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哲狐旅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哲狐旅行范文1
关键词:同性恋 婚姻 合法 人权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在中国古书上也有断袖之癖的记载。但是,这些现象因为与传统的社会习俗相悖,直到今天,同性恋群体依然是一个被极其边缘化的群体,经常视作异类,不被我们强权社会所接纳,而在当代以自由、公平和正义为价值理念的法律世界中,我们应当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同性恋在欧洲的法律地位
20中世纪时,由于教会的影响,西方社会对同性恋采取了十分严厉的甚至是迫害的态度。直到近代法国大革命后的《拿破仑法典》方开始转向相对宽容――对成人之间不伤害社会风化的私下同性恋行为不再视为犯罪。二十世纪末,一些欧洲国家的法律逐步开始认可同性恋者以夫妻名义同居。最早对同关系的法律认可和法律调整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调整非正式同居关系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分类。05年的7月19日,加拿大允许该国的同性恋者申请结婚。从这一天起,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前三个国家分别是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英国05年允许同性通过法律程序、注册成为具有民事关系的伴侣。英国成为第5个在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二、同性恋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同性恋在中国存之已久,但同性恋者几乎完全没有余地来名正言顺地谈论他们的社会境遇和法律保障。然而人类社会的共性决定了中国迟早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今天在欧洲发生的,明天或后天必然也要在中国发生。所以,知其于未然之时乃是学者与立法者的明智态度。
中国卫生部门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而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率约达1.35%。长期以来,我国的同性恋者都应该算是一个被有意识忽视和被边缘化的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在传统的家庭观和伦理道德观中受到不少歧视,被认为是对人类正统家庭观念和世俗价值取向的颠覆。
三、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是必要的
我国同性恋者数量约在400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状态如何对整个社会都将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四千万人的群体正当利益得不到保证,这显然不应该是一个法制社会所应该出现的现象。社会观念不会止步不前,我们更加不能因为旧的社会观念的存在而刻意忽略――大多数人的喜好和性取向不能作为个人权利的唯一立法依据。同性恋者的存在是个人喜好所无法避免的事实,因此立法必须跟上社会需要,来保护这一既存群体的合法利益――“善良”法律正是为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而存续的。
四、同性恋者的人身权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性婚姻是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据网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约有60%以上的网友支持同性婚姻,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态度。讨论最热烈的问题是:在中国应该推进同性恋婚姻,还是推进“家庭伴侣关系”。后者是一种介于同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它对组成家庭的双方界定比较模糊,但又明确了相关的权利与义务。民政部门是我国法定的婚姻登记机关,他们对待这种事情的看法当然只能是依法办事。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的男女组合。所以他们就算是同情也只能是爱莫能助了。
五、总结
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制定立法措施:(1)明确同性恋者享有人格不受歧视权;(2)明确同性恋者享有个人隐私权;(3)明确界定同性恋者的违法行为;(4)明确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这样,才能使同性恋者在和普通人群享有同等权利的同时,也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样才能使同性恋者的人身权利更加完整.
虽然我国的实际现状不一定能够马上接纳这种社会现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身自利的保护更加完善,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文精神也得到更广泛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张北川.同[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4
[2]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3]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i998
[4]何兆熊.同性恋在中国的可接受性[J].道德与文明,1989;6
[5]宇广华.性病艾滋病在身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马艾华,马瑞华,陈俊玲.性病艾滋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l997
[7]潘绥名.中国性现状[N]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8]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9]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92
[10]凯查多利.人类基础[M].CBS学院出版社,1985
[11]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12]成都同志关爱小组同心.2004
哲狐旅行范文2
【关键词】焦虑性神经症;护理;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各方面压力增多,焦虑性神经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焦虑性神经症即焦虑症是指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包括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及反复发展的惊恐不安,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患者就会反复就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可以说给个人及家庭都带来莫大的痛苦和负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治疗,利用疾病康复。本文就我院48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焦虑性神经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年龄在21-64岁之间,男性20例,女性28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7例,高中及其以上的2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困难,遇事难以集中,坐立不安,表现出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易激惹。所有患者依据CCMD-3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秉着理解、尊重、支持、鼓励等等的观念,使用引导、倾听、提问等方式,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采用摄入性会谈的方式,通过患者父母、朋友获得可靠的背景材料。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程度。
2.2探讨病因,总结整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分析,针对特定个体的特定问题与患者探讨,把潜意识中引起患者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指引患者对自己目前的焦虑情绪有所领悟,察觉是自己的非理性思维的影响,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谓的疾病原因不是环境,而是自己的认知与现实不协调因素。讲解合理情绪理论的定义,引导患者跳出习惯的思维方式,运用理性的思维,这是关键所在[2]。
2.3应用心理治疗手段应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影响患者进行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目的。通过辩论、质疑等方式让患者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使其意识到自己思维的非逻辑性,能够主动加以避免。分析患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长处,增加自信,使其明确目前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个人私自在胡思乱想,在非理性思维基础上所产生的。
指导一些放松技巧[3],缓解被诸多问题所困扰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教会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用心体会,用意识的力量达到全身心的放松,处在一个安逸的状态,达到一个生理、心理上的适应状态,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2.4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安排一定的活动和锻炼,目的是利用反复训练和条件强化理论,培养患者在生活上一定的良好习惯和在工作上的适宜能力。在疾病缓解期,发觉患者的一些积极的心理情绪,进行心理护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迎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工作的自信心,增强应对变化的应激能力。利用一些心理理论和方法,精心引导,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缓解其焦虑、烦躁、悲观以及易激惹的不良情绪,改善社会上紧张的人际关系,摒除敌对的不良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处理面对的问题,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2.5治疗期间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包括社会的物质需要和更深层次得精神需要。病人除了躯体的疾病,心理也同程度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焦虑症这种身心疾病,患者的需要会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有所变。具体表现为较低层次需要突出,而深层次需要压抑。患者的各方面需要都是很急切的,一旦不能满足或者不能及时满足其需要,就会感觉受挫,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
