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使学生感受到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究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新知
课件演示:小猴子离开妈妈,要独自下山找食物。临走时,妈妈告诉它:“下山时要沿着有角的图案标志的路线走,就能直达目的地,否则会迷路的。”小猴子走在路上,果然看到路边的许多牌子(如下图)上面尽是些稀奇古怪的图案,可哪些图案才是角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角的初步认识。
(1)找角。
师:图中有哪些物体?角在哪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角。如红领巾,它的角在哪儿?
师: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三角板、钟面、折扇,它们上面有没有角?有几个角?同桌相互指一指。
师: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角还有吗?以小组为单位,从周围的一些物体中找出角,并比一比哪个组找得准、找得多。
(2)折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角,现在请大家拿出圆形纸片,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呢?你能折出形状不同的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折得又快又好。
(3)摸角。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刚才用纸片折的角的顶部,有什么感觉?再从角的顶点出发,摸一摸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
(4)做角。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角?大家试一试,拉动两根硬纸条,活动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5)变角。
听口令,做变角的游戏。
(6)抽象角。
师通过课件删去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中的颜色以及不是角的部分,留下其中一个角,使学生感知几何角的形状。
(7)认识角。
①议:出示课本第39页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组织他们讨论。
②说:课件分步演示,让学生依次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得知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③辨:A.摆不同的方位(如下图),这样摆还是角吗?
B.小猴子画角(如下图),它画对了吗?
2.画角。
(1)学:自学课本上的画角方法。
(2)试:仿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尝试画角。
(3)导:课件显示画角的步骤,总结出一点、二靠、三画的画角方法。
(4)画:师示范用尺画角。
(5)评:小组同学互相评议画角的方法。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2.剪一剪:一张长方形纸,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3.拉一拉:用一根线拉成一个角,在拉角中你发现了什么?
4.比一比:小猴子在摘果的路上看见两个角在吵架,小猴问:“你们吵什么呢?”角1说:“我比角2大。”角2说:“我比角1大。”究竟谁大?
(1)学生观察后讨论。
(2)课件显示:移动角1与角2重合,发现两个角一样大。(说明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5.判一判:下列说法对吗?
(1)有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
(2)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这个角就变大了。( )
四、总结质疑,加深理解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用尺画角?
2.让学生以周围建筑物为例,感知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认知,深化感悟
师:用四根小棒摆角,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064-02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是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教学组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并会画这三种线。2)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体会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
1.3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准备
激光棒、多媒体课件、尺子。
1.5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桥相信大家都见过,但世界名桥可能就见得少了吧!想不想欣赏几座咱们中国自行设计的著名的大桥?(多媒体课件出示多个大桥图片并介绍相关知识,学生欣赏后谈感受。)这些桥的桥面宽阔,为了使桥面更加坚固,这里采用了立柱、斜拉索来巩固桥面(电脑闪现立柱和斜拉索)。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设计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体验当设计师的感觉。(学生边说边比划出怎样画的)同学们和真正的设计师想到一块去了,看,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简单设计图(多媒体出示设计图)。瞧,多神气啊,只用了一条一条直直的线就把大桥画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其实画线是基本功,我们要学设计首先要掌握线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直的线。(板书:线)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想一想
师:这是红外线灯(如果不认识就告诉学生这是红外线灯)(教师用激光棒演示将光线射到黑板上),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条红外线从哪里射到哪里,并上台来指一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条红外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这个线应该很直。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我们暂时把它称作一号线。同学们看,现在老师将黑板拿开,窗户打开,将这条红外线射出去,如果没有任何物体的阻挡,一直射下去,你觉得这束光线会从哪到哪?
生:从灯头到很远的地方。
师:很远的地方在哪里,你能指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这条线很长很长,没有尽头,也就是说它能射向无限远,我们将这条无限远的线暂时称为二号线。如果将这个红外线向两端射出去并且没有任何物体的阻挡,射出去的红外线将是怎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红外线向两个方向一直射向无限远。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暂时把它定为三号线。
活动二:画一画,说一说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根据刚才看到的和想象到的3种线画到练习本上吗?
生:画线。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教师小结比较并规范画法,把这3种线画到黑板上,为3种线命名。
师:同学们直线、射线、线段各有什么特点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活动三:寻找区别和关系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特点,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等着你们去发现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由直线在动态的变化中逐步出现射线、线段,让学生在动态的直观变化中发现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寻找生活中的线
师:这3种线在我们的生中随处可见,你能在我们周围找到线段吗?
