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雕塑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雕塑设计范文1
雕塑,我们平时非常常见的东西,它被大众用于装饰在一切它可能出现的地方。最早的雕塑则还会带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者是象形的意义。人们把这些可以创造在自己视觉空间里的可触摸型艺术形象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和思想上的审美,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中国最早的雕塑都是在石头,动物骨骼上来进行创作的,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静态造型艺术。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运用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看到了许多动态雕塑,声光雕塑等等,使之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世界,向更多维的时空上不断发展。但是,雕塑的发展也无法抵挡大众和艺术家们对曾经经典的静态艺术雕塑形式的热爱。这次,我们针对大众对待纸艺雕塑的看法做了一个深入的调查报告,从报告中来反观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它在市场上的价值。
2关于纸艺雕塑装饰品的调研分析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针对性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进行问卷题目选择,然后放到各个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有针对性的调查,提高调查结论的普遍性和准确性。因此,在问卷设计之前,设计者应该有个大致的方向,有的放矢才能进行明确的后期纸艺雕塑装饰品的创作。对于大众对于这种材质的喜好等问题会被优先选入问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满足大众口味,符合市场规律的优秀的设计,而不只是孤芳自赏。并且我们还要直面纸艺雕塑装饰品的一些客观缺点,并且考虑到可以扬长避短的办法。在推广中,我们还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要被及时的考虑到。根据调研方法种类,系统的调研方法有很多。而针对目前艺术品,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根据受众心里接受范围而有针对性的采用特定的调查分析方法。依据调查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调研方法分为两种。首先按照调查客观主体而应用的方法进行划分,例如文献调研方法,观察归纳出最常见的问卷。另一种则是依据所选取的调研对象进行划分,抽样调查法、普遍调查法以及特定调查法。而因为调研成本受控和调研方式的问题,我们最终选择的问卷的调研方式。问卷也是成本最合适,针对性强的调研方式之一。由于问卷形式有所不同,问卷被分成了填写式和访问式两种。前者有被调查人客观的进行选择和填写,后者则由我们的访问员对被调查者进行五到十分钟的提问,由访问员再进行主观总结式填写。这二者成为我们主要本次调研中收集资料的重要工具,同事依托问答的形式而构成的。此次我们进行了1500份的问卷调查,最终回收到1433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395份,调查有效率达到了93%。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650名受访者表示对于什么是纸艺雕塑装饰品这一概念表示模糊,对其艺术表现形式虽不排斥,但是保有观望的态度。占到受访人数的43.33%。也有127名表示对纸艺雕塑装饰品表示毫无兴趣,只有在符合他们的审美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看看,占总受访人数的8.44%。
而对此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人仅有93名,占总受访人数的6.2%。通过兴趣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目前大众对于纸艺雕塑装饰品市场大部分人还是保持中立态度,产品市场得不到重视,以及得不到半数以上受众的认同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通过访问法对客观主体进行的调研结果如下。调研目标围绕着曾经接受过艺术类教育的不同年龄层面的人进行。调查问题主要是(1)纸艺雕塑装饰品在你们心目中价值是怎样的?(2)是否对其工艺流程有初步或者更深层次的概念?如果有是怎样的?(3)如果有一批纸艺雕塑装饰品投放入市场,你们是否有兴趣购买?(4)对于价格方面,如果你们是设计师你们想如何定价能让大众更为接受?(5)对于纸艺雕塑装饰品,它是否有留存价值?根据随机抽取的500名受访者都曾经不同程度的接受过艺术类教育,他们对于艺术品的眼光可以说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我们抱着这样集思广益的态度做了这次小型访问。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待纸艺雕塑装饰品这一产品保持着看好的态度,有的受访者甚至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提供技术上帮助。另外,几乎全部的受访者都表示有兴趣来购买一些自己经济能力能接受的产品来装点自己的生活。但是对其工艺,在受访中只有42名受访者表示对纸艺的工艺流程有大致了解,仅遇到3人对工艺流程有着更为详尽的了解,这一数字分别站到了总受访者的的8.4%和0.6%。最后,受访者对于留存价值的说法不一,结论差异较大。在价格方面,以200元到300元之间最为适合,这一区间的选择人数也占到了受访人数的半数以上。
3调研分析结果
雕塑设计范文2
