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设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设施范文1
关键词: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指标,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
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是服务于各个街道、社区、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设置的目的在于主要考虑市民就近健身的要求。社区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构建幸福城市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实际建设管理中,社区体育设施一直是大连处于城市公共服务的弱项。大连市全国著名的体育特色城市,市民日益增长的就近体育活动需求与体育设施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在此背景下,研究符合大连社区级体育设施配建控制标准与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研究对象为大连市市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
2、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调研
大连市中心城区涵盖旅顺口区,核心区,金州新区-保税区三个城区范围,经过对大连市区的社区体育设施调查与统计,大连市市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不足0.1平方米。其中核心区社区体育设施占地总量对多,内容上主要以体育活动室,健身路径,健身广场为主。金州新区-保税区是新兴城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水平一般,但是增长趋势明显。旅顺口区社区体育设施较少,主要由于城区范围小,区级体育设施承担了部分社区体育设施功能。
2006年以来,大连市实施了“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室建设工程”,每年扶持建设100个体育健身活动室,现已建设了400个社区健身活动室;实施了“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工程”,在全市324个社区建设了324套健身路径。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64%。基本解决了社区体育设施从“无”到“有”的问题。从调研现状来看,各个社区、街道基本保证了一个体育活动室的要求。根据各区要求不同,有的是每个社区50-200平米,有的是每个街道1000平米。但是很多社区、街道有多部门共用一个活动室的现象,影响了体育活动室的使用效果。另外,在体育彩票的推动下,各社区、街道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3、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问题分析
(1)虽然近几年大连社区体育建设增长迅猛,但是从调研来看,现状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有较大差距
(2)大连群众体育基础良好,社区体育需求巨大,尤其是对足球这样对场地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尤为热爱。相对来说,现状市区社区体育设施项目较单一,主要为健身路径与健身活动室,个别设置篮球场,与大连市民的体育爱好和国家标准的种类要求相去甚远。
(3)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主管单位是体育局,但是体育局并不直接参与监督城市居住区开发的控制,无法直接约束社区体育设施的配建,造成新建居住区一直存在社区体育设施配建缺口。
(4)由于在居住区的建设初期没有考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需求,社区体育设施一直处于补建的状态,这就造成社区体育设施很难做到合理选址,尤其社区体育设施会集聚人流,会对底层住户造成噪声干扰等影响。
(5)大连市区有500多个社区,社区体育活动室与社区健身路径高达上千处,在维护与监管方面,主管单位不可能有人力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探索一种建设管理的新模式。
(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标准与居住区规范相似,采取1000-3000,10000-15000,30000-50000三级标准,造成中间值的居住用地可以采取更少的用地配建标准,在累计的作用下,大城市与特大城市会出现很大的配建缺口。
4、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1)配置技术指标
社区级体育设施技术标准建议按照国家要求,人均用地面积0.3~0.5m2,人均建筑面积0.10~0.26m2进行核算,不建议参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的标准核算。旧区改建中应考虑安排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其用地面积指标可以酌情降低,同时应等比例增加建筑面积来保证社区体育设施的供给。在体育设施设置项目种类上建议参照标准的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三级配置要求,并结合大连市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控制。
(2)布局控制指引
从管理控制,经济节约,用地利用的角度,社区体育设施应集中设置。从服务半径的角度考虑,社区体育设施应分散布置。因此,参照国家标准,建议按如下方式配置社区体育设施。
3万人以上的居住区,每3~5万人应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中心。在实际建设中,应允许社区体育中心与社区公园结合设置,如利用社区公园地下空间设置游泳池、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房、社区体育指导中心等室内体育设施,利用社区公园设置室外体育设施,但室外体育设施占地面积不应高于30%的社区公园用地面积。
社区体育中心应独立设置,不应设置在居住区内部,鼓励开发商建设社区体育中心并转交街道社区管理。政府易对社区体育中心进行适当的补助,使社区体育中心服务更多居民,社区体育活动中心服务半径不超过1500米。在设置社区体育中心的同时应因地制宜的设置社区体育设施,满足服务半径的需要。体育中心应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池等项目场地,室外易设置满足五人制足球的运动场地。
1万人~3万人的居住小区,可以考虑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活动场地,或每1~1.5万人设置一处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室内社区体育设施可结合小区级公建设置,室外体育设施可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在体育设施面积核算时,可根据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核算。居住小区内部的社区体育设施应有物业管理维护,居住小区外部的社区体育设施应由街道社区管理维护,小区级的社区体育设施应免费开放。小区级体育设施应至少设置一片场地,满足篮球、网球或羽毛球活动的进行,室内体育设施可以考虑设置游泳池,另外小区的组织应保证一条通畅的200米长的环形小区路,为小区居民跑步提供方便。
1万人以下的居住组团,应尽量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设施,组团级社区体育设施主要为健身路径为主,以羽毛球、乒乓球场地为副,并应设置儿童游戏场地。健身路径等组团级社区体育设施的设置可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应防止对居民造成干扰。
5、社区体育设施规划控制策略
(1)明确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管理。应尽快编制实施适合大连市区的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规定,并依据规定,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阶段和土地出让阶段,对社区体育设施配建标准的强制性条款和建议性条款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其进行更明确细致的管理。(2)在编制大连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相关规定是应适合大连城市特色。建议按照人均指标进行核算控制,鼓励采取开发商建设,政府管理的模式,逐渐规范社区体育设施建设。(3)在城市老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困难的地区,建议以街道为单位,逐步覆盖社区体育中心,逐步满足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中心的标准。(4)鼓励开发主体在开发城市居住用地时,按照较高标准配置社区级体育设施,并可给予相关优惠政策。(5)建议体育设施的主管部门参与居住区方案审批与竣工验收,确保社区足额配套且符合规范要求和使用安全要求。(6)政府应逐步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实现一定比例的社区体育设施免费开放。
