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求职信例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求职信例子范文1
很多人也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只要自己的学历与经验适合雇主的要求,便不用太花心思去撰写求职信,更认为面试的机会必然垂手可得。
一、求职信
1、雇主望你要知正所谓:知己知彼,既然求职信是写给未来雇主看的,所以你应针对雇主的需求和本人的条件,列出自己相关的资历与技能,以说服他给予一个面试机会。一般雇主对求职者的期望明确的求职动机与目标合适的学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经验具思考能力(学习新知识与技巧、分析推理、决定与辩识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独立工作、适应力强、领导才干、富责任感、视野广阔。)其他个人素质(如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具上进心、关心社会时事、多才多艺、情绪稳定。)对申请职位、公司及待业具有认识
2、十大要求一定要知
①推销:要牢记这是一封推销自己的信件,你应该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并且表示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而不是奉上一份个人自传。
②到题:内容精简到题,段落分明,不宜超过一张纸。若雇主收到你那长达三四页的求职信,只会觉得你缺乏决断能力。
③简明:文字运用简明、直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一味贩卖艰涩字句,只会惹人反感。
④正确:留意文法的正确,切勿写错字。一封满是错字的求职信,难以对写信人委以重任。
⑤专业:格式整齐干净,除非雇主列明要求手写,否则以打字为佳,强调专业风格--"Businesslike",笔者曾收过一封以单行字手写的求职信,无论写得怎样出色,也会予人马虎草率、没有诚意之感,当然不作考虑。
⑥风格:这是一封有关"你"的信件,最好能具备个人的风格,但并不表示要哗众取宠、夸张大胆,而应该就不同的申请职位而度身撰写求职信,配合个人的特色,不可只抄别人的东西草草了事。
⑦用语:大量使用"ActionVerbs",和"directed","persuaded","coordinated"等,以加强整封信的气势与感染力。
⑧准备:最好事前细心阅读招聘广告列出的雇主要求,逐项针对性地撰写,另外,你所申请的公司是属于什么类型?提供什么服务或产品?申请职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你也应事先搜集资料。
⑨提示:--使用普通大小(A4)的纯白色信纸。--注意纸张质料、打字质素与字款的运用。--行距不可太疏或太密。--保留副本以作翻查。
⑩检查:撰写完毕后,应反复检查,确保无误,才正式寄出。因为一些微小的错误,也会予未来雇主一个不够全面及不细心的坏印象,就算连日期、标点符号也要检查清楚,要记着你的求职信,便是你的求职代表。"撰写求职信时应针对雇主的立场出发,尽量写上雇主有兴趣知道的资料。""大多数招聘官一般都相信,如果一个求职者连一份求职信与履历表也写不好的话,很难期望他在工作上会有杰出表现。
二、履历表
求职信的第二部分是履历表(Resume或CurriculumVitae),是求职时不可缺少的文件。有些雇主为了节省时间,反而会更集中参详你的履历表多于求职信,所以两者同样重要。
1)不容忽视的原则问题跟求职信一样,履历表是你的推销文件,代表你全部的资料。试幻想你是面试官,对所有申请人也一无所知,只可凭一份履历表的资料而决定会否面见这个人,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决定呢?
所以你不得不了解履历表的基本原则:
?撰写履历表应从雇主的角度出发
?让雇主透过履历表的资料找寻合适人选
?重点突出有关申请职位的经验与技能
?将雇主有兴趣的资料写在前面
?利用文字来说服未来上司,让他相信你就是他渴望聘请的人才人才
?履历表应每次度身订造,因应每个职位的要求而变动,以强调某方面的特质强调某方面的特质
2)内容焦点--强调个人特色请问以下那一项才是正确之选呢?1)学生照2)即影即有相3)生活照4)陈旧黑白证件相。5)一张拍于有水准的影搂、预先打扮一番,梳理整齐、精神奕奕、笑容自信的彩色证件相。据一些人事经理透露,他们常碰到以下几种无奈的情况:履历表制作认真但相片拍摄马虎。相片样子过分严肃、态度嚣张、没有笑容,看来难以共事。要求寄上照片,但没有做到。附寄资料:不用附寄推荐信与学历证明,这些资料通常在面试时才需要。重点陈述:对于毕业生来说,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履历表的重点应放在学业成绩之上,或曾参予的课外活动及暑期工作经验。至于早已踏足社会的申请人,可加强工作成就与实际工作经验的重点描述,而不用详细列明学业成绩,应尽量表现个人的特色。内容如实:资料清楚如实,千万不要说谎或夸大其辞,以免面试时露出马脚。有利资料: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可以不用填写在履历表上,如会考的数学科目不及格,或者曾在很短时间内转职,这些资料会令人感到不踏实。
求职信和履历信很多人也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只要自己的学历与经验适合雇主的要求,便不用太花心思去撰写求职信,更认为面试的机会必然垂手可得。
一、求职信
