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陈情表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陈情表翻译

陈情表翻译范文1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陈情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陈情表》是现行各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选经典篇目。语文社版教材将它编排在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第二篇。作者李密原侍蜀汉后主刘禅,因司马昭灭蜀,遂成亡国之臣。后晋武帝请其复官,但李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辞不赴命,又恐晋武帝猜忌,便上了这篇《陈情表》。

本文主旨是向晋武帝申诉自己因同祖母“更相为命”而不能奉诏的苦衷。为达到“不仕”的目的,李密牢牢抓住对朝廷之“情”和对祖母之“义”大作文章。因此,诉些什么、如何诉就成了本文的重点。李密巧妙地先述个人身世之苦,突出母孙“更相为命”的悲戚之情,后写奉诏与侍亲的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表明心迹,最后从年龄入手,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晰,出之于情,归之于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二、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了解“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文中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及用法,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陈情技巧,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能使学生理解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和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大臣,他不想当官,但又不能得罪皇帝,进退两难,他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忙想个解决的办法。(请学生讨论后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或可行性方案,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师:这位大臣究竟是如何解决难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达人李密创作的史上最牛之请假条《陈情表》。

(二)解题

师:请大家看标题,思考:什么是“表”?“陈情”是什么意思?“情”在文中有几种含义?(要求学生参考书下注释理解文题含义。)

(三)字词初解

文言文的诵读非常重要,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在初读课文时,教师除示范朗读外,还要指导学生诵读,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学生初读一遍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这一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汇总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助学案。

(四)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后,要求学生三读课文,小组讨论: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陈的“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师:两情之间,李密进退两难,最终选择“愿乞终养”,他要如何博得皇上的同情和支持呢?他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后人所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解析文本

师:现在小组任选一段讨论,分析李密用什么情动人,用什么理名人。争取列出你小组讨论的这一段的情和理的线索,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同时说说这段中最让你感动,最打动你,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按学生选择的段落顺序解析文本,先朗读该段课文,再进行文本分析。)

在具体解析文本的过程中,要明确每段文本的重点内容:

1. 研读第一段:

在本段中,哪句话是李密陈述的总起?哪些语句表现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以“险畔”“闵凶”开头,倍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师: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李密写得凄切尽情,使晋武帝对自己的恼怒峻责转为了同情怜悯。

2. 研读第二段:

本段分几个层次?李密是如何阐明事态严重、时间紧迫和自身处境狼狈的?目的何在?

师:这段内容,是李密向晋武帝上表进退两难的窘迫之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同时,本段的文字充分表达了李密对朝廷的感恩戴德和自身的狼狈境遇,可见其语言的机智和得体。

3. 研读第三段

本段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辞官养亲的?李密为何要扯起“孝”这面大旗?

师:文章的前三段,从家庭不幸,祖母病情,朝廷优礼三方面叙自己“辞不赴命”的种种理由,为抒写“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而伏笔。叙事之余,李密也巧妙借用抒情,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层层展开,从因“沐浴清化”而产生的感恩之情,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因“刘病日笃”而割舍不下的尽孝之情三个方面,倍陈尽孝之情才是中心。而忧惧之情和感恩之情,恰恰从正反两面突出了李密对祖母的深厚孝情。

4. 研读第四段

本段中哪句话是主旨?为什么说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

师:李密在叙之以事,动之以情的铺垫后,进一步晓之以理,委婉地提出了“愿乞终养”的愿望。并给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种种理由,并得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的解决方案,使得李密的请求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师:整篇文章,李密于事于情于理处处写得娓娓动人,最为突出的是其所陈之情,发于内心,出自肺腑,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让晋武帝霁怒为怜,予以怀柔,最后终于恩准了李密之请。

(六)综合评价

师:我们比较细致的分析了文章,现在大家再通读一遍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1. 如果李密将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调整位置,先讲理后讲情,还能不能达到之前的效果呢?