2.6出院宣教患者症状缓解后,做好出院宣教。讲解精神卫生知识,介绍焦虑症的病因及预后,让患者能正确看待疾病,正视自己的个性弱点和人生不足之处,避免不良刺激,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交代疾病药物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其就医、遵医嘱的依从性。嘱患者定期随诊,按嘱服药,如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早期发现疾病的前驱症状并控制,减少疾病复发几率。
3评估指标
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焦虑和症状评分。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5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性,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CL-9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讨论
焦虑性神经症是人群中最常见的情绪障碍,相关调查显示,华东地区其发病率在7%左右,且女性多于男性。其表现为心理上一种不愉快、痛苦的情绪状态,伴有躯体方面得不舒适,是一种心身疾病、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了解产生焦虑的原因,增强了对抗焦虑的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找出适当的方式来缓解。改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消除焦虑症的心理和躯体症状,促进身心健康康复,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桂霞.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23(14):277-278.
哲狐旅行范文3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焦虑;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42-02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DENG Lihong
Department of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Yibin 64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e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6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4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except routine car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nxiety score in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alleviate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Anxie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fluence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预后差。患者也因此极易产生焦虑心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科通过对UC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50例,其诊断和分度均符合有关UC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8~60岁,病程4个月~12年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常伴有脓血和黏液。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患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将50例UC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2.1.1 休息: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1.2.1.2 饮食护理:给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供给足够的热量,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
1.2.1.3 腹泻护理:在床旁放有便器,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轻柔,便后用肥皂与温水清洗及周围皮肤,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软膏涂擦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1.2.1.4 灌肠的护理:指导患者适当抬高臀部,采用低压保留灌肠,从而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1.2.1.5 腹痛的护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间。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解痉剂,观察生命体征情况、肠鸣音,及时发现有无急性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护理干预[2-3]。
1.2.2.1 健康宣教:指定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患者讲解UC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的药物及其不良反应、保留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常见诱因、预防措施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主动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防止由于消极情绪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1.2.2.2 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对患者的不满情绪及时予以疏导,防止不良情绪的积聚而最终暴发,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1.2.2.3 适度关心:护理人员应该把握与患者沟通的尺度,不可过度关心,以免患者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适当引导患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1.2.2.4 家属教育: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家属知道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家属要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战胜疾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治疗2周后评定患者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或假息肉形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心理进行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见表1。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焦虑心理改善情况
见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本病原因不清,尚无具体的预防措施,所以本病极易复发,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导致治疗难度增大。UC最突出的症状是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作息时间。疾病对生理有影响,而且对精神心理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本病进行积极正确治疗的同时,合理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对本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采取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本组研究分析,笔者总结了UC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病程长,反复发作;②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③对疾病的治愈要求急切;④担心给家庭的经济造成负担;⑤对本病的疼痛、恐惧情绪的延续;⑥怕失去生活能力,丧失自身价值。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焦虑心理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对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有序地安排患者的生活,并可让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让患者主动了解周围环境,以及对本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5-6],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患者坚持治疗,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用药期间出现疲乏、头痛、发热、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由于用药疗程长,必须把药物的性能、每日服用剂量、用法、药物的副反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以利于出院后能正确用药。嘱患者遵医嘱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出院后如出现腹泻、腹痛加剧、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针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UC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 汪鸿志.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J].中华消化杂志,2006,25(5):534.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112.
