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媒体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媒体设计

媒体设计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56-02

“互动”一词在英文中出现的较早。英文是“Interact”,动词。意即: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相制交互感应。《现代汉语词典》中“互动”的解释是就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动展示设计就是在展示空间中采用互动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媒介在观赏者和展示信息之间建立一条快速通道,使观赏者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并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信息与人的完美沟通与快速传播。 展示空间中的互动设计需要造型、空间、色彩、多媒体、声光电等元素,来实现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同时接受受众的不同反馈信息。简言之,就是以展示、传播信息为目的,营造一个不断交流、回应的活动过程。

从艺术形式本身来看, 新媒体互动设计对应的是由感应成像技术所主控、以传播图像文化为主要社会语境的艺术样式,它更多地聚焦了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形式。新媒体互动设计作品本身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互动装置的适时性,将观众肢体运动的感应转化为心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而这一感应是受众体验娱乐和参与感的关键。一个完整的影像信息实时捕捉随机生成图形的互动媒体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系统一般主要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交互信息输入设备,就是信息的采集,有多种的传感器,如光电式传感器,包括红外光、CCD图象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包括光栅传感器、磁栅传感器、接触式编码器等;热电式传感器,还包括象超导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等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感知信息,只有它们的存在才能实施装置意义上的交互。基于影像信息实时捕捉计算的随机生成方法在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中是最注重传感器的选择与应用的,传感器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作品的创作风格,不同的信息采集可以设计不同表现方式的作品,来完成所要达到的互动的要求。第二部分就是交互信息的反馈设备,包括音频切换矩阵及音频回放设备、视频切换矩阵及视频显示设备、环境设备控制装置等,这些设备是人与装置互动的外在表现展示,通过它们生成的图形图像才能被观众所欣赏看见和参与;第三部分是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接收信息的处理与计算,图形图像的生成,信息处理系统一般是由编程人员编写的,所采用的语言有很多,象JAVA、C++、ASP、BASIC等。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媒体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互动成为媒体表现的新方式而越来越普及。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以新媒体互动设计为重要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代替了大量的实物展示,它实现并还原了许多无实物或实物不能实施的展示,大大节省了空间、材料、运输等人力、物质资源。带来了更多体验乐趣。在世博河南馆有一个大型触摸屏,只要找到自己的姓氏,轻轻触摸,便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姓氏的来源。很多场馆还将本省风光的推介融入了互动环节。辽宁馆与山西馆等场馆都设计了“与风光合影”。站在电脑前,选一幅最喜爱的该省风光,参观者的影像便与风影融在一起,仿佛身临其境,轻按快门,“啪”的一声,合影完成。走在湖北馆展馆,玻璃砖的地面下是清清的流水,鱼儿穿梭,还有朵朵含苞待放的莲花,随着参观者的脚步移动,脚下所踩到的莲花便会慢慢开放。再往前走,一个大屏幕上的古老编钟等待着您来敲响。用手敲动,相应的音符就会响起,这古老的声音可不是电脑模拟,而是将博物馆实际的编钟发出的声音收录下来的。世博会科技成果展的众多成果通过虚拟成像、视频与互动感应装置呈现出来,使参观活动集沉浸感、互动体验和娱乐性于一身。

新科技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形式,技术因素成为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 新媒体互动设计使电子科技和影像艺术结合,产生了一种能够让公众与作品进行互动的艺术形式让公众参与到作品中进行互动,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甚至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与传统设计相比,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 而新媒体互动设计更注重公众对其作品的体验与互动。新媒体互动设计的基础是技术的支撑,主要特征是新兴科技在艺术领域中的运用,而互动性则是新媒体互动设计区别于其他设计形式的根本特性。其互动性根本上改变了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观众从原来纯粹的欣赏转变成为艺术作品的参与者,使新媒体互动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作品,正是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反映,使作品所产生不同的反映和效果。例如在世博会德国馆中,一个童话故事般的场景引起了一个小女孩的兴趣,她利用场景道具模仿了一个精灵的形象并拍照留念,完全参与到了场景游戏中并完成了设计师设置的互动环节,这时,观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要求获得信息并加速信息传递的传播者。在同样展厅内,我们还看到通过把交通流线设计为游戏性参与性更强的儿童滑梯,观众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多数人参与到了这一场景游戏中,消除了观展过程的沉闷感。再例如香港历史博物馆中,通过场景道具使观众重温当年再街头看小人书的历史场景,仿佛时光倒流,使观众获得即时的身体体验。

