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1
一、深刻认识高校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突出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1、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目前高校都逐步强化了职业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增进高校教育的职业化特质则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类型,且受到不同体制环境的影响,使得校企合作更多体现在形式建构领域,而在深度互动和互利双赢上却做得不够。为此,通过挖掘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来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便能在双赢的基础上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2、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如,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阵的发展态势,而未能在循环经济视角下获得范围经济效应。为此,通过利用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专家档案资源,便能在智力和人力支持下帮助地方产业经济走上一条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3、培养共生环境生态
尽管高校在隶属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类别,但其在具体的区域内办学,必然会受到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拓展高校办学空间的潜在要求下,高校管理层也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接触。可见,培养环境共生的生态,对于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通过突出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便能为实现环境共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分析
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助推社会主体的发展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其根本仍在于转换高校档案管理思路,并在高校管理层的牵头下积极建立与社会各类主体的联系。本文以科研档案管理为视角,那么社会主体也主要指向了企业。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将高校科研档案资源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践相结合,则能为企业带来知识红利。但这里也需要明确,即高校档案管理若要切实助力社会主体的发展,其本身也需要进行信息重构。
2、实现社会化办学目标
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突出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将实现双赢的目标。那么双赢在高校这一侧便体现在,促进高校借助社会办学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归因于:首先,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助力社会主体发展,进而社会主体将愿意与高校建立在教学上的深度合作;其次,高校通过与社会主体间建立起基于?n案信息交互的人员往来,便能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再次,通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深度互动,来倒逼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从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职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需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理解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而且,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职能,构成了高校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实践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以科研档案管理为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
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其本质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所周知,高校科研档案内容主要以公开发表的论文、已申报的专利,以及课题结题等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且所基于的问题导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直接与企业的需求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专业所在院系的教学团队,应与企业接触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然后再针对专业教师的科研档案信息进行资源重构。
2、具体掌握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短板
在与企业进行接触时,还需要掌握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或者组织架构调整的长期愿景和近期所遇困境。只有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重构,才能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供给侧优势。为此,这里就需要夯实企业一线调研的绩效。所以建议,高校应组建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分别设置在高校专业所在院系和企业方。通过这种长效机制做保障,不仅能优化科研档案供给质量,还能引导教师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研究方向。
3、高校多部门协同对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在对高校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发挥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需要将专业所在院系、科研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部门纳入其中,在职能定位上则需要重点发挥院系、科研处的职能。图书馆依托自身的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能力,可以为科研档案电子资源重构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之后所开展的档案信息线上交互活动,也需要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学报编辑部借助自身的职能优势,可以为具体的科研信息提供文献梳理工作。
4、开展线上信息交互线下人员往来活动
为了实现档案社会化管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这里还需要开展线上信息交互和线下人员往来的活动。不难知晓,在本文以上的论述中已经提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实现其它类别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应深刻理解档案信息背后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且正是依靠了这种主体作用才真正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双赢目标。
总之,从时间维度来看,建立良好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将使高校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价值。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客户关系管理中来理解。在高校未来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还需要增强对“权变理论”的认识。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智能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33-01
1.前言
