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迎接挑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迎接挑战范文1
我今天随着红艳艳的朝阳怀着满心期待的奔向体育大楼准备开始我们艰苦的军训。我决心以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迎接人生的又一挑战。
在人们的印象中,军队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的确!军队的生活很苦,但苦中也有乐。有句话说的好: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就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军人的风范。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现在吃得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经受住苦难。通过今天的军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先苦后甜。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能看到灿烂的彩虹。
一个没有团结精神的班集体是可怕的,没有生机的。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把军训搞好,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七班是最棒的
早上,我刚看到我们的教官时我就被他的威严给镇住了,他是那么严肃,在他的脸上找不到一丝笑容。开始军训了,教官发话了:“有事要大喊报告!”“好!”“首先,咱们先做立正。两脚脚跟并拢,呈60°角,大拇指贴紧食指第二节,中指贴紧裤缝。先站半个小时!”时间久了,脚又疼又麻,腿都好象要成了木棍,走路都不稳了。虽然很苦很累,但我觉得我们现在站军姿是要警示我们以后的为人处世要正直。坐的正,站的直。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就要行为端正,堂堂正正做人。
中午休息后,我们又开始训练了。“现在,做正步走摆手练习,预备!”我们开始做摆臂了。“嗵”小a同学提前开始做了。大家一同向那儿看,只见教官深深地皱了皱眉头说:“叫你再动!你再动试试看!”队伍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大气都不敢出。还没还过神来,教官又下达了命令:“正步走!”小b同学小声的偷笑了一声,教官发现了,快步走过去。把他拧出了队伍大声训斥了一顿,吓得我们再也不敢笑了。
强烈的阳光,紧张的训练,让我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我们要喝水!我们要休息!”我们抗议道.‘休息?练好了才行.”于是,我们更加努力的练习,终于可以休息了.可教官说,休息10秒.啊,才休息10秒.教官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10秒.如果不曾军训的话,你不会体会到之后休息的那种感受,一种说不出的美,这个时候,就算是休息一秒钟,都会觉得幸福无比.所以我要感谢这次军训让我学会了珍惜.
迎接挑战范文2
[关键词]医学专业出版 问题 发展思路 做强做实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人卫社)在全国550家参评图书出版社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居于第六位;在170家参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图书出版社中居于第四位。排位及综合评价得分与2010年相比没有变化,但与居于第一阵营的出版社有很大差距。同时,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出版传媒集团开始大规模进军医学专业出版市场。人卫社作为专业出版“老社”,只有清楚地认清竞争激烈而复杂的市场环境,以战略的眼光、全局的观念、清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直面挑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焕发崭新的活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人卫社成为市场主体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转企改制后,出版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直面市场的严峻挑战,人卫社也不例外。
1. 医学专业出版受到更多出版企业的重视,出版竞争更加激烈
专业出版作为专业知识信息的载体,对科技进步、经济文化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和强大的推动力。专业出版反映一个国家出版业核心竞争力,也反映一个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各专业出版社都确立了“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把专业出版作为主攻方向,做大专业出版,因此,彼此之间“存量竞争”激烈。医学出版是专业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由于计划体制下的出版分工,医学出版一般划归医学出版社出版范围,人卫社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综合性出版集团(社),纷纷看好我国医学专业出版市场,利用其资本优势,大张旗鼓地进军医学专业出版,因此人卫社面临“增量竞争”的挑战。
2. 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550家出版社中,有超过半数的出版社涉猎医学出版。医学专业出版社有10家,仅占1.8%。排名前100名的1家,100-200名的4家,300-400名的3家,500-550名的2家。其中6家出版社排名下降,1家不变,3家提高。由此可见,医学专业出版社的竞争力不足。医学专业出版社在传统出版模式中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依靠教材,因此市场图书占有的比重小,市场反应灵敏度较低,内部管理及应对机制市场化程度不够。同时医学专业出版社发展又主要依赖数量、规模的扩张,出版物高度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有创新性的精品不多。人卫社虽然居于医学专业出版社的第一位,但教材是产品结构的绝对主体,因此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 产业集中程度低且资本结构单一
医学专业出版机构大多规模小,作者、读者资源分散,难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相互间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制约了出版专业化发展。同时由于医学专业出版社的经营暂未发生很大困难,因此缺乏规模扩张、做大做强的动力和实力。人卫社虽然是国内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社,但要在竞争中取胜,也必须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4. 社会愈发重视学术活动,作者资源竞争加剧
医学专业出版社存在的根基在于其学术价值,在于其能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学术产品,推动学术发展,而其中,高水平的专家、作者是重要支撑。人卫社一贯坚持提高产品质量,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在业内,特别是专家、作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但近年来,各医学出版社都意识到“出版社不能仅仅做出版”,纷纷开始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国内外大型出版机构、药企、医学器械和设备企业也对学术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专家、作者们获得支持的渠道增多,人卫社不再是出版的唯一选择。