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形式,新媒体互动设计带给观众的冲击更大,在信息传播的领域当中,观众不仅是观众,他们也可以成为表演者、创作者甚至是作品。例如在2010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中,就曾大量采用这种互动方式。一个观众通过敲动花园场景中的铃铛而惊飞了鸟巢中一群虚拟的鸽子。在另一个展览中,我们看到,观众通过肢体参与场景道具的互动,而视觉感官却同时参与电脑屏幕设定的虚拟场景互动,从而使观众获得了一种不断变换骑车场景的全新体验,获得了众多观众的主动参与,因而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流畅。另外,如Adobe为宣传他们新上市的Creative Suite 3,在纽约树起的一面广告墙,它是一个15英尺长7英尺高的能与人交互的墙,当你路过的时候,这面墙就会按你走过的轨迹产生发芽开花的动画,当你慢下来想看看究竟的时候,动画也慢下来了。很多路过的行人都会在此驻足,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综合场景互动使人与虚拟世界同步互动,分享互动科技的快乐。比如《exposure》杂志的广告设计是一个互动装置,它被置于公交车候车站牌上,将观看者的剪影投放在杂志的背景上,给人以我就是主角的感觉。且观众可以随心所欲的摆出各种姿势进行互动,十分吸引人。也因此,对这个杂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从互动的概念来说,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只有去互动才能体验创意。新媒体互动设计涉及多个学科内容,包含艺术学、计算机、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来说,国内在这个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少数几所高校在此领域展开科研研究,有少数几家台湾公司在承担此类实践项目,根据目前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来看,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郭晓寒、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傅兴.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美术学院,2009.

[3]姚淼仕.数字时代虚拟互动展示设计的魅力[J].经营管理者,2009.

[4]尹铂.互动展示的应用策略探寻[J].包装工程,2009.

[5]黄秋野、叶 苹.交互式思维与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

[6]丁斌.交互与体验――当代展示设计的新概念[J].中国广告,2008.

[7]邓博.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J].江南大学,2008.

媒体设计范文2

关键词:知觉 意向 视觉媒体 视觉思维 设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C169)

1 知觉、意向、视觉思维

知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生理上看,视、听、触、闻是人对自然界感知的主要器官。知觉是生理器官的“感知”加上心理的“认知”而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这也是人们认为知觉包含着人的思维活动的原因。“视知觉”、“听知觉”是人的最重要的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主要通道。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从更高的角度探究了视知觉的理。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视觉思维》这本专著中,他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的理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指出,视觉思维借助3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意象(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即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虽然视觉思维可能主要出现在视的前后,或者仅仅出现在想象中,或者大量出现在使用铅笔和纸的时候,但是有经验的视觉思维者却能灵活地运用这3种意象。他们发现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会更为恰当。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操作性,可以看做是视觉思维概念的一种操作性定义。

结合普通心理学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阿恩海姆和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解释,我们可以形成对视觉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认识。视觉思维就是指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寻求含意、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和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

2 视觉媒体

视觉媒体是指通过图形、符号等视觉方式接受信息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画册等。视觉媒体是人类最丰富的信息来源。凡是能为人类视觉系统所感知的物体的视觉形象统称为图像。事实上,文字、图形最终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的,但是由于计算机表示、处理和显示图像的方法不同,我们一般将它们看作是不同的媒体。因此,视觉媒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位图图像

位图图像是对视觉信号直接量化得到的一种视觉媒体。它将原始的视觉信号离散化为空间的点,称为像素。对像素的颜色、亮度(或灰度)加以数据描述,得到图像数据,将这些数据作为文件存储,即为图像文件。在显示时,像素与显示器的显示点一一对应,故称为位图影射图像,简称位图图像。

