。诗中的“空”字不但包孕着浓厚的禅趣玄机,而且在浓化空寂诗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空”字翻译的成功与否也就成为再现原文空寂之美的关键所在。以《鹿柴》首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的“空”字译文为例:

译文1:A hollow mountain sees no soul,//But someone"s speaking does reecho. - Liu Junping

译文2:I see no one in mountains deep,//But hear a voice in the ravine.(许渊冲)

译文3:Empty the hills,no man in sight,//Yet voices echo here; (杨宪益、戴乃迭)

“空”是禅宗对宇宙和人生抽象思辨的最高范畴。其核心理念是主张以幻解空,从世界的“有”中悟“空”,以引导人们看破红尘,从幻想中寻找安慰。王维诗中的“空”是外物在诗人心理感觉中的清静沉寂,是从“有”中悟“空”后达到的外物与心境的空灵契合。

译文1“hollow”一词字面意为“空心的;中空的”,它指一个实体内尚未充满的的空间或在一个表面下的凹陷或凹面。用“hollow”阐译山之空,是以实译虚,实际上是将山视为实体,描述山中景物的荒凉萧疏,这不但有违原诗“空”字含蕴的虚幻之境,更难以再现诗人“入空”之心与客观环境的契合。另一方面,“hollow”的派生义中也含有“虚伪、虚假、空虚”之意,易使译文读者对“空”产生贬义的联想,从而曲解“空”的意境之美。

译文2选用“deep”更多出于“音美”考虑,意在保持“deep”和下句“peep ”的韵脚一致(Through the dense wood the sunbeams peep),但由于深山与空山在外延及虚实含义上差异较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原诗空寂的意境。

译文3的“empty”尚属理想译文。因“空”和empty(having nothing within)不但表层含义完全对等,且深层含义也妙合无间。新大英百科全书对“empty”的名词“emptiness”这样解释道:

“called nothingness,or void,in mysticism and religion,a state of "pure consciousness" in which the mind has been emptied of all particular objects and images.”

可见,“empty”的深层意蕴中还含有宗教或神秘色彩的“pure consciousness(内心沉寂清静)”之意。这不但符合诗人空寂淡然的心态,而且有助于表现禅宗所提倡的清静虚空的禅寂意理。

三 切思巧译,传虚无之玄妙

王维山水田园诗空寂之美的最突出特色在于诗人营造的朦胧玄妙的幻觉效果。秉承着禅宗美学“空幻”的观物方式,诗人以一种非有非无,若有若无的眼光创造意境,着意刻画一些亦真亦幻、恍惚有无的物象,从而产生似有若无、空灵摇曳的韵外之致。下面以《终南山》前三联为例,探讨译者们的不同处理方式。原诗这样写道: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译文1:Taiyi soars toward the heavenly Gate,//Range upon range, stretching up to the sea.//White clouds merge as I turn back to gaze,//While bluish mists vanish when I look closely.//As the Mid-peak divides celestial zones,//Gorges and ravines in light and shade differ….(孙良)

译文2:The highest peak scrapes the sky blue;//It extends from hills to the sea.//When I look back,clouds shut the view;//When I come near, no mist I see.//Peaks vary in north and south side;//Vales differ in sunshine or shade…(许渊冲)

本诗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气势和奇妙空幻的山中景色,抒发了诗人游山的感受与情趣,揭示了世间万物“空幻”的本质。

首联从大处着笔,运用远镜头状写终南山的高峻与广阔。首句状写终南山的高峻。“太乙”,终南山别称。“天都”喻天帝之都。用太乙的高形成“近天都”的效果,是勾勒终南山朦胧“轮廓”的关键所在。译文1用音译法直接将“太乙”译为“Taiyi”,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同时用“soar toward”较贴切地传达了山势雄伟、高耸如云。但语意略显直白,诗中的朦胧意境有所丧失。比较而言,译文2更为巧妙。“The highest peak”点出了终南山之高,把“近”译为“scrapes”,表示有摩擦性地接触或滑过。从视觉上看,终南山“近天都”实际上意味着与白云相触,而白云在流动之际,也同时显示出山高且朦胧的视觉效果。“scrapes”一词形象地勾勒出了阔大朦胧的意境,传神地再现了隐约感。“连山接海隅”状写山的广阔。根据透视原理,所在空间越大,离观察者距离越远的物体就越模糊,而“模糊”正是禅宗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因此译文应注重渲染“宽”、“广”、“远”的境界,以更好地衬托下联虚无缥缈之境。整体来看,两译文虽传达了山势绵延铺展到大海之边的表层含义,但对“宽”、“广”、“远”这类境界词处理的力度似有欠缺。

