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体几何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1
关键词: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法 化工制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06(b)-0000-00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到航天飞机、钻井平台,小到自行车、手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必须依赖图样才能进行。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称为图样。图样已成为人们表达设计思想的工具。因此,工程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能够熟练地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
“化工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绘制和阅读大量的图样并结合工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两个:
(1)教学方式落后:目前《化工制图》多采用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即老师先集中讲解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后做练习;
(2)实践性环节不足:传统教学大多只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实践知识的匮乏,使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制造及实际生产中的作用等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只知道绘图而不知道为什么绘图,很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鉴于化工制图课程与化工机械设计课程之间的亲缘性,我们在本校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即老师先给出一个或几个任务,学生对所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哪些知识是学过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学习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并总结提高,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任务驱动法是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掌握组合体读图的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2.掌握点画线在组合体读图中的重要性。
1.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根据三视图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
(2)教学难点:点画线在组合体读图中的重要性。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3.1 复习并引入
(1)复习:前面学过哪些物体的投影?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重点回忆长方体、三棱柱与圆柱的三视图中的相似之处。
(2)引入:三视图中有点划线和没有点划线,物体的空间形状有什么不同?
3.2 描述任务: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的三视图,补画所缺的线。
3.3 分析任务
首先,由左视图含有虚线,联想到用侧垂面将位于物体的右边的长方体切掉一个三棱柱,如图3所示。若从外轮廓线来看,图3与三个视图都是对应的,可是从图形内部来看,主视图和俯视图正中间都有一根虚线,说明对应于三视图的物体是左右对称的,而图3所示的物体明显左右不对称,故图3不符合要求。
其次,既然物体左右对称,而且左视图又含有虚线,所以很自然联想到在物体正中间藏有一个三棱柱,如图4所示。显然图4所示的物体满足物体对称和左视图有虚线的要求,但对照物体和主视图就不难看出,物体的中上部的外轮廓与主视图的外轮廓是对不上的,在补画物体所缺的线条时,是不能改变物体的外轮廓的,故图4所示的物体也不符合要求。
最后,因为物体左右对称,左视图又含有虚线,而且想象物体的立体图时,不能改变原来物体的外轮廓,综合这些条件,就画出了如图5所示的物体。此物体的特点就是左右各有一个长方体,两个长方体靠近内侧处对称的切掉一个三棱柱。显然此物体满足前面所说的所有条件,那么这个物体对不对呢?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这个物体还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切掉的那个三棱柱长度是多少呢?是小长方体的一半?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被切掉的三棱柱的长度实际上是无法确定的,故图5所示的物体也不符合要求。
3.4 讲授相关知识
3.4.1 在组合体读图中,主要用到以下两种分析方法,即:
(1)形体分析法:假想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几何形体(简称形体),并确定各形体之间的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的方法。
(2)线面分析法:根据面、线的空间性质和投影规律,分析形体的表面或表面间的交线与视图中的线框或图线的对应关系,进行画图、看图的方法。
3.4.2 通常,视图中的图线的含义有三种,即:
(1)具有积聚性的表面(平面或柱面)的投影;
(2)两个邻接表面(平面或曲面)交线的投影;
(3)曲面的转向线的投影。
3.4.3 通常,视图中的线框的含义:
(1)形体表面(平面或曲面)的投影(封闭线框);
(2)孔洞的投影(封闭线框);
(3)相切表面的投影(表示为封闭线框或含有不封闭线框)。
3.5 完成任务
(1)将左视图中的虚线想像成由直线投影而来,即将最上端的两个长方体靠近内侧的两个角切掉,就得到符合三视图的物体的轴测图。再根据轴测图,将三视图中所缺线条补画完。如图6所示。
(2)将左视图中的虚线想像成由平面投影而来,即拿一个侧垂面和一个铅垂面将位于最上端的两个长方体靠近内侧的地方切掉,就得到如图7和图8所示的轴测图,显然,这两个轴测图也符合原题中三视图的要求。最后,根据图7和图8所示的轴测图,分别补画完其对应的三视图。
3.6 总结提高
由前面例题可以看出,在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我们要根据三个视图一起分析并想像物体的空间形状,尤其要注意是否有虚线和点画线出现。如果出现了虚线,我们就从虚线入手想像物体被截切的方式。如果三视图中出现了点画线,说明其对应的物体一定是对称的,再本着补画三视图时不能改变物体外形轮廓的原则,将物体的轴测图画出来。
4 结语
化工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相信任务驱动法对化工制图教学还是有较好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徐华,刘永飞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7).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2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育 教师影响力 方法 案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67-02
一 选题背景