1、雇主望你要知正所谓:知己知彼,既然求职信是写给未来雇主看的,所以你应针对雇主的需求和本人的条件,列出自己相关的资历与技能,以说服他给予一个面试机会。一般雇主对求职者的期望明确的求职动机与目标合适的学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经验具思考能力(学习新知识与技巧、分析推理、决定与辩识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独立工作、适应力强、领导才干、富责任感、视野广阔。)其他个人素质(如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具上进心、关心社会时事、多才多艺、情绪稳定。)对申请职位、公司及待业具有认识
2、十大要求一定要知
①推销:要牢记这是一封推销自己的信件,你应该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并且表示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而不是奉上一份个人自传。
②到题:内容精简到题,段落分明,不宜超过一张纸。若雇主收到你那长达三四页的求职信,只会觉得你缺乏决断能力。
③简明:文字运用简明、直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一味贩卖艰涩字句,只会惹人反感。
④正确:留意文法的正确,切勿写错字。一封满是错字的求职信,难以对写信人委以重任。
⑤专业:格式整齐干净,除非雇主列明要求手写,否则以打字为佳,强调专业风格--"Businesslike",笔者曾收过一封以单行字手写的求职信,无论写得怎样出色,也会予人马虎草率、没有诚意之感,当然不作考虑。
⑥风格:这是一封有关"你"的信件,最好能具备个人的风格,但并不表示要哗众取宠、夸张大胆,而应该就不同的申请职位而度身撰写求职信,配合个人的特色,不可只抄别人的东西草草了事。
⑦用语:大量使用"ActionVerbs",和"directed","persuaded","coordinated"等,以加强整封信的气势与感染力。
⑧准备:最好事前细心阅读招聘广告列出的雇主要求,逐项针对性地撰写,另外,你所申请的公司是属于什么类型?提供什么服务或产品?申请职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你也应事先搜集资料。
⑨提示:--使用普通大小(A4)的纯白色信纸。--注意纸张质料、打字质素与字款的运用。--行距不可太疏或太密。--保留副本以作翻查。
⑩检查:撰写完毕后,应反复检查,确保无误,才正式寄出。因为一些微小的错误,也会予未来雇主一个不够全面及不细心的坏印象,就算连日期、标点符号也要检查清楚,要记着你的求职信,便是你的求职代表。"撰写求职信时应针对雇主的立场出发,尽量写上雇主有兴趣知道的资料。""大多数招聘官一般都相信,如果一个求职者连一份求职信与履历表也写不好的话,很难期望他在工作上会有杰出表现。
二、履历表
求职信的第二部分是履历表(Resume或CurriculumVitae),是求职时不可缺少的文件。有些雇主为了节省时间,反而会更集中参详你的履历表多于求职信,所以两者同样重要。
1)不容忽视的原则问题跟求职信一样,履历表是你的推销文件,代表你全部的资料。试幻想你是面试官,对所有申请人也一无所知,只可凭一份履历表的资料而决定会否面见这个人,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决定呢?
所以你不得不了解履历表的基本原则:
?撰写履历表应从雇主的角度出发
?让雇主透过履历表的资料找寻合适人选
?重点突出有关申请职位的经验与技能
?将雇主有兴趣的资料写在前面
?利用文字来说服未来上司,让他相信你就是他渴望聘请的人才人才
求职信例子范文2
你喜欢打羽毛球吗?打羽毛球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励志的句子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羽毛球励志语录,供大家参阅!
羽毛球励志语录【热门篇】1、我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挥一挥球拍,不留一个活口
2、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过网的球
3、爱是费尽心力地杀球,然后再百转千回地垫网而过!
4、球技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
5、当“羽球拍拍”的短裤失去松紧带后,才懂得什麽叫做依赖。
6、球不听话,所以我们“打球”。
7、海阔凭鱼跃,羽球任你打。
8、我跟耶稣祈求踏实稳定的生活,他想了想说,咱们还是先谈谈“羽球拍拍”的事吧…
9、趁着年轻,能打打羽毛球就打打吧,没几年了。
10、人贵在言而有信——我说打球就打球!
11、羽球拍拍,拍拍中的战斗机,噢耶!
12、思想有多远,高远球你就给我打多远!
13、做人一定要做一个蹦蹦跳跳打羽毛球的人。
14、我打我的羽毛球,你过你的奈何桥。
15、羽毛球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打死我也不认输,你们还没使美人计呢!
羽毛球励志语录【精选篇】1.作为国家代表队的球员,要发挥最大潜能,冲破自己体力的极限。
2.要懂得秘密休息----如捡球时,尽量放松自己。
只在比赛击球的那一剎那,才要尽量的紧张。(按,林水镜于61年来华比赛时,来回捡球特慢,即在秘密调息气力)
3.呼气比吸气更重要.呼出再吸进新鲜空气.
4.弯腰捡球时,尽量吐气.
5.凭腰力打球,用力更多,要用腕力.
6.站在球后,姿势与打法易于变化.而且出手令对方难预料.
7.开球,高远球,网边球,杀球,练久了,变化多,使人看不出.
8.比赛必须尽力求胜,即使十五比零,也不可放松.
9.尽力训练,全部休息,慢慢增强,以求突破.
10.随时回防,不可脚懒.
11.发球姿势,架子先拿好;要打那种球,再临时变化.
12.击球前准备姿势,要习惯于一样,使对方无法判断你将打出什么球.
