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出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木兰辞出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木兰辞出自范文1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木兰诗故事了解: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辞出自范文2

木兰诗文言文归纳

一、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二、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三、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代郭茂倩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答案:宋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四、 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机杼声( ) 军帖( )可汗大点兵( )( )

鞍鞯( )辔头( ) 燕山胡骑鸣啾啾( )( )

鸣jiān jiān( ) 赴róng( )机 传金tuò( )阿姊( )

著( )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答案: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jì jiū 溅溅

戎 柝zǐ zhuó cháng huò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

3、旦辞爷娘去( )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木兰不用尚书郎( ) 8、策勋十二转( )

9、赏赐百千强( ) 10、出郭相扶将( )

11、著我旧时裳( ) 12、雄兔脚扑朔( )

13、雌兔眼迷离( ) 14、安能辨我是雄雌( )

答案:1、只2、买3、早晨4、只5、过6、北方7、不愿做8、记功9、有余10、外城11、穿12、动弹 13、眯着眼14、怎么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 译为:

2、出门看火伴: 通 译为:

答案:1、“帖”同“贴”,粘贴

2、“火”同“伙”,伙伴

(四)、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

2、军书十二卷

3、从此替爷征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出郭相扶将

6、双兔傍地走

答案:1、户:古义:门 今义:窗户

2、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 今义:数词,十二

3、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4、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6、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五)、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

2、度:关山度若飞( )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3、策:策勋十二转( )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执策而临之( )《马说》

4、强:赏赐百千强( )余强饮三大白( )《湖心亭看雪》

项为之强( )《童趣》

5、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买;集市2、过;衡量3、记;用马鞭打,这里是驱使、驾驭;马鞭4、有余;尽力;同“僵”,僵硬5、怎么;安稳

(六)、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做动词,译为:记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可汗大点兵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6、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1、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2、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3、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4、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5、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

6、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7、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

8、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答案: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兰辞出自范文3

关键词:花木兰 心理分析 焦虑

心理分析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西方文艺批评方法之一,它应用心理学上的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其行为,从而在更深层的领域去理解人物形象。《木兰诗》是我国有名的民歌乐府诗,它塑造了一个千古传诵的经典女性形象,甚至被当成中国传统美德形象的代表。运用心理分析去分析这首诗,能在更广阔更深层的心理领域去理解花木兰众多高尚品格下的心理动力与成因。

一、心理分析批评与花木兰形象

心理分析批评又称心理批评、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它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在文学研究的一种批评模式。它通过研究作品人物的语言与行为,引导研究者不仅要看到人物心理的表面现象,还要注意后面的动机,探讨无意识对人的影响,揭示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借此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与性格特点,挖掘作者或作品人物掩藏的变态心理与无意识的具体内容。它为文学艺术开辟一个更宽阔的领域的同时把对作品人物心理的理解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最早著录于陈朝僧人智匠《古今乐录》所收的《木兰诗》,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双壁”,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用心理分析这一理论去关照花木兰,从另一维度去诠释其内心世界,剖析其代父从军行动的心理动态过程,可以阐释这一形象更丰富的内涵。

二、木兰形象之本我内涵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关于人格组成的三大部分。本我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无意识一方面指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另一方面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存在着潜在的心理活动,它包含了各种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以及与各种本能有关的欲望。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的自我和超我的发展都是以它为基础的。本我在花木兰身上具体体现在双性同体上。