生:黑板的一条边是线段。
师:黑板的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竖琴、斑马线、广告牌周围的一段一段灯,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很多由线段组成的美丽的图案。
师:能说说射线的例子吗?
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
师:说得太好了,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射线和直线,它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数学是一门充满想象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直线和射线的样子。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近似射线和直线的例子。
3)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师: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认清它们吗?
生:能。
①判断。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说一说。
②按要求画线。课件:画一条线段。学生随意画。课件: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从一点出发画射线。
师:想一想,从这一点出发能画几条射线呢?
学生先猜测,再试着画,发现过一点能画无数条射线。
师:想一想,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
生: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总结,拓展。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大家的收获真多,你已经能当一名合格的小设计师了。小设计师们,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一段线带给我们的五彩世界吧(课件播放央视用线勾勒城市的宣传片)。欣赏之后相信你一定心有所动,课下请发挥你的想象,用线来设计你喜欢的建筑物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3
一、观察情景图,收集商品的价格,分类
收集了部分商品的价格,我们来分分类吧!分类,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分两类:30元 5.98元
82元 0.85元
25元 2.60元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二、自学教材第88-89页例1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再小组汇报。内容包括:完成任务一:小数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习写小数;完成任务二: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1. 学习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及线段图,提问:1米等于多少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2)为什么用0.1米表示,小数点左边为什么写0,(因为不够1米),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1分米)
(3)1分米、■米、0.1米这三个数量,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它们是相等,所以说1分米=■米=0.1米。
那么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你能表示出来吗?请完成任务三:
任务三:
观察思考:(1)几分米表示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2)几分米表示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3)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 ) 位小数表示。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再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这个环节通过直观的线段图唤醒了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 学习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略)
四、反馈练习
1.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2. 完成课本练十一第1题。3. 完成练十一第2题。
五、达标检测
1. 连一连
2.填一填
36.25元=( )元( )角( )分
7元8角=( )元
50.32米=( )米( )分米( )厘米
1米6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3. 我来当法官(对的打√,错的打?菖)
15厘米就是1.5米。( )
5.25可以读成五点二十五。( )
0.08可以读成零点八。 ( )
九点四三可以写成9.43。 ( )
小红身高1米10厘米,写成小数是1.01米。
(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学情;高效
教学设计是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预设,虽说任何预设都不可能完全掌控课堂,因为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的。但教学设计的预设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设定明确而具有层次的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依据学情,确立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教学的过程需要依据这个中心开展。除去大纲对课本的要求,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学情,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1.了解学生学情
小学生本身思维处于转变期,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在确立教学目标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学情开展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研究分析。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元、角、分”相关知识时,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了一年级学生对元、角、分等单位已有了简单的认识,自身也有过一定的购物经验,但对于“钱”这个概念还是处于模糊状态,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从纸币的认识开始,了解人民币是我们现行的货币,重点突出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并同时教学生爱护人民币,用好人民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等。
2.设置明确而具有层次的目标
新课程下的教学需要明确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缺一不可。当然具体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目标,这样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可以做到循序渐进。
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的知识时,制定了这样的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2)在动手操作、自主观察、小组交流中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3)结合具体情境,采用不同形式,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类推1小时的长短,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这是教师在研读教材,并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的。
二、分析学情,优化结构
教学目标是笼统的,要具体开展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分析学情,优化课堂结构。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相关内容时,我将所获得的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环节:第一,情境引入,熟悉规律。第二,合作找规律。第三,开展活动,运用规律。第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本环节着重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找到规律,而且还找到找规律的方法。古语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学才能触及数学的本质。
课堂结构的合理实施就是建立在学生的这种渴望学习的天性上的。所以要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活动促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三、利用学情,驾驭课堂
课堂是灵动的、变化的,也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能够从容应付。
是把圆片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学生在比较、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分数的本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数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目的,丰富了课堂,完美地诠释了简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
总之,根据学情制定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其可以设计明确而具有层次的目标,能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掌握课堂变化,让课堂更灵动,它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尊重教学规律,分析学情,设计好每节课,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李东云.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应重视的方面[J].学周刊,2011(1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5
最近,笔者连续观摩了两节名师的展示课,恰巧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是其中风格差别很大,一则相对传统,整个设计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教学流畅、精彩,另一则则是从学生的预习出发,从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教学生动、丰富。
一、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这一课时内容在认识什么叫“平行”什么叫“相交”时的两种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种教学设计】
(1)动手操作,感受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
a.学生动手先画出一条直线,明确直线的特点。
b.再画一条直线,初步感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c.将学生所画出的不同直线的位置关系小组分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
① ② ③ ④(重合) ⑤ ⑥ ⑦
d.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区分②和⑤的不同。
引导得出①③⑤⑥⑦是相交,④是重合,②是平行。
初步感受:因为重合的点的个数不同,两条直线可能是相交(重合一个点)、可能是重合(无数个点)、还有可能是平行(没有一个点重合)
(2)反问
⑦是相交吗?为什么呢?