计算参数的选取地震作用参数: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1]。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时的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16g。为安全起见,设计抗震设防烈度采用7度(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多遇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为0.12,罕遇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为0.72。风荷载:根据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工程建设场地基本风压为0.40kN/m2(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类[2]。因本工程位于山顶,按GB50009-2001式7.2.2对基本风压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ηB=[1+κtanα(1-0.4Z/H)]2=[1+3.2×0.3×(1-0.4×99/260)]2=3.29山顶处修正后基本风压:wk=3.29×0.4=1.316kN/m2式中:w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ηB为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κ为系数;α为山峰或山坡在迎风面的坡度;H为山顶或由坡全高,m;Z为建筑物计算位置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m。
结构抗震设计的预期性能目标本工程下部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结构柱网不对应,在第5层顶部转换,转换梁柱采用劲性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转换梁柱应满足设防烈度地震下为弹性、罕遇地震下整体结构不倒塌的要求。
结构整体弹性分析计算结构整体分析主要采用SATWE,同时采用SPASCAD和MADIS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等级:下部基座混凝土部分框架梁柱及剪力墙为一级,框支转换梁柱为特一级;上部钢结构框架、支撑为二级。计算时,下部基座混凝土楼板考虑为刚性楼板,上部钢结构楼板考虑为弹性[3]。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整体结构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因本工程上下部分材料不同,抗震计算的阻尼比也有差异,整体分析时采用3种模型:一是上、下建模整体计算;二是单独计算上部钢结构;三是将上部钢结构作为荷载作用于下部混凝土基座顶部。由于下部基座混凝土部分较为规则,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本文仅取第二种上部钢结构模型采用3种软件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表2。从表1、表2可以看出,3种软件的分析结果比较接近,结构周期比小于0.9、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400、剪重比大于2.4%,都满足规范要求,但最大扭转位移比大于1.2,扭转效应比较明显。由于扭转位移比较大的楼层其层间位移比均较小,按照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第3.4.5条的解释,扭转位移比可适当放宽[4]。另外,计算时没有考虑外层铜衣的蒙皮效应,因此可适当放宽对扭转位移比的要求。
结构整体设防烈度地震弹性分析计算按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设防烈度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ax取为0.434,采用SATWE和SPASCAD两种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下部混凝土基座部分剪力墙配筋有所加大,框支柱基本没有变化,框支梁配筋略有增加;上部钢结构部分应力也基本没有变化(上部计算受风荷载控制)。可以认为,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该工程的框支梁柱及上部钢结构仍能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雕塑设计范文3
〔关键词〕服装设计雕塑感发展
一、服装设计“雕塑感”
服装设计“雕塑感”,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造型艺术中的雕、刻、塑等设计手法于服装设计上,使服装体现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服装设计“雕塑感”重在“感”字,是观者基于雕塑的视觉经验对服装外在形态所持有的一种视觉感受,换言之,服装设计“雕塑感”的呈现,它并非完全是雕塑专业领域里的雕塑作品体现,而是服装造型完成后所呈现给观者的一种视觉感受。
二、当今设计师的“雕塑感”服装作品―――以艾里斯・范・荷本(IrisvanHerpen)作品为例
艾里斯・范・荷本的“雕塑感”作品基于人体自然形态和结构而表现出一种概念观,将他所设计的理念推到雕塑、工业或建筑等其他领域的跨界高度。这位时装界的设计新秀,以独特的手法借用数字技术完成3D立体感设计、构思大胆诡异,充满了对自然界的奇思妙想,在时尚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与认可。
2010年春夏秀中,她以“辐射侵袭”为主题,采用皮革条带以及高科技纤维表达了虚拟的辐射形态,整个设计线条流畅生动,令人眩目。在某些作品中,她用灵活变动皮革条带,使服装更易塑型且显得动感,形成一种纵深效果,同时她对材质开拓性的利用,塑造了形象生动的立体造型,使原本抽象的概念以一种充满“雕塑感”的立体效果具象化。
2011年,艾里斯・范・荷本将这种大胆创新的手法加以延续,使服装流露出神秘自然界的生命力量。在这一季中,有一件作品让人印象极为深刻,就是“泼水装”,世间令人兴奋和短暂易逝的事物随处可见,溅于空中的水花更是如此,瞬间消失,但设计师以大胆的创意和独特的手法,让这自然界的美景停止了脚步,居然如雕塑一般定格在了人的着装之上,用近乎逼真的手法呈现了自然界美妙瞬间。