5. 侵权盗版猖獗,非法出版及无序竞争伤害各方
医学专业出版专业性强、受众面小,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但竞争却非常激烈。一些竞争主体为最大限度扩展利益,竟然采用非法或不正当手段排挤对手,侵权、压价、给回扣等现象屡有发生。此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有效的保护措施较弱,一些不法之徒乘机盗版、盗印,非法出版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医学专业图书的出版销售。人卫社是医学专业图书市场上侵权盗版和无序竞争的最大受害者。
二、 坚持“五为”理念,实施“六化”战略
在“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大环境下,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人卫社再也不能无视外部条件的千变万化,必须创新医学专业出版模式、体制、机制,从产品、营销、人才、服务入手,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使效益最大化,实现科学、可持续、更高层次的发展。为此,人卫社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做有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必须做强。做强是发展之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各项工作做实。做实是发展之根基。要做强,就要实施专业化、集团化、数字化、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六化”战略;要做实,就要在各阶段、各环节真正坚持内容为王、读者为本、服务为基、速度为先、质量为上的“五为”理念。
1. “六化”发展战略
专业化——“根植卫生、服务卫生”是人卫社立社之根本,也是最大之优势。在近六十年的历史中,人卫社出版了大量的医学精品图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用精品打造和创新品牌,以专业化的操作滋养精品。做到内容专业化不难,但做到出版手段、营销渠道、整体设计、专家与读者服务、业务人员队伍专业化,就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要突破这一发展战略的重点难点。
集团化——做强的主要手段是集团化。资本实力将是未来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想发挥医学专业出版的龙头骨干作用,组建集团势在必行。成立集团后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创新经营方式等,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数字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出版的趋势,但医学专业出版如何借助数字化实现突破式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面临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能力不强,资本支持不充足,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缺乏,内容资源、管理平台、内容投送平台、阅读终端、印刷平台等建设发展慢等瓶颈问题。因此,必须在研究和融资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改造传统医学出版,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尽快构建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个性化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和一种信息多种载体传播为特征的复合出版的现代出版模式。
市场化——在数字化浪潮中,传统的图书─产品模式正在向信息─传播模式迅速转变,医学专业出版产业链和市场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应对这一变革,人卫社必须化解四个难点:其一,产品的管理,包括选题、出版周期、设计、定价、库存等,如何市场化,如何延伸产业链。只有深入研究自身产品的优势和特点,根据比较优势把握医学出版产业链的特点、盈利点、增值点、需求点,才能占有市场生存的空间;只有细分读者群,以相同内容、不同媒介、同步出版实现全媒体出版,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出版的定向营销,才能拓展产业链,做大产业板块。其二,产品如何兼顾其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人卫社的品牌是依靠产品的学术价值奠定的。一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的改革创新成果虽然受众小,但学术价值高的产品一定是我们产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结构中,每一个选题应兼顾两种价值,不同的选题在某种价值上应有突出特点。其三,产品如何能最快、最直接地被目标读者接受和获得。医学专业出版的目标读者更关注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因此网络营销将成为医学专业出版最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其四,出版社专业人员的考核如何真正地向绩效回归,向市场回归。专业出版社人员的考核与大众出版社的人员考核有很大的不同,若仍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考核模式,吃“大锅饭”,会极大制约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专业上不能深入进去,难以把握医学各专业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方向。因此考核办法应能较全面衡量专业人员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多元化——人卫社将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等相关领域实现更广泛的拓展,从出版产业园区、教育培训、主题酒店、印刷厂、国际会展等多角度开发利润增长点,打造多元化的现代化医药专业出版机构。。
国际化——专业出版必须在全球出版界和专业界谋求国际声誉,因为只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专业出版,才是真正有品牌的专业出版。人卫社将加大国际出版力度,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引进来,走出去”,使人卫社在国际医药图书合作与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出版机构。
2. “五为”发展理念
在未来出版业的发展中,“内容为王”已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出版企业的发展。必须在此基础上,了解并满足读者的需求,树立为读者、作者、专业人员服务的理念,紧跟市场变化,才能提升富有竞争实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人卫社提出了“五为”的发展理念,即内容为王、读者为本、服务为基、速度为先、质量为上,五者有机融合,在各阶段、各环节做实企业各项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人卫社将坚持“五为”发展理念,实施“六化”发展战略,为我国医学专业出版的发展,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肩负起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姜华. 2010年出版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中国出版,2011(4):20-23.