2.2 矢量图形

图形是对图像的一种抽象,它不直接描述图像的每一个点,而是依据某个标准对图像进行分析,抽取实体特征,形成产生图形的算法,并以一组指令的形式存储。显示时执行指令,即可产生屏幕图形。图形上的点的位置通常用矢量来描述,故称为矢量图形。由于存储的是绘图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比位图图像小得多,但是显示时要花费较多的计算时间。矢量图形描述物体的轮廓(大小和形状)比较容易,也可以表现曲面、光照、材质的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的彩图,算法描述和计算的困难很大,效果不理想。

2.3 视频、动画

视频、动画是动态图像,是连续渐变的静态图像或图形序列,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运动视觉的一种视觉媒体。如果序列中的单帧图像是摄取实景得到的真实图像,则称其为影像视频,简称视频。如果序列中的单帧图像是人工或计算机产生的图像,则称其为动画。动态图像具有实时运动感和自然真实感。

2.4 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一种抽象的表示形式。符号可以表示数值,也可以表示语言、文字。特定的符号可以表示物体或事件。

2.5 体图

这是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将三维空间数据转换为可视图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视觉媒体技术与MCAI系统媒体。体绘制技术可以把三维空间样本直接转换为屏幕图像,准确重现原始的数据场。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根据物体外部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的数据,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成像技术,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并在一系列二维图像的基础上构造出整体三维图像。医学上的CT、核磁共振仪、分子模型构造、流体力学计算等都得到了应用.

3 视觉媒体设计与视觉思维

视觉图像可以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从设计者角度来说,视觉图像有其他信息传递方式没有的天然优势。从受众角度来说,视觉心理左右受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视觉媒体设计阶段则对视觉思维因素更加关注,因为这样的关注往往能够在设计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视觉媒体设计需要视觉思维经验

视觉不仅是一种直观的感受经验,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视觉媒体设计要依赖于视觉思维的能力与经验。当设计师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和题材进行设计前,脑海里会快速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的来自灵感,有的来自经验,但更多的是来自经验,特别是视觉思维经验。视觉思维经验有很多,其差异性很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例如,视觉思维中“层”的经验。视觉感受到的是画面,画面在思维中是分层的,画面内各种“层”都可以抽取成为设计元素,都能很直观地让人感受到画面的逻辑,直接获得视觉上的冲击。虽然画面元素众多,但如果我们能用“层”的概念去解构这些作品,便会另有一番滋味。其实,层的利用已经不只局限在平面的画面上,当今的3D电影也是视觉中“层”概念的另一个延伸。

在视觉思维中也有一些是个性的经验。例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经验。视觉思维面对的画面客观、真实、具体,反映着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广泛联想的审美价值观。抽象思维往往建立在视觉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既理智又夸张,不受物象光、色变化的限制,把人的思维与反思维、和谐与非和谐应用到了极致,在视觉上产生刺激、振奋、联想之感。视觉媒体设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经验丰富与否,对设计的深度及展示的视觉媒体的内涵及水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又例如,视觉思维的审美经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在人的众多感觉中只须听觉、视觉就能审美。视觉媒体需要美,审美要有思维,同一对象对于不同的人,即不同的思维(视觉思维)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及审美观,然而基本的审美观具有较大的相同点。

人的思维是难于控制的,视觉往往是启发、诱导思维的因素,审美会随着视觉及视觉思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共性的视觉思维与个性的视觉思维存在于一切视觉思维之中,共性的视觉思维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表象,个性的视觉思维能深刻的呈现设计者对视觉媒体的理解与展示。

3.2 视觉媒体设计需要良好的视觉思维

视觉媒体能够传达视觉形象,视觉形象能够在一定层面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视觉媒体设计即上述符号、图像图形的设计。视觉媒体设计是近年來发展很快的一个设计、研究领域。视觉媒体设计独特的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表现技术,把对过去的经验和体验提升到对虚拟的现实体验,其目的,就是由视觉形象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

