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期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期阅读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58-02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童书出版物的枝繁叶茂,分级阅读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分级阅读推广人纠结在分级阅读有没有用、该不该实行分级阅读、应该怎么界定分级阅读标准的问题上,并没有把太多焦点放在早期阅读的推广工作上。但早期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有早期阅读作为基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必会清除许多障碍。
目前,我国已具一定影响力的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要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的特色建树分别在于:与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关系,从教育的角度推广分级阅读;成立自己的分级阅读学术圈,塑造分级阅读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他们的不同点,相同点则是:都有强大的学者作家团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影响力,都没有把推广难的焦点聚焦在孩子原始的阅读能力上。
而我国早期阅读的大活跃时期主要是2008~2011年间,除了学术界的茂盛,还得意于许多阅读推广人的努力,如小书房主创人漪然、三叶草故事家族团队和红泥巴村,其中红泥巴村的阿甲更是从实践出发,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书才是孩子爱看的、应该看的。
研究者在南方分级阅读的试点学校走访得知:越早进行早期阅读的孩子,越容易投入分级阅读,并认为分级阅读“挺有趣”,而那些没有进行过早期阅读的孩子,则对分级阅读“没兴趣”,继而转向其他小说的阅读。根据不断的访谈与思考分析,故生成以下理论:
一、儿童分级阅读和早期阅读的辩证关系
(一)早期阅读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
“早期阅读”的初始形成,是一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儿童的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收到刺激,有些东西就永远丧失,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影响会随着他们学历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一般而言,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字、词语才能进行。但是早期阅读不等于认字阅读,婴幼儿通过视听、触觉或身体动作等手段去了解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的活动,使孩子建立对图书的认知意识,都被泛化为早期阅读。在幼儿早期,家长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开展早期阅读,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显著的作用。据研究者对部分中学生的调查,越早开展阅读的孩子,日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兴趣、自主选书的能力都要比没有早期阅读的孩子强。
针对国内的儿童教育情况、成长环境、中国汉语文化,早期阅读的作用甚至比分级阅读作用还大,早期阅读的普及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其普及成效直接影响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
(二)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分级阅读志在让孩子爱上阅读,读有利于身心成长的书籍。而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关键期在于孩子0~6岁。假如不重视早期阅读,仅仅在小学阶段截面载入分级阅读,孩子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有了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推广分级阅读。假如孩子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分级阅读的积累更无从谈起。
分级阅读应建立在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儿童身上。而早期阅读是培养儿童阅读基础和能力的教育。只有抓好早期阅读,才能更好地普及分级阅读,让孩子读有益于心智发育的图书。所以说,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三)分级阅读是早期阅读的延续
分级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种符合心智的阅读方式,是早期阅读行为内化和巩固的延续。顺利开展“早期阅读+分级阅读”,必能培养一个乐于阅读、长于阅读的人才,把阅读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如“吃饭吸收营养”、“睡觉补给能量”一样平常,对普及我国“全民阅读”有积极作用,能进一步深化“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分级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能正确地选择图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学习实践。但我国的分级阅读不同于国外的英语分级阅读。英语词汇有难易之分,而中文字词灵活广博,仅仅模仿国外的形式、从知识的角度进行分级,是不够理想的,甚至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初衷形成过敏反应。若把分级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延续,进一步内化孩子的阅读行为,让孩子学会自主地选书、看书,对孩子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与儿童心理学上的“重学记忆”现象相仿,家长在幼儿早期读过的故事,幼儿长大成人后总也对那故事有一种“奇怪”的印象。因此在开展早期阅读的同时,延续分级阅读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记忆,发掘记忆潜能和学习潜能。
总而言之,如不能全面抓好“早期阅读”,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实现早期阅读和分级阅读的连贯,分级阅读就如一辆没有火车头驱动的火车厢,难免流于形式和强制阅读的尴尬局面,不但成为孩子的包袱,更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建立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推广体系
(一)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
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宜从四方面入手:
1.亲子阅读:把早期阅读的实践方法教给更多的家长。在实行早期教育上,家长的作用占了80%。让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明了“早期阅读”的意义,为孩子的早期阅读创设可能的环境。分级阅读研究机构为家庭教育、家长阅读提供理论可能、图书满足和活动分享。
2.幼儿园:把幼儿园的早期阅读读本纳入分级阅读的出版议程。教育部和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强强联手,承担幼儿园阅读课程的教材编审,并在幼儿园开设早期阅读课程,让幼儿园老师把分级阅读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
(二)找准分级阅读的支点
1.地方标准
一些专家建议,给孩子选书,第一前提是“合适”,即针对孩子本身的个性,为孩子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特点的图书。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各自看法,“合适”二字说起来容易,但从中国的汉语言文字、现代儿童成长环境等情况来看,“合适”的标准难以界定,或许某本书是孩子喜欢的,但是书中内容会对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或许某本书对孩子成长有正面作用,但是孩子不喜欢看。那么“合适”的前提又如何界定?分级阅读的标准该如何界定?什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阅读方式?