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指的是同一个体既具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女性明显的人格特征。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是具有双性倾向的,只是在社会与伦理道德的约束下,会把不符合其标准的意识与行为压抑下去。花木兰从军十年, 不仅没有被别人发现是一个女性,而且还得到可汗的亲自接见嘉奖。这是连普通男人很难做到的。在一群普通的士兵中成为显眼的一个并被升迁嘉奖,那是一定要有过人的能力。如《诸葛忠武侯文集》中记录,军中有六类人应单独成军:一是能独身赴敌、敏不畏死、有志有勇的“报国之士”;二是勇捷过人,可用来冲阵破敌的“突阵之士”;三是脚程快、善奔走的“蹇旗之士”;四是善于射马、射箭“争锋之士”;五是善于射箭的步兵,称为“飞驰之士”;六是膂力过人,善发强弩的“摧锋之士”。[1]可见要得到天子亲自嘉奖需要多大的能耐。木兰是女人,是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的女人,她没有任何属于脆弱者一类的因素;她能够完成最艰巨的工作――包括百战沙场那样的当时人们一向认为女人不能够做的工作;她还是在缺乏一般条件(还得扮男装)的情况下担任这项工作的,而且完成得比男人更好。这绝对不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女性能做到的,她定有超越男性的体能与勇敢的一面,这才能使她在战场上生存下来,并杀敌立功。从这意义上讲,花木兰具有非常强大的本能的生命能量。

三、木兰形象之超我层次

木兰虽具有非常强大的本我力量,但是她并没有采取本我能量的实现方式: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实现。相反,她把这能量转移到超我的控制机能上。超我的控制机能,决定了它能够从本我和自我中获得的心理能,阻止本能的能量在冲动性的行为中释放出来,而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道德的能量发泄上。一个人在理想、道德上释放的能量越多,他就能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木兰代父从军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用心理分析去关照这一过程,可以发现木兰代父从军有其深刻的心理缘由,其最主要就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焦虑。

(一)从军前之焦虑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令人痛苦的情感经历。它可以有客观原因,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外显为行为方式。表现为不能集中精神于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这首诗一开始从声音中就流露了强烈的忧虑之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里压的是“i”韵,在发音时气流是轻轻地从齿间滑过的,就像轻轻的叹息声,可是隐藏在内心沉重的压抑是怎么也无法用如此轻的声韵来排遣,只能积郁在内心。声音发得越轻就越反衬主人公内心忧虑的沉重,这就像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一声又一声的重复的哀叹表现那样,体现了木兰内心有压抑的焦虑。从语义上看,木兰对着窗户在纺织,纺织机一般有很响的声音,但是现在只是听到木兰的叹息声。这里有两个暗含的意义:一是木兰叹息的声音太大了,以致盖过那响亮机杼声,二是木兰沉浸在自己的忧心中而听不见机杼声。无论从声音层面上,还是语义层面上都表现了木兰内心有强烈的焦虑。那么木兰为什么这么焦虑呢?下文接着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在这里用更深沉的音调与节奏道出木兰忧虑的现实原因。昨夜看到了军贴,父亲必须去服役,但是父亲年事以高,又没有大儿子。木兰担心父亲会一去不回,这是任何儿女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的。但是木兰是女儿,担忧中也有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一种无奈,所以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种重复方式强调同一个意思,在这里似乎能听见木兰反复责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父亲的大儿子一样替父从军呢?这种矛盾挣扎的心理夹杂在木兰的心中。这是木兰焦虑的客观原因。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成三类:现实焦虑、神经焦虑与道德焦虑。这三种焦虑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具有一种令人痛苦的性质,而区别则在于产生焦虑的具体根源不同。现实焦虑的根源是外部世界的危险,神经性焦虑来源于本我的本能性对象的选择中,而道德焦虑则出自超我系统的良心。道德性焦虑引导行为符合个人的良心和社会的标准,其水平依赖于良心的发展水平,品德越差体验到的道德焦虑水平就越低。木兰焦虑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忧父亲的安危,在忠孝传统熏陶下的中华儿女,向来把孝道当成人最基础最重要的品质。“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国儒家道德伦理的根基,早在秦汉之际就已经有了《孝经》,强调孝是天经地义之事,是诸德之本;所以凡是有孝心的儿女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年迈的父亲上充满危险的战场。为此,木兰坚决地要替父从军。

