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1
蓝月亮事件到10月14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判决职业打假人叶茂良起诉蓝月亮败诉、10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决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蓝月亮洗衣液是安全合格而告一段落,蓝月亮并没有出现“霸王”式的宿命结局让笔者感慨颇多。
笔者不想从道德、从消费者维权、从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这些角度来评述这场事件,只想从危机公关的5大原则(总分100分)来分析,在这漫长的5个月里,在面对危机时蓝月亮的公关行动能得几分?
1、速度第一原则
得分18分
本次危机来的快,也来的猛!
来得快是因为另一个更热的“郭美美事件”中蓝月亮形象代言人杨澜被波及,这让蓝月亮事件被传播的速度几何倍增长;来的猛是因为事件一开始就指向荧光增白剂是“致癌物”,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极度恐慌!
在这种形势下,蓝月亮在6月23日广州消费者提起诉讼当晚就做出反应,通过企业官网和副总邓岗的微博公布了《蓝月亮关于亮白增艳洗衣液的声明》,反应速度可谓极快!
当6月27日王海根据蓝月亮声明中有关中国洗涤协会的说明而将该协会补充为第二被告后,6月30日蓝月亮就亮出了反诉王海的杀手锏,并且各大媒体开始大量出现质疑王海动机不纯的文章助阵,这一反应既快又准。
因此在第一个原则中,蓝月亮可以说基本上能得全分,为什么减2分呢?那是因为在事件发生后,各大商超蓝月亮导购员得到事件说明的正式资料拖到了7月,而且在与全国性大连锁的沟通上因过于谨慎而贻误了最佳解释时间。
2、系统运作原则
得分18分
在整个事件中,蓝月亮经营团队体现出过硬的执行力,这与该企业一直坚持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思路有很大关系,否则在危机来临时这个团队不可能有如此上佳表现。
整个事件中蓝月亮在对外时只有其副总邓岗一个标准声音,而且整个团队做到了统一口径、统一行动,没有出现如霸王事件中上海围攻报社这样的突发事件,从其声明、布置软文、安排庞大的终端人员培训及资料发放、公益广告片的制作、应诉及反诉等一系列的行动上看,正是因为系统运作能力强才将这些复杂的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
这里又扣了2分,完全因为事件中一直站到蓝月亮一方的中国洗涤协会会长郑舞虹关于王海“背后的动机”的公开言论;因为中国洗涤协会当时已经成为第二被告,此时此刻由他质疑“背后的动机”很不妥,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媒体和网上已有类似的文章助威了。
3、权威证实原则
得分15分
该事件之所以被消费者如此关注的焦点是——荧光增白剂是否致癌,蓝月亮在其声明中主要借用国家的《QB/T2953-2008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行业标准、中国洗涤协会就荧光增白剂的说明、世界上最大的CBS生产商汽巴精化的在华子公司合丽亚总经理张贵民在《日用化学品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来证明荧光增白剂使用的合法性和无毒性,在权威证实这点上非常充分,这是蓝月亮能力挽狂澜的主要武器。
在权威证实这点上不得不讲中国洗涤协会的82会议,该会议上毒理、环保、染色等领域的专家分别就自己领域对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分别做了证明。但在当今中国行业协会屡屡被质疑的大背景下,该会议没有消费者一方的代表发言,也没有及时解释当时已经出现的对于日本、台湾等地关于CBS在洗涤品中有警示标注的传言,该会议有一边倒、护短的嫌疑,因此相反降低了这些专家的权威性,要减去5分。
4、真诚沟通原则
得分10分
在沟通方面,蓝月亮有以下公关行动:
从7月开始蓝月亮公司所有员工人手一份荧光增白剂安全环保无毒的宣传资料,所有蓝月亮公司的导购员都将资料熟记,不管顾客如何质疑蓝月亮品质及其安全性,蓝月亮导购员都和蔼、真诚地解释;
除了特定的文员和副总邓岗,对媒体采访以传真或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围绕《蓝月亮关于亮白增艳洗衣液的声明》做解释外,其他人一律不接待媒体采访;
在合作的客户和零售商中也即时做了沟通解释,产品零售价格也没有变动;
蓝月亮公司至少在1000个论坛上,对蓝月亮不利的帖子上进行了反驳,在各大门户网站、搜索网站都有蓝月亮的辟谣帖子。
这些做法的确有效防止了该事件进一步失控和扩大,也树立了公司的形象,但是对于已经产生不满或怀疑的消费者的沟通工作光这样的姿态是不行的,因为这一部分人可能已经不会主动来与你理论和听你解释了。
上面所有的行为都被动式的,并没有主动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也给人一种避重就轻的感觉,显得不够真诚。这与苏丹红事件后肯德基开放中央厨房的公关手段、阿胶事件中东阿公司邀请消费者参观其养驴基地的公关活动比起来高下立分!因此只能得10分。
5、责任承担原则
得分5分
在蓝月亮整个公关行动中,笔者对责任承担见的最少。蓝月亮围绕合法无毒做了很多解释,也制作了专门的公益片教育CBS的知识,但是作为行业领导企业,而且这一行业的市场正在爆发式增长,而且你还号称行业NO1,在行业标准明显低于日本、台湾时,你有没有把所有的问题都告诉了消费者?你能说你仅仅合乎国家标准就行了吗?你一直标榜的环保、健康还能继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吗?你的企业形象在危机平息后还能恢复如初吗?