分级阅读的标准的界定难界定、不被大众认可,是目前分级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受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的影响,一本好的儿童著作可能只有一部分儿童能读懂,而另一些儿童则如同看天书;受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又不一样。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分级阅读的标准多样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普及早期阅读的地方,可以加深其阅读的难度。但是,盲目听信权威的分级标准,很容易扼杀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孩子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去判断“标准”是否合适。
2.个性化标准
何为个性化的分级阅读标准?
目前,我国的分级阅读标准多数是按照年龄和心智发育水平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方式容易忽略中国人口差异性,如城乡教育差异、重点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孩子的差异。因此,要在国内推广分“级”阅读的必须结合“个性分级”,让孩子更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图书,弥补个性缺陷和知识面的不全。
一套阅读标准不能适应全国的孩子。各种标准的界定参与人,应该包括:孩子自己、儿童青少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出版商、教师、书店店员、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等等。分级阅读起的是导向阅读和推广阅读作用,因此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标准不代表权威,大人不应错把分级阅读作为一项标准生搬硬套给孩子使用,不要过分夸大分级阅读的作用,更不能束缚孩子的阅读自由,应第一时间参考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初步分辨“标准”和丛书是否适合自己。
就如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合适,真正的阅读要因人而异。根据中文内涵丰富、国民素质距离大的特点,应该建立多套的个性分级阅读标准。因此,分级阅读在国内的普及宜结合个性分级阅读,包括性格分类分级阅读、气质类型分类阅读,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量身订做“分级阅读”。
(三)加强与教育部的交流协作,让分级阅读走进学校
假如仅把分级阅读停留在书单推荐的层面上,很难带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南方分级阅读在发挥孩子积极性的工作上做得很好,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力,建立省内各地的分级阅读试点外,其高度活跃的推广活动(如征文、读后感、阅读夏令营等)使学生的阅读情绪不断升温。在这一系列“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努力下,分级阅读在广州形成强大气候。
在第二届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许多专家也曾提议把分级阅读作为一个课程推广。但究竟如何开展分级阅读的推广呢?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中小学的教材均由教育部门统一编订,因此,研究者认为,研究中心应先以市场为实践基地,在分级阅读的套书得到市场的认可后,以市场的反应为事实依据,方把分级阅读作为学校的选修课,逐渐成为孩子的必选课,但课程不必列入孩子的考试范围,因为阅读的考察完全能在综合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没有必要进行死记硬背的考量。但实现“强强合作”的前提之一是,通过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门双方不断的交流、摩擦、协调和融合,先在分级阅读的学术理论及其作用上获得共识,才能更进一步开展工作。而学术理论的成熟有利于分级阅读理论系统化,拨开分级阅读的迷雾,让社会更容易吸收分级阅读的精华,接纳其存在。
同时,还应避免把分级阅读作为教育部门的直接工作。分级阅读是童书市场的“无形调控”、“净化器”,无形中实现优胜劣汰,把一部分内涵低、质量差的童书淘汰出市场。
三、结束语
凡事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欧美对分级阅读的几十年研究,其丰硕的理论成果都是根据英语特性进行的。汉语和英语的巨大差别、国内分级阅读理论的零散、人口多、地方发展差异大、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推广分级阅读的复杂性。
儿童传媒越发展,越需要市场这个净化器,越需要“分级阅读”。分级阅读是社会文明多元化的必然趋势。这一项集教育、少儿心理、出版、宣传推广、阅读理论等领域的大工程,路漫漫,非一朝一夕能达成。中华文化的渊博,世界文明的昌盛,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分级阅读理论,推陈出新,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
[1]詹莉波,尤建忠.儿童图书“分级阅读”在我国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0,(06).
