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文教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现代文教学必须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有人说,如果语文是顶皇冠,那么现代文就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由此可见现代文的重要性。现代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作者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现代文教学仍面临困难
虽然在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育,现代文教育为此也获得了来自国家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关注,但是现代文教育并没有因此一番风顺,在整个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1、应试教育环境下现代文教学很难有所突破
我国虽然在不断的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作为人口大国,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十分缓慢,影响面也相对较窄。因此,应试教育在各所学校普遍存在。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心态。在此环境下,上到学校管理人,下到学生、家长以及老师都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水平。
现代文学习不是暂时性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思考,而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变得十分急于求成,对于现代文的学习,只是被动接受式的,只有能给考试带来直接利益的内容才会学习,这样,教师就很难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很难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错误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多重因素影响下,应试环境下的现代文教学很难有大的突破。
2、学生对于现代文学习的不重视
语文学习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效果十分不明显,尤其是与理科学科进行对比,并不能让学生及时感觉到学习的成果。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并不重视,尤其是现代文学习。在很多学生眼里,现代文就是平时说话的能力,学习不学习没有影响,所以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理科学习,或者英语学习中去。
学习是一个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学习主体的主观态度对学习成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文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主观不重视,那么会造成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的一个人演讲,这样,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现代文中的知识要点,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成绩不理想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如此一来,在学生不重视的前提下,现代文教学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3、现代文教学时间安排不足
现代文教学时间安排不足是教育管理者对于现代文教学不重视的直接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学校领导和学生有一样的心态,在他们眼中,语文学习,特别是现代文学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与其浪费大量的时间到一个没有结果的科目上,不如增加其他学科是时间,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在此影响下,教育管理人员对于现代文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十分缺乏的。这样,教师很难把现代文学习的精髓悉数传达给学生,也很难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因此,现代文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现代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现代文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现代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现代文学习能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现代文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阅读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许多现代文知识的掌握,比如,阅读过程中及时更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前后音部分,多音字掌握不熟等问题在阅读中都会体现出来,因此阅读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及读音的掌握。此外,阅读过程中夹带对学生语法的教育,也可以增加语法教育的效率。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中国教育中最缺失的部分,但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大的。现代文不同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不要求太多的专业基础,因此最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适当引导之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把握知识,对于掌握有欠缺的地方有针对的学习,同时也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益于现代文教学,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学习也十分有帮助。
三、现代文教学可采用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的事业,更离不开创新的推进,现代文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传统的现代文教学已经很难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创新现代文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活动,开展学习竞赛,组织小组学习等方式实现现代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2、善于教学提问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教师获得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还有其它的作用。现代文的学习,说到底是对语言的学习,语言是表达的工具,反过来,表达也为语言的学习服务。在课堂上适当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语言的表达是现代文学习的内容之一。因此,现代文教学质量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应用。
3、设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也可以督促教师的日常工作。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比如学期目标可以通过每个课程目标的累积来实现。一般课程45分钟,教师在这45分钟的教学活动相对比较容易控制,进而实现小目标,多个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学期目标。[2]
结束语
现代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的过程,实现良好的现代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超峰.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阅读能力要求[J].魅力中国,2010,(13):126
现代文教学范文2
一、“少教多学”教学策略解读
