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宁静致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宁静致远范文1

2000年是属于周鹤洋的。

1

其实少年时代的鹤洋是个很本份的孩子,只是喜欢上围棋以后才渐渐变得“野”起来。古都洛阳虽是历史名城,但古老的围棋艺术却并未在这里扎根,这使得鹤洋的学艺之路变得异常坎坷,被选入国家少年队之前,他甚至连省队都未进过。同样是八岁,周鹤洋正与一班绿林棋手拍着快棋,滥施无理手;那边常昊已进入上海队接受正规的科班训练了。不知是否因为这一差异使周鹤洋在双方日后的竞逐中始终处于下风。那时候的常昊是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在他参加的少儿比赛中,只有一次失手,其余的儿童杯赛冠军都被其揽于怀中。这位人见人爱的小神童被关注的程度恐怕不在因“抗日”有功而声名显赫的聂卫平之下。此时的鹤洋就像是一个辉映着神童星光的最佳陪衬,即使偶有佳绩也未能让人们的目光稍有驻足。

1986年,国少队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能跟常昊等少年精英在一起,既让他感到兴奋,也让他感到了压力。与这些人相比,他没有任何可炫耀的资本,罗洗河的机灵,常昊的天份他似乎都沾不上边,即使是晚些入队的刘菁也让鹤洋有些相形见绌。在师兄弟们于1986年先后入段整整两年后,周鹤洋才费尽周折地跨入了职业棋界的门槛,而且入段以后,他非但未展示什么过人的天赋,甚至有些让人怀疑他下棋的能力。不过他还是那么沉得住气,一如既往地痴迷于黑白世界里,只是变得更加少言寡语。国少队的伙伴们亲切地给他冠以“大智若愚”的雅号,说不清这里戏谑的成份有多少,但如此来形容他却真的再合适不过。

2

先天的资质再佳如没有后天的努力也一样难成大器,而鹤洋则坚定地证明着那一条叫做“勤能补拙”的真理,他从小给人的感觉就是踏实,那近乎残酷般的用功使他在胜负世界里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自92年夺得“霜花杯”冠军后,又于1996年摘得全国个人赛的桂冠。

不少人在得过个人赛冠军后就逐步淡出了这项比赛,尤其是90年代后,中国的各项新闻棋战越来越多,奖金也越来越丰厚,另一方面年轻棋手的迅速成长已使成名棋手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几位顶尖高手已不屑于参加个人赛这种既“危险”又无利可言的比赛。鹤洋算是少数几个年年参加个人赛的大牌棋手之一,对此,他有自己的认识:“多下一盘棋,就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不管奖金多少,我都会全力以赴。”这,不知应算是他的“大智”还是“愚”。

3

迄今为止,周鹤洋最大的遗憾就是三次战胜李昌镐而又未能最后夺冠,但这已足以傲视群雄了。第一次在富士通杯上与李昌镐相遇时,李昌镐业已成名,他肯定不会想到就是对面的这个白皙少年令他日后吃尽苦头。终因一步随手被鹤洋兴师问罪,虽竭力反扑还是以微弱差距落败。第二次交锋时,李昌镐显然已把他当作了真正的对手,他吸取了上一盘的教训,步步下得滴水不漏,未至中盘就已取得优势。但鹤洋依然下得不急不躁,好似浑然未觉局势的危险。李昌镐首先有些沉不住气,他还从未遇过如此“深沉”的对手,难道对方才是真的“不动心”?恍惚中,石佛又将优势拱手送回,待局势无可挽回时才如梦初醒。李昌镐对这位对手颇有些有无奈:“他的棋风跟我差不多,很难一下子把他击垮。”但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一点他没有说,那就是鹤洋坚强的意志力。

跟天纵奇才的李昌镐斗法并占据上风的棋手屈指可数。芮乃伟与依田纪基都是典型的力战家,棋风犀利无比,李昌镐的太极功往往未及施展就被制住要害。而李对棋风相似的棋手的胜率则出奇地高,马晓春和常昊的连败都在证明李的可怕,所以周鹤洋的胜利才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人们对此充满了困惑:难道他比石佛还冷静?