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历程是同步于图像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它体现在智能化的市场预测、营销策略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之中。电子版的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纸质版档案管理,它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极快的传输速度将资料进行读取和保存,最后形成一份直观的电子档案。电子商务时代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电子签名、产品资料、交易及支付过程等信息,有别于平常的纸质文件信息,而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期间会累积越来越多的档案信息,为了能够将巨大的电子档案进行有效收集、归类,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智能化的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2.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方式进行买卖双方不谋面的商贸活动,存在着大量的原始文件、客户真实信息、交易信息等重要文件,以虚拟的形式记录在档案管理中[1]。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四点:(1)虚拟性。首先,电子商务活动发生的行为是虚拟行为,所产生的活动交易信息和文件记录都具有虚拟性,电子商务的虚拟性特征在与纸质档案上的比较中有明显体现。例如: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通过网络对存货的查询、产品的展示到确定交易,产生出各个过程的信息记录等都是具有虚拟性特征的档案。(2)复杂性。计算机系统拥有复杂而准确的操作技能,能够将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数字信息进行解码并记录给人类查询存档,客观上形成了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的复杂性。(3)集成性。电子商务档案信息不同于纸质版,不仅具有了虚拟性还有集成性的特点,它可以将文字、数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基本信息集成在一份档案中,然后把这些信息对外或对内完整、真实地呈现出来。(4)危险性。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是虚拟的,都是通过不同的介质在进行,存储和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利用木马等病毒程序对电子商务内部存储信息进行破坏,具有易被破坏危险性等特点。
3.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
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可分为电子商务档案信息存储的智能化发展、电子商务档案信息处理与搜索的智能化发展、电子商务档案信息应用的智能化发展三大类,第一:信息存储的智能化发展需要经过计算机精密的操作系统得以实现,通过计算机系统将电子档案放入某种存储介质中得到有效的存储能力。要实现信息存储的智能化发展,就必须进行对存储系统不断优化,才能达到智能化水平,同时还突出了信息存储智能化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2]。第二: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发展不仅存在着必要性,也是提高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智能化的图像信息检索的产生对我国智能化检索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智能化存储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密过或者未加密过的信息,要实现智能化检索才能提高商务化水平。第三:将存储的电子商务档案信息进行合理运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相对的良好保障,为未来市场预测、营销策略和客户关系之间的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4.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计算机科学系统为电子商务创造出无限智能化水平,结合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复杂性、集成性、危险性的特点研究出突破每一项技术难题的软件,加快企业信息智能化建设步伐,将电子商务智能化管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把电子商务信息时代推向更高的领域。
参考文献: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3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垣曲县供电公司,山西 垣曲 043700)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我国电力企业在实际的抄表结算业务中,由于传统的核算业务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了电力的极大损失,为企业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电力企业需要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日常用电需求,面临着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误差导致了电力的浪费现象。本文在分析供电企业智能化应用的基础上,描述了电力抄表核算业务在智能化应用中的措施和方法,以及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抄表;核算;智能化
0 前言
随着电力营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应用,抄表核算业务也发 生了深刻变化。摆脱传统的人工管理造成的业务分散、效率不高的现状,实现抄表核算智能化已成为电力营销业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智能化应用的背景
1.1 落实大营销体系建设的要求
供电公司“大营销”体系的建设使抄表核算业务实现了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传统的现场抄表、人工核算及收费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造成电力营销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资源大量浪费,无法有效地建立“客户导向型”的高效灵活服务机制。
1.2 解决电费抄核业务的短板
长期以来,受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的制约,电力抄表核算业务以大量的人工参与操作为主,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业务环节众多、标准不一,导致电费抄表核算工作耗时、费力,差错频繁,效率低下。同时,现有的抄表核算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对抄表核算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难以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理,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抄表核算工作的预警防控管理,解决抄表核算业务的短板。
1.3 适应工作方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集约化运作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成应用,从技术上来看,抄表核算工作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摆脱因传统人工管理而导致的业务分散、效率不高的现状,弥补人工抄表和核算的监督不足,充分利用抄核业务系统集成应用成果,实现抄表核算业务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当前营销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要求。
2 智能化应用的措施
抄表核算智能化是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为依托,将客户抄表、电费计算、电费复核、电费发行等传统业务环节通过自动调度任务、队列控制、流程自动传递、作业全过程监控等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实现抄表、核算过程的智能化处理,可极大地提高营销业务处理效率。
2.1 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一是加快专变终端和智能表加装步伐。实现客户的用电信息实时采集是推进抄表核算业务的前提。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分步有序地组织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加装是保证采集系统广泛推广运用的基础。二是扩大集中远程抄表实施范围。改变旧有的分散、人工、现场的抄表模式,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现代化抄核模式,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为依托,对采集系统覆盖地区的客户全部取消人工抄表模式,实现集中、自动、远程抄表,不断提高自动抄表应用比例,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
