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管理

服装管理范文1

一、店铺形象的重要性:

服装就是卖形象,卖形象就是卖感觉。店铺的生意好不好,不用进店铺,在门口停留几秒钟看看店铺情况,如招牌、橱窗、灯光、陈列、卫生状况等等基本可以确认。而作为消费者进店买衣服也就是买漂亮,消费者买衣服除要求服装舒适合体外,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对美、对个性、对品牌的非物质的精神上的追求,是自我形象的一种肯定与实现。美也就是服饰产品的基本特征,而销售服装的场所、销售服装的人,首先就应该表现出美。为降低成本不装修,为节约电费而不开灯光等等,一切违反美的原则和行为都会使“服装的美”大打折扣,无从表现甚至是损失殆尽。美没有了,形象不存在了,品牌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就更不用谈发展了!因此,作为终端店铺应牢记“卖衣服就是卖形象”的基本运作原则,店铺的一切操作必须从“美”的原则出发,牢牢树立并用心维护“美”的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的店铺,我们的品牌才可能在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美”来,才可能业绩提升并发展壮大。

二、卖场服务:

卖场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货品的成交率,如何让消费者进店消费是种享受,如何做好卖场服务,是各终端店铺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卖场货品管理

谈到卖场货品管理,其中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如何把卖场货品盘活,对于大多数加盟商来说如何把订回家的货品全部卖完是最重要的,虽然当时订货时都觉得自己订的是最优秀的货品,但是还是不能保证款款都畅销,始终有部分货品不是很好卖,面对这个问题,首先应针对卖场货品的陈列作一番规划,尽量展现出最吸引人的风貌,并通过货品分类法使卖场货品抓住顾客的视线。那么要确保不会出现“赚的全是仓库剩的”并保证店铺有足够理想的利润,货品管理就出现了两个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假设你的店铺有20%的滞销货品,一是如何处理这20%的滞销货品呢,二是怎么样让其余的80%货品实现快速的流转。首先,对20%的滞销货品,可以再做个细分,10%最差的货品亏一点也无妨,10%的货品不赚钱保本销售,那么我们还有80%的货品是赚钱的。这80%中再冲减掉最差10%的货品导致的销售损失,那么我们货品整体上也实现了70%的最终赢利。

一个专卖店的陈列面始终是有限的,陈列了一个款式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就不能在陈列销售其他的款式,因此,如果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周转率最慢的20%滞销货品的销售问题,自然而然就给我们其他货品的展示与销售带来了极其宝贵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滞销货品的管理是店铺货品管理成败的关键,滞销货品的销售力度与速度决定了整盘货的销售力度与速度!

四、卖场促销

促销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高业绩的方式,尤其在看似景气消费却下滑的内冷外热之时,促销更显重要,可增加新鲜感,店铺的促销活动最好能根据店铺的业绩来决定促销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五、卖场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

店铺销售是由人来做的,没有一个优秀店长带领一批优秀的导购,终端工作将会成为无米之炊,而终端工作在常人眼里看来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工作,每天周而复始,如果没有一颗很好的从业心态是根本干不好终端工作的。因此店铺在选拔人员时,应从基本的素质,从业心态,必备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服装管理范文2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服装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处理方法,服装整理的工程 也向前进步了很多。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是从生产的计划阶段直到大货出运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系统和工艺进行实时检查,对于公司的每一份订单,都必须有最终的质量控制报告,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公司的质量控制人员会在生产期间定期到供货商处查看,监督并确保供货商严格执行了公司质量标准与要求。公司人员应当有权利在生产前、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后的任何时间都能随时检查所有服装和查阅所有记录。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检查出次品的百分率,而是要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在以后的生产中尽早纠正这些问题。

服装生产质量检查步骤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

(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

(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

(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

(一)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二)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

(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

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放使用。

(2)样板的保管

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②做好立卡登记工作,样板登记卡上应记载样板原有编号,大小样板的片数、品名、型号、规格系列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③合理放置,防止样板变形。如将样板放在搁架上时,应大样板在下,小样板在上,搁放平整。吊挂存放时,应尽可能使用夹板。

④样板通常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止受潮变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及虫蛀鼠咬。

⑤严格执行样板的领用手续及注意事项。

(3)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三、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