中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并且年龄在15~18岁,通常思想变动大、容易叛逆、缺少抱负、自卑心理突出、适应和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中职学生这种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本来就有主见并且喜欢发出自己声音的学生们可以更为便捷地互相交流意见,相互影响。教师只有先改变自己,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源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方法并进行实验,不断通过语言和实际行动来提高自身的说服力和对学生的影响力,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提高素质和竞争力。
二 影响力相关原理与潜在应用点
《影响力》一书是全球最著名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研究权威、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曾获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年度大奖提名的西奥迪尼博士的经典著作,是《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
关于提高教师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笔者认为自己虽然在13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比较有效的做法,但感觉还不成体系。而《影响力》将其归纳得比较系统,值得借鉴,因此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影响力的六大原理以及笔者详细研究的这六个原理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潜在应用点如下所述:
1.感恩共赢
我们应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应该对他好,而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更不能以怨报德。潜在应用点有:(1)深入学生,熟悉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熟悉学生,包括记住学生的外貌、名字、计算机特长、每次考试成绩等。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首先需要教师打破常规,超越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真正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发潜能,采用分层教学等方法,发挥学生所长,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2)发自内心地倾听学生想法,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劳动,帮助学生成长。用真诚关心和热心帮助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承诺守信
承诺守信,即一旦做出了承诺,人们通常有义务、压力和动力去信守承诺,使言行与承诺保持一致。潜在应用点有:引导学生向自己、同学、教师、家长做出书面或口头承诺,督促自己进步。
3.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即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潜在应用点有:(1)树立好的榜样,无论是在思想上、态度上、行动上,还是在成绩上;(2)榜样可以就在班上,就在身边;(3)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榜样,需要以身作则。教师要言传身教,促进情感教育。
4.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即人们总是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喜欢的理由包括外表魅力、相似性、赞扬或肯定、接触与合作等。潜在应用点有:(1)教师自身也要注重仪态仪表,增加个人魅力,深入了解学生,寻找和培养与学生的共同兴趣,和学生树立共同的阶段性理想并组成一个团结的团队,成为受学生尊重、爱戴的教师。(2)通过集体引导和个体辅导,让学生互相认同,都成为班集体中受欢迎的人。
5.信任权威
信任权威,即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人的行为。潜在应用点有:(1)宣传权威、成功人士的名言和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或采取其他行动。(2)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该课程方面对他们而言也有一定的权威性。
6.稀缺为贵
稀缺为贵,即“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的短缺原理会
对人的行为造成全面的影响。就对人们的激励作用而言,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更大。潜在应用点有:(1)通过限时、限定参与者数量的培训,营造一种力争上游、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2)每种资格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使同学们更珍惜机会,更有成就感。(3)资格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动态竞争。失而复得的资格更容易得到重视。
三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知错就改。
“人无完人”,老师也有出错的时候。笔者在课上曾错怪一位作业做得很快的学生,以为他抄袭了别班同学的作业,而事实是该同学以前参加过学校计算机绘图兴趣班,非常熟练。笔者尴尬地借故走开了,课后反省自己过于武断,错了之后又碍于面子没跟学生道歉,确实不对。于是,在下一堂课上,笔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该同学正式道歉,该学生万万没有想到,并谅解了老师。班级也因此渐渐形成了知错就改的好风气。
案例分析:(1)这个反面例子表明,当一个触发特征(即教师发现学生非常快速完成作业)出现时,人们(教师)会不假思索地做出机械反应,认为学生舞弊。这是因为人们被难以察觉的影响力武器“摆布”了。从这点上看,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掌握影响力的原理和方法,一方面尽量避免被影响力武器“控制”,另一方面可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2)要充分利用社会认同中榜样的力量。教师要起表率作用。
案例2:相信感恩、理解、承诺、权威和稀缺的力量。
在一次课上辅导课堂练习时,班上两个男同学突然厮打起来。笔者赶紧和班干部一起把他们劝开,并让他们先回座位平复情绪。
笔者也着急,但提醒自己要冷静,在认真思考之后平静地说道:“同学们,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她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学者,是一个细分领域的研究权威。有一次她在辅导她儿子功课时,小男孩很调皮,不好好做作业。她那天人比较累,就忍不住打了小孩两下。可能因为打得轻,小孩继续不听话,我朋友一下就火了,顺手拿了晾衣竿在他屁股上甩了两下,这下孩子疼了、怕了。事后,我朋友在孩子睡着后,看到小屁股上的伤痕非常心疼,不但当天夜里没睡好,而且接下来的几天心情都很差。她说,孩子还小,打他见效是因为他害怕疼才乖的,其实他并不知道错在哪里,因此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同样的,同学之间打架也于事无补。所以遇到事情要冷静再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们说对不对?”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两个打架的同学也一直低着头,片刻后在课上向全班同学道歉并承诺不再打架。