[3] 汪素玲.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21(11):53-54.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141.
[5] 高霞,程秀丽,高岚.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69.
哲狐旅行范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28~67岁。均有室速(室颤)发作病史,其中有晕厥发作史4例,电复律抢救3例,合并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4例心律失常型未查出器质性心脏病外,扩张型心肌病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高血压心脏病1例,此6例均为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根据Killip分级)。选用美敦力公司产品8例,圣犹达公司产品2例,其中单腔ICD 7例,双腔ICD 3例。
1.2 手术 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给予1%利多卡因局麻,选左锁骨下1.5cm处切开皮肤作囊袋,Seldinger’s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导丝至下腔静脉,沿导丝送入ICD螺旋电极至右室近心尖部。调整位置,获得满意参数,测定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参数。嘱患者深呼吸后电极无移位,重测上数参数,缝合固定电极,植入ICD脉冲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程控仪诱发室颤,ICD识别并1次放电成功除颤,拔出临时起搏电极,常规拍片,回CCU监护室。
1.3 结果 10例安置ICD患者有1例在植入术后有皮下气肿,1例出现囊袋积液,1例有伤口渗血,此3例患者出院时均治愈。术后半年、一年随访资料结果显示,4例心律失常型患者全身情况均好,起搏器工作正常,仅1例女性患者因起搏器放电治疗有恐惧心理再次入院;6例心衰患者中2例死亡,其中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于严重心力衰竭,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死因不明,余4例患者均无ICD植入相关并发症,生活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一般有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对手术不了解,又要负担昂贵的治疗费用,因而会产生许多心理,如恐惧、担心、害怕、不安等[1]。恐惧生命有威胁,又要面对生与死的体验;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又花了钱给家里带来困难;害怕疾病自己以后的生活。因此,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ICD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想法,了解其心理问题所在。特别是合并有器质性疾病患者,心功能不好,ICD只能控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不能治愈心律失常和基础心脏病。因此更要充分做好此类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使其了解ICD的性能与所患疾病,从患者角度出发讲明植入ICD的获益等,建立良好的医患护关系,帮助患者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
2.1.2 维护心功能 当心力衰竭加重时,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2]。本组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术前遵医嘱使用利尿扩管辅助心功能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监测电解质,保持血钾在4.0mmol/L以上;记录好患者的出入量,保持出入负平衡;保持大便通畅。本组中有1例患者两次均在大便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使用可达龙静脉推注及泵入后均纠正。
2.1.3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一日做好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为患者备皮,范围为双侧颈胸部(包括两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备皮后沐浴或清洗干净;做青霉素皮试;指导进行床上排大小便的训练;术前晚可给予舒乐安定等镇静药,保证患者充足睡眠;术晨进食少量半流质饮食;左手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平车送患者至介入中心。
2.2 术后护理
哲狐旅行范文5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纳入观察,采用“长海痛尺”进行疼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状态评分,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60例患者中,疼痛评分<4分36例,4~6分17例,6~8分7例。焦虑评估结果,严重焦虑6例,明显焦虑17例,有焦虑22例,无焦虑15例。②疼痛评分<4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9.8±1.2)分;4~6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14.3±2.2)分;6~8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18.5±2.6)分,经方差分析和SNK-q 检验,疼痛评分6~8分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4分者和4~6分者(P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疼痛程度;焦虑状态;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06-02
Observa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LUO Shuyuan, SONG Weife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vince,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Changhai Pain Rating Scale was used for pain scores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was used for anxiety scores. Correlation between pain and anxiety was evaluat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①Of the 60 patients, pain score < 4 points in 36 patients, 4-6 points in 17 patients and 6-8 points in 7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xiety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severe anxiety in 6 patients, significant anxiety in 17 patients, with anxiety in 22 cases of anxiety patients and no anxiety in 15 patients. ②For patients with the pain score of
[Key words]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Degree of pain; Anxiety state; Nursing observation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目前研究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下生殖道感染逆行上升所致。病原体常见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有研究表明,我国盆腔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细菌性阴道病和支原体感染[1]。慢性盆腔炎症状反复发作、长期存在的特点严重困扰着患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笔者临床中观察了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的关系,发现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明显相关,特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已婚48例,未婚1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9岁,平均(32.6±4.5)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6个月,平均(1.8±0.26)年。病例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妇产科学》[2]制订,并排除肝肾心肺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1.2.1 疼痛评估工具所有患者均选择“长海痛尺”[3]进行疼痛评估。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或就诊时,详细告知疼痛的程度分级,长海痛尺的基本使用方法,患者理解后进行现场观察,并给予评估。
