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与丑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与丑的作文范文1
妈妈拿来了别人送的两只河蚌,我好奇极了,想看看什么样子,与我想象中的一样不一样。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沉甸甸的河蚌,细细观察起来。它黑黑的,呈扇形,上面有扇子一样的花纹,显出淡淡的银色,边上还有软乎乎的青苔,上面滴着水,十分腥臭。与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我一直认为河蚌一定是银色的,干干净净。不容我多观察,妈妈已经拿来了菜刀,准备从河蚌体内取珍珠。我们将刀刃插入它的开口处,向里剖开,顿时路出了嫩红的蚌肉,两颗珍珠便从里面滚了出来,我欣喜若狂地捡起这圆滚滚的珍珠,珍珠呈粉红色,闪着诱人的光,好似夜空中的星星。我们又从蚌肉中取珍珠,它们整齐地躲在蚌肉下。我们又以同样的方式打开了另一只河蚌,取出了珍珠,不一会儿,所有珍珠都被取了出来,而且数量十分可观,一共有65颗,并且其中米黄色的,粉红色的,还有两颗是紫色的。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起初只是小沙粒进入河蚌体内,河蚌用自己身体的组织在沙粒外面包裹,成年累月,这些沙粒便变成为了珍珠。河蚌并不是自觉为人类产珍珠,它只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它用身体的血肉来对抗外来的伤害,长时间的生命的磨难,才形成了美丽的珍珠。
丑陋的河蚌,可怜的河蚌,令人感动的河蚌!
美与丑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素质
现在社会呼吁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指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篇目,利用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民族英雄和革命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斗争精神;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辨证法的思想,掌握课文所运用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一)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晨读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许多优美的词汇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多朗读文章中的优美片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各种问题,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又如,《谈骨气》一文,有些豪壮语言,老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启发学生多思考和回答各种问题,尤其是结合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班会课上,前十分钟定期召开朗诵会、演讲比赛,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流利地读书、演讲,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塑造学生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其它学科比较,作文与思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观点的形成阶段,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在现行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忽视思想教育,就作文论作文,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其缺乏思想的光芒和感人的力量。
2、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以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3、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魏书生说过:“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打消学生写作文的顾虑,让学生放开胆子,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从而生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4、让学生勤练笔。除每周的作文课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读后感和观察笔记,随时随地把看到的、想到的,试着以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一)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
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通过语文课,文学欣赏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山光水色、花草鱼鸟的自然美。如,学习中感受到黄山的奇险,泰山的雄伟,大海的潮声雄伟壮阔,长江三峡的雄奇秀险,洞庭湖的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课文《斑羚飞渡》中,老藏羚羊为了延续种族生存义无反顾地成了小藏羚羊蹄下通向生命之路的彩虹,它们面对死亡从容镇定,毫不退怯。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读老藏羚羊跳下山崖的文字,结合景色的描写感受它们凄美、悲壮的举动,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二)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
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阿Q正传》中的阿Q自欺欺人,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表现出为朋友同甘共苦的朋友义气等等。这些形象都具有明确的审美意义。
(三)要激励学生去创造美
美与丑的作文范文3
首先,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有真事去写,有真情可抒。
真情实感是我们的写作要求。只有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才容易写出真情。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对养育自己的土地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成了学生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父母田间护理小麦;聆听初夏蝉鸣蛙声;秋高气爽,感受丰收的喜悦;隆冬时节,随雪花漫舞。独特的农村生活,让孩子有了与城里孩子不一样的感受。积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走进大自然,生活的色彩就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无论是美的或丑的,高尚的或卑劣的,都会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形成对社会、对人或事的基本看法。这样在写作文不至于抓耳挠腮无话可说了。
其次情真才能动人。众所周知记叙文的目的是以情动人,所以要让学生掏出心灵深处情真意切的语言来打动读者,让读者与小作者之间产生共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情。
例如初一学生的作文《那一刻我懂得了爱》,大意是原本认为能吃好东西就是幸福的“我”故意受冷感冒,结果令我失望,医生叮嘱饮食要清淡。迷迷糊糊的 “我”在深夜醒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夜未眠的疲惫的妈妈,“我”瞬间懂得了“幸福”的含义。这是我们人人都有过的生活。正是因为这场景太熟悉、太普通了,使得好多人对它冷漠了,以至于忽略了其间所蕴涵的那种执著、深沉的母爱。而这位同学发现并写了出来,我们大家也就都体会到了那份沉甸甸的亲情。
