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排排队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排排队教案范文1
一、排查目标
围绕顽瘴痼疾大起底、执法司法问题大清查等内容,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通政法部门间数据传输通道,协调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税务、公、检、法机关实现相关数据共享,综合运用各种数据比对方法进行摸排,实现本部门“六大顽瘴痼疾”相关情况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为全县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提供查究整改基础数据台账。
二、任务分工
(一)县司法局教育整顿办负责司法局机关、直属单位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排查。组织协调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开展排查工作,并负责对本部门排查出的问题梳理汇总,剖析深层次原因,推进抓源治本。
(二)县司法局协调公安部门开展社区矫正领域的排查工作,并负责对排查出的社区矫正问题梳理汇总,剖析深层次原因,推进抓源治本。
(三)县司法局具体负责本单位社区矫正数据排查工作,通过智能化数据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一整改。
(四)县司法局要及时将发现的社区矫正问题报县教育整顿办,并报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改。
三、排查内容
(一)对干警违规经商办企业、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排查。县司法局教育整顿办汇总县司法局全体干警及其配偶子女及配偶身份信息,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比对法人股东等注册信息,看是否存在违规从事经营活动的问题。
1、4月15日,提供县司法局机关干警及直属单位工作人员的名单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姓名、职业、身份证号。
2、局教育整顿办将以上名单信息移交到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开展排查工作。
3、4月16日,局教育整顿办到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取回排查结果,分析比对,整理上报。
(二)县局提供本地区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台账,县公安机关协助,批量查询、研判各种动态轨迹及违法犯罪记录,并反馈在矫人员非本地区轨迹、违法犯罪记录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逐一核对,查处脱管、漏管等问题。
1、在矫期间跨越区域和非本地区轨迹情况,查处情况。
2、在矫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不按照规定活动情况,查处情况。
3、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活动轨迹,查处情况。
4、脱管、漏管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轨迹,查处情况。
5、排查在矫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记录,处理情况。
四、时间步骤
1、部署启动阶段(4月13日前完成)。县司法局协调公安部门启动智能化数据排查工作。将在矫社区矫正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矫正期限、定位电话号等台账提供给公安机关。
2、摸底排查阶段(5月20日前完成)。围绕六大顽瘴痼疾智能化数据排查内容,在全面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数据比对方法,摸清各类问题底数。
3、整改纠正阶段(6月15日前完成)。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边查边治、限期整治、彻底整治的原则,定内容、定措施、定目标,整治一个、销号一个。
4、总结提升阶段(6月30日前完成)。深挖顽瘴痼疾成因根源,找准病灶、分类实施、靶向治疗,建章立制,推动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显性问题与深层次问题一起解决。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结果应用。县司法局对通过智能化数据排查出发现的问题线索,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办理。对执法不规范问题,要立即整改;对涉嫌违纪违法线索,要及时移送县教育整顿办。
排排队教案范文2
为切实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坚决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势头,根据海南州交警支队统一部署,贵德县交警大队迅速部署,扎实推进,积极投入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力确保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可控状态,现将近期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一是先期召开筹备会。大队召开全体民警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布置落实,明确各自分工和工作职责。二是专门成立工作小组。由大队长吉星林任组长,教导员仁青本、副队长杨仁千任副组长,其他正式干警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小组。三是定期召开推进会议。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大队制定落实了定期例会制度,根据交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定期由工作小组领导召集各成员参加,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推进情况,拟定下阶段工作措施和计划。
二、深入调研,排查隐患。一是实地踏勘情况。大队对涉及到的危险路口、路段逐一进行了实地踏勘,并在分析各项事故数据的基础上,拟定了初步上报意向。二是邀请专业部门论证。为确保大队排查的交通隐患路口切实可行,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能取得实效,大队要求事故防范处专家对道路进行实地调研,逐一分析目前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探讨治理措施。三是综合分析上报。根据实地踏勘和专业部门论证情况,副大队长杨仁千2次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推进会,通过会议分析讨论,确定了2条危险路段6个危险路口。并详细分析主要隐患,拟定治理措施和治理目标,明确责任单位。
三、滚动排查,严格监管。一是结合捉漏找差排查隐患。大队结合“优信号、纠差错、促长效”交通设施捉漏找差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梳理排摸各类交通标志。对需要维护或完善的立即进行维护完善;对暂时无条件维护完善的,积极协调县发改局等相关单位完成。二是加强道路施工监管。大队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开展施工工地交通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占用车道施工工地的交通安全设施和文明施工执行情况。
四、强化整治,广泛宣传。一是明确整治重点。大队根据交通违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警力跟着时段走、跟着违法行为走,向危险路段倾斜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措施和勤务安排,采取白天与晚上整治结合、定点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超载超员、危险品运输、酒后驾驶和电动三轮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队会同县司法局、路政执法大队在县客运站大厅设立交通安全宣传咨询点,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滚动播放交通安全警示片、组织交通文明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宣传“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守序有礼,文明出行”、“拒绝酒后驾驶、平安出行”等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法规。三是开展交通安全宣讲。大队依托“六进”工作机制,深入社区、寺院、农村、学校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剖析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提醒驾驶人在恶劣天气和突况下的驾驶注意事项等。
排排队教案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排;分析;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8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化学实验恰恰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实验不仅对学科知识起着引领与巩固的作用,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沪教版)教材中实验呈现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现交流如下。