13.短球很要紧!国际名手对它也为难.
14.尽量多用正手拍.
15.反拍球,要尽量用腕力,不靠臂力,球才有劲.
16.最危险时,只要把球送过去,也是好的.
17.对打,平球,有两个死角.
18.抬起一只脚,身倾后方击球最要不得----击球无力,不能迅速回防,予敌可乘之机,会闪腰,姿势也难看.
19.当一个正式球员,如有坏手法,坏习惯,务要访师访友,多得明教,痛下决心,迅速改正.千万因循不得.
20.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过网的球
林丹经典语录林丹(1983年10月14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客家人,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男子单打运动员,解放军代表队运动员,同时也是体工大队副大队长[1]。最高排名世界第一位,因其球风凶悍、个性鲜明,被广大球迷称为超级丹。林丹被公认为同时代实力最强的羽毛球运动员,甚至是羽毛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
要爬到山顶看一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旦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
荣耀留在过去,未来更加可期。
它们迎面而来,你扛住了,全世界都属于你。你若被打垮,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我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这说明我还得努力,让自己更强,赢得让别人无话可说。
男人或许只有经历过失败和坎坷之后,才能成大事。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的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
任何时候不要去怀疑自己,或是羡慕别人。做好自己,全力以赴地把握好每一天,不要太计较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只是迟早和长短而已,最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展现自己价值的一天。
作为运动员比赛就是有输有赢,如果他真是我的克星的话,那就应该每次都赢我。
无论是爱情,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自己喜欢就好。
求职信例子范文3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考试中心都在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增加了原地投掷实心球这个项目。相对于以前以力量为主的原地推铅球,原地投掷实心球更加注重了投掷技巧和身体的柔韧、协调性。然而,很多人觉得在高中阶段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技术,需要更长时间,得不偿失,从而选择了简单的教学方法,这样成绩的提高幅度就会较小。其实不然,在一定时间里学习更合理的技术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原地投掷实心球时采取“鞭子”原理的投掷方法就更能提高成绩。
关键词:“鞭子“原理;高考;实心球;体育术科考试
中图分类号:G808.1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09
一、名词解释
“鞭子”原理投掷实心球:投掷者投掷实心球前,双脚左右开立,约于肩同宽,通过身体背弓屈膝,发力鞭打实心球的一种投掷方法。在鞭打过程中,下肢如同“鞭杆”,髋如同“鞭根”,整个身体如同“鞭条”,实心球如同“鞭梢”。当鞭杆通过屈膝蹬升快速发力时,鞭杆产生的动能迅速传到鞭根,然后迅速制动,这时鞭根的力量通过鞭条迅速地传向鞭梢,鞭梢便获得和鞭根一样的动量,把实心球“鞭打”出去。
二、研究对象与分组原则
(一)研究对象
1.清远市华侨中学2008届入学体育训练生120名(包括特长生和转入训练的文化生)。
2.筛选20名身高、体重、100米成绩接近的体育训练生,最好是以前未学习过投掷实心球的。
(二)分组及原则
1.通过测试实心球成绩进行分组,把成绩分成10个档次,每一个档次由两个成绩A和B组成,并且相对应分成A组和B组,求出A组和B组的平均成绩A平和B平。
2.很多人在采取原地投掷实心球的教学方法时,开始习惯让学生前后脚站立,本人设定该种站位为A组,以“鞭子”原理投掷实心球的设定为B组。
3.同一个教师分组分开指导训练,每周训练时间为两课时。测试结果如下:
三、实验测试结果
1.从该表格可以看出,两组训练的学生都随着训练的时间增加,投掷的成绩越来越远。
2.训练的前三个月,前后脚站立的A组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成绩要好于B组,特别是刚开始一到两周;但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B组成绩的增长幅度要大于A组,特别是半年过后,在术科考试前后优势更加明显。
四、分析与讨论
由于前后脚站立,刚开始向前投掷时,下肢支撑有力,符合人的手臂发力习惯,只要能掌握发挥手臂和上身的力量就可以很快提高成绩,这也是开始时A组成绩增长较快的原因。但是练习时间一长,A组学生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了,特别是下肢和腰腹的力量。这是由于前后脚开立,使得人体骨骼很难在前后方向大幅度移动,虽然稳定,但幅度太小,这也是A组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的主要原因。而左右脚站立时,身体的上下肢、腰腹如同一个鞭子一样,活动的幅度非常大。虽然开始练习时,身体的稳定性不好掌握,对身体协调性要求也高,所以很难用上力,这也是B组学生开始练习时成绩提高幅度较小的原因,但是随着练习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学生慢慢控制好了身体的稳定性,提高了协调性,从而掌握了“鞭子”鞭打的技巧,这样就更能发挥整个身体的全部力量,这也是为什么B组最后成绩提高得那么快的重要原因。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短时间练习实心球时(如三个月内),前后脚站立姿势更好。
2.长时间练习实心球时(如超过三个月),左右脚站立,用“鞭子”原理投掷实心球更好。
(二)建议
在练习时,腰部受伤的同学中,B组明显多于A组,特别是前六个月,但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这种现象就不明显了。虽然如此,但前期的腰伤也会阻碍学生的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的练习,从而影响整个高考成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如下:
1.增加腰腹背的力量练习。主要是每周至少通过一节腰腹背力量课的练习来体现。练习时主要以仰卧起坐(或负重),背后两头起,双杠支撑摆追逐(两个同学一组)等等。在练习过程中,切忌肌肉过于紧张,绷得太紧,练习后,一定要放松,所以最好安排在一次训练课的最后部分中进行。