陈情表翻译范文2

考察关键实词的重点应放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尤其是古今同形异义词。关键实词的准确翻译,既靠平时积累,又靠临场推断。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平时积累的几种推断文言文实词意义的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1 借助联想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已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的问题。如〖2010年江西卷〗“公讳德用”这篇第1题: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陈情表》中就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里的“薄”是迫近,接近的意思。把这个意思代入A项中可以解释通,因此可以推断出A项中的“薄”便是迫近、接近。

B.除福州观察使

这里的“除”也可以结合《陈情表》中的“除臣冼马”一句去解释。“除”即授任,任命的意思。

C.继迁兵相随属

《魏公子列传》中有一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这里的“属”意思是继续、连接。代入C中正好符合。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这里的“愀然”我们可以联系《赤壁赋》中的“愀然”来解释。意思是悲戚的样子。

2 借助代入法

即要把解释的单音词所含有的几个义项,尽可能多的罗列出来。然后分别代入句中试一试,看哪个义项最适合语境,那个最适合语境的义项就是这个单音词的正确解释。如【2010年辽宁卷】“赵良淳”这篇中有“而未尝干人荐举”。其中“干”的一项中有“干涉、涉及;冒犯、冲犯;求取、才干;与“湿”相对等等。根据语境,把这些义项代入句中,我们会觉得“求取”最恰当,全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却不曾求人推荐”。那么“干”的正确义项就是“求取”。

3 借助对文法

所谓对文,是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意相关的对句中,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常常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也就是说,对文在上下句中,有的词语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意义。掌握这种句子的结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如我们这次的月考题文言文“张平列传”中有“微时遇异书”结合后面的“及贵,聚书数千卷”可以推断出“微”是地位卑微的意思,这是反义相推。

4 借助通假字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好说这样一句话,叫做“不通则通”。这是指对文言文中某一个词语,按照通常的意思理解不通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通假字。如【2010年海南·宁夏卷】““朱昭”一文,有“昭率老幼婴城”。句中出现“婴”字,它通常的意思是婴儿,放在句中讲不通,这时我们就要从通假字的角度来考虑,看它是不是通假字。根据语境,朱昭率领老人小孩绕着城墙,从而可以看出“婴”应该是通假字,所通的本字应该是“萦”,“婴”与“萦”音节相同,符合同音通假的条件。

5 借助词性活用

在理解文言文时,如果按照它通常的词性来解释,有时讲不通。这时,我们就考虑它是不是词性活用。如【2010年天津卷】““南人相传”一文中有“母徐衣其女衣”,按通常情况,“衣”是名词,指衣服。但这样解释前一个“衣”,放到句中根本讲不通,那么我们就要从词性活用的角度来考虑,这就会发现它是词类活用,可以理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这样就符合句意了。

6 借助成语类推

陈情表翻译范文3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实际上,新教材中的课后题的精心设置同样也是遵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无形中课后题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这样的实际效果,我想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理解不够造成的,是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的。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后题?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拓展课后题,加强基础知识

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可以看到,文言文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翻译,其分值从过去的5分提到了现在的8分,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文言文单元每一课的课后第二题是辨析多义词含义,第三题一般设置为翻译句子或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加强基础的有利时机。于是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古汉语词典中的释义,补充题中未涉及的义项,然后翻译题中的多义词含义,以及所在句的句子翻译,并强调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此同时,我还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重难点,在第二题中补充相关语句、语段的翻译,通过拓展性的基础练习来强化对课文内容理解,强化对重难点词的把握,强化对五种文言句式的熟知。

《登泰山记》中我补充了涉及文言句式的翻译: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强调判断句的翻译)《祭十二郎文》中的“是年,吾佐戎徐州”,“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考察“是”的把握)。“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语气的翻译)。每篇文章或侧重句式,或侧重虚词,或侧重古今异义等,都是从课后题中延伸出来,并不局限于课文安排的习题。

小说、散文、戏曲等单元的基础知识,我让学生在课后习题中补充上重点词语,易错词语,优美句子识记等题型,夯实基础,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内。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后题,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的基本技巧及能力。

《药》这一单元教学重点是结构分析,主题的把握,除此之外,我们还须重视其人物描写方法对我们作文教学的借鉴意义。完成了对《药》的课后第三题的语言揣摩,《陈奂生上城》课后第三题的心理比较和《和守财奴》课后第二题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分析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相关的人物描写技巧及表现手法,让学生仔细观察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注意他们的特征。对身边人物的留心观察结合对名家作品的用心鉴赏,同学们在写作不再无话可说:

“他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夹着粉笔,剩余的三根指头就成了教鞭,自由地在黑板配合着他的讲解......”