(3)自主判断,深刻理解平行与相交
【第二种教学设计】
倘若这节课有了课前学生的预习,又会是怎样的不同效果呢?下一节是南京一位老师的创新教学,对于“什么是平行,什么是相交?”知识点的处理,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堂实录】
师:昨天预习了平行和相交,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情况:什么是两条直线平行,什么是两条直线相交。
小组上台汇报:
生1:我们来说说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是互相平行。
生2(台下另一组的)问:那什么叫不相交呢?
生1:就是一条是横着的,另一条也要横着。(学生手势比划着)
生3(与生1一组的):我还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电线杆,两根电线杆就是互相平行啊。
生4(与生1生3同组):互相平行就是无论怎样延长,都是不相交的,而相交就像“×”一样,有重合的点。
生5(与生1、生3、生4同组):我还想补充,相交后会形成四个同样的角。
台下有同学说:相交了不一定形成的角是一样的。
师:口述无凭,谁上来画一画相交的情况。
生6(另一组)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的相交情况后,说:这四个角不一样也是相交。
■
生7在黑板上画出下图后说:下面这四个角是一样的,也是相交。
■
台下有同学说: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8:我觉得四个角应该不会相同,应该是对角相等。
二、思考与启示
对比以上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教师的匠心与精彩,单从学生的学习成长而言,两种教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1.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什么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什么是两条直线相交,前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建构中,对此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师的设计主旨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画一画中逐步感悟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在这不同位置关系中学生对平行与相交的内涵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
2.从教师的课堂作用来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6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彩纸、活动角、直尺。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先引入角,板书“角”字,学生读。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在哪儿见过它?”学生们回答:“认识,人民币里有元、角、分;还有经常说的衣角、桌角。”教师接着说:“今天就要学习衣角、桌角中的角。”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角,在身边找到角。能从指定的实物中找到角。
第二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老师问:“你对角有哪些印象?” 学生们回答:“这有角(指衣角)。”“这也是角(指桌角)。”“还有墙角。”接着,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红领巾)。最后找一找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并板书出三种类型的角)
第三步:实践感知,探究新知。一是折角。教师问:“我们能从实物中找到角,那我们能不能动手折一个角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动手折角。二是探究角的特点。先摸一摸刚才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学生们回答:“尖尖的,扎手;平平的,滑滑的。”接着,让学生试着给角的各部分取名字;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标到刚才板书的一个角上;让学生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然后出示练习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最后启发学生:你能从周围找到角吗?(注意桌角和黑板的角,有弧度,不是角)设计思路:学生动手用纸随意折叠出一个角。学生动手折出来的角,说出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引入角的边和顶点,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区分什么是角什么不是角。
三是角的画法。问学生:“我们认识了角,那你能把它画下来吗?”①指名说说觉得应该怎样画角?用什么工具?②视频演示角的画法。③学生一起在空中举起手,表示一下画角,教师观察画角步骤。④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不同的角。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投影展示学生画的不同的角。设计思路: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角应该怎么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然后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方法,学生认真看,和自己的想法比较。之后再让学生动手画角。在操作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四是角的大小。教师课件出示两个边长不同、大小相同的角。学生汇报:多数学生都说边比较长的那个角大。教师多媒体上演示两个角完全重合。总结:两个角如果顶点和两条边能完全重合,这两个角就相等。教师问:“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拿出活动角,指名找出活动角的顶点和边。用活动角摆出大小不同的角。学生看视频《红角和蓝角》。课件验证:揭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张开有关。设计思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两个角一样大。
第四步:全课小结。教师总结了一首儿歌来描述角:“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第五步:练习。1.填空。①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②画角时先画( ),再画( );③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2.判断。①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②边越长,角就越大。( )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 )里。4.拿一张长方形的纸,随便折一次,剪掉,然后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
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集合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生活中的角来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同时,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