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鹅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鹅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设计范文1

白鹅》,出自丰子恺先生之手。抗战时期,丰子恺以白鹅为喻,以朴素的笔调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及中国文人处惊不乱的泰然。其实,高傲的白鹅正是丰子恺先生不畏权势的人格写照,而要让现在的小学生来理解课文,对“高傲的白鹅”的一种赞美,确实有点难度。

杨再隋先生说:“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儿童心扉、震撼儿童心灵的活动,儿童敢想、敢说、敢喜、敢悲、敢恨、敢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尽管是粗糙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觉的,这才是儿童自己的活的思维、活的语言。”所以,我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学习文本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一、词语教学中,重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在品味鹅的叫声时,我抓住最能体现鹅的特点的词:“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厉声呵斥”,什么是“厉声”?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我通过词义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别,完成课文内容填空,使其迁移到课外。

二、朗读教学中,注重学法的学习,迁移运用

在朗读鹅的步态这个段落时,当有学生读得语速过快时,我说“还不够从容”,在读“大模大样”时,我不是教学生读慢点什么的,而是抓住文中用京剧里净角出场的样子比喻鹅走路的样子来引导学生体会。对“净角”一词学生很陌生,净角是怎样出场的光凭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我在学生渴求度最高的时候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再读书。此时学生对净角出场的样子有了认识,后朗读鹅的步调时就从容多了。紧接着我又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再用对比的方式读文, 请出鸭子的走路姿势引导学生比较朗读,通过读出鸭子的局促不安体会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高傲的特点。

不同词语的感知,是在同学与老师的一遍遍朗读中逐步体现出来的,既锻炼了能力,也掌握了朗读不同内容的方法与技巧。

三、读写结合,增强学生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中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作者是抓住白鹅的高傲这一特点,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分别来写白鹅的特点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小动物?你们也采用总写分写的方式,也抓住动物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这样学生就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写了。虽然课堂之上学生的作品还略显稚拙,但是基本能够掌握按照总分的方式来描写小动物的特点,经过修改,应是不错的状物作文的。

白鹅教学设计范文2

这里的丰富语言文字的视像是依仗于教师的巧妙的教学设计,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这一视像是:当学生在看到语言文字的时候,他的头脑能再现一种视像;当学生眼前出现某一个视像的时候,他头脑当中能显出相应的文字。文字和视像的互现,应该是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下面笔者将举几个例子来说一说这样的结合。

一、借字理解释词语,丰富视像

表面看来,词语教学相对比较理性,所以家长以为只要把解释背下来即可。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可以运用感性的手法,在教学设计上关注词语理解,在学生头脑中丰富语言文字的视像,这在教学中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丰子恺的《白鹅》:“凡有生人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理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词语,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然后教师再采用丰富视像的感受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其意。“嚣”中的“页”表示“头”,头上有四张嘴一起说,那能不显示出声音的大吗?因而“厉声叫嚣”就是放出声音大叫。

理解“引吭大叫”中的“吭”,“一点一横”的字头,表示“人”,“几”是伸长脖子的人。整个词语可理解成“一个人伸长脖子大叫”。因而文章中的这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构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形象与意义的世界,一个情感与审美的空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形象的再现。

二、借媒体手段对照理解,丰富视像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丰子恺的《白鹅》:“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只要理解了“净角出场”的意思,这句话鹅的特点也就跃然纸上了。有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让学生说说。只是采用了这样一个小环节,就解决了词语的理解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的爷爷奶奶看过京剧吗?你们觉得“净角出场”应该是怎么理解?