[2]姜洪伟.美国阅读分级方式简评及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3]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9,(09).
[4]海飞,章红雨.让分级阅读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01).
[5]张贵勇,郭铭.分级阅读如何在现实中生根[J].中国教育报,2009.(07).
[6]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早期阅读范文2
【关键词】早期阅读 现状调查亲子阅读
一、调查缘起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因此,早期阅读也日益受到重视。
早期阅读一般指0―6岁儿童的阅读。这段时间是人一生中大脑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同时也是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于学前儿童的阅读来说,除文字外,图画以及成人的语言都是他们的阅读材料,都是他们进行文字阅读的基础。翻看图书,根据画面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听大人讲故事,自己复述故事,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多种行为方式都属于阅读的范畴。早期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开发智慧,为将来自主阅读打下扎实基础。
二、调查方案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发放对象确定为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338份,有效问卷300份。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家长对早期阅读的目的、重要性的认识;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频率、阅读喜好及阅读能力;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的类型、频率、家庭亲子阅读开展的情况等。
三、现状分析
(一)家长普遍重视早期阅读,但在目的、内涵认知上存在偏差
经过调查发现家长在观念上普遍对于孩子的早期阅读活动比较重视,九成家庭的孩子在4岁前开始阅读图书,其中近四成的孩子在2岁前开始阅读。
对于早期阅读的目的,虽然大部分家长认为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仍有不少家长认为是为了扩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有部分家长(14.7%)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认字。这些差异表明不少家长对早期阅读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①。它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认识多少字,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或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影响孩子早期阅读的因素,有36.7%的家长认为孩子认识的字少是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早期阅读的读物要以图画为主,文字只是辅助的作用,过多的文字反而会成为儿童阅读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其阅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家长对读物的选择方式有待改进
对于阅读媒介的选择,图书依然是家长的首选,孩子爱看的图书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读物类型过于单一,家长对读物的选择范围应更广一些,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不同的品格。家长在为孩子挑选读物时大多会和孩子商量一起挑选,或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自己喜欢的图书,但仍有近三成的家长按照自己的计划替孩子挑选,原因是出于自己的教育目的,如教孩子认字、扩展知识面等,早期阅读活动是让孩子学习阅读而不是从阅读中学习,因此最好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选择阅读,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订阅一些儿童期刊也是不错的选择。期刊出版周期比图书短,内容更新快,有利于孩子接受新信息。被调查的80%的家庭订阅了儿童期刊,但仍有20%从未给孩子订阅过。
(三)家长重视早期阅读环境设置,但“硬环境”与“软环境”设置不协调
1、物质环境创造积极。家长普遍重视儿童阅读环境的设置,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家庭(62%)在家里都有专门供孩子阅读的角落,拥有30册以上的儿童图书的家庭占72%,拥有50册以上的家庭占被调查总数的40.7%。为孩子购书的频率也多为2周―2个月(70%),平均每月为孩子购买3―5本图书的占一半以上(52%)。可见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投资是十分积极的。
2、精神环境创造欠佳。家长在精神环境的创设方面存在不足:亲子共读的时间少,40.3%的的家长表示工作忙,很少能抽出时间陪孩子阅读,这也是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过程中感到苦恼的因素之一。能与孩子共同阅读的仅占25.3%,一般都让孩子独自阅读,做的比较好的也就是先给孩子讲一遍再让孩子自己阅读。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既然说是“共”读,表示这项活动不是单方面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调查显示36.7%的孩子独自阅读时易受周围的影响,甚至无法进入阅读状态。与此同时,82.7%的孩子喜欢与父母共读,可见亲子阅读在家庭阅读中可以促进孩子阅读活动良好地开展。
(四)家长重视亲子阅读,但在参与方面存在不足
91%的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存在不小的作用,但有不少家长(40.3%)表示平日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与孩子共读。
在亲子阅读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不少家长在孩子读完之后会主动提问要求孩子回答(43.3%),久而久之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甚至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剥夺孩子阅读的乐趣。
(五)儿童读物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家长选择缺乏方向感