生命机体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这个系统的变化发展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人格系统的内部,这就是本能。 焦虑是人格发展的障碍。心理能在人格中的支配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人格中的能量是稳定的,当超我获得能量后,本我与自我就必然失去能量。木兰是一个经常“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在父亲年老、小弟年幼,也就是都不能去服兵役,而又被迫不得不去服兵役的情况下,她毅然决定冒着双重的危险――兵凶战危和乔装可能被识破的危险,女扮男装去代父从军,这是超我的行为。木兰道德本我具有非常强的能量。但是她能把自己的能量集中在超我的支配之下,遵循孝道的传统,并毅然女扮男装做出代父从军的行动来升华自己心中的焦虑。

(二)从军过程中的振奋

当木兰决定自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时,她已摆脱自己的忧虑,而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从军前的准备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从这排比复沓的句式与发音洪亮顺畅开口韵“a”的声音中,可以体会到木兰那种振奋的心情,她义无反顾的决定带给她一种崇高的兴奋。因此她精心地准备战场上需要的东西,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的行动并不是一个本能的冲动,而是经过焦虑挣扎后,理性做出的决定,这是超我的胜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从这铿锵有力的节奏中,我们能读出木兰在战场上那义无反顾的勇敢的身姿。之前的焦虑在超我的支配下成功地转化成行动的动力,而这种动力一直都在,支撑着木兰在整个代父从军的过程,让她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三)功成之后的平静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动力的结构,人格在发展中会经历挫折、冲突和焦虑。他们都是人格发展的障碍。当遇到这些障碍时必须得到解决,尤其是焦虑,当它日积月累使人无法摆脱时,人的精神也就会崩溃,重者会导致精神病。但若能得到正确的疏导,既当一人的能量用来消耗满足需要时,就能成功摆脱焦虑,提升人格,并给人带来平静。木兰用超常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本能的欲望,并成功地消耗他们满足超我的道德需要。当战争结束,木兰从军归来时,她的焦虑已成功地排除了,木兰重归一种心灵的平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木兰历经一切后,那种不慕功名的睿智心态。尤其是最后几句,用一种调侃式的比喻来说明自己女儿身十几年不被发现的原因,那一般是经历一切苦难善良的人才能有的珍贵的豁达平静的心。

通过以上用心理分析去关照花木兰,可以看出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遇到问题时,她也会痛苦挣扎,但她超越普通女子的是:她的意志超乎寻常人,超我掌握了自己的人格动态,能用它来摆脱自己的忧虑。所以,花木兰不仅是一个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而且是一个可爱的懂得如何调节自己心理、让其维持平衡的聪明的女孩。

参考文献

[1] 刘洪涛.中国古代士兵生活与征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48.

[2] 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王宁,谭大力,赵建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木兰辞出自范文4

关键词:课内 课外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8-01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好的途径就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不能把全部精力寄托在课堂之上。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告诉学生,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典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熏陶情操,陶冶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师要让课外阅读从最初布置任务,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其引导方法尤其关键。

1 立足教材,“无缝”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课外阅读为重要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课外阅读的引导就要从课前预习开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通过家长的辅助来完成课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苏教版一年级《东方明珠》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和观看东方明珠的图片和文字,或收集与家长游览东方明珠的照片,让学生获得关于东方明珠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在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资料的储备进入课堂,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兴趣的持续性不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作者等情况提供多种信息,把课内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外拓展,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激发其学习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如教学二年级《木兰从军》时,可以先从民间戏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通俗易懂的《木兰辞》,并拿到课堂上导读和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不同体裁对同一民间故事的不同表达效果。还可以适时推荐学生阅读《孟姜女》《白蛇传》等著名民间故事的绘本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同时,可以尝试渗入课外内容。如在教学《孔繁森》时,可以补充主人公孔繁森的个人资料,感悟人物鲜活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补充历史资料,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青松》一诗时,难点在于“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光从诗句表面无法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补充写此诗的历史背景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教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储存,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秋游》时,课文中详细介绍了秋的农田、天空、菜地的美景,教师可鼓励学生去补充阅读描写秋天的花园、果园等方面的文章,增加感官方面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状态,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面向课外,博览群书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语文学习其实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需要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积累和运用外,延伸阅读有关资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推荐课外书目可以根据课文的作者处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如在学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走进施耐庵,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兴趣,推荐小学生阅读美绘本或少儿普及本。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密切,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可以根据课文的出处推荐书目。如《狼和小羊》出自《伊索寓言》。在这篇课文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部著名的寓言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课文中介绍的人物引导学生阅读。如《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介绍爱迪生利用镜子反照拯救母亲的故事,表现爱迪生爱科学、爱动脑的特点。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也可以推荐书目,如《狐假虎威》引导学生去阅读专门述说成语故事的书籍。