生:净角就是唱戏的一个角色,我爷爷特别爱看京戏,说那个大花脸,就是净角。

生:净角就是唱戏时先画出脸谱,像曹操,就是净角。

生:净角出场就是慢慢地从后台出来,迈方步,一颤一颤地那样。

……(然后再放一段净角出场的片断)

学生的头脑中先有了师生交流的内容基础,再根据多媒体的演示,确认了正确的意思,这样关于这个词语的理解就深刻多了,以后遇到这个词语就知道他的视像,看到这个样的动作,也会反映出这个词语来。

在这个词语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想象,然后再借助媒体加以对照,这就是文字和视像的互现,学生的理解的信心就更强了。

三、借词语扩充词意,丰富视像

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就是对此与理解的又一个例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一段,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这句话中车夫的特点就会迎刃而解,鲁迅先生关心劳动人民的品质将会更加凸显。下面是体会“饱经风霜”的两个教学片断。

第一个教师的处理:

师: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我想问“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认为是“经历了风霜”。

生:经历了很多苦。

师:黄包车夫为什么会饱经风霜?

生:家穷。

生:年纪大。

生:不注意保养。

第二个教师的处理: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你在生活中看到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举手示意,形容一下。

生:颧骨突出,精瘦精瘦的。

生:满脸皱纹,嘴唇干裂。

生:佝偻着背,步履有些蹒跚,全身显出疲惫的样子。

……

学生认真地描述着他们想象中的样子。

在课堂上要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学语言的味道,只有引导学生沉入课堂,沉入词语,在不断补充,反复掂量、比较过程中,才会有极佳的丰富学生视像、促其感悟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发现不同教师的不同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第二个教师的处理,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丰富的图像,丰富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当他再次看到“满脸皱纹”“粗糙的双手”“佝偻的身影”时,他就会想到“饱经风霜”这个有代表性的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视像。

四、借模仿体验理解,丰富视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段话:“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当学生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反复读,并让学生边读边看课文的插图,再启发学生: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半跪这个动作。”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

生:一个膝盖接触地面,一个膝盖不着地。

师:你能试一试吗?(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教师随机采访)你这样半跪着,有什么感觉?

生:身体变得很低而且比较难受。

师:同学们,请看插图,透过文字的背后,那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仔细看看那画面,那画面似乎真的活起来了。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不时由于车夫疼痛而颤抖了一下脚,鲁迅先生停下了手,皱了一下眉。而后继续用硼酸水地一点一点地洗着,一圈一圈地扎着,我们真地看到先生在凄风冷雨中半跪着好长时间 。

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刚刚这么一会儿,腿已经酸了,很累很累。

师:可是鲁迅先生这样的救助要持续很长很长时间……

通过“半跪”一词,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先生就这样在课堂上做足做透,这一动作丰富了学生的视像,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地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头脑的丰富很有好处。

五、借课外资源拓展语境,丰富视像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关键性词语也可以借助课外资源,拓展语境,充实自己的理解。

特级教师王菘舟教师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让学生感悟:“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句话时,他先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到“极其简单”上,接着进行几次课外资源的引用——诠释了怎样才叫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解词而已。

镜头一:教师先请学生注意“宫殿”这个词,请学生想一想电视上看到的宫殿是什么样子。学生一下子畅所欲言,“宫殿里一定是金银珠宝,摆放着价值连城的古董,精美的雕像……”

镜头二:教师接着说:有可能,那可能是一个大人物,因为他是摄政王。但你们看,当这座房子成了我们敬爱的的办公地之后,又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镜头三:你认为总理的办公室里应该是怎样的摆设?你看到他那里摆着一个豪华的大书橱了吗?看到古玩了吗?我们只看到——“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学生齐读。

白鹅教学设计范文3

初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我以鹅为教学主线导入:先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诵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游览浙江绍兴的兰亭“鹅池”,进而了解“书圣”,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七岁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正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字体雄奇多变,为历代书法家崇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书圣”。王羲之非常喜欢鹅!鹅全身洁白如雪,象征高洁!行走时昂首阔步,有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鹅的叫声高拔入云。王羲之筑池养鹅,仔细地观察鹅,从鹅颈的伸屈宛转之中,体悟结体变化和运笔的道理,外柔内刚,从鹅的叫声和神态上受到的启发,融入他的书法创作中。在课件中展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的创作背景、创作的内容。师生赏析互动,感悟《兰亭序》的艺术风格。分析有代表性的字(林):其横、竖、撇、点、捺,注重提按顿挫,非常精到,还巧妙地运用了露锋、藏锋、牵丝引带。《兰亭序》中的字用笔细腻精到,其结构也是灵活多变,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构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学生通过分析、了解“之”字,临写自己喜欢的“之”字,体验行书的变化趣味。

