樯橹灰飞烟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樯橹灰飞烟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樯橹灰飞烟灭范文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醉了——

“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东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

眼前是公瑾爱恋的长江,脚下是周郎鏖战的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这江水不也似“千堆雪”么?

草船借箭的智谋,火烧赤壁的勇猛,还有周乔爱情的佳话;周郎确是“风流”,确是“豪杰”。傲立于舰舟之上,冲阵于万军之锋,闻江上之涛声,赏冥空之月色;面对的是曹操精兵强骑,铭记的是小乔嘱言寄语,心系的更是孙吴的成败盛衰。

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东坡,不禁驾一叶之扁舟,驶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时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闻江上之涛声啊;但他的心呢,却已成碎片——一片羡慕,一片怀念,一片愁闷,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恍惚飘然间,他也似处周郎故垒。

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儿在笑我么?

峨冠博带,丹目柳眉;谈笑间,指点江山,“樯橹灰飞烟灭”。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啊。蓦然,我却已生白发,衣衫风尘,神色颓靡;更怨恨,被昏君谪贬。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

樯橹灰飞烟灭范文2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来说明该词是写景、咏史、抒怀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关键词:写景 咏史抒怀

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从形象着手,用形象思维来表达思想感情。北宋词人苏轼敢于一扫晚唐五代以来委靡不振的词风,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领域,举凡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等等,诗可以表达的题材,都可以用词来表现,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词的豪迈奔放的风格。请看他的代表作《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经友人极力营救,才得以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他在黄州上任游黄州赤壁时写的,当时他47岁。面对如画的赤壁江山,缅怀在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惆怅失意的思想感情和有志无成的矛盾心理。写景、咏史、抒怀浑然一体。

词的上阕开头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浩荡的长江水向东流去,滚滚波涛冲走了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作者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浪涛,触景生情,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千古兴亡的事迹很多,这里指的是哪些呢?那就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句点明了时代(三国),人物(周瑜)和地点(赤壁),这两句是说,人们指着故垒的西边说:这就是三国时代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了。苏轼所游的赤壁,不是三国当年大战的赤壁,看来苏轼是知道的,所以他说是“人道是”,是假此地方作为古战场藉以怀古而已,那么,这里既点出了赤壁,赤壁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加以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向我们展现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乱”有“参差”的意思。“乱石穿空”一句,把陡峭参差、插入云霄的赤壁山形象地写了出来(形);“惊涛拍岸”这句不仅使人想象到波涛撞击江岸的威力,也仿佛使人听到了狂涛拍击江岸的滚滚巨响(声),“卷起千堆雪”,描写浪花飞卷,层层堆积,用“雪”比喻汹涌江涛所激起的浪花,非常贴切地写出了它的颜色(色)。在这里,“穿”、“拍”、“卷”几个词写得富有动感,用得铿锵有力、精炼形象,这里只用了13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了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全篇只有这三句是正面描绘赤壁,写得意态纵横,撼人心弦,这就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环境气氛。赤壁的景色如此壮丽,如此奇险,然而,物在人非,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的豪杰们已与时俱逝,这就使作者不能不发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了。“江山如画”是用赞叹的语句总结了前面的三句写景,紧接着又用“一时多少豪杰”启下,自然而妥帖地引出下阕所要赞颂的英雄人物周瑜。词的上阕通过写如画的赤壁之景,从而联想到历史上的赤壁大战及历史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仰慕,真是景中有情,情因景生,借景咏史,景、情、史三者有机相融。

樯橹灰飞烟灭范文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北纬31°东经103、4°

这是怎样的一场浩劫啊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数万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陨落

汶川,哭了

哭的那样痛,那样伤

短短几秒钟

亲人却已和自己阴阳相隔

短短几秒钟

昔日那美丽的家园却以成为废墟

短短几秒钟

那片富饶的土地也已变成了一片血泊

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让举国哀痛、山河含悲

然而

地震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

却压不垮我们民族的脊梁

汶川不哭,祖国来了

总书记立即下达指示

“抢救人员是当务之,重中之重

不惜任何代价抢救伤员!”

总理亲临一线指挥

人民子弟兵来了

用没日没夜的抢救撑起生命的希望

志愿者来了

用自己的爱心传递生命的关爱

兄弟姐妹们来了

捐钱、捐物、献血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家人的含义

还有漂洋过海的远方亲人

为了募捐

他们顶着夏日炎炎的太阳

在大街小巷穿梭

······

他们······以及千千万万个华人

樯橹灰飞烟灭范文4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评价 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的主渠道,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切实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调整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创设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笔者通过对我校一位老师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对照课堂教学的要求,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去关注“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课堂教学内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1)朗读并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2)理解本文写景、咏史、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写景、咏史、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苏轼的情感矛盾。

课时安排:一教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复习柳永的《雨霖铃》导入,听课文录音,感受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用时3分钟)

(二)课文分析:1.整体感悟,教师范读课文;2.研习课文

教师提问1:词中总领全词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找出来。

学生集体回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2:上片中用了哪些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了赤壁景色?