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落笔于广阔空间中变幻莫测的云霭,着意渲染山中空灵玄妙的景观。在诗人前面,远处似有青雾,渐近又不复看见,虚实相生,如入幻境。在两译文中,主语“I”的加入似乎是对原诗飘渺境界的一大损害。因此刻诗人已经把自己的情感与周围的景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无我之境,也是诗人对“空”本质的悟道之时。“I”不仅改变了诗人构境时的情感,也破坏了诗人眼中“幻”的事物。再看两译文对“合”的处理。译文1用“merge ”堪称妙译。因该词既可表示融合的结果也可表示融合的渐进过程(join or blend gradually),恰好传达出分开两边的云,互为消解合融在彼此之中,最终形成一片云气缭绕的动态过程,形象再现了云雾柔缓和融的朦胧意态。比较而言,译文2“shut”表“合”有待商榷。当诗人移步时,身边的白云变化的节奏是柔缓的,而这种柔缓的变化正好能显示出“幻”的本质,而节奏较快的“shut”很难译出此处的真味。

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强调了“变”和“殊”,写云雾消散后终南山景依然变幻莫测。译文1省去了“变”,仅保留了“殊”,减损了变幻莫测的意境。译文2用动词“vary”和“differ”把两个意象巧妙地表现出来,符合原诗的神与意,与原诗的禅境比较接近。

四 重组动静,显静美之灵动

王维是善用以动显静法的大师,他最擅长在山水田园诗中展示以静为主、动静交错的“幽深静谧”之美,反映出诗人心灵的空阔若谷、张驰有序。

《鸟鸣涧》历来被认为是王维诗作中以动衬静的典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该诗的精妙之处即在于通过动静对比衬托的手法着意刻画花落、月出、鸟鸣等一些春夜短暂而细微的动态,以此烘托春山的空寂和心灵的闲静。

译文1:Sweet laurel blooms fall unenjoyed;//Vague hills dissolve into night void.//The moonrise startles birds to sing;//Their twitters fill the dale spring.

(许渊冲)

译文2:The light beams of the moon on the earth softly rain,//The night is quiet, the spring mount empty.//The moon" s up-rise the birds doth frighten//To cry now and then in the springtide hollow.(孙大雨)

从对首句的翻译来看,译文1较为灵活,特别是将原诗静态的“春山空”转译为“dissolve into night void”这一动态意境,引人联想,巧妙传神。但对“人闲桂花落”的处理尚待改进。译文中省去了“人闲”这一主旨意象,而将意境重点转为刻画孤寂谢落、无人欣赏的桂花,显然译文因韵损意,有违原诗的意境核心,无法使读者将春桂之花的纷落与溶在春夜中主体人物的闲静联系到一起。译文2首句忽略了诗中的重要意象,对部分诗句理解有误,因而明显偏离了原文的意境,实不足取。

两译文对末句“惊”、“鸣”动态意象的处理存在分歧。对于“惊”字,两译文均观照了其表层意义的再现,选用了表示惊吓、恐惧之意的词“startle”和“frighten”。然而无论从常理还是从全诗的意境考虑,两词都有待斟酌。就常理而言,皎洁的月光柔和恬静似乎不至于使鸟儿惊恐害怕。就诗境而言,这里“惊”的情味与其说是惊吓,不如说是“唤起”之意,是一种由于对月出感到新鲜而产生的一种不经意微诧却欣然的状态。因而笔者认为这里用“arouse ”似乎更为妥帖。

“时鸣”一词的译文也是大异其趣。译文1用名词“twitters”表示鸟啁啾之声,传神地表达了鸟的鸣叫特点。但短语“fill the dale spring”不能传达偶尔一两声鸟鸣后留下长时间的寂静之意,相反,读者会通过译文误以为鸟鸣不断,响彻山谷,这显然不符合原诗静谧的气氛。译文2选用“To cry now and then”与前行诗中的“frighten”相照应,表示吓得鸟儿大叫,有悖于整首诗的意境。

