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屋建筑风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1
“营改增”是国家优化税制、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理论上,由于增值税具有税收中性的特点,“营改增”有利于解决营业税重复课税导致的税负过重的问题,降低企业税负。此外,建筑业“营改增”可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社会专业分工,优化业务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建筑业有如下特征,可能导致其涉税风险升高。
1.涉及的税费复杂,税负相对较低:建筑业往往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自产自销业务于一身。
2.异地经营管理不规范,税源日常监控缺位:建筑企业多是异地承包工程,涉及的地域较为广泛。建筑企业规划立项手续不完整,缺乏税务管理意识,未能为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造成税务机关对建设项目的水源监控缺位。
3.对各类发票的使用不规范,只在项目结算的最终环节提现“以票管税”:建筑企业对施工项目涉及的款项未能按照税务征纳管理的规定管理,如凭票收款、凭票付款,广泛的存在以各种购买、自制的收据或开白条方式收取工程款项的现象。
4.税收征管难度大,税款拖欠现象严重:因建筑企业经常存在挂靠营现象,建筑劳务工程多次分包、转包现象和异地施工情况,造成了企业经营信息与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信息不对称,因此税源监控难度大,建筑税款流失、纳税不及时的现象明显。
二、营改增后房地产业税务风险点
(一)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本办法应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而自应当预缴之月起超过6个月没有预缴税款的,由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风险点:纳税人应该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也可以6个月内向原注册地申报缴纳税款。就会造成难于管理。
(二)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风险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通过甲供材料或者扩大精装房占开发面积的占比,增加自行采购材料比重,然后通过与建材批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虚增购进金额。
(三)建筑业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以收取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征收率为3%。
风险点:纳税人为简易计税项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转移到一般计税方法项目进行抵扣,从而形成税收流失风险。
(四)一般纳税人和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那是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风险点:销售额的计算要扣除分包款,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为了扣除更多的分包款,将项目分包给更多的建筑商。
(五)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其2016年4月30日前收取并已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的预收款,未开具营业税发票的,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风险点:营改增前已经在地税就申报缴纳营业税预收款,但还未开具增值税发票。现需在国家税务局开票,导致国税局管理难度加大,税收征管成本增加,税务执法风险增加。
三、针对风险点的政策建议
(一)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本办法必须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
将条款中的“应”改为“必须”,避免纳税人延迟申报交税,有利于税务机关管理、核查。此时对于案例中的建筑公司1-6月的收入,都会及时申报纳税。
(二)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甲供工程是指全部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将“或者部分”去掉,避免概念模糊。部分可以指1%也可以指代99%,而这其中千差万别。从而会导致纳税的金额也不一样。
(三)建筑业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只能全部工程同时都选择简易计税),以收取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征收率为3%。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时,只能全部工程都选择简易计税,不能部分选择简易计税,部分为一般计税,从而避免纳税人用简易计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一般的抵扣。
(四)一般纳税人和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那是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对于分包款的规定应该细化,加大对分包工程数目的审查。
参考文献:
[1]财税【2016】第17号《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2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 结构缝 处理方法 研究分析
1、概述
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经常遇到水工建筑物结构缝、输水隧道和渡槽伸缩缝的处理等问题。水工建筑物分缝处一般均设有止水铜片或塑料止水片,但实际施工时存在设置不到位或被损坏等现象,有的甚至未安设止水铜片。缝表面上的止水橡胶带因年久老化和破损而失效,缝中全靠沥青防渗。由于沥青的冷脆性等因素使得缝中沥青不能形成整体,而是呈多空腔多通道的疏松结构,这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于改进的水工建筑物结构缝,采用现场喷涂聚氯酯泡沫塑料嵌缝防渗体,以替代止水铜片塑性防渗材料,经济效益明显。
2、常用处理方法
当前,对水工建筑物结构缝的处理是采用一层防渗材料、一层止水铜片和一层止水橡胶带的多层防护措施。其弊端是施工工序多,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成本较高。
目前常用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是: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然后填入塑性防渗材料,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较有效。
由于防渗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塑性材料在温度较高时易流动,特别是填竖直缝时,时间稍长,防渗材料会落积在缝的下部,上部基本上已空虚。因而,必须用其他的材料将防渗材料相对固定住,这就相应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工作量。止水铜片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且时间长。如果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不设止水铜片,则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会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在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由于没有采取抗压措施,导致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多处破裂,使化学浆液溢出。
3、新的处理方法
笔者经过多年施工实践,探索出新的处理方法。
3.1 设想的提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水利工程中常用它作结构缝内衬,将塑性防渗材料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其流动。但丢弃量较多,且与缝面粘结不紧。为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新的处理措施,即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作嵌缝防渗体。