视觉媒体设计就是视觉思维后的创造,这种设计能力或者说创造能力除了自我约束、刻苦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之外,与视觉思维的经验,视觉思维的能力及个人的瞬间灵感有关,主要与视觉思维经验,视觉思维能力有关。当面对媒体设计对象时,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使设计者对设计对象做出自身独特的理解、判断与概括,并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造。

当设计教学用视觉媒体时,视觉引起的思维主要是媒体展示的内容是否与教学内容一致,是否能让学习者容易理解,是否能更有效教学,对视觉媒体设计上不会思考更多的图像,文字的色彩,变形等。然而,针对视觉广告、平面广告媒体这样的视觉画面设计的视觉思维就复杂得多,涉及色彩、线条、图案、文字等等对心理的感受及冲击,涉及个人喜好。或者说,视觉媒体的设计对对象的构建,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设计者对对象多大程度成功地诠释,也就是从思维的经验介入到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和思维。这种新的认识和思维即是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

视觉媒体设计所需的良好视觉思维能力涉及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广博的知识面,能让思维在视觉所涉领域很好地理解视觉对象,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媒体设计时能使画面的意义和寓意有足够的深度并可引起更多想象与思维的空间。当然,广博的知识面与良好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傅世侠.关于视觉思维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

[3]华佳.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D].苏州大学,2004.

[4]梁玥亮.简论视觉思维[D].上海戏剧学院,2005.

媒体设计范文3

无论处于何种媒体时代,广告的含义与功能一直未变:广告是信息的付费传播活动,“传播”是广告活动的本质内涵,而传播就存在传受双方需求与特征的问题,存在有效与无效、高效与低效的问题。良好的广告传播活动,是以最恰当的成本,凭借最适宜的媒介,向正确的受众传达了其最看重和需要的信息,并使受众产生深刻的印记。无论以报纸为主流的印刷媒体时代,还是以电视为主流的影像媒体时代,抑或到现在充斥着各种媒体形式的所谓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前提未变——即对广告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尤其是受众一方的接受心理和消费心理有深入的洞察和研究。进行接受心理研究,可以保证传播活动本身的有效和高效;进行消费心理研究,可以保证广告运动带来显著的消费行动。对于广告设计教育来说,要实现以上目的,就必须保证教育中对于学生广告策略思维和创意能力培养的足够关注。认为广告设计教育,就是仅仅培养学生对线条、色彩、图形的运用能力的观念,就现在而言是不可取的。广告策略的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于广告运动中受众消费心理的探究能力。我们认为,这是广告设计教育的“本”。在这一点上,广告设计师同广告策划人员、广告文案人员的要求是共通的。相应的,对学生进行广告创意能力的培养,则满足广告传播活动中对于传播效果的要求。关于广告创意有所谓“概念”与“点子”之说。如果“概念”是策略的集中化与明确化的体现的话,那么,“点子”则是展现创意能力的重要指标。“概念”与“点子”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决定广告设计的基本内容。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了此类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在该方向核心课程中,“广告原理与文案实务”、“广告策划与创意实务”两门课程,侧重于从实务操作的角度,立足广告设计的前端——确保广告设计方向准确的策划与创意,进行相应的教学。不管广告设计的技术如何进步与变迁,关于“概念”与“点子”在广告设计过程中的先决性和重要性不会有变化,这应该是当下广告设计教育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时不可动摇的“坚守”。