2.增加柔韧协调性练习。相对于体育术科考试中其它项目,原地投掷实心球对身体的柔韧、协调性要求较高,特别是以“鞭子”原理投掷实心球时,要求更高,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设计好练习方法以及训练量。以静止状态下的练习为主,增加运动中的柔韧、协调性的练习。
3.减少两公斤实心球投掷次数。特别是训练前期,除了指导学生持球的教学外,最好不用两公斤的,直接用一公斤的,或更轻的球类。这是因为,更轻的实心球或其它轻的球类更能让学生掌握身体“鞭打”的技巧,而且会减少腰部受伤的机会。
此外,在练习这种“鞭打”动作的过程中,要记住三个“切忌”。一、切忌无提臀,只有提臀才可以更好地把下肢的力量转化到上身去;二、切忌前臂带动上臂,一定要理解身体的发力顺序:双脚—膝关节—髋部—腰部—肩部—上臂—前臂—腕—手指,不要习惯性地前臂带动上臂,结合鞭子的发力顺序来体会身体的发力顺序;三、切忌出手点过低,开始投掷实心球时很多同学出球点都在额头前半臂距离,就如同鞭子鞭打时,鞭子中间的力量没有鞭梢的力量大,所以,出手点最好在额头前上方一臂的距离等等。
参考文献:
[1]周国戈.关于提高原地投掷实心球出手初速度的技术讨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求职信例子范文4
电话:125
7859
1234
邮箱:78596341@qq.com
求职意向:幼师
Personal
Resume
个人简历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观察记录能力较强,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再兴趣、性格、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的个体差异。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
2016年9月~2018年6月
江河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
主修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91分),幼儿心理健康(98.8分),幼儿心理学(90分),主修技能:舞蹈
2018年9月~2020年6月
希望大学
秘书学专业
本科
主修课程:秘书心理学(88分),秘书基础写作(87.4分),现代办公自动化(89分),行政管理实务(83分)
教育背景Education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教师资格证
中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
中国舞蹈教师资格1-3级
技能证书Certificates
2016年4月~2018年1月
小华幼儿园、向日葵幼儿园、童心幼儿园
幼师
主要工作:关爱每个幼儿,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实施课程中,我以幼儿发展为本,经常倾听幼儿的需求、情感、想法。了解幼儿的“一百种语言”。走进幼儿的心灵,支持、关心、爱护、尊重、接纳每一个幼儿。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给每个幼儿同样的发展机会。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019年7月~2019年8月
建水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实习生
主要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整理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性
别:女
籍
贯:湖北
电
话:123
4567
8909
邮
箱:456734567@qq.com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姓
名:幸运日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7年6月
政治面貌:党员
专业:学前教育、秘书学
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善于沟通协调,特别在安排各项事物性工作和日程方面较为出色,
注重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个人技能Personal
Skills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自
荐
信
童心幼儿园园长王女士: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
我是希望大学秘书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我有幸在公众号上,看到了贵园有关招聘幼儿教师的信息。我非常希望能够应聘该岗位。为此,我带上了在江河学院五年专科、希望大学两年本科的学术背景和学习经历,以及对建水童怡幼儿园的热情,向贵园投递简历,申请幼儿教师一职。
除了在专科阶段经过专科五年的专业学系经历以外,我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专科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缺漏,经过两年的学习,现在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此外我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吃苦耐劳、诚实、自信、敬业;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并能脚踏实地的办好每一件事情,有在建水机关事务管理局有过一段社会实践的经历。这都为我应聘贵园的幼儿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童心幼儿园所要求的素质
我所具备的素质
35岁以下,又在园工作经历者优先。
23岁,有在小华幼儿园、新春幼儿园、建水县童怡幼儿园工作经历。
师范类大专以上学历或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秘书学专业
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已经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
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
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科主修课程办公自动化(89分)
我相信我的到来,将给童怡幼儿园这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幼儿园带来我应有的贡献。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同时我也万分期待能够在您方便的时候与您见上一面,给我一个机会来向您展示更多的我。
顺颂商祺!