学生也知道老师的苦心,懂得感恩,进步明显。在后面的一次课上,打架同学中的其中一位做课堂练习时,主动让我过去看他的作业,我一看有进步,便及时给予了表扬。该同学也很高兴,笑着伸手邀请我击掌相庆,我欣然应允。后来,我们约定每次有重要进步时才击掌相庆,用次数有限的击掌来鼓励他不断提高。
案例分析:源自内心的感恩,用行动来证明的理解,对于承诺的信守,专家权威的真情告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获得的稀缺鼓励,对于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和老师和谐共处、共同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案例3:从一名普通学生到上海市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工民建专业丁同学平时在班上少言寡语,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笔者在与其的课堂交流中发现该同学虽不善言辞,但为人沉稳、有定力、有深入钻研问题的潜力,值得培养,因此,鼓励他积极学习,为今后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大赛做准备。
刚开始他很不自信,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经过多次诚恳交流,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潜力和存在的不足,最终同意了为大赛做准备,也非常尊重笔者和相关老师。由于项目组内同学实力都较强,他到项目组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处于追赶阶段,只能作为替补选手,情绪有些低落。笔者注意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其进行了谈心,让他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重在参与,增强他的信心。后来他在愉快、充满斗志的氛围中写了一份“直面挑战,不辜负自己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承诺书,并饱含感情地当着笔者的面念了一遍,笔者也被现场气氛深深感染,这增强了笔者对团队协作取得佳绩的信心。
项目组教师团队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影响,每天都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严格遵守纪律,处处带头。几位老师每天与同学们一样早早到达机房,最后离开机房。
项目组的训练强度大,经常举办设置了限时、限定参与人数并精心挑选参与人员的培训和竞赛,同学们的实力明显增强。丁同学自己也很勤奋,在项目组老师的辅导和关心下,他成长为主力队员,并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三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计算机操作项目一等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奖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
案例分析:本案例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综合运用到了感恩共赢、承诺守信、社会认同、爱屋及乌、服从权威、稀缺为贵六个方面的原理,显著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学生的自我影响力,使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佼佼者,效果明显。
四 结束语
能成为《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影响力》一书在极度追求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商业界都广受推崇,说明其原理非常值得学习、借鉴。教师非常需要增强自己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在生源质量不高、学生比较叛逆难管的中职中,这种必要性更为迫切。笔者虽然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总结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著.影响力(陈叙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纪建强.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3)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3
1、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笔者常听一线教师谈起大家对这个专题不重视。为了了解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笔者以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调查,访谈了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十余所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和部分省市的教研员。对于本专题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1)“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教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2个课时左右吧。”
(2)“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3)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4)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教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教师说:“我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2、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选修三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向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三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时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得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对社会上关于代孕母亲、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