1.2.2 焦虑评估工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项分5级评定,标准采用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7分,为无焦虑,取14分为焦虑分界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 for window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行方差分析和SNK-q 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本文观察到,60例患者中,疼痛评分<4分者36例,4~6分者17例,6~8分者7例。焦虑评估结果,严重焦虑6例,明显焦虑17例,有焦虑22例,无焦虑15例。
2.2 焦虑评分
统计分析,以疼痛程度为分类指标,将焦虑评分纳入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评分<4分者,焦虑评分平均(9.8±1.2)分;4~6分者,焦虑评分平均(14.3±2.2)分;6~8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18.5±2.6)分,经方差分析和SNK-q 检验,疼痛评分6~8分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4分者和4~6分者(P
3 讨论
疼痛是慢性盆腔炎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护理观察中应注意疼痛的评估。而焦虑状态是慢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临床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与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国外有研究证实,情绪状态不良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4],情感性精神障碍可以和器质性疾病共同发生,互相影响,因而当患者出现器质性疾病合并情绪障碍时,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好,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应引起注意。国内有研究观察了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病情况,发现有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约70%[5],可见,加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观察与治疗对妇科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长海痛尺”是将国际上通用的数字化疼痛评估量表,是客观化、量化对疼痛进行评估的新型疼痛评估工具,在疼痛的护理观察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该方法对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评估,发现轻至中度的疼痛仍是慢性盆腔炎患者最常见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则是经典的焦虑状态评估工具。笔者同时采用该工具观察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焦虑状态情况,发现焦虑状态是普遍存在的,有焦虑者占75%(45/60)。将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进行关联分析,还发现焦虑状态与疼痛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疼痛越严重,焦虑评分则越高。有研究发现[6-7],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疼痛的观察、护理与治疗,有效的缓解疼痛,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笔者认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态,且与疼痛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应加强疼痛的观察、护理与治疗。
[参考文献]
[1]金瑛,陈昕,张佳红,等.盆腔炎150例致病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9):557-558.
[2]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
[3]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4,20(4):6-7.
[4]Haggerty CL, Schulz R, Hess RB, et al. Lower quality of life amonwomen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 after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J]. Obst Gynecol,2003,102(5 Pt 1):934-939.
[5]程湘,王欣,王智,等.妇科疾病患者情绪障碍伴况的调查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4,33(11):1707-1708.
[6]赵学军,傅志俭,宋文阁,等.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4):350-352.
哲狐旅行范文6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知情权;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08-0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市场不断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的加快,银行理财产品也日益增多,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的知情权屡屡遭受侵害,商业银行隐瞒真实信息或者虚假告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制度不足,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基于其弱势地位无法与商业银行在维权层面进行抗衡。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界定
2005年9月中国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中推出的产品,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对投资消费者而言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复杂性。第一,商业银行对资金的完全支配能力。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能够实际的对资金进行占有、处置,并且根据合同的内容由商业银行对资金如何支配进行设定,以致于银行处于主导地位,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涉及状况复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不仅涉及风险状况复杂并且还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设计时可将风险收益结构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进行差别分配,导致它的风险高于储蓄存款,高于股票等投资行为,并且流动性差。涉及多方利益是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一般是买卖双方即商业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但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的过程中,可能有融资对象、担保人等参与,所以导致其状况更加复杂。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银行信息披露义务
由于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日趋多样化,同时也导致了矛盾纠纷的增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揭示理财产品的风险,不得对消费者隐瞒事实或进行虚假销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的知情权体现在金融消费者在进行金融产品交易之前、之中及之后所享有的要求金融机构向其全面、准确、及时、透明地披露有关信息的权利。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义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的知情权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才能得以实现。
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自身的高风险性、复杂性,使得消费者充分理解理财产品的内容并有效行使知情权,从逻辑上讲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要素:一是要求消费者能够获知全面、真实、可理解性强的信息;二是商业银行合适的告知方式。然而,事实却是消费者在理财产品消费过程中与经营者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状况难以消除,经营者商业银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屡屡发生。其常见的侵权手段主要表现为:一是向个人理财产品的消费者故意隐瞒真实信息或告知虚假信息;二是商业银行告知消费者的即便是真实无误的信息,但鉴于理财产品的复杂性、专业性,而消费者又欠缺理解该信息所需要的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此时商业银行负有更高程度的告知义务,而商业银行往往无视自己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解释说明义务,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实质意义上的侵害。基于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和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消费者与金融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对称。