3 阅读交流,推波助澜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多是以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推进,多少带有命令式或强制性的,而不是出自学生内心需要的。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每天或每周填一张课外阅读记录表,上面主要是记录学生某天阅读的书名,阅读的页码数,看似具体细致,实际起不到促进作用的。这只能算是一种监督方式,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显然违背了阅读的初衷,而且容易做假。至于学生看了没看,认真地看还是马虎地看,一点也反映不出来。

木兰辞出自范文5

文|落寂。

《香溪》

青柳岸边鸟鸣欢,

湖面碧波船影寒。

若使明月照万里,

便得青烟映婵娟。

《花怜书》

无花并连亭外烟,

雨落红尘苦凝酐。

可怜一序无人理,

归去尘世奈作卷。

《弄春》

寒梅苦凝春风来,

万花齐放压枝开。

桃色嫣然梨花兰,

浊酒一杯暖青苔。

《残愁》

灯照残蛾枯风瘦,

阑珊醉酒洒千斗。

不知落叶归何处,

举杯浇愁愁更愁。

《惹惆怅》

烛火闻泪泛夜深,

几点窗湿几点痕。

往来盏书邀明月,

何当共去落此岑。

《夜与友之作》

千里烟波一梦遥,

湖面兰舟雨碎扰。

轻纱飘落红尘去,

佳人泪眼群花笑。

《胭脂羞》

春风见雨浇溪潭,

桃花树下月嫣然。

幔红珠纱风轻闻,

深闺佳人羞容颜。

《对辞》

柔墨细笔空萧读,

把风来观落寂图。

青苔瑟瑟暗江红,

几点寒星几点湖。

《题情难却》

阑珊灯火隐萧条,

千古岁月空余恼。

风吹繁星乱点菱,

闲花细雨皆寂寥。

《叙李白之故爱》

谁家儿郎骑竹马,

绕到床前青梅搭。

两小无猜相并肩,

白头偕老嬉孙娃。

《赠秀》

今年春风柳意洒,

忆起三清友客家。

溪水哗哗听鱼跃,

蝴蝶为闻秀儿花。

《弄枝儿,如梦令》

昨夜阑珊灯醉,

今日阁楼雨碎。

燕儿弄枯枝,

把那落叶啄咀。

压脆,压脆,

却把枝儿踩碎。

《闻琴断,如梦令》

忽闻琴声欲断,

又来雪花几瓣。

浇酒问寒梅,

风吹暗香归盼。

音散,音散,

惊起一番长叹。

《酒浇愁,如梦令》

江南雨幽兰舟,

芭蕉几抖篱擞。

煮酒驱寒烟,

饮尽黄昏时候。

奈愁,奈愁,

千杯醉酒怎够。

《落寂子,如梦令》

岁末欢乐备筹,

春风二月曲瘦。

儿童喜望柳,

烟雨飘来几斗。

何柔,何柔,

寂该落向哪头。

《弄梅影,如梦令》

君吹横笛梅落,

芬芳出自寒朔。

抚琴闻暗香,

愿与群花交错。

独坐,独坐,

别是一番英烁。

《雨阑兰,如梦令》

雨中幽阁滴寒,

薄衫漫过琴弦。

青苔暗涩瑟,

不过几点冰兰。

轻弹,轻弹,

阑珊一曲哀怨。

《贺新春,如梦令》

不知渠县可美,