这里,人们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心态的不同。马晓春恃才傲物,但自被李昌镐敲碎了那层坚硬的外壳后,也就兵败如山倒,棋常常输得不成样子。常昊大器早成,动不动被舆论界与李昌镐并称为“绝代双骄”,和煦的暖风将他吹得昏昏然。这样的心态自然无法正视自身的实力,越败越急,越急越败,最终陷入十三连败的怪圈。左右一局棋的胜负除了实力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的好坏。大竹英雄九段不也曾说过:“一个人在不同心态下下的棋,可以有两个子的差距。”回过头来再看周鹤洋的回答显然就有了答案:“李昌镐的棋在我之上,我对他是下风棋。其实每次与李昌镐对局我都有收获,输赢也就没有过多在意。”实力+平常心,这就是鹤洋创造奇迹的最好注解。

作为重庆队第二次夺取围甲联赛冠军的绝对主力,杨一教练一提起自己的这位爱将就赞不绝口。在今年联赛第一阶段客场与河南队交手时,重庆队虽一直占据着积分榜的领先地位,但还未确立绝对的优势,云南红等劲旅正在后面席视眈眈伺机反超,所以此时急需一场胜利来巩固已有的优势。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周鹤洋与邵炜刚争夺阿含杯的决赛也几乎同时要在昆明展开。作为去年的阿含杯的亚军,周鹤洋自然希望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况且得了冠军就也具备了与日本阿含杯冠军对抗的资格,其中潜在的商业价值远非一场联赛胜利可比。同时考虑到河南队实力尚有差距,杨一教练主动向周鹤洋提出可以不参加这轮联赛,而鹤洋为确保这一场的胜利,还是风尘仆仆赶至平顶山(河南队主场)参加比赛后,才辗转奔赴昆明(平顶山不通飞机)。此时同样是上海队绝对主力的邵炜刚却放弃了这一轮联赛在昆明静候多时了。事后我问他如果这盘棋输了后不后悔,他只是憨憨一笑:“没想那么多。自己是重庆队的一员,参加比赛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最本色的鹤洋,令别人颇受感动的事于他而言真的是再自然不过。

4

现如今已挑起棋界大梁的七小龙里,鹤洋算是出成绩比较迟的一个。常昊自不必说,王磊也先抢个末代“霸王”当当;邵炜刚作为龙头老大更是早早就将NEC杯据为己有。相比之下,周鹤洋的全国冠军份量未免轻了些。在常昊、王磊等小龙轮番向马晓春挑战并获得成功时,鹤洋还形单影只地游离于各大新闻棋战的决赛圈外,连挑战的资格好像都是那么高不可攀。为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鹤洋一度搬出中国棋院在郊外县城自立门户。他为的是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使自己能够真正“静”下来。闭门潜修,如老僧般枯坐,求道的寂寞往往是得道的前奏。也许是为了印证厚积薄发这句话的道理,蓄积的能量一旦打开了阐门真的势不可挡。今年棋圣赛,周鹤洋轻轻地坐到了常昊的对面,他要在这位从小的对手兼朋友那里,拿回失去的一切,重拳一出手,常昊连跌四跤。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新加冕的棋圣,可是惊讶的嘴巴还没有合上,周棋圣又快马加鞭赶赴云南捧走了沉甸甸的阿含杯,其间还忙里偷闲又教训了李昌镐一回。年底一看实在没什么头衔可拿,就杀了个回马枪在昆明将惊魂未定的邵九段再度擒获。一系列的表现似乎都在证明,周鹤洋的收获季节就要到了。

看周鹤洋的棋,你常能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静”。得失成败,存乎一心,鹤洋既然已经到了近乎空灵的境界,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发生呢?

2000年中国棋界并无太多亮色,然而周鹤洋冲到了年终排名的榜首,这应该是个好消息。名气与实力总有一个沉淀的过程,棋力与心境也需要一段平静的积累。或许,这是周鹤洋的又一个开始。

周鹤洋2000年主要成绩:

第二届棋圣战冠军

第二届阿含・桐山杯冠军

第六届NEC杯取得决赛权

第五届LG杯世界围棋锦标赛进入四强

宁静致远范文2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发展,该行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女性知识产权从业者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以独有的细腻让知识产权行业更加严谨,且以其特有的坚毅让行业充满希望。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经理谢红女士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为专利人、律师、第一期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IPMS(知识产权管理)审核员、竞争情报分析师、PMP管理工程师,谢红女士精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企业品牌的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等,工作期间获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肯定和赞赏。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2003年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时,鉴于理工科专业出身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功底的背景,谢红主要负责公司开发与研究时立项检索、申请专利交底方案的专利性检索、技术调查、专利分析报告撰写;在对外项目时出具初步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等。2007年初,谢红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加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始了知识产权工作生涯。基于领导信任和工作的需要,谢红被委派负责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的知识产权工作并同时负责下属各孵化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作为国云科技法务部经理负责国云科技的知识产权及法务工作。

谢红所从事的知识产权工作由原单纯的服务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工作转变为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其中不仅有制度的建设,也有知识产权获取、维护、运用、保护等方方面面的事务。随着基础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中长期规划、战略等层面。因此,工作涉及的面更广,对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当谈及扎根于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和动力时,谢红说:“国云科技是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的孵化企业;专门从事云计算相关产品的研发;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由8位国内外教授级科研人员担任核心成员的广东省云计算产业国际创新团队提供强力支持。其自主研发的G-Cloud云操作系统是国内目前安全等级最高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作为中国首家自主产权云计算平台,专注于为大型政企客户和IDC数据中心提供全面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广电传媒、上海证券交易所、曙光、浪潮等知名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基于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也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领导极具战略眼光,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国云能够很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工作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此外,公司亦坐落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松山湖;此地生态环境优美,PM2.5常年不过百,也吸引着我扎根于此。”

国云科技的知识产权工作,是从一片空白开始;谢红基本上是从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方面入手。工作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搭建;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从最原始的知识产权积累开始,包括专利的申请、商标的注册、版权的登记等。而根据研发项目的需求;在项目规划、立项,以及后续形成的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等环节,就有关技术或方案进行检索;为项目规划、立项提供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为重要项目提供知识产权布局规划。随着公司知识产权成长历程的积累;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也被逐步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为此,与公司领导层及相关同仁一起根据企业生存发展的使命及目标策划、制定了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战略,依据知识战略的需求,分别制定了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目标及实施的年度计划、3-5年规划等,并监督执行。当然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领导;同时也承担着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层级员工知识产权培训;以及部门事务及同仁的管理工作。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目前,谢红作为法务部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策划、制订与监督执行,知识产权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专业培训,知识产权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公司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初的规模化的数量积累转变为对优质专利质量的追求;从单纯的部门工作转变成公司战略的实施与导向;从知识产权作为成本支出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相应的,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为有效的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推动公司成立了联动机制,各部门积极有效的沟通c配合,使公司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激励各部门相关人员积极重视、配合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宣传、培训,使全员了解、认识知识产权;让大家知道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就具体事务,多跟关联部门、人员沟通,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以使工作的解决办法更加符合大家的需求。经常到各部门,了解情况,充分掌握大家的想法、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完善自身处理工作的能力。在公司的战略制定、实施方面,及时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以及情况;充分地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公司战略中。近几年也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投融资方式,实现了近两千多万元的收入。”谢红说。

降低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设计者,谢红认为,风险往往源于日常的企业经营行为,为有效管控知识产权风险;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优化、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2013年,国云科技根据知识产权体系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省标(广东省《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的推行、实施;并于2013年8月顺利通过了省标的认证。知识产权部门向领导层提请导入国标;公司领导对此极为重视,启动贯标工作。

通过贯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贯工作,公司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为关注,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及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贯标工作获得推荐认证,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专利申请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作为广东省首家、同时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服务业首家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推荐认证的企业;通过贯标,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规范了公司各项知识产权活动,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贯标工作为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公司的专利顺利获得了2016年度的国家专利奖。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范文3

在中国人民心目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人们对诸葛亮崇敬之余,也都在琢磨诸葛亮为什么那么足智多谋。实际上诸葛亮也并非是“神”,而是一位躬耕的布衣。鄙人读了《诸葛亮全集》,豁然开朗,诸葛亮精于修性养生,他的修性养生思想是深寓在其论军事谋略和治军著作中。根据鄙人研读,唯独《戒子篇》方是研究诸葛亮修性养生的一把钥匙。《戒子篇》中有两句千古传颂的名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两句成了格言以及座右铭。但对这两句深寓的养生之道玄机哲理,一般人不一定能深解其内涵。为普及弘扬诸葛亮养生之道,鄙人考虑对“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养生哲理作一点释秘。一家之言,奉献同道,敬请指教。