“他有着班上最为个性的发型。看,低矮型的成熟稻谷,立而后弯,但前额部分却象是肥料不足,你拉我拽地倒下了......”

《陈情表》中,我们还可以将课后的谈忠孝的开放性题改成作文练习,围绕“孝”写一个片段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要求用整句。

围绕新教材课后题,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学生基础训练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为基础越扎实越能够在复杂的题型中获得灵感。

二、借助课后题,把握文章内容。

新教材中的小说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都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这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握课文。《登泰山记》课后第一题设置有三个小问题(⑴找出课文第二段的登山路线;⑵文章景物描写的顺序;⑶第四、五段的内容大意及这样写的好处)我让学生完成翻译的同时借助该题也把握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上课评定时,也顺势完成了板书,真可谓一题多用。

当然,戏剧单元的剧情所涉及的课后题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等其他方式来把握,以便让课后题变得有声有色。

三、巧用数字,熟悉题型设置

“语文教材是丰富的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涉及到社会诸领域,是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好例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除了要将教材作为一个范本,借教材完成多个任务外,还要注意其和考试的有机联系,做到以题带考,以题落实考试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对某道题的回答字数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限制回答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敏捷性,给要回答的问题附上分值(《陈奂生上城》的第二段中“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转好,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即暗示了有三个答题点。)来训练学生对出题者意图的揣摩等。

四、利用课后题,加强情感体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念,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新教材第四册的《陈情表》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了翻译,领悟了作者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后,文本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看下列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针对我班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情。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自身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

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

爱源于孝!”

“年轻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

一阵风铃。

孩子端着水,说:‘妈妈......洗脚......’

这就是孝,我看过之后,确有给父母洗脚的冲动,接下来,是将要流下的泪珠。”

《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可以将课后第四题设置成辩论题,“新时代还需不需要王熙凤的‘辣’”让学生在充分把握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同时查找有关资料来充实、证明观点,用自己的眼睛去思考,进一步了解社会,用自己的判断来把握社会,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丰富的情感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陈情表翻译范文4

一、字音推断法

有些实词按字面的意思无法理解,不能够做到文从字顺,这时可以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关系,推测此字是否是通假字。

例如,1.“趣内阁撰敕”。趣通“促”;催促,联系上下文,可以认定此项解释是正确的。2.“与胡果……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认定此项是正确的。

二、成语推断法

对高中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因此可以借助成语的意思来推断实词的意义。

例如,1.“吾不识兄意何居,吾非难死也” 。如果马上想到“居心何在”,即可推断出“意何居”为“存的是什么心”。2.“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如果学生能想到成语“恪守不渝”,即可断定“恪”解释为“谨慎而恭敬”,翻译此句就不成问题。

三、教材推断法

从必修1到必修5,再到选修课,上课的重点,大部分都放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课本上的重点实词对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有时可以举一反三,从课本走向考场,做到战无不胜。

例如,1.“就灶下作羹食” 。如果对教材《劝学》“金就砺则利”熟悉,那么此题它给的此实词意思“走近”,显然可以判断是正确的。2.“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 。如果看到此句翻译的“祚”字,你想到教材《陈情表》中的“门衰祚薄”的“祚”是福气的话,那么这道翻译题就不难了。

四、语境推断法

在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去推断未知的词义。这就要求在翻译时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善于利用所给的词境来推断词义。

(一)联系实词前后褒贬语境来推断。

(二)联系实词前后主语或宾语来推断。

例如,1.“郡举秀才,固辞不应”。“举”这个实词前面主语是地方、地点,而不是人,所以你就要留心了,此时的“举”是“考中”合适还是“推荐”好,显然是人的话明显是人“考中”,如果是地方的话那一定是地方“推荐,举荐”的意思。2.“能长为妹赡二甥乎” 。“赡”这个实词后面的宾语是孩子,而不是老人,如果把赡解释为“赡养”显然不合适,而对小孩子来说应该是抚养、供养。

