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总结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总结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社会化;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106-3

一、小学数学教科书对学生社会认知的作用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生产生活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的了解。处于义务教育第一阶段的小学生认知结构处于初级阶段,还不需要接触社会生产的知识。应该着重加深其对社会生活常识、社会文化、社会角色的认知。这些正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所以培养起来效果会很明显,并且实践意义巨大。《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①《课标》是编订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所以,无论是学生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课标”的要求上看,小学数学教科书都必须为帮助学生社会认知提供相应的内容。而事实上,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和情境。有力的回应了上述学生的需求以及课标的要求。为了表达方便,我们把教科书进行简单的编码,用“一上、一下、二上、……十二下”分别代表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到第十二册。用“X、Y、Z”依次代表插图、文本、和图文并茂的素材,用P代表页码。如用“三上XP15”来代表第十五页中的插图。

(一)社会生活常识认知

学生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可以进行的社会生活常识认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一些社会公共场所、城市、风景、动物等客观事物的物理认知,属于感性层面的认知。例如:一上XP38文具店中排满了各种文具的图。三上XP64呈现了火车站的场景。另一方面是对一些社会交往方式或者标牌的认知,属于对生活情境或者生活中事物的意义认识,属于低层次的理性认知。如认识路标、时间、购物方式、乘车规则等。例如,一上XP91几个钟表的图。三上XP7呈现公路上限速60的标志。三下ZP56呈现了日历及相关解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社会生活常识认知提供的素材特别多,尤其是在插图部分。仅在三年级上册素材个数就达到75个,并且重复素材很少,重复最多的素材就是购物方式场景,共7次、但是购物的具体场景还是保持了多样化,并不一致。如XP27超市内买衣服场景,XP30呈现的是路边的水果摊场景购物。XP57是书店购物场景。XP71是室外游乐场简易小卖部场景购物。XP79是买电影票的场景。关于社会生活的常识认知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基础,它关系着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教版的新教材也确实为学生这方面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设了众多与生活实际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事实和数学应用技能。”有力的响应了新课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的号召。

(二)文化认知

一个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表现不仅在于掌握了多少社会生活技能,具有多少社会生活常识,还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它内化了多少社会文化。我国的文化历史渊源流长,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儿童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培养其国家意识和公民觉悟。对儿童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校教育中的教科书是文化的缩影,是文化的载体,它总是以一定的逻辑结构、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再现社会文化。国家和社会需要通过文化传递来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以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儿童在学前教育中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几乎为零,小学阶段我们需要开始向学生展现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一方面、语文、历史等意识形态较强的文科中表现十分明显。数学虽不是文科之列,但作为伴随学生各学段学习始终的学科,在传递文化上也应有所贡献。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呈现的文化主要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和城乡文化四种类型。其中,仅传统文化就提及了20项。例如:二上XP84赛龙舟、四下ZP61西游记、五上XP21中国结、六下XP89剪纸艺术。除此之外还有认识石狮、长城、故宫等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没有仅仅停留在让儿童认识、感受传统文化都的层面上,而是在呈现的基础上鼓励儿童参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如参加赛龙舟表演,学习剪纸等等。提到国际文化的也有19处,涉及到英国。古希腊等十个国家。都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并且和数学史有关的居多。例如:三上YP82英国数学家三百年前最先使用“×”、;五下ZP60埃及古老的建筑金字塔、六下YP65数学家波那契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波那契数列”。在城乡文化的呈现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城市特征的素材数量均超过了乡村特征的素材数量,并且城市特征的素材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现当代气息,而乡村特征的素材多与动植物及农业劳动有关,显得十分单调和乏味。例如十二册教科书均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城市特征的元素,高楼、汽车、工厂、街道、广告牌、高架桥、街道、公交车、出租车、公园、动物园以及城市生活等。而具有乡村特征的元素有:农民、果园、农具、村景、农作物、拖拉机、家禽、田野、池塘、乡村生活等。民族文化占总体比例偏低,其中以汉族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仅提到6项、包含在内的也只有蒙古族等四个民族。由此可见,教科书在文化呈现量上有自己的比重权衡。更偏向于传播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需求的文化。

(三)社会角色认知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分享。尤其是现代社会,工业的高度发展致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角色越来越繁杂,我们必须呈现一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角色,使儿童不仅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还要了解他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贡献。使儿童在感情上亲近、尊敬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不同的社会角色的认知也可以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形成有价值的职业理想。帮助儿童正确的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儿童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也可以得到充足的发展。人教版新教材对呈现的这回角色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有:教师、医生、运动员、科学家、警察、消防员、司机、农民、营业员、邮递员等。

二、小学数学教科书培养学生社会生活基本技能

(一)操作技能的培养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属于示范级别的,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获得的技能。如:用米尺量身高、购物付款等。例如:三上XP27购物付款、五上ZP25买票逛公园、六上YP5看地名索引确定位置。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技能在以往的数学教科书中却是被忽略的一部分。由于以往的数学教科书过于注重学科本位,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脱离儿童现实的社会生活。其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也就仅仅依赖于应用题的教学,“而那些所谓的应用题大多是把某些特定的数学知识放到一个人为编制的、特定的并且结构良好的问题情境中,无法与现实生活接轨,既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的智力技能。对操作技能的培养更无半点涉及。”②