(一)宁静致远

诸葛亮《戒子篇》讲:“君子之行,静以养生,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戒子篇》既是教子,也是诸葛亮修性养生的经验总结。“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了有识之士修性养生的格言及座右铭。诸葛亮修性养生并未讲具体修炼功法和操作之术,而是从修性养生理论高度上进行论述。据我研读《诸葛亮全集》一得之见,要解“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必须要倒过来解,先解“宁静致远”方能人门深化。为什么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宁静致远”,对这“宁静”绝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解。吕纯阳著《百字碑》讲:“动静知宗祖”。世界上一切事物静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极而动,阴极而阳,无极而太及。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这是修性养生修道的必然规律,一切生命都在相对的动静中成长。

诸葛亮在《戒子篇》中开宗明义地讲:“君子之行,静以养生”,在《举措第七》中讲:“治国犹如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养神求生。”诸葛亮把“静以养生”延伸到“务在养神”,“静”与“神”两个字上。如再明确一点讲即落实到人的为人生,并强化人的实践行动精神上理解。这就是深化到“静”与“动”的辩证哲理的高度上认识。道教有一部《清静经》讲:“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将静,而心忧之,人心将静,而欲牵之。常能遗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与会其道……是为得道。”《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讲:“上药三晶,神与气精。……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呼吸育清,出玄人牝。……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诸葛亮所讲:“宁静致远”就是要达到“气合其真”,“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诸葛亮修性养生“务在养神”,“养神求生”,“神”与“生”即是强身祛疾,开慧增智,延年益寿的根本目的。要解诸葛亮“宁静致远”一定要旁证博引,人手其内,方能出手其外,而真正弄明白“宁静致远”的玄妙哲理真谛。可见诸葛亮所论“宁静致远”理论之深邃也。

(二)澹泊明志 “澹?白”的“澹”字,可解为“淡”字。“澹泊明志”也可以解为“淡泊明志”。从历史文选中考查,“淡泊”出自《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对“淡泊”也作过讲解:“见利不贪见色不。”“淡泊明志”在孔孟儒家学说是讲:“格物致知”。诸葛亮是道儒合一,人文共溶,修性养生,教化和学养合一的一代“智圣”。儒家经典《大学》中讲:“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诸葛亮的一生,为蜀国安邦兴国,躬行实践。诸葛亮“淡泊明志”思想在《将苑五十篇》中专门讲了八个方面:“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日,贪而无厌;二日,妒贤嫉能;三日,信将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日豫不自决;六日,荒酒色;七日,奸诈而心怯;八日,狂言而不以礼。”上列是诸葛亮对“淡泊”的具体之解。他又在《将忠篇》作了总结性的讲解:“见利不贪,见色不,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诸葛亮讲:“淡泊明志”与儒家所讲“格物致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宋朝大政治家、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将“格物”解为“格杀”,真正是别有洞天。人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都有“七情”、“六欲”的诱惑。“六欲”,即、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六欲”是产生贪痴的烦恼根源。如一个人他不能抗拒“物欲”诱惑,就不能做到“六根”清净。“六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不清净就放不下“万缘”,“万缘”即“物欲”。“物欲”不“格杀”,清静光明觉性不能显现。儒家学说讲:“格物致知”,首先是“格物”,即“格杀”“物欲”。《通书》讲:“无欲则虚静动直。”

宁静致远范文4

尽管他下海经商多年,但他始终相信古人所追求的“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迷人境界,并且固执地认为那是一种中国文人天生的所应具有的品格。于是,在商海打拼多年之后,他拿起了自幼为之神牵梦绕的心爱的画笔。

写朱卫新,如果不写他的父亲朱家陆先生,显然难以完整交代他的作品的“出处”,也难以说明他的作品的精神的“原乡”。在朱卫新的心目中,父亲永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在这座高山下,自己永远是那么的渺小。从小他看着父亲画画长大,年岁及长,他开始和父亲探讨各种艺术话题,父亲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让他懂得了艺术的大美和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追求。

