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朗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石潭记朗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石潭记朗读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朗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清晰正确地把英语单词或课文大声朗读出来,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力水平的提高。但是英语口语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步步引导,探求有效的措施。

一、课堂多训练,课后常练习

此时,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探索心强的年龄。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很少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避免在一节英语课堂上,只是单一反复的朗读课文。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往往会出现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所以教师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案,使学生爱上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每节课开始给学生五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family家庭,hobbies爱好,sports运动,friends朋友”等等。这时通过学生简短的英语口语训练,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英语发音中存在的弊端。所以教师要适时地纠正其发音,并及时鼓励学生。

课后,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了让学生主动使用英语,教师也要布置适当的口语作业进行巩固学习。同时,这就要求教师第二天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朗读,就要督促学生尽量使用英语,朗读练习口语发音。如介绍学生收听英语电台,听英语歌等等。

二、增加朗读时间,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现在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为四十分钟,在这四十分钟内,教师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检查学生的作业、答疑等等。一节课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朗读课文,教师要做好措施,合理安排时间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早上,学生处于最好的状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早上这段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训练自己的口语水平。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纠正学生在单词发音上的错误,以及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三、小学英语朗读的措施

1.创造有趣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在寻求有关朗读教学的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及在课堂的可行性。以往的课堂模式是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反复读,在很大方面会造成学生的厌学,这样的课堂也是枯燥无趣的。而好的朗读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延长了学生的记忆力。并且正确的英语发音,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提高英语成绩。

例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听得懂、会说本单元的两个单词“Ee/Ff”。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好图片,磁带,人物头饰等。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全家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让学生齐唱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接着,等教师讲完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家庭“My family”。

如:T:Look at this photo.

T:This is my mun. I love her.

T:This is my dad. I love him too.

通过这几句简短的朗读,既可以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单词“Mun/Dad”,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平时在班级里,教师要多多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多进行课外拓展,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例如引入较难的课外、语句以及语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竞争,达到鼓励学生大胆,大声朗读的效果,也可以较快速的在班级里形成朗读的氛围。

例如,开展演讲比赛“我的家庭my family ,我的好朋友my best friend”等等。对于表现好喝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一支笔,作业本,橡皮等等,达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此,通过这一系列的演讲比赛使得那些原本不爱开口说英语的人敢于表现自己,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开展英文歌唱比赛。在小学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会教授几首歌,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在每两周展开一次英文歌唱比赛。如推荐学生演唱“歌谣Dad, mum, I love you.或What’s your name?”等已经学过的歌曲,也可以让学生演唱自己平时所学的英文歌曲,甚至是自己所编的歌曲。英文歌唱比赛一直是我所推崇的,虽然学生所演唱的内容浅显,但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达到了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而且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总之,英语朗读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需要教师在课堂和课后的不断督促。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日日朗读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我相信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可以很好的坚持。

参考文献: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2

一、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 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 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承“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通过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我会为初中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文章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教学时我还选择了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作品,如《世说新语》《论语》《诗经》等,让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3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31-01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30左右。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文言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混乱和困惑的,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对文言文语法掌握,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上;有的教师缘于对新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误解,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即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据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欣赏评价――积累迁移”五环节课堂学习指导模式。以下就以教学《小石潭记》为例来说明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

第一步,导言激趣,朗读感知。教学本课时,我先由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名句导入,然后配乐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接力读,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问题予以了纠正。例如:“其岸势犬牙参互”,学生容易读成“其岸/势犬牙参互”,这里断句出现了偏差,理解就产生了歧义,我就着重讲解,这样熟读成诵后,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等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翻译、理解扫清了障碍。

第二步,疏通文意。这一步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运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译,遇到不懂的字词由学习小组合作互译。最后小组解决不了的难字难句如“凄神寒骨”等就由师生共同来解决。