综上所述,操作技能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技能,也是其进行智力技能学习的客观基础。新一轮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增添了这部分内容,完善了对学生社会基本技能的培养。从细节之处进一步提高了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学生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智力技能的培养

智力技能又称智慧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识活动方式。智力技能属于教复杂层次的技能,学生需要经过计算和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如:在几条路中选择走那条路最近、设计一个运输方案等。如:三上YP3选择合适的方案把货物运走、三上ZP115怎样搭配出营养早餐、六上YP102怎样设计储蓄方式村更多的钱。

智力技能也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种技能,属于小技巧范围。在以往的数学教科书中,也一直以应用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智力技能的培养。只是由于以往的应用题过于求难而不求实。情境过于模式化、缺少真实化的素材,所以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机械地、模仿地作出解答,造成了学生思维定势。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克服了应用题求难不求实的弊端。首先在内容编排上,取消了应用题板块,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四个板块,把以往的应用题融合在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板块之中。在综合与实践部分的主题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无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我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思维去考虑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出结果、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掌握一些社会基本技能,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科书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教科书是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意识形态载体,国家为了保证个体社会化的有效运行必然要对教科书中的价值取向进行控制,且这种控制是不可消除的。本研究发现,虽然数学学科的意识形态较弱,但是其内容却明显的体现着国家主流的价值观。本研究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国家、人与自热几个角度逐层扩展的方式对小学数学中体现的主流价值观进行了分类统计。最终总结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倡导的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按照以上关系可依次表述为:认识和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和孝顺长辈,分享、合作与交流,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其中出现频数最大是分享、合作与交流一项,仅三年级上册就达到达到68次之多。其中包括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老师带同学们集体郊游、班级搞联欢晚会等。如三上XP2大家一起进行小组学习、三上ZP6男同学们一起做凳腿、三上ZP22大家一起郊游。频数排在第二位的是保护环境一项,其中一部分是通过认识动植物来间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呈现世界森林锐减、徒弟荒漠化分布图、植树节介绍、计算东北虎和野牛的体重。频数排在第三位的是热爱祖国一项,主要是通过传递传统的文化和国家标志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量一量五星红旗的周长,展示春节联欢晚会大图。

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过多,所以学生严重缺乏分享、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这却是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必需的一个环节,所以教科书采用大量插图来营造合作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此外:“资源和环境问题早上已经是全球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保护环境、善待自然是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品德。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什么时期,热爱祖国对于一个公民来说都是必要的品德,是永恒的话题。”③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还未具有国家和集体意识,所以我们要从小让他们接触一些国家文化和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中具备大量的思想性内容,其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完全一致。所以,小学数学教科书虽作为理科教材,但对于学生接受和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却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

四、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性别刻板印象

虽然小学数学教科书对学生的社会化有如上积极作用,但是也它也存在副作用。比较明显就是存在严重的社会角色的性别刻板印象。“社会学里把角色分为两种: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所谓先赋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爸爸、妈妈等。所谓自致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如:医生、教师等。”④本文主要从自致角色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中自致角色中存在的性别暗示。仅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在三年级上册义务教育实验版教科书中出现的自致角色共有7种,按照出现频率大到小依次为教师16个、工人3个、售货员6个、售票员2个、打字员1个、农民1个、裁缝1个。16个教师中女教师14个、另外两个男教师均为体育教师。售货员中也只有一名男售货员,并且是室外水果摊的售货员。3个工人、一个农民和一个打字员均为男性。售票员和裁缝均为女性。由此可见,此套教材仍然没有打破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在自致角色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现象。女性被赋予的职业角色都是一些比较稳定的服务性行业,如教师,裁缝,售货员等,而男性被赋予的角色则分布较广,角色本身就富有创造性,和社会生产相联系。而不是偏“内”的服务性行业。女性的角色还被禁锢在“男主外,女主内”封建思想之中。最明显的比较即是:女教师的出现更像“妈妈”出场:如老师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指出学生的错误等等。而男教师则通常出现在体育竞技场上,或是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可见,男性从事的职业较丰富多彩,更富有创造性、刺激性和社会价值。而女性从事的职业范围比较窄,且多从事辅的,这明显与现实生活中女性从事各种行业的事实不符合。”事实上,现代女性无论在先赋角色上还是自致角色上都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妈妈”这个角色的活动不只局限于家庭生活内部了,“妈妈”也要出去工作赚钱分担家庭的开支。女性职业也不局限于服务行业了,而是遍布在商界、政届中的各个岗位上。所以本册教材对社会角色的呈现上是存在严重的刻板现象的,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性别观念。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阻碍作用。

综述所述,小学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物化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开展课程的最主要依据。它承载着国家和社会期待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出版克服了传统数学教材“难、繁、偏、旧”的缺点。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⑤并通过丰富的插图、新颖的题型、和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的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挖掘了理科教材一贯被忽视的社会学价值。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魏佳:《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③张颖:《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④朱晓斌:《从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教育研究》199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