初次反思:

走进《兰亭序》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人、其事、其作《兰亭序》的艺术特点。感悟行书的用笔、结构、章法特征,学会行书用笔的基本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探索、游戏练习等教学活动,尝试用行书的基本技法书写“之”字,充分体验行书的独特趣味。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独特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体会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设计以学生喜欢的鹅为中心,结合王羲之爱鹅成痴这一典故,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为何对鹅情有独钟,一说其性情洒脱,与白鹅的纯洁悠然有相通之处。一说鹅项婉转自如,外柔内刚,尤其结合“之”字的分析,结合鹅的造型、动态、神态,对学生临写其作品很有启发。

再次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兰亭序的书法特色,感受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课前我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原大的兰亭序高清影印本,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示它、感悟它、走进它。过程如下:

一、作品导入

教师与学生亲切交谈,展示书法名作《兰亭序》。

二、说兰亭

了解王羲之其人、其事、其作《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七岁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影响深远,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走进《兰亭序》。

三、走进《兰亭序》

1.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

教师出示《兰亭序》摹本。讲解《兰亭序》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文章的内容。

感受《兰亭序》的章法、布局变化之美。

2.读兰亭,领悟笔法字形之美

教师讲解《兰亭序》中字的笔法变化,让学生了解牵丝引带、露锋、藏锋的特点,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感悟《兰亭序》的细腻笔法,并了解《兰亭序》灵活多变的字形。具体欣赏、分析二十个“之”字,从字的形态、字的笔画、结合鹅的形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示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临写自己喜欢的“之”字,相互点评。

四、情感升华

千百年来,《兰亭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清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晋唐心印”,希望同学们也能与《兰亭序》心心相印,将祖国的书法艺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学生在这次的走进《兰亭序》学习中热情高涨,越写越精彩,对学习书法充满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次反思:

再次教学的效果是令人感到满意的,通过反复的思考、修改,我执教的走进《兰亭序》一课荣获无锡市小学教师书法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我觉得在这次教学中学生精彩的临写源于有效的赏析:

1.在比较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书法是视觉造型艺术,书法教学中通过比较赏析,使学生赏析作品的眼光更敏锐、更准确。通过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兰亭序》不仅文章写得美,字更美!课件同时出示行书《兰亭序》与楷书作品,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楷书中的字写得很匀称,排列很整齐,而《兰亭序》中的字有大有小,错落有致,《兰亭序》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字的大小得体,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一行的字顾盼生情,摇曳多姿。比较地赏析提高了学生对《兰亭序》这一行书作品章法、布局的了解。

2.在整体结合局部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全面地、相互联系地正确认识赏析作品叫整体赏析,局部赏析也称分解赏析,就是对作品、字体的各个细部进行赏析。其着眼点在于有重点地精细地了解作品的某些局部乃至局部的特征。整体结合局部赏析是书法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最主要的赏析方法,在教学中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高清原大《兰亭序》,详细讲解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赏析《兰亭序》的章法,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字的形体结构、字的用笔方法,整体结合局部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对《兰亭序》有了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为临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审美中进行有效的赏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赏析,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审美知觉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让学生近距离仔细观赏兰亭序,感受章法之美、字形之美、笔法之美。引导学生通过看兰亭,品味谋篇布局之美,通过读兰亭,感悟文道美、笔法字形之美。着重分析“茂”字“之外”了解这种笔法叫做牵丝引带。牵丝引带在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作品看起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气韵生动。在行笔中,由于书写的速度、提按产生的轻重变化,使得牵丝引带千变万化。再仔细分析在笔画与笔画的牵丝之间,起笔和收笔有什么特征。从而了解露锋、藏锋,露锋给人感觉神采飞扬,藏锋给人感觉圆润含蓄。