自荐人:
云南民族大学秘书学专业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朝阳北路39号
联系电话:18787355279
邮箱:970102960@qq.com
年
代汶汐
2020年12月9日
期待您的回复
Looking
Forward
To
求职信例子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求职心理 干预
每到毕业前的求职季节,许多毕业生怀揣着自己求职就业的美好理想,或信心十足或惴惴不安地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但一轮求职过程下来,有的同学欣喜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的勉强地准备先找到个工作过渡一下,有的则失望而归。求职对于即将毕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人生一次重大的选择。特别是初次求职的同学,由于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就业压力,能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做为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我们要通过对学生不断的教育及干预,使学生的求职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概括说,毕业生中不良的求职心理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盲目乐观,过于自信
有这样一些学生,自身条件较好,如所学专业市场需求较大,属热门专业,作为个体成绩优异,技能突出,交往能力较强等。因而自认为有某方面的长处,求职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表现的过于自信,盲目乐观,而对求职就业的复杂性准备不足。结果很可能是机会擦肩而过,不能实现求职目标。
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对求职者而言,向往著名的公司企业,希望得到优厚的薪资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味的攀高,求职时好高骛远,不愿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干起,则极有可能因为所要求岗位和自身差距,而使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三、固守目标,偏执不变
有的同学在规划好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就业条件后,固守不放。一定要等目标岗位和单位出现,非此目标不就。从而限制了自己求职的范围,人为地减少了自己求职成功的机会。
四、盲目从众,缺乏主见
在就业推荐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这样的毕业生,平时对求职就业关注不够,更不用说准备充分了。以至于临近毕业实习或就业时,对自己、对未来的就业目标和岗位缺乏主见,盲目从众。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左右观望,看着别人的行为行事。
五、自卑畏缩,过于恐惧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同学,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但面对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条件和要求,则来个180°的大转弯,感觉自己学历低,文凭不高,又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由于平时很少表现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特别是一次二次求职失败,更加剧了这种自卑心理,以至怯场,不敢再次求职应聘。即使壮胆应聘,也是畏首畏尾,缺少上好表现。
六、依赖性强,主动性差
有的同学或由于父母、亲属承诺,或因自身性格使然,在求职问题上,主动性不强,把找工作的包袱甩给父母,由他人代劳,自己则一身轻松。
1.主动适应,敢于竞争
现代社会,竞争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不但促进和引导着社会的进程,也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人生。面对社会,我们要做的首先只有主动适应,适应由于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社会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责任、要求和压力,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参与竞争。要抛弃一次择业定终身的观念,更不要怕择业和应聘的抢购。
2.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择,比如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追求优厚待遇还是注重能力发挥。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固然可嘉,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一厢情愿的高标准,不仅盲目性强,而且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也会屡屡碰壁。对此,我们不妨站高一点,看远一点,个人的职业发展应是关注的重点,待遇应放在次要位置,不要急功近利。如果能够置身于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哪怕是一个极小的公司,我们的视野、机遇及前景都会有更大的空间,我们就会随其成长而成长,随其发展而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了解自己,确立未来规划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根据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要认真盘点自己,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评价,看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擅长是什么?从而找出自己的长项,针对其长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如对学机械的人来说,如果自己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较强,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弱,则可以选择生产型企业中的加工和维修岗位。反之,组织和沟通能力较强,愿意承担责任,喜欢与人打交道,则可以选择营销策划等岗位。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打算,则最好选择生产型企业中赢得一段经历,再转岗到营销策划岗位,经过这样的磨练,积累一定的经验和阅历,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
4.摈弃焦虑,学会从容应对
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在当代社会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方面,市场经济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挑战,也蕴含着下一次的机会;另一方面,挫折也提示我们,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要打有准备之战。
求职信例子范文6
关键词:有效需求;需求引致的创新;收入差距;市场分割;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01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5-0001-08
一、引言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最持久的源泉在于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Romer,1990;Grossman,et al,1991;Aghion,et al,1992)。一些国家经济之所以长期处在低水平的增长路径上,是由于知识生产部门的产出不足、技术进步率低的缘故。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意味着创造和积累知识,促进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从实践上看,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自主创新较多的国家。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中国台北、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加大自主创新活动,促进技术进步,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Romer(1990)在《内生技术变迁》的研究中,提出新技术的产生主要是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追求最终赢利的结果。新技术的生产量是由新技术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由此产生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供给推动”说和“需求拉动”说。“供给推动”说认为,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包括科学知识的发现、技术机会、研究实验室的效率、投资的机会成本等(Rosenberg,1974;Dosi,1988);“需求拉动”说则认为,一国(地区)收入分配结构所蕴含的中高收入阶层的需求规模和支付能力,是决定该国(地区)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最根本因素。笔者认为,对于自主创新活动,需求因素的引致作用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创新的主体企业而言,创新本身就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必然要在创新过程中获得预期回报与收益。从创新企业研发、试车、生产、商业化等整个创新活动过程来看,创新活动得以实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创新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较。要获得预期的收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实现创新的价值。