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失落的文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失落的文明范文1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类型。往往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两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哦。
失落的文明范文2
关键词:“校园是我家”;德育逻辑;自爱伦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52-03
“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这类口号,经常会出现在校园中。笔者曾以“校园是我家”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了搜索,共显示相关网页621000个。常见的搭配有:“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校园是我家,和谐靠大家”“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等等。为什么学校在这些道德要求之前都要加上“校园是我家”呢?其背后的德育逻辑是什么?这样的德育逻辑有没有局限性呢?
一、理论依据:“自爱”伦理
“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这句口号背后的理论依据是自爱伦理。所谓自爱,就是获得人最基本的自然感受性的满足,即选择快乐和逃避痛苦。趋乐避苦是自爱的人自然地对本己的幸福的追求。自爱不仅产生对个人感受性的幸福的渴望,而且会产生野心、嫉妒心和人一切其他的欲望。否定自爱,遏制欲望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人的自然本性是不可能消除的。因此,实践生活中的伦理不是去否定人的本性基础上的感受性,而是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上去满足人的自爱的欲望,这就是自爱伦理。
自爱伦理认为,自爱的感情是人一切生活的基础。首先,人的肉体需要迫使人去从事生产活动,如为了穿衣,为了取悦自己的妻子,为了养活自己的家属等等。总之,为了享受与肉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快乐,人们才去思考、想象和劳动。其次,人类建立社会,订立协定和法律,追名求利,也是自爱或者说追求肉体感受性满足的直接结果。人生来是软弱的,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减少自己的恐惧,必须与他人联合起来。为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彼此之间便订立了一些协定和法律。再次,人的各种感情也是自爱或肉体感受性的直接结果。感官的痛苦和快乐致使人们行动和思考,它们是推动精神世界的唯一法码。
把自爱作为生活的普遍原则,就必然地把利益作为个人追求道德的动力。“如果没有爱美德的利益,就决没有美德。”[1]虽然个人利益也可能损害他人利益,但罪责不在于个人利益的存在,而在于人类社会的制度环境中存在着不公正和不完善的因素。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因为个人利益满足方式中可能存在的不道德,而否定个人利益的合法性。重要的是,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和社会制度,阻止人们追求个人不道德的利益方式,使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愿意成为有德性的人,并以德性作为获得个人利益的方式,以个人利益的实现为德性之目的。
当一个人爱自己时,才会关心自己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愉悦;当一个人爱自己的家庭时,才会主动关心自己家庭中的成员,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当一个人爱自己的学校时,才会主动维护学校的利益,主动关心同校的学生;当一个人爱自己的祖国时,才会维护祖国的利益,才会在面对外国人和本国人时,更倾向于帮助本国的同胞。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这句口号其实是利用了人类自爱的情感,通过把外在于自己的校园变成自己的家甚或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促使校园内道德行为的产生。
二、德育逻辑:“自我”的扩展
由上述分析可知,“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这句口号背后的德育逻辑是自我的扩展。所谓自我的扩展,就是指“‘自我’把周遭环境中与他亲近的人或事物看作‘我的’的过程。这是一个客体主体化的过程。”[2]卢梭曾经说过,“小孩子的第一个情感是爱他自己,而第一个情感产生出的第二个情感就是爱那些同他亲近的人。”[3]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爱是天生的,而爱其他人的情感则是从自爱发展出来的。
为什么自我的扩展机制可以发生呢?这是因为,随着个体生活空间的扩展,他需要丰富小我以形成大我。马克思曾经说,社会性是人类的本性,涂尔干也曾说过社会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鲁洁在《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一书中指出,人性并不是“单子式”的而是“世界历史”的。也就是说,在每个具体个体的人性中都包含了整个世界,整个历史,“我”的存在依赖于世界上的每个人,“我”的存在依赖于历史文化的积累。这些论述表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扩展自我的潜在需求。精神分析流派从心理学的视角也证实了这点。他们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学校,对父母的依恋会发生减弱,但是会寻找新的依恋对象。因此,从人类的本性来讲,自我的扩展过程也就是一个实现自我的过程。
