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边形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边形课件

四边形课件范文1

1.1 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概念

本文中讨论的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指的是计算机程序方面的专利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三种,分类如下:

(1)按编制程序语言可以分为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2)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嵌入软件、实时软件、事务处理软件、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

(3)按照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软件和创新性软件;二是作品性软件和工作性软件。

1.2 计算机软件的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计算机软件有其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点,主要特点如下:

(1)计算机是软件是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它是通过人类的思想和知识创造出来的,我们只能体会其逻辑性。

(2)由于计算机软件是不仅具有文字作品的特性,还具有技术的特性,因此,他具有作品性和功能性这两种双重属性。

(3)计算机软件研发过程复杂,开发周期长,花费大,周期短容易被更新和替代。

(4)计算机软件很容易被大量复制使用。计算机的由于其自身特点特殊,因此,计算机软件容易在较短短时间内被频繁复制。

(5)计算机软件的表现形式不唯一,因为同样的算法原理和设计思想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因为不同的研发思想可能产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而且具有同一个功能的软件未必唯一。

2.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的现状

作为一种特殊的专利,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审查是很不正规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相关的审查员回呢参与。近年来,各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软件的专利申请。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也开始参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利申请制定。换句话说,现如今,申请计算机软件专利以是大势所趋。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就是将计算机软件以发明创造的形式来进行保护。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我国的软件行业却迅速崛起。由于我国的软件产业短时间内发展迅速,软件产业也确实出现了小虎队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如盗版、侵犯产权等问题也屡禁不止。现有的法律保护看似比较完善,但实质上制度并不健全,直接导致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不能得到平衡,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国2001年的《专利审查指南》规定,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得到的有关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在专利保护的客体范畴。受专利保护的是以下四种计算机程序:

(1)用于工业控制的程序。如果一项专利申请是把一个计算机程序输入计算机后形成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生产方法,则可以给予专利保护。

(2)用于改进计算机性能的程序。如果一项专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更新计算机内部的程序,解决了技术问题,则可以受到专利保护。

(3)用于测试过程中的程序控制。如果一项专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测试程序控制,则可以受到专利保护。

(4)用于数据处理的程序。如果一项专利申请了计算机程序处理数据,解决了技术问题,则可以受到专利保护。

2.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专利保护方面也着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第一,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条件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个层面的定义仍然很模糊。正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计算机软件发明的申请条件,所以,大部分企业还不知道受专利法保护是否保护计算机软件,甚至很大一部分专利审查员都搞不清楚。因此,很多人申请专利,却只有一小部分人通过专利审查,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使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第二,审查时间及保护期限过长。我国专利保护期限是二十年。而计算机软件更新较快,许多软件生命期也就三至五年。二十年的专利保护期限显然过长,不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第三,审查员综合素质不高。审查员在专利审查中需要具备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目前审查员这方面综合能力有待提尚。

3.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建议

作为一种历史最悠久的智力成果保护法,专利法可以说一门最成熟、最严格的法律。所谓最严格,不仅指对成果最严历,而且体现了对保护对象选择上的也最严格。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可以算得上是对计算机软件最有效的保护方式。专利保护一方面提供了专利所有人强大的占有权,而另一方面,专利权还对侵害专利权的人或团体进行了强烈的打击。因为专利法对保护对象的要求很高,所以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权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它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3.1 明确计算机软件是专利保护的客体

现如今,国际上普遍要求加强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因此,在中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软件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计算机软件的专利符合专利保护的要求,有利于我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响应我国的科技创新的决策。

3.2 制定明确的审查标准

目前,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审查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审查制定,但是这些还只是初步的规定,不具备针对性。审查标准应该以促进我国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为原则,激发软件开发者的兴趣,符合计算机软件的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审查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审查标准要绝对新颖;二是计算机软件的技术要兼具创新性。在对审查员方面的要求上,应当对审查员实施统一、严格的培训,制定并形成个完善统一的标准。

四边形课件范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课件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面积。

2.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4.引入:今天,我们将要共同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二、新课,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习例1)

1.师: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如果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指导: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出现了不满一格的,可以都按半格计算,也可以采用拼凑的方法,将不是整格的半格凑成整格,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整格,从而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