2012年,她再一次让时尚界刮目相看,发挥对服装设计立体“雕塑感”塑造的潜能,她将雾、雪花、石笋等自然物象具象于服装之上,使每一件作品以“雕塑感”的姿态展现了高科技和大自然的亲近。
三、服装设计“雕塑感”的发展
基于上述,“雕塑感”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塑造手法之一,其发展潜力是清晰可见的。从艾里斯・范・荷本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具有“雕塑感”的服装受制于工业技术而逐渐发展,使设计师的灵感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来,并展现设计师所理解的社会文化,如若这些作品得到各阶层人们情感的共鸣,那么服装设计“雕塑感”必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推动时尚和文化的主流发展。
(一)设计师个人审美意识的表达将给服装设计“雕塑感”塑造搭建更多的个性信息
伴随着信息社会和新媒体技术的到来,人类对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服装设计“雕塑感”的塑造也随之呈现。服装设计的定义不再纯粹以功能为主,它的存在传递着各种信息。英国社会学家莫里斯认为:“穿上衣服而不发出社会信号是不可能的。每一种服装都显露出与穿该种服装的人有关的信息,时常还有很微妙的一些情况,即使是那些坚持说自己极不注意衣着,尽可能穿得随便的人,也在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发表着很特殊的议论,从而表明了他们对自身所处文化的态度。”这样的描述,充分说明了服装对个体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心理或社会的影响,具有像他人传达个性特征信息(诸如社会地位、职业、自信心等信息)的功能。
那么,“雕塑感”又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传达出何种信息引起社会的共鸣。通常,服装设计师在创作服装时,大至有两个方面的设计动机:一是消费市场附加于设计师的动机,二是设计师自我表现的单纯设计动机。以消费市场为前提设计的服装,必须遵循与社会的一致性,也就是服装设计师在创作时需以大众的一致追求为参考,受到诸多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整个过程稍显“因循沿袭”。而以自我表现为出发点,这从根本上就打破了所有制约的阻碍,完全从设计者本人的喜好和兴趣出发,表达设计师自身对服装艺术的追求。在这一点上,服装设计“雕塑感”的塑造正好是其写照。这时“雕塑感”一词,它自身已然成为了一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符号,传达着它所要表达的信息。
(二)以体现个体意识的服装设计“雕塑感”将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通过对新生事物的探索来塑造服装的独特造型,让观者接受这种不适或兴奋的视觉感受,使“雕塑感”服装本身具有个体符号的烙印,这或许就是服装设计“雕塑感”真正想表达的意图。服装设计“雕塑感”的塑造以生动化、形象化的姿态存在,在表现作者创作意图或设计主题时随物赋形。这里“雕塑感”不再只是一种装饰的表现,它是一种形态、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化身,通过“雕塑感”造型的各种空间变化和立体效果,突出了美学原理的准则和文化寓意,在空间、材质、造型、色彩、立体效果等方面的塑造,演化成一种艺术的文化符号,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给艺术创造带来更深的文化底蕴,提高艺术领域的创作价值。
随着设计师对“雕塑感”服装的大胆创新塑造,以及人们对小众化的“雕塑感”服装所体现的个体意识和情感的接纳,“雕塑感”服装表达的个体个性色彩会俨然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发展成社会大背景下的个体文化符号。
(三)以新型材料为基础融合电子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塑造手法将为服装设计“雕塑感”开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设计师们塑造服装的轮廓造型是为了突出人体曲线,强调人体的体魄感而设计的,后来,它却成为了一种流行,演化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传承下来。进入二十一世纪,设计师们在原服装的造型启发下从服装设计“雕塑感”的轮廓造型着手,使服装轮廓脱离人体外形,以夸张款式结构或几何外形来展现服装独辟蹊径的设计风格。
新型材质是塑造各种“雕塑感”服装轮廓的最佳选择。从材质入手,直接塑造服装雕塑品,它在创作中更注重韵律感、立体感和运动感,以灵活逼真、趣味横生的面貌,表现出自然洒脱的性情,而不像之前一样显得沉静。近几年,“雕塑感”显得更为精巧绝伦,它改变了以往对普通材质的廓形塑造。在以后的服装发展中,以新型材料为基础的“雕塑感”的塑造手法会越来越多,它不会衰退,也不会完全被雕塑作品所取代,它有着绵延流长的生命力。
(四)表现社会各阶层的精神和情感是服装设计“雕塑感”塑造的升华之路。
“雕塑感”的塑造,在创作中交相混融,容易把设计的亮点复杂化或单一化,缺乏内涵,流于表象。因此,设计师们在对服装作品进行创作时不仅要把握好其装饰的“度”,即借用其它艺术领域设计手法或在进行服装整体造型时,对空间、量感的把握等,而且还要注重作品创造过程中它所附带的内在涵义,以传达的精神和情感。约翰・普洛曼在《雕塑艺术的多样性》中说道:“艺术是生命的需求,是精神的传递,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和沟通感情的场所。艺术需注重生命的内在涵养和文化底蕴,而在当代的艺术作品中,缺乏一定的精神和情感表现,缺乏对当代文化的反省与批判,缺乏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独具匠心的思考”。
结语
“雕塑感”的塑造应不仅仅流于表面轮廓的浮夸或出奇,而是挖掘其所要表达的内在涵养,或呈现社会所提倡的正能量,或透视出社会某些畸形发展的现象,表现提倡的或需要摒弃的精神和情感。伴随着时代高端技术的发展和审美趣味的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潮、新创造不断出现,服装设计“雕塑感”的塑造手法将丰富艺术领域的审美特征,更趋于演绎社会现实,并向超现实主义无限接近,实现其多重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服装设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