在从小我扩展到大我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归属感。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二:其一,从儿童早期对母亲的依恋来看,孩子依恋母亲是因为,他自身无力应付这个陌生的世界,需要母亲的保护,而母亲的保护可以使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儿童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对于孩子而言,母亲就是他自己,他的需要的满足离不开母亲。也就是说,孩子依恋母亲是因为母亲认可他,接受他,能满足他的需要。如果一位母亲不关注自己的孩子,饿了不喂奶,冷了不给他保暖,害怕了不给他提供安全感,那么孩子对母亲的那种天生的依恋就会逐渐淡去,而转向可以满足他需要的人。同样,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这种天性推理到大人身上,一个人对某个社会群体产生强烈依恋,是因为这个群体接受他并能满足他的需要,在这个群体中他有强烈的归属感。例如,在雷锋的118篇日记中,竟有19篇日记反复表白:“之所以要无私地自我牺牲,只是因为他的个人幸福、个人利益、他的个人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人是不会为抽象的社会奉献自己的,雷锋不为他国异党作牺牲,咬牙切齿恨‘旧社会’,满腔热忱爱‘新社会’……”雷锋为什么会爱“新社会”而恨“旧社会”呢?这是因为,新社会满足了他的需要,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正是这种归属感,才使他强烈地爱党爱人民,同样,“旧社会”不接受他,他也不能从中获得归属感,那他怎么可能爱它呢![4]其二,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产生群体依恋的先天基础。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同人们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5]的需要。正是因为人有了这种对社会群体建立关系,成为其中一员的需要,才会使人产生对社会群体的依恋,最终使得小我扩展成大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这句口号背后的德育逻辑概括成:从人的自爱之情出发,通过扩展自我的方式,在不断地把小我变成大我的过程中,产生对社会群体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积累会使人产生对这个群体的依恋,从而促使人在这个群体内践行道德。
三、局限性:有效性有限
把校园当成“我”的家,也就是在通过扩展自我的方式,建立起“我”与校园的关系。如果校园成了我家,校园中的人和物就都是“我”的,那么“我”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去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这样的口号不仅在学校中有,社会中也有。如果某个城市要创建文明城、卫生城,也会在大街小巷张贴“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标语,以建立起每个人与城市的关系。
但是,这样的德育逻辑是否存在局限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样的德育逻辑虽然保证了“家”内的道德,却无法保证“家”外的道德。理由有三:其一,该德育逻辑蕴含了两条不同的道德原则,即家内原则和家外原则。家内原则告诉我们,在家内我们应该讲道德;而“家”外原则告诉我们,在“家”外我们讲道德与否无关紧要。仅从学校范围来看,道德状况可能会得到某些改观,但从更大的范围来看,道德状况并不见得会有多少改观,甚至还可能会更加糟糕。其二,随着家的范围越来越大,此德育逻辑的效果也会逐渐消退。这是因为,随着家的范围的扩大,维持这个“家”的情感力量会逐渐减弱,我们会感觉爱自己的家比爱自己的家乡容易,爱自己的家乡又比爱自己的祖国容易。其三,当大多数人认同了这个“家”之后,就可能为了“自家”的利益而去损害家外之人的利益。这是因为当一个“家”形成之后,它的道德逻辑就不完全等同于个人的道德逻辑。尼布尔在《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群体逻辑与个体逻辑的不同就在于群体具有自私性,而且这种自私性常是建立在损害其他群体利益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个人的“自爱”。
四、超越局限:考虑道德发展水平
虽然这样的德育逻辑有其局限性,但是在儿童道德发展的某些阶段中却是非常有效的。杜威曾假定道德发展有三个水平,即前道德水平、习俗水平、自律水平。习俗水平,其特点是“个体几乎毫无批判地接受其团体的标准”[6]。科尔伯格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个体道德的发展分成三水平六阶段。在第二水平,即习俗水平,个体把满足其家庭、团体或民族的期望看作是本身的价值,而不管这样做直接可见的后果是怎样的。其态度不止是遵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秩序,而且对之表示忠诚,并积极加以维护、支持。[7]
这些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处于第二水平的儿童是从群体(家庭,团体或民族)的期望来判断道德价值的,其态度不只是遵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秩序,还对之表示忠诚,并积极加以维护、支持。这也就是说,儿童已经开始意识自己是某个群体的一员了,他们已经对所处的群体产生了积极的定向。因此,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上特别容易接受“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德育逻辑。我们认为,教育者应该顺应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手段。但是教育者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的局限,随着儿童道德心理发展到新的水平或者阶段,就必须超越这样的德育逻辑。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0.