此时,只有当市场中存在足够的有效需求和对高价格的创新产品有支付能力的意愿需求时,企业大量的创新投入才能通过市场最终转化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收益,因而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实现整个国家自主创新活动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对于有效需求规模与结构而言,市场分割和收入差距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中国国内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郑毓盛等(2003)分析了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效率损失。该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导致的产出配置与要素配置结构扭曲持续上升。到2000年,由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而导致的产出损失高达20%。严重的市场分割极大地制约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中国也正经历着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GINI系数已经从1981年的0.288上升到1998年的0.403。巨大且广泛的收入差距与市场分割直接导致中国居民有效需求不足,产生对高创新含量产品的需求不足,形成消费需求的特殊“低端化”结构,影响了中国自主创新主体的盈利能力和高创新、高研发投入产业的发展,制约了中国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和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收入分配所决定的需求结构对技术创新乃至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Zweimuller(2000)认为,在产品价格和提价能力外生给定的情形下,较小的收入不平等能够为创新程度较大的产品提供一个更大的消费需求市场,因此,较小的收入不平等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Galor等(2004)通过构建模型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初始财富禀赋存在异质性情形下,越高的收入不平等越能导致经济的更高增长,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原因在于,较小比例的、财富高度集中的富人阶层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在能够促进企业家诞生的有效制度环境下,有利于新企业的诞生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学者范红忠(2007)提出关于研发投入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需求规模假说,认为有效需求规模对一个国家研发投入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收入差距对自主创新行为有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能够勾勒出一个粗略的理论思路:市场分割和收入差距所导致的有效需求规模与结构可能是影响一国自主创新行为乃至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市场分割与收入差距变化所引致的有效需求角度出发,来探寻有效需求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机制。
二、有效需求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1.有效需求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从影响自主创新的深层次因素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因素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因。原因在于,在不考虑出口因素的前提下,任何一个社会经济体最优的自主创新应该是与其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相互匹配、相互制约,因为一国的国内消费需求是该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即使考虑了出口因素,国内消费需求因素也应该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
[JP+1]有效需求可以有效地分摊自主创新活动的巨额成本。自主创新的成本主要来自创新活动的高失败率所导致的损失以及成功的创新行为所需的固定投资。许多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失败率非常高。一项对化学、制药、石油和电子产品开发的研究发现,只有大约20%的研究项目最终实现了成功的商业化(Mansfield,1981)。除了高失败率,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也非常高。据报告,开发伟哥这样的新药品成本可能高达5亿美元,但是药厂生产每片药的边际成本可能不过几分钱(希尔 等,2005)。平坦而低位的边际成本意味着,自主创新的平均成本可以随着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大、产出的上升而不断下降。总之,由于自主创新面临非常高的失败率和巨大的固定成本,必定需要较大的有效需求以分摊自主创新的风险和研发成本。
有效需求可以有效影响市场结构和自主创新的动力。从需求面来讲,企业进入某市场的主要障碍是有限的市场需求规模。如一个五星级酒店不可能出现在贫穷乡镇,而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却有很多五星级酒店。当市场需求规模仅能容纳一个或少数厂商时,就会形成垄断性市场结构,而垄断性市场结构通常是不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如果有效需求规模足够大,由技术障碍造成的垄断性市场结构就不会长久,因为垄断利润将激励更多的厂商扩大研发投入,从而打破技术障碍。上述分析说明,市场需求规模和规模经济是产业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而产业市场结构的形态又决定了自主创新行为能否顺利成功。
所以,本文认为,有效需求的增加,短期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对一国自主创新有需求拉动效应;长期通过影响市场结构,改善创新基础设施和微观创新环境,可以提高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效率,对自主创新有供给推动效应。因此,一国有效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2.市场分割、有效需求规模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中国国内存在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对有效需求规模产生负面影响,间接抑制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静态损失突出表现在对有效需求规模的抑制上:市场分割的存在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效用,因为他们以同样的价格只能买到质量更低的物品,或者同样的物品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从整个宏观层面来看,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使得现实的有效需求规模远远小于潜在的有效需求规模。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静态损失也必然降低有效需求规模引致自主创新的动态绩效。一方面,生产要素不能按照市场信号在地区之间流动,从而不能配置到边际产出最高的生产环节中。要素报酬不能实现最大化,整个社会的储蓄和资本积累速度会因此而减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自主创新的速度将降低。另一方面,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限制竞争,会延缓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最终导致稳态人均收入增长率不能达到潜在的最高水平,降低长期社会福利水平。另外,市场分割还会导致地区之间和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存在反过来又对有效需求产生负面影响。总之,无论是从静态还是从动态的角度,市场分割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扩大,间接限制了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3.收入差距、有效需求结构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收入差距的变化会对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需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一国的自主创新行为。一个经济体中收入差距至少可以通过两种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力量来影响该经济体中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及经济增长(Zweimuller,et al,2005)。一方面,一个社会中收入差距具有“首尝效应”和“模仿效应”。Porter(1990)提出“老练、苛求的购买者”的概念,实际就是“首尝效应”的体现。“老练、苛求的购买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对现有产品不满、对质量更好的创新产品有很强需求的购买者。只有高收入的购买者才可能成为老练苛求的购买者,而高收入购买者的数量是市场需求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因为正常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和追求更好生活水平的倾向,所以收入差距还存在一定的“模仿效应”。收入差距可以通过“首尝效应”和“模仿效应”创造一定规模的中高收入阶层,为高价格创新产品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还存在“挤压效应”,即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制约中低收入阶层对高价格创新产品的需求能力,减少创新产品的市场规模,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盈利能力,影响经济增长。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收入因素制约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偏好。对于低收入者阶层来说,满足其基本生活的动机是其首要的消费动机,因此低收入者的需求多集中于“价廉物美”或“价廉质低”的生活消费产品,对高价、高性能、高创新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自然就很低;对于中等收入者阶层来说,生存性质的消费需求不再是其主要消费支出,生活质量型和舒适性的消费需求是其主要消费支出,因此,对适度价位、适度创新的新产品的需求较为强烈;对于高收入者阶层来说,可能更偏好于享受型或炫耀型的创新产品,此时,对高价位、高性能、高创新产品存在需求。