五 结论

翻译的最高境界当以“神似”为目标。在翻译王维山水田园诗作时,译者要把再现其诗作之神的“空灵静寂”之境作为首要任务。为此,译者需反复揣摩、深入挖掘诗作中所蕴含的禅机意理,斟字酌词,切思巧译,综合观照,通过多种翻译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再现王维诗的空寂之美,从而使译文达到与原作貌合而神不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大雨:《古诗文英译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 杨宪益、戴乃迭:《唐诗:汉英对照》,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3] 张延深、魏博思:《唐诗一百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版。

山水田园范文5

二十世纪末叶,由于对平民生活的关注,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美术作品,是现代田园山水画产生的前导。但“田园山水画”不同于“农村题材画”,有它自己的范畴。田园山水与峰岭山水、海景山水、城市山水(含园林、集镇)并列,是中国山水画以题材分类的一个分支。

田园山水所描绘的是被人类适度改造过的大自然,与人类最有亲和力。其审美趣味迥异于传统的大山大水,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早在《诗经》的民歌中,就有描绘乡村情景的诗句。乡村野景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一般认为是从陶渊明开始的。南北朝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中,有些十分接近于纯正的田园之美。譬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等等。他们的审美视角,从陶渊明式的避世隐逸的,转变为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之美。

田园山水虽受诗文的影响,但它毕竟是山水画的一个分支,所以更多地受山水精神的支配。中国山水画精神,表现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状态的思考,主要内容是天人合一、主客观的融化、精气神的表达、真善美的理想、生活情趣的抒写、笔墨理法的运用等。中国山水精神的依托是儒、道、释哲学,以及由这些哲学衍生的美学思想。哲学的“自然人化”思想、西方“田园诗”的美学理想,也影响了当代田园山水的审美精神。

在田园山水画中,强化了“田园美”的韵味,使树丛、芦苇、河水、小路、田野、老宅、水桥,无不含情脉脉,充满了乡村生活情趣,呈现了自然、宁静、和谐的环境之美。身处其中,会浓烈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恋之情。它的美学特征主要倾向于“优美”一类。它婉约、温柔、典雅、含蓄、宁静、和煦、微妙、鲜活、平和。画家通过对田园景物的描绘,表达细腻的感情、诗化的意境,追求畅怀舒目、心旷神怡的愉悦感,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它对于自然界的表现,重在创造情境交融的境界;在内容上则注重善,即内在美。当然,在田园山水创作时也会把壮美结合进去,如雄浑、奔放、稚拙、老辣、厚重、强劲等,以达到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我在《我的田园山水观》一文中,阐述了田园山水应在山水精神的基础上加入“中和之美”的观点。尚“中”的思想,早在商周时代即已流行,主张于心中正,不走极端。春秋时用于音乐评论:“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单穆公说:“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老子十分强调“和”:“冲气以为和”、“和其光,同其尘……故为天下贵”。《礼记》云:“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也。”的确,人与人之间心平气和、平等友爱、人民生活和平安全、幸福祥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浑成一体,这是多么美好!无论古代、现代和将来,都将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古往今来,山水画中已经包含了“乐而不、哀而不伤”、“刚柔相济”的中和审美精神。取材于平川景物、平凡生活的田园山水画,比较容易倾向于大自然和谐优美的情调,具有浓厚的中和之美气息。“中和之美”与田园山水画美学内涵的联接环节是“田园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一些田园美的因素对社会是有益的。可以说,田园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想。

山水田园范文6

关键词: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5088807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in the plain area of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ZHAO Jiangtao1,ZHOU Jinlong1,2,3,GAO Yexin2,LI Qiao1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2.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3.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Groundwa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ter sources of domestic water,industry water,and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plain area of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Based on the pH,TDS,total hardness,ammonia,NO2-,NO3-,permanganate index,F-,Cl-,and SO42- values of 77 groundwater samples in 2011,the single factor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s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in different groundwater quality levels.Groundwater pollution was assessed based on 18 groundwater samples of the same observation well in 2003 and 2011 using the chemical component concentration comparison method,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caus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undwater with quality level of Ⅳ and Ⅴ in the unconfined and confined aquifers accounts for 40.0% and 47.6% in 2011,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unconfined aquifer improves while the water quality of confined aquifer deteriorates.