这篇文章在作文讲评时引起了好多同学的共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真“――真事,真情。是”真“打动了读者的心。
最后老师面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指责。
美与丑的作文范文4
一、在指导学生观察和收集素材中,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作文教学必须从形象开始,有了美好的形象才会有好文章,而形象必须从观察开始。要使学生写出能准确表情达意并富有美感的文章,从观察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教师需给学生必要的审美观察指导。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积累,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需要,把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引向生活中那些积极向上的代表生活本质和主流的事物,引向那些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益的领域。
观察什么呢?首先是自然现象。“到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去,即到大自然,到美的世界中去”。大自然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和它所显示出来的力量是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这句话千真万确,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那美丽的晚霞,皎洁的明月,雨后的绿树,云雾笼罩的山峦,奔流不息的江河,广漠无边的原野……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人格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既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人最重要的是心灵美”,这话耳熟能详,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会不自觉地以外表、地位、才干、财富等因素来衡量一个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物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都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身上发掘出美来。
现在的学生作文中,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提到父母的爱总是病中照顾,雨中送伞;提到师爱总是为我补课,带病坚持上课;提到农民总是勤劳朴实……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不善于观察积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有甚者,对于一些阴暗面,假、恶、丑的事物过分关注,津津乐道。这就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二、在指导学生提炼和分析材料中,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就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克服低级审美直觉的缺陷,使瞬间萌发的美感沿着正确的轨道深入,从而发觉审美对象的内在美。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引导、培养和激发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直觉和理智结合起来,对平时观察到的材料进行理性的分析。
所谓分析材料就是认识材料的性质,是美还是丑,是真还是假,是善还是恶,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对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美与丑的作文范文5
一、深入生活,让“真”回归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抒写真情实感的基础。写作是生活的文字显现,唯有深入生活,有感而发,方能写出真挚感人的作文。
1.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高中生,虽然生活阅历不大丰富,但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也有其生活的独特之处。教师只需引领他们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惯常中的奇妙,感受平淡时的幸福,感悟生命里的美好,鼓励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当然,观察的过程不仅要用眼睛,而且还要用大脑。因为真情实感是在对生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获得的。没有思考的观察势必流于肤浅,写出的真话、实话必然缺少深度。走进生活,在感悟、体味生活的同时,把外在的观察化为自身内心情感体验,表达起来自会真情流注。
2.创情境,谈感受,写真真人
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呢?关键在激发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弦。我们不妨创设一定作文情境,以期唤醒学生内在感情,并在其动情之后,进一步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最终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与真实感受。
作文是情感表达的艺术,抒真实情感,写自我作文,才能激起学生与生活相连的灵感,下笔才会“如有神”。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引发其写作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教学的要务。通过作文情境的创设,打通作文与生活的通道,使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感由心生,一旦“触景生情”,学生自有抒写自我真实感受的欲望,使写作成为其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渴望。情感的表达,不在于语言的华丽,而在于抒发的真实。先为真人,后为真文。“人”做“真”了,感情流露自然真实。
二、价值导向,让“善”永驻。
尽管每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各不相同,但是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应该健康高尚、积极向上,给人以教育和启发,启迪人心向善。
1.辨是非,明事理
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给学生提供了诸多了解社会的机会。面对社会的光怪陆离,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所以,有些作文就会流露出玩世不恭与悲观厌世的情绪。如果认为这便是“真情实感”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文教学要能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不可否认,社会中有愚昧落后,但也有文明进步。所以,为师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中的善与恶,让美善充满内心,丑恶就无法占据心灵。其实,只要学生睁大眼睛,就能发现社会生活处处绽放着美善之花。
发现善、传递善、弘扬善,把其化作一泓清泉,灌溉心田。当其表现在作文中时,自然会流露出积极向善的人生态度。很多时候,社会生活并不缺少善行善举,而是缺少发现。作文教学,在尊重学生独特立意的同时,应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使学生能从身旁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明辨是非,弃恶扬善。
2.精选材,巧提炼
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要选择触动自己心灵而又有切身体验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提炼的主题必须符合普世的价值观,倡导人心向善。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人“性本善”的张扬和升华。