[2]?谢亚可. 不同类型出版产业的经营战略定位与选择. 文史博览,2011(10):68-70.
[3]?张凯,韩大庆,丁维振. 加快数字出版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经济师,2011(11):53-54.
[4]?杨云宝.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探微. 书屋,2011(6):55-58.
[5]?章永宏.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产业的媒介竞争逻辑. 新闻记者,2011(1):84-88.
[6]?陈迈利,梁涛. 专业出版路在何方?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数字出版. 出版商务周报,2009-05-31.
[7]?尹珺祥.论专业科技出版发展思路.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11-29.
迎接挑战范文3
[关键词]终身教育 综合素质 责任感 自制力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有挑战也有机遇,如何去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我呢?给大学生们以下几点建议和要求。
一、使自己具有责任感,压力感
21世纪已经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上大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使我们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我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学习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终身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毕业后能担当起社会的重任,为了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在校学习的几年里,就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客观分析自我,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我们的需求。
光阴的流逝,只能消磨自己的意志。大家现在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处于同一环境,可四年后,有的同学就会出国、考上研究生,活得神采飞扬。也有的同学有了好单位,过得有滋有味,有的同学连工作都没有,整日垂头丧气。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而有些人就不能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下足够的功夫,总是以浅薄的知识、匮乏的能力,何以面对他人的期望?何以回报他人的厚望呢?所以,应当牢记给自己一种责任感、一种压力作为前进的动力。只要有责任感做动力,在加上百折不挠的努力,即使智力平常也足以克服困难,获取成功。
二、提高综合素质,充分锻炼自己
一个人所具有的素质,有先天拥有和后天获得两种。我认为,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优秀的品质,关键在于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来取得。何谓素质,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再加上能使知识和能力发挥作用的动力品格――做人。素质实际上是人的品格、智力、智慧、能力的综合。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牢固树立起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今天的大学生活,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理应成为学习的催化剂,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好,素质更高!然而事实却并非尽如人意,优越的大环境只是外部条件,能否走向成功更依赖于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勤奋程度。要想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刻苦精神、还应采取科学方法。因为远大的理想是激发学习的动力,刻苦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在当今信息时代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老化速度加快,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青少年时期一次完成而一劳永逸,教育的开展必然是继续性的和终身性的。这一特征也相应引起人们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知识占有量的多少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人才的价值,人们更看重的是人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因而在大学阶段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好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种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1世纪素质研讨会,认为21世纪人才要通过三张证书――学术证、职业证、事业心证。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证书、职业证书的潜能就难以发挥,而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为了满足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一方面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展示,另一方面使自己得到锻炼,从中也会学到许多。做任何事,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参与,那么成功就取得了一半。生活并非一幅静默的画等你去欣赏,所有的苦与乐都在你对它体验的过程中,只有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分子积极参与,你就会为其中许多细小的体验而感动。因此,要使自己不断进步,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顶点。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都是社会的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当我们告别家乡,告别亲人,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时,我们就处于一个特定的集体环境中,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明显地影响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最终影响到成才的进程。我认为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正如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所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流,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因此,对于走出家庭在集体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应当彼此关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贴,把大家的事作为自己的事看待,尽心尽责,多出力,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大家和自己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积极、上进的集体环境。
四、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
当我们离开父母,到异乡求学时,就意味着开始独立生活,无论过去你多依赖别人,凡事得自己作主,自己拿主意了。处于一个客观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这时,更需要自己为人处事有一定的原则和方向,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为外界所左右。
迎接挑战范文4
无疑,汽车市场和自主品牌成为本届论坛的关键词。
从2011年市场表现来看,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2.23%,占有率较2010年同期下降3.37%。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94.64万辆,同比微增,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11%,市场份额虽排各系首位,但比年同期下降了1.78%。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下降且形势严峻,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但笔者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还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首先,自主创新不仅已经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使命,合资企业也在搞自主开发,“合资自主”品牌成为业界的一个新概念,与过去依赖引进国外品牌和产品技术为主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其次,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值得肯定。如今,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已经趋于成熟,在国内商用车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并稳步进军国际市场。