五、语法推断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除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补+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词的词性与现代汉语相一致,所以解释实词时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

例如,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提示:根据语法可推知此项解释是错误的,因为“取”为动词,其后应接名词或代词作其宾语而不是跟动词。2.“师孟械吏数辈送狱” 。械:器械。提示:根据语法结构可推知此项解释错误,因为“师孟”是人名,作主语,其后应接动词作其谓语。

六、句式对称性推断

前后两句对称,前一句或后一句某个实词理解其意,那么相对应的另一句实词或是相同的意义或是相反的意义。

例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用)”。2.“辅周(周密)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驹(隙:不周密)”。

七、联系此词有哪些义项一一对照来推断

也许以上六种方法,都觉得还是在实词上无从下手,那么不防把此实词的义项想一想,对号入座。

例如,顾:1.回头看;2.探望,拜访;3.关心,照顾;4.副词,表示轻微转折。

陈情表翻译范文5

关键词:文本背景;自主学习;主体性

“以生为本”是课改下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目的就是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课改下,我们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言文学习当中,进而逐步构建出高质量的文言文课堂。

一、自主了解文本背景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对于现在这个被白话文统治的社会,文言文已经失去了应用的空间,所以,在一个没有文言文语境的环境下,让学生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去了解文本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先从自主了解文本背景开始,鼓励学生在相关资料的辅助下理解文言文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报任安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文本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刑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在本节课的授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课外资料对司马迁的相关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进行了解。之后,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试着理解文本大意。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翻译文本内容

众所周知,我们的文言文翻译都是教师一字一句地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进行背诵,以方便应对考试。但是,这样就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性,导致学生在脱离了教师这根拐杖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样走路了,所以,在考试时,一些学生干脆直接跳过有关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试题。因此,在课改下,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翻译的能力,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试着翻译文言文,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翻译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质量,在本节课时,我选择了小组自主翻译的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结合教材下的注释试着进行翻译,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再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我。比如:有小组提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还有小组提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等等。接着,我在对文本进行整体翻译之后,在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讲解,这样,一来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翻译中积累翻译经验,掌握技巧,提高能力。

三、自主整理零散知识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大量存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句子中也不充当句子成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将一些虚词进行整理比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对提高文言文学习质量也起到了保障作用。本文以“以”为例进行概述,如:(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4)臣具以表闻(介词,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整理,并总结“以”字的用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四、自主阅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反复的阅读能够轻松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对文言文教学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也是提倡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能够理解文本大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文言文质量的提高。而且,语感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学会停顿,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感,继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去自己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翻译、自主整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并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走向高效。