也许消费者在知道无毒后已经放心了,那么这时你是变危机为商机还是止步于此呢?王老吉在夏枯草事件中把质疑转换为正宗凉茶的正面宣传,把法律诉讼转为为行业争取凉茶法定地位的义举,把危机变为了商机!
以上5各方面蓝月亮得分66分,刚刚及格。
蓝月亮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危机过去了,损失是降低了,但受损有多大呢?
6月底新浪网调查时对蓝月亮高达80%不信任投票改变了吗?现在的做法是不是已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敢于承担责任才可能持续消除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才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也是蓝月亮在整个事件中做的最差的一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蓝月亮通过公关走出了危机,但笔者仍然只给他及格分的原因!
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2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随笔篇【1】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随笔篇【2】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随笔篇【3】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3
2、还有一种说法,月亮属阴,这些黄鼠狼是在吸收月亮的精华,修炼成精,然后附着人体变成人过日子,因为这些人有知未来的本事,因此被称为黄大仙,现在在一些偏远地方确实供奉着黄大仙。
3、黄鼠狼生活习性:
黄鼬食性很杂,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野外以老鼠和野兔为主食,例如田鼠、松鼠、小鼠和野兔,尽管野兔在短距离内跑得很快,但在长时间的高速追逐下,最后总会由于恐惧和力竭而被赶上咬断脖颈,做了黄鼬口下的牺牲品。
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4
关键词:隐喻;翻译;诗歌;月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33-02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根源。在人的认知范围中,人们借助于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Lakoff & Johnson,1980)人们通过诗歌,表情达意,创作出了大量的美好诗篇,并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诗歌隐喻,多看重英汉诗歌中隐喻使用的对比,较少关注诗歌中隐喻的表现及其对应的翻译。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赏析《春江花月夜》及许渊冲对其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春江花月夜》,对隐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领悟出隐喻与诗歌及其翻译相结合的微妙之处。
二、隐喻和诗歌的关系
隐喻是人类将其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束定芳,2000)。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诗歌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语言在词汇、语法、语音、字音、语义、方言、语域和历史时代等方面与正常语言相偏离,因此,相对于日常言语的使用规则来说,隐喻是一种正常语言的偏离。诗歌中充满了隐喻,因而诗歌被称成为“隐喻式语言”。(束定芳,2000)
三、《春江花月夜》原文使用的隐喻及其英译方法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普通语言大约70%的表达方式都源自于隐喻概念(赵艳芳,1995:67)。在原文中,诗人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的情景兼容之物,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文。原文中涉及的隐喻有关于月亮自身的,也有关于月光的,当然,文中还有关于其他方面的隐喻,接下来将对其一一分析。
(一)原文中出现的有关月亮的隐喻
例1?摇原文: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文:We do not know tonight for whom she sheds her ray,But hear the river say to its water adieu.
分析: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了。原文中的“待”字,本义为人“等待”,但在此处用来描写月亮,显然使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在译文中,并没有将“待”翻译为“wait for”,但“ray”一词与“say”正好保持押韵,不仅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也使译文更具有韵律美。从翻译的美学角度看,译者必须重视译作读者的审美需求与反映。读者的心理倾向是想看到一种内容信息与美感信息均能与原文功能对等的译文。(毛荣贵,2005)
(二)原文中出现的有关月光的隐喻
例2?摇原文: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译文:She rolls the curtain up and light comes in her bower,She washes but can’t wash away the moonbeams there.