学生回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由此延伸,教师提出三个问题①“乱石穿空”说明什么?②如何理解“惊涛拍岸”中的“惊”?③“卷起千堆雪”中的“卷”如何理解?(学生回答)

教师启发点拨,指导朗读:“穿空”要读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惊”,朗读时注意巨浪的声势,“拍”要有力度。让人感受巨浪拍击江岸的气势。整句朗读时从低到高,从慢到急促地节奏,要把握声调、语速。学生朗读回答。(多媒体展示内容)

提问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结构中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咏史、写人,十分自然。)集体朗读词的上片,转入下片教学。(上片教学用时12分钟)

(三)教学词的下片

教师首先提问,然后请一位男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教师提问4:下片写到哪个三国人物?(学生集体回答:周瑜)周瑜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学生面显为难之色。执教老师及时地将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题,进行研习分析)

①请同学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小乔初嫁”一语提到“小乔”有何用意?(以美人衬英雄,侧面描写)

③“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英俊、潇洒,正面描写)

④“羽扇纶巾”一词能删掉吗?(不能删,表现周瑜风流儒雅,指挥若定。)

⑤“樯橹灰飞烟灭”展现怎样的情景?写出了周瑜的什么特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侧面描写)

老师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周瑜这个人物形象。(时间2分钟),请两位同学回答交流。

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火烧赤壁”的片断,让学生感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激烈的战争场面。

提问5:“一时多少豪杰”大家能联想到三国战场上驰骋的哪些英雄豪杰?——董卓、马超、张飞、关羽……(学生纷纷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课外知识延伸:投影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集体朗读体会词的豪放风格和感情。(教师简单讲解)(用时5分钟)

提问6:“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有没有消极的意味?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仅仅是消极的吗?你是怎么理解的?(时间3分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词的下片教学共用时16分钟)

(四)集体朗读全词,体会艺术特色(用时4分钟)

二、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及一些启示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有效教学的要求。

(一)把握了教材编排的特点,找准了教学的突破口

该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教材专题模块(诗词教学)的特点,确立以朗诵教学作为教学突破口,来感受诗歌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中,据统计有十多分钟的时间组织了学生朗读,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读、集体背诵,也有教师范读,还有分角色朗读,欣赏录音美读,训练了学生品读、朗读、诵读能力;但不足之处,教师的朗读指导仅仅停留于“该怎样”、“不该怎样”上,教师缺少示范,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很难品读出词中那种豪放的气势,那种韵味。

启示1: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课堂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一首情景交融的古诗(词),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通过朗读来带动理解,切忌面面俱到地分析,否则,一首好端端的诗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即使要分析,也是为朗读服务,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互动

问题设计方面:总体上看,这节课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难点、重点来设计问题,针对性强。但总体上看,设计的问题还是有较多的预设的东西,问题缺少开放性,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启示2: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随时地调控;同时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思考,共同探求知识。讨论过程中,如果教师袖手旁观,只放不收,像断了线的风筝,让学生自由飘荡,看似课堂气氛活跃,而结果是漫无边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结论含混或无结论,学习效果是不可能理想的,说到底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因为,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表演课。

(三)力求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做到科学用时

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就要科学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从整堂课教学过程来看,课文导入用时3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做到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学习气氛。在词的上下片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分别用了12分钟和16分钟的时间,教学仍属于提问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仍是接受学习,而非发现学习。

事实上,教师可以重点研讲词的上片,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懂诗词,鉴赏诗词,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下片,教师适当地点拨、辅导,最后学生归纳总结,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好的能力发展。

(四)注意课外延伸,重视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开拓,要审慎地在一节课里内选几个知识点延伸扩展,力求融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培养兴趣,活跃思维于一体,让学生有所获得。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项涉及师生双方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更合理化,更科学化,以达到最优化状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求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均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樯橹灰飞烟灭范文5