[2][4]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0,160.
[3][法]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90.
失落的文明范文3
你的善良是在刀光剑影的巨型棋盘上沉着果断地说:“我来当一个骑士。”
你的善良是在马尔福侮辱赫敏是泥巴种时气愤地抽出魔杖指着马尔福“你要为你说过的话负出代价!”
你的善良是在通往密室的过道中颤抖着对哈利说:“我来搬开这些石头,这样你和金妮回来时就能通过了……”
你的善良是在哈利有意去追杀小天狼星布莱克时震怒地说:“你想听马尔福的而不听我们的?!”
你的善良是在尖叫棚屋中捂着流血的断腿厉声说:“想杀了哈利,就先把我们杀了!”
你的善良是在第一项任务结束后严肃却又带着惊惶地对哈利说:“无论是谁把你的名字放入火焰杯——我想他们是想要你的命!”
你的善良是在你和哈利几乎找不到舞伴时无奈地对哈利说:“你可以和金妮去,而我只能——”
……
读完整整7本《哈利·波特》,最让我感叹唏嘘的,不是哈利的伟大不是赫敏的聪慧是你的这般善良。
从未感受到这样一颗属于男孩的单纯无瑕的心;从未发现原来抽象性的友情可以这样沉甸甸的十分坚定;从未明白为何内心热情外在平庸却仍能为优秀的朋友两肋插刀而且甘愿站在他的身后……
——而我在你身上读到并读懂了这一切。
你不正是最幼稚最真诚最纯洁最动人的友谊的象征吗?
你的确很平凡,罗恩。人人都这样说。但你的不平凡正好闪烁在你的平凡里。
也许有人要说,你还是孩子,拥有纯洁无私的友谊之心并不奇怪,因为孩子总是纯真的。
但我却认为正因为你还是孩子,你就已有了这样敢于无私敢于奉献的勇气!
一直以来催我泪下的,大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或是生死相许的爱情;你的真挚友情并未使我泪下,但却第一次让我震惊地感觉友情的重量不可动摇!
我从未觉得你在你们三人组之间会有所逊色。
相反的,你是最可爱的一个人物。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赫敏最后会和你在一起而不是哈利了;
失落的文明范文4
如何控制茶量、水量和时间的关系?
泡茶的诸多技巧中,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把握茶量、水量和时间的关系。在温度确定是开水100℃的情况下,容具是白瓷盖杯的时候:比如100cc的容量,置放多少茶,用多少时间去浸泡算是个标准?
[参与讨论]苏箫(网名)
不同茶类稍微不同
通常,对于不同类茶会有稍微不同的方法。
比如球形乌龙,如铁观音,置茶量约1/3许或弱,出汤时间10秒起;条索形乌龙,置茶量2/3许或强,出汤迅速。绿茶类,置茶量1/4许,出汤时间25秒起;普洱类,出汤时间视生熟、饼散,或长或短。
如果作为标准,可能应该在相同的情形下操作。但是这样又对某些茶实在不太公平。
[参与讨论]这一人(网名)
第一泡茶汤时间最重要
通常洗茶之后,第一道茶汤的浸泡时间一般应该在25秒以上。不过,这个时间的确定应以茶叶已经基本舒展为前提。如果茶叶还没有舒展,这时还可以看茶汤颜色,如果颜色已经深了,不怎么再有变化了。那么茶汤也该出来了。
第一泡茶汤浸泡的时间越长,茶叶就越不耐浸泡。原来可以浸泡七八次的茶叶,由于开始浸泡得太狠了,后面也就乏力了,以至于茶汤越来越淡。
第一泡茶汤浸泡时间太短,茶叶虽然耐泡,但是茶汤的滋味很难上一个新台阶,后面浸泡的时间再如何增加,茶汤始终带点“水”味,好像“兴奋”不起来一样。
[参与讨论]这一人(网名)
洗茶时间也有区别
很多人品茗时都有洗茶这道工序,茶人还应该注意的是,洗茶的时间也应该有所区别。
比如,有些茶叶有了陈味,为了不让陈味影响茶汤口感,通常洗茶的时间会长一些,相当于原本浸泡一杯茶汤的时间,然后把第一遍茶汤放弃,在第二泡茶汤时再品饮,如此可以去掉陈味,但第二泡茶汤的时间就应该短些;
但是对新茶就不宜洗太久了。因为新茶以鲜爽度高而著称,要的就是茶汤中的鲜爽滋味,如果第一遍茶汤洗掉了,就太可惜了。这类鲜茶往往采取快速洗茶的方法,差不多冲进去就倒掉。甚至不洗,直接冲泡。如果不洗茶,茶样要在第一泡把洗茶的时间加上,这样就有一个第一泡时间比第二泡时间长的因素,因为泡茶是要把茶叶浸泡得舒展开来。
[参与讨论]友福(网名)
泡茶的时机有讲究
我补充一下自己对泡茶的看法:泡茶的时间早上香气弱,中午次之,下午好,晚上一般,因此,茶商们一般情况下收购茶在早上,卖茶在下午或晚上。
喝茶最佳时间应该是:不饱不饥之际;不倦不亢之态;不急不躁之时。
[参与讨论]独立落花人(网名)
快进快出最为有效
平时的喝茶不同于评茶,评茶是要客观地找出茶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浸泡时会比较讲究。平时喝茶应该是找到最适合这个茶的浸泡方法,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它的优点,掩盖它的缺点。在这一点上,好像快进快出会最容易掌握也最为有效。
[参与讨论]这一人(网名)
好茶不应随便泡
我们通常说,好茶随便泡都是好茶,但那是要建立在对茶比较了解的情况下的“随便”,对于初学者来说,好茶不是随便可以泡好的。茶泡得好与坏,是一个人对茶的研究功底的深厚体现。所以要研究泡法。
高温出香气,原理是高温容易散发气味,相对于低温来说,高温泡出的茶汤要香很多。
低温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不容易苦涩,其原理是低温不容易把茶的苦涩浸泡出来。
既要保持高温出香气,又要隐藏苦涩,所以,现在很多人把“高冲低泡”当作法宝。此处的高低不光是指手法位置的高低,而是兼带温度的高低,意思是,高温状态的冲泡,快速出茶汤,尽量保留茶香茶味。
失落的文明范文5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增长;生态化管理;服务主体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106---03
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报告明确提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已从学术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层面上升到全党的执政兴国战略的高度,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先进理念,也是指导西部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先进理念,西部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
一、生态文明战略对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
的新要求
在生态文明战略的先进理念下,将生态文明战略具体化,政策化,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的几个方面,提出对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要求西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
四川大学邓玲教授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而取得的积极成果与进步过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具有丰富内涵,强调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下代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是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经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正在迈入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从历史的断面来看,人类社会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几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生态文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意识文明(即思想观念);第二个层次是行为文明(行为方式);第三个层次是制度文明(社会制度);第四个层次是产业文明(物质生产)。