严格地说,我先前对朱家陆先生的艺术成就知之甚少,但我看完由朱卫新提供的分别由荣宝斋出版社和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朱家陆画集》和与美术界的朋友深谈朱家陆先生作品后,我对朱家陆先生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完全可以这样说,朱家陆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是福建美术史上乃至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从来的中国绘画史都是试图客观地叙述按时间进程排到的现象的历史,许多前辈为我们整理出一本本极有价值的历史,我们固然十分需要这样的历史,但是囿于历史的眼光和无法超越的各种时代局限,从来就没有纯粹客观的历史。今人所写的历史往往是今人眼中的历史。中国绘画史实际上主要是指中国卷轴画的历史,或者是文人画的历史,而组成中国文人画的历史,主要是山水画的发展史。人物画和花鸟画的发展远不如山水画的历程那样绵延完整,首尾相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花鸟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确实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难得其精髓的画种。在风云变幻、大师辈出的二十世纪,也仅仅出现了三位借古开今派的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和潘天寿。

纵观朱家陆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最强烈印象的是,先生的作品既丰富多姿,又不拘一格,开拓了用水墨表现中国艺术精神的新领域。他对传统有独特而多层次的领悟,并且找到了独树一帜的突破口。认真地加以研究,我发现朱家陆先生的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突破,诸如“载道”、“畅神”、“天趣”、“自然”等方面。中国笔墨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不断地寻求突破原有局限性的历史。

诚如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在《激情化奇构,笔势走风雷》专门评论朱家陆大写意花鸟画的论文中所写道的:“朱家陆在大写意花鸟画上的突破,得力于现代审美意识关照下的以书入画,特别是以书法结体布白的精诣入画”。他认为朱家陆先生颇受以碑学书法入画的的海派诸家的陶融。“始而学小写意,学张熊的古艳,任颐的俊逸;进而由小写意转向大写意,尝试赵之谦的浓郁,追从吴昌硕的苍雄;旁及徐文长、李晴江、齐白石与潘天寿等古今各家,而对自称‘画气不画形’的吴昌硕用力尤多。而后则变临画为读画,变‘师古人之迹’为‘师古人之心’,认真分析参悟各大家的气势、神韵、章法与笔墨,从而洞悉了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思维中情随笔转,景发兴新,悟解了写意艺术语言以笔墨运动主导布白与造型的奥理。”

我以为薛永年先生的如上分析不仅忠恳而且令人发思。应当承认,无论是从传统笔墨的角度还是从对传统笔墨的突破方面看朱家陆先生,他都不失为一位具有个人笔墨表现风格的大家。范迪安、郎绍君、刘曦林、陈传席、张立辰诸先生对朱家陆作品都有专文进行评论,对朱家陆先生的作品人品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我之所以这样不吝笔墨地品读朱家陆先生,是因为我认为如果没有作这样的铺垫就无法对朱卫新的作品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价。

朱卫新的作品不多,但给予我的最深的感受是他总是在用减法,减笔写意,尽量使自己作品的画面构成单纯而简洁。尽管从他的经历、年龄等诸多因素不可能达到他父亲朱家陆用笔的老辣和机敏,但依然深得其父亲的神韵。

对大写意花鸟画而言,化繁为简需要具备相当深的造诣。在朱卫新的作品中,明显可以看到朱家陆先生的笔墨痕迹,但朱卫新却力图避免与父亲的“面目”过于相似,力图与父亲拉开距离,我以为这种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学父亲之心而不蹈父亲之迹,使朱卫新的作品在沿袭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人文关怀方式时,表现出颇为个性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和虚静澄明的精神境界,营造了纷扰浮躁中清新静谧的精神家园,顺应了城市化进程中抚慰躁动灵魂的渴望,又与传统哲学的空明境界一脉相承。

宁静、优雅、沉淀、修养,这是中国文人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品格,这也是朱卫新时时不断提醒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朱卫新作品中,没有大起大落的视觉张力,却葆有一种温煦的精神的沉淀。无论是《品若梅花香在骨》,还是《荷花忽现我佛相》;也无论是《春在枝头已十分》,还是《老树岁岁生新枝》,都充满了诗意,都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意趣。

除了父亲朱家陆,中国近现代画坛巨匠吴昌硕是朱卫新最佩服的画家之一。在杭州西泠印社吴昌硕作品前,他曾看得入迷,久久不愿离去。吴昌硕爱画梅花,生平以梅花为知己,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和人品、艺品都融入梅的品性之中,曾留下“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的诗句。朱卫新也爱画梅花,他毛笔下的梅花淡雅而清新,心手相忘,随机挥洒,灵变自如,我特别喜欢朱卫新的这一类作品。