雕塑设计范文4
国内景观雕塑设计现状分析
近三十年来,政府加大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范围扩大,景观雕塑的建设需求曾多。景观雕塑设计项目从九十年代初的期,有转衰的趋势,局部城市有异军突起的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城市日渐拥挤形势下城市景观规划扩大但景观雕塑项目的数量有减少趋势。
景观雕塑历史悠久无论景观雕塑形式还是材质造型都达到了一定的广泛性和艺术高度。
建国以来是以纪念性国家订单开始的,刘开渠、钱绍武,王朝闻,潘鹤,叶毓山,等老一辈艺术家将西方现实主义艺术引入国内,形成了几个建设。组织建设了一批历史性、纪念性雕塑和大型公共设施的雕塑,这时期城市雕塑建设有几个特点:一是创作题材背景充分,针对性强;二是领导重视,集中财力、人力;三是比较尊重公共艺术规律,发挥集体创作精神。城市雕塑建设数量少,没有普遍铺开,城市雕塑建设质量总体较高。雕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后,仍被广大市民认可,成为后人教育的基地和游览观赏的景观。
80,90年代 广场雕塑大为流行,公园雕塑、校园雕塑、商业街区雕塑、高速道路雕塑、小区景观雕塑全面铺展开来。雕塑的纪念性、精神性、理想性为景观雕塑奠定了基础。景观雕塑过去是从美的形式出发,到现在,个体性、世俗性、休闲,商业性所代替。从个人感受出发,表达人文关怀,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素材发现内容。尝试更多的表现手法,雕塑营造方法革新成为雕塑设计的思路。
1992年,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开始步入管理的轨道。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指导职能由当地城乡建委承担,规划局为主要规划单位,使景观雕塑建设管理明确。
例如2010年重庆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城乡建委,城雕办,重庆环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并作为项目业主。在人民广场开展了“2010重庆城市雕塑创意方案设计公开展”公开展示了,“世界和平、未来之光、五个重庆、直辖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西部硅谷、山城桥都”八个主题设计方案。从71名雕塑家的121件雕塑设计方案中选出八件雕塑设计方案中标。重庆市城乡建委,城市雕塑办是城雕建设的领导单位。区政府管委会,交委,城司,园林局,旅游局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重庆雕塑建设的主要业主单位。高校美术学院,各个设计院,景观雕塑有限公司,成为雕塑设计的主要力量,雕塑制作公司承担了雕塑的制作任务是现在景观雕塑建设主要模式。
从中我们看出设计师面对雕塑设计市场的难度。从市场的角度,投资方,管理方,业主方,设计方,和制作方,大众市民多重复杂统一关系。
“搜狐日前发起“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郑州中原福塔的“流氓猪”,紧随其后的还有桂林 “扶老”雕塑、乌鲁木齐“飞天”雕塑、重庆永川章子怡雕塑、北大“”雕塑、山西大同“二B青年”雕塑等。入选“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候选榜单的还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镇江、襄阳等地的一些公共雕塑。 评选出全国十大丑陋雕塑,以期引起大众对景观雕塑的关注和再认识。 在此背景下,网页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审美,有的人说漂亮,有的说不好看,这很正常,的这些雕塑的参考图片来看,尽管对艺术的解读和理解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雕塑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精神享受,但在景观雕塑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扭曲题材、形态丑陋的雕塑作品,各地建设城市景观雕塑的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是罕见的。当公共雕塑“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景观雕塑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城市的管理者、雕塑家、开发商或企业家、公众市民这四个方面在城市景观空间的一种共建。
争议是国内雕塑现状,雕塑家艺术审美和市民审美的碰撞争议,管理者审美和市民审美的争议是雕塑建设过程主要面貌,公众是被迫接受景观雕塑的出现,还是雕塑家不够了解公众的审美倾向,总之景观雕塑作品缺乏同大众市民的沟通和交流,缺乏雕塑作品的感染力。
雕塑设计在景观环境项目中面临主要问题
1、雕塑形式与内容的冲突
雕塑作品的形式就是造型,材质,色彩元素。它包含两个密切联系着的元素:一是雕塑的内部结构,即雕塑的各种形体的内容联系结构组织;一是形体的外观即形象呈现于感官面前的形状体积,或者雕塑作品形体手段的外在线条,体面,肌理,色彩关系。不同雕塑内容的设计诉求要求雕塑设计与之匹配的雕塑外载的形体,雕塑语言,雕塑形式,在成功和完美的雕塑作品里,雕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完全统一,相互作用的。
2、雕塑内容与生态环境冲突
雕塑作品是空间环境艺术和视觉环境艺术,它与周围生态建筑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雕塑与建筑在形式风格、空间体量、环境文化等方面互为影响,互相渗透,因此,处于同一环境空间中的建筑雕塑在风格上应该和谐统一对立。雕塑与生态绿化同时出现环境中的,雕塑必须与该绿化环境在形体形式上产生整体的联系和呼应。就是在雕塑与绿化在植物培植,体量,形态,色彩,上加以选择否则,就会导致雕塑作品与绿化环境形成冲突。