生态文明战略要求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就是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利于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要求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树立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结合西部具体情况,将生态文明具体化,需要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1.要求构建生态产业结构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就是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间的关系看,生态产业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现代服务业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耦合构成的产业体系。第一,要建立绿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体系的基础、生态的源头。要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建立以农户、企业、销售商、政府、消费者为主体的产业链;实行以食品加工业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节机制。第二,需要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业。需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将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物”单向流动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动经济模式。第三,要构建生态现代服务业。根据服务的对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服务业可以分为生产性生态现代服务业和消费性生态现代服务业。前者是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服务的,如生态信息的传播、管理与咨询业,后者是满足消费者生态需求的服务产业,如生态旅游业、生态商贸现代服务业、生态房地产业等。西部发展生态现代服务业,可从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途径清洁化、服务模式绿色化等方面着手。
2.要求以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变服务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和作用的方式。从要素配置状况出发,经济增长可以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增加投入和扩大规模为基础、强调增长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以提高效率为基础、强调增长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应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西部可从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方面人手:(1)西部以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能源的节约。确立知识自主创新的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同时重视公共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提高对教育和科技的公共支出。(2)西部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西部要塑造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微观载体,依托区域内的科研机构及其他科研企业,完善微观载体的治理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事业单位主动成为追求集约经营和提高效率的微观主体。同时,体制制度创新必须塑造效率主导型的投融资机制。目前政府仍是社会投资的主导性力量,通过创新现有投融资机制,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要求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对服务企业研发服务产品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符合“三E”和“三R”原则,西部的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服务客体中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绿色消费模式的宣传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人手:一是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二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环保产品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要求西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包括了“循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不经济的“循环”是不可能持久的,不循环的“经济”也不是循环经济。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具体的实践任务。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点、线、面”三路并进,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扎实展开。一是坚持从“点”上突破,积极构建服务企业“小循环”。在服务企业内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推行污染排放的生产全过程控制,全面建立节能、节水、降耗的现代化服务产业工艺,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二是坚持从“线”上链接,积极构建服务行业“中循 环”。通常以生态服务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的形式出现,把不同的服务企业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的产业共生组合。三是坚持从“面”上推进,积极构建社会“大循环”,以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四)要求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西部作为生态资源富集区,包括西南是奇山异水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大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和广西),西北是大漠黄河丝路文化旅游大区(包括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和内蒙古),青藏高原是生态及文化旅游大区(包括、青海)。这地区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大后方,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其生态泉眼的辐射功能,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体现西部水域、林地、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以及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西部现代服务业实现生态文明的途径选择