参考文献:
[1]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05(12):12~27
体育设施范文2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顺利推进。20**年,该县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工程。明确了行政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即一个篮球场或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平方米以上的室内乒乓球活动室。20**年,县政府将“行政村体育设施标准化全覆盖”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对各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成立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各乡镇也建立相应领导小组,细化了具体推进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抓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县政府与各乡镇、各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农村体育设施。该县按照“便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注重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做到既加快推进又降低建设成本。一是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按照乡镇、行政村地理位置、群众体育特色、传统文化特色等当地农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把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然后根据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以及全县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时间要求,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全县农村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二是充分利用原有资源规划建设。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的原则,该县在规划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前,注重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能与村文化室进行资源整合的,尽量进行整合;能通过闲置资产改造的,尽量改造;必须新建的,则坚持节俭实用原则,按需建设,避免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盲目求大求新求豪华,避免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负担,避免资源浪费。几年来,该县利用撤并腾空的村校、空余的企业厂房、村委会办公用房,以及村文体示范户等,同时与村文化室进行资源整合的措施,通过适当改造、添置必要的体育活动器材,建成了16个室内活动室,节约建设资金约30万元。
三、政府主导、多元筹资,加快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20**年,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实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工程,并明确农村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经费坚持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引导,县、乡镇两级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参与相结合为原则,统筹解决。截至20**年底,全县累计投入*多万元用于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其中以政府名义补助的资金*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支出50万元,民营企业通过体育场地冠名、与行政村联系结对等形式出资近*万元,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确保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仅20**年就有40个行政村体育设施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
体育设施范文3
目前杭州市的公共体育中心大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者和社区体育指导员,大多由居委会或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兼任,导致没有专人引导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使得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因为缺少专人指导而不能更好地进行健身器械的操作,从而导致“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居民锻炼的积极性。
2.经营管理模式
有的社区体育中心只对本小区的业主开放,针对非业主采取的是收费使用的操作方式。当前杭州市区还有不少的社区没有专门的体育设施供居民们使用,采取收费参与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想参加锻炼的居民望而却步。社区采取经营模式来管理社区体育设施,想法上对准业主来说是非常好的,保护了准业主的切身利益,但同时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3.市场化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杭州市在惠民政策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出台了让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居民开放的文件,并已经在逐步执行。2014年9月1日起,251所公办中小学体育场地面向市民开放,只要居民有市民卡,到所在社区去开通一下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所在辖区的中学或小学校园从事体育锻炼。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病在于外来务工人员没办法办理杭州市的市民卡,那就没办法参与进来了。
4.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1)因地制宜,构建多样化、自主发展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在体育设施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市中心地带,除了开放学校的锻炼场地,还可以借用附近的以经营为主的体育运动中心,让这些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解决锻炼场地少的困境;通过互利活动获得社区有关企、事业单位赞助。也可以发挥健身设施自身的广告宣传效应,尝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例:在健身设施旁边放置广告牌,把广告收入用于设施维护,以此来解决体育健身设施维护资金难的问题,力求自主发展。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以及具有高度社会开放性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不仅仅是针对本地市民开放,还应该面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开放,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车,载车之道也。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资本去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目前在体育设施管理中出现的设施配置低、维护差、开放程度小等问题,面向全民开放。