所谓“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并不是表层意义上教师所传授知识内容的减少以及学生学习任务量的增多,“少教”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的重点及精华传授给学生,删除一些繁冗、无用的糟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固化教学方式,针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抓重就轻,删繁就简;杜绝过去教师整堂课滔滔不绝大讲的现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和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演变为学习中的真正主人。教师教学任务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对于教师而言,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尤为关键,倘若将“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势必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谓“多学”,并非是任务量的随意增多,学生毫无辨别、全盘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是应自主思考和深层感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充分吸收和有效运用。
二、“少教多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一)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施“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确保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收益。“少教多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减轻负重学习的压力,逐渐摆脱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助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革新
我国对于语文教育改革的呼声为时已久,教师们也都意识到高中语文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不少高中学校都试图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但是很遗憾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教多学”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了“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高效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也迎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新面貌和模样。
(三)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对学生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心灵感悟的培养,培养出一种高层次的人文素养。从实质上讲,语文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和感悟而获得的,教师的实际作用就是正确地点拨和引导。“少教多学”完全符合语文教学特征,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扩展学生的思维,也在无形中发展了他们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
三、高中现代文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的具体方式
近年来,本人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开展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下就基于“少教多学”的高中现代文教学实践,枚举五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传统教学模式无非是“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讲半天”。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单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难得以激发,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由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看,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感知语文的魅力。如在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0课《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性阅读,即教师在学生基本理解小说主旨——“通过描述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告诉人们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同时也会有诸多收获”的基础上,将事先准备好的文章《百年孤独》(片段)分发给学生阅读,进行比较鉴赏。又如在教授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4课《唐山大地震》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阐释性阅读,即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文字资料与电影《唐山大地震》,借助于这些具体化的解释、形象化的影像,突破过去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凸显“少教多学”感染力,全面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设疑解难
学生永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存在,教师应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课堂自主权利还给学生,以真正凸显“少教多学”的内在本质。例如,在学习《读<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文本,并提出问题:(1)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2)我们怎样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3)“《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要求学生在自主研读课文过程中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实际情况和情感变化,并深入掌握小说家伍尔夫的独具特色的解读及评说,逐渐领悟作者所写此文时的心境,继而达到最有效的情感共鸣。
精心构设一种问题式情境,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能力。由此,在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可通过设疑提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以达成“少教多学”的目标。例如,在教授《论雅俗共赏》一文时,教师可引入开场白:“雅俗共赏”是在艺术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那么究竟以什么为界标,能否实现雅俗的并重,历来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朱自清的《论雅俗共赏》,相信同学们必会有所收获。同时,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1)找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2)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展特点的句子。(3)找出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并归纳他们所处生活时代的特点。学生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基本掌握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通过课堂上的“少教多学”,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行为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三)鼓励学生情境表演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固然很重要,但事实上却是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十分吃力,那如何让高中现代文教学活跃起来呢?笔者认为,将语文教学与切身实践有效结合尤为关键。这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的情境表演的舞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学”、多活动。例如,教授《雷雨》,可先要求学生自我研读,弄懂每个生字和生词,再让学生按段落分别进行朗读,当学生大体掌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后,就开始展开角色朗读,选择几位踊跃举手的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侍萍、周萍、四凤、鲁大海、鲁贵、周冲、繁漪等人物,在情境表演前要求学生准确掌握人物语言,通过分角色朗读和人物对话的形式凸显人物不同性格特征,使现代文教学变得愈加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文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在做中学”、“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再如,教授《铸剑》、《不会变形的金刚》等现代文时都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亲历亲行,临境闻声,充分调动了整个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此外,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依据“正读——理读——背读——品读——移读”的形式进行层次化导读,这既强化了学生现代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达成了“少教多学”的目标。