例如,当试管婴儿在三十几年前诞生的时候,曾遭遇来自教会、政府、新闻媒体,甚至是科学届的强烈抵制;但是今天,试管婴儿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了,而且“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荣获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比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但是,近些年来,又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这可能与目前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是不一致的,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4
【关键词】职高;立体几何;想象;发现
在近几年的对口高考中,立体几何所占比例基本稳定,一道选择题,一道解答题,而且解答题都出现在试卷倒数第二题的位置,稍有难度.部分学生比较怕做这两道题,特别是文科班的女生.我在讲立体几何部分的时候,就感觉到她们学起来比较困难.我总结了一下,理由有下面几点:
一、初中时平面几何学得不好,现在又来学立体几何,心理压力大,觉得自己学不好
我在上立体几何之前,对学生说: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要学习的是“立体几何”,然后我就听到下面一阵声音:“啊!完了,我初中时几何就学得挺差的,现在又来学习立体几何,肯定学不好了,几何可比代数难多了呀!”我听了,笑笑说:“我们现在还没学呢,你就给自己定在肯定学不好的位置,你自己说那还用得着学吗?学习就必须要给自己足够的信心,越是自己觉得难的,越要去花时间,去消化它.放心,如果你们觉得难的,我就讲得慢一点,你们既要对自己有信心,又要对我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听了我一番话,学生们的自信又回来了.于是,我在刚开始讲的时候,就讲得很慢,慢慢地给她们消化.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一些性质,都通过实例进行讲解.遇到立体图形,我就将办公室里的几个模型搬进了教室.学了几天之后,她们很开心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立体几何也不难啊.我听了心里很开心,最起码她们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二、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职高学生基础薄弱,当然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数学符号的描述不能很好地理解,我便教她们将这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或者去观察一些模型,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理解.例如:已知a,b,c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下列四个命题:1.若ac,bc,则a∥b;2.若cα,cβ,则α∥β;3.若ab,bα,且aα,则a∥α;4.若αγ,βγ,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这类题目很多学生都容易出错,其实我们可以将它与实际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找找反例.比如命题1,我们可以看看墙角,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命题2,将α看成桌面,β看成一本书,c看成一支笔,满足条件任意摆放位置,这种像糖葫芦式的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同样的方法去看命题3、命题4,就可以得出结论.我还让学生去多画图,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刚开始教“棱柱,棱锥,棱台”的时候,我发现少部分学生画得比较丑,不太像.我就让她们利用课后时间多画画,其实学生缺的就是对图形的感观.因为后面做证明题的时候,必须进行分析图形,所以我让她们多画些立体图形,我让她们尽量将立体的图形剖析到平面图形中,这样难度就大大地减少了.
三、不能很好理解一些定理、公理,做证明题时容易忘记,拿到题目就不知所措
很多学生拿到立体几何的证明题时,不知该如何着手证明.归其原因,是记不住一些定理.比如要证明线面垂直,就要证明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线面垂直是中心,知道线面垂直,就可以去解决线线垂直、面面垂直.证明题我们一般都从结论出发,去进行分析.再比如要求二面角的大小,就要先找二面角,怎么找?根据其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由此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出二面角.但是学生就是找不出来,找不出来就急,就没有耐心去做好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2010年对口高考题来说吧: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C为正三角形,S在平面ABC内的射影O在∠ACB的平分线CD上.
像做这种立体几何证明题,可以从结果去进行分析,要证明线线垂直,就是要证明线面垂直,关键是哪条线,哪个面.再从题目去分析要证明:AB面SCDABCD,ABSOS在平面ABC内的射影O在∠ACB的平分线CD上.第二问关键就是要找出那个角,这一题比较特殊,好多人都找不出来.学生们需分别在面SBC、面SAC中找一条线垂直于线SCSC垂直于面ABS.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5
1995年6月14日至7月19日期间,客户甲通过乙期货公司进行国内期货交易,7月19日因苏州胶合板价格下跌而造成甲保证金不足,穿仓近10万。乙期货公司对此亏损向法院请求要求甲偿还,当地法院在1999年3月28日认定由客户甲承担交易亏损责任。之后,甲基于上述同一事实的基础上,以“转委托交易”违规和乙期货公司方(另一期货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资格问题为由,认为乙期货公司未其入市交易,再次诉至法庭。
甲诉称,乙经纪公司不是苏州商品交易所的会员,在过程中不能证明其已正确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甲认为乙经纪公司未将客户的交易指令下达到交易所入市交易,而是采取私下对冲、对赌方式致使自己的保证金全部亏损。但乙经纪公司认为已经及时准确地履行了作为期货经纪公司的所有职责和义务,在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所谓“私下对冲、对赌”的违法行为。而且根据客户的原始交易指令与交易所所提供的交易水单在数量、方向、合约品种、时间和成交价位上一一对应,可以确认是真实入市交易。乙公司认为甲保证金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因错误把握行情而导致交易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中过错与责任相一致和风险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甲必须承担其所有风险损失。但法院的一审结果是,判乙经纪公司败诉。
判决后,乙经纪公司并不认同,乙经纪公司的理由是,在1999年9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之前的1995年,国内期货交易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当时许多期货公司都无法拥有所有期货交易所的席位,且当时法律并不禁止乙期货经纪公司再委托其他期货经纪公司进行自身客户的期货交易。同时,法律也不禁止期货经纪公司将自己的会员席位交给其自己设立的分公司进行管理使用。而一审法庭在不理解当时期货市场的情况下,判乙经纪公司败诉。
「评析意见