二、媒介意识,整合能力——广告设计教育亟需的创新

在坚持策略与创意为本的前提下,处于当下各种媒体形式综合作用于广告行业的时代里,学生是否具有清晰的媒介意识,具有能够适应各种媒介形态的设计整合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媒介是广告设计赖以存在和实现的根本,决定了广告设计的最终表现形态和视觉效果。媒介意识要求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媒体突出的个性特征和传播优势,了解广告设计的媒体适应性。如平面媒体同影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在广告设计的文案撰写、色彩选择、互动方式等内容上,是各有差异的。甚至对平面媒体自身来说,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同各类户外平面媒体,在广告文案的数量、适宜的图片类型等方面,也是各有千秋的。报纸广告设计适合多文案,户外则少文案,报纸对于图片的要求不甚高,但杂志则因其印刷精美而适合使用实景拍摄图像。影视广告以声音和图像为主要形态,声音的参与丰富了影视广告的表现效果,开创了印刷广告的表现与传播空间。影视广告既可适用于单一的影视媒体,也可同互联网结合使用,作为互联网媒体的视频内容予以呈现。实际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所谓新媒体,更像是以往各种媒体形态的整合与融创。横幅广告(Banner)是多个平面广告作品的依次反复呈现;流媒体则是数字化了的在网页前端呈现的影视广告。互联网媒体的创新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平面或影视广告的无反馈缺陷,将无反馈或延迟反馈变为即时反馈与多回合互动。如果传统媒体广告(如平面和影视)设计是设计一个广告作品的话,那新媒体广告设计,则更像是设计一系列广告作品,设计一个完整的广告活动。戛纳创意节自2010年开始设立了实效广告这一竞赛类别,其获奖作品90%以上均为综合使用传统媒体形式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广告作品。如在平面作品中设置手机二维码,然后借助手机APP使平面同移动互联网产生连接,或直接将网络平台作为广告传播的主战场,而以平面或影视作为诱导路径,或将移动互联网的LBS技术(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地理坐标置信息)与户外平面二维码结合使用,完成整个广告设计与传播。这些作品,能够使广告受众产生大量即时性的互动反应,并能够得到迅速而准确的受众反馈统计。而知名广告奖——艾菲奖,就是完全依据广告作品和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评选的奖项。这一系列广告作品中,可能是对平面广告的改良,或是影视广告作品的场所更迭,或是实现了从平面到影视再到互联网的直接、迅捷和反复转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当下的广告设计教育,可不必跟随所谓的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技术亦步亦趋,而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把握现有媒体特点,了解未来媒体趋势,立足广告传播目的与特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媒体意识与整合设计能力。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中,我们依据三种基本媒体样态,设置了“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与“新媒体广告设计”三门课程。同时,在该方向培养目标最后一条明确提出,本专业学生需“了解媒体发展趋势,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媒体,进行创新性广告设计与品牌形象传播实践”。以“媒体”形态来界定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的范围与内容,正是为了明确广告设计教育在面对新媒体技术时,所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三、广告设计教育是艺术思维与技术媒介的辩证统一

媒体设计范文4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56 cm42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5 岁

求职 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 毕业生

应聘职位:教授/讲师:计算机或多媒体教师、文教法律类:平面设计类教师或编辑、多媒体设计/开发工程师:教师

工作年限:0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三个月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东莞 佛山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起止年月:2008-09 ~ 2009-01

多媒体设计个人简历模板多媒体设计个人简历模板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

担任职务:外聘教师

工作描述:负责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及《计算机实用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课程的讲授。主要涉及到photoshop、Premier、Authorware、FLash、Cool Edit等软件。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 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硕士获得学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日期:2010-07-01

所学专业一: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03-102007-07江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毕业证书

2007-092010-0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毕业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教学技能:先后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农工商技术学院担任外聘教师。教授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实用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流媒体制播技术》等课程。

计算机技能:一次性通过三级网络技术(C语言)考试 。精通多媒体技术和电脑平面设计,能熟练运用Photoshop、Authorware、Dreamweaver、CooEdit、Premier及流媒体制播软件等。

英语能力: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考试(CET4),英语六级(CET6 425分以上)。

科研能力:参与2项国家 级课题、多项省部级课题并发表3篇相关学术论文 。

多媒体设计个人简历模板个人简历拓展技能:校研究生会编辑部部长;《华师研究生报》副主编;“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小品大赛”、“华南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配乐诗歌朗诵大赛”及“华南师范大学赴荔湾区心理咨询”等活动组织人之一;2008年 “中文网志年会”志愿者;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咨询报》 职业规划版编辑。

详细个人自传

责任感强、办事踏实细心;

工作积极勤奋,拥有团队协同工作经验;

