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试题范文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段考核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是传统的期终统一的考试,当然这里所讲的终结性只是相对一个学期的学业考核而言的,仍然是当前最普遍的考核方式。虽然新课改后,各地区对试卷的命题都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努力实现新课程的最新理念,但目前小学语文的试卷命题仍存在如下几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知识的罗列
试卷缺乏系统的整合性,互相割裂,只琐碎地罗列出一个个知识点让学生考。从长远的角度讲,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整体关照的思维习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审视,知识的罗列式的考试也不能真正考核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的超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淡化小学阶段文学、问题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淡化中心思想,注重情感的内化体验。但在现在一些语文高段试卷上仍然出现诸如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修辞知识等试题。
(三)能力的搁浅
语文试题多采用“定势”模式,导致部分出卷老师不深入思考试题能否真正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年年都考,但是能否促进学生拼读能力的发展呢?我曾作过一个调查,城镇五年级的学生运用智能ABC的拼写法来打字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2.8个。而智能ABC是检验一个人对拼音掌握情况的一项很好的测试手段。正如管建刚老师在《当前流行的八种语文考题剖析》[1]一文中所罗列的现象一样,这样的考题不但不能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给语文老师一种教学误导。
(四)情感的遗漏
新课标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中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试卷,还是注重共性的客观的试题占绝大多数;关注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情感体验型的题目偏少。
(五)本体的丢失
近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语文试题的生活化已成趋势。很多试题尝试将命题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但这样的“综合性”的生活化试题不仅不能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而且无法实现调控、促进教学的功能,例如“我能写同学的名字啦。(要求写出四个同学的名字)”等。
二、基础类知识的命题探索
基于上述现象,我尝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试卷命题进行新思考。语文评价考核考些什么?毋庸质疑,是语文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考得当然是语文本体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命题一定要凸显本年段的课程目标,针对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语文的本体地位,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核。那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是语文本体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语言的运用。怎样的命题才能为教师传达这样的信息呢?我采用罗列式的方式对基础类的命题进行如下探索。
(一)整合性
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因此,命题时一定要突出整合意识,统整关照各知识点,从而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1.整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研究得比较多,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考核。三个维度中,考得比较多的只是第一个维度――知识和能力,往往忽略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语文素养是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综合素养。
例如:某市小学毕业试卷上的一道口语交际题:“母亲节刚过不久,我们又迎来了父亲节。当你踏进考场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考场外的父母也同你一样对你的理想充满期待。假如你是考场外的家长,你会对即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考试的子女说什么呢?而作为子女又如何回答呢?请你创设一个情境,设计一段对话。”这样的试题设计整合了学生的口语表述、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我认为是比较符合通过考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目标的。
2.整合知识的内在语言规律
传统的题型往往是比较独立的单项命题,比如要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就采用看拼音写汉字,而一个个生字词之间却是毫不相干的。因此,命题要提高功效性,尽量发挥试题的最佳功效,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与素养的提升。例如看拼音写词语这种题型,就可以整合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一段话,把词语拼写穿插其中,如:
xiangtianxinshang
走在恬静的乡间小路上,迎着( )的微风,( )着路旁的幽幽翠竹,
pu shitian gao di kuo
听着()的乡下人家吃晚饭时()的闲谈,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
3.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
所谓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就是使学生发挥思维、想象、感知、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功能的题目。传统考试强调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家对考试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出现了更多需要想象、思维、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参与才能完成的题目。
例如某市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目:“山东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的意思,描绘一幅图画吗?请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画面。”要完成这道题目,学生首先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才能画出联句所表现的画面;其次,学生需要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具象物体提炼成一根根生动的线条,从而表现出对联所蕴涵的意境。这个过程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
(二)人文性
所谓小语命题的人文性,就是在考试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对考试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成绩稍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呢?当然,并不是全部因考试引起的,其形成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有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无形的精神压力,有社会对人才要求所带来的优胜劣汰的形势,等等。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精神的引航员,同时又是操控考试题目的考官,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试卷中融入一些轻松的元素,从而适当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呢?