第三步,理解主旨。新课标指出“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整体赏析”的导读法。首先,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怎么样?”学生认为小石潭很美,水清,石奇,境幽。教师追问:“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是“石奇”,再让学生在文中找根据说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确实是个“石潭”。“如鸣配环”形容声音清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树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姿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整体性阅读方式,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性阅读效果。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四步,鉴赏感悟。《小石潭记》一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文意,含英咀华,培养审美情趣。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体会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理解了文中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一泓碧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曾在我的家乡看过这么清的水,水深达几米,可水底鹅卵石的纹路、颜色历历在目。”有的说:“我曾在我外婆家的门前见过这样的溪水,清澈、透明,美丽的小鱼在水中嬉戏。”还有的兴奋地说:“我们村子中央的那口井水也是清澈见底,里面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夏天喝上一口,如同喝冰水一样爽。”说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清悠悠的潭水在同学们的眼前、心中荡漾开去……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4

一、主次搭配,掌控文本解读节奏

文本教材有自身节奏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须要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理清文本内涵、重点、难点,特别是学生感知思维启动点,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节点。教师要通过节奏调控,在重点难点上施以重锤敲打,其他方面可以简单带过,凸显文本重点难点突出地位,消除学生学习思维阻碍,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有重要帮助。课堂教学有高低起伏,其节奏感鲜明,学生学习思维自然顺利跟进,并形成高度契合,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文本教学重点、难点有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展开科学设计。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介入作者作品学习,然后设计导语,进入文本解读学习环节,前面每一个环节用时都比较少,展开文本解读时,教师主要是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皇帝的信任?皇帝派出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去参观织布,他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皇帝亲自去观看,他又看到什么?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进入到课文复述阶段。教师让学生分段复述,并组织学生对复述情况展开评价活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教师在文本教学时,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课文复述环节,而对其他环节进行简单处理,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文本学习侧重学生课文复述,其训练目的有明确指向性,就是要通过复述训练,以提升学生理解、表达能力。至于生字词、语言、结构等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达成目标。课堂节奏感鲜明,教学效果呈现显性化。

二、动静搭配,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所谓“动”,是指教师的讲解、演示,以及学生的讨论、朗读、实践操作等;而“静”是指学生的观察、思考、笔记、默读等学习行为。动静结合如何科学设计,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走势有清晰判断。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或者沉闷,都不适合学生学习,教师要时时观察课堂学生反应,当课堂气氛较低沉时,及时介入“动”因素,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当学生太过张扬时,教师不妨给出“静”设计,让学生尽快平和心态,投入正常学习之中。

《甜甜的泥土》课堂教学展开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清课文脉络,教师对文本题目展开解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主题。在文本解读时,教师找学生朗读课文,引出小说三要素,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教师对重点段落进行范读,给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让学生以“母爱”为话题写习作片段,结合自己经历写母爱,展示母爱的伟大,让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课堂评价活动。

从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本着动静结合的方式展开,多媒体播放歌曲、朗读、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展示、评价等,都属于“动”环节,而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习作等则属于“静”环节。“动静”间隔搭配,体现了张弛有度原则,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教辅搭配,激活教学多元思维

教学与辅助本来就有主次之别,何时介入教辅手段要综合考量多种教学制约因素。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图片、形象动画、丰富视频等材料,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立体感知机会;在文本解读时,利用实物展示、信息媒体搜寻,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启动机会,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给课堂教学提供海量信息服务,对提升课堂教学厚度有重要帮助。

《小石潭记》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后展开文本解读。首先给出思考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潭上景物的?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石潭图片,引导学生展开细致观察,结合文本描写,进行比对学习感知。在学生问题解答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思路配合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解答,学生大多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给出思考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这是教学的一般组织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给学生带来重要学习启迪。学生结合图片和文本相关描写展开问题解读,其命中率自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5