而自主品牌乘用车真正取得较大发展也不过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如今在乘用车市场已占四成天下,轿车也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不能不说自主品牌的成长性还是相当强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速度略有波动也属正常。
第三,从本届“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上看,经过评委会按照严格程序和认真评审的结果,八项大奖均“名花有主”;从评委测试和评价结果看,都很有说服力,客观证明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技术创新成果喜人;并且从报名和评选规则看,这也是自主品牌企业与合资品牌企业的一次较量,其中六大奖项的得主都是纯正的本土企业,值得祝贺。
第四,在2011年市场表现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众多自主品牌企业很多新产品的市场表现相当优秀,毫不逊色于外资品牌。
第五,“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这是对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个巨大贡献,贵在坚持。
同时,笔者认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尤其是落选的品牌与产品还要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取长补短,争取后来者居上;获奖企业更要不断地努力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品质,以此应对合资品牌的强大竞争压力,再创佳绩。
迎接挑战范文5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生态所的**,2002年来到农科院参加工作,是一个以前没到过上海,而以后要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一名新上海人,对于未来,我曾有过许多的迷茫,而更多的是憧憬和希望。当前的上海,正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需要我们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我们的农委主任袁以星同志曾经说过:未来发展也好,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罢,机遇和空间主要在郊区农村,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也在郊区农村。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新农村;上海有现代化的二三产业,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第一产业;上海有富裕的城市人口,应该也必须有富裕的农村人口;上海有繁荣繁华的城市环境,应该也必须有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中国社科院在9月10日《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8)》蓝皮书中提到,上海是新农村建设起点排名的第一位。对于我们农科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重大机遇,也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找文章到-/-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政策导向,积极争取科研项目;
我们是科研单位,课题研究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作为年轻的党员,更要在以后的课题申报中挑起重担。我是一名生态专业的科研人员,更关注于十一五规划中所要发展的四大农业之一的生态农业,这也是上海市郊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农业由于忽视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而一味追逐产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加剧、农产品品质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应该立足院所提供的科研平台,加强土壤质量保育、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和监测技术的研究,争取在环境友好型农药和肥料研制、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应用于上海郊区生态农业的建设。
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实现学科建设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我们虽然是曾经的高才生,也同样存在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考验。为应对新的形势,捕捉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水平,充实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经常关心国家大事,掌握政策导向;时常翻阅专业杂志,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避免我们掌握的知识出现透支、我们拥有的本领发生恐慌的现象出现。当然,学习也是要掌握技巧的,特别是我们新上海人,对上海农业缺乏了解,对农业生产知识缺乏实践,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善于向他人学习,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向农民学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学习他人长处。
最后,团队是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的“人和”来自于科研团队的精神,团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保证。为此,我们新上海人在团队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我们年轻的活力,带动整个团队的成员,在轻松地气氛中工作,在彼此的交流中上进,在共同的进步中发展,在不断的追求中创新。
迎接挑战范文6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 工程材料 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
Facing the challenge and building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the class hours
Yao Kefu, Gong Qianming, Zhang Gong, Wang Kunlin, Wu Yunxin, Zhang Huatang, Zhu Hongwei, Zhang Xi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Here the early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syllabus building and textbook editing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China has been introduced, together with 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course buil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class hours for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educing class hours without redu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university, we have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 on the key topics of the course, improved the teaching through website, strengthened the experimental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reformed the examination, and so on. As a result, goo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has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building; teaching quality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类和近机械类本科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讲授的工程材料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等内容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1-3]。