一、关于转委托的历史渊源首先对转委托的问题,必须历史地去对待。在1995年的时候,有十几家期货交易所,300多个期货经纪公司和相当数量的期货兼营机构,而每个期货交易所所能够接受的会员也就在150个左右,因此不可能所有的期货经纪机构都是交易所的会员。当时市场的热点是“风水轮流转”,昨天是海南的橡胶、今天是郑州的绿豆、明天是苏州的胶合板、后天可能是上海的期铜。而客户和期货经纪机构都不可能因为没有会员资格就放弃市场机会,所以转委托或又称之为“二级”、“三级”的委托交易方式十分普遍。这种交易方式一直到期货市场整顿之后,交易所保留了上海、郑州、大连三家,期货经纪公司只留下100多家,期货兼营机构只能自营不得客户交易,《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之后,才基本消失。一方面,一家期货公司成为三家交易所的会员已经完全成为可能,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条例》明确规定不得进行转委托交易,这是有关期货市场的法规性文件第一次明确禁止转委托交易。但《条例》是从1999年的9月1日才实施,而本案的交易是在1995年,以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法院怎么能够单纯地以转委托为由来判决期货公司败诉?
二、关于转委托交易的真实性问题本案的关键是交易是否入市的问题。虽然案情介绍中没有表述清楚法院判决的具体理由,但是从期货公司举证的材料和观点来看,是有缺陷的。期货公司认为:“根据客户的原始交易指令与交易所提供的交易水单在数量、方向、合约品种、时间和成交价位上一一对应,可以确认是真实入市交易。认为余某保证金亏损的直接原因是错误把握行情导致的交易风险。根据最高院……”
但是,既然是转委托,乙期货公司是委托方,乙直接将交易所给会员(受托方)的水单(成交确认单)的相应记载作为证据,仅是必要证据,而不是充分证据,这和直接中的混码交易的举证要求与认定标准是不同的。既然是转委托交易,乙作为委托期货公司就是受托期货公司的客户,乙要下单交易,双方应该有个委托协议,乙要开仓建仓,应该有资金划转,乙有成交持仓,应该有每日账单,为什么不见提供?如果这些证据一份都没有,期货公司被认为举证不能而被判败诉就不应该感到意外,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座谈会纪要的规定:期货公司提供不出相应的证据,就应当推定没有入市交易。所以,期货公司应当举证充分。
三、关于期货公司交易资料保存的时间和资格的问题这里还有一个交易资料保存时间的问题。根据199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期货公司应将“每日交易资料、会计凭证及其他重要资料完整保存5年以上”。证监会2000年5月17日的《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开户资料、指令记录、交易结算记录以及其他业务资料应当至少保存5年以上。而本案是“在1995年6月14日至7月19日期间进行的国内期货交易,在1999年3月28日终审认定由客户承担交易亏损责任。之后,甲基于上述同一事实的基础上,以‘转委托交易’违规和乙期货公司方(另一期货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资格问题为由,认为乙期货公司未其入市交易,再次诉至法庭。”在这个期间,结合前述的两个规定,期货公司不能以时间过长,资料没有保存为由拒绝提供。这是一个各期货公司应当普遍引起警觉的问题。
至于资格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首先必须分清楚客户的损失是否属于“正常的市场风险”,当然,如果期货公司不能证明已经入市交易,那法院就难以判断是“正常的风险损失”。只要方能够证明交易已经正常进行,法院就没有依据因资格问题而判决期货公司败诉。
由于本案没有全面介绍双方的事实依据和法院判决的理由,本文仅根据介绍的情况加以分析,就事论事,意在引起市场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注,规范操作,谨慎经营,吸取前几年期货市场纠纷不断的教训,轻装上阵,持续发展。
注:本文发表于2003年5月14日《期货日报》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教学;文科生;数学教学;学案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引言: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学生课业成绩的特点以及学生兴趣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文理科,使学生的发展角度进入初级专业化学科学习中。高中数学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课程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进行了扩充,数学知识结构方面也更为专业化,知识重点如立体几何与函数问题上,就引申出很多小的知识点,并且这些小知识点能够独立成为一个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高中数学的灵活性与应用性程度也更高,如三角函数公式的具体使用与习题中,会出现多种公式变形的情况,这就需要文科生在充分掌握公式的基本定义的前提下,对公式变形的过程和原理也了然于胸,才能充分应用变形公式进行运算。但文科生在数学思维的接受能力方面表现比较薄弱,尤其是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科就是因为数学学习基础不扎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就难以从高中数学学习中得到学科提升了。
而这类原因在很多文科生身上都是直接体现的,由于数学成绩差,就会对数学科目感到恐惧,不敢直接面对很多新的数学问题的学习,从而使成绩难以提高,而且数学知识基础零散,这更使文科生数学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文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能力等,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从而剖析造成文科生数学课程学习困难的主要方面,对实际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难点分析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
文科生之所以选择文科,是由于数学学习基础薄弱,对理工科运算和定理学习有恐惧感。这是由于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数学学习中就缺乏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考虑问题的方法缺乏逻辑关系。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毛病,从心理学角度说,逻辑思维是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所有人都有两种主要思维能力,即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认识,从哲学角度上解释,感性思维更倾向于对事物的外部环境以及基本表现形式进行关注,而理性思维是对事物的成因以及发展规律等进行探索,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文科生能够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能够滔滔不绝,对问题高谈阔论,是建立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这也就是为何优美的文章通常都需要作者“动之以情”。而具有文科天赋的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表现比较欠缺,再加上后天学习对理性思维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使得文科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的逻辑性推算。