例如:某市一位老师所出的试卷,就把试卷设计为“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比如第一关挑战“A、B、C”(考核的内容就是看拼音写词语),第二关挑战“成语大本营”,第三关挑战“语法大考验”(考核的内容就是普通的语法转换),等等。而且在每一关都设置一个“挑战烽火台”,让学生对自己刚才在挑战这一关中取得的成绩,量力加上几颗挑战之星。这样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却在考试中融入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完成考试。
又如:某市一份语文试卷上,老师在每个大的板块上都安排了一小段温馨的提示语。例如第一个板块“积累运用”的温馨提示: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根基。第二个板块“阅读理解”的温馨提示:请你静心默读思考,并且注意书写要认真端正,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这些温馨的话语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来自教师(考官)的直接关怀,而且从这些提示中获取做题的许多信息,如做题的方法、要求,以及做这些题目的意义,等等。
(三)发展性
老师往往认为期末考试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这虽然不错,但忽略了考试也是一种促使发展、促进提高的形式。因此,传统的试题很少涉及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学习提升的试题,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而且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片面解读,但很高兴的是一些地区的语文命题已开始关注这种理念的体现。
例如课外阅读的命题:
1.这篇文章中有些词语和句子写得挺好的,值得积累,我要把它给记下来;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2.请你根据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来给她写一条广告语吧!
这样的试题不仅能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使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得到再次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考核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试题范文2
1.教学脱离生活常言道,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现实教学情况是,作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学生所写的也不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这样的写作学生怎么会感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兴趣就好像折断了想象的翅膀,这就好像缘木求鱼、胶柱鼓瑟,甚或南辕北辙,教师难辞其咎。
2.教学不符合学生心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之上的,就是说你给小学生讲高中的知识他们不理解吗,过于简单又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要考虑他们的心理发展因素,才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3.作文内容的来源学生作文内容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来源,即现实生活;二是间接来源,即书籍、电视、网络等。说实话,两方面来源缺一不可。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放弃了现实生活这一主要的作文来源渠道,转而大量抄袭作文选中的写法,凭空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试想,这样的作文会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吗?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的思维成长。
4.学生的观察力不强教师应当加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不会有真实、全面、深刻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而要写出好的作文恐怕难上加难,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的训练必不可少。
5.不善于积累材料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1.积极促进动机的发展在小学生低年级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是被动的,此时要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就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写作动机了,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2.开展作文趣味教学活动开展作文趣味教学活动,这样的活动会把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出来,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上街购物、砍价等情节,哑剧表演等,再让学生根据这些来写作文,这样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了。
3.培养观察的习惯教师是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的关键,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这种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小学阶段的始终,而且各个阶段要各有侧重,并把观察到的用笔写下来,不要拘泥于形式,只需记下那时的感受与情形,这样对写作大有裨益。
4.培养想象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想象型的作文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努力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试题范文3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八年电教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和模式。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有现代教育设备和配套软件做坚实的基础。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统”。“六室”:(1)普通教室:每班“五机一幕”(即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彩色电视机、多媒体主机、投影银幕)。(2)计算机室:多媒体配置,按最大班额计算需两人一机。(3)多功能电教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VCD、视频放大器、音频系统、综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语音实验室:要求64座。(5)声像资料室(兼视听阅览室):面积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各一台。(6)设备贮存室:面积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四系统”:(1)闭路电视系统。(2)演播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现代教材系统:各种电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化,形成教学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学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参与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2)加强电教技能的培训。电教技能包括媒体操作、教材制作、媒体选用、媒体设计与组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实验经验总结等基本技能。培训的方式有自学、讲座和进修。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模式
(一)模拟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源于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和系列配套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形成以及有鉴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再渡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写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我是中国人》一课的识字教学,本文共有五个生字(我、是、爱、国、星),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词、义、写、句;(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程序分支越多,预想的情况就丰富,就越能全面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性、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从而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一目的就会实现了。
(三)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透彻地领悟CAI教材设计的意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地备好媒体(即媒体展示的时机、语言的组织等)。再次,教师在运用CAI课件时,不能以课件为中心,应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培训与练习模式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存贮量大、运算速度快、CAI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在问题出示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增强趣味性,增加问题判定的形式,展现语文之美于其中。这样,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在一种美的情境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学生刚刚学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后,很难做到大小写一一对应辨别,当出示大写字母时,先要想一想字母歌中的前后顺序,然后去对应小写字母,再想其发音和写法。我们在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出示小写字母时,学生点按小写字母后,出示大写字母,并发其音,示范其写法;(2)将屏幕一分为二,上面出示大写字母,下面出示小写字母,学生判断后,用鼠标点按对应的小写字母,若点按正确,发出“棒!”的鼓励之声,并奖赏10分和一个笑脸;若点按错误,发出“要努力!”,罚一个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现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要求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与之对应的字母。输入还设计了控时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完毕,否则要在成绩栏扣出一定的分数。这样循序渐进、趣味性较浓且带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择优性原则,不能认为每次课都得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摒弃,而要发扬光大。