因此,我国各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类和近机械类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在多数院校工程材料课程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可见,工程材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工程材料课程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十所高校的工程材料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省市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最近,随着高校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对课程教学学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缩,而对课程教学质量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7]。因此,怎样在课时压缩的条件下推进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也使工程材料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校是国内率先开设工程材料课程的学校,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新阶段,我们针对32学时工程材料课程的要求,对课程核心内容、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工程材料课程的前期建设
工程材料课程的前身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阐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金属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1972年,在机械部的领导下,成立了机械类热加工专业教材编审组。1974年,由广东工学院、山东工学院、山西矿业学院、上海机械学院、太原工学院、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吉林工业大学、河北工学院、洛阳农机学院等学校联合编写了适合机械类冷加工各专业使用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机械部教育局在天津召开机械类各专业教材编写会议,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各门课程的教材。1980年,由上海工业大学史美堂、洛阳农机学院席聚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杨慧心重新编写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材,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史美堂主编的这本教材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源,对推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我国许多院校使用了这本教材。
1980年10月,机械部在富拉尔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组织召开基础课教学讨论会,我校机械工程系郑明新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开设工程材料课程的设想。我校于1981年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组更名为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组,并将原来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改为工程材料课程,至今已有32年。
1991年,在镇江船舶学院召开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工程材料和物理化学课程指导小组会议。参加会议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工学院、洛阳工学院、河北工学院、陕西工学院、燕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镇江船舶学院等。会议讨论、通过了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冷加工专业适用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规定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指出: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冷加工)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了解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教学大纲规定了《绪论》《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合金的结构与结晶》《Fe-Fe3C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改善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基本途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13章的基本内容。大纲指出:对课程体系和层次未作详细规定,各校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课程体系。
此后,工程材料课程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许多学校编写了自己的《工程材料》或《机械工程材料》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2 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发展
1998年,我校进行大规模教学体制改革,将原来的大学本科由5年制改为4年制,与此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的改革和调整。工程材料课程被评为机械学院全院“平台课”,即全院学生必修课程。当时机械学院包括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汽车系、热能系、工程力学系5个院系。工程材料课程春秋两季均开课,每学期有3~5名教师讲课,全院学生可任选一个课程班。全院工程材料课程均为48学时,采用学大纲、材、统一考试试卷和同一评分标准(外语课程班除外)。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11年工程材料课程组与材料加工课程组组成的工程材料及加工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随着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2010年,我校开始进行新的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于2011年年底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在新教学计划中,一些院系对工程材料课程的学时数进行了调整。目前航空航天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工程系3个院系开设48学时的工程材料课程,而汽车系、热能系、仪器系改为开设32学时的工程材料课程。怎样开设32学时工程材料课程、怎样在压缩学时的条件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组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组从2011年便开始进行32学时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准备和相关内容建设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核心内容
工程材料课程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材料的基础理论、材料的基本知识、材料应用与零部件选材三大部分,但各部分内容的重点、内容细节、讲课所用学时数各高校则结合自身的特色各有侧重。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材料课程是我校核心课程和机械学院平台课程,也是机械类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唯一的一门全面介绍材料知识的课程。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各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专题研究以及研究生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怎样保证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校工程材料48学时教学大纲历经三代教师近30年的建设和完善,已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近30届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经过仔细分析大纲,提出了保持工程材料课程材料基本理论―材料基本知识―材料工程应用的课程体系。结合32学时课程的学时安排和培养目标,采用保证重点核心内容,简化一般内容,自修介绍性内容的教学方案。课程核心内容如下:
在材料基础理论方面,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金属与合金的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钢的热处理、钢的合金化等为核心内容,即便学时总数减少,也需要保证上述重点内容的讲授。在材料基本知识方面,重点讲授金属材料,核心内容包括:碳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铸钢与铸铁、有色金属与合金(铝与铝合金、铜与铜合金、钛与钛合金、镁与镁合金、镍与镍合金、轴承合金),一般讲授内容为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陶瓷材料(特种陶瓷)。在材料工程应用方面,重点讲授的核心内容包括:零件失效分析与选材原则、典型工件选材与工艺路线设计(齿轮、轴、弹簧、刃具)、工程材料应用(结合行业,如汽车、机床、仪器仪表、热能、化工、航空航天等)。同时在材料基本知识中结合各类主要材料进行举例介绍。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及新材料的内容只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内容由学生自修。