按照教学进度,到时应该执教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全文虽305个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以优美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备课时,我将《小石潭记》用心反复地朗读了几遍,细致揣摩字音、节奏、重音、语气以及情感。在进一步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又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渐渐地,教学思路清晰了起来,笔者确定通过初读、品读,带领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让他们跟我一起欣赏美景,从而走入柳宗元的内心世界。试讲时,笔者就顺着自己确定的教学思路,先介绍作家、作品以及创作背景,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节奏,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字词的梳理、理解文章的内容、赏景析情。课上得很流畅,学生也很配合。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急于去展现老师的风采,在课堂上显得太过于强势,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一直配合着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课后的研讨,教研组老师向我提出了许多建议,指出老师“生本”意识不强,特别是进行字词的梳理、理解文章内容的这个环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少自己的思考,整堂课满堂灌的痕迹明显,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根本看不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课后的研讨让我感触很多,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调整了思路,课堂上力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许多老师指出的字词梳理、理解文章内容这一环节,笔者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然后全班交流。翻译进行得很顺利,到最后一段时,我问:“谁来翻译这段呢?”郭子涵同学举起了手,我请了他来作答,他流利地翻译了最后一段:“一起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一起跟随的还有崔家的两个后生,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一。”他翻译的非常准确,我赞许的点了点头,看来学生是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的。但想不到的是,班长张颖举起了手。笔者很诧异地问她有什么问题,“我发现了课文里的一处矛盾。” 我顿时有点发愣,因为从笔者的教学设计来看并没有讨论问题的环节。可是,笔者看出学生们的眼睛正闪亮地盯着她呢,他们一定特别想知道矛盾所在吧。那就让她说下去,既尊重了她,又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于是在瞬间的思考后笔者示意她继续。“课文前面写寂寥无人,可最后又写同游者,这不矛盾吗?”笔者听后眼前一亮马上赞许地说,“张颖同学提的问题很有道理,有没有同学帮她解答一下呢?”没想到,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马上就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地举起了手。

生1:我认为矛盾。因为那几个人和他是一起的,大家在一起游玩又怎么会有寂寥无人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这不矛盾。作者也许是像《湖心亭看雪》里的张岱一样清高孤傲,不屑与世人为伍,所以前面说“寂寥无人”。

学生的话让笔者震惊不已,他们能结合旧知识来看待新问题,真不错呀。于是笔者微笑着点了点头,刚想点评点什么,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我不这样认为。其实这并不矛盾。他说“寂寥无人”是说除了他们几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人了,再说老师您介绍背景时也说他们的遭遇相似。那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能互相理解的吧。

生4:我比较赞同生2的意见。虽然他们几人的遭遇相似,但柳宗元的才华最高,希望能有所作为,他的情绪是无法向外人言说的,即使是他的同伴也无法理解,所以我还是觉得文章不矛盾,作者就是感到寂寥无人,哪怕有几个朋友一起,还是觉得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打破了课堂的沉闷。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个个精彩的答案不可思议地由孩子们的口中说出。甚至连成绩差点的也参与了进来。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兴奋不已,顺势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一下柳宗元在永州的经历及当时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写这篇文章时的柳宗元。

下了课,笔者还久久不能平静。语文课堂不就是应该这样吗?各执己见,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地参与了进来,而且敢于创新,敢于质疑,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吗?在一切为了考试的理念指导下,这个问题甚至从来没被我提到过。然而他们发现了。如果我当时为了课堂进度,断然阻止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那将会极大地打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以后的语文教学。而且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学生更靠近作者的思想,这无疑是给后面的析情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我不由想到了一位同行曾提到的一句“语文课堂就是要善于利用兴奋点,抓住关键点,制造讨论点。”课后,在和泾南学校的网络研讨中,许多老师也都认为今天正是制造好了这个讨论点,才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如果经常这样做,又何来语文课堂的死气沉沉,又何来教师讲得口沫悬飞,学生却昏昏欲睡的尴尬呢?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6

【关键词】电子白板 多媒体 语文课堂 效果

随着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之一,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明显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就电子白板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着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当今的初、高中教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高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五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密度,开放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