(三)电教技能滞后问题。
多媒体教学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四)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
小学语文试题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优化措施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找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好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改革方向,是小学语文得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清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队伍中,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到位,这些导致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语文教学重难点不明确或者重难点混淆等情况发生,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正确建立。
2.小学语文课堂形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文课本进行讲述,这也一度让语文成为最枯燥的一门课,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并不活跃。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生成长的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习方式其实也越来越多,单一的课堂形式中文化知识展示的方式较为单调,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面对新媒体、高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单一的课堂形式显得有些落后,教学效果也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保障,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高效课堂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眼界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3.小学生课业压力较大
现代小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课业压力较大,个头不大的小学生,书包却十分沉重,课本、试卷、习题册、练习本、辅导书等学习资料一样不少,作业除了课文背诵、诗词朗读等之外,也不乏段落、汉字等方面的机械抄写内容,学习占用了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然而学习的效果却未必能与学习的时间成正比,爱玩的天性和活跃的思维在这一阶段极易受到打压,导致现代小学生背负的课业压力增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乐趣,机械的知识填充使得小学语文的学习事倍功半,这对于处于学习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正确思维方式的建立。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措施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心理,采取鼓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信息更新频率越发快速的当今时代,教师也应及时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更新,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及时适应新技术、新设备辅助教学,探讨多维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
2.丰富课堂形式,拓展多维课堂
单一课堂形式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化的教学需要拓展课堂形式,在科技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多媒体逐渐得到推广并普及,如投影仪、家用电脑、学习机等多种多样的仪器设备,多媒体设备对语文知识的展示角度更为全面,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能够更为轻松、形象地表达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的重难点,以更符合儿童心理的方式传授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教学中也省去了板书、备课的烦琐步骤,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家用电脑等辅助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对电脑等设备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感知语文,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爱思考的学习习惯等。拓展丰富多彩的多维课堂,对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3.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将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身体发育方面的驼背、近视的低龄化趋势等,素质品质方面的学习热情减退、情绪焦躁等。这些负面情绪在教学中应当避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是小学语文的一大教学重点。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改变以往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探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家-校合作、小组竞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着重教学。开发小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较之于传统的机械重复学习方式来说更为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快乐与学习并行,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建立完善的语文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代代的学生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各行各业都不断改革以求发展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针对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攻克方法,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堂内外衔接和年级间知识结构的衔接工作,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小学语文试题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内涵意义研究
从历来的教学实践工作来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是教学效率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度注重自我授教,未能从学生的根本需求着手,研究相应的互动策略,与学生之间展开必要的学习交流,造成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如此一来教学工作成效也必然会难以提升,这一失败情况的出现,同教师没有提出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问题密切相关。小学阶段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时期,而教师的一味授讲让小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习惯也没有适时养成,极不利于之后的学习。若教师能够恰当地在课前进行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中应时应景地予以艺术形式的提问,那么必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研读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目标。那么如何做艺术性的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究分析:
二、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的教学原则要求研究
(一)所提问题必须具备针对性
所谓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目的必须明确具体,而非随口提问,应当保证所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均具有同课堂授讲内容的关联性,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而提出的。其次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需要统筹教学的根本目标进行,确保问题可以紧扣教学重点,能够针对教学难点予以提出,或者采取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
(二)所提问题须具备启发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精力着重放在对学生问题思维的启发诱导上。因为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绝对不能够由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一味作课堂授课,代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到知识要领及方法,进而尝试着自我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读书学习的能力,以此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及满足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积蓄更多优异的学习方法经验。
(三)专注于提问形式的多元变化
