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我国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的诗句。不远处,我看见两个好朋友依依不舍的站在岸边。千尺的潭水呀,你见证了李白与汪伦的友情,只恨相见甚晚。于是,忘不了那依依惜别的友人深情的目光,忘不了那份仅存心底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默契,更忘不了这一潭清水。潭水依旧如故,友情越积越深,一叶素笺为你寄去相思,一封飞鸿让我们永远记住潭水般深厚的友情。
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传了过来。顺着琴声,我看见了俞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伯牙哀伤地说:“没有人能像子期一样听懂我的音乐了,那还要这琴有什么用!”接着,便将琴在子期的坟前摔碎,并且发誓终身不在抚琴。这一首《高山流水》,记载了伯牙和子期的友谊,用它优美的旋律,向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风觅尘世从何济,子期去,伯牙离,唯留高山流水曲。只可惜,高山流水易得,知音难求啊。由人及己,便想起了冯梦龙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写到:“摔碎瑶梦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方,高适正在和好友董庭兰道别,没有那种淡淡的离别之伤,反而感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高适鼓励有人,不要灰心,也不要丧气,总会有人赏识你的。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友情之真挚。虽然有人正是失意时,诗人用诗句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鼓励友人踏上征途。
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2
一、诵读引领,接触古诗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目的是让古人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气质,影响学生的人生。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 选好篇目,编写教材。课题组成员参与了经典国文诵读教材的选编,大家分工合作,从大量的优秀篇目中进行精心的选择,编写了适合各年级诵读的教材。如适合低年级的《三字经》《弟子规》等,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笠翁对韵》《诗经――采采]q》等,适合高年级的《大学》《论语》等。
2. 熟读成诵,诗兴盎然。古诗文诵读交给学生的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魂牵梦绕的故国情,什么是乌鸦反哺的孝子心,什么是相知相惜的挚友情,什么是捐躯赴死的报国志,还可以传递“投我木桃、报之琼瑶”的人性美德以及“开卷有益”“志存高远”等人生哲理。每天晨会,学生捧起教材,摇头晃脑地用自己的诵读方式再现前人的风采,或如黄河奔腾慷慨激昂,或似小溪涓涓委婉低诉。熟读成诵,不求甚解。学生在诵读时发现经典与生活时刻相依,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如,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步从容,立端正”。诵读重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二、入情入境,亲近古诗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
1. 入境悟情,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师者,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古诗文中了解祖国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如王昌龄的《出塞》、陆游的《示儿》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字里行间,都深深地刻着民族文化的烙印,流淌着民族精神的殷殷热血。但是古诗文距离现在遥远至极,诗中所涉及的那段历史、诗人所表露的那般情感,身处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感受到。怎样让学生进入诗境,体会诗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师者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课外学习资源,与学生一起深入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环境,走进诗人的内心。如教学陆游的《示儿》,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如“金兵入侵中原”的经过,中原百姓在战乱中悲催不堪的生活等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诗人“不见九州同”的悲愤,接着熟读理解诗句,反复品悟,体会诗的意蕴,走进诗心,感受到诗人渴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不但从古诗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立志长大后为祖国的和平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读中悟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炎黄子孙的传统观念。乡情塞满了多少游子的心。如张九龄的《西江夜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无不抒发了诗人的切切思乡情。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反复吟诵这些名句,深入品悟,领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接着,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或风俗人情。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以情激情,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母子相依,手足情深,是人类千古传颂的主题。孟郊的《游子吟》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言朴实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教学时,笔者在学生理解了诗句,体会了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的情感经历,谈感受,以情激情,更深刻领悟到诗人表达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从中受到感恩和亲情教育。