(四)指导学生改编作品
阅读与写作犹如一对孪生姊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然而在传统现代文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不停地讲说,学生悠闲自得地恭听,而写作的环节通常是备受“冷落”。其实,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将课文加以改编,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改编《雷雨》一文,首先,教师为学生讲授改编的基础知识及参考书(的《漫谈改编》、波高热娃的《论电影改编》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习领会“改编是将一种艺术形式演变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的二次创作”,具有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和发展空间。之后,组织学生将文本《雷雨》与电影版《雷雨》进行对比,让他们对于作品内心产生独到的理解和领悟。居于此,学生没有将四凤、周冲、周萍的结局写成死亡,而是四凤随鲁侍萍一起走了,周萍经历了打击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神情恍惚,周冲也离家出走了,找不到下落……虽然学生的改编不是十分恰如其分,但是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现代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阅读提升方法
高中语文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时还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统一结合体。而高中语文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拥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可以给开展终身学习以及个人的有个性的发展打下基础。下面就谈谈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提升方法。
1.增强学生语感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大部分都属于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供给学生十分丰富的材料。授课过程中,教师怎样充分使用教材,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增强其语感。比如阅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灰云被扫尽、落叶铺满街、晨霜白得如同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早上,太阳升上屋檐,鸟雀在枝头吱叫不停,泥地里同时散发出水蒸气来,老人小孩、曝背谈天等等细节,这些均促使学生能够从细节去体会课文的意境美,与作者一起感受江南冬景晴朗的情调。如此学生就能够全面认识作者的表现功力,欣赏作品中的语言和形象美,由此真切体会作者透过将南方的冬景和北方以及德国的冬景进行对比,重点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了其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2.掌握学习方法
新颖的教学理论对教师们产生的新要求主要有,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其学习方法。由此,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其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通常来说,阅读主要有包含下面的几个步骤:(1)浏览[1]。此也可以称为略读。主要指使用非常短的时间将大概通读文章一次,对其基本了解,为接下来的精读做好充分准备。(2)提问。学生通读一次课文后,便会形成一些疑问。此时,学生需要仔细记录好疑问,然后带着其进行第二次的精读。(3)精读。其也可被称为细读。其阅读步骤中十分关键的一步。学生需要进行认真阅读课文,理清句子的意义,逐段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线索,抓住主题,处理自己在略读过程中形成的疑问。
3.阅读时感情求实
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倡个性化阅读,需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获得真实体会,而不是深受到老师与参考书的不断影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均可形成独特的感受,其就是教师倡导的求实。比如,讲授韩愈的《师说》时,学生对尊师重道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有些学生认为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但有些学生却认为尊师重道,并不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2]。此时,教师不可以急于讲出自己的见解,而应该借此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讲述个人特别、个性以及有价值的体会,流露出其真实情感,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作者和文章的主旨。
可是此方法需要注意一些地方,教师不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放任自流,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功能,带领学生从每个角度去理解与欣赏文章,进一步促使学生真正处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中,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4.充分展开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必须培养其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更为正确与深入。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由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其开展思维训练所获得的结果。学生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其中形象思维属于一种和直观性以及形象性严密联合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天生就拥有的,而想象则是其主体。比如,讲授的《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需要领导学生想象当时作者写此诗的背景,切实进入到虚景当中,把虚景转化为实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例如,讲授张洁的《我的四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作者的观点,从中感悟到四季是生命的四季,生命的四季需要充分想象,由此,必须增加形象思维的培养[3]。而逻辑思维主要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在概念、判断以及推理的帮助下将现实如实反映的过程。其与形象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依靠使用科学里抽象概念将事物的本质如实反映,描述认识事物的结果。学生拥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依靠学习而获得,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中还包含发散思维能力,其主要指以基本点为出发依据,从多个方位与层面将思维充分展开。发散思维能够帮助人类更加全面与完整地掌握事物的特性、状态以及规律,推敲了解事物原来的面目,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灵巧和快速地处理实际的问题。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促进学生极力地发散思维的点是其最关键的步骤,同时经过老师的点评和引导,令学生体可以充分会到其乐趣,从而致使其逐步养成习惯。
综上所述,现代文在高中语文的内容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阶段很有必要进行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增强。对此,教师需要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不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从而获得令人可观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秉欣.探索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30):256-257.