3.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
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
3.3 处理方案
3.3.1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水下部分)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接着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因此封缝材料应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由外向内依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缝中的厚度可根据缝宽来确定。因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缝宽10 cm时,其厚度为8~10 cm即可。该材料本身能防渗漏,所以其外层防渗材料可减小厚度,或者喷施一 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代替塑性防渗材料,可使施工更快捷,成本更低。
3.3.2 输水隧洞伸缩缝处理
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以利施工。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则只需喷施3~4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A);若需化学灌浆,可先喷施一层3~4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B)。
3.3.3 渡槽伸缩缝处理
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再设置止水橡胶带,槽身内侧(过水面)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
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3.4 施工工艺
① 首先除去失效的止水设施,清理结构(伸缩)缝表面。使粘结面干净、无杂质且保持干燥。② 准备喷涂设备,主要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③ 将喷枪伸到喷施面上喷施,第一遍不能喷涂太厚,应来回扫动.逐渐达到设计厚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将在3~7 S内起泡并停止流动,在这段时间内需采取措施不让其流失而浪费。一条缝面最好一次喷施完,避免间断重复喷施。喷施半小时后即可初步固化,几小时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结语
总之,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其性能稳定,耐热、耐霜冻、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对有机溶剂、酸、碱、盐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施工简便、快捷,适应性强。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效果极佳。若将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进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可观。初步估算,仅替代止水铜片和塑性防渗材料这一项,其材料成本可降低9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晓丽,荆亮.水库土石坝渗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1期
[2]汪炳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大同水库施工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7月
[3]赵万宏,梁志刚,王永波.模糊集合理论在水库建设规模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5月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3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方法;研究分析
1 概述
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其性能稳定,耐热、耐霜冻、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对有机溶剂、酸、碱、盐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施工简便、快捷,适应性强。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效果极佳。若将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进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可观。初步估算,仅替代止水铜片和塑性防渗材料这一项,其材料成本可降低9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 常用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是: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然后填入塑性防渗材料,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见图1),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较有效。
图一常用处理方法示意图
由于防渗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塑性材料在温度较高时易流动,特别是填竖直缝时,时间稍长,防渗材料会落积在缝的下部,上部基本上已空虚。因而,必须用其他的材料将防渗材料相对固定住,这就相应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工作量。止水铜片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且时间长。如果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不设止水铜片,则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会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在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由于没有采取抗压措施,导致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多处破裂,使化学浆液溢出。
3 新的处理方法
3.1 设想的提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水利工程中常用它作结构缝内衬,将塑性防渗材料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其流动。但丢弃量较多,且与缝面粘结不紧。为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新的处理措施,即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作嵌缝防渗体。
3.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
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主要性能如下:
3.3 处理方案
3.3.1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水下部分)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接着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因此封缝材料应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由外向内依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见图2
图二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进示意图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缝中的厚度可根据缝宽来确定。因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缝宽10 cm时,其厚度为8~10 cm即可。该材料本身能防渗漏,所以其外层防渗材料可减小厚度,或者喷施一 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代替塑性防渗材料,可使施工更快捷,成本更低。
3.3.2 输水隧洞伸缩缝处理