(3)完善自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居民科学锻炼,提高设施利用率。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参与者,没有参与的主体,都无法开展。参与者又因为年纪、性别、受教育程度而有所不同。加强科学管理,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高级管理人员。有了处于重要地位的管理者和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正确地进行体育运动、使用体育器材,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5.结论
体育设施范文4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浙江省农村体育工作实施意见》(浙体群〔*〕133号)的精神,结合市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现场会的要求,决定在全区各镇(开发区)的行政村启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现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区实现221个行政村基础体育设施普及工作,到2008年前覆盖率达90%,力争覆盖率达100%。
二、具体建设标准
1.一类标准(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一场一条一室,场:一个标准篮球场或门球场;条:一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室:二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2.二类标准(一般行政村):一场一室,场:标准篮球场或两个半篮球场或门球场或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一条;室:二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3.三类标准(欠发达村):一条一室,条:一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室:一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室内乒乓球室一副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资金安排和安装方式
本着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市里补助、区里配套”的办法统筹解决。如选择新建标准篮球场,经验收合格每个球场除器材外再补助资金1.2万元。
购置安装方式由各镇(开发区)上报行政村需安装器材,由区政府采购办和区文化体育局联合集中采购,统一安装,各镇(开发区)负责落实场地,配合安装。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区委、区政府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一,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为了加强领导,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成立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南浔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见附件),并下设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各镇(开发区)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确实加强领导,确保经费到位,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工作人员,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
体育设施范文5
关键词:体育设施;初中;体育教学
在21世纪发展形势下,世界在经济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逐渐频繁起来,国外的一些新的体育观点与方法被引进国内,给我国的体育事业带来冲击,使其更加符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发展的好坏是衡量一国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国家发展体育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学校是进行体育事业的重要场所之一,而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脱离不开体育设施的辅助作用。从学校角度而言,体育设施从小的角度出发包括篮球、羽毛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等,从大的范围来讲就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馆的建立。目前,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学校所配备的体育设施太少,达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且体育设施没有进行良好的维护工作,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体育设施的配备对初中教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育设施的完善,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在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也可以提供学生进行任何器材的锻炼,促进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设施的完备,不管是在体育课还是课余体育锻炼都是有帮助的,在体育课可以想玩哪一方面的体育器材都可以,也能充分利用课后休息时间去操场锻炼身体。
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阳光体育的实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进行锻炼,符合改革浪潮的需求
体育设施的完善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学校体育成效以及全面育人效果的体现,因此,学校加强体育设施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体育设施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利于教学相长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体育设施范文6
【关键词】 公共体育设施大连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从“奥运战略”向“全民健身”转变,及时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布局不合理、用地难以得到保障是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在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众多城市纷纷着手编制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以强制手段为公益性设施合理布局预留空间。但新时期公共体育设施的人均用地标准、设施配置体系、空间布局等规划核心内容尚无统一标准,需要在规划实践中探讨和总结。
1.概念界定
本研究所指公共体育设施是指向公众开放、供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竞技运动的体育设施及共用地,不包括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内部以及专业运动员训练基地的体育设施及场地。
2.用地标准研究
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标准相关的国家规范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额定指标暂行规定(1986)》(以下简称《额定指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GBWBH007-2005)》(以下简称《社区指标》)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下简称《公共设施规范》)三部。三者侧重不同,给出的用地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中《额定指标》规定了各级城市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的用地标准,100万人口规模以上城市的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为0.72-1.08平方米;《社区指标》确定人均室外体育用地为0.30-0.65平方米,人均室内体育建筑面积为0.10-0.26平方米;《公共设施规范》确定的主要是省市级、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人均用地为0.6-0.8平方米。