Key words:the plain area of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groundwater quality assessment;groundwater pollution assessment

地下水已经成为新疆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1],但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23]。本文拟利用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测定数据,对各取样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现状。

1 研究区概况

新疆天山北坡总面积141 471 km2,其中山区面积50 902 km2,平原与沙漠面积为90 569 km2[4]。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理坐标约为83°50′-89°10′和北纬43°15′-46°25′之间,研究区面积为84 153 km2。研究区具有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山前带水文地质条件的一般规律,地表水是地下水最主要补给源,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蒸发、人工开采、侧向径流和泉水溢出[5]。研究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沙湾县和乌苏市)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以下简称“伊犁州直属”)(奎屯市)。

2 地下水取样方法及检测方法

2.1 地下水取样方法

根据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污染源分布状况,选择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水井作为采样点(图1),在2011年共采集地下水水样77个(潜水区35个,承压水区42个),其中18个水样与2003年所取水样为同一监测井。采样密度约为1个/1000 km2,基本满足1 ∶ 100万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精度要求。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统一性,样品的野外采集和室内测试严格执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D 2008-01)。

2.2 地下水样检测方法

对于所取水样,测定了其pH值、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42-[8]。各评价指标的检测依据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 5750.1-5750.13-2006)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GB/T 8538-2008)。水样检测单位为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图1 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采样点及地下水质量分布

Fig.1 Distributions map of groundwater sampling sites

and groundwaterquality in the plain area of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3 地下水质量和污染评价方法

3.1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标准,依据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细则》的统一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水质指标作为评价的指标,即:pH值、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42-,10项参评指标质量级别限值见表1。地下水质量的单项指标评价是按照指标值所在的指标限值区间确定地下水质量的级别,不同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指标的限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按照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最高级别确定。

表1 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及限值

Tab.1 Evaluation index and its limited value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3.2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采用同一监测井2003年和2011年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评价指标与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一致。

4 地下水质量评价

通过2011年各评价指标监测值(见表2)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对应的各级标准值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各地(州、市)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水质级别中所占的比例。各地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水质级别中所占比例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各地(州、市)评价指标Ⅳ类和Ⅴ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最高的分别是:乌鲁木齐市为硫酸盐(251%);昌吉州为TDS(223%);石河子市为pH值(250%)、氨氮(250%)、氟化物(250%);克拉玛依市为

表2 2011年各地(州、市)各评价指标监测值

Tab.2 Ground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different areas in 2011

mg/L

pH(200%)、总硬度(200%)、高锰酸盐指数(200%)、氟化物(200% )、硫酸盐(200%);塔城地区(沙湾县、乌苏市)为总硬度(445%);伊犁州直属(奎屯市)为硫酸盐(578%)。

通过对各地(州、市)潜水与承压水评价指标Ⅳ类、Ⅴ类水质所占比例进行求和(表4),发现潜水和承压水Ⅳ类、Ⅴ类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400%和476%,乌鲁木齐市潜水和承压水Ⅳ类、Ⅴ类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455%和400%;昌吉州(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承压水质量劣于潜水,潜水与承压水Ⅳ类、Ⅴ类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为143%和428%;石河子市3眼潜水监测井水质均为Ⅳ类,承压水Ⅳ类、Ⅴ类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为600%;克拉玛依市和塔城地区(沙湾县、乌苏市)采样点均属承压水,Ⅳ类、Ⅴ类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00%和429%;伊犁州直属(奎屯市)7监测井均为潜水,Ⅳ类、Ⅴ类类水质所占比例为57.1%。

5 地下水污染评价

5.1 地下水污染状况

采用2003年与2011年同一监测井地下水水质监测值和2011年、2003年各监测值的比值(以下简称“比值”)分析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各地(州、市)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若比值≥10且比值越大,说明2011年各监测值与2003年相比较增长的幅度越大,水质污染越严重。由表5可见,2003年-2011年间,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各地(州、市)地下水pH值的比值范围为085-104,潜水与承压水变化均较小,其它指标则差异明显,具体如下。