现代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26-01
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定层次,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涉及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现代文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语文现代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多年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而现代阅读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学生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动态、欣赏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阅读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二)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现代文阅读无疑是语文知识具体化呈现给学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任何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而据调查在近几年中考中,考生失分最多,败的最惨的一块领地,莫过于现代文阅读这一版块儿了。因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毕竟在现代文阅读中获得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综合观察、判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情感表达,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操,就成了核心环节。而现代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毕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说教式的情感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汉语课程标准》强调:“汉语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语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汉语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汉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增强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学生和教师的难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理解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要在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拿高分,实现“高分高能”。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汉语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阅读文章首先必须要把握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了解文字的思想核心,才能把握作者的本意,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语境。但是,整体的掌握,不代表细节的了解,古人讲求“微言大义”,现代人在文章写作时,也通常会借助细节,或者说局部表达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就得了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揣摩。而这样的原则,在实际考察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学生学会立足全局,细化局部,就可以在做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思想深度。
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汉语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文章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吸取知识养料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构建个人文化观,增强个人思想深度的基础。毕竟,学生如果真的能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文化精神,体验到作者的内在情感诉求,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意义,那个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分高能”并不是一句空话,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技巧是外在的,知识素养才是内在的,是必需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宗旨,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点,强化文章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把文化这一代表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端午日》一文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为阅读的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子进行适当探讨,以此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思想宽度。
总之,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现代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互动教学 情景教学
现代文阅读是各种语文综合知识的载体,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现代文阅读都是一项重要的考验。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要学好现代文阅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现代文阅读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对老师来说,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不仅仅是为人师表的责任,更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解初中语文课程和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发自内心自觉主动的去学习,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学生掌握了现代文阅读水平,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学习状态面对语文课程。
一、进行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通常认为语文课程只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与领悟,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不够专心致志,没有重视语文课程,从心理上对语文课程就抱有懒散懈怠的学习态度。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现在文阅读,提高语文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和现代文阅读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作为授课者,是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角色,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内容,不能够积极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互动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接受和学习语文知识。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课下多进行交流沟通,以及语文课堂上多进行课堂提问等方法都是互动教学的重要因素。
老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像朋友一样相处,平时多进行交流沟通,可以让老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让老师及时的获得教学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改变自己的讲课方式和讲课速度等,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课堂节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消除学生面对老师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情,树立学习自信,这样学生自然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现代文阅读,也会有更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多进行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技巧和时间,在合理的时间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和讲课节奏高效学习。对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来说,进行课堂提问也是互动教学的一种,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现代文阅读方面畅所欲言,语文课堂上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品读感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现代文阅读的感情,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二、进行情景教学,寓教于乐
语文课堂最忌枯燥无聊,如果老师的讲课方式单一不能足够了解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很可能就是在浪费语文课堂时间。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光靠老师讲解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难免乏味,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进行情景教学,寓教于乐。现代文阅读需要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感情相互配合,在很多时候单独靠文章的描写不足以体现文章的细节之处,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进行情景扮演,寓教于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扮演文章人物,进行扮演文章剧情情节的时候,更加能够深刻的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具体情形,深刻的体会文章中的感情。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在合作的过程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掌握阅读技巧,多练习