2.猜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和方法。

转化方法: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将原图形切分成两部分,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即可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直角三角形采用平移的方法,即可将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拼凑成一个长方形。

4.讨论:

A、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B、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5.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和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相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6.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方法。

8.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三、运用公式,及时练习。(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让生了解题目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信息。

平行四边形一:底2厘米,高3厘米

平行四边形二:底5厘米,高2厘米

2.让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抽生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口算课件中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一:底4厘米,高3厘米

平行四边形二:底5分米,高4分米

平行四边形三:底5米,高3米

2.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下列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正确的是( )

A:30×25=750平方分米B:25×20=500平方分米C:30×20=600平方分米

3.判断。

①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面积越大。( )

②平行四边形越高,面积越大。( )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

④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

重点强调:同(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4.想一想,填表。

平行四边形的底(厘米) 4 12 2.4

平行四边形的底(厘米) 6 8 1.5

平行四边形的底(厘米) 12

五、思维拓展

师:将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周长会如何变化?

教师课件演示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让生观察――思考――讨论――形成共识。(周长不变,高变短,面积变小。)

六、小结全课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再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附: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长×宽

四边形课件范文3

姓名

班级

分数

1.下列性质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边平行且相等

2.如果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顺次连结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以上都不对

3.顺次连结下列各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是(

A.等腰梯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4.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若BC的长为3

cm,则DE的长是

(

)

A.2

cm

B.1.5

cm

C.1.2

cm

D.1cm

5、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D∥BC,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6、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4

cm,∠AOB=60°。

则对角线AC=

cm。

7、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果AC=8,BD=6,那么菱形的周长=

,菱形的面积

8.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二、解答下面各题:

9、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10.如图,在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别是E、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11、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

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D

E

F

12.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EF过点O分别交BC,AD于点E、F,G、H分别为OB,O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F

B

C

D

A

O

G

E

H

1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DE、DF分别是BDC、ADC的角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DECF是矩形.

A

D

B

C

E

F

O

1

2

1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16.如图,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O为BD的中点,

PO的延长线交BC于Q.

(1)求证:OP=OQ;

(2)若AD=8cm,AB=6cm,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不与D重合).设点P运动时间为t(s),请用t表示PD的长;并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18、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

将矩形纸片沿BD折叠,点A落在点E处,设DE与BC相交于点F

(1)猜想BFD是

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四边形课件范文4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分类思想;探究四边形

一、分类思想的意义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思考与探究,使概念的理解在分类中层次清晰,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类思想的实践策略

在教学每一个具体概念时,按照概念形成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教学过程。

第一种是:资源感知―探求相同中的差异(分类甄别)―提炼概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分类甄别,根据某一标准将不同类别的资源区分开来,把具有内在一致性、有联系的资源归为一类,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每一类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当然,学生在分类过程中会出现不相同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资源进行辨析,沟通材料和材料间的联系和差别,同样抽取出图形的本质属性,这就是甄别的过程。

第二种是:资源感知―探求差异中的联系(聚类辨析)―聚焦综合。面对大量感性资源,将它们集中在一起仔细观察,寻找这些资源的共同点。尽管这些资源从表面上看都是不一样的,但去除它们的外部表象,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着共同的本质属性,这就是聚焦的目标。

下面结合自己公开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谈谈“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分类思想在四边形教学中的应用。

三、巧用分类思想,探究四边形问题

(一)探究分类标准,凸显四边形的特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利用折、量、平移等方式,研究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与概念,然后运用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接着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引入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者关系的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都包含于四边形,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上则是运用了分类思想,先进行分类,再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类是我们研究图形特征的常用方法,如果要给这些四边形分类的话,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作为标准?