我抚摸着自己身上被披上的银纱,漫步在那银光暗散的学校花园里,花园的湖面上波光闪烁,一眨一眨的一群银白色的眼睛将道路旁的花儿逗得乐不可支,尽管是在乌云的笼罩下,花儿们仍然是抬着头面对着乌云而开怀大笑,一阵强烈的夏风从它们身边刮过,使劲地敲打着它们,可它们仍然在笑着,甚至还在这强风中翩翩起舞,还索性借用这阵风把自己的香味扩散出去。此时,整个花园仿佛已在这一股股清香中陶醉了。

我背着手,在这清香中回踱着,觉得这一片天地似乎都是我的,顿时我也仿佛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那不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清华园,陶醉在那荷塘月色中的心境吗?朱自清先生,我不得不佩服他,更是情不自禁地敬佩他,他不羁自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尽管自己是多么的贫穷,处境是多么的艰难,他都依然坚持着自己崇高的志向,就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不愿接受黑暗势力给予他的施舍,最后欣慰的辞去。他告诉了人们穷时就得更加坚强,穷就得穷得有志气,更不能因为自己的贫穷而放弃自己崇高的志向。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咬紧了牙关,凝视着那田田的花朵,在花丛深处仿佛出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再次仰望夜空,仿佛在乌云的背后藏着朱自清先生那庄严的面庞。

我冲进了花丛中,站在花丛中张开自己的双臂,仰望着这夜空,微笑地面对着夜空中的乌云,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和这些花儿、星星还有这轮圆月融为一体,其实我跟它们没什么区别,因为我和它们一样都在挑战着自己十分强大的对手。好朋友的一句“加油”便让我的斗志在那刹那间变得更加昂扬起来,“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我的梦想”,这句话又在我的心里回放起,当周郎对他的战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必胜的信心在他心里燃烧得不知是多么的强烈。面对着曹操这么强大的敌人,面对着自己螳臂当车的形势,周郎始终都没有畏惧过;面对着自己寸步难行般的处境,周郎也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到最后面对着赤壁的决战,周郎都能微笑地去面对。最后周郎在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赢得了赤壁之战的全面胜利,谱写了史书中最耀眼的一段。想到这儿,我相信周郎也一定会在这花丛中,而我就是那个周郎。

我再次抬头仰望夜空,正想再次面对着乌云而开怀大笑,因为我明白,一个要有所作为的人,在艰难的处境中就更应该坚强,更不能放弃自己崇高的志向。可是这时,乌云已经是不知所踪了,留在夜空中的是一轮圆月和那几颗寥寥可数的星星,我才发现今晚的星星和月亮是特别的明亮,好像是一团团旺盛的热火。披在大地上的银纱变得格外的鲜艳,花儿们也变得格外的迷人,弥漫在花园里的清香也变得更令人心醉。夏风再次从花儿们身边刮过,花儿们正扭起自己那婀娜的身姿,跳出了一支迷人心弦的舞蹈,月亮与星星们在倒映着它们身影的湖面上荡漾着。月亮、星星还有花儿们正是在庆祝它们的胜利,因为它们已经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挡在它们面前的乌云。

樯橹灰飞烟灭范文6

我好像回到那战火纷飞的三国赤壁战场。微云淡月,水寒江静。忽然乌云蔽月,东风起,战鼓擂,火烈风猛,曹营火光冲天,那周公瑾却稳坐船头,头戴纶巾,轻摇羽扇,腰佩宝剑,身着战袍。面对曹营二十万兵马,他泰然自若,遣朱治,派程普,调鲁肃,令黄盖,号张昭,奋勇杀敌,杀得曹军二十万人马死伤无数,杀得曹操仅领百骑夺华容道狼狈而逃。

如今,我划一叶小舟飘荡于荆山湘水之间,顺江水而流,随山峰而转,见险滩而躲,遇巨石而避,在这烟波浩淼,云雾缠绵缭绕,于江水中飘零。生之灵魂在这江水中游荡。我立舟前,双手拨琴,十指弹拨如雨,琴音流淌如水与江水沣声相和,飘向云际。见这灵境,我不觉梦萦三国,魂索赤壁。凝视赤壁追悼公瑾,仰望神女祭谒孔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见公瑾稳坐船头,弹指东向,纵火烧曹营,三擂战鼓,弯弓射孟德。那冲天火光将两岸岩壁染红,风吹战袍飘飞,江水涛涛涌动,水沫四溅。我便在此仔细品位周公瑾的豪放。两岸满目青山,奇峰叠嶂,再看江面,点点白帆抖斗浪尖之上,巨涛之颠,狂风之间,给人以无限生的遐想。

再不能闻战鼓声,再不能见火光影,唯长江北岸,历经千年赤壁犹在。我也只好在行云流水般境界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荡气回肠,响彻空谷,好似云雾缭绕飘逸移行潋滟江面。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