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仿生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仿生学论文范文1
比如以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Friends》一课时,教师特别引导学生关注多媒体片断的这一个句子:“SorryMichael,wecouldonlyacceptT/Twithdeposit.It’sourhardandfastrule.”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到“硬性规定”这一个词,学生提问,为什么“硬性规定”这个词的口语表达不能用“companyrule”或“companypoliey”来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到西方是一个契约的社会,交易中的双方都很重契约,他们如果制定好了一个规则就不能轻易的改变“,companyrule”或“companypoliey”都不能表达出这种规定的权威性,所以西方人用“hardandfastrule”这个词汇来表达。这个词已经是一个固定的搭配、固定的用法,学生不能但凭自己的意思将这个词汇改成“hardrule”,否则外国人会听不懂这个词的意思。这名教师从“hardandfastrule”这个词汇中让学生了解到了西方契约精神影响英语词汇的表达以后,学生就会了解到要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就要积极的吸收英语文化。英语影视中经常渗透着他们的文化,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西方影视中吸收西方文化。
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吸收西方文化
西方人有自己特有的节日、特有的交际方法,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以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Attheweekend》一课为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在学校办正式舞会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以下是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资料:Promisthemostimportanteventforhighschooljuniorsand/orseniors.Moststudentsplanforthisnightforseveralmonthsbycare-fullycoordinatingproperattire,formalsocialactivities,andtrans-portation.……教师引导学生用西式的礼节来开办舞会,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了解到人们要参加正式的舞会,就要穿着正式的服装。在参加舞会的过程中,不迟到是基本的礼仪;参加好朋友举办的舞会尽量要坚持到舞会结束以后才离开;男士邀请女士跳士可委婉的拒绝,女士邀请男士跳舞男士不能拒绝……教师在引导学生举办活动的时候,学生会了解到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下自己应当如何交际、如何对话。教师在引导学生办活动的时候,能够引导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交际英语,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西方的文化。
三、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吸收西方文化
仿生学论文范文2
预防与卫生学论文2000字(一):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设想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特别在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新莉,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江苏苏州21512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5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层出不穷,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应对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程的研究前沿,及时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的讲授与当前的研究热点、大众关心的焦点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教学,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以及科研过程中与课程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专题授课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但是,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营养学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讲授不同种类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烹调和食物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在食品卫生学部分第十章又会涉及不同种类食物的卫生问题及管理,但是从食物这个主题出发,把相关的内容分开感觉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可以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将相同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专题,以各类食品为主角,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到加工储存卫生管理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介绍第四章公共营养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对特殊人群(孕妇、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物道具的灵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我们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介绍鲜奶的卫生学评价,先让学生对我们课堂准备的掺假奶、变质奶及鲜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鲜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评价[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讲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食品添加剂,在课堂上进行勾兑合成果汁;有时我们也会给学生分发各种不同种类的小零食,让学生根据食物的标签,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使用要求等。
(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知识抽象,在我们讲授该专业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基础内容基本都完全忘记;另一个方面,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已经学习完了临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点,因此,在介绍临床营养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常见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要准备的内容,教学难点是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教学目标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根据我们准备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临床知识,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谱编制的原则和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倚时,老师要及时提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
3.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筛选、优化实验项目,改变实验的开展形式。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针对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状,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实验性强、与当前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目前,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传统经典的实验,如凯氏定氮法、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的设计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增加了HACCP的内容,而且,将此实验项目安排在食品企业,由企业结合生成现场,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控制,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法,通常学生讨论后,选定调查对象,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最后进行结论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
(2)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科学实验的需求,教研室将开放实验课项目、时间、带教教师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生可以以此课题为依托,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可以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合理。为了避免理论考试出题的偏倚,可以建立试题库,并对题库的题目进行年度的更新;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带教老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并记录分数;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過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等也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预防与卫生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习重视不够,且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与其课程设计不恰当、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多年的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经验,谈谈其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体会。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仿生学论文范文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第二,基础教育是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提高的大事。新课标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是衡量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由一件痛苦的事转化为快乐之事,“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学上,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就为学生的自主自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喜欢语文,才会有兴趣去学、主动地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者和乐者”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就可以收到预定的效果。否则,学生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独立分析问题就会“望题兴叹”;久之,学生不爱学习,不想思考,只等教师讲解答案,形成一种惰性,甚至养成一种坏习惯,慢慢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课中来,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去探讨,亲自发现知识的过程和奥秘,教师只做一个理智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在自主自学的活动中有所收获,逐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明确自学达到的预定目标,形成强大动力源泉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没有学习目标,犹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容易迷失方向。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学生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 努力地学习。实践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学习目标明不明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单时间上就可以节省一半以上。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好象运动场上的赛跑,有起点终点、有过程和结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最能发挥明显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集中的强度等方面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高低。同时,目标的设定要有适当的难度、合理的梯度,各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就会产生强大的冲劲,并为之奋斗,形成动力的源泉。
