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描静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描静物范文1
【关键词】 基础 形体结构 线 明暗 空间 质感
近年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艺术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国有接近百万人环揣梦想参加艺考大军。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想通过这条捷径走向大学的校门。其不知艺考不易,一方面是难以速成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文化课分数线让很多考生压力不小。
素描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几何体是作为美术基础的基础,几何体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形体、空间透视的关系的把握和理解。静物结构素描作为静物素描和几何体的过渡课。静物是在几何体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形体结构调子、深入刻画。石膏头像结构素描作为石膏像和静物的过渡课,石膏人头像是为画人物头像做准备的,其过渡是头像结构素描。半身像人物素描是肖像素描学习中由人物头像到全身像的过渡阶段。素描静物是对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现能力,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石膏像头像奠定基础。
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不准确,对结构理论知识不理解等问题。在上届高三学生中,一些学生在画水粉静物啤酒瓶、主体物罐子的时候,透视结构都仍旧出现问题。我就把静物重新教学:1~4课时(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4张)、5~8课时(静物结构素描1张)、9~17课时(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透视准确,铺大关系,确定大的黑白灰2张)、18~33课时(提高要求,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2张)。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我把这学期1周课时的素描课分解,从浅入深,每一个阶段训练一个目标,要求学生都做到。第一张几何体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两课时一张作业,要求单形体必须准确,线条虚实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调子深入问题待以后解决。在课堂上示范和讲解结合,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在具体素描静物教学中归纳为:形体结构、线、明暗、空间、质感这几个方面。
第一,形体结构。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结构即骨架。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曲线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第二,线。素描中最重要的两个线是结构线即明暗交界线和外在轮廓线。所谓形体是:形是外在轮廓线,体是明暗交界线。在单个静物写生中,明暗交界线要粗一些,实一些,这样体量感就强。在一组静物写生中,靠前的物体和衬布排的线条可以清晰一些,实一些,而远处则可以用手揉揉,线条相对虚一些。一般排线都顺着物体的结构转向排线。
第三,明暗。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即黑白灰。要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由于光线强弱、照射角度、物体深浅、所处空间位置不同所呈现的明暗状态不同的各种关系,我们把在物体上的影调层且归纳为三面五调:亮高(最亮)灰调反光调暗调明暗交界线(最暗)。用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影调层次,是着重表现影调的比例关系和限度,只要正确画出彼此的对比关系就可以区别物体的深浅和前后。
第四,空间。静物素描就是在二维空间的白纸面创造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通过塑造物体本身的形体透视和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来表现,通过物体塑造的虚实对比来加强空间感。一个画面中,处于前面位置的物体要画得“实”也就是清楚、具体、详细、对比强烈。相应处于后面位置的物体就要塑造得“虚”也就是模糊、大略、概括、对比比较弱。这样就能加强画面前后关系的对比。通过眼睛观察的时候就能使得空间感觉得到加强。通过对桌面和背景的刻画来表现空间感。空间的空间表现法:前实后虚,近大远小,前紧后松。
第五,质感。即是物体的材质感受。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要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陶罐是粗糙的,瓷罐、金属器皿是光滑的,毛衣的毛茸茸的。粗质感的静物,如无釉陶器、瓦器具、粗布以及草编工艺品等,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点,也没有过强的反光,受环境影响不大。表现时,可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会出现一种粗感效果,这种方法,可根据物体粗糙的程度灵活运用。对玻璃器皿,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
在实施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道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让每一个学生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素描静物范文2
关键词:素描;几何形体;静物
素描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写生训练,学习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学生的素描教学中,要分步骤做起,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等。
下面,我仅就几何形体上的一些有关问题,以及它的深入——素描静物,在教学中应如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的一些方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素描几何形体
素描几何形体的结构问题是素描写生中最为关键而又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因为素描写生是以再现对象的真实性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不同的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要想将对象画得自然准确,就离不开对对象形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表达。