白鹅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提倡教师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更是关注实现课内外衔接,实现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理念。但是一直以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不太重视语文学科本身丰富的课程资源,只是紧抠教科书,隔绝与学生生活及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而单元主题教学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开拓视野,让学生在活动中吸纳多种多样的知识,真正做到在结合生活中去体验,探究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主题单元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们的重视。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水平目标,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主题为线索,对小学语文教材及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开发和重组,在教学上采用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方式。这种设计方式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

一、建构主义: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来说,“单元”是具有结构性的,“主题单元”的设计就是创设了一个共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单元学习架构,重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范围,实现教学内容、时空、方法的全面开放,引导学生在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中自我建构,使学生在多种学习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

二、整体与灵活:备课两个重要关注点

首先是整体性:教师要站在教材课文的整体编排的高度,把握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从整体上落实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其次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要视学情的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地点都可以根据学情的需要进行调整。因为“主题单元”的编排是弹性的,它鼓励教师根据学情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让学生在广阔、多维的空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三、综合、比较、升华:教学实施的三项措施

1.综合。综合,在这里是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强调跨领域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自主合作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版块“诗海拾贝”中,安排了6首诗歌阅读材料,在主题生成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六首诗进行粗略品读,然后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炼,生成活动主题,如走进诗歌的世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解主题,如:各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中国古诗的历史文化、中国各代的著名诗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学习主题,组成活动小组。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学生就要着手制订活动方案,自主制订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活动步骤、活动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活动交流汇报的形式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去收搜集积累活动材料,并进行合作与交流,让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展示成果,互相启发探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和成果形成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下阶段活动措施。最后是进行汇报与成果展示,教师进行综合性多元评价。

2.比较法。把同一单元两篇或两篇以上相应的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赏和辨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受到更深刻的情感熏陶。

首先是同一主题单元中同一作家相同文体的两篇课文的对比教学,如老舍的《猫》和《母鸡》。《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恼恨到喜爱、敬佩,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其次是同一单元主题中不同作家相同文体的两篇课文的迁移教学。如讲都是描写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首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这篇论文中白鹅的基本特点,思考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接着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白公鹅》这篇文章进行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在表达、行文、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单元内主题升华法。主题升华简单讲就是同一主题,层层感悟。如以六上第二单元一组围绕“热爱祖国”组。该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热爱祖国”的内涵。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逐课阅读的同时层层感悟整单元蕴涵的情感内涵。如首先是从不同的角度,侧重引导:《中华少年》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体会中华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怀念母亲》可通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彩色的翅膀》让学生感受海岛战士建设海岛、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詹天佑》激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的情怀。接着是组织学生召开一个“热爱祖国“为主题的交流会,通过展示与交流升华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从浅层感知到关注体验,再到深层感悟,逐步实现感情的升华。因为感情的产生,是需要环境和过程的,特别是爱国主要的情感,现代学生已经远离战争年代,很难从简单的文字和描述中去激发真正的爱国情感,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感情的激发与升华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主题升华的方式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课内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上所述,单元主题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而且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方法也是有显著效果的,特别是它把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为单位,用大语文教学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更关键的是有利于知识体系与框架的建立等,这些理念与方法,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白鹅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教学;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0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进行积极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促使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从而爱上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教学来说很重要。那么该如何让教学充满趣味性,使教学得到提高呢?笔者为课堂趣味性提出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享。

一、以真实事物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记忆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教师可以把班上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这样,就可以结合教室布置,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老师准备的闪烁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这时学生就会满脸高兴的来找自己的名字和读其他同学的名字,自然而然的也就记住了一些生字。再有,传统的拼音教学都比较单调、乏味,小学生都是好动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拼读音节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展示,例如拼读“文具盒、圆珠笔、铅笔”的音节时,可以让学生拿起相应的实物拼读,使他们手动、口动,学得专心投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以游戏来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项活动,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猜谜游戏