社会生活真假相混,好坏相间,我们对此要加强学生辨别是非曲直能力的培养,让其多关注社会中的正面典型。学生唯拥有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在写作材料组织与安排上方有可能选择“善”材,表达“善”情。通过作文教学,引领学生不断审视、矫正自己,促进情感朝向健康发展,从而在文章立意上凸显人们内心的美好本质,展现人性之善。
作文的主旨如果符合人性定位,展现高尚人格、美好心灵,道德就会受到感化,灵魂就会得到净化,进而感染、熏陶他人。因此,写作如果把真情实情和积极的思想情感统一起来,开拓出题材的深意和新意,作文的主题必将得到升华。
三、笔下生花,让“美”升华
要表现真挚之情,就不能不讲究写作技巧。作为一种文字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作文的表达技巧,实现感情与技巧的融合,文情并茂,展现真善之美。
1.丰富写作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出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学生如果平时注意阅读、观察、实践的积累,在脑海中汇聚,化成情感,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感闪现,就会有“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夯实学生写作根基的引导。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优秀诗文、有益杂志等,让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受到的感染和激励。
然而,单凭感情还是不够的。要想学生的作文脱颖而出,还需要巧妙生动的表达。所以说,作文教学还要加强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指导训练,用心锤炼文字,推敲词句,增强作文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和意蕴性。还有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开头结尾等写作技能的培养也必不可少。
2.定格生活之美
大千世界,无处不美。万事万物都是学生认知的对象,如能从审美角度出发,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当然,挖掘生活之美,不能因矫情而出现“失真”的美好。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操,展现精气神。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如果及时用文字将其定格,其散发的美好感情,定能温暖、感染读者,让“美”得以升华。
写作,为我们观察生活,认识社会增加了一个思考角度。采撷生活之真,记录社会之善,让真情在笔端纵情流淌,用生花之妙笔,让真善交融升华为美。
美与丑的作文范文6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听
“听”的美学意义在于学生是主动地听,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学生必须耐心、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在教师讲课时,学生应该专心致志地听,不能随意插嘴喧哗、左顾右盼、漫不经心,否则“听”就失去了“美”的存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有尊重对方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师生双边关系朝“美”的方向发展。学生无论眼神、神态、姿势都要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美:使师生之间在传授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人格、情操、情绪的交流共鸣,使“听”成了“认真地听”。同样,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时也应该如此。比如,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应该是面对微笑带有鼓励性的神态去听,要使学生明白:只要我参与学习,老师就不会生气。总的说来,就是师生相互间的“听”应是默契和谐共振的美,“听”过后应是有美的感受。
二、说
“说”是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因而也是充满美感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生间的说话。教师的上课,有很多要说的,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营造一个好的美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听得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越听越有味。教师不能用粗鲁的话来刺激学生,否则这节课必然失败。因为这种语言是丑的,而不是美的。
(二)对课文的诵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起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应该让学生明白,课文朗读得流利有感情,这就是美。能够对课文中的人和物加以爱和憎,这就是美。文学作品中那些真善美的情感和思想,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作用。
三、读
语文阅读教学所蕴含的美学因素是丰富广泛的。语文课本本身的思想内容、体裁、结构、风格、语言表达等都是美的,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都是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因此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并且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文学作品”。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广大群众为伟大目标而斗争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例如朱自清的《春》以“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勃勃生气美,艳丽容颜美,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又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手段,把春天五彩缤纷的花色,低吟的蜜蜂,翻飞的蝴蝶,活泼俏皮的野花描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立体的、充满神韵的春天的清丽明朗的水彩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文中还对“鸟儿的鸣叫、流水的声响、牧童的短笛声”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欢快、动听的春之交响曲,在读者耳边久久回荡,这种韵律感赋予散文以音乐美。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写物附意,扬言切事,抒发对春天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的深沉感情。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笔下的美并加以具体的分析感受,看到作者笔下的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写
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及训练。以往作文教学过程缺乏美育渗透,导致学生的思维都八股化了,成了“官八股”、“师八股”、“分八股”。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渗透美的教育,使学生创作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要让学生的视觉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放飞到现实生活,领略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是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又对生活富有挚情的人,才能写出精妙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