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计辞职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计辞职信范文1
您好!年末岁尾,正式向您提出辞职,心情非常沉重。
我来公司整整1年,非常荣幸成为《首席财务官》杂志一员,非常感激您给予我机会和时间让我成长,非常感激无数次地给我改稿、修稿和谆谆教诲。虽少不更事,却值得珍藏!
这一年,或步履匆匆直奔公司,或低头静静查找资料。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情,烦恼即菩提!
但因为个人原因需要提出辞职。我从今年4月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凌晨4点到7点半起床背诵英语与政治,晚上6点到12点也看专业课程,沉重的考试压力对我的工作已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我不得不破釜沉舟,全心全意备战考研冲刺。我希望在11月15日之前完成工作交接,请领导安排工作交接人选,在未离开岗位之前,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设计辞职信范文2
我是建筑设计部的小林,我今天是来递交辞职报告的。我从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在公司工作了5年时间。在这五年中,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一直都给予我极大的关怀与帮助,使我顺利的从学生成长成一名合格建筑师。在这里的工作也让我增长了实践经验,受益良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我逐渐感觉到自己工作阅历的单一和缺乏,所以希望能到新的环境中尝试新的工作,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从个人方面,我的身体也觉得胜任目前的岗位较为吃力。所以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我决定提出辞职,请领导批准。
尽管我不能继续为公司服务,但是我仍然衷心祝愿公司能越发展越壮大,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人才加入公司,新厦设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公司也能借此机会扩大经营范围。
在此,我特别向公司的董事,总工黄老师,于工,肖工以及各位工程主持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这5年中对我工作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个人的亲切关怀。对于辞职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也深表歉意。也希望公司在我辞职之前尽快安排交接人员进行工作交接。
设计辞职信范文3
今天,市首家地方金融机构---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开业了。这是我市金融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省政府金融办、省银监局领导和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在公司筹建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并做出重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有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面临攻坚克难的严峻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金融后盾。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市唯一的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厚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你们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跨越,同时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司成立后,要主动适应形势,转变发展观念,把工作重点转向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分立,建立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以健全的机制、科学的管理和崭新的形象迎接新的挑战。
二要求实创新,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要认真研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带头创新服务手段,加大吸储力度,壮大资金实力,抓好贷款营销,积极拓展业务,开发优良贷款新品种,培育优质客户群体,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切实优化贷款审查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努力盘活不良资产和抵贷资产,改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设计辞职信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 第三次工业革命 社会价值
随着支撑工业文明的基础能源日渐枯竭及其带来生态方面的“副产品”日益严重,传统化石能源经济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工业发展模式日渐衰退,并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危机。这种危机连同经济危机一起,成为人们寻求进入“后碳”时代新工业模式的动力。人们迫切需要更加智能、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社会伦理的生产方式,这一新愿景的实现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来推动。建立在数字化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融合基础上的科技创新及扁平化的创新模式正带来生产、消费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初露端倪并即将发生,这一事实充分彰显了当代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
科技创新拉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会对21世纪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①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催生重大的科技创新与突破,进而又推动“科学―技术―生产―经济―社会”这根链条循环发展,并彰显出其追求社会价值的本质内涵。
科技创新的本质在于追求社会价值。科技创新是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体,科技创新的本质在于其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对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可从两方面考察,就内在价值而言,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即人类在科学创新中的认知价值。科学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发现活动。科学创新本质上是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建立新理论的认知活动。因此,科学创新的求真、求善、求美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性贯穿逻辑论证、实践检验和价值评价的全过程。就外在价值而言,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即人类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涉及经济价值、伦理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工业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创新并成为科技不断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的应用价值也得到极大彰显。
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的循环累积效应。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循环累积效应的形成主要源于科技创新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间的矛盾与统一。这一效应更深刻地体现在我们正身处的旧工业时代向新工业时代转变的过渡时期。