3.给学生“授之以渔” ,教给他们基本的自学方法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更快更轻松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在长期的自学培养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即可终身受益,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让学生定向发展:课前预习,课中导练,课后复习巩固。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仿生学论文范文4
当今的世界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已逐步从从知识能力向心理素质转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正处在重要的心理转型期,面临学习和就业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心理素质教育课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还能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保持客观开朗的心理状态,使大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是实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各种压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所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理论阐述远远多于实践指导。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但是这种课程一般都是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以教授讲解心理学知识为主,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理论阐述远远多于实践指导,尤其是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操作层面上,还未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强调心理咨询多于重视心理教育发展。目前,国内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发展,高校每年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反映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此同时,毕竟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正常的,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开设课程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主动和学生沟通,化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境,采用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的教学方式
有针对性的精选课题。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为了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心理教育基本理论与心理素质拓展相结合,开展对大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有实质性帮助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精选对大学生有实质帮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选择上要贴近大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人际交往训练、情绪管理训练、心理疾病预防、恋爱心理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等,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课程,能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大学生在实际面临这些问题时的心理素质。开展情情景教学方式。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应注重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特定情景下更容易激发自身潜在的心理机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常规心理理论知识教学外,要更多的采用心理拓展的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在创设的情景中使大学生得到锻炼,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在情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这样更容易使大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其次,还要充分利用戏剧、表演以及情景剧等丰富的情景表现形式,创设出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情景,使大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得到锻炼,提高其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理素质。不管运用何种表现方式,都要突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题,通过情景教学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开展个性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为了让大学生全面发展,使教育效果向纵向发展,就必须有意识的针对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个性化教育,要鼓励大学生以他们不同的个性和认知来彰显自己的特点,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多角度发展和个性化色彩。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知水平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现实问题,比如学习压力、重大丧失、恋爱失败、经济困难以及生理缺陷等,通过这种十分现实的问题来引发大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引发其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心理需求。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换看法,还可以结合表演和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在表演中享受心理素质提升后带来的变化,这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结语
仿生学论文范文5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2.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3.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1.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要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观察习惯。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这才是有意观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观察。测试表明,未经过训练的学生中能够有意观察实验现象的约占10%—15%。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试管装水烧小金鱼的实验,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看到水开了,小金鱼还活着。然后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只试管,让学生自己做这个实验,结果85%—90%的学生将小金鱼烧死了。这说明只有少数学生观察中有意识地发现了现象的特征,火在试管上端烧上端的水开了,试管下端水温度不高,所以鱼才能活。此实验证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可见有意观察是需要培养训练的。每次观察实验现象均要求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可分为物理量测量和规律的探索与验证两类。无论对科学家做过的但现在不能再现的探索性实验,还是现在可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独立设计实验,上好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答辩课。在分组实验中,注意总结有独到见解和实验操作巧妙的学生的经验,用以启发提高其他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我将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3.掌握理想化模型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条件,研究其基本规律,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
②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恒电流等等。
③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电力线。
指导学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运用时就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
4.掌握等效思想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几种: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变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②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将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总之,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还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考方法。
5.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及正、负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数图像在物理上的应用,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象。热学中有:P-V图,P-T图。电学中有:I-V图。可以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导出表示物理规律的函数式;可依据物理图象求解物理量,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论证。
以上所述为研究处理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在平时章节教学中分散训练,贯彻始终,总复习时可分专题总结归纳,以达到使学生条理清晰的目的。
(二)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指导