合理的收入差距对自主创新有着重要的引致作用。适当的收入差距可以在社会中形成“橄榄型”结构,即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都占较小且适宜的比例,而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比例,这种收入分配结构就比较容易发挥“首尝效应”和“模仿效应”的作用,限制“挤压效应”,容易促使“价高物美”的社会消费需求偏好的形成。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能够促进消费需求呈现出一种阶梯式的、多层次化的“接力棒”消费格局,创新产品首先由高收入者消费,然后再转移到中间阶层收入者,最后由低收入者消费,开发新产品的创新企业初期的高额研发投入就能够得到持续的现金流和利润流收益补偿,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励微观企业不断地进行高研发投入的创新活动。
综上分析,我们可将这种由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规模与结构对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内在激励机制定义为“需求引致的创新”。具体来看,我们可得到如下的结论,一个经济体中市场分割因素与收入差距因素会决定性地影响该经济体中的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能力,进而深刻影响整个社会自主创新活动的整体实现,以及最为根本的微观企业创新动力的利益补偿激励机制,最终会影响到一国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将收入差距与市场分割因素纳入到需求引致创新的分析中进行检验以证实我们前文的理论分析。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设定影响中国自主创新的因素包括:有效需求、收入差距、市场分割、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以及政策等控制变量。笔者构造如下计量模型:
Innovation=f(Consume,Inequality,MF,HR,Structure,Policy)
其中,Innovation为自主创新指标,Consume为有效需求规模指标,Inequality为收入差距变化指标,MF为市场分割指标,HR为人力资本指标,Structure为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构变量,Policy为政策变量。
2.变量定义与数据说明
(1)自主创新活动。一国自主创新活动可以用创新活动的产出――专利数来度量,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专利既包括本土企业所申请,也包括国外企业所申请,事实上,只有一国的本土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所申请的专利才能体现该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在中国所有的专利构成中,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由于技术含量较低,很大程度上可能不能反映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们使用本土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重作为衡量中国自主创新活动的产出指标变量,以IA表示。
(2)有效需求规模。一般使用经济总收入(GDP)或人均收入(人均GDP)衡量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GDP与人均GDP指标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总量和购买力,其他条件不变,GDP与人均GDP越高,该国的有效需求规模越大。但是,使用经济总收入或人均收入虽然可以反映一国本土市场所内含的需求规模,却不能准确反映一国需求规模的内在结构质量。一国的需求既包括最终消费所产生的需求,也包括投资所产生的需求,从较长时期来看,投资所产生的需求必须通过最终消费所产生的需求来吸收。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一国的最终消费需求就决定了其投资需求的规模和可持续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采用社会最终消费额作为度量一国有效需求规模的指标变量,并以1980年为基期的CPI指数进行平减处理。
(3)收入差距。GINI系数是反映一国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正如我们前文分析,收入差距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复杂的影响效应。很多文献指出,中国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与中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密切相关(赵人伟 等,1999;Yang,1999;Kanbur,et al,1999;李实,2003)。进一步看,到底是中国的城乡间收入差距还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或者二者共同影响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指数作为度量收入差距的变量,以IT、TCX、TDQ分别表示总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地区收入差距。
(4)市场分割。中国国内存在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对有效需求规模产生负面影响。Young(2000)、Poncet(2002)、白重恩(2004)等学者的研究都指出,中国省际之间广泛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由此,我们选择各省份一般物价水平变化的差异来反映地区间市场的分割程度(朱恒鹏,2004),这背后的理论逻辑很直观:同种商品篮子价格水平在地区间的差异意味着地区间存在市场壁垒,否则商品的可自由流动性与市场套利行为会消除价格差异。基于这种思路,我们构建如下的市场分割指数MFj:
其中,Pij表示i省份j年的商品销售零售价格指数,P[TX-]j=∑[DD(;]n[]i=1[DD)]pij[JB(/]n[JB)],j表示年份(1980―2004年),i表示各省份,i=1,2,……n,n=29。
(5)人力资本。如何选择度量一国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变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多学者在研究中使用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方法来衡量人力资本(沈坤荣 等,2003)。考虑到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需要一定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我们采用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作为衡量创新人力资本的变量指标。
(6)结构变量与政策变量。本文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变量,用以解释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另外,我们还用政府各年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技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政策变量,表示国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性支持。
四、计量检验结果与分析
1.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关于自主创新的长期均衡方程之前,需要先对各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利用Eviews5.0软件分别对各变量水平值和一阶差分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在1980―2004年期间,各变量的水平值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单位根过程,表明其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其中LnHR、LnComsume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其他变量的一阶差分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所以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分析
虽然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但它们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协整(Cointegration)关系。本文使用Johansen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该方法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又要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因此选择最大滞后阶数为3,从三阶依次降至一阶来选择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结果表明,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期确定为1,各方程拟合优度很好,残差序列具有平稳性。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常数项约束在协整空间内且协整方程有截距的模型为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模型。(注:在构建的VAR模型中,由于结构变量T值并不显著,所以剔除结构变量。)
Trace表示迹检验,MaxEigen表示最大特征值检验,r表示协整向量个数。
观察表2可以发现,迹检验量t和最大特征根检验均终止在拒绝协整向量个数小于或等于0和接受协整向量个数大于或等于1,因此三组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上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上述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证实。正规化后的长期协整关系见表3。