首先,认知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矛盾使旧工业时代面临终结。科技创新是一个创新与破坏共生并存的过程,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往往首先表现为经济上的实用价值,在推动经济空前增长的同时,也悄然颠覆并重构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自20世纪中期以来,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被迅速放大,甚至遮蔽了科学创新的初衷,为探求真理而献身的认知价值取向转为功利的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技术异化使科技本身逐渐背离了其作为“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征,科技创新真正的社会价值遭到扭曲,原本旨在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技术本性也逐渐丧失。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旧工业时代面临不可逾越的“增长的极限”,并在接近这一极限后转为衰退甚至衰亡。
其次,新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转型创造需求拉动科技创新。随着自然资源存量的锐减,旧工业生产方式的资源优势逐渐丧失殆尽,经济发展支柱发生倾斜,生产方式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必然带来对科技创新的旺盛需求,在需求的诱导下,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制造等新的科技领域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与共享的方式,触发了扁平化创新模式的探索,为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意义上,工业生产方式转型内生地决定着科技创新及其社会价值。
第三,社会价值的内外统一拉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化危机需要新的工业革命来化解,新一代科技创新在认知成果上的突破与经济、伦理与文化价值的统一,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量。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设想的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可持续、分布式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并在今后几十年将迅猛发展,大概在2050年达到顶峰,然后在21世纪下半叶保持平稳状态。②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社会价值的特点
数字化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融合凸显科技创新的生态价值。这是一场多维突破、交汇融合式的科技创新。科学的认知价值,曾经并且依然不断推动着人类的思想进步与解放,促使数字化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等组成一个复杂的“科技簇群”并相互交叉和渗透,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关联技术的协同进步和群体突破,进而能够灵活、快速、低成本、低能耗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凸显了科技创新的生态价值,并将有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和数字化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诞生和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非线性团聚式地发生。
互联网技术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应用价值的主要交流平台与渠道。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下,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数字化制造的发展都需要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并与之交叉进行。不论是保罗・麦基里(Paul Markillie)所指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系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生产设备能够更快地自我反应、计算判断、分析决策和操作;或是里夫金关于“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分散式生产、新储存方式、能源互联网和零排放式交通等五大支柱产业”的升级与重构,都将迫切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作为终端来进行连接与通讯,并能够实现智能管理。互联网成为技术创新成果交流、转化与贸易的关键性渠道,同时也构成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社会价值的实现载体将由金字塔式转向扁平化。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实现的基本方式是金字塔式的,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这一从上至下的、串联式转化的模式,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原动力和创新链条的最高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金字塔式的创新模式将逐渐向扁平化转化。首先,科技创新主体从基础理论或权威科学专家那里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其次,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从基础研究转向全社会的需求。总之,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继续延续金字塔式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垂直纵向的系统与扁平化水平式系统结合,形成一个矩阵式的新创新模式,还将再从矩阵式模式转向立体的创新模式,这将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③随着科技创新的日益深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将在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发生,成为认知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双螺旋结构”共同催生的产物。
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
当代科技创新的变迁不仅使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也将导致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消费方式与生产组织方式方面的变革,进一步展现出当代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转变。麦基里认为,工业革命主要体现为由技术范式转变引发的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规模化生产时代,不论是蒸汽机的发明还是流水线生产的采用,都导致工业生产经营与能源生产经营方式的集中化和批量化。当前正在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数字化制造,表现为大量高新技术“聚合发酵”和综合应用,包括“更聪明”的软件、“更神奇”(重量更轻、强度更高、更加耐用)的新材料、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人、更完美的程序设计与3D打印技术、更全面的网络服务,从而实现生产成本更低、生产周期更短、生产过程更灵活、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关联更紧密,以及从“福特制”下的传统“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更适应“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定制”等。④