形体结构是一个外与内的紧密结合体。是学生掌握素描技巧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正确地把握形体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研究的。它不单纯是打轮廓、涂调子、找大关系,表现的是空间的三维体态,塑造体感、量感、空间感和作品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造型立足点放在现实的有机体的空间形体结构上和整体和谐的形式经营上。
基本的几何形体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方体、圆柱体、球体、椎体。在我门刻画上面的几何形体的时候,不仅强调对客观形体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对形体的一个主动的把握,锻炼对形的一个感受和表现。物体的比例关系也是同样重要的,它是学画者应不遗余力进行研究,并且需好好掌握的,比例关系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在写生中的每一步进展都涉及到一个确定正确比例的问题。如从大的外形到局部结构之间的比例,形体之间的长短比例,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以及黑白灰构成上的比例关系也是通过比较来判断其是否正确。在学习中,常常需依据自己现场测得的各部位的比例,且不可套用某种定式来进行绘画,这样获得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具体画几何形体的时候,在我以往的练习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绘制一组几何形体的时候,要观察它的整体构造,比例关系,摆放的位置关系,还有透视的关系。然后定出上下左右点,画出整体的辅助线。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画出各个物体的线形的结构,明确物体之间的位置,还有比例的关系,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是很重要的,抓住了这点,才能使所画的物体有空间感,有层次的区分。接下来是区分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明暗用重线和调子表现出来,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这一点,是使我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明确的绘画的顺序,很好的理清下一步将要画什么,怎么画。在初学者当中,有很多画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感觉没有了头绪,不知如何继续下去,所以做画时一定要有所秩序。
在平时的几何形体的绘画时,还容易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画调子的明暗问题,也就是黑白灰的处理。初学者往往把兴趣过多地集中在中间色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有:由于缺乏素描明暗关系对比与黑白灰关系的理顺,从而出现某个亮部的局部色块画得太重,远看像抹了一块黑一样;本应画得灰一点的局部,由于画得过于暗了,色调上画得太过了,使得画面出现“脏”和“灰”的感觉。如此看来,懂得黑白技巧比懂得明暗五调子更重要,因为只知明暗五调子这个规律,不知道黑白技巧,那么五大调子可能就会束缚住你的手脚。所以黑白对比的这种绘画形式语言,在画面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几何形体,是素描的一个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打好一个坚实的底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过程越困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相反就要使学生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找到一定的要点,来领悟,而不是照本宣科,跟随大溜。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有激情,通过把握形体,进而创造形体、创造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
素描静物范文3
静物素描的学习是素描学习的入门课程,但对小学生来说,从五彩缤纷的儿童画、简笔画到静物素描,有一定的难度,黑白灰的世界会让他们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首先要认识素描,了解静物素描。通过作品图片的欣赏,讲解有关素描、静物素描知识,让学生了解线性结构、明暗关系。第二,练习线条。客观事物都是由线条构成的。让学生练习、掌握手腕的力度和笔触。第三,临摹练习。静物素描都以几何物体为主,教师可以以基本的形体,如球形、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素描作品,让学生进行临摹。通过临摹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暗关系。学会用素描线条产生的黑白灰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关系效果。在学生接触各种几何图形,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讲解、剖析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组成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第四,静物素描写生。素描作品中的明暗关系表现比较明显。但是现实中的明暗关系由于光线等因素并不是很明显的。因此通过静物素描写生练习,能够检测学生对于明暗关系的理解、掌握程度,让学生通过静物素描写生,在画纸上表现出黑白灰关系。素描的绘画过程是需要眼睛、大脑、手同时并用的,素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利用单一的黑白灰调子将事物展现在画纸上。通过静物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光线的明暗关系表现空间感。
二、素描教学,须因材施教
素描教学就是启发学生将眼中之物转化为脑中之物,再到画中之物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教师结合实物、静物素描作品讲解分析,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观察、去感受,通过画笔不断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由于静物素描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静物素描临摹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杂志、网络等媒介,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静物素描作品进行临摹。在反复不断的临摹中,让学生学习透视,在经验过程中和审美过程中不断提高素描绘画技能。在学生静物写生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他们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静物,如变形金刚、个性独特的瓶瓶罐罐、废旧的玩具物品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欲望,不会因为单调的黑白灰调子而丧失学习兴趣,让学生画他们自己想画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临摹与写生的过程中,在能正确表现物体明暗、黑白灰关系的前提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选择,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留学生个性绘画风格。