4. 融景动情,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崇尚友道,珍视友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王维《山中送别》中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汉书》中的“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同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笔者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播放歌曲《送别》,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展开想象,让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深入感知,这样,学生自然就领会到朋友间诚挚深厚的情谊。笔者还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友情的诗句,并在课外制作成书签互相交换朗读并赠送。通过课内外结合,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还使学生明白了要珍惜友情。
三、类比迁移,融入古诗文,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在附录“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列出75篇的诗文。我们不能让古诗文教学止于课堂,而应该有机拓展,引导学生迁移学法,扩大阅读面。
1. 相同主题诗词的迁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山水诗、送别诗、言志诗、节日诗、哲理诗……如,教送别诗《别董大》后,可迁移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教李白的《望天门山》,可迁移学习《望庐山瀑布》;教哲理诗陆游《游山西村》,再引导学生学习苏轼《题西林壁》……让学生在同类诗中去对比,去感悟,情感得以升华,古诗的意蕴久久萦绕在心头,经久不散。
2. 相同作者诗词的迁移。归类迁移同作者的诗词,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诗词主题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作者。如教《独坐敬亭山》一诗,如不进行拓展,学生只能认识一个孤独的李白。如果教师引入《静夜思》《望天门山》等的回顾与学习,学生会认识到一个诗意的李白、一个真情的李白。
3. 内容相“应和”诗词的迁移。有的诗词有相应的诗词与之应和。教学时,可用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如教《渔歌子》时,可引进《答和弟志和渔父歌》一词,教师当哥,学生当弟,进行对比诵读。这种类比迁移,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融会贯通。
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3
文化作文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选用几个历史名人或文学人物的事例,来诠释论证主题,以并列式结构组织全文;另一种是全篇专写一个人物,通过描写该人物的多个典型细节片段来表达主旨。
因此类作文对写作者的文化积累、写作技能等要求比较高,所以许多同学都不知如何下笔。下面笔者就从组织素材、塑造文采等角度,以中考中优秀的文化作文为例,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此类作文的写作技法。
一、形象创设艺术画面
在写作中,应根据需要选取人物与作文主旨相关联的生活片段,通过合理想象,运用精美的语言,形象地创设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场面,并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渲染,形成一个精美的画面,然后由此议论抒情。环境场景捕写,容易塑造文采,丰富的情感蕴涵其中,更能凸显意境。
例1为自己鼓劲,书写绚丽诗篇。风飘飘,水飑飑,你一身素衣,掸一路风尘,驾一叶扁舟,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乌台诗案的苦楚,洛阳亲友的思念,你顿觉寒意袭来,但你不愿向现实屈服,挥毫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言,更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话。你――苏轼,为自己鼓劲,努力攀登文学高峰,成为一代文学大家。(选自中考作文《为自己鼓劲》)
此段作者首先提出了文章的分论点“为自己鼓劲,书写绚丽诗篇”,然后以苏轼为例,创设了一个艺术画面:苏轼架舟于赤壁。这个画面很美,“风飘飘,水飚飚,你一身素衣,掸一路风尘……”渲染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苏轼那种豁朗练达的品性。最后作者通过概写苏轼的遭遇,再一次对分论点进行总结提升,达到了点题的效果。
二、借用诗词分析人物
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本身就是著名的诗人或词人,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自身就经常被别人以浓郁的诗心和文笔所描绘。创作文化作文时,我们可根据文章主旨的表达需要,对某个历史文化名人或者文学作品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进而论证中心,升华主旨。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借用相关的诗词来对人物进行评析,如此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更能提升文采,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例2“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的颦儿走进了大观园,似乎也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一生。“态生两面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且“行动如弱柳扶风”的颦儿,她,敏感自卑却又叛逆,仅因送花的先后顺序不同,她竟联想到了尊卑等级。但她“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对人情冷暖满是愤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颦儿对爱情有着如诗的期待,这个富有浓郁诗人气质的女子,当期待变为绝望,她烧毁了象征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手帕和她的诗稿,结束了她悲剧性的人生历程。(选自中考作文《旅回古代》)