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对孩子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特点认识不够科学,开展的方式针对性较差,为儿童选择读物时把握不够准确。这也与儿童读物市场图书种类繁多、分类不明确有关。有家长提到读物品质良莠不齐,有的读物过于注重包装,华而不实,同质化现象很严重。有不少儿童读物的内容充斥着暴力、打斗的画面,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不少书封面都写有专家推荐之类的标语并以此来提高销售量,但不少内容并不好,家长希望能有权威机构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定期对优秀儿童读物作推荐。
四、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家长要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内涵与价值,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早期阅读是幼儿通过无数次的阅读经验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习惯和兴趣的过程,幼儿在学说话之前学会阅读,有助于加强对幼儿大脑的智力功能的开发,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幼儿未来的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刚刚起步,他们往往喜欢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图片和玩具。因为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尚处于启蒙阶段,选择读物比较随意。他们往往好动,阅读兴趣不能持久,阅读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转移。②因此,若孩子失去兴趣,就要马上停止阅读,家长不能急于求成以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前提,这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部分,两者要协调配合阅读活动的开展。
1、重视家庭亲子阅读。家庭是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最先也最深刻地影响儿童的阅读行为。儿童从婴幼儿到学前这一段时间,生活环境以家庭为主,与父母的接触时间最多,家长对阅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往往能培养出有阅读兴趣的孩子。
家长要把和孩子一起阅读当成快乐的事,保持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愉悦心情,向孩子阅读时声音、表情要生动。
2、发挥幼儿园优势。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作为幼儿园可建立专门的阅读学习角落,周围放些小玩具,放置小书架,引进优秀的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小朋友之间坐在一起共同阅读,同龄人之间的阅读还能培养友谊。此外,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小型流动图书馆,家长可以将自己孩子看过的好书放到幼儿园进行相互交换,提高图书利用率。
(三)正确选择并使用读物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是早期阅读的关键。家长在为儿童选择读物时一定要浏览一下读物内容,看是否与他的生活经验有联系,选择的阅读材料最好是一本书只讲一个故事。有的家长觉得一本书只讲一个故事太少了,性价比不高,其实往往单一的故事能让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一本书要反复阅读,重复阅读能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当他们无需家长指导能进行自主阅读时,孩子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久而久之孩子会安静的逐页阅读,养成深阅读的习惯。
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曾经定出适合儿童阅读的几条标准:(1)忠实于艺术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是具有质朴之美的书。(2)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这种书可以保护儿童,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3)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4)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好的书应该不以立即的效果为目的,而且决不可把它当作目的。(5)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它们能促进孩子们旺盛的成长力,使他们的精神饱满,绽开睿智的花朵。(6)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变得活泼起来、激奋起来。③
总之,儿童早期阅读所积累的经验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家庭和学校都要重视早期阅读的作用,开展好早期阅读活动,为孩子将来的良好阅读习惯形成、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①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0(4):17
②廖连生,《儿童阅读心理探析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2007(2):27
③保罗・亚哲尔:《书・儿童・成人》[M].台湾富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
早期阅读范文3
■由于正规的阅读(包括成人和中小学生的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做提前开始的对婴幼儿进行的识字教育;
■ 也有人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学前阶段不必操之过急;
■ 还有人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就是看图讲述,因而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上常常混为一谈。
人们的种种不同认识,引起我们的思索。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地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至于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基本上达成共识。下面主要就早期阅读活动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讨论。
一、早期集体阅读的效应
有关研究告诉我们,学前期集体的早期阅读活动至少可以发生三种效应:
(l)教师与婴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布兰·维尔,1994)
(2)婴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3)在适合婴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婴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莫拉,1986)
二、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吗?