三、素描教学,须大胆创新
素描静物范文4
一、学习素描静物首先要解决感觉与思维方面的问题
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哪怕是一幅静物,都将遮盖不住艺术家赋予它独立的价值。那么从艺术的角度上看,不同的画家,由于他的学识和修养生活阅历,性格特点等各方面的不同,同一幅静物画都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实践中缺乏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个性的阐述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艺术家一生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的训练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要有精微的艺术观察力和感知力,这就需要画家思维的开放和感觉的放飞,这样才能在单调的静物绘画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通化师范学院的学生上来基础很薄弱,理解力也不行,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必须发挥他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就是人的思维能力。因为想象力逐渐的开发,人自燃就头脑灵活了,头脑灵活了就能很好的感知大师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并且能尽可能的读懂大师的画作,这样人的思维就进一步得到开发,在作画时就会新颖别致了,这两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客观因素,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对于感觉它是思维和艺术表现的客观形式,列宾美术学院的萨克罗夫教授曾经有过精辟的论断:在艺术家的思维中,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感性思维,无论是艺术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各种思维的产生,均依赖它对事物的感觉。没有感觉就不可能产生思维的活动。没有感觉就没有空间、形体和明暗等各方面的关系,没有感觉就没有好坏,感觉是思维的前提,没有感觉就没有思维。
二、画好素描静物还需要有观察能力和分析的能力
我们对观察的理解是全方面的,首先它是受思维的影响有意而为的主观感知能力。但观察不仅仅是知觉的事,因为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思维知觉它的出发点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积极主动的,有目的性;有想法地进行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比如说一组有深色坛子和水果的静物,我们要是平平常常的表现出来就没什么意思,那么我们仿效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画法,突出画面的结构,把物体看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得以发挥,这样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画法,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里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样你的画一下就脱颖而出了,这种与众不同的作法恰恰是用观察和分析得来的。
在列宾美术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教授们往往从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他们学院著名的教育家比米诺夫教授在教课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的艺术观察,就是需要我们在观察前,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要根据绘画的表现需要有所选择的去观察,不能盲目地去观察;要整体的观察,也要局部的观察,但却不能抛开整体,单独以局部代替整体的孤立的去观察。所以说我们的学生在画静物时一定要按照比米诺夫教授所说的方法观察和分析。
三、在素描静物的学习中要注重明暗与结构
明暗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它受光的影响而变化莫测,但是物体又是明暗的载体,没有物体明暗无从谈起。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明暗也就随之变化。于是,我们可以说明暗是光线与物体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东西。然而明暗它的本质是不可触摸,不可保存的,因为它不是实体。但却又客观存在着,它需要用人的眼睛去感知;去琢磨,一幅好的素描静物作品必是明暗处理得当的,如果处理不好,画面就会出现色调不够深沉,作品缺少分量感,画面太灰,缺乏亮色调,所以只有眼睛看到了(明暗);手做到了才能称之为一幅好的作品。另外,素描的结构和形体是训练学生的核心问题,那么什么是结构哪?结构是在形体之间表现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物体的内部构造,比如说在我们面前放了三个布袋,一个装满石头;一个装满大米;一个装满苹果,它给我们的视觉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不相同,这就是物体的结构。对与我们的学生来说掌握结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简练的线条准确的把轮廓勾画在恰当的位置上,并尽可能的不涂改,可以用虚线帮助寻找大的结构关系和形体部位,或将对象先看成并画成比较单纯的几何体,以求得对对象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和描绘。
素描静物范文5
问题一:构图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构图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问题二:透视
透视的概念、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分三种:第一种是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有一面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二种是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两面角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三种是倾斜透视,又称三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三面的顶点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多用于仰视和俯视图中。这个有点复杂,以后有空介绍。
问题三:明暗的表达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 将与静物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物体 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 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 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3.深入分析反复调整。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 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