媒体设计范文5

关键词:网页设计;色彩搭配;媒体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而多媒体网页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网页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多媒体站点的网页设计,对构成网页页面基本的多媒体元素的美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 多媒体页面元素中色彩的美学

色彩在网页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调适浏览者视觉心理、引起受众注意的重要手段。网页设计中色彩要素的运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整个页面的色彩选择,必须选择一个有利于体现网站主题宗旨的主色调,再搭配以其他的颜色效果,使整个网站做到整体而又有变化。其次,网页背景色调搭配上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过于丰富的背景色彩会影响前景图片和文字的选色,严重时会使文字溶于背景中,不易辨识,所以背景一般应单纯为宜。如果需要一定的变化以增加背景的厚重度与纵深感,也应在尽量统一的前提下寻求可行的色彩变化,这就需要在网页的主色与辅色是网页色彩搭配做细致的研究。

二 多媒体页面元素中文字的美学

文字是网页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也是网页中主要信息的描述要素,它主要的功能是向浏览者传达网站的信息。文字效果处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网站信息的传播效果,所以在网页设计中应避免繁杂零乱,尽量使整个版面文字清晰悦目,有效地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图。网页中文字的设计要取得良好的版面效果关键在于找出文字与其他网页设计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持文字特征的同时协调页面的整体关系,使整个页面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给浏览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 留白的艺术

留白是国画中常用到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书画家们在创作当中所孜孜追求的。留白能增强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审美感和艺术感,但留白也不是简单的留出一块空白的地方,需要仔细斟酌的。

在网页设计里面同样如此,留白跟页面的布局、图片、文字等一样重要。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把网页做得很漂亮,除了要有形式美的要素外,还要注重页面的均衡、节奏和韵律,网页的排版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留白的作用。

四 多种媒体互动元素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网页设计是综合性的设计工作,与传统网页设计相比浏览者更能直观的听到、看到和全方位的感受到网站的信息,与浏览者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在媒体元素的动态效果的把握上,我们需要进行考虑其主体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网络动画的出现是多媒体网站不同于平面设计和印刷媒体的一个特征,目前三维动画在网络中的运用还比较窄,网络动画还是以二维动画为主。实现动态页面,成为多媒体网页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我们常见的网络动画有——网站形象动画、网页banner动画、导航动画和彩信动画,这些动画元素的使用给网页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使网站一改过去单调死板的面貌,变得更加动感时尚,变得更加有人情味。音频与视频在传达信息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多媒体网站重要的要素之一,是视觉形态的立体表达,选择合适的音频与视频能使得网站内容的感染力倍增。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用在视觉上具有感染力的视频来介绍产品、服务或者品牌是一种非常杰出的方法,并且能带来更多交互层面的用户体验。因此,优雅的、具有创意的以及专业的视频在多媒体网页设计中正逐渐变得流行。比如,意大利的国际时装公司Valentino的多媒体站点,在这个技术上他做了很多精妙的以及轻化处理。

Valentino多媒体站点

“互动”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信息领域的概念。网络的互动性实现远距离实时传递,可极大地拓展人际交流领域、节约交流成本、跨越交流的时空障碍。有一个叫做Knicker Picker的英国专营女士内衣和睡衣的网站。它有一个独具特色的“The Online Dressing Room”,翻译成中文就是在线更衣室。它模拟真人的身体尺寸制作出模型,浏览者在在线更衣室里面可以参考自己的身高、尺寸选择模特,然后挑上内衣、底裤,她们就会穿上去、走出来给你看。不管你选择哪款内衣,都会为你来一场真人秀展示。这种让浏览者参与到网站中来的互动虽然只是虚拟的不管怎么说,它能给大家带来一丝新鲜感和体验感。

移动网络和3G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网络状态,多媒体网页在不久的将来必定是要进入移动终端被浏览的,这将给我们的多媒体网站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明确精美的多媒体网页设计除应考虑其内容上的精益求精外,还应不断推敲并且合理的运用新的设计元素与技术,充分考虑其美学因素,使设计更加人性化,使浏览者获得一种全身心的享受与共鸣。