3、雕塑体量与环境空间冲突
雕塑作品与环境空间的大小比例关系。环境空间中体量过大或过小的雕塑都不可能给人以最愉悦的心理体验。根据人的视距与视域的正确比例,雕塑高度(H)与人的视点到雕塑的距离(S)应该满足以下关系:2H≤S≤3H。雕塑作品的体量大小,要求雕塑设计者对环境现场有充分的了解和踏勘。
4、雕塑作品形式雷同,缺乏不同空间景观雕塑的差异化。
雕塑因为所处空间不同具备功能性,要有差异性,例如:陵墓雕塑,园林雕塑,宗教雕塑,装饰雕塑,校园雕塑,城市道路雕塑,商业街区雕塑,住宅小区雕塑,等各种城市空间雕塑,以其独特的空间功能特点对雕塑设计有严格差异的要求。作为景观元素之一的雕塑作品,要有空间不同的差异性又要有艺术作品的共性。“雕塑应该反映景观环境的差异化、社会和商业及中国传统文化共性需求。因此雕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设计现象,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商业现象,政治现象,同时也反应人的精神需求的映射时尚,文学,戏剧性的人文情怀。不同景观下,不同雕塑,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应该有不同差异的雕塑形象。
5、雕塑缺乏设计,材质低劣、制作粗糙
杜绝公司雕塑在雕塑设计规划立项没有之前早以臆造出来,被很多业主因为雕塑造价的问题简单买来立在了城市里,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选用了不宜用环境的材料制作,材质低劣和设计制作粗糙而给雕塑质量造成影响,给雕塑行业带来极坏声誉。
雕塑设计者应怀着对业主负责,对社会市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设计作品,缺乏思想深度的雕塑抄袭,离开同大众交流互动的设计只能是视觉垃圾。雕塑设计应有较高设计水平,较高艺术造型水平。
雕塑在环境设计制作遵循的原则
雕塑设计师加强对项目总体环境规划的认识,雕塑设计者重视规划主题的理解,重视艺术形式审美和社会文化人文内涵的理解,特定空间环境背景,不同景观空间,有景观雕塑的差异化。中国人有很多文学故事,有普遍的人文景观情结,设计师同大众的交流互动就有了可能,尝试文学作品在雕塑设计里的运用,尝试新材料成熟制作工艺的运用,尝试雕塑在市民新的活动场所的设置,杜绝到缺乏设计的雕塑制作公司购买臆造的景观雕塑产生了新的“视觉垃圾”。雕塑作为景观环境的主题元素而存在。涉及面广,它影响环境景观形态,解决景观设计中人与环境、二维与三维、局部与整体等一系列的矛盾。景观雕塑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文化渲染元素它的设计要求具备了以系统的设计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才能符合雕塑在“景观环境”中主题渲染烘托元素的主角标志作用。
在雕塑设计时力求遵循如下原则:
1、雕塑形式与内容统一,不同景观空间,有景观雕塑形象的差异化。
2、雕塑内容与景观主题视觉统一对比原则。
3、雕塑体量与自然环境空间对比统一原则。
4、杜绝缺乏设计,材质低劣、制作粗糙,雕塑材质选择与雕塑造型主题适宜原则。
5、制作精美,安装安全原则。
结束语
景观雕塑作品的营造方法表现语言应当强调满足公共性要求的通俗化倾向,与公众,环境和谐及亲近性,满足业主宣传吸引需求。雕塑的设计就是设计师个人对雕塑设计项目及项目所处环境的理解,景观环境空间与大众心理视觉相融合的一种沟通交流形式。
雕塑设计范文5
关键词:雕塑;设计与实践;功能;小品设施;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32-02
雕塑,在现代城市景观艺术当中也叫公共艺术,它不光作为艺术作品给观者、群众的视觉审美的享受,还在景观园林设计作为小品设施在设计中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融合,并能成为带有一定为人服务的、功能性强的,起到了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创作作品。下来我们通过对雕塑的分类,对不同的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不同运用进行探讨。
一、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从雕塑的内在实质来解释含义为:雕塑是造型艺术类型之一,以天然或人工材料,通过各种彼此相适的改造方法,如加工制作手法和立体合成手法等,所形成的具备一定的结合度,表达相关理念、占据三维空间的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
⒈按使用材料分: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⒉按雕塑的空间塑造形式分:浮雕、半立体雕、圆雕;
⒊按照功能性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等;
⒋从展现题材上分:有人物、动物雕像;按造型部位来分: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
⒌从运用区域来看:有室内、室外,在具体的来说就是案头、园林、寺庙、大地、石窟等;
⒍从雕塑的尺度来分:建筑式雕塑、构筑物式雕塑、雕塑小品。
三、不同类型的雕塑在景观中的运用
不同类型的雕塑,它在景观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各有不同的。我们从它不同的分类分别来探讨。
首先,我们先从按功能分的几种雕塑类型来看,一般纪念性的雕塑、主题性雕塑、陈列性的雕塑在景观中一般是作为独立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外展示的,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一般作为雕塑小品类型,或者与其他的功能设施(如:座椅、候车亭、挡车桩、照明、铺装等)相结合,形成具有多项功能性为游客服务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日本雕塑艺术家野口勇为美国底特律地方设计的《多吉喷泉》,就是把喷泉水景与雕塑相结合,既能达到与整个景观布局相融合,喷泉的动态效果又能给雕塑带来灵动之感;又如:香港中环广场的座椅,与雕塑相结合,形成每隔一段椅子成为一个半私密空间的独特设计,既能满足人们休憩的生理需求,又能给景观起到装饰性的作用,又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