(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

(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

(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

(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

(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

(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

(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

(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

(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

(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

(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

四、缝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我们要求用流水线式加工。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连续稳定。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在生产现场和生产流水线末端监督质量。主管人员应当经常在生产现场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以后,方可重新开始生产。出现问题要做好记录。应当有机修工对机器进行维护。所有机器都应定期检查维修。建议供货商可以与机器制造公司建立维修服务合同。机器操作者负责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如果出现大的机器故障,应当立即与机修工或主管取得联系。出现断针情况应当记录下来。所有断针的部位应当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一)缝制前的要求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

(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

(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

(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

(5)核对裁片需组合部位是否吻合。

(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

(7)操作要求是否清楚、明白、正确。

(二)缝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

2.在制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内容

①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②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等等;

③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

④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⑤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⑥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三)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早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

(1)由检验点验出的疵病,应不必为返修疵点而拆开完好的成品。

(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

(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

(四)疵品统计

对缝制过程中的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同时,应将检验的结果记录统计,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使管理、技术人员对产生废次品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控制残次品的增多。

五、锁钉、整烫质量控制

(一)锁钉质量检验内容

(1)锁眼、钉扣线的性能、颜色是否与面料相匹配。

(2)扣眼间距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

(3)锁眼的针迹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纽扣钉得是否与扣眼位置一致,扣上后是否平服。

(5)钉扣是否牢固、耐用。

(二)整烫质量检验内容

根据服装的材料和款式调节熨斗的加热温度。为了避免熨烫后出现极光的痕迹,建议使用尼龙熨斗罩。对厚重针织物来说,建议在熨烫服装时使用一些定型板,这样可以保持熨烫时服装不走样。

(1)熨烫外观是否平挺或符合设计要求。

(2)有无烫黄、烫焦、变硬、水花、亮光、渗胶等现象。

(3)线头、污渍是否清除。

(4)折叠形式是否符合要求。

(5)零部件是否放于服装的指定位置。

六、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     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服装成品检验标准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服装管理范文3

关键词:服装设计;设计管理;品牌;服饰

设计管理作为一个大概念而言,是为了设计的管理,是对设计的管理,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设计的实现才是其目的。服装设计管理作为一个下位概念,其目的是对设计管理这一新兴学科的延展,管理运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包括对服装设计的工作效率、成本、质量、设计系统和程序的管理及实现。

一.服装设计管理概述

当今,艺术设计不管是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还是工业体系的完善、民众审美的启蒙上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服装设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如何在服装设计中整体把握时机性、计划性、有效性及市场针对性等问题同时降低设计成本使设计真正地实现市场价值。因此,服装设计管理形式必须保持一致性使得品牌形象与产品相得益彰创造出更高的品牌赢利点。服装设计创新通过突出品牌风格、主题创造出品牌的体验价值。Trek&Travel品牌推出了拥有十个口袋的男装设计师针对商务旅行者的实际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在吊牌上明确了这些口袋用途[1]。

就管理而言,首先要对其品牌层级加以讨论,从价格和产量来分析品牌的市场定位情况要弄清楚自身位于哪个位置这一决定非常关键。其次,对某一品牌要明确其“目标品牌”。在许多强势品牌中按照相似的品牌定位寻找一个本品牌模仿和追随的对象作为发展的远期目标是可行的在分析其发展和经营的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其成功之处,并对类似品牌在风格、裁剪、细节加工等方面加以创新,成为与“对比品牌[2]”指完全不同的自身品牌系列,达成对品牌的创新和发展趋势的管理。

二.设计管理中的服装设计制度管理

1.组织结构管理

组织结构不仅包括设计部内部结构管理还包括公司的整体结构管理。设计部内部结构的配置不仅需考虑规模和投资如何管理这些共享财产,还需根据品牌的重点设定;公司的整体结构管理与设计部的上下级关系对于设计的执行也有影响。

2.目标管理

按照品牌走势的时间计划制定设计部的时间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表、产品上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管理。目前中国成衣品牌中只有时间进度表应用较广产品上柜时间计划通常很粗略而工作时间管理则比较低效。

3.任务管理

由设计部主管根据公司总目标制定设计部相关部门的细分目标并由员工按照各自的工作量自行制定实施办法由主管确认后执行。

4.设计成本管理

由于设计成本的主要内容与时间和材料成本关系密切建立精确的时间成本计划和材料成本计划就无疑成为控制设计成本的关键。如人员工资、市场调研费用和办公费用信息资料费与时间的正比关系样布样衣费用则属于材料成本投入。