吴昌硕在《缶庐别存》中曾经写下:“红梅、水仙、石头,吾谓之三友,静中相对,无势利心,无机械心,形迹两忘,超然尘垢之外,世有此嘉客,焉得不揖之上坐,和碧调丹,以写其真,歌雅什以赠之。”我私下想,这也一定是朱卫新追求的人生境界。

当然,朱卫新作品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增强,题字和印章在画面上的呼应还不够老到和恰如其分,但以他不长的习画时间而言,他对画面的处理以及作品的格调已属难能可贵。

我曾经很认真地问朱卫新为什么要画画,他也很认真地告诉我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就是从心底喜欢。我相信他的回答是真诚的。他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背着七幅父亲的作品遍访北京、上海重量级的名家,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和说服了他们,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朱家陆画展》,一时盛况空前;如今他又东奔西跑,在福州大学城附近弄了一块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的地皮,一座颇具现代感的“福建朱家陆美术馆”已经设计完成,呼之欲出。他希望以这种安魂曲的形式为父亲作品的永久保留提供一个最完美的“栖息地”。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是他就文学主流文体的历史形态所做的归纳,美术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朱卫新看来,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巅峰状态和巅峰人物,所以今人无论怎么画,也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些艺坛巨匠的水平。而对于他自己而言,同样无论如何去融汇中西,如何转型,也无论自己如何充满激情和努力再努力,都无法达到父亲朱家陆的境界和水平。

宁静致远范文5

一、“宁静以致远”之老师

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的浪潮中,很多老师感觉压力大,烦躁,而迫于无奈又不得不去迎合课改努力效仿。但如果我们的老师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对老师来说,名师的课需要观摩和学习,然而最要紧的是要改变自己的课堂,基于“问题课堂”的专家诊疗,应该更为教师所需要。我们现在开展的“同年级同学科小循环课”“研讨课”等所呈现的原生态的课堂,暴露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专家诊断,找到问题的症结,此时再“对症下药”,我们就能在对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各种窍门了。这样的研究针对的是教师的具体问题,教师的感受就深刻,获益就真切,就能真正从内心产生变革的需要与动力。在“问题课堂”的诊疗中,我们常常就会发现,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我们缺少的不是思想和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方法。现在想想“问题课堂”的诊疗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问题课堂”能得以诊疗了,那么“有效课堂”就必然会产生了。

二、“宁静以致远”之学生

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组员间的合作探究、交流,全班同学间的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练习,总结评价,这些环节、流程都是为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精心设计的,那学生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学习效果,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忽略了这一环节――给学生或引导学生静下心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读。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学目标中要求分角色朗读,老师甲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几次对话,再让学生小组内扮演角色读,然后是小组展示读,最后是评价、挑战读,结果老师甲很不满意学生的表现;老师乙在学生分角色读之前先让学生组内想象、交流课文第一段的内容“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时鸟儿会在什么情况、什么时间下给树唱歌,再根据情景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以此体会树与鸟儿那种好朋友的情谊。之后再按老师甲的步骤,结果学生的扮演角色朗读非常成功。所以“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其源泉是静静的回想的感动。”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己静心的思索才有学习的实际效果。

宁静致远范文6

王培佐

当有人议论某某人很有智慧时,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答案可能各有不同,而我最直接的反应是:他的智慧从何而来。

此种答案,是在看了两个资料后悟到的。

一个是公元前八世纪的时候,中东的腓尼基人沿着北海岸航行,到了今天的突尼斯那个地方。此地位居地中海中心,便于控制航路,腓尼基人想在这里落脚,但当地土著不答应,腓尼基人就拿出重金,要买一块一张牛皮大的地方。土著想,一张牛皮能有多大地方,因而贪图重金,就答应了。不想,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剪成极细的皮条,连接起来,居然围进了不小的一块地方。土著后悔莫及,又不便失信,只好眼睁睁看着腓尼人在这块地上建成一座城市,定名迦太基(据说,“迦太基”的本义,就是“一张牛皮”的意思)。后来,腓尼基人以迦太基城作基础,不断向外扩张,最终不但做了北非的主人,还成为罗马人在地中海上的头号劲敌。