在早期阅读问题上,早期识字问题历来是不可回避的敏感问题。在学前期开展早期阅读有否可能性和必要性?它与早期识字的关系如何?历来是幼教同仁持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不乏反对者,也有赞成者。
反对者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实际上就是早期识字,把小学读写任务提前至托儿所、幼儿园,它加重了儿童的负担与压力,甚至助长婴幼儿的厌学情绪。也有人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提高婴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换言之也就是提供婴幼儿视觉识别并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该避免出现文字识别现象。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孩子是很难学习与掌握的。孩子先学说话,大了以后再教他认字读书。若孩子尚不会几句话,父母或成人是断然不会教他识字的。
赞成者认为:早期识字势在必行、因为婴幼儿已经具备识字的生理、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证明,婴儿在没开口说话之前,能够教会他们认识和分辨约200个汉字。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有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婴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是愚蠢的做法。换言之,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
三、早期阅读应何时开始?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两个月大的婴儿即能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图案,而且对诸如人脸、靶心图等既和谐又相对复杂的图形尤为偏爱。此外,婴儿在四个月左右就能区分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看来,幼小的婴儿具有一个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精细复杂的分别,并非因为他们具有对图案或面孔的特征进行这样那样分析比较的才能,而是,由于他们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心理学家把这种掌握事物的方式叫做“模式识别”,并认为三四岁以前是发展的“模式”时期,此阶段婴幼儿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成人的想象。依据这一思路,进行早期阅读向婴幼儿灌输某些今后有用的、有价值或难度较大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行为模式,是极其必要的。
另外从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成熟和机能定位来看,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回后部,即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处的角回,从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应在说话中枢之前基本发育成熟。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儿童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和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此时的婴幼儿虽然还不能分析、理解和领会,但却能够把一切事物及相关因素都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式接受下来并印在神经网络里。汉字能早期识别,其道理就在于此。心理学家已经用实验证明婴儿开始说话之前就能学习认字。
因此,我们认为,婴儿月龄为2个月时,即可以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可以赶在反抗期前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早期阅读“读”什么?
早期阅读中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内容的过程。
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早期阅读是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不仅丰富和扩展婴幼儿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使他能够在书中再认出他已经熟悉的事物,也能够使他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的东西,而且可以丰富应有的词汇,提高对于语言理解能力的现实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有利于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1、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
从学前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而言,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但学前阶段儿童阅读的图书是由文字和图画两种符号构成的,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内容。
同时,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能帮助婴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从这样的特点考虑,学前儿童接触的图书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即书面语言能够即刻引起他们接通口头语言以及表征意义的联想,这样也有利于幼儿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另外,学前儿童接触到的图书应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画面要清晰,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婴幼儿注意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2、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婴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需要向婴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婴幼儿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例如,在布置活动室角落的墙饰时,适当配上文字,诸如“积木角”、“娃娃家”等文字标签等,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并及时指导孩子阅读;如学习‘休”字旁的汉字时,将与此有关的家具都贴上相应的汉字,以帮助幼儿集中获得这些文字的信息。凡此种种,主要目的在于充实环境中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量,使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言文字知识。
3、提供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经验。
在学前阶段,我们为婴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内容包括三个块面的阅读经验。
(l)早期图书阅读经验
A、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
B、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
C、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
D、图书制作的经验。知道图书上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画家用画表现出来,最后印刷装订成书。儿童也可以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故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装订成一本图书。
(2)早期识字的经验
A、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信,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写信人的具体感受;
C、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D、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可与其他符号系统转换的经验。如认识种种交通与公共场所的图形标志,知道这些标志代表一定意思,可以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E、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在早期识字学习中让婴幼儿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更好地识字,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木”有关;
F、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
(3)早期书写的经验
A、尽管学前阶段不要求学习写字,但是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主要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这有助于婴幼儿为进入小学后正式书写做好准备。
B、知道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如汉字的上下、左右结构等;
C、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D、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E、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
五、早期阅读怎样“读”?