潜水中,TDS的比值范围为057~166,比值≤100的地下水位于呼图壁县园户村乡下三工村(095)、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城乡供水站(069)和呼图壁县五工台乡乱山子村(057),其余的比值≥100,最大值位于玛纳斯电厂场区西部(166);总硬度(以CaCO3计)的比值范围为069~204,其中比值≤100位于呼图壁县五工台乡二队(096)、呼图壁县五工台乡乱山子村(085)、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城乡供水站(069)和呼图壁县园户村乡下三工村(069),最大值位于玛纳斯电厂场区西部(204);氨氮的比值范围为300~900,有明显增长,最小值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城乡供水站(300),最大值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客运站老啤酒厂内(900);高锰酸盐指数的比值范围为005~167,除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城乡供水站(167)和乌鲁木齐市南郊客运站老啤酒厂内(164)外,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F-比值范围015~065,各监测井均有明显的下降;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城乡供水站SO42-和Cl-比值均

承压水中,TDS的比值范围为050~210,比值≤100位于奎屯市安集海石河子市巴管处水塔井(050),其余的比值≥100,最大值位于乌鲁木齐市八一钢铁厂水源地(210);总硬度(以CaCO3计)的比值范围为055~232,比值≤100位于奎屯市安集海石河子市巴管处水塔井(055),其余的比值≥100,最大值位于乌鲁木齐市八一钢铁厂水源地(232);氨氮的比值范围为100~750,均有明显增长,最小值位于乌鲁木齐市七水厂2号井(100),最大值位于乌鲁木齐市三坪农大教学实习场藏獒园内(750);高锰酸盐指数的比值范围为047~393,除乌鲁木齐市达板城自来水厂3号井(047)外,整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最大值位于乌鲁木齐市八一钢铁厂水源地(393);136团团部水井SO42-和Cl-比值均≥100,分别为 112和131。

表3 2011年各地(州、市)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水质级别中所占比例

Tab.3 The proportion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in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levelof different areas in 2011

(%)

表4 2011年天山北坡平原区潜水、承压水在不同水质级别所占比例分布

Tab.4 The propor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level in unconfined and confined aquifers in the

plain area of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2011

(%)

综上所述,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2003年-2011年间同一监测井地下水水质从整体上看,污染程度有所加剧。从潜水和承压水水质变化趋势来看,潜水与承压水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变化,潜水比值整体增长幅度要小于承压水,说明潜水劣变程度小于承压水。

对比分析表5中2003年和2011年同一井位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发现,在9眼潜水监测井中,水质类别变好的有6眼(占潜水监测井的667%),水质类别不变的有1眼(占潜水监测井的111%)、水质类别变差的有2眼(占潜水监测井的222%);在9眼承压水监测井中,水质类别变好的有3眼(占承压水监测井的333%)、水质类别不变的有2眼(占承压水监测井的222%)、水质类别变差的有4眼(占承压水监测井的445%)。因此,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潜水水质类别基本呈现变好的趋势,而承压水水质类别呈现变差趋势。

5.2 地下水污染原因初步分析

通过2011年、2003年各监测值的比值分析可以看出,2003年-2011年间地下水各监测值总体呈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克拉玛依市与塔城地区增长尤为突出。克拉玛依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油气工业占整个城市产业的近80%[7],城镇及工业区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造成的污水、工业“三废”,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或直接排放,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地下水中各离子浓度增加,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塔城地区素有新疆的“粮仓、油库、肉库”之称,农牧业较为发达,对农药化肥的需要量很大。农业用地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表5中潜水监测井基本为农村生活用水井,水井周围环境状况相对较好,加上易接受降水与地表水的补给,水质劣变不明显;承压水监测井一般位于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域,水质劣变的监测井均位于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超采易导致水质较差的浅层地下水越流补给开采的承压含水层,可能会造成承压水水质劣变。通过对2003年与2011年同一监测井地下水质量类别变化分析,承压水水质类别劣变程度高于潜水水质类别的劣变程度。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1)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2011年潜水和承压水ⅣⅤ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分别400%和476%。

(2)从潜水和承压水水质分析变化趋势来看,潜水与承压水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变化,潜水比值整体增长幅度要小于承压水,说明潜水劣变程度相比承压水较小

(3)对比分析2003年和2011年同一井位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发现,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潜水水质类别呈现变好的趋势,而承压水水质类别呈现变差趋势。

6.2 建议

(1)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目前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现象比较严重,必须严禁地下水的非法开采,严格控制水源地的开采,严格执行打井、取水审批制度。