作者由作文话题“旅行”想到了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通过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抒发心灵的感悟,使文章极富感染力。在此段中,作者大量借用了红楼梦中《葬花吟》的诗句,以及描写林黛玉外貌的诗句,借以对林黛玉的性格与命运进行分析。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飞扬的文采。
三、深情描述典型情节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描写某个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来对文章中心进行论证。应注意,人物的生平事迹切不可写得太过详尽,而应将人物经历淡化,有选择地描述有代表性的情节,并辅之以抒情议论等手法,将这些情节写得形象,写出文采。如此既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亦能让文章文采跃动。
例3他手握持节棒,傲然立于茫茫雪原中。苏武,曾有人这样评价过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人。”19年异国他乡,多少夜以泪洗面。因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冷战,匈奴人竟将苏武囚禁于稀有人迹的大漠荒野中。他饿了,就只能食雪和野草:他困了,便倦卧于冰天雪地之中。他不屈服于威逼利诱,不屈服于严刑拷打,只因他有一颗顽强坚定的爱国之心。去时正值风华正茂,归时已是白发苍苍,苏武却不曾抱怨,只是在回归长安的路上噙满泪水。史铁生说:约伯的信心无上帝的担保,是真正的信心。而今我要说:苏武的爱国之心无任何福祉的承诺,是一颗令人敬畏的真正的爱国之心。行走在苏武伟大的爱国人格中,我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他给历史留下了一座不倒的爱国丰碑。(选自中考作文《行走在他们伟大的人格中》)
此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苏武牧羊的情景,以此来展现历史人物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此同时,作者亦将自己的感情蕴涵其中,借以抒发其在苏武高贵人格的熏陶下,感情和品格的提升。语言优美,主旨凸显。
四、巧妙化用诗词意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篇诗文都有作者的写作起因和写作背景,甚至每篇诗文的背后或者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借助对诗文的熟练掌握和理解,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巧妙地化用诗词的意境,用现代式的语言对古代诗词进行翻译、加工、丰富、整理,以此来抒感,论证主旨。如此不仅能形象地拓展诗词的艺术空间,亦能使文笔生动,文采飞扬。
例4水是友情之桥。那潭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依旧如故吗?李白与汪伦的友情随之沉积至今,让人忘不了那仍依依惜别的友人深情的目光,和那份仅存心底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默契。还有什么不快吗?举杯与朋友畅饮,对影成三人的小酌让人神伤,远在天涯断肠人的自饮让人心碎,这友情之桥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有人为你祝福、祈祷。潭水依然如故,友情越积越深,一叶素笺为你寄去相思,一封飞鸿让我们永记潭水般深厚的友情。(选自中考作文《在桥一方》)
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4
古人赠寄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多融情于物,借物寄情,情深意浓。从文人雅士、闺女骚客的赠寄中,很能品出古人的不同情趣、品格和志向。古人赠寄大多用“幽花淡草”托雅情,梅、兰、竹、菊,自古有“花中四君子”之称,松、竹、梅向来有“岁寒三友”之谓。可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古人已将自然之花草树木的本来特质同人之性情、品格联系在了一起,并不时移情与它们,将它们人格化,在它们身上发现着自己,印证表达着自己。于是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便有了象征意味,这已成为一种“集体有意识”。于是,从这一审美情趣出发,古之文人雅士多以花草寄意,以抒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怀。
一、万绪千条尽离恨
杨柳,自古便以其轻柔多情思的独特意象,显现于文化典籍之中。《诗经》中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因“柳”“留”谐音,且柳树枝条柔顺婀娜,彼此依依,颇含难舍难解之情形,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便被赋予了恋恋难舍伤离别的情调内涵。于是人们听到,霸陵桥边,南浦河岸,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总是萦绕耳畔;于是人们看到,送别时折杨柳表情意、抒感伤一时成为流行风尚。
据载,这种风尚在唐朝极尽兴盛。诗人杨巨源的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便是一个鲜活生活场景的再现。
二、梅花也解寄相思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独发霜雪,幽香阵阵,“冰清玉洁”,“品格清高”,便成了它的人格象征。于是,梅便多表达思念仰慕或同情故人处境的情怀。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中的“梅花”,就是寄托诗人相思祝福的凭借物了。
三、采得香草留美人
香草,也许只是高雅之士所爱。屈原素有品格高洁之口碑,他多以香草比喻贤人名士。其笔下所景仰吟咏之士多以香草赠人,也该是在情理之中了。《九歌・湘君》中,湘君便“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据《名医别录》载,说它能令人不忘,是一种不忘之香草。可以想象,当一丛“杜若”捧到心上人面前时,湘君之纯之真的情思演绎得该有多么浓烈啊。
四、弃恨寻缘题落叶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美丽寂寞宫女,为遣一腔闲愁暗恨,某日,题诗于红叶之上。也许她当时内心怀有一丝丝的幻想――尽管是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幻想,也许她当时仅仅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游戏心态,也许当时她内心一片茫然。但事实是,她写完后,信手将题诗的红叶抛入了深宫水沟,而红叶就这样顺水流出了深宫高墙。这枚写满寂寞怨恨、悲酸凄楚的红叶,竟意外被一位名叫卢渥的落魄书生看见、得到并被友情珍藏了。多年后,卢渥考取功名娶妻韩氏,一日饭余茶后闲谈中,偶然间揭开了一个天大的谜底,韩氏竟是当年那位题诗红叶的寂寞宫女!一枚红叶就这样成就了一段千古姻缘,真是人间佳话!