表3中的计量模型1、2、3分别从总体、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的角度,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协整检验。在3个协整方程中,解释各要素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基本符合前文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有效需求规模与自主创新呈正向变动关系,且在协整方程中T值十分显著,符合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这证实了前文的判断,从影响自主创新的深层次因素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因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因。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有效需求的规模显著地影响着中国的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2)从表3的协整结果可以看出,收入差距是影响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层次的收入差距对自主创新的作用不同。总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与自主创新负相关,表现为差距的缩小可以促进自主创新,说明在这两个层面上存在过大的收入差距,制约了自主创新活动的发展;而地区间收入差距与自主创新正相关,即在地区间层面上收入差距的扩大可以刺激创新行为。为什么不同层次的收入差距对自主创新活动的作用不一致?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是首尝、模仿和挤压三大效应在不同层面收入差距中的作用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存在着强烈的“首尝效应”和“模仿效应”,使得适当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刺激了创新活动的开展;而城乡以及总收入差距的“挤压效应”过于显著,限制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扩大,不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3)市场分割是影响自主创新的又一变量。在三个协整方程中,市场分割因素都与自主创新呈负向变动关系,且在协整方程中T值十分显著,符合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虽然市场分割对自主创新有抑制作用,但是系数比较小,说明其对自主创新的负面作用并不特别显著。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4)人力资本与政策等控制变量符号与前文的分析一致。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指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力资本的提高显著地推动了自主创新活动。同时,反映政策情况的变量对自主创新也存在正向关系。说明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政府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五、简要结论
影响一国自主创新动力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推本求源来看,市场分割与收入差距所内涵的有效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微观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可能与有效需求规模有限,特别是收入差距所导致的需求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如何更好地选取指标来反映市场分割、收入差距以及有效需求规模和结构对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特别是进一步减少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对统计结果造成的影响将是努力的方向。
我们认为,激励中国自主创新活动开展与创新能力提高的政策措施,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励企业创新投入的各种优惠政策,而应该把视角放宽到如何缓解市场分割与调节收入分配对需求结构的传导机制作用上来,把政策视角集中于培育合理的有效需求规模和结构对微观企业创新动力的诱致功能方面,或许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育出中国微观企业创新形成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白重恩. 2004. 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 经济研究 (4).
范红忠. 2007.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 经济研究 (3).
李实. 2003.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经济学(季刊) (2).
PONCET S. 2002. 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1).
沈坤荣,李剑. 2003.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 经济研究 (5).
希尔,琼斯. 2000. 战略管理[M]. 北京: 中国市场出版社: 35、235.
郑毓盛,李崇高. 2003. 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J]. 中国社会科学 (1).
赵人伟,李实,李思勤. 1999.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6-149.
朱恒鹏. 2004. 地区间竞争、财政自给率和公有制企业民营化[J]. 经济研究 (10).
AGHION P, HOWITT P. 1992.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sestruction [J]. Econometrica , 60:323-351.
DOSI G. 1988. Sources, procedures and microecono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6: 1120-1171.
GALOR O, MOAV O. 2004. From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1:1001-1026.
GROSSMAN G M, HELPMAN E. 1991.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ambridge, MA:MIT Press.
KANBUR R, ZHANG Xionbo. 2005. Fifty year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7:686-701.
MANSFIELD E. 1981. How economist see R&D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98-106.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79-91.
ROMER P M. 1990.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5):7l-102.
ROSENBERG N. 1974. Science, 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 Economy Journal,3:51-77.
YANG DENNIS TAO. 1999. 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3:306- 310.[HT6SS]
YOUNG A. 2000.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5(4):1091-1135.
ZWEIMULLER J. 2000. Schumpeterian. Entrepreneurs meets Engel′s Law: the impact of inequality on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5:185-206.
ZWEIMULLER J, BRUNNER J K. 2005. Innovation and growth with rich and poor consumers [J]. Metroeconomica,56:233-262.
[WT3,4HZ]On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Effective Demand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city:Empirical Study of Data from 1980 to 2004 in China
KANG Zhi-yong1,2 ZHANG Jie2
(1.College of Economic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2.School of Econom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 [WT5B1]Effective demand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a nation′s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ncome gap are two important variables determining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effective demand. In China, the existing domestic market segmentation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expansion of scale of effective demand. Meanwhile, the broad ga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r between regions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the customers′ demand structure and preferences and developed such characters as “cheap and fine”, “cheap but inferior”. It may weaken the promotion function of effective demand to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even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 and capacity of it,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internal cause that restricts upgrading of ou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have proven that policies to develop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hould focus on how to solve the absence of derived function of effective demand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