按照雕塑的空间塑造分类来看,浮雕除了独立的出现在园林、公园里进行展示外,还和建筑、构筑物、景墙、铺砖、照明等结合在一起,像我们国家的北京紫禁城的踏步、九龙壁就是把雕塑与踏步、墙壁在设计上结合在一起。半立体雕塑如:法国巴黎的星形广场凯旋门上面的雕塑,无疑就是与构筑物结合在一起;还有圆雕就更不用说了,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例子,它不但是作为一尊优秀的雕塑作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更多的是它还是美国的地标建筑,立面还有电梯,顶层可以观光,内部还设置了咖啡厅,真正的体现了雕塑与景观相结合,既有审美性又有很强的功能性,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
从雕塑的尺度来分的建筑式雕塑,如:悉尼歌剧院、高迪的名作之一米萨.米拉公寓等都是雕塑与建筑结合的例子;构筑物式雕塑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圣.路易国土扩展碑等都属于雕塑与构筑物相结合的例子。小品式雕塑如:
总的来说,雕塑与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的例子、作品多不胜举。当然,也不是我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这么固定的搭配着,随着科技的发展、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在建造时结构上难题的不断突破,雕塑的创意性和结合性会变得更加的自由和变化多端。
四、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再设计、再利用
这几年,从我的设计实践中感到,这些景观雕塑今后在小区、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大有发挥和施展才能的余地,它的优势在于:
⒈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能与自然、与公众有交流,营造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雕塑已不仅仅是限制在过去的小品装饰雕塑的范畴。目前已扩大包括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许多方面。今后作为公共艺术功能的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闲设施,文体娱乐健身设施。门、窗、壁的装饰,科普、文化长廊设计,凉亭、喷泉设计等,园林“家俱”如座椅、凳、台桌、栏杆、废物箱、灯座(街道高灯、低灯、步道灯、草坪灯、地面灯)、广告牌、指示牌、进排风口、出入口、电话亭等,这些都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设计的内容大大地扩展了,只要不死抱老的雕塑形式不放,雕塑家完全可以在这领域内大显身手。园林雕塑的题材,内容广泛灵活,无所不包。
⒉引进有现代感的新颖的雕塑工程。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地区也曾设置了一些园林装饰雕塑,由于历史原因,题材较狭窄,雕塑语言比较单调、陈旧。材料基本为铸钢、石雕等,工艺较复杂,价格较昂贵。如今景观雕塑强调贴近现代生活,就必须在造型、构思、材料上都打破旧的惯例,引进现代雕塑的观念与手段来丰富雕塑的语言。在众多题材的园林景观雕塑中更易运用生动活泼、新奇、富于幻想的构思和丰富的雕塑语言,使公共环境更充满生活情趣。
⒊结合娱乐休闲和实用功能,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没有公众的交流就构不成公共艺术的空间。园林景观雕塑尤其是居住小区的雕塑,与居民长期相处,不但要有可看性、亲切感,满足观赏的需求。
⒋让更多的雕塑家,尤其是青年雕塑家参与实践。由于大都是中小型雕塑,基本上不用层层审批,雕塑家相对有更多的创作自由。
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应该标识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承载起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对接,描绘出一个城市的时代追求,凝聚起一个城市的精神,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品位。
雕塑家的思考重点从体量、色彩、空间、尺度及与背景的适应性转到建成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 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应导入人体工程学,关照人的生理特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使雕塑欣赏符合人的生态特征,深入细微地考虑公共环境中人的欣赏活动和欣赏方式,这要求雕塑家要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城市公共环境雕塑的空间环境,关照人的观赏角度和对雕塑的观赏尺度适应。
美的事物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给人以亲和力,艺术品给人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加强都市人在生活中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人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
五、结语