信息披露义务则是商家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消费者需要获取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作出是否进行消费的决定,并且信息披露义务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出于审慎监管的目的,监管机构要求银行披露银行的风险状况、公司治理、重大事项等信息;二是出于诚信、公平的目的,银行在与消费者从事交易中应向消费者披露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明确商业银行所应尽的义务,但在我国的金融法规上体现不充分,致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护,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制度层面的不足
(一)法规的空洞化
1.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直接规定消费者知情权保护问题的主要有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具体言及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问题的主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第5号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以及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中适当性原则精神已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有所体现,适当性原则是最早产生于美国大萧条之后旨在提升证券业的商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金融行销规制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后,已成为证券市场中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但适应性原则是在说明义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适应消费者的知识、经验及财产状况。但过于原则化,这些原则性的规范在实践中并不能明确解答怎样为“如实告知”、如实告知该到何种程度,具体内容并未明确。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制度规范将商业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认定为“委托关系”,但这一关系的认定并不符合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实际操作状况。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也增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仅仅是涉及这一方面,模糊不明,这也体现了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说明义务的缺失。说明通常是指为弄清事物与事情的形态进行解释。信息披露义务与说明义务相关,笔者认为说明义务是以信息披露义务为基础,是对信息披露义务的继承与发展。不同于信息披露义务,简易地将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而是使消费者充分理解产品的信息,说明义务有着更高的要求,如银行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将产品的弊端风险全部告知,但也有可能消费者对产品的风险理解错误并进行购买产生相关纠纷。
3.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规范,一般以部门规章和相关法规性文件的形式出现,其立法层级低,法律效力也远远低于法律法规。在法院审理相关诉讼时,这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法庭中不能作为直接依据,法官仅仅可能参考相关文件,也证明了在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层面其保护力度较为薄弱。
(二)监管的缺位
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交叉融合的趋势导致理财市场的专业化分业监管模式与新形势下市场化需求不相适应。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监管存在监管标准不协调、监管权权属不清等明显问题,最终造成有效监管的目标无法实现。仅仅依赖于某一监管机构的专业化分业监管不能实现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我国现有机构中,对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负有保护职责的,主要是各级金融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协会。就金融监管机构而言,多数机构中至今未设置由专门部门负责消费者保护的事务;同时,监管机构理财产品消费者的投诉和解决纠纷的处理机制相对缺失。就消费者协会而言,鉴于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认识能力、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限制,消费者协会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较为薄弱,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消费者知情权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立法和司法裁判标准精确化
由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违规销售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纠纷频发。商业银行在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中基于策略的考量可能会极力夸大自己产品的优势,而在司法认定中,商业银行的夸大其词与理财消费者的知情权本身又难以准确界定。立法规范的空洞化造成司法裁判中的裁判标准不明确,造成了司法实务中对理财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混乱状态。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活动,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相关立法使之能够给予司法以正确性的指引,我国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律条文与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实我国有关知情权保护的立法内容。引入说明义务,说明义务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披露有关产品的不利事实和有利事实,使消费者全面理解产品的内容。引入适合性规则,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知情权行使的限制,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进监管模式
我国金融业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针对各自监管领域的理财产品,各个监管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规则,导致其规章制度混乱。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金融市场混业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弥补监管缺位的漏洞,设置维护消费者权利的专门机构,以避免理财消费者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财风险。同时,向理财消费者提供透明的、可以充分理解的交易信息。该机构除了行使监管等各项金融服务职责及权能之外,同时应当承担推行理财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这一职能,以此加强理财消费者对金融体系的认知,确保其知情权能得到正当、有效的保护。
(三)强化维权意识
面对复杂专业的个人理财产品,金融知识缺乏的理财消费者难以根据自身风险认知偏好和财务状况对理财产品运作原理、成本收益和理财风险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判断。加之理财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薄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其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难以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淡薄,这也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合法权利被侵害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理财消费者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理财消费者的风险认知能力,提高其相关理财知识水平以及对理财产品的理解能力,增强理财消费者维权的法律意识,这对于保护理财消费者的知情权,防范理财纠纷的产生和促进理财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