现代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阅读技巧,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从容的应对各种类型的题目,掌握答题技巧,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基本的阅读技巧:进行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归纳总结,分清文章段落,着重看首段和末段,找准文章中心段落,并根据文章的中心段和中心句大体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从文章感情方面下手,还可以先画出环境描写部分,从中体会环境渲染的气氛和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然后再找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比如文章开头和结尾存在情节上的转折,看看是否使用了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看看在文章前半部分是否有伏笔或者铺垫部分。这些阅读技巧都是在没有进行与题目有关的阅读之前的统一方法,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现代文阅读部分就必须要更好的掌握各种阅读技巧,然而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分析试题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可以先掌握问题问的什么,带着问题去文章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做题效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现在文阅读答题的正确率。
现代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中文师范专业现代文学
一.文本细读的内涵
文本细读发轫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学派,瑞恰兹在其著作《实用批评》中首次提出“细读(CloseReading)”这一概念,“CloseReading”也被译为“封闭性阅读”。新批评后期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Ade-quateReading”,即“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1]新批评流派所定义的“文本细读”是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包括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2]因此,文本细读是通过对语义、意象、文本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的充分细致地解读,实现对文本意义多元化的深度阐释和创造性理解的一种方法。“学术界对文本细读的运用,一是把它看作一种文学教学方式;二是把它看作一种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程式;三是把它看作一种文学阅读态度。”[3]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或阅读手法,文本细读颇受学术界的肯定与推广,同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和中学语文的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有效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模式。文本细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双方互动合作进行文本研读的教学模式。“文本细读教学模式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的复义,如何指导学生去体悟文本的美学意蕴。”[4]课堂讲授注重指导性、启发性、示范性,更注重使学生明白教师是怎么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基于中文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困境
目前许多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文学课教学都遇到相似的五大困境:一是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适应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性的深度阅读能力。但教学中不重视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评析文学作品的应用型能力,学生未能掌握系统全面的文本解读的方法,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缺乏系统的文本阅读能力的训练,作品分析的专业技能处于严重缺失状态,难以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需求。二是课堂教学内容、课程考核都是以文学思潮和文学史为主体,文本分析则无法系统化实施,文学课的教学成了“传授文学史知识—记忆文学史知识—还原文学史知识”的过程。三是理论至上的错误导向使文本细读偏离轨道,学生无法将理论与文本真正联系起来。四是文本解读存在误读与过度解读的现象,需要在文本细读与教学中得到纠正。五是受消费时代文化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热情不断减弱,不喜欢、不愿意、不会阅读的问题非常突出,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的中文专业综合技能非常薄弱,写作水平不断下滑。以现代文学教学为例,基于中文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探索构建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一是现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偏重文学史的理论知识,应用性的文本细读较薄弱;二是现代文学讲授偏重文学史,文本细读的实践性教学比较空泛。三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偏离中文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限制了文本细读的课堂实践。四是标准化的考试评价趋向于功利化的知识掌握,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体现;五是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文本细读技能锻炼,对文本细读的兴趣淡化。
三.文本细读教学模式探索的意义
探究现代文学教学的文本细读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可以有效地丰富中文师范学生文本分析的知识和提升文本分析能力,把语文知识变成可以操作的文学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方法途径。尤其是有利于师范生深入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通过提高学生阅读和评价作品的专业技能,加强实践训练,成为适应中学课程改革的高技能教学人才,与中学语文教师形成协同发展体系。二是通过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开拓写作思路,提高各种文体包括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深入探究的问题意识以及自主创新精神。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文本细读为根本,改变教学理念,重视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从而为学生提升教学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四.构建文本细读教学模式
(一)创新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
1.注重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文本细读策略
一方面要全面深入介绍文本细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另一方面推荐文本细读的文学经典书目(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为主)以及文本细读优秀学术成果,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2.大力指导学生多元化的阅读实践
一是兴趣阅读与指定阅读的结合。教师列出必读书目,引导学生完成制定阅读任务。同时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不断培养阅读兴趣。二是阅读与撰写读书笔记、文献综述相结合。要求学生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且学会查阅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掌握文本解读的理论依据。三是泛读与细读的结合。泛读可以整体把握文本框架与主要情节,细读则是从对文本语言、语境、内涵的深入挖掘。四是文学经典阅读与中小学语文名篇阅读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和熟悉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前沿理念,增强文本细读技能的适用性。
3.积极创建对话的课堂教学平台
在现代文学教学中需要构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作品与作品对话、作品与阅读主体对话”四维一体的教学平台。师生对话是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的讲授,学会独立反思,使师生之间的问题探究保持一种开放氛围和探讨价值。生生对话是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活跃的对话,通过讨论与辩驳深入分析文本,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作品与作品的对话是将文学作品进行“互文性”解读,通过对文学作品不同人物角色特征等的对比、不同作品之间多种文本特征的比较来体会细读的创新。作品与阅读主体的对话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不断修正对作品的解读。
(二)建立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
为了提升文本细读的应用技能,应建立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让学生保持文本细读的兴趣、习惯和不断强化文本细读能力。
1.测试手段多样化
平时作业和考试试题的设计要侧重文本细读能力的考查,查阅有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提升理论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检查和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课程作业,制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多样化考核方法。
2.开设相关选修课
应将文本细读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体系的全过程,体现出文本细读的目标任务。选修课的开设注重巩固和提升文本阅读视野和思考的深度、广度,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文学批评方法,如叙事学批评、文化研究、精神分析学等。比如《活着》的叙事学角度、《白鹿原》的传统文化视野、张爱玲研究的精神分析视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