(一)构建西部绿色服务经济制度
要发展西部绿色经济就要构建绿色经济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绿色经济的增长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一系列的绿色制度如绿色资源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等等,将构建绿色制度的意识深入到各个层面;建立绿色规范制度是离不开生产的。而生产同样需要管理制度的约束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好的制度决定了好的发展,各种绿色制度决定了绿色的发展模式如绿色生产、管理、消费、贸易等制度,使得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建立绿色激励制度,在金融、财政、税收上运营激励方式促进发展,使绿色发展模式更深更广。
(二)对服务主体实施生态化管理
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服务企业,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绿色市场认证实施规则》、《绿色饭店评估细则》等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现代服务业主体实施清洁生产。就目前来看,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现代服务业本身行业门类较多,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另外,对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中的商贸业、旅游业、物流业、餐饮业等应该开展诸如工业企业中开展的生态审计、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生态文化创建等企业生态管理措施,从企业层面上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抑制污染发生,实现生态文明。
(三)在服务客体中倡导绿色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对服务企业研发提供服务产品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符合“三E”和“三R”原则,即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togical),符合平等、人道(Equitabl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再生利用(Reeycle)。在服务客体中倡导绿色消费,一是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考虑社会消费不光满足这一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二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推行绿色消费是服务企业生态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提供绿色服务和绿色产品
服务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要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踏实做好绿色服务和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英文释为:Environment Friendly Service,即对环境友善的服务。也就是说一切服务过程均围绕生态、环保这一主题展开。绿色服务是在服务提供和消费的过程中,遵循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而展开的服务提供和服务消费活动。绿色产品是指无污染、安全、营养(绿色食品)的产品。绿色产品是经国家相应部门根据国家相应标准和法规经评定认可并冠以标准的产品。比如我国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并冠以绿标后,在市场上流通的称为绿色食品。为确保绿色服务和绿色产品,应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企业认识到绿色经营的重要性,保证服务企业落到实处。同时,也是绿色企业展示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企业要积极塑造绿色企业的形象,建立绿色产品服务和品牌,并自觉加大绿色企业运营的投入。
(五)同其他产业实现生态耦合
Shelp曾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现代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服务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同时必然要与其他产业进行资源、产品、人才的交错流动,因此,进行现代服务业与其他各生产企业间的生态化耦合也是行业生态化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从实物产品的四环节看,产品包括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产品四环节都在产业链条中来完成,农业为实物产品提供最初的原材料,工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生产环节,形成成品,现代服务业完成产品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产业部门间紧密相连。因此,要发展生态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强不同产业间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耦合、资源共享、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构建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部门之间经济链,逐步形成三大产业循环圈,在宏观层次上实现循环经济的同时也促进服务企业自身生态化建设。
(六)构建现代服务业生态补偿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逐渐形成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根据高新科技技术的发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加强生态保护。西部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是资源高消耗、生态高污染,环境高破坏的发展方式,现在要逐步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过渡,生态补偿机制尤其重要,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生态补偿。如发展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采用激励式的政策、资金、技术补偿来推动服务生态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竟成,范海青,论传统服务业的生态化建设[J]四川环境,2006,(2).