一、对化学教材实验安排的认识
1. 从零乱到系统,由常规仪器引领化学实验
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之前已经从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接触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对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是处于比较零乱的状态,还缺乏从化学视角或化学实验系统的角度认识化学实验仪器或化学实验。教材中的第1章第1节中就出现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为了使实验介绍得更清晰,而且引发学生化学的兴趣,从此也拉开了化学实验的帷幕,此时教师们都会通过具体的实验仪器的呈现对学生进行常规仪器的介绍、识别、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对各种化学仪器有一个较为详细、具体和系统的认识,以达到引领化学实验的目的。如:酒精灯,不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中生物、物理实验课中都已经多次使用,但这些学科教学中只是涉及酒精灯的具体使用,而不能象化学学科这样系统、规范的介绍和使用酒精灯。
2. 从生活走向化学实验,启蒙“做科学”
教材中的第1章第2节“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蜡烛的燃烧”实验,蜡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蜡烛的燃烧也是每位学生都能熟知的生活现象,但在学习化学学科之前,大多数学生不会对蜡烛燃烧进行过多的思考,也不会想到会与化学实验有过任何联系,而化学教材中通过“蜡烛的燃烧”引入化学实验,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是从学生生活走向化学实验的意图。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每位学生都能做、都会观察、都能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且通过该实验还可达到以下目的: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验,并能初步感受到“化学实验”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⑵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什么是化学实验,感知化学实验并非深奥的内容;⑶实验过程中如何去观察、记录、思考、描述等;⑷化学实验过程中自己应该是怎样的角色;⑸实验过程中自己有没有新的认识、体会;⑹化学实验如何做等。
3. 科学设计实验,形成实验规范
从科学的认知角度看,化学实验为学生探究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提供了一种方法,也是获得新物质的一条重要途经。通过前一阶段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诸多化学实验内容,而在教材第2章第1节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了“氧气的制法”,“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个物质制备实验,该实验目的与意义要远远高于“蜡烛的燃烧”实验,这个实验涉及制备新物质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如:原料的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包括催化剂)、实验仪器的选择、操作的步骤、气体收集、安全问题和规范问题等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制备物质的一般原则来思考,实验方案的设计、论证、实验,真正起到教材中安排该实验的目的与作用。如:⑴原料的选择时,实验室制备氧气时选择原料的大方向是什么?通过对KMnO4、H2O2、KClO3三种药品的分析,也就是说对原料有什么样的要求,即如何选择药品。⑵根据所选择的药品,实验的原理如何?反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顺利进行?又如何实验设计来认识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⑶在介绍实验仪器的特点同时结合原理,若要得到一瓶氧气应该如何选择仪器、如何收集?⑷实验过程中应该如何规范操作?即实验的顺序是什么?其中哪些可能会涉及到安全性问题等等。由于学生第一次完成物质制备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装置的设计处在初始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法、操作、能力和结论形成等方面还达不到理想的境界,学生的设计实验的经验是非常匮乏的,因此,在完成“氧气的制法”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启示,充分做好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有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和纠正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规范的目的。
4. 实验知识联系,渗透迁移
课本在安排了“蜡烛燃烧”、“氧气的制法”的基础上又在第2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中安排了制备二氧化碳的制备。此实验的安排一方面在时间上保持了连续性,因为有前面的氧气的制备实验作为基础,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氧气的制备”的相关知识,产生联系、迁移、比较、选择和改进,进而完成制备二氧化碳的设计和实验;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保持了递进性,教师在组织这一实验时不应该是对课本中实验的依葫芦画瓢,简单重复,而是在原料的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仪器的选择、操作的步骤、气体收集、安全问题和规范问题等内容讨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起到了既巩固实验又运用实验的目的。
5. 运用实验,提高综合实验能力
通过一阶段的实验教学,此时,学生也已经接触化学一段时间了,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些化学实验的基础、技能和能力,同时学生也具备了相应的化学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在实验的目的指引下,懂得如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的引领下开展实验活动。课本中以后所设计的大多数实验都可依附于前阶段所形成的化学实验能力(当然也有少数个性化的实验),如:氢气制备的实验探究设计;在给予信息如何制备一氧化碳后,让学生进行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探究设计等。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前面所形成的实验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实验作为一种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教学建议
1. 仪器的介绍由单一的认识到有所拓展,丰富学生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实验的起始阶段,此阶段实验教学情况对学生今后的实验习惯、实验能力和实验意识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如:在介绍试管、烧杯、量筒时,有的教师只是按常规逐一介绍三种的规格、使用方法及相关操作,但对试管的用途,如果能在盛放少量液体(固体)、溶解物质、收集气体、反应容器、液封作用等常规介绍的基础上,也可适度介绍试管常见的款式有平口、圈口、喇叭口,底部有圆形的和平底的两种;在介绍完试管后向学生提供试管、烧杯、量筒,让学生在观察三种仪器,根据三种仪器的特点及仪器上所具有的信息,教师提出若要粗略和较为精确量取液体体积应如何选择仪器?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烧杯和量筒。因此,在教学中除解决学生的基本实验之外,要能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2. 做好配角,凸显学生主体
如教材中设计“蜡烛的燃烧”实验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实验探究之旅,但此时学生的实验意识、认识态度、行为习惯和实验操作都没能进入真正实验的要求,因此,此时教师的实验角色对学生今后实验意识和行为影响很大。所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恰当地融入学生的实验活动之中,既能积极的引导而又不越位,并能恰当地参与,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学生实验心理的分析,适时地渗入方法与实验技巧,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奥妙和乐趣,感悟实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意义、价值等,以此培养学生初步的“做科学”的意识。
3. 将化学实验生活化
“生活即课堂”,如果教师能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感性材料入手,然后将这些感性材料通过理性思维提升为学科内容。化学实验的生活化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巩固和内化学科知识,也会让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同时也会真正地让学生的动手技能提到发挥,也会让学生用生活的视角来看待化学。如:在课本介绍电解水的实验后,建议学生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来设计和搭建一个电解水的实验模型,结果有的实验小组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教师将该作品展示于课堂时,引起学生的惊叹。