5.品牌价值管理

品牌价值,在有关的管理学文献中有经典的论述,并被称之为文化的价值创造特性(value-creating properties)。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以节约成本等于价值创造的逻辑,认定其品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三种途径[3],简单地讲就是第一,文化减少了企业内个人的信息处理要求,允许个人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日常的工作;第二,它补充了正式的控制制度,减少了企业中监督个人的成本;第三,文化影响了企业中个人的偏好,使他们趋向共同的目标。这就降低了企业中个人的谈判和讨价还价成本,并促进了更多协作行动的产生与发展。

三.服装设计管理的管理性

当今,就服装设计作为一个工作岗位而言,需要较大弹性时间、想象空间、环境空间但由于管理人员不懂设计往往对设计管理工作无从下手目前普遍采用的硬性管理制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会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各自为伍、人心涣散的结局。因此,不管对设计人员,亦或是管理人员,管理性都显得尤为重要。服装设计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效能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就呈现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相对营销而言的滞后性。其成效要依托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业绩表现出来,如被管理者的自我效能,整体服装设计团队创新水平,某类服装的市场销量等等。可以说,服装设计管理要做到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统筹全局,把握一款或一类服饰的基本走向,左右企业服装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引领创造适合各自企业的管理模式。

既然我们把服装设计管理作为一个过程而论,而过程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控制,局部不断创新,那么如何规划控制? 怎样发掘创新?因为时间具有单向性,即设定一定时期的亚目标就成为必然,同时为了适应变化的不确定性,即市场的供求波动,管理人员还需要调整目标实现的周期,使得服装原料在空间和时间上达到最佳切合点。一个完美的管理计划可以划为两个维度,具体到抽象。前景下的一定时期(比如一个企业的一年或五年),要有一个数字化的预算,呈现出一项综合性的方案和实施程序,其间可以夹杂一些奖励性的政策,灌输企业的战略意图,强化被管理人员的使命感,促成终目标的达成。实施计划总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原则是统筹兼顾,滚动修订。既然说设计管理是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因此计划并不能说明实效。

设计管理并非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它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不断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的出路。如果把计划看成是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个范式,那么控制就是对计划这台发动机的改进,在控制上的创新,才能使企业的设计管理理念跟上经济的发展。服装设计管理的管理性只是其很小的一个特性,随着我国服装设计的整体发展和服装设计水平的提高,突出其设计管理的管理性也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孙静.服装品牌设计管理模式的构成因素分析[J].纺织学报.2006(5).

服装管理范文4

服装企业的工作季节性很强,在旺季的时候,工作时间长,加班延点多,一线工人常常月工作28天,日工作12—16小时,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自2011年以来,虽然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其它行业相比,差距仍较大,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工资支付制度不完善。受欧洲经济衰退、美国经济疲软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中小服装企业外贸订单减少,融资困难,拖欠、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较普遍,并有上升的势头。使得一部分企业的劳资关系紧张。社会保障方面。中小服装企业遵守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观念相对滞后,中小服装企业员工的劳动保障、社会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员工的福利待遇有较大差距。在许多中小服装企业,并不是为全部员工投保,仅仅是为少数的员工投保。有些企业以外来工流动性大为借口,只为少数管理者、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购买社会保险,或少报、瞒报用工人数,或不按员工实际工资足额参保。参保的范围集中于养老保险,而参保生育、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很少。

一、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促使劳资双方共赢

(一)中小服装企业劳资双方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是对抗性矛盾,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一套与中小服装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劳资关系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劳资关系正在向平等协商型转变,和谐的劳资关系体系正在建立。

(二)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监管职能。各级政府要指导中小服装企业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引导企业科学管理,规范用工,从制度上预防劳资矛盾的产生。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调控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加强对中小服装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的监督,对拖欠员工工资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中小服装企业的员工参加社会保险。

(三)在我国一些中小服装企业已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在解决劳资矛盾时显得作用不明显,缺乏协调劳资矛盾的能力。要大力推动中小服装企业依法建立工会,加强工会的民主代表性,使工会真正成为反映会员愿望和呼声、维护会员权益的工人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在劳资关系调解中的作用,以劳资双方集体化的力量,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谐发展。