2.2 实现智能化数据系统的对接
按照抄表核算智能化的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进一步实现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实时有效对接。在目前营销系统中的营销主要业务流程、业务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智能化应用模块,将自动化采集的抄表段由以前人工操作的制订抄表计划、抄表数据准备、抄表数据上传、电费计算等工作交由计算机在后台自动处理,系统根据设定相应的复核、审核规则,对用户自动进行筛选、判断,达到在线监控、自动发行的目的,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抄表智能化,智能判别抄表数据,减少人工抄表差错。
2.3 创新智能化应用管理模式
智能化抄表核算管理模式的推行将传统的人工制订抄表计划、人工数据准备和人工现场抄表转变为自动制订抄表计划、自动进行数据准备、自动获取抄表数据,大幅度提高了抄表效率;将传统抄表核算流程中的事后人工核对档案错误改为提前自动对档案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利用智能化抄表核算体系对客户档案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将传统的人工表码及电量初核、人工电价及异动审核和人工电费发行转变为自动电量初核、自动智能复核分析、自动电费发行,实现电费核算全过程的智能化。
2.4 加强业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智能化抄表核算模式的推行使核算异常派工和稽核工单流转等业务内容由传统的人工事件监管改为全流程过程管控,由过去的点控制改为面控制,实现了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监管、集中监控和实时监控,增强了业务工作的管控能力。采用统一的缺陷处理流程,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异常归档和复核确认环节,实现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 智能化应用的成效
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是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重要成果。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彻底变革了传统的人工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现代化建设。
3.1 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抄表核算工作效率
自动化抄表核算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采取人工抄录或抄表机上下装等手工输入模式,实现了抄表核算的智能化运行,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稽查监控系统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通过专业化运行维护实现了用电采集信息的挖掘分析和专业系统的业务融合,实现了抄表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电费抄表核算工作效率。
3.2 构筑信息防火墙,提高了抄表核算工作质量
抄表核算智能化建设中的营销同业对标系统和营销稽查监控系统构筑了“三道”信息防火墙。通过档案层防火墙,对新装、变更及维护操作进行基础信息把关,确保源头数据不出错;通过示数层防火墙对采集系统,对初抄、核抄数据进行关口审核,确保获取数据的准确;通过电量电费层防火墙对电量计算、电费计算、电量电费退补进行把关,确保电费计算信息的正确无误。通过三层信息防护体系的层层把关,有效提高了核算质量,降低了核算风险。
3.3 实行闭环管理,降低了业务异常差错发生率
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档案校验异常、业务异常、自动化运行异常等业务模块,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缺陷处理,对每一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督促落实。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异常归档和复核确认等管理环节,实现业务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4 实时监控常态化,增强了营销业务管控能力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4
关键词:建设项目;智能建筑;工程监理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起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产业中也应用到了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了人们生活空间的舒适度、便捷性、安全性,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准则,这就是智能建筑工程。因此,智能建筑的不断进步也对监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设项目中智能建筑的简介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利用通讯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相结合,再对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资源信息等进行管理,同时对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并与建筑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取具有合理的投资、安全、舒适、便捷、高效且灵活等优势的建筑物。职能建筑一定要具备如下三点:通讯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和楼宇控制自动化BA,其中综合布线用来链接各个自动化系统,不仅是充分发挥各个功能的神经网络,也可以称为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同时也是智能建筑最根本的构成部分。智能建筑中基本都要建立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保安系统。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功能,该系统需要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科学等知识来支撑。而且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建筑项目工程,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进行投资、规划和效益,同时根据智能建筑的最终目标来控制工程的进度、投资及质量等。但是智能化建筑的综合性比较强,在对建筑项目进行规划、施工、验收和监管方面,都与传统建筑工程系统有很大差距,建设项目中智能建筑工程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筑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及机电系统、装饰装修工程、土修工程之间都有一定的协调及配合工作。所以在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施工中,要首先对其进行设计规划,同时对施工项目及管理人员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等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工程中有很多相关工程的协调要求,在对设备选择、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等环节上,规范和标准都不够完善,缺乏保证体制和质量监控制度。设计院及承包工程的公司可能会在设计和施工中犯下重视技术而忽视效益,或者重视设计而忽视实施的错误。这就造成系统盲目升级,增加投资,同时对质量和管理的控制也有一定缺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规划、施工及设备供应等方面之间都没有太清晰的界限,导致施工、设备供应及安装等互相推卸责任。这种情况不仅对用户利益有所损害,还对智能化建筑的建设有影响。所以,要利用社会集体的力量对智能化建筑进行设计、规划、施工管理及验收等工作,保证工程项目能够保证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投资、减少资金浪费,上述特点及积极作用也是在很多大型智能化建筑项目中得以证实的。
3.智能建筑监理的工作要点
建筑智能化的监理工作包括建筑工程的系统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