分析: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卷”本义是指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一般指有形的东西,如“把竹帘子卷起来”,而在此处显然月光是无形的,但诗人却把她当作有形的来看,渗透着隐喻的修辞手法,在翻译时,将原文省略的思妇翻译为“she”,将“卷”直译为“roll”,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拂”本义是指轻轻擦去有形东西,而在此处,月光显然是无形的,因此也是隐喻。
(三)原文中出现的其他方面的隐喻
例3?摇原文: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译文:The river winds around the fragrant islet where,The blooming flowers in her light all look like snow.
分析: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绕”是指“缠绕”或“围着转动”的意思,主语一般是有生命的物体,而在此处将“绕”用在江水上,显然赋予江水生命气息,因此此处用了隐喻这一修辞手法,使原文更生动,在翻译时将其翻译为“wind around”,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将原文的生动画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原文没有使用隐喻而在英文翻译中使用的隐喻
例4?摇原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译文:Who by the riverside first saw the moon arise?
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ee a man by riverside?
分析: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原文并没有出现隐喻,但在译文中,“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ee a man by riverside?”赋予月亮生命,将原文中的“照”翻译为“see”,不仅增强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月亮的生动,也使译文上下两句保持形式一致,增加了几分美感。
五、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隐喻与诗歌的关系,并且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春江花月夜》及其许渊冲对其的翻译,希望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春江花月夜》,对隐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领悟出隐喻与诗歌及其翻译相结合的微妙之处。在完成诗歌理解和翻译的同时,能够考虑到原文中使用的隐喻等其他修辞手段,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毛荣贵著.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5
那年中秋,月亮特别大,也特别圆。我问奶奶:“为什么中秋月是圆的呢?”她只说:“可能是月亮长大了。”我似懂非懂地点头。奶奶又说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一个人搬个小椅子,痴痴地看着树梢上的月亮,忽然看到一点小黑影,于是大呼:“我看到嫦娥了。”
那一个小黑点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两个。我想想,说不定是嫦娥和她的玉兔呢。我看得入迷了,虽然夜已深,仍没什么倦意。这时,哥哥来了。
“你在看什么呢?”哥哥说。
哥哥是我叔叔的儿子。那年我六岁,他长我两岁,正是淘气、爱玩的年龄。果然,他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去小池塘玩吧!”
我去过那个小池塘,不大,水碧清,常见小鱼儿在里面游动。也许是想看那些小鱼儿,我欣然跟在哥哥后面。一路上都是拜月的人。这是老家的风俗――每到中秋月圆之夜,或在河边,或在路口,人们拣一方干净的地方,摆几盘供果,还有自家打的“月亮粑粑”。
关于“月亮粑粑”,哥哥告诉我:“这可是通道最好吃的东西,一年中只有中秋节这天才能吃到。”
“那为什么平时不能打呢?”我问。
哥哥斜了我一眼,说:“很难打的,光是里面的馅就要准备一个多月,黄豆、红豆、绿豆、云豆……听奶奶说,起码有十八种豆,还要用柴火炒香、石磨磨粉,用蜂蜜和山泉水调馅……”
我不禁很响地吞了一口口水。
“快来追我!”
哥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跑到了小池塘的那端。只听到“咕咚”一声,人就不见了。池塘里猛地响起了“哗啦哗啦”的声音。我以为是小鱼儿在跳,便使劲睁大眼睛。忽然,我看到了哥哥晃动的手。原来是他掉到水里了。我急忙要把他拉上来――哥哥的手怎么一直在乱晃?唉!我实在是太小了,也太笨了,不知该怎么办。好在哥哥一番挣扎后,自己从水里爬了出来,不过,整个人成了落汤鸡。看着他,我笑个不停,哥哥恨恨地白了我一眼。
我赶紧把话题转开。“咦,水里怎么会有月亮呢?”哥哥听了我的话,顺手捡了个石子,往水里一扔。“扑通!”石子打破了水的静。月,颤了几下。我想把月亮捞起来,哥哥给我一个碗。呀!月亮就跑到我的碗里了。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忽听“啪”的一声,碗离开了我的手,碎裂在地。我很难过,捡起一块碎瓷片。可令我意外的是,我的小月满还在。月亮的幽光下,这些从一个变成几个的小月满更亮了。我高兴地喊:“月亮还会变魔术,它从一个变成好多好多了。”哥哥点点头。
哥哥看了看天色,说:“我们快回吧,不早了。”回到家,我们啃着月亮粑粑,看着那一轮月满,又开始幻想天上的事了。
现在,月亮又快满了。我伏在石桌上痴想,好像看到了哥哥。我飞奔过去,才发现是幻影。一种怀念的情绪在我心头回荡。月儿啊,你何时入满,请把我的一份祝福和思念转达给通道的亲人吧!