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促使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那么必然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呼吁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够真正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小学生的活跃特性,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很容易被调动的,但是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由教师的课堂灵活度决定的,因而教师在教学提问时,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的整体氛围进行提问。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研究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意识是学习中所必需的一种思想维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遭遇相应难解问题及理论实际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困惑心态和研究心态,在此态势下,学生即会产生提问问题的想法。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对学生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方面产生问题,想问敢问,方能更加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关注问题研究解决的过程,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此一来课堂问题教学方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措施研究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令学生产生质疑
小学学生具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想要训练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那么一定要从学生好奇心理入手,好奇心理是每一个学生共有的特性,具有潜在的创新动力,从根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理越强,那么对于教师来讲便越有利。因为学生好奇心可以强化其对于外界信息方面的剖析欲望,即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身不够熟悉的知识内容的探究欲望。学生想学,那么他们便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追根溯源,着力探索,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识问题质疑的习惯。
2.构建语文问题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
教师应当意识到,当前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较低,而其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应专注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以就彼此间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教师在课堂中要针对课堂实际对话题进行设置,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在课堂出现不同的意见及问题,令学生在此情境下分析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课程时间设置相应的讨论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完毕后各组派出代表,畅谈小组看法。笔者在教学中即提出了以下一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即在《悯农》一课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浪费粮食这一情况呢?学生们即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农民伯伯种庄稼非常辛苦,我们应当珍惜粮食;有的学生认为浪费粮食非常可耻;有的学生说节约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良性解决了悯农一文存在的知识难点问题,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节约意识的形成,锻炼了学生的讨论能力,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问题式学习模式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2009(9).
[2]罗支柳.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3).
小学语文试题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
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首先不仅仅是解决了老师平时上课时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还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了这一方法课堂氛围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它既是教师的小学语文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
一、问题式小学语文实施的前提条件
“问题式”小学语文法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些方法”他倡导只靠自己不靠别人。运用这种小学语文方法必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结合课本上所遇到的知识点,帮学生设计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掘出一片新的知识海洋,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问,如何去思考,那就相当于教师给了学生一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开拓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做比教师带着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很多。
2、把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去讨论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随意去否认学生的答案,要懂得去提倡学生多去探究和解答,这样他们也得到了展示个性的机会。
3、分组并奖励式讨论。教师以每组的表现程度为依据给予奖励和认可,让每一小组都能做出自己最大努力。
二、实施问题式小学语文的具体过程
(一)充分备课,设置问题
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要求老师上课之前就应该熟悉所讲课的内容然后列出提纲内容,让学生们交流探讨,最后教师要形成一种具备有新意有思考空间的小学语文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有哪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困惑,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讨论的空间,怎样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生动活泼的让学生解答出来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找出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省去。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所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感兴趣,然而要在难度上保持适度。课堂的设计是这一小学语文模式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节能做的完美,那么学生就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他们会逐渐把难题解决掉,变得越来越有成就感。
(二)深入课堂,实行问题式小学语文
教师把自己所设计的问题用情景的模式告诉同学们,或用用讲义或多媒体展现出来。下一步就要唤起学生的参与性,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相互讨论,并把所遇到的问题提问出来。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让他们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现在,教师应该巡视并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时引导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学生就要根据问题努力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努力解答还是没能找的答案,那么老师和学生就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不主张老师直接把答案解出,而应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慢慢吸收并学会问题中的解答方法。这样的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可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学习,也避免浪费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小学语文效率。
(三)问题的探究
在老师没有把解答方法列出之前,学生应针对自己的难点或疑点进行讨论,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探究。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一组的问题还不能被很好的解答,那么,教师就应对每一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进行再分配,进而根据问题拓展出新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小问题。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出来,以方便下一步解答问题时的顺利进程。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性和创造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探究、辩论的心态。
(四)问题的解Q与拓展
教师把学生所得出的问题答案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注重学生原来的解题方法,要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现在教师要把一些误区给学生详细的讲解清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并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最好还能够离开老师的指引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不断养成自我思考、自我提问和自我总结的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再次回到原来的那种单调无味的讲解,要利用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问学生,细心倾听他们到底是在哪一方面走进了误区,另外,还要把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详细无误地分析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