4.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 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基础较好、 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 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 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5.回到整体、概括完成。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6.结构素描的表现、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 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问题四:观念意识的形成
1.光影与黑白意识。一切物体能够被看见都缘于光影,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
2.明暗色调虚实节奏变化意识。整体地观察与局部刻画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塑造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细致入微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4.质感表现意识。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丝线、布绵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
素描静物范文6
北京东岳庙座落在朝外大街141号,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供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占地约6万平方米,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而北京民俗博物馆就坐落于这座历经历史洗礼后的东岳庙内。据曹馆长所说,民俗博物馆之所以坐落于东岳庙内,是因为东岳庙历史上行业祖师信仰比较多,涉及到过去的各行各业,而根据东岳庙的遗物确定了博物馆的方向。由于各行业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以及考虑到博物馆以后的发展方向,故定为民俗博物馆。
早晨9点多的东岳庙还未有多少人烟,东岳庙的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总体游览了一番,体验一下独属于这家博物馆的民俗气息。未进东岳庙山门,可见一座结构浑雄、造型凝重的牌楼。因它与东岳庙被朝阳外大街相隔,故经工作人员提点才知这浑雄气派的琉璃牌楼也是东岳庙所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北京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三间四柱七楼黄绿彩琉璃牌楼,明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沿着东岳庙的中路向内走就是东岳庙最主体的一个建筑群——七十六司。每个司都代表东岳大帝的一个职能,而每个司的职能是什么都会有个相关介绍,在每个司门两旁都以楹联的形式将他们的职能书写出来,这些楹联都是在1997年修缮时集结的一些当时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中就包括刘炳森、欧阳中石等等书法大家。司内的神像则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出自张昌教授及其学生的手中,另一部分则是由北京雕刻厂很有造诣的师傅们所雕的,每尊神像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再向前观看,就会看到东岳庙的三多之一——碑林。岳庙碑石数量首冠北京城、郊群庙,曾流传有“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其中既有元、明、清以来皇家御制石碑,也不乏张居正、史可法、沈德潜等官员和社会名流撰写的碑文。在众多碑石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位于东碑林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文、书丹并篆额的《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也叫“张公碑”。此碑也是被称之为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而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明代的由金丝楠木制作的三清神像。据说当年拉动时有很多经书从神像内掉出,故得“满腹经纶”一词。为了保护神像屋内并未设灯,因此屋内较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晴天来会看的清楚很多。当问到曹馆长最爱哪个馆藏时,他说:“各有千秋吧,但是就艺术而言,‘张公碑’应该更加值得我的喜爱。”
再向内走,就到了博物馆开办展览以及活动的地方,由于博物馆设在东岳庙内,为防止打扰庙内道士清修,所以大多活动都在最里面举行。本次来民俗博物馆,馆内正在开展一起关于旧时商店招牌的展览,一间间观览不难发现一些北京的老子号——“全聚德”、“王麻子”等等都位列其中。望着这一个个带点古旧味道的招牌,你完全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何为真正的“金字招牌”,也可以体会到旧时人们的智慧。远远望着你就会知道这家店主经营着什么,更有甚者一些店面会邀请书法大家题字来增加知名度,这也是明星效应的一种吧。
据曹馆长介绍,馆内的展览并非长年的,而是过一段时间一换,管内的藏品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藏品种类而展,而是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然后将跟这个主题有关的展品一起展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来体会到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果每次来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展览,那么还有什么意思呢?只有每次都有不同的东西展出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也能更多的了解到咱们的民俗文化。当然我们的展览大多也是跟着传统节日走的,这样更能体现我们传统的民俗特色。”曹馆长这样说道。
当问到搜集藏品的过程时,曹馆长强调:“我们选择的藏品过程中比较注重代表不同阶层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展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不同的途径,包括一些藏家、旧货市场,老百姓的捐赠等等。”
而在历史上,东岳庙与民俗活动联系紧密,辟为民俗博物馆后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是弘扬、展示、研究传统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其中“借问祈福何处好,路人皆指东岳庙。”指的就是东岳庙的祈福活动。烧福香,走福路,挂福牌,绕福树,挂福匾,画福布等多种多样的传统祈福活动是东岳庙的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