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迫使人类行为重构。对于某一地区、某一个人、某一群体来说,地方性或地方特色不再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被动承受,而是自觉主动的刻意追寻。追求个性、地方性已成为全球化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时尚:比如,你中午刚吃过法国大餐,晚上可能又要参加中式宴席;城市开发中,这里刚建成一片充满澳洲风情的住宅区,那里又在规划建设一处德国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近些年来在这个颇具哲理的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地方的城市雕塑建设都热衷于发掘和营造“地方特色”。一时期“易经八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乃至“动植物特产”等为题材的城市雕塑如同雨后春笋。本文无意反对“地方特色”,相反,我们对此大力推崇和赞扬,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个性。
参考文献:
[1]蔺宝钢,陈雪华.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型与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所 美国EDSA(亚洲).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
雕塑设计范文6
13DMAX三维建模技术在现代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雕塑的数字化设计也进入应用阶段。国内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建筑效果图和建筑动画制作中,3DMAX的使用率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重庆市大型城市雕塑“未来之光”及“重庆直辖”的模型(图1)构造就采用了3DMAX三维建模技术。
2三维光纤摄像测量技术在现代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雕塑设计为了达到艺术上的表现效果,其形状往往不是那么规则,而传统的三维建模手段不能对复杂曲面物体进行几何建模。三维光纤摄像测量技术(即三维扫描技术)采用光栅投影测量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可以直接得到真实物体表面的采样点,即点云数据[1]。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制作出的3D模型数据精度高,可直接用于载荷受力分析。通过三维扫描采集到的点云数据来拟合出任意曲面,这类方法不受曲面复杂度的影响,在对物体的采样数据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很高的精度[2]。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进行物体扫描时,为了获得足够精度,需要采集点的数据相应较多,但这会使得模型重构过程时间花费过长,数据量过大,不利于存储和传输。故对不同的被测对象,应该选取适当精度。在“园缘园”雕塑工程中,对雕塑CAD模型的重构就是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来实现的。该雕塑的小样实物照片及扫描模型如图2所示,该雕塑的整个造型有大量不规则的镂空花纹,要进行模型重构选择三维扫描是比较合适的。因此,首先采用TripleSIDIOProAdvance三维扫描仪对雕塑小样进行扫描,再将扫描得到的数据格式导入UG软件进行数据融合,并人工对模型修整后得到可应用于分析的模型。
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1三维扫描技术与有限元分析软件在雕塑设计与建模中的融合
三维扫描技术不但用于雕塑的造型设计,同有限元软件结合,还可以实现大型雕塑结构的受力分析。对于一些造型特殊、形态复杂的雕塑而言,一般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很难实现建模,经三维扫描得到的数据文件能通过软件设置的接口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实现结构模型的建立,大大方便和简化了建模过程,为准确进行结构分析及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重庆直辖”大型雕塑的整体造型是一个空间异形结构,其中,构成其主要空间造型的3个大型翼板通过一个扭曲的空间节点相连。此节点设计为箱型截面,由于整个节点受力复杂,一般的杆系结构模型难以对其作精确计算,需要进行专门的受力分析。由于扭曲节点的空间定位无规律可循,无论是采用CAD还是其他图形软件,实现扭曲节点的建模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形成数据文件后再读入ANSYS软件,经修改后最终形成结构分析可以采用的有限元节点模型。
2雕塑结构的静力分析
“园缘园”雕塑的整体造型为跨度30m,失高12.8m的半球形镂空非标准空间网格结构。结构构件采用箱型截面,箱型截面的宽度根据雕塑的图案确定,截面高度为400mm,结构中高度在1.5m以下的截面翼缘及腹板采用10mm;1.5m以上翼缘厚度采用6mm,腹板厚度采用4mm。主体结构钢骨架材料采用Q345B,为了防腐,整个雕塑外包一层3mm的不锈钢钢板。有限元模型选用SHELL181壳单元,由于恒载是由软件自动计算,对雕塑外包3mm厚的不锈钢造型复杂,计算不锈钢的外包层恒载分布情况困难,为了保证结构的计算准确同时满足不锈钢面层荷载的分布,通过改变钢材密度的方法,即将不锈钢面层的荷载也同时折算到钢骨架的密度中去来计算不锈钢面层荷载。对雕塑结构的约束处理为仅对四脚落地的钢柱四个脚采用刚性约束,即3个方向的位移约束和3个方向的转动约束。对雕塑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时,分别考虑了恒载、活荷载及风荷载。风荷载及活荷载均考虑了最不利分布情况,即半跨布置荷载。图3为园缘圆整体结构应力云图及下翼缘局部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为172.334MPa,最大应力所在位置均在靠近柱脚截面,宽度较小且主要为径向传力的构件处,由于该处位置接近底部,受力又比较大,因而属于薄弱环节处,应考虑适当加宽。结构的变形最大位置位于迎风面、整体结构截面削弱较大处,即镂空花纹最大的地方,位移最大,但根据几种工况分析发现,最大位移也仅为19.7mm,说明结构的整体刚度很好。
3复杂节点的局部受力分析