(指导老师:文静然)
――?埒编辑絮语:?埒―――――――
很难想象一个初一的学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来。
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语文;反思;感悟;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然而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认识,现状不容乐观。反思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思想上不重视;对活动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把活动看成了写作文的准备;活动时间安排的不够用等,都是造成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不成功因素。感笔者感悟到:只有在活动前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文本,揣摩专家编写意图,明确活动的各种目的;充分调查,进而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把握时间,要提前几周组织准备,激励和监督学生积极参与;重视活动的成果使用,更要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多元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多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组织一次活动太不容易。大家看,第一节课是准备课,我们一般都放在课后、双休日,学生的资料一是准备不足,二是不知自己所需,而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可能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做更多的指导,指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需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从所取得的效果来看,笔者认为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师生都在糊里糊涂地进行。事后对此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责任还是在于教师,最主要的是笔者自己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总结了一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上不重视
笔者前一阶段无法把活动课与一节新授课同等重视。由于受到语文课外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开展活动时任其发展,有时还认为没有必要。例如: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第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这就是我”,因为笔者所教的学生已在一起学习了二三个星期,互相之间早已认识,没有必要再做自我介绍,所以,笔者只是走了一下过场。事后,经过思考,仔细揣摩,其实专家在编排时是有一定用意的,以“这就是我”这一主题作为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其特殊用意是:
1.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珍视生命,体悟生命的价值;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
3.学习向别人得体地推荐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笔者对这一活动的认识真的不仅仅是不重视,简直就是亵渎专家的智慧,糟蹋了文本。
二、对活动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
如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的活动安排是清一色的有关月球的探索知识,组织了知识抢答,但大部分内容是提前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查找答案,课堂上挺热闹,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当时,笔者认为就应当这样上。事后,无意看到周锡林老师这样一个相关的活动安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探索月球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及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个交流会。
活动过程:
1.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婵娟、玉盘等)
2.在三分钟内看谁说出带月的成语多(日月如梭、嫦娥奔月等)
3.在五分钟内看谁背出关于月的诗句多(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4.每一小组出一张关于“月亮知识”的手抄报,进行评比,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三个。
附加题: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因瞎子阿炳的故居在东亭,故设计此题)
经仔细研究文本,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活动安排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也无意于让学生来解开月球之谜,而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美的熏陶,同时又以读促写,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丰厚的诗词文化,长此以往,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了,语文思维得到了拓展,知识储存也会变得丰厚了,动手能力也会提高了。而笔者的活动只是课堂知识竞答,热闹非凡,却偏离了目标。
三、把活动看成了写作文的准备
在进行每一活动时,笔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寻找写作的信息。例如: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把教材所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活动内容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三个话题题目,只是要求学生回家找到与这三个话题有关的资料,带到课堂,先相互之间介绍,然后指导写作,正儿八经将其上成了一堂作文课。笔者在这里恰恰忽视了本次综合活动所应有的精神收获和亲情、责任的教育。
四、活动时间安排的都不够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意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收集筛选资料,然后相互交流,产生碰撞,从而各有所获。可学生资料的查阅就耗时太多,课堂查阅不可行。?本校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图书室没有多少可供学生利用的书籍,可供查阅的资料有限;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教师、家长也不赞成学生私自上网。所以,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现在中考使各学科学习的压力都很大,学生在校时没有多少真正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因而,每次活动学生搜集资料的时间都不够用,每一次都或多或少要笔者亲自搜集资料,这样反复几次活动后,也有的学生向笔者反映:老师,来点现实的吧,这样的课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大收获。
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心里很是惭愧。经过思考和整理,笔者认为综合性活动以后要朝着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活动前要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文本,揣摩专家编写意图,明确活动的各种目的。其次,活动前要做仔细的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的熟悉与喜好程度,进而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然后在活动过程中,要把握时间,根据活动的特点与内容,要提前几周组织准备,激励和监督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实践,要把态度与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最后要重视活动的成果使用,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一定形式、一定内容的成果,这些成果或展示,或积累,或延伸拓展,或纳入学校资源,重视使用,既可丰富资源,又给学生以激励。另外,更要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多元评价,因为它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借用行家的话: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显示往往具有“长远、隐性、柔性”的特点。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分享成功的喜悦就要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多元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亦都可作为评价内容。在评价的方式上,我们要一改单一的量化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强调主动参与、积极互动,把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让参入者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
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教师要明确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的活动要与社会紧密结合,有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社区干部、学生参与,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自觉性,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达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