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

生1:按照对边是否相等为标准。

生2:按照对角是否相等为标准。

生3:按照是否有直角为标准。

生4:按照对边是否平行为标准。

由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里只提到“对边是否平行”这一点,因此,我抓住这一种分类标准“对边是否平行”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师:这几位同学都清楚地表达了他们的分类标准,其实啊,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为我们认识图形提供不同的途径。

师:接下来,我们选择一个角度“对边是否平行”来探究四边形。

1.猜测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四边形有2组对边,如果按照“对边是否平行”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不同的四边形?(引导观察学生有几组对边平行)

学生猜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两组对边都平行”,第二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第三类是“两组对边都不平行”。

2.抓住分类标准“有几组对边平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用验证平行线的方法,通过三角板和直尺,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感悟到:两组对边都平行的四边形为一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为一类、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为一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两组对边都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分类思想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研究、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这远比直接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根据分类标准,确立四边形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研究了这么多种四边形,如果把四边形看成是一个大家庭(点击课件出现“四边形”的集合圈),那么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分别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标准四边形“有几组对边平行”,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在分类中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者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这几种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由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这几个家庭构成(点击课件出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集合圈),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包括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点击课件出现“长方形”的集合圈),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括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点击课件出现“正方形”的集合圈)。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同时,没有忽略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轻松理解了这几个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突破了难点。

正因为有了前面分类的铺垫,学生轻而易举地表示出几种四边形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边形课件范文5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 梯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平行四边形。通过活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这一特征。而梯形是第一次出现。

本节课学是在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一、游戏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常常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需要教师好好琢磨。在课前,笔者和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们看着老师的手势来玩“8打4,4躲8”的游戏,然后进行“猜图形”的游戏,通过与学生做这个游戏,笔者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入了课堂的学习之中来,为新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快结束时再次进行“猜图形”的游戏,做到前后呼应。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在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全班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三、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联系与区别。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校园情景图、教师准备的日常生活中的旅行衣架、伸缩门等。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知识生成,让学生学会探究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笔者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边形课件范文6

关键词:教学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本学期,笔者教学公开课选择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是经常被选作公开课的一个内容,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怎样才能有自己的风格,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在备课时笔者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

导入――延续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笔者一开始设计的导入环节是先展示生活中包含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场景,从中提炼出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平行四边形。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方式,比较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但很快笔者又否决了这样的设计,因为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那时他们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过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还进行过简单的折、剪、拼等操作。但当时他们并不明确平行形的特征,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图形还不能准确判断,此时让他们去辨别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他们仍然依据的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倒不如等他们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再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笔者决定采取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在课前布置学生用空心吸管串一个平行四边形,上课时让学生取出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展示,然后直接提问:“随便取四根吸管都能串成平行四边形吗?长度相同的小棒分别放在平行四边形的什么位置?”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导入环节成为学生课前实践的延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探索――源于实践

皮亚杰曾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教学。”美国教育家通过研究也发现:“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这里的“做”就是指学习实践活动。在备课时,笔者把学生的操作实践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的联系时,笔者先让学生用自己的一副三角尺去拼平行四边形,因为不能完成而产生合作的需要;通过同桌合作发现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继而用自己准备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去拼(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两个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教师检查准备工作时尽量兼顾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得出“两个相同的任意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接着组织学生四人合作,继续用三角尺拼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并将拼成的几种情况全部贴在黑板上;选择其中一组让学生移动一个三角形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通过观察和操作判断其他几个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这样的移动改拼成长方形,通过比较得出能这样改拼的都是沿着高分开的,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操作,得出“平行四边形沿任意的一条高剪开都能拼成长方形”结论,整个探索过程完全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完成。

媒体――服务实践

在教学媒体的选用上,开始笔者也曾准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信息技术有目共睹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但在进一步备课时发现有不少制约因素,比如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环境对合作学习的制约,课堂上许多生成性教学资源难以在教学课件中展示和应用,设备的要求和软件的制作制约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等,再加上备课时间紧,也不允许有更多精力去制作多媒体课件。因此,笔者决定完全使用传统教学媒体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用小黑板代替课件出示,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代替课件展示,让学生实际操作代替计算机演示,这在形体知识的公开教学中是很少见的。但实际教学后,笔者发现这个选择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代替不但使教学准备量减少了,每个教师都能用较少的时间完成教学准备,以后教学设计改变时也不需要修改教学软件,而且画在小黑板上的图形,贴在黑板上的作品学生都能直接进行操作,学生所获得的内心体验是观看计算机演示所无法比拟的。

民主――寓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