工程材料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能在机械或装备的设计中进行工件或零部件的选材和加工工艺路线设计,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掌握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性能,知道哪些材料有哪些性能特点和怎样调控它们的性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关联,包括材料的凝固组织、变形组织和热处理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可见,工程材料课程必须同时保证材料基础理论、材料基本知识和材料工程应用三大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
2.2 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确定课程核心内容后,要在学时减少的条件下保证高的教学质量和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除上述保证重点核心内容,简化一般内容,自修介绍性内容的教学方案外,还采用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保证作业练习数量。在32学时的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基本不减少课外作业次数和作业题数量。通过足够的课外作业练习,使学生增加课外复习和练习时间,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强化网上学习和网上练习。我校工程材料课程建有完善的网络课程,包括各章节主要内容、内容提要和小结,各章节重点和要点,工程材料库、显微组织图谱、国内外钢号等学习辅导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在网络课程中还有与各章节课程内容相对应的网上习题,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练习和自己检查答案是否正确。这些习题的特点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宽、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3)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工程材料课程由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各种基本概念、材料牌号、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热处理组织、零部件选材等,以前采用开卷考试较多。但在充分调研后,发现一些学生寄希望于最后1~2周突击复习,没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课程组果断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课时减少后,是否继续采取闭卷考试方法是件难以抉择的事。但通过总结和分析过去的经验,我们最后还是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根据考试试卷分析,闭卷考试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鼓励课外活动。本课程安排两次实验课(4学时)。此外,课程组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以及结合自己的体会撰写与零件选材相关的小论文。很多学生参加了上述课外活动,培养了对工程材料和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
总之,在课程学习中,除了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授课魅力和授课效果外,学生增加投入时间非常重要。在32学时的课程教学中,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工程材料课程的发展展望
作为一门机械工程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工程材料课程在制造业工程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多数学校在压缩课程教学学时,使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工程材料知识掌握与工程材料应用能力面临挑战。在教学学时
(下转页)
(上接页)
减少的情况下,怎样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受大的影响是工程材料课程授课教师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努力。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采用以下措施可降低学时减少的影响:
(1)强化电化教学:目前多数教师采用PPT演示文档软件来进行授课。采用PPT演示文档进行教学,可省去作图和撰写授课内容的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授课内容和授课信息量。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授课PPT演示文档、动画等教学软件对提升课时压缩条件下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我校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组通过自己努力,并结合外聘专家辅助,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编写和出版了与教材配套的课程教学软件工程材料多媒体课件。
(2)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可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课程预习、复习课堂学习内容,结合网络习题与练习和网络特色,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同时,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修部分课程内容。因此,编写和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网
络课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学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所高校的工程材料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并建设有网络课程。建议教育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将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对全国高校开放,增大学生受益面。
(3)建议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很关注考试方式。学生希望可以少投入一些精力,考试题目容易一些,能获得好的分数。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期望教师强化课堂管理,采用闭卷考试方法,使自觉性稍差的学生能在压力作用下,加大对课程学习的投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较好掌握。因此,采用灵活的考试方式,可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课外活动。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培养学生对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有显著帮助。课外活动方式、内容可灵活选择,并可结合学生科技活动、研究训练项目、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工程材料知识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增加材料应用的感性认识,以提升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材料学科正在高速发展,工程材料课程不断有新知识引入。为了适应材料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工程材料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向前推进。因此,奋战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一线的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张校,姚可夫,张人佶.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材料”课程建设探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2):4-7.
[2] 姚可夫,朱张校.建精品课程,编精品教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7.
[3] 朱张校,姚可夫.工程材料[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周济.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4-8.
[5]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