(四)服装企业普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应积极地推行“计件工资”劳资双方协商制。一件要上线生产的服装,先由员工定价,老板在员工提出工价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费用综合考虑后再和委托方沟通定价。征询员工的意见,是老板尊重员工的体现,是老板与员工沟通的一种形式,是老板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基础,老板与员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劳资关系自然就和谐了。中小服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努力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意识,使劳资双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可将总资产的一部分当做股份,无偿送给全厂所有员工,从一线工人到管理人员,根据技能和贡献程度均可获得数额不等的股份。一线员工有了股份后,就意味着干活越多、分红越多。分红体现的是多劳多得,员工有了企业股份,主人翁的意识就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高涨,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公司的产值就会提升,损耗就会降低,效益自然就会上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能充分提升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稳定人心,劳资矛盾就会减少许多。

(五)提高劳资双方的素质。提高老板的素质,老板要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带头学习、执行《劳动法》。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在生产经营中要保障员工工作的安全,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要遵守基本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法规,要善待员工,关爱员工。实行“人本化”科学管理,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培养,重视对员工劳动观念的培训,要强化劳动者的法律观念、守时观念、履约观念。引导他们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制度,自觉完成劳动任务。真正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制定长期的企业培训计划,不断地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现在中小服装企业的80后、90后大多受过中、高职教育,有理想、有抱负,个性较随意,大多不甘于长期工作在一线,公司要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和个人成长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培训的内容由公司自己编写,要有企业自己的特色,这样,员工就更容易认可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

(六)建立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要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创造一种平等沟通的文化,所有员工的意见都会被重视,只要对公司有益的都会被采纳,给员工充分地展示自己和挑战自己的机会。创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不论是薪资待遇、工作能力,还是岗位都会有足够的提升空间,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公司重视,同时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感。利用节假日、工作之余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生活,例如三八节活动、中秋节联谊、集体旅游、文艺晚会等。还可以在公司内部成立些文化社团,例如文艺团、书友会等,在工会的领导下,这些社团定期组织活动,并进行交流学习,让员工在工作期间还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服装管理范文5

色彩在服饰审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功能。色彩贯穿服装企业生产、营销的所有环节,是迅速提升品牌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文章从服装标识、服装市场定位、服装产品包装、服装陈列四个方面,阐述和分析色彩在服装品牌营销上的运用。

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占据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就像是服装设计的灵魂一样,好的运用以及传达给我们的震撼,远远超过言语沟通。服装色彩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它不仅能区别穿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职业,而且也表示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不同色度的色彩可以唤起和人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联想,服装直接服务于人,对于色彩的调配选择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精美的图案色彩可以赋予服装难以预想的魅力。色彩作为物质的表象之一,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富有冲击力,加上各种不同的色彩又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决定了色彩是所有时尚元素中最能反映人们消费心理的元素之一。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其最终选择的决定因素不只是型更还有色。

一、色彩在服装品牌标识上的运用

品牌的视觉形象必须是统一的、稳定的,这也是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常而言,品牌视觉形象的颜色会在第一秒就给人留下印象,然后消费者才会综合的看视觉形象中的文字、图形以及色彩的整体构图。可以说,色彩是品牌视觉形象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品牌标准色及视觉形象确定中,应重点突出服装品牌风格,注重通过色彩的变化或色彩组合的选择,以展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个性,进而实现品牌色彩形象和消费者心理的共鸣。众多闻名的服装品牌就是通过合理地确定视觉色彩形象让消费者明确其所想要传达的情感等信息。例如CHANEL常运用的白和黑,向消费者体现着她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绿色CARTELO品牌标识,代表着年轻、安逸、希望、放松的休闲路线;喜好紫色的AnnaSui向大众传达着妖艳、怪诞、神密的韵味……因此,在服装视觉形象和标准色的设定中,应首先明确企业的文化传统和经营理念、产品的内容特质是什么,然后将其应广泛地运用于服装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而加强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凝聚力。

二、色彩在服装品牌定位上的运用

在服装品牌定位过程中,利用色彩的变化和组合,则可以有机地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服装品牌及服装本身融合起来,通过色彩营销实现、传达符合消费者认可的情感需求,使消费者产生对本企业服装品牌的认同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2008年中国男装品牌依文旗下的高级男装品牌诺丁山,以桃红为品牌标识,推出桃色男人的时尚系列。用明晰的某个色彩作为品牌识别符号,国内品牌中诺丁山堪称第一个。借用桃红的浓烈和感染力,诺丁山顿时有了一种显著的符号感,它的色彩战略告诉我们,色彩的确能为品牌的性格勾勒出一种淡转浓的效果。