消费方式向个性化体验式转变。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标志着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从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上都更加倾向个性化的消费品。同时,出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考虑,人们需要3D打印这样的生产制造方式,它既能大规模生产,同时又能满足定制,生产出个性化产品。重要的是,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消费的过程就是生产的过程,在3D打印店里的体验式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随着人、机、物的逐渐融合,消费者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设计和制造过程,甚至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个性化、实时化、经济化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生产组织方式向虚拟化转变。产业集群是重要的产业组织模式,传统工业命脉掌握在少数拥有重型机械和大量蓝领工人的高资本、大规模、集中化的工业企业手中。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大量物质流被成功虚拟化为信息流,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产业集群将借助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突破传统地理集群的空间局限,逐渐形成网络意义上的集聚,使产业集群发展虚拟化。相比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整合各种资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这种开放式创新从依靠蓄积创新资源转向通过组织间创新资源的交换与创新收益的分享获取竞争优势。这一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内部组织形式,众多中小型企业和个体企业家将借虚拟产业集群突破资源困境,以低制造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而获得成长。同时,鉴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并以不同比例和频率分布于世界各地,分散式能源生产使之成为分散合作式模式,从而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挑战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型制造公司,与国际商业巨头一道共同发挥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
当代科技创新范式的加速形成与应用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轮廓日益清晰。党的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于理清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与着力点,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具有重大意义。
处理好科技创新的认知价值与应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实现科技创新的综合价值。科技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其与自然和社会相互整合的协调发展过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首先处理好科技创新的认知价值与应用价值之间的关系,从单一地面向经济转变为面向经济、自然、社会、伦理和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要求我们将科技创新的生态价值理念根植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科技创新追求的根本目的,尊重和遵循科学规律,着力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社会制度,并以此考察所有的科技创新成果,杜绝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才能解决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矛盾,避免重蹈旧工业生产模式的覆辙。对人本价值的回归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灵魂,“活着是为了游乐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理念”。从时代价值角度说,科技创新只有对人的进步发挥正能量,科技创新的内外价值才真正得到统一。
处理好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将STS融入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本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彰显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价值有利于端正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开展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科技与社会、科技与自然、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只有处理好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将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相结合,用人文理性约束与指引科技创新,才能避免科技的单向度发展、破解“斯诺命题”、结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甚至对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考方式。STS把科学和技术放到(本来就在)社会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等)和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中,把本来就由科学、技术参与或支撑的社会生产、生活视为(本来就是)科学、技术的活动场域、生成条件和整合基础。⑤这种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把握现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深刻揭示了人类科技认识的选择性、人本性、时空性和相对性,将STS融入科技创新,从STS角度揭示科学、技术与产业间的互动关系,能更深入地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本质联系。
处理好社会价值载体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载体即科技创新链,主要包括企业、研发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四大主体,涵盖科研人才、研发投入、平台载体、技术成果四大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科技创新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要素的合理流动。一方面,要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加大对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产品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打破筒仓效应,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处理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不同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完善协同创新的创新体系。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说,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人类而言,浩瀚的宇宙及复杂的社会永远都是“黑箱”,科学技术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认识。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创新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才能牢牢把握这场工业变革的机遇,实践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周洪宇,徐莉:《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页。