陈情表翻译范文6

2.阅读训练(二)蔡运强,张坤

3.阅读训练(三)张传权

4.阅读训练(四)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马莉

5.阅读训练(五)马宽明

6.高考作文训练与指导(一)唐惠忠

7.高考作文训练与指导(二)王学华

8.高考作文训练与指导(三)华德阳,苟大权

9.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时鹏寿

10.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钱德宝

1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姜有荣

12.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桑进林

1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鲁厚之,韩香玲

14.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薛吉辰

15.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八)王勇善,徐长玉

16.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九)王辉

17.高考语支模拟试题(十)李广予

1.分段实现大目标刘燕敏

2.浅析"王将军之武库"赵庸谦

3.精心布局巧成篇——《闺塾》三叠技法探幽王学华

4.反向扩张与相向吸引——简析《鸿门宴》中项羽与亚父、刘邦与张良的关系赵学勉

5.《窦娥冤》中三重天姚志忠

6.层层铺垫卒章显志——简析《秋韵》的构思技巧杨能荣

7.平平淡淡才是真——读颜纯钩《爸爸的吩咐》何绍袖

8.妙思巧构想象奇特——《登峨眉寻李白不遇》赏读何传跃

9.红尘祸福挥手去山间风月入怀来——元好问小令《人月圆》赏读杨廷平

10."八小"锁定高考一类作文姜有荣

11.作文的模仿与创新杨丽萍

12.生命·自然·美傅军

13.飘浮的云吴舒

14.秋来书更疏,冬至否?徐菲

15.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综述蒋平

16.标点符号复习指要卢增虎

17.文言文翻译的七大"硬伤"薛秋影

18.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谈列锦手法张寿哲

19.古诗词典型意象扫描(二)陆精康

20."北海"在哪里?李东方

21.古汉语词类活用辨析李林

22."和"字语病例析曹洪新

23.如今学生名难读语文教师尴尬事——学生生僻名字的读音说略李弗不

24.虚词语病面面观刘素玉

25.《中学语文园地》用稿内容与要求

1.谢天陈之藩

2.『对与我国的语文教学蒋平

3.灵与肉:脱壳奔逃还是共历苦难——关于《促织》《变形记》的一些思考姚志忠

4.《归去来兮辞》情感内核新探成龙

5."长"字音义注商王怀宇

6.《阿房宫赋》的思想艺术浅析马建民

7.通假字的注释应先述本字再释义王静旭

8.匠心设计伏笔误会筑就美丽——《出租车司机》赏析丁勤中

9.『三美并存感人心魄——《多言无力》赏析傅其标,马兆霞

10.文约意丰发人警醒——品读《卒》姚绍清

11.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徐志摩《偶然》解读常文艳

12.高度的艺术概括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昌龄两首边塞诗赏析王月馥

13.分析语段巧作议论——高考议论文写作难点突破的探索与思考葛惠霞

14.条分缕析明立意精雕细刻巧表达——二元关系类话题作文写作指要时鹏寿

15.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释义谋篇唐金龙

16.等待之香张冰菡

17.老街顾蔚

18.成长痛吴炜瑛

19.咫尺·天涯郭一

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何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李培臣,刘智玉

21.怎样踩准文言文翻译题的得分点李雪松

22.古诗阅读训练胡俊华

23.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陆精康

24.隐士、居士、名士和处士席红

25.古代座次尊卑摭谈柳天慧

26.古今异义文言词语例说马祥

27.古汉语联合式双音词集释路荣

28.古代表官职变动的词语集解钱德宝

1.书院清池李元洛hHTTp://

2.《柳毅传》《促织》与志怪小说黄克龙

3.《归去来兮辞》注释商补崔皓

4.李密与《陈情表》陈春华

5.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天地苍茫一根骨》赏析程鸣

6.清芬浮动,韵致淡雅--《独坐夕阳里》赏析王晓维

7.悄悄地,让你的心宁静--散文《柔软》赏析曾庆培

8.婉转曲折,纯情秀雅--《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赏析戴继华

9.关于话题作文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丁勤中

10.审题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暴瑞

11.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检测题韩香玲,鲁厚之

12.高中语文第四册期末检测题张素秋,孟健

13.高中语文第六册期末检测题蒋平

14.高考现代文阅读"好处、作用"题解答策略刘相春,夏国荣

15.文言修辞句的翻译李明隆

16.春风放胆来梳柳--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指导时鹏寿

17."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王兆银

18.古代官职变动系列词举隅刘永继

19.古诗鉴赏中常见的四组概念宋峥

20.几组"一字之差"的近义成语辨析刘素玉

21.文坛掌故花絮胡俊华

22.朱元璋出联索对趣闻王国生

1.读书——美容术张秀亚

2.征稿启事

3."七"之趣崔乐义

4.趣话词语别称周晓玲,徐继锋

5.亲情与挚爱的表达——浅析《项脊轩志》的内容与思想李福香

6.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李晓燕

7.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散文单元鉴赏曹洪新

8.因文而异巧设计寻求最佳切入口许和众

9.逆向审题法示例张风辉

1.玫瑰树根伽·米斯特拉尔

2.妙语连珠

3.用飞翔唱响的一曲生命悲歌——《鹰的飞翔》赏析余天泽

4.忧伤天鹅——海子《天鹅》赏析张中

5.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烦恼——《魔术师的房子》赏析桑进林

6.真实的高贵海明威

7.淡泊中见真淳——王安石《菩萨蛮》赏析赵义明

8.《庄子》简介张梅华

9.点石成金话修改——作文修改六法李向阳

10.高考作文须慎:文体文墨文脉文面韩旭

11."丹青难写是精神"——写"古人情怀"作家文与考场文"骈谈"朱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