用品牌赋予一个色彩生命力,对于色彩来说是一种升华,但对于品牌来讲,不费任何成本,轻而易举就划出了人们视觉中的品牌私有领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色彩自身的引力,不断升华品牌形象并频添附加值。

对于服装市场而言,不同的地区、性别、年龄层次、消费水平、职业背景等都存在较大的市场差异性,企业应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展开营销活动。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沟通服装和消费者心灵的桥梁功能。消费者的色彩选择往往是其内心意识的重要体现。而消费者的内心意识往往受其所处环境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消费群体对色彩的认同感也不尽一致,其内心意识的差异性会使其对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偏好。

在服装品牌的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不同细分市场的色彩偏好,找到其“共性”,在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范围内也会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性,即共性中的“个性”,仔细分析这些差异,规划出合理的色彩范围,从而较好地满足其内心的消费需求。

三、色彩在服装品牌包装上的运用

包装是产品外在形象的组成部分,色彩则是影响视觉的最活跃因素。成功的包装离不开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包装色彩不仅是产品重要的外部特征,也是打开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色彩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不仅可以增强包装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很好地传达产品及品牌的信息。在产品包装环节中,可以充分结合产品及包装的特征,利用色彩的魅力增加包装的视觉传达功能,增强包装的展示性、美观性、魅力性以及馈赠性等。美好的色彩往往能使平庸的包装产生美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使营销变得事半功信。

在服装包装中,我们应首先针对品牌的定位、产品类别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色彩心理,从流行趋向和生活方式中吸取灵感,运用合理而时尚的色彩来突出产品的特征,吸引消费群体的注重,从而提升销售额。而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符号”和情感传递功效。例如童装的包装因其使用对象的特征始终和鲜亮、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往往能够从包装色彩的类别来判定品牌的定位,以及品牌的产品是否适合自己或者产品是否适合作为馈赠的礼品等。

四、色彩在服装品牌陈列上的运用

百货公司和超市的商品布局陈列,运用色彩技巧会无形中提高商品的价值,或者让客户有流连忘返的感觉;在产品陈列上进行色彩系列的展示,会取得成倍的销售额,尤其在女性消费品上;服装店色彩搭配师的培训,使服装的摆放美观和谐,增加产品的美感;销售人员了解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对色彩的导购,从而有助于产品出售;在品牌专卖店,则更需要体现色彩风格和整体效果的摆设,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些都是品牌色彩营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服装管理范文6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业在经营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公司领导积极应对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以质量求生存,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目的。年初,总经理亲自主持、连续召开了厂级领导班子扩大会、中层以上干部会、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动员发动,统一全厂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让大家进一步明白,质量是企业生命的重要性。公司制定了关于产品质量的实施方案,将各项管理要求和标准细化,进行责任的层层分解和落实,我们把工作标准、产量、质量以及安全生产要求写入《质量整治管理承包责任书》,在全厂职工大会上,由各部门第一责任人与总经理现场签订责任书。各部门、车间对照责任书的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寻找实施的落脚点,进行管理工作的细化,完成企业的质量指标,对所有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率达100,加强体系的有效性建设,开展5s管理,严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在保证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同时,将外加工单位的生产质量工作也纳入到本厂相关部门的工作中去。

二、加强公司干部的培训考核工作

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我们在今年*月起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更加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广大干部职工系统地学到了本岗位必须掌握的工作知识。在日常干部管理工作中,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对干部工作的考核。财务部门克服人手少的困难,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为厂领导的正确决策及时提供依据。设备部门把设备维修工作分出层次,实行计划维修和故障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对重点设备严格坚持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以保证重点设备可靠完好。住点的外协小组人员,为产品结构的转型长期离家在外,大家尽心尽职,严密监控外加工单位的产品质量和交期,为企业利润指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干部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各部门、车间各项管理工作细化,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加强绩效考核办法

通过强化员工考核制度,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部门月工作计划和各项工作,保证质量目标实现。当月应完成任务而没完成扣5分;每有一项工作任务没能按计划进度进行扣2分;发生一般质量责任事故每次扣1分;重大质量责任事故扣30~60分;

四、努力提升企业质理管理水平

公司在每个月都会召开质量管理会议,领导小组定期进行产器检查考核,并保存记录。对职工的工作情况按月进行统计,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限期整改,并经公司领导小组验收,以便强化质量管理工作。

五、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