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以利施工。处理方案见图3。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则只需喷施3~ 4 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A);若需化学灌浆,可先喷施一层3~4 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B)。
(A)(B)
图三输水隧洞缩缝处理示意图
3.3.3 渡槽伸缩缝处理
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再设置止水橡胶带,槽身内侧(过水面)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处理方案见图4。
图四渡槽伸缩缝处理示意图
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3.4 施工工艺
① 首先除去失效的止水设施,清理结构(伸缩)缝表面。使粘结面干净、无杂质且保持干燥。② 准备喷涂设备,主要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③ 将喷枪伸到喷施面上喷施,第一遍不能喷涂太厚,应来回扫动.逐渐达到设计厚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将在3~7 S内起泡并停止流动,在这段时间内需采取措施不让其流失而浪费。一条缝面最好一次
喷施完,避免间断重复喷施。喷施半小时后即可初步固化,几小时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结语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4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沅水中游,东与常德为邻,北与张家界相交。被誉为“湘西门户”。南北高起,中间陷落的谷底地貌,使得这里的交通不便利,经济落后,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但是较好的传承了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傩文化。
本文以沅陵县七甲坪镇万阳山李子沟的大嫁楼为案例,阐述沅陵县东北部的民居建筑特色,以小见大,从而达到概括当地建筑特色的目的。当地民居建筑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沿河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采用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大嫁楼完美体现了这两种建筑形式的结合。
鲜明的山地特色
沅陵山区山多田少,居民在房屋选址时在山腰或山脚,或顺着河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古人利用大自然的优势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房屋多以木质房屋为主。著名的有土家族的吊脚楼,正屋建在平地上,厢房在旁边,厢房其余三边皆悬空,靠一根木柱子支撑,厢房的下部堆放杂物。一般吊脚楼上作为卧室使用。
此外,沅陵依山傍水,气候呈现冬少严寒、夏无酷热的气候条件。吊脚楼的优点是通风和防潮,正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的体现。
浓郁的民族特色
淳朴的土家族文化和狂放不羁的苗家文化结合,所建成的房屋大气中透着精致。特殊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了这里的建筑艺术,同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斗拱作为传统的建筑符号,它既有承重的结构作用,又起到装饰建筑的作用,但在土家族建筑中则被“挑枋”替代。“挑枋”在承重、挑廊的同时,在立面构图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吊脚楼多变的平面形式和简洁有序的构造手法。
沅陵县东北部的民居装饰题材多种多样,有些来自传说中的图腾,如祥云或凤凰。也有来自寓意吉祥喜庆的汉字,如喜字、寿字等;横梁上画有“回”字格、“喜”字格等图饰,以及牡丹、喜鹊等图案。甚至有红绿相间的花鸟鱼虫,虽俗气却淳朴自然。它融入了传统文化中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崇敬之情,体现了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景象,展现了沅陵县东北部农村居民对建筑的审美,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
明显的传统风水观
沅陵县的历史非常悠久,在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居住在这里。夏、商、周时有部分少数民族在此居住,史称“南蛮”。秦汉以后,历为州、府治所。源远悠长的历史使沅陵县东北部的建筑带有传统风水思想特色。
沅陵县东北部农村居民的房屋大多采用聚居式,单元重复式的建筑传统是从清朝一直流传到现在,类似古代的宗祠,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整栋房屋的正中央有一间堂屋,一家人逢年过节便在堂屋里祭祀或庆祝,显示出大家庭的团结兴旺。堂屋在大门的正中间,供奉“天、地、人、亲、师、位”的牌位和祖先的灵位,其他房间在堂屋的左右两侧依次排开,体现对一家之主的遵从。堂屋的大门外有几级石阶,古时大户人家的堂屋门口下面还有石狮。现在的民居大多简化了石狮,只留下堂屋的石阶。
沅陵县东北部的民居融合了古代的建筑风水思想。《阳宅是书》提出:“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古代人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理想的居住环境标准。《阳宅爱众篇》有:“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若有情。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环抱作环形。”“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术中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沅陵县东北部的村落大多选择背靠青山,面朝溪水的格局,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民居的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
结语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5
关键词:风水;误区;启示;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也叫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理论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是以“自然、平衡、和谐”的原理来考察环境对人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热潮,建筑风水学的应用逐渐兴起,通过研究卦象与方位的关系更多了解人与自然合一的基本易学思想,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基本运动规律。
一、历史上对风水学认识的误区
历代的民间与江湖对风水的应用中,所谓的风水已经完全背离了其自然科学的本义和实用价值,而是蜕变成为了一种江湖术士们用于谋生的手段。并且为了谋生的需要,民间与江湖的风水术士们往往借助神鬼和毫无依据的玄空学说来包装其骗术,继而制造出一整套毫无逻辑、没有根据,只是渲染危言耸听的结果,却根本无法进行风水生成原因和作用过程解释与验证的虚幻、玄空的理论,并以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让世间对风水的认识跌入迷信的窠臼。
另一方面,风水和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本来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是风水实现为人类服务的一项最重要手段,而风水是规划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重要准则。但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在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风水和规划设计被人为的割裂成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民间的江湖术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以否定科学的规划设计为能事,而在现代规划设计中,人们却又总在试图绕过风水,以免沾染所谓的封建迷信。结果,在现代建筑领域,规划设计与风水各执一词下的偏颇性除了不断的制造形体扭曲、变异,色彩刺目、布局诡秘的低俗建筑垃圾以外,忽视人类与自然关系——也就是人类与风水关系——的建筑也比比皆是,这些建筑不仅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平衡,还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危害隐患。