参考文献

媒体设计范文6

关键词:平面设计;媒体科技;融合;创作

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在图像泛滥的年代,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平面设计需要借助新技术突破自己的边界,增加作品的深度以获得信息的有效传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的传播媒介范围相当广泛,具有良好的媒体适应性。在传统印刷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已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基本成熟。平面设计通过组织文本、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形式与结构,使情感和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平面设计是典型的边缘学科,作为设计艺术,以不同形式的媒介为载体,可以进行跨界组合。在传播技术层面,平面设计需要信息载体。现代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空间,平面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还会继续拓宽。当前数字媒体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艺术设计正在经历“数字化生存”,平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也会面临变革。“人人都会平面设计”的这样一种说法,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大众性和广泛性,其实平面设计应有的“深度”更需要研究和探讨,当前也最缺乏具有深度的作品。

一、媒体科技发展与媒体特性

从铅活字印刷,到摄影的诞生和照相排版技术革命,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科技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新技术给平面设计造就了新的可能性,平面设计也参与了人类视觉传达史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度。传统媒体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前的平面设计媒介,主要涉及书籍和招贴设计等印刷出版物,由于以传统印刷媒介为载体,平面设计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数字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NewMedia)。新媒体同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计算机媒体、互联网、在线游戏、电脑光盘、交互式网站、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均属于数字新媒体范畴。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动态”的特征,信息传播时效性更强,而传统媒体具有线性和静态的特点,传播的时效性有一定局限。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数字技术把图像、文字、声音进行二进制编码(0和1),这是一种计算机数字语言。所有的素材文件资料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输出,形成所谓大数据(Bigdate),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和生产生活。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任何特性的媒体都具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在媒体科技与艺术设计不断融合的历史语境中,平面设计正在经历着变革和创新,当今的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

二、平面设计艺术、新媒体科技的融合与创作

现代平面设计是一部不断革新的历史。媒体自身也不断在进行变换、革新,新媒体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相互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媒体空间系统,对平面设计而言,媒体信息资源不可或缺。新媒体的演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计算机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从第一台电脑在平面设计工作室中出现,到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空前发达,数字化革命为平面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如互动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运动图形、实验设计,平面设计师需要学习和认识这些边缘领域。新媒体的出现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新的创作方向,对于描述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而言,“新媒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概念,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设计、动态图像设计、印刷品设计等。新媒体平面设计师使用数据库进行创作,有广泛的艺术、人文资源可加以借鉴,自由度和创作空间更为广阔。数字媒体科技介入艺术设计行业,首先引发设计工具、方法的变革,设计作品的形态也变成了一种非物质的数字与信息。因此,设计师需要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新媒体平面设计作品会包含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可能性,作品的科技和创意含量也会增加,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这是一大挑战。在融合新媒体科技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师应发挥媒体特性的优势,探索新的法则,创建具有个性化的、且具有唯一性的艺术设计语言,来彰显自己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哲学,增加平面设计的深度。媒体技术革命为平面设计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平面设计更需要多元化的想象以及创造性思维,把不同的媒体资源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意过程中,努力保持技术技巧与艺术技巧的平衡。平面设计与媒体科技的融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两者互为创新的动力和途径,李政道先生常说:“科学界所有重大难题的解决,都是由艺术想象所突破。”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平面设计还会继续融合各类新媒体资源,艺术设计各领域之间也会打破边界,跨学科、跨媒体设计将是未来平面设计创作的方向。

三、结语

当今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平面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要能赶上科技的进步。平面设计师需要进行跨媒介设计创作,迅速掌握新工具,去学习新的领域,这是设计创新的前提。没有新事物、新鲜血液的注入,当前的设计就会僵化,新媒体科技正在变革艺术设计行业,这一改变要把我们引向何处?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还在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与新媒体融合有益于平面设计创新。平面设计既然与媒体科技已经发生了联系,就不会再与之分离。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M].华夏出版社,2000.

[2]胡显章、曹莉.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屠曙光.设计概论—现代艺术设计的观察与剖析[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