小学生对不知道的事都很好奇,谜语更能勾起他们的兴趣,在一年级下册识字时有这样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如果老师直接说出生字“请、情、晴、清”的意思,估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兴趣去学,但一旦教师用这个谜语来引言,那么学生应该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让学生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再如,学习“苦”字时,教师可以出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如学习了“田”字,字谜:横看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等等;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效果好。

2、顺口溜

在《两只小狮子》中教学“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于是,有一个老师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通过巧编顺口溜,即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还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等难关一一攻破。

三、好的课堂气氛就是教学的“助兴剂”

白鹅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地得到更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效率低仍是影响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语言的直观能够凸显语文的学科特色,语文中的情境需要语言来描绘,这样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能很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用意。教师通过优美地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文中,通过用激情饱满的语言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图画是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的情境通过图画来表现,就是让文章的内容更加形象。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课后习题让孩子理解“撑开绿色的小伞”和“穿上暖和的衣裳”,学生就可以通过插图来理解和表述。渲染情境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意境美。在教授《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首先,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朗读的欲望。“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在指名朗读时,他们跃跃欲试。其次,我设置了层层追问,鸟儿为了实现它和大树的承诺,第二年春天,它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它们约好的地方,却发现只有树根留在了那里,这时,鸟儿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它得知大树被伐木人砍倒拉进了山谷之后,它毅然飞向了山谷,来到了工厂的大门前,它的耳边传来了锯木头的“沙沙”声,它想到好朋友大树一定面临着危险,这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而当它知道大树被切成了细条,做成了火柴卖掉之后,它来到了那盏煤油灯前,看着用好朋友生命点燃的灯火,它在想什么?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的问树根、大门和小女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鸟儿寻访大树时越来越焦急、伤心的情感,边读边想象画面,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再次,我利用了教材中的配图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烘托了情境,在鸟儿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好朋友用身躯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时,它会对大树说什么呢?这时,一张鸟儿对着灯火吟唱的图片出示,一阵伤感、动人的旋律响起,孩子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被打动了。

二、在有效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讲课。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讲,我常常在讲授词语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哪个字想向大家提醒?如果让你讲授这一段,你会给大家讲解哪些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学生对外界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一探究竟,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要尊重,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发动学生,让他们集思广益,制定学习方案,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口语让学生先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讲解。让他们在参与备课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不仅确保学习质量,同时学生积累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在读课文时,带着质疑走进文本。在准备《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的教学设计时,我看到教学参考给出的教学建议是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你有哪些问题,然后整堂课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展开,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潜入文本,品词析句。然而对于这样开放的课堂我心存忐忑,孩子们能问出这么“高水平”的问题吗?万一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怎么办,但尝试过后才知道他们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从教师一层层的追问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感悟文章表达的感情。最后,不要赋予课本内容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有时,在品析词语时,有同学提出把文中的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好不好,类似这样跟课文“较劲”的行为,我都不反对,我们一起分析对比,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都信心高涨,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三、通过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的课文需要有可比性。教学单元是由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位,这样安排就为学生比较阅读创造了条件,相类似的几篇文章都在一个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总结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总结文章异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的课文中就很有可比性。该单元的主题是以写动物为主,都是名家写家常动物。首篇是丰子惜写的《白鹅》,接着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这两篇文章一中一外,虽然都是写鹅,但是在表现鹅的步态、叫声等方面写的各有特点,有同有异。之后,是老舍先生的《猫》,最后是老舍先生的《母鸡》。这是同一个作者所描写的两种不同动物。但是在写法和情感上都有不同,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语文教学也要注重阅读的作用。阅读过程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可以很好的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培养语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样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阅读,写作,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高效课堂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创新,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6).

上一篇南沙幼儿园

下一篇急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