二、风水学对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启示
1、“天人合一”古代朴素的环境工程学
人类生活环境中,与自然关系密切的是气圈、土圈、水圈和生物图。气圈给人以阳光、空气和风;土圈给人以生存的基址、土地、矿藏;水圈给人以生活和生产用水;生物圈给人以食用的动植物,这些统称为人类的生活环境。人类一产生就非常注意对生活环境的选择。“趋吉避凶”的观念产生了一整套认识环境的理论,风水学便在满足人们生存欲望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了。
2、生态学思想
2.1人与自然协和
近代,人对自然的控制、征服、对峙、斗争是社会和文化的主题之一,它历史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不像农业社会那样依从于自然,而是用科技工业变革自然、征服自然、破损自然、毁坏生态,表现出“人地对抗”和“冲突”的关系。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或后工业社会及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还存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几千年来中国堪舆学家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一贯主张。风水学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急功近利,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在住宅建设中,因山水而建筑,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来保护山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地(即自然)高度协和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2.2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是一门有关人和周围环境关系的学问体系和信仰体系。作为学问体系,风水学通过风水先生及其活动教导世人应该怎么办;作为信仰体系,风水学通过民俗禁忌的形式教导人们不应该怎么办。作为学问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作为信仰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不该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不该如何开挖采掘,以护形势。“培生气”和“护形势”的直接目的出于保护山水,然而客观实际却是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保护了自然。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要求人们,“顾其自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先哲们依然悟出了其中的哲理。在人类通过大规模建设活动使得地表性态改变的能力极强的今天,更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2.3风水有机观
建筑和规划设计要建立在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之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简单地说,要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来看待。风水世界观是与天地宇宙相关的,其间还包含着深奥的精神感应。它与大自然相和谐,以求居住者及其子孙能在聚居地获得平安的生活。风水要求房屋建筑、园林及墓地,要与地形、风和水的运作相联系。生态设计学很欣赏中国风水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态度,并能深入领悟其中的奥秘。所以,生态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6
1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
1.1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建筑设计灵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环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的建筑设计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贝聿铭就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环境,运用苏州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色调,使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融合一体,体现了设计的新颖之处。
1.2建筑设计灵感源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合理取舍其中的优秀精华,是历代建筑大师在进行设计时的灵感源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在设计中国馆模型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融入其中。在颜色选择上,中国红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而斗拱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使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构建特点,这些中国特有元素的融入,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观融合一体,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表现了当今的时代特色。
1.3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一种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艺术形态,这是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两种,也可以理解为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这两种文化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差异,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影响。首先这两种文化都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蕴含,这就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时都有崇尚人伦文化与自然美景相结合的特色。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上深有体现,以苏州园林和北京的颐和园为最。而在不同点上,中国的上层文化有内外尊卑之别,是古代帝王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一点在古代的宫殿建筑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故宫的方正格局,以中间的九重主殿为轴心线,其他配属殿宇向两旁延伸,共同拥簇着主殿,象征着天下子民拥簇着帝王,也表达着古代帝王威加海内的皇权。下层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则表现在四合院上,四合院由四面的房屋围成一圈,房屋之间由长廊连接,居住舒适而方便,并且在空间布局上,正屋在北,有坐北朝南之意,东西厢房可做客房,象征客随主便之意,整体上也是主人在中,客分两旁,以示对主人的尊重,这种观念一直流传至今[1]。
1.4建筑设计与色彩文化的联系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以金为尊,以红为喜。因此在古代帝王的宫殿中大都以金色为主色调,以显示帝王家的尊贵,而在有喜庆之事时,也都披红挂彩,如结婚、过年、店铺开张等活动中以红为主以图吉利,“中国红”也成了中国的色彩标志。而在现代,随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新的色彩文化也随之繁荣,“绿色”也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主色调,“绿色食品”“绿色资源”“绿色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筑色彩的发展应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会涉及到更多更广的领域之中。