表1体育设施规划相关规范整理汇总表 (单位:平方米/人)
按照《额定指标》,我国特大城市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总和应控制在0.7-1.1平方米/人范围内,而按照《公共设施规范》和《社区指标》则应为0.9-1.45平方米。笔者认为《额定指标》颁布时间较早、标准偏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和城市举办国际(国家)赛事的需求。如广州、上海、南京、青岛、沈阳等大型城市由于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等赛事需求,其规划指标均已突破了1.1平方米/人的标准。
依据国家规范,不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标准可以通过考虑居民需求和体育发展目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参考国内外城市经验来确定。大连市现状公共体育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人均用地为0.32平方米/人,其中区级以上为0.26平方米/人、社区级为0.06平方米/人。根据大连市建设“面向国际化的文化名城、体育名城、旅游名城和宜居名城”的战略目标,并要满足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部分赛事的需要,大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确定2020年市区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到0.8-1.2平方米/人,位于全国同等城市前列。
3.配置体系
发达国家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以市场为主导,以成熟的职业体育为核心,以全民健身需求为出发点的市级、社区级二级配置体系;一类是以日本为代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体育运动为核心,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三级配置体系。
国内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不尽相同,但多以三、四级配置体系居多。三级配置体系一般为“市(省)-区(县)-街道(社区)”,以北京、杭州、沈阳、青岛等城市为代表。四级配置体系一种形式为“市(省)级-区(县)级-片区级-社区级”,以南京、成都等城市为代表;另一种形式为“市(省)级-区(县)级-居住区(含镇)级-社区(小区)级/镇级(中心镇、一般镇)”,以厦门为代表。各种配置体系的优缺点详见表2。
表2国内部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
级别 代表城市 配置体系 优缺点
三级配置体系 杭州 市(省)、区、街道(社区) 优点:与行政区划一致,便于实施管理。
缺点:各区行政区划大小不一,新区与老区用地很难统一标准。
四级配置体系 成都 市级、区级、片区级和社区级 优点:各级公共体育设施与规范相对应,有比较明确的建设标准。
缺点:没有与片区相对应的行政区划,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方和管理方难以明确。
厦门 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含镇级)、社区(小区)级 优点:有比较明确的建设标准,考虑了镇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指引。
缺点:居住区级很难界定,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方和管理方难以明确,用地难以落实。
公共体育设施是以政府建设管理为主导的,其配置应当既能与国家规范相对应,便于制定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又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便于实施管理。
大连市是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人口空间布局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多是按照片区进行统筹,通常把市区划分为核心片区、旅顺口片区、金州新区-保税区片区、普湾新区片区四个城市组团进行组团间、组团内部的平衡。因此,为了跟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大连市体育设施配置也采用此种形式,确定大连的体育设施配置按照“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进行配置。市级体育设施主要承担举办国内外大型赛事、竞技体育训练基地以及全民健身等职能,由市体育主管部门管理,需要独立用地,规划人均用地达到0.2-0.3平方米;片区级体育设施主要供片区内居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使用,同时也能够举办一般体育赛事,由所在区体育主管部门管理,需要独立用地,规划人均用地达到0.3-0.4平方米;社区级体育设施,主要供居民日常近距离体育健身活动使用,由所在街道、镇管理,尽量独立用地,用地紧张情况下可以建筑综合体形式或结合社区公园建设,规划人均用地达到0.3-0.5平方米。
4.空间布局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特征是其公益性,因此其布局要突出“公平、均等、便捷、普惠”的特点,根据不同级别设施的要求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覆盖体系。
4.1市级
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宜在交通便利地区、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模式,便于举办国内外大型赛事和为全市居民提供健身活动。
规划大连市级公共体育设施5处,即朱棋路体育中心、大连市市民健身中心、钻石湾体育公园、体育博物馆以及金石国际运动中心。
4.2片区级
片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宜采用“集中+分散”的布局模式,确保每个片区有一个综合性的公共体育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内人口分布情况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大连市片区级体育设施布局充分与全域城市化战略相协调,在普湾新区、金州新区、旅顺口区各规划一处集中的片区级体育中心及场馆,全面带动新区发展。普湾新区结合职教园区规划一处集中体育中心,设施共享、提高场馆利用率;旅顺口区结合曲棍球基地建设体育中心;金州新区在黄海翼结合F1赛艇规划片区级体育中心,在渤海翼金州西海新区建设一处片区级体育中心。其他体育设施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分散布局,便于居民就近使用。
4.3社区级
社区级体育设施主要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健身、娱乐、休闲场所,因此宜采用“均衡式”布局模式。大连市社区级体育设施根据人口规模分成三种规模情况,分别提出建设标准。3-5万人的社区宜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中心,在用地紧张情况下可结合社区公园设置;1-1.5万人的社区,可结合小区级公建设置室内体育设施,室外体育设施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1000-3000人的社区,可结合住宅底层公建设置室内体育设施,室外体育设施结合组团绿地设置。
图2社区级体育设施布局模式图
5、结语
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衔接工作,确保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层次清晰的分级体系、适度超前的配置标准以及均衡共享的布局网络。除此核心任务之外,还要研究公共体育设施的投融资渠道、运营管理模式等,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实施措施,增强规划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额定指标暂行规定》(1986).
2. 建设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GB WBH007-2005).
3. 建设部《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4. 王智勇,郑志明. 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初探[J].华中建筑,2011(7):120-123.
5. 王鹰翅,徐进勇,李箭飞等. 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标准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