一般结构工程设计软件的单元划分以杆系结构为主,当运用在雕塑工程这种复杂造型的结构中时,对某些局部受力节点的内力判断往往会失真,因而需要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局部节点进行受力分析[3]。位于重庆市龙头寺火车站北广场的雕塑,由5个独立的单元组成,均为长悬臂异形体结构,其中最大的一个雕塑高12m,悬挑长度22.8m,采用箱形截面。有限元模型选用ANSYS提供的SHELL181单元,图4为模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局部应力云图和整移云图。4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出现在圆弧形外肋与柱子连接的下尖角处,分析表明,此处弯矩及轴力都较大,局部应力最大值甚至达到了366.5Mpa,超过了Q235的设计强度,与杆系结构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需要对结构的局部区域进行加强。整体最大位移出现在悬挑端,为314.8mm,约为悬挑长度的1/73,需加强构造措施对挠度予以控制。通过对原结构圆弧段与斜柱相交处的箱型截面内部再另外设置两道横向隔板及两道横向加劲肋,同时加入两道纵向加劲肋,并在圆弧形外肋上垂直放置一块宽度为200mm的横向加劲板,图5为调整后的局部模型。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整体最大位移出现在悬挑端,为177mm,约为悬挑长度的1/130,变形虽然还是较大,但作为雕塑,属于可以接受的变形值。节点附近最大应力如图5所示,其位置发生了改变,出现在外肋板与横向加劲板的下部交接处,为143MPa,远小于Q235钢材的设计强度,符合结构变形及强度的要求。大型雕塑“重庆直辖”(图1),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该雕塑扭曲节点部分进行受力分析,由于该节点实际支承在两个落地的Г型框架上,且空间造型比较复杂,要精确考虑其对节点的约束刚度比较困难,因此,在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时,将与节点有连接部分的Г型框架一并建立出来以模拟节点的弹性约束刚度。但作了一些简化,原结构为钢管桁架,根据截面刚度相同的原则简化为箱形。模型的具体造型、尺寸根据雕塑小样,按三维扫描图放大55倍后取用。节点分析考虑了3种不同的构造情况:①连接处不布置加劲肋;②连接处仅布置横向加劲肋;③连接处同时布置斜向加劲肋与横向加劲肋。图6分别给出了在3种不同构造情况下得到的节点变形及应力分布图,第1种构造情况下最大应力为432MPa,远大于Q345钢材的设计强度;第2种构造情况下得到的最大应力为245MPa,第3种构造情况下得到的最大应力为237MPa。此时的最大应力较不设置加劲肋时减小了约80%,说明加劲肋(特别是横向加劲肋)对减小局部应力集中作用很大。最大应力所在的位置,是在节点与柱子连接处一个尖角上,其余部位应力水平很小。根据节点有限元分析结果,在“重庆直辖”雕塑制作时,最终选择了方案3。
4雕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复杂空间结构需要进行非线性分析,根据《空间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规定,对于单层网壳型结构体系,需要进行结构的稳定性验算[4]。稳定性验算采用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并考虑材料为完全弹性[5]。“圆缘园”有限元模型屈曲加载方案为在满跨均布荷载作用下逐级加载,初始几何缺陷的分布采用结构的低阶屈曲模态,缺陷的最大值取跨度的1/300,即30000/300=100mm。考虑在距柱底1.5m处,柱子部分的翼缘、腹板以及中部横隔板板厚均采用10mm,计算得到的结构前5阶模态其频率及极限承载力见表1,可以看出,结构的前5阶屈曲模态非常接近,都是柱脚上部,这是由于箱型截面的板件厚度在此变薄,因而发生局部失稳。根据《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规定,网壳的稳定容许承载力应等于网壳的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K,当按弹性全过程分析时,取K=4.2。由表1的计算结果得,最低稳定容许承载力N=3817/4.2=909kN,大于该工程最不利荷载组合871kN,说明该雕塑不会丧失稳定性。
三维扫描技术与有限元软件在工程量统计与概算中的应用
雕塑行业过去常采用贴纸的方法来测量雕塑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如下缺点,使得这一传统技术逐渐成为历史:(1)当遇比较复杂雕塑,剪切贴纸比较困难。(2)最后得出的表面积结果数据精度很低,测算结果依据性不高,说服力不强。(3)得到的结果无法作为后续分析资料,使得雕塑工程的工程量统计和概算缺少科学依据。随着3D三维扫描技术在雕塑行业得以广泛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大型雕塑的工程量统计分析以及概算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保障,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配合使用,使得雕塑的测量精度及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轻松实现了雕塑的高效、高精度3D全尺寸检测,可直接测算出雕塑的表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而实现了在雕塑成本的合理控制方面有了可靠的数据依据。本文上面提到几个大型雕塑项目的工程量统计及造价控制,就是通过三维扫描技术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一起得到的。
结论及建议
(1)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推动了城市雕塑设计中的数字化进程。三维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复杂对象的快速建模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结合大型雕塑工程“园缘园”、“重庆龙头寺火车站广场雕塑”、“重庆直辖”,采用TripleSIDIOProAdvance三维扫描仪对雕塑小样扫描,再通过输出STL、ASC、IGS、PIF、DWG等通用格式,与3DMAX、AUTOCAD、ANSYS等主流软件相接,得到了可用于结构建模及分析的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