1、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
托儿所、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纯粹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是将书面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考虑从三种角度签合:一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整合;二是语言和其他学习内容的整合;三是静态学习与动态的学习方式的整合。
2、教师直接介入阅读过程。
婴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人往往要直接介入阅读过程,成人的言语讲解是儿童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素,儿童年龄越小,亲子共读的特征就越明显。教师和婴幼儿一起阅读,创造了教师带领婴幼儿阅读、指导婴幼儿阅读的条件。可以和婴幼儿平行阅读即共读一本书,也可以人手一册图书来阅读。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将要求婴幼儿掌握的书面语言信息贯穿到阅读的过程中去,教师可以采用点画讲解、点读文字等方式帮助婴幼儿明确阅读内容,并正确掌握书面语言的信息。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相关活动。
每一次阅读内容均有一定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当组织婴幼儿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可以灵活采用讨论、表演、游戏等形式,着重帮助婴幼儿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和正确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够引导婴幼儿深入掌握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所学的书面语言的印象,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在这一环节的组织过程中使用。(张明红)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早期阅读范文4
了解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86%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可以等孩子大些再加以引导,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他们认为孩子听听故事就行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了。
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如表一: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读的书籍种类:类别比例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8%没有哪一本书使孩子一定要读的26%科普读物、智能训练类图书40%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26%由此表可见:
(1)最大比例人群----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内容。
(2)26%的家长认为孩子要看儿童刊物及故事书。这其中以低学历家长为多,这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3)另26%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这其中高、底学历的家长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加予引导。
(4)只有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利与孩子成长的书是孩子可以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家长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他们懂得情感、品德教育与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兴趣、潜能必须以人格健全为保证才能得到正常的发
挥。
(1)家长和孩子回答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家长只是自己逛书店时带上孩子,孩子和书店和书之间没有联系,即使父母带孩子逛的次数再多,孩子对书店的印象还是不深刻,甚至没有印象。有的家长的确想通过带孩子逛书店,来加强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与书成为好朋友,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引导,以致孩子在
书店中是被动的、盲从的。家长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
(2)半数以上家长对带孩子逛书店或向孩子推荐图书都是无目的的,对向孩子推荐图书和带孩子逛书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作用不大了解。
(3)还有11%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这些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指导孩子阅读应走进书店这一更生动、直接的方式,他们不仅自身对知识需要的缺乏,还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力的认识也十分缺乏。
四、建议:
1、幼儿园或社区应广泛且高质量地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家长加强联系以获得幼儿阅读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结合三t即:talking-交谈、谈论,telling--讲述,thinking-思考。使孩子与老师、父母在三t活动中,通过听、说、想多种手段的训练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范文5
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在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上,教师可以运用观察策略、图片对比策略、经验迁移策略来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1 通过观察的策略,提高大班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理解故事的能力