4. 改进课本实验,激发学生“做科学”的愿望
课本实验内容为学生进行探究提供了范本,但实验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如果对课本实验作一定的改进,对学生进行“做科学”的意识的激发将会起到意相不到的效果。如第1章第2节中“蜡烛燃烧产物”的鉴定,课本实验方法是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时间过短烧杯内水珠不明显;时间过长会因为烧杯内温度过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且烫手而使实验失败。
改进方法:用试管夹加持试管倒扣在火焰上方。优点: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高、密度小,正好进入试管,遇到试管底部的冷壁冷凝成水珠,再用胶头滴管滴入石灰水,现象很明显,成功率百分之百(见下图2)。
总之,教材中通过实验的合理安排让初中学生实验从模糊认识到清楚认识再到熟练运用的过程,初中化学实验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本质的同时,也让学生开始体会到用实验的视角来看世界与其他学科视角有什么不同,感受化学实验的神奇、规范,也进一步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价值。倘若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有正确、科学的认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会选择符合学生认识实验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材设计者实验安排的目的,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排排队教案范文4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中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51-03
体育游戏是一种体育手段,它的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体育教学方法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有关资料获得一定的信息来源,以充实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为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1.2 观察法
通过感官有目的地对学校上课中对体育游戏的运用进行系统考察。
1.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从各方面进行逻辑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体育游戏的分类及特点
2.1 体育游戏的分类
体育游戏的内容很丰富,体育游戏常用分类方法有: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如:奔跑类、跳跃类等;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任务分类,如: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等;按运动项目分类,如田径类、篮球类、足球类等;按课的结构分类,如: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类、基本部分的提高兴奋性类、结束部分的整理与放松等;按活动的形式分类,如:追拍类、接力类、角力类等。
2.2 体育游戏的特点
2.2.1 目的的明确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小学生体质,而各自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有的重视提高某些素质掌握某些技能;有的重在发展体力和智力;有的是为了提高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的则侧重于调节情绪和休闲娱乐,此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性还表现在可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结构,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2.2 活动内容有较强的教育性
活动内容有较强的教育性。体育游戏是一项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活动,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
2.2.3 活动方式的可变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游戏动作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如可用器械,也可徒手;道具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规则可繁可简,可粗可细;跑、跳、投、攀、走等动作,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变异的。
3、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主要是为营造一种学习气氛和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法是把学生这个教育对象,放在了教育主体地位,既把充分发展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又以研究学生特点、需要和心理活动等规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体育游戏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够达到较好的状态。通过体育游戏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还可达到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以起到诱导学生练习的作用,又能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3.1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等活动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体育游戏中有大量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形式和内容,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不可缺少的手段。青年的身体在形态上已趋于完成,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期,由于素质练习内容单调枯燥,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体育游戏可把单调的素质训练内容变活,趣味无穷,参加游戏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的最大动能性,因此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3.2 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兴趣,爱好对掌握技术技能有直接的影响,一个人若对某一运动项目有兴趣,则表现出他在这个项目的练习中比较自觉、积极,而当他对某一运动缺乏兴趣时,则往往在练习时表现情不自愿的消极态度。在体育教学中,用于打基础的基本功练习所占的比例大,而单纯的基本功练习又往往会显得较枯燥,学生对此不易提高兴趣,然而基本功练习又是体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对基本功不感兴趣,在练习中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就会受到影响。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喜爱活动和对游戏有兴奋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的需要,穿一些生动活泼的具有一定竞赛性的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兴奋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3.3 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及竞争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兴趣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意”。中小学时期是形成创新人才的重要时期,而游戏教学正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手,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技术才能,培养创新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编、改游戏内容和规则,并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组织体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还从中发展了创新能力。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最终要有胜负之分,它的胜负不仅是体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智力的竞争。
排排队教案范文5
(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4.