2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2.1中国“风水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风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在古代对建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可以说对中国建筑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甚至对周边国家也有深远影响。中国“风水学”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哲学、美学、生态及天文地理的认知,核心为“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思想观点。大到城池、宫殿的建造,小至平民百姓的家居环境,都有风水文化的涉及,尤其在城池和宫殿的选址和建造中,古代人民相信好的“风水”可以使国富民强,而坏的“风水”会导致多灾多难,这不仅仅只是迷信说法,而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合理的建筑布局,有效利用周围环境,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如四合院的布局设计,夏天可以相互遮荫乘凉,冬天可以采光取暖,这些都是“风水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的具体实例。
2.2传统人文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国的传统主流人文思想可以分为三大“流派”: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三大思想对中国建设设计的影响表现各不相同又相互联系。
2.2.1道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道家不同于其他的传入宗教,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更贴切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在古代建筑中,苏州园林可以作为道家影响的代表作,在苏州园林中,所有景色取材自然,很少有人工痕迹,使整个园林突显出自然之美,完全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观念。而在现代建筑中,我国的国家大剧院也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虽然材料上选用的是金属和玻璃等现代建筑的元素,但在整体造型上则是以蛋形为体现形式,既有道家“圆润”之意,又有生命之始的感觉,颇有道家推崇的浪漫飘逸之感。
2.2.2儒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儒家的新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观念是“仁”。在儒家成为正统文化之后,其提倡的尊卑贵贱、内外区别、自成方圆的理念对历代王朝的皇宫居住设计及四合院布局有较深的影响。在故宫里,太和殿作为皇帝登基大典之所,处于故宫的中心位置,以显示尊重。而四合院的布局构造中,体现的则是儒家内外有别和自成方圆的理念,由四院围合而成,高墙隔绝内外,自成一家。
2.2.3佛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唐朝开始兴盛,佛教倡导清静、随心、重在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理念的体现。佛教有清心寡欲、远离尘世之念,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理念有较深影响。在古代有“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思想,早期不满朝政,退隐山林的隐士大都选择山川乡野之中,追求自己随性的生活。后来就选择在城郊甚至城中修建园林,做不闻外物的“隐士”,代表性建筑有明朝王献臣所建园林—拙政园。在建筑领域,如何能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已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2]。
3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3.1传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作为房屋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首先需要深化对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以我国古代中华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建筑主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以达到亲近自然、朴素自然的建筑美感。21世纪的今天,虽然钢筋混凝土式的新型建筑材料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但是也可以在主打格调中积极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即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简单的艺术造型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隐喻木质材料风格中“亲近自然”“中庸之道”的文化内涵。
3.2传统建筑元素的传承
3.2.1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尤其在建筑的设计上,格扇设计,门窗设计,台阶设计,以及吉庆图案的选用。如龙纹凤藻、回文水纹等,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加以应用[3]。其中,坡屋顶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仍可以应用坡屋顶元素来增加建筑的古朴感和韵味感。
3.2.2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建筑设计中应用到的图案及色彩等这些传统的元素,不仅要借鉴还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即提炼和重组这些传统元素和造型,让它们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审美,从而符合建筑设计美学的要求。还要依据现代的艺术手法,进行一定的抽象与拼接,以及一定程度的重构。这样,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新型完美的融合,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传统元素,在设计里体现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性格。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其做法是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工艺,而纹样则按照扬州纪念堂的墙体划分进行模仿。重复的菱形窗是高度抽象的结果,这来自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的叠瓦。此外,流华池中心以小桥连接平台,与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异曲同工,也十分符合“流觞曲水”的意蕴。其借景入室的手法,对方和圆等中国元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这座现代化建筑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造型简单利落,协调统一,分布合理,将现代艺术的简洁明快与古典艺术的沉郁悠长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3]。
3.3建筑的框架式结构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使用木构架结构。这种结构主要使用木梁和木柱构成房屋的整体框架,屋檐和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转移到立柱上,墙壁仅仅起到隔断的作用,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这种房屋结构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房屋提出的各种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框架结构还形成了一种在祠庙、宫殿等古代高级建筑中的独特构建,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主要是由弓形的横木和斗形木块组成,纵横交错,形成下大上小的托座,既可以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又可以支承荷载梁架。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