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等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在业主授权范围内尽心尽责地执业,合格地完成合同履约。因篇幅有限,这里着重探讨一下施工阶段的建筑智能化的监理工作。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 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监理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审核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在施工阶段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推行质量控制卡措施, 每种材料要有完整的资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复测报告等)并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才可进场,将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的门路堵死;其次要严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关,重点是: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意细节部分,重点检查和控制。
3.1 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监督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监理人员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 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监理人员应监督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监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3.2 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这也是监理的重点。浇注混凝土时,监理人员应现场监督, 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布线子系统从楼层配线架到最远端的信息插座之间的线缆,因实际管路或线槽走向的变化,导致其距离超过规定的90m要求,此时电气监理工程师就要协调各专业的管路走向,使综合布线线槽和电管有一个更顺畅的通路;或者调整楼层配线架位置,使水平布线子系统达到规定的90m距离要求。
3.3 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进行严格的监理,因为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监理人员,应将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监督安装人员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 然后检查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检查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4.对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几点建议
4.1提高监理工程师知识水平
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科技的特点,这就对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工程师在掌握传统建筑项目监理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电子信息知识。当前,担任智能建筑项目监理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从设计院、建筑工程企业走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或者是建筑施工人员,他们比较熟悉传统建筑的监理工作内容,但是因为精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监理人员对传统建筑项目监理工作不够熟悉,严重影响了智能化建筑监理工程师团队的协作。所以,智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急需既掌握传统监理工作,又熟知电子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4.2建筑监理企业设备现代化
建筑项目监理公司应该拥有具备信息数据方面的检测机器设备。我国目前的监理单位,不论是从人员、技术、还是检测设备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现代化检测设备数量不够,而智能化建筑正需要这些现代化的检测设备。
4.3监理档案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直以来,监理档案资料都是监理工作中比较脆弱的一部分,我国早在2001年就对建筑监理档案资料的类别、数量就有了明确的规定,智能化建筑项目监理档案资料应该依照工作规范中的规定进行编制、整理、归纳。
5.结束语
总之,监理工作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应该站在管理工程质量的角度,以相关规定规范为指导思想,对建筑工程的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为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晓瑞;杨慧旻;初探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关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5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the nine engineering division, is one of different from other branch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he key work of supervis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also have differen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cene, summarizes some comments, eager to exchange, the discussion with counterpar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ject supervision; suggest
1 智能建筑简介
1.1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和楼字控制自动化(BA),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因而智能建筑又简称“3A”建筑)。
另外,在智能建筑中一般还设立保安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3 当前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的现状由上所述,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
因此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有所不同。传统建筑工程,由设计院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承包商进行施工、进人工程保修阶段,而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部分一般是由一家有实力和智能系统集成经验的大型工程公司即系统集成商,完成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直至交钥匙给业主的全方位服务。即智能化产品的提供、设计、施工、保修等常常是由同一家系统集成公司来完成。
2 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作的特点
我们知道,监理是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通过其专业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协助业主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对业主和承包商,它按照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公正的第三方”的身份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八字准则是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守则,监理工程师通过对项目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的方式实现监理的目标。
在我国,自199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走向市场,建筑工程项目引入了监理制度,国家对必须进行监理的项目,也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监理这项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但就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而言,实际的监理过程也常常只局限于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阶段。
2.1 监理的工作步骤智能建筑中的监理工作步骤与传统建筑项目监理基本一致,依次为:①监理单位在接受委托监理项目以后,首先要确定总监人选,成立项目监理机构.