[2]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
失落的文明范文6
村镇,是中国社会组织、行政组织的最基层单位。从2003年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启动评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工作,目前已开展5次评选。截至2011年,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出的数量达350个,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分布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这些历史文化名镇(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聚落形成和历史演变过程,有助于展示我国优秀传统建筑风貌和建筑艺术,是建造技艺和民族风情的真实载体。
在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河南省有9个:许昌市禹州市的神镇、南阳市淅川县的荆紫关镇、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的临沣寨(村)、南阳市社旗县的赊店镇、开封市开封县的朱仙镇、郑州市惠济区的古荥镇、驻马店市确山县的竹沟镇、平顶山市郏县李口乡的张店村和郏县的冢头镇。
河南电视台历经两年精心打造的8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于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晚在卫星频道隆重推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纪录片拍摄缘起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示中原悠久灿烂而又厚重的历史文化,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河南电视台投入资金,并派出精兵强将组成摄制组,历时两年,拍摄国字号的河南历史文化名镇(村)。
2008年年底,摄制组分别到河南的8个镇(村)(注:郏县的冢头镇是第五批被评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摄制组拍摄已结束,此镇来不及采访拍摄)进行前期采访。经过近3个月的采风,撰写出了8万多字的电视脚本,后经多位专家学者审阅,数易其稿,才最终定稿。2009年年初,摄制组投入到长达一年的紧张而艰苦的拍摄过程中。
其间,摄制组不仅拍摄了8个镇(村),还辗转全国其他地方采访拍摄,行程达1万多公里,共拍摄时长3200多分钟的素材。先后采访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南博物院、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50人。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学者王立群、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等都接受了摄制组的专访,并对该大型电视纪录片寄予厚望。
“村落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文化居住形态,散布在广阔的田野上,而中国文化的传承脉络,也由这广袤大地的颗颗珍珠所彰显。”该纪录片总导演王志强介绍说:“我们拍摄这部片子的目的就是要对河南最基层的文化组织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展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明灿烂、和谐包容、开放进取的崭新河南。这是我们的责任。”
此次大型纪录片的摄制,动用了河南电视台几乎所有的贵重摄录设备,进行了10多次的情景再现,力求做到画面和内容完美结合。“对这些村镇的解读,我们主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深度挖掘,力求找出每个镇(村)历史上的闪光点,把它发挥到极致,让历史照亮未来。”王志强说。
拍摄追求精益求精
王志强坦言:“八集纪录片的拍摄,对于一个摄制组来说,工作量非常大,几乎难以想象。拍摄的镇(村)大都离县城较远,吃住条件相对艰苦。因为拍摄大多在夏天,还要忍受摄氏37度的高温和蚊虫叮咬,但摄制组都坚持下来了。”
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每位工作人员都非常尽心、敬业。在《神钧都》一集的拍摄中,摄像师周坤煞费苦心。拍摄烧钧瓷的炉火时,为表现炉火的旺盛,暗喻钧瓷的兴盛,他尝试使用特殊的拍摄方法。周坤调整滤色片,使用近焦拍摄,以表现画面的浑厚凝重和深远,从而使片子效果鲜活生动。
纪录片的每集都会讲一个故事。因叙述故事的需要,并为了充分展示镇(村)的厚重感,每集都有大量的外拍任务。在拍摄《张店张良》时,摄制组循着张良活动的足迹走访了10多个地方。张良出生地位于郏县李口乡和禹州市张得乡交会处。他是当时的韩国人,为灭秦复韩,他决定刺杀秦始皇。河南原阳有个地方叫博浪沙,张良打算在该地刺杀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没有成功。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缉他,于是张良逃到江苏省的下邳避难。而后遇到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来就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位居汉中,和西楚霸王项羽决一死战,之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陕西汉中的留坝县有个张良庙,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张良庙。
张店村、张得乡、博浪沙、邳州市、留坝县张良庙,摄制组长途跋涉,拍摄了张良所走过的每个地方。这样,不但丰富了纪录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而且对表现整个纪录片的主题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历史和文化的完美统一
该纪录片总监制王少春表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河南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部完全独立摄制的大型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