(2)城镇化影响地下水水质来自生活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三个方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加强排污系统的管网建设,避免管网泄漏;工业废水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各项指标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批准后方可排放[8]。

(3)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研究区主要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施用化肥和有机肥[9],应提倡合理、科学、经济地施用化肥农药,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10]。在地下水高脆弱性区[11]可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优化布局;在地下水高脆弱性区禁止使用污水灌溉,防止污水灌溉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4)建立地下水防护体系,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12],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和工程示范,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能力,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表5 2003与2011年同一监测井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Tab.5 Variation trend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same well between 2003 and 2011

mg/L

〖BHDFG3,WK6,WK6,WK3,WK4,WK4*2,WK5,WK6,WK4*2,WK3,WK2*2,WK3,WK3,WKW]监测井位置监测井周边

土地利用方式地下水

类型年限pH值

/(mg・L1)TDS总硬度

(以CaCO3计)氨氮

(NH3N)高锰酸

盐指数F-SO42-Cl-质量

类别

续表5

〖BHDFG3,WK6,WK6,WK3,WK4,WK4*2,WK5,WK6,WK4*2,WK3,WK2*2,WK3,WK3,WKW]监测井位置监测井周边

土地利用方式地下水

类型年限pH值

/(mg・L1)TDS总硬度

(以CaCO3计)氨氮

(NH3N)高锰酸

盐指数F-SO42-Cl-质量

类别

注:“”表示下降趋势,“”表示上升趋势,“”表示不变,“―”表示资料缺失;“2011/2003”表示同一监测井2011年监测值与2003年监测值的比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inlong Zhou,Xinguang Dong,Guomin Li.et al.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Xinjiang Plain Area[J].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10,4(2):183186.

[2] 周仰效,李文鹏.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1(1):19.(ZHOU Yangxiao,LI Wenpeng .Ground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J]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2008,1(1):19.(in Chinese))

[3] 刘斌,陈旭光,陈强,等.准噶尔盆地天山北麓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特征[J].新疆地质,2010,29(1):9094.(LIU Bin,CHEN Xuguang,CHEN Qiang.et al.The changing charcteristic of hydrogeologic condition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junggar basin(the northern piedmont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ians)[J].Xinjiang Geology,2010,29(1):9094.(in Chinese))

[4] 肖军.新疆天山北麓水资源保证程度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8(2):4756.(XIAO Jun.Water resources of the region to the north side of Tianshan Mountains,Xinjiang[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1994,8(2):4756.(in Chinese))

[5] 段磊,王文科,曹玉清,等.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9):2933.(DUAN Lei,WANG Wenke,CAO Yuqing.et al.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cs of groundwater in the Middle of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21(9):2933.(in Chinese))

[6] 贾瑞亮,李巧,周金龙.塔里木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现状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2,35(4):329333.(JIA Ruiliang,LI Qiao,ZHOU Jinlong.Analysis on groundwater quality of Tarin Basin in Xinjiang[J].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2012,35(4):329333.(in Chinese))

[7] 刘维,成福田,余晓钟,等.油气资源型城市“非油”高新技术发展之路―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7(6):6769.(LIU Wei,CHENG Futian,YU Xiaozhong.et al.How the oil & gas resource oriented city takes a road of nonoil hightech development Case study on Karamay City of Xinjiang[J].Natural G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13,7(6):6769.(in Chinese))

[8] 杨广焱,李巧,周金龙.新疆吐鲁番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J].节水灌溉,2014(2):2932.(YANG Guangyan,LI Qiao,ZHOU Jinlong.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in Turpan Region of Xinjiang[J].Water Saving Irrigation,2014(2):2932.(in Chinese))

[9] 左锐,盖鹏,滕彦国,等.浑河冲洪积扇土壤硝酸盐污染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4):4650.(ZUO Rui,GAI Peng,TENG Yanguo.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of nitrate pollution in soil in the alluvialpluvial fan of Hun River[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1(4):4650.(in Chinese))

[10] 白春艳,贾瑞亮,李巧,等.塔里木盆地平原区20032011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504509.(BAI Chunyan,JIA Ruiliang,LI Qiao.et al.Analysis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arin Basin Plain in 2003 and 2011[J].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2012,35(6):504509.(in Chinese))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