五、丛菊幽香报知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因陶潜而少了些烟火气,多了些高洁脱俗之气。淡如菊的友情,恰恰是人世间最深厚的友情。所以,赠菊于故交新知,就成了文人一种颇具文化内涵的行为。郎士元别钱起,无以为赠,略略沉思,“陶令东篱菊,余花可赠君”。“余花”“赠君”,更能寄托知遇之深。以菊相赠,儒雅情深。
六、有花堪折直须折
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5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越南的一家孤儿园,遭到了飞机的轰炸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失血过多伤得很重!但幸运的是一个医疗小组及时赶来,小女孩由于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可带来的医疗箱里没有能使用的血浆,医生便就地取材发现了几个与女孩血型一样的孩子。麻烦又出现了,医生只会说英语和一点点的越南语,因此医生用自己仅会的一点越南语加上很多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他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输血,孩子们似乎是听懂了,但眼睛里夹杂着一些恐惧,半响,还是没有人举手也就是说没有人愿意为女孩输血,医生没有料到这种情况,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肯为女孩输血,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手来,一声便把他带去输血,输到一半男孩哭了,医生很莫名其妙,后来一位越南护士赶来,与男孩进行交谈之后,男孩破涕而笑,护士问他知道献血会死,那为什么还要给女孩输血,男孩说因为她是他最好的朋友。
读完后,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绘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动,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友情,恐怕没有人比这个男孩还懂得友情的意义吧。
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人认为友情大于生命呢?不要说生命,即使是自己的利益,又有多少人可以为友情放弃自己的利益呢?为了利益,有的人把友情当做一种筹码,一种有利的工具!再看看QQ上闪动着的那些头像,那一个个的头像是不是真的代表友情呢?我宁愿相信他是,但是这些很少见过的甚至从没见的朋友真的是一种友情吗?
现在的人还要友情吗?天天生活在尔虞我诈的世界里,早就把友情抛在脑后了,原先是朋友,因为利益反目成仇,不管是在同学之间还是同事之间现在的友情太虚了,明面上很好,可背地里呢?
现在的友情就像一只华丽而不坚实的水晶瓶,正在十层楼高的阳台上摇摇欲坠,终有一天会掉下来,碎成千片万片……
所有的人在这个孩子面前,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扪心自问一下:当我的朋友真的需要时,我会为他奉献出我的一切吗?尤其是学生,因为同学之间是最需要友情的,最需要朋友的。
表达友情的诗句范文6
李白曾经写过歌颂友情的诗句,放在现代,同样是很适用。
可是,到底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才能够用言语没有任何羞涩地直接表达出来,我们其实多久没有认真地写过一封信了。
我们习惯于发个消息,习惯于开口说一句话,静水流深,也许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慢慢地去积累的。
我们只是在一个时候,突然回忆到过去,回忆到那些时光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回忆,其实我们根本就不会觉得,这样的经历到底该如何说出口。
我们一直都向往着热闹的世界,纵然那一切,都和我们没有关系。
我们期待着过年,期待这回家,期待发现一切美好的事情,与自己相遇,自己的未来都把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养了那么多的宠物,其实都需要有一个感情上的培养,再这样的环境之中,看到更多的美好,都是自己想象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