幼儿期正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发展。这些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中能予以充分的体现。在幼儿阅读图书的过程中,观察是幼儿了解图书的主要途径,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从而深入地进行阅读。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妈妈每天在家要做很多事情,比如洗衣服、做饭、整理床铺、拖地等,然而爸爸和孩子在家除了等着吃饭,就是看电视,整天什么都不干;当妈妈离家出走后,家里乱成一团,这时候爸爸和孩子才意识到,他们太懒惰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作者通过幽默的故事画面,让幼儿了解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在阅读《朱家故事》这本书的时候,笔者通过观察策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独立发展。比如,笔者先请幼儿观察画面,看看朱家是什么样的?妈妈走后,朱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通过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才能够发现家里细微的变化,很快就发现了妈妈在家时,家里环境很干净整洁;但是妈妈不在家时,餐桌到处都是番茄酱和剩饭的残渣,客厅里满地的垃圾,爸爸和孩子的衣服脏得像猪一样,厨房的盘子和碗都没有刷,等等。幼儿通过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找到朱家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找到了故事的发展线索,从而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使幼儿知道造成这样环境的原因是爸爸西蒙和帕克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环境才会变得这么乱的。教师通过观察的策略,一步一步让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抓住故事的主要线索,从而培养了幼儿的独立能力。
2 通过图片对比策略,提高幼儿深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启发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相似、对比、接近、关系、配对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阅读活动中,对比策略可以说是让幼儿更加清楚故事内容、理解人物情感的手段。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图片,能够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的前后变化,使幼儿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在《朱家故事》这本书中,有3次鲜明的图片对比:妈妈在家与不在家的对比,爸爸和孩子在家做的事情与妈妈在家做的事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以及妈妈情绪的鲜明对比。教师以朱家环境的变化为引,让幼儿了解了在同一时间里,妈妈做了什么事情,爸爸和孩子又做了什么事情。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使幼儿知道了在朱家这些事情都是妈妈做的,爸爸和孩子什么都没有做,从而引出妈妈的情绪变化。教师及时追问:“那怎样才能让妈妈高兴起来呢?”幼儿通过三次鲜明的图片对比,知道了妈妈不高兴的原因,清楚地认识到了西蒙和帕克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妈妈很累很辛苦,不高兴了,家里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幼儿知道了独立做事的重要性,促进了幼儿的独立发展。
3 通过经验迁移策略,提高大班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现自我阅读的理解力
迁移,在学习心理学中是指先前习得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运用并影响新学习的过程。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迁移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绘本中只阅读,给幼儿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幼儿不会深有感触地理解其内容;只有幼儿将故事中的人物迁移到自己的身上,运用已有经验感受故事,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朱家故事》中,教师如果给幼儿讲解妈妈在家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孩子们不会想象妈妈的辛苦;而笔者给幼儿出示了一段视频,是孩子们看看自己上幼儿园以后妈妈在家都做了什么事情。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妈妈在家又是拖地又是做饭、洗衣服,看到妈妈流下的汗水时,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妈妈每天在家真得很辛苦。在幼儿了解到妈妈的辛苦后,笔者请他们想一想怎样减轻妈妈的负担?他们想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表,每天完成自己的事情,从而促进了幼儿独立的发展。
在这次阅读活动中,幼儿通过故事人物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教师及时将幼儿的经验迁移给予了体验,使幼儿认识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增强了幼儿的独立意识。
早期阅读范文6
一、流动的氛围感染阅读体验
当我们让幼儿安静的坐在坐位上时,我们会发现刚开始幼儿能够比较认真的阅读,但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在偷偷的讲话,有的幼儿在玩书等等,可是当我们让幼儿置身于流动的阅读氛围中时,幼儿就能够自主的阅读,并且不受空间的约束。
1、图书的流动
我们的图书不仅提供在教室的图书商城,而且还提供在我们室外的走廊。
在我们班有这样的幼儿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活蹦乱跳,爱说爱玩,大大咧咧。如果只是让幼儿在一个地方看书,他们往往见着机会就说话,阅读图书时更是象小鸟一样唧唧喳喳。但是通过图书的流动我们发现他们阅读习惯的变化:看书更加认真、爱帮助别人、懂得分享。例如在游戏时,这些幼儿往往能表现出先人后己的风格,或者能做到和大家一起看书。因为幼儿知道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阅读,因此他们懂得了谦让。