②[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③刘燕华,王文涛:“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4期,第3~7页。
④Paul Markellie,"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economist, 2012, No.4, pp.3~5.
设计辞职信范文5
关键词:PCB 电磁干扰 FPGA核心控制板 去耦
中图分类号:TM2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Abstract: With the clock frequency, Components and wiring density of FPGA system increas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generated by the PCB itself becomes prominent.In the paper,the problems of EMI in FPGA control board with 50MHz is present. Based on 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 development platform,PCB layer structure, wiring, decoupling capacitors, sensitive signal processing, copper,power and ground on EMI are designed.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FPGA control board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PCB; EMI; FPGA core control board; decoupling
1引言
电磁干扰(EMI)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的性能降低的电磁现象[1]。在具有控制器[2]的电子产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满足抗电磁干扰性的要求,避免在产品成型后再进行一系列的验证测试或采取抗电磁干扰的补救措施。FPGA核心控制板的PCB抗EMI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本文从分析FPGA控制板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入手,对控制板的PCB进行有效的抗电磁干扰设计,提高控制系统抗EMI干扰效果。
2 FPGA控制板与电磁干扰问题
设计一种教学与科研应用的FPGA核心控制板,由主控芯片FPGA、电源电路、时钟电路、下载接口电路、SRAM存储器与I/O引出接口等部分组成。主控芯片FPGA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I 系列EP3C120F780I7N。FPGA核心控制板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对FPGA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有:
(1)控制板需+5V、+3.3V与+1.2V等多个工作电源,易产生电源噪声干扰;
(2)控制系统复杂,PCB布线密度大,信号之间容易产生空间辐射耦合与串扰;
(3)敏感信号如50MHz时钟信号、下载时钟信号容易受干扰;
(4)控制板作为核心板,与其它功能模块集成存在电磁兼容问题。因此,需对FPGA控制板采取必要的抗电磁干扰措施。
3 FPGA控制板抗电磁干扰设计
3.1 FPGA控制板层叠设计
电路板的板层设计是整个FPGA控制板PCB设计的首要环节,合理的PCB叠层设计,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辐射。PCB叠层设计应当遵从以下两个规则[3]:
(1)每个走线层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层或地层);
(2)邻近的电源层与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
FPGA控制板的器件密度与布线密度大、电源种类多,并考虑PCB板制造成本与信号完整性等因素,拟采用4层板,板层布置为:S(信号层)―G(接地层)―P(电源层)―S(信号层),如图2所示。地层与电源层相邻,两个近距离平面形成电容,具有去耦和抑制共模噪声信号的EMI辐射,减小板层间的阻抗,提高电源系统的供电性能。信号层采用地层和电源层隔开,增加信号层间的厚度,有利于吸收和抑制信号辐射,使信号间串扰最小,抗EMI效果最佳。
3.2防串扰设计
随着FPGA控制系统复杂性与布线密度的增加,对PCB布线设计提出更高要求。PCB上信号线间的“串扰”主要来自两相邻导体所形成的互感与互容[3],串扰会随着PCB印制线密度增加而越显严重。为消除串扰带来的影响,不同板层信号线采用相互垂直或斜交的布线,对50MHz时钟信号线CLK采用“蛇形”走线,进行信号延时调整,保证信号完整性。FPGA核心控制板PCB交叉布线与时钟走线如图3所示。
3.3电源抗EMI设计
FPGA核心控制板接入可提供1A或以上的+5V外部直流电源,由LDO芯片LT1117将+5V转换成FPGA芯片EP3C120F780I7N所需的+3.3V VCCIO端口电源与+1.2V VCCINT内核电源。在设计电源层时,采用内电层分割的方法满足多种电源的要求,使电流平稳,减少环路电阻,提高PCB的抗EMI能力。FPGA核心控制板的电源分割平面如图4所示。
为了减少电源系统的耦合噪声[4],FPGA核心控制板从去耦与滤波电容的布局、数量和容值进行优化设计,减小高频电流流动的环路面积,提高电源抗EMI性能。具体设计为:
(1)将电容布置在靠近电源输入引脚和FPGA芯片电源引脚处,使电容与芯片电源引脚连线最短,去耦电容和芯片之间的电流环路所包围的面积最小,电源的滤波与去耦效果最佳。
(2)FPGA芯片的每一个电源引脚分别连接一个单独的去耦电容,走线要短。
(3)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容值为10uF~100uF电解滤波电容,以获取稳定的电源信号,FPGA电源引脚连接容值为0.01uF与0.1uF的陶瓷耦合陶瓷,滤去电源高频噪声。
3.4 敏感信号与敷铜屏蔽处理
针对PCB中某些敏感信号易受干扰的问题,比如时钟线的长度、时钟线与其它信号线的间距有特殊要求[5]。加大平行信号线的间距或利用地线分离敏感信号线可减少容性串扰。地线对信号有很好的屏蔽效果,因此,将敏感信号布置在顶层(信号层),利用地线(GND)将下载接口时钟线(TCK)包围,使其封装在独立的空间,使得时钟线(TCK)不受其它信号线的干扰,提高程序下载功能的稳定性。图5为FPGA控制板的下载接口时钟信号线的抗EMI处理方法。
敷铜是将PCB上闲置的空间作为基准面,用固体铜填充。大面积敷铜接地,可以加大电流与电磁屏蔽的作用[6]。设计时将控制板顶层与底层敷铜,敷铜时将信号线与铜箔的距离设定在28mil以上,否则容易引起短路。FPGA控制板采用大面积敷铜屏蔽干扰,减少地线阻抗和环路面积,提高PCB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4 PCB板制作实现
在Altium Designer 环境下设计完成FPGA控制板的PCB后, 输出Gerber光绘文件交付给PCB制作厂家,制作完成后的FPGA控制板的PCB如图6所示。FPGA控制板的线路通断测试结果表明,未发现有短路现象。
5 结语
本文对高速数字FPGA控制板的PCB板层结构、布线、去耦、电源、接地与敷铜等方面进行抗EMI设计,有效抑制与消除线路中的电磁干扰。实现了FPGA控制板的PCB板实物制作,相比PCB板制作完成后再采取抗EMI措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靠性与经济性。该FPGA控制板已应用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PCB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教学与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兴华.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工艺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J].印制电路板信息,2012(1):21-23.
[2]冉江.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仿真及优化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9):155-156.
[3]黄智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林修杰.剖析减少电磁干扰的PCB设计原则[J].电子技术.2015(10):34-37.
[5]高媛,宋捷.SDRAM接口时序和PCB布线长度的分析[J].电子产品世界,2011(9):47-50.
[6]韩洁琼,曾碧 等.四层电路板的PCB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8):11-14.