(二)形象思维能力缺乏
文科生形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弱势,但形象思维的分类包括很多,比较明显的分类就包含了空间思维与形象联想,可以说文科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例如很多文科生在初中对于“三视图”这类知识的学习就已经感到困难,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图形学习已经上升到了立体几何的范畴,但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不足,就很难想象出空间几何坐标系,关于向量法解立体几何根本无法入手,从而使高中文科生对于立体几何的证明、计算学习困难加大。
二、高中文科数学学案教学法
学案教学的主要表现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学案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学案作为学生的基本学习工具,以学案的知识结构代替传统的教科书教学方法,学生课堂学习内容按照专门的学案进行学习,学生的课堂笔记也是在学案上进行完善。学案教学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已经使用过,一般都是以单学案教学方法进行,教师通过“教案”对课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处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具体的学案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以具体的教案规划代替教科书进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拟,同时还需要学生的学习也从教科书转变为学案资料,这种方法是对现有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在文科班级教学过程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一)学案教学法的意义
文科班数学教师针对当前课改背景下的新教科书知识结构,需要结合文科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系统进行优化教学。由于文科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思维逻辑性与逻辑衔接能力比较薄弱,虽然每一个系统知识点结构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教师需要从教学班级学生的已掌握知识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很多文科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知识结构断面较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整理学案,使学案真正符合班级学生接受能力。
(二)学案教学法的实施
学案教学法的实施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的,需要多方面教学任务共同结合来完成。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案结构进行设计,设计出学案的主要学习脉络,在对每一个教学单元的问题引导进行设计;学生需要通过预习过程,对学案规划进行填充,学案填充的内容主要是对本单元课程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进行学习,考虑到不同班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对学案填充的深度教师应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便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内对新课程知识做好预习工作;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案是教学的核心部分,课程知识脉络的讲解和树立需要以学案为基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以分组讨论或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对预习的学案计划进行交流,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预习学案中的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以引导的方式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小组讨论法对文科学困生的应用
学案教学法的使用需要结合互动性教学模式的使用,而小组讨论法正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在各个学科中的互动性学习都具有很好的效果,高中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程表现出畏惧感,对自身能力不自信,逃避难题。教师需要从课程的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准备,尽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在课堂内容涉及方面,尽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知识讨论中。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改变整节课程都是教师作为单一知识传授个体的传统特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同学之间交流能够放心大胆地进行探讨,抛开不自信和恐惧感,同时还能通过对小组交流学习进行引导,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交换了思想,对知识要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正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案内容进行讨论。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学案讨论中的缺陷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对易错点和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和巩固。
结语:
总之,文科生数学学习方法探究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更要求高中文科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文科生解决数学课程难题,同时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主动参与到探讨数学问题中去,才能真正掌握文科数学基础和技能,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彭江渝.新课标下如何对高中文科生开展数学课程教学[J].大观周刊,2012(44):253-254.
[2].蒋丽艳.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体会[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2(11):31-33.
[3].林巧丽.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2012(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