在总监理工程师的具体领导下,组建项目的监理班子,并根据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制定监理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开展监理工作;②编制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制定专业监理实施细则;③根据监理细则,规范地开展监理工作;④参与项目竣工验收,签署监理意见;⑤向业主提供监理档案资料。
2.2 智能建筑实施阶段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由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现状可以看出,项目监理工作内容及要求与传统建筑项目监理有其特点。
2.21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监理工程师,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要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
2.22 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直至交钥匙给业主的全方位服务,因此要求监理工程师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另外,在智能化项目招标文件中,一般不设标底,每个投标商,根据所用产品的性能规格,配置不同的系统,满足招标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所以,向业主负责,协助选择一个性价比较为合理的项目集成系统,也是监理工程师应慎而为之的。
2.23 助业主与中标商签订系统集成项目合同书。
2.24 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提出修改建议,下达开工令。
2.25 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规格质量;监督其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提品、技术、设计、调试,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阶段,监理仍采用“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理目标。
2.26 与智能化系统验收。智能化系统验收,是对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功能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是建立在建筑智能化的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控制自动化等各个组成子系统,分别调试成功后,演示相应的联动程序,并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的。监理工程师除参与上述调试的全过程外,重点还应审查承包商提供的竣工验收文件,包括竣工报告书、系统监控点数设定表、系统框图、各楼层信息点分布图、端节标号说明、系统测试报告等。
2.27 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期,业主不再委托监理,若委托监理合同另有约定,在系统保修期的监理工作以合同为准。
3 对智能建筑监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智能建筑的高科技特性,要求监理工程师在传统建筑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又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承担智能建筑监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从设计院、建筑公司等出来的电气设计或施工人员,他们对传统建筑的电气工程甚至其他相关专业工程比较熟悉,但对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涉足不深,而由电子信息技术方面转来做智能建筑监理工程师的人,对建筑工程等专业不熟悉,也会影响与之的衔接、协调。因此监理市场呼唤既懂传统建筑,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6
关键词:人工智能;资产评估;企业兼并;问题对策
一、企业兼并中资产评估的问题
第一,无形资产难以准确评估。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有形性和可观测性,无形资产的核算给资产评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无形资产的无形性,使得评估难以通过其本身得出精确的评估结果;其次,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还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使得评估的结果差异较大,使得无形资产的评估结果得不到客观公正科学的有效保证。第二,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资产评估作为新兴的行业具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且未来市场前景广阔[1]。但其发展的速度超过资产评估的行业建设速度,使得在一些规章制度和行业准则方面发展还不健全,难以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在企业兼并中,其评估结果存在无法避免的差异,影响资产评估的质量,因此在整个评估行业中就很难控制风险。
二、企业兼并中资产评估智能化
人工智能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它不是像人那样通过思考来工作,而是通过搜集、统计某一工作的大量信息,模拟人的意识和思维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拓展延伸人的工作技术和方法。人工智能融入资产评估后,无论是资产评估工作内容还是与之相关的评估人员都有了一些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对资产评估的多方面渗入,对企业资产评估来说,加快资产评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必然选择,代表了当今社会对人工智能运用的更高要求。快节奏时代,企业也在为高效率、高价值的生产发展,谋求与之匹配的智能化配置,人工智能与资产评估密切融合是大势所趋。资产评估是为了便于确定企业价值,而形成一份准确无误的资产评估报表是一项繁杂且艰巨的工作。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将核算好的资产评估资料进行系统的清算和整合,通过人工检查清算,制成报表,生成资产评估报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稍有不慎就会给被兼并企业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失。传统的资产评估清算是人工操作的,这种机械性的工作需要耗费资产评估人员大量的精力。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后,不仅提高了资产评估中某些工作流程的效率,还减少了部分资产评估人员中重复且单一任务,并能自动整理保留与资产评定相关的资料。但随着人工智能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资产评估增加了传统行业没有的一些风险和费用。
三、人工智能对资产评估发展的风险和挑战
(一)智能化评估档案保管的风险
传统资产评估资料是手工编制的,因此直接保存即可。纸质的资产评估资料在保管期间一般需要防火防水,一旦丢失和损坏将很难找回。电子资产评估资料的存放虽然占据的空间小,但是存储空间不仅要防火防水,还要注意空间内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硬盘读取信息的速度,损坏硬盘,进而导致储存的资产评估资料丢失。防尘防潮也是硬盘存储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这些问题,硬盘的存放也不是永久的,不同的硬盘质量也有不同的保质期。电子资产评估资料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才能传输、打印,没有设备就不能查看资产评估资料。虽然工作效率提高了,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费用。