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单元自学研讨式”教学法。力图使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法的训练。“单元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在下面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自学质疑课。按照老师下发的单元教学计划,在指定的课堂时间内进行自学,将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写在质疑小本上交给老师。初期为了帮助学生质疑,在课堂上专门安排提问题竞赛,促进思考。
2.讨论研究课。由教师依据学生的疑点及大纲要求确定适当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互相争辩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于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中包括原理、器材选择、实验步骤、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方法),经过讨论和完善后,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分析实验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不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3.教师精讲课。此课将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整理单元知识(其中包括:概念、规律、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4.习题课。针对分析解答各部分习题的关键,精选例题,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的指导
准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不断增强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
1.促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如组织小型竞赛,课堂讨论,问题答辩及单元测验总结等。对学生提出正确了解评价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仿生学论文范文6
>> 浅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几点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语文的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力 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探索 浅析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能力 探讨小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语文的有效预习模式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及其方法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维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浅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语文。本文就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综述。【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质疑方法在大纲中还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语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一 、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在:A: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B: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和理解教材;C:学生能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潜力,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并能积极、自觉地向老师请教,与师研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自主学习。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
由于小学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生成长期,心理上有了不同于小学生而又有别于初中生的发展,他们对待新事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对未知领域存在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应该利用这种心理,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培养应该充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语文能过程中主体作用
1、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喜欢的,才会主动的去了解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对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启学生探知未知领域的勇气。
2、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
我们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言:“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我们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为主动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所在。
3、培养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说单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疑的品质就能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此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说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是一粒撒在土壤里的种子,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过程的枝干,那么,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则是在这茁壮枝干上所结出的探索之花。学生自主思索问题,一方面是对学习语文对象产生兴趣的表现,一方面也是学生对学生质疑品质的一种思维上的延续。这又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的对材料的搜集;二是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这两者是对自主学习语文结果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检测。
第二、教师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并不是单单只涉及到学生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堂是一个教学的主要场地,可以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而非一个工厂的车间;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车间里等待加工的物件。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方面,教师也和学生一样,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和以前相比较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改变以前的那种所谓的“尊师重道”的古老习气。不可否认,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更应该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探索思维的场所。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探索未知领域的历史,一部创造新事物的历史。在知识爆炸、科技腾飞的今天,只单凭教师课堂上的教授是难以将人类的所有智慧传授给下一代的。但人类还要面向未来,因此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在不断的运用已知的知识资源解现存的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因此,教学的目的在当代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重视对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正是基于此,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放弃以往那种高大不可侵犯的姿态,而应该以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语文的朋友、思想的引导者出现。故而,教师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也应该做以适当的调整。
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作用,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而展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对待学生应该多用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言语和行动。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或者不讲,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思考在教材中发现问题,再搜集材料合作探讨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意识。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会认为应该有一个最正确的标准答案,为了正确,教师会将这个答案在全班进行讲解。而排斥于这个答案相出入的其他解释。其实这样做是有扼杀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应该允许不同的答案出现。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只要不能学生的观点,那么,学生就不是错的。当然,正确的引导才是教师的真正的职责所在。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时的措辞。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注意在提问时的措辞和语气,因为这对学生的回答问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严厉的措辞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威严感,生硬的语气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强制感,这两种做法皆为课堂提问所不取。这些做法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产生心理隔阂,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发挥,影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应该以教师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该以鼓励、启发的语气为主,尽量多用“哪一位能”、“我们”、“还有没有更加新颖的”、“大家认为怎么样”、“请某某同学”、等字眼,语气应该和蔼有鼓励性、启发性。
应该说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方法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学习语文、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研究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和以前的教育教学观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探索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语文方法是重要的。
总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应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思想。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里的主人。在教学中,加强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忠心地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牢记并体现以下“八”条: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