(二)使学生正确掌握4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掌握4的组成.
(三)使学生初步理解“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4的认识及组成.
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方块图和小棒4根.
(二)学具:小红花图片4个、小棒4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老师指黑板上的桃子图提问:
3个桃子再添上1个是几个?(4个)
师说:对,3个添上1个就是4个,今天我们来学“4的认识”.(老师板书课题)小明他们班的同学到电视机厂参观,看见工人们在生产电视机.过了几天,老师又带他们到农村参观,他们来到农村,看见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1.认数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来到农村,看到了什么.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农民?几台拖拉机?
师问:原来有几台拖拉机?又开来几台?一共有几台?
指名把三句话连起来说.
(2)用小棒摆四边形:(出示磁铁小黑板)
老师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四边形.
师问:你们看,老师摆了一个什么图形?(老师摆了一个四边形)或(正方形)
师问:这个图形是用几根小棒摆成的?
师说:你们愿意摆吗?好!请你们拿出4根小棒,也摆一个四边形.
师说:刚才我们数了4个农民、4台拖拉机、4根小棒,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4,我们就可以用4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4)
(3)你们还看到哪些东西的数量是4个4个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条腿、汽车有4个轮子、黑板有4个角、4条边等等)
2.教学4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上前在计数器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1个.
师问:3个珠子再添1个是几个?(用完整话回答)
(2)出示点子图: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234.
请同学按照数的顺序说说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齐读:1234321
3.比较3和4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
师问:左边有几个方块?右边有几个方块?(左边有3个方块,右边有4个方块)老师在方块图下面分别写上3和4.
师问:3和4比,谁大?谁小?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3和4比,3小4大,中间应用小于号连接)老师板书“<”.
齐读:3小于4.
指名说:3比4小.
(2)出示方块图:
师问:这是几和几比大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说,老师板书:4>3.
指名读:4大于3.
指名说:表示4比3大.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自己摆小红花:每人拿出4朵小红花图片,把它摆成两堆,有几种不同的摆法.边摆边小声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4.
指名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说一组,老师板书:
指名读4的组成,齐读.
5.初步认识“第几”和“几个”.
指导看书上排队上车图,然后回答问题:
师问:他们在做什么?(排队上车)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师问:
(1)谁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几?
(3)叔叔排第几?
(4)大姐姐的后面有几个人?
(5)叔叔的前面有几个人?
(6)从后面数,小朋友排第几?
6.指导书写数字4.
师边示范边说:4是两笔写成,笔顺是先写∠,再写|.注意写|时要和∠的竖平行,写斜竖.学生在书上描写4.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4的认识,知道了4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记住了4的组成.下面咱们再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游戏:
(1)排排座:
正排:拿卡片1的同学上前问:谁在我的后面?拿卡片2的同学答:我在你的后面,谁在我的后面?……
反排:拿卡片4的同学上前问:谁在我的前面?拿卡片3的同学答:我在你的前面,谁在我的前面?……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学上前来问:谁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来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一起说: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1和3,对不对?(下同)
(3)做拍手游戏:师生拍手,对4的组成.
2.看图填数:
3.填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4的认识”,前面已经学过了对1,2,3各数的认识.数数练习、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这几项内容学生在学习1,2,3各数的认识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这节课里就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学会1,2,3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4的认识.
这节课里第一次出现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实物摆成两堆,看有几种摆法,然后归纳出4的组成.摆出一种组成,要启发学生联想出另一种组成.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它是为以后学习5~10各数的组成打基础的.因此,在这节课里要体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第几”和“几个”.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在教案的设计上要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