(二)智能化评估软件的安全风险
一是外部。人工智能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那么就有很多网络安全风险问题。企业间的恶意竞争可能会从智能软件下手,首先,智能化评估软件会遭遇黑客非法入侵,黑客攻击可能造成评估信息的泄露,对委托方和投资方造成不可逆的风险;其次,智能化软件遭遇病毒侵袭、系统故障、线路故障等也会造成系统“瘫痪”和计算机线路中断,轻微的会影响日常资产评估工作,严重的会使资产评估数据丢失。另外,电子档案相对纸质的来说,窃取和泄露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短时间即可拷贝盗取大量评估信息。二是内部。每一位资产评估人员对应一个账户进行智能化软件处理资产评估工作,每个账户都有各自的密码和权限,账户使用者只能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工作,而权限又是按照资产评估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设置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正常进行,避免资产评估人员的越权操作。但网络环境下,也不排除个别资产评估人员可能会滥用权限,利用系统漏洞泄露评估信息,造成被兼并企业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三)智能化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挑战
第一,评估机构作为企业兼并过程中的中介,其评估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随着人工智能化、互联网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渗入,评估机构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内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预防评估流程中存在的疏漏,采用智能化评估软件,拟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计划,提高评估计算的准确性,编写出高质量的评估报告[2]。并且,还需要注意政府介入风险,虽然企业兼并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政府的介入犹如一双无形的手,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干预市场经济,介入兼并行为,限制资产评估的过程,导致评估价值区间与客观价值的偏离,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性。使得评估结果的参考价值下降,从而给企业及其利害关系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第二,在企业兼并资产评估中,传统资产评估在资产清查和资产价值评定估算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进行,企业因这些工作流程产生了很多评估岗位。高质量的资产评估不仅要对企业综合资产有准确了解和评估,还要对资产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和评估方法有很高的把握和知识武装,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的综合型评估人才。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企业资产评估的用人率降低,同一资产评估岗位的部分人员闲置,特别是那些只会简单操作的初级资产评估人员,仅掌握了与资产评估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现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了解、不熟悉,进而影响对智能化评估软件的实际操作,这部分评估人员在竞争中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因此,人工智能的运用是这些资产评估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第三,由于人工智能是设定好的一种“算法”。在资产评估里有很多重复性强、过程单一、不需要创新的工作,而人工智能在其中的运用,出错率远低于人类。例如,企业、银行的发票、原始凭证就可以使用智能扫描功能,直接录入电脑。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发票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了在这方面投入的劳动力,但也造成了以这些工作为生的评估人员的失业。因此,评估智能化既是资产评估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再一次汲取,又是传统资产评估人员就业升职的巨大挑战。
四、企业兼并中风险和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科学客观的评估兼并企业价值
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依据企业兼并的目的,运用智能化资产评估方法,科学准确地评定估算出资产的价值[3]。在评估资料硬盘保管方面要不断地改善保存环境和加强评估档案管理的安全防护性,提高环境条件,安排管理人员定期对电子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和检查,防止电子评估资料因客观条件而损坏和读写空白。评估机构既要保存电子评估资料,还要保存纸质的评估资料,对电子评估档案备份两份以上,并且打印出纸质的同时保存,实现一旦其中一方损坏遗失,可以再次恢复评估数据的目标。
(二)建设良好的评估环境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制定统一行业规章制度,缩小核算差异,降低评估程序的复杂性。对系统外部的安全风险方面,企业需要对智能化评估软件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检查计算机线路是否正常,定期检查系统杀毒功能,进行系统维护,不断升级软件以应对新型攻击手段,减少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级评估人员账户权限要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使得每项指令都有迹可循,避免评估人员产生违法行为。借助线上视频课程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系统地学习相应的评估制度和智能化评估系统,可以此加强机构在评估风险层面上的预防和控制能力[4]。
(三)注意评估过程的流畅性
在计算机和网络条件下,评估机构应尽快做好评估前资料准备工作,提前制订好评估计划,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确保评估内容保持完整性,评估过程规范性,针对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预防风险应对处理方案,在减少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提高评估效率,使得评估业务更具有灵活性。注重企业的整体价值评估,准确把握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价值。同时,也要通过政府等各方的努力,建设规范统一的资产评估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企业兼并中的作用,降低评估风险,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使资产评估在企业兼并中做的工作更具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息披露研究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403-404.
[2]申海霞.大数据时代资产评估业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211-212.
[3]邓蕾.资产评估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财税研究,2018(1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