是什么导致了土著的思维如此简单、智慧如此低下呢?这里先不作评论,再看第二个资料。

古时候,南京有一被人称作“积年骗棍”的老翁,骗了一位对金银成色具有极高分辨能力的钱庄店主。这骗棍前往换钱,带的是一块铅胎,却伪称是十两银子,而店主因为过秤时发现多出一两三钱,遂起了贪心,仓促地把九千钱兑换给他。事发后,老翁在公堂上以那假纹银超过了十两为借口,否认假银子是他的。店主无以为证,只好白白送了九千大钱。

正常看来,腓尼基人和老翁的骗术并不是很高明,凭土著和钱庄店主的智慧,识破他们的伎俩当不成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却让他们的骗术得逞了呢?这里的关键,是贪心改变了他们的心境,使其经验和智慧失灵。正如《韩非子・解老》中所说:“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这句话可以说揭示出了人类的关键性弱点。对此,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阐述得更加具体:“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有关专家则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物欲太盛,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平衡、无规律的状态,心灵得不到舒展,必然不能静心思考,更无法产生真正的智慧,遇事很容易犯傻。

现实生活中,扰乱人心境的因素很多,比如:上下工作不顺,左右关系不和,孩子学习退步,夫妻之间吵架,晋级讽职受挫等等。应该说,这些因素都不是制约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使心境出现杂乱,那么,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聪明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和削弱,成功的指数就会大大降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反复告诉我们,平静的良好的心境能帮助我们充分施展智慧与才华、获取快乐与财富;而杂乱消极的心境会剥夺我们的智商与机敏,侵害我们的健康与幸福,有时即使能偶尔闪现出一点智慧的火花、得到一点满足和欢喜,它们也会很快被不良的心境腐蚀掉,使人生重新跌入低谷。

我们常说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这一夙愿,要靠奋斗,更要靠智慧。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将躁动的心安顿下来,让浮华的心沉静下来,将脆弱的心坚强起来,让骄狂的心谦逊起来,还奢谈什么智慧、奢谈什么主宰命运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其意思就是“心境宁静,思虑可致深远”。英国著名文豪狄更斯也曾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智慧;只有心境的改善,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塑造完美的人生。

爱惜自己

陈万周

爱惜自己

离开喧哗的市区

到森林深处

吸取一身天地真气

爱惜自己

让胃口

得到最合理的饮食

告别高糖高压高血脂

爱惜自己

让心情

回到最原始

体验朴素的休养生息

爱惜自己

让名利

随云烟飘去

让疲惫的心放松彻底

军嫂颂

孙 浩

从没听你说过心中的孤单

虽然你的家中

时常只有一盏孤灯与你相伴

从没听你说过身上的重担

虽然盛夏的田间

始终只有你一人汗湿衣衫

从没听你说过生活的艰难

虽然年迈的父母

长年只有你孝敬于堂前

你顶起的何止是半边蓝天

军功章里何止只有你的一半

你的善良无价、大爱无言

军嫂,这一光荣的称呼中

凝聚了多少子弟兵心中

最深切的呼唤和最崇高的礼赞

给一位不知名的女军医

穆 静

一位从汶川地震灾区归来的同志,讲了一个令我深深感动的故事,可惜他却不知晓这位女军医的名字。

她在青川一个医疗点,

忙了三天两夜,

几乎只是打了一个盹,

就又站在了手术台前。

一位伤员刚被抬走,

另一位伤员又紧接着被抬了进来。

救人要紧,

她干渴得嘴唇结痂却忘了喝口水。

刚说完“暂时没有伤员”,

三辆救护车就又呼啸而至。

她从窗口向外张望,

突然打个趔趄,

几乎栽倒。

护士急忙跑过来扶她,

她却说:手术开始!

这个伤员被抬下去,

应该抬来一位老太太,

她一摆手说:抬她下一个!

护士焦虑万分:

不行,老太太有颅内血肿!

老太太被抬了进来,

她却“啊”地一声昏了过去。

她的助手接过手术刀,

她被扶出去休息。

两个小时过去了,

老太太终于脱离了危险。

晚上,当她查房的时候,

看到老太太终于坐起,

她呀.突然跑过去,

“扑通”一声跪下,

高喊着“妈――妈!”

同事们的疑惑终于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