2、幼儿的流动
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有一些幼儿特别喜欢选择图书城,然后他们自由分配角色,两位幼儿担任图书城的管理员,负责幼儿借书,其他选择图书城的幼儿就自觉排队借书,借好书就很开心的走到室外的图书走廊,然后和同伴一起认真的阅读。当他们的兴趣开始转移时,他们就和图书管理员交换角色。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也发掘幼儿阅读的兴趣。
二、静态的布置体现阅读环境
1、墙面的布置
我们不仅在班内创设了阅读环境,并且还充分利用走廊这一外环境,走进我们幼儿园沿着走廊你会发现你走进的是一个童话世界,不仅有美丽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有值得大家同情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有充满教育意义的龟兔赛跑。大型的连环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鲜艳的颜色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这些童话,了解了童话,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2、图书的选择
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是至关重要的,一本好的图书不仅能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增强幼儿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图书上也作了精心的调整。大班幼儿的阅读水平已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他们不仅喜欢故事图书,也非常喜欢走迷宫,因此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提供不同难度的图书。
三、自我的阅读深入表现自我
通常人们对于阅读的概念是这样的;拿一本书安静的阅读,是最好的阅读方法,认为这才是阅读图书。如果阅读图书时我们仅仅提供图书是不够的,在阅读图书的氛围中我们让幼儿体验到温暖,提供了――地毯。当游戏开始时,选择阅读区的小朋友会主动走到我们的室外走廊,把叠放整齐的地毯铺平在地板上,然后坐在软软的地毯上开始阅读,阳阳小朋友平时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书,常常翻了几页就把书扔到一旁,但是有了地毯的点缀,幼儿显得特别喜欢,他们安静的坐在地毯上,从放书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放在膝盖上,一页一页的开始看。
四、相互间的阅读引领同伴默契
幼儿年龄小,因此我们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爸爸妈妈经常带孩子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精心为孩子借阅一本好书,是阅读图书的前提。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的低幼读物,而且还应引导幼儿观看一些动画片之类的与视觉刺激有关的多媒体材料。在家庭中是幼儿与父母的相互阅读,那么在幼儿园就是孩子与老师、同伴之间的阅读。
1、幼儿与老师间的相互阅读
传统的阅读总是老师指导幼儿读,这样的阅读常常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当我们与幼儿一起坐在地毯上,会感到特别的温馨。特别是一起看书上的“找不同”,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来找,然后看谁先找到不同的地方。从找不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找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是把两幅图从左到右进行比较,有的幼儿是从上到下进行比较,还有的幼儿采用的方法是把图片根据不同的事物隔开比较,如:先看两幅图中的树,再找出他们的不同,再看两幅图上的人物或其他,再发现起不同。
2、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阅读
幼儿特别喜欢在阅读图书的时间里坐在走廊的地毯上,而且喜欢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当他们玩走迷宫游戏时,就是他们发挥集体力量的时候,一位幼儿拿着书,旁边挤着一个个小脑袋,大家的视线跟着拿书的小朋友的手指移动,
五、随机阅读的空间涌出创作源泉
1、鼓励幼儿创编
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成人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成人应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交流时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使之紧紧围绕主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纵容幼儿涂鸦
在我们室外的走廊里,除了很多图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读书的氛围,还有一些材料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那就是白纸和勾线笔,如果只是白纸可能幼儿早已习惯,我们将白纸装订成书,当幼儿突然有了创作的灵感时,他们就可以马上拿起笔和纸,任由他们涂鸦,可能有的时候幼儿涂鸦的内容令我们成人很难看懂,但我们总是给以幼儿赞赏的眼光,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有幼儿的思维,他这样的涂鸦一定有他的道理,在他们涂鸦的过程中,可能他们早已经创作出了他们的故事。纵容不一定是个错,一定意义上的纵容会给幼儿一个创作的空间。
六、综合的阅读发掘多面特色
1、特色融入阅读
阅读不仅体现在个人,也可以体现在集体中,在集体阅读过程中,幼儿自己分配,请一位幼儿担当小老师,由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当然这时我们选择的图书是应该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故事或者儿歌,而且也必须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内容,这样小老师才能带领大家阅读,小朋友对认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小老师带领大家阅读时,幼儿会不自觉的用手指指着图书上的字,久而久之,幼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而且幼儿都是自主的学习。
2、分组感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