想来也是鸟飞。

柳絮闻风舞,

疑是春节来归,

舒眉,舒眉,

燕儿带来春雷。

《夜题窗客》

屋外叶落冷风瑟,

南窗烛火照暗册。

青丝纷飞落镜泪,

提笔书那红尘客。

《秋涩瑟》

秋送兰花归故里,

落叶轻轻惹尘埃。

往来秋色泛愁绪,

把酒浇尽向晚题。

舞文弄墨点夜凉,

燕回南方往来伤。

若是世间离恨短,

千里苍白一日桑。

《拜花图》

桃花嫣然困柳意,

杜鹃啼笑摇梦枝。

月下海棠深未眠,

剪影填作画中词。

《赠华》

天边云彩落繁华,

疑是雨初映朝霞。

风拂青草散株英,

来年二月片地洒。

《无题》

雨归阑珊琴暗册,

篝火残影照寒舍。

几点乌鸦夜栏星,

从此再无良人刻。

夜风夜景夜无奈,

愁去愁来愁难晒。

今生只落两痕泪,

半为伊人半苍泰。

《萧萧第几页》

曾经花下几页秋,

须怜寒风不带歌。

雨隔云烟观沧海,

落地化为红尘说。

《独题》

幽谷雨碎晓夜鸦,

独题香筏寄梦纱。

昨日君吹深闺曲,

今夜小楼泛梨花。

冰兰点点散溪游,

梧桐细雨绕指柔。

古人断肠有千纸,

何时愁来何时忧。

《第七夜之决泪》

云落泪珠凝七夜,

七色梧桐结君客。

三剑开封谁人敌,

行龙身法轻天瑟。

杯酒笑谈尘世伤,

断肠曲终为谁唱。

一生难解相思情,

千年武功为沧桑。

《第七夜之剑七》

神界繁华剑七寒,

战衣散冷天向晚。

一剑七道形如风,

道道致命困问剑。

独来独往饮寒楼,

一柄乘龙唯朋友。

无情终被痴情守,

为伊弃剑红尘侯。

《相思词》

人生漫漫羁独行,

空杯雪月晚留情。

遥望春水近楼阁,

疑是当年扇花亭。

红窗一别已多年,

流星划过君未见。

珠帘未改旧颜色,

空怀一枕泪丝寒。

《醉雨图》

雨落西楼,

模糊了船影,

珠帘未启,

是谁在弹琵琶行。

雨打木雕,

敲醒了芭蕉,

落花雨苔,

是谁在画木兰香。

雨儿,雨儿,纷纷扬扬的你,飘落的是谁的心事。

雨儿,雨儿,缠缠绵绵的你,隐退的是谁的柔肠。

《落雨图》

雨落成诗,雨落成画,

听雨若涓,听雨若烟。

落雨打梨花,纷飞。

听雨望篱笆,雀飞。

芭蕉青苔瑟瑟发抖,

只道柔情已成空。

雨落珠帘人,未眠。

萧萧雨色隐嵌阑。

漫漫相思雨,落不尽,

花渐花残情。

雨落南窗赏,海棠。

雨怜琴声独,凄凉。

纤纤几点缠绵雨,

望不尽。

《才凉了茶几刻》

画册里青苔瑟瑟浇烟雨,

故居山里埋花冢,

才凉了茶几刻,又谢了花几朵,

一盏茶香,未有人赏。

风在布满蛛丝的木屋,嘲笑我的伤心,

像一把没有弦的残琴。

石阶上历史悠悠照千年,

红笺小字悲春伤秋,

才白了发几梳,又落了叶几秋,

一纸人生,去了远方。

雨在长满芭蕉的屋檐,打湿我的忧伤,

木兰辞出自范文6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新课改课本写为“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