设计辞职信范文6
关键词: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诚信 社会机制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就是格守信义、信用和信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可以说,现代社会是诚信经济的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如果正视社会现实,就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存在较为普遍的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借鉴传统社会的诚信机制,设想我国当代社会诚信机制建立与完善的途径。
一、我国传统社会的诚信机制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崇尚诚信的传统,
二、我国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正在快步地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但是,我们在承认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丰硕成果时,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即诚信缺失问题。如假冒伪劣产品问题、虚假信息问题、个人信用缺失问题、学术不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为什么会在当前情况下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呢?对应传统社会的诚信社会机制,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市场经济加速了社会流动,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打破了熟人交际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社会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它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熟人交际圈,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是在生人中进行的。目前我国社会流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职业之间的流动、职位之间的流动、职业地域和生活地域等的流动,并且这些流动速度呈加速趋势。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短暂性,人们之间虽然交往的数量增加了,但熟识程度却降低了。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表现出功利性和间接性,以感情维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初级群体逐渐衰落。农村地区的村落有逐步解体的趋势,城市中的邻居成了地理位置上的概念,左邻右舍的人们之间有可能互不相识和互不交往。可见,传统社会靠熟人去维护社会诚信的机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第二,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功利性经济,它以利益为基本导向,引导人们如何去获得经济利益,强调的是商品意识和金钱观念。这样,便出现了与市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如尊重个人利益、倡导自由竞争、主张自由平等,等等。这些道德观念有益于人们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活动,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并非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而是一种人的存在方式”[’〕。按照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市场经济看做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独立性相对于原来的“人的依赖性”是对人性的极大解放。人虽然仍有着对物的依赖性,但终归已是独立性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个性、主体性、情感、个人利益等压抑了许久的人性被重视起来,个体摆脱了原来的束缚,追求民主、平等便成了社会的主旋律。所以,市场经济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性,考虑、追求经济利益是人性的体现,也是社会个体的权利。但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特别是对金钱的追逐,为金钱所左右,利欲熏心,就会导致“唯利是图”,成为金钱的奴隶。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就占据了一些人的思维空间,使社会诚信受到严重冲击。可见,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传统社会的“安贫乐道”、“重义轻利”价值观已被市场经济的商品意识、利益观念所代替,用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约束现代社会中这些利欲熏心之人,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第三,法制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新 编辑
三、我国传统社会诚信机制对当代社会诚信的启示
时至今日,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传统社会的诚信机制来消除今日社会的诚信危机,但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从中汲取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东西,建立与完善我国当代社会的诚信机制。
第一,加强社区建设,营造类似于“熟人社会”的氛围,增强社会监督。
“社区”是指人们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用于区别局限于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它主要包括农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类型。农村社区地域广阔、居民聚居程度低,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其基本特征是:人口规模小、密度低,人际关系密切;封闭性强,社会流动率较低;文化具有家族特征。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其基本特征则是人口规模大、密度大,人际关系淡化;开放性强,社会流动率较高。可见从诚信监督方面讲,农村社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基本上属于熟人之间的交往并且具有较大的优势。城市社区相对于农村社区来讲,其邻里仅仅成了地域概念,左邻右舍大多数互不相识和互不往来,关系非常淡化,从诚信监督方面讲,则不具有农村社区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农村邻里和城市邻里的结构不同。农村邻里多为同质邻里,人们的职业、语言、生活方式等具有共同性,便于交往;城市邻里多为异质邻里,人们在职业、语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而不便交往。其二是农村住宅和城市住宅不同。农村住宅多为平房,便于邻里之间走门串户;现代城市住宅多为高层或小高层单元住宅,客观上设置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屏障,阻碍了邻里间的交往。其三是农村住户和城市住户的社会流动速度不同。就整体而言,农村住户的社会流动速度较慢,人们之间较为熟悉;城市住户的社会流动或迁徙速度则较快,使得邻里之间交往不深。其四是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节奏不同。农村生活节奏比较慢,人们的空闲时间也比较多,客观上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城市生活节奏比较快,除了退休(离休)人员外,人们的空余时间比较少,因而人们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就较少。可以说,邻里关系淡化是现代城市社区的一种通病,它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利于人们之间的诚信监督。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邻里结构;改革住宅设计,减少交往屏障,提供邻里间交往的场所;把改善邻里关系与社区活动结合起来,使社区居民在活动中相互了解。这样,既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又有利于熟人之间的互助,还有利于熟人之间的诚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