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英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的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的英语

科学的英语范文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专转本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我校是一所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升格给学校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作为刚升格的高等院校,我校还处于一个过渡期,在本阶段,要想真正实现和完成从专科型向本科型的转变,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本科英语与专科英语教学异同

(1)入学基础的差异。因大学入学考试逐步实行3+X的模式,中学阶段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结果是本科生的英语基础比以前有所提高,而专科生的英语基础有所滑坡。因此,本科学生入学时大多已超过2000英语单词的词汇量,而专科学生入学时并未达到1600基本词汇量要求。

(2)认识上的差异。大学本科学生参加的全国四、六级英语统考,已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认可,学生的动机基本聚焦于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目标较明确,有一定的动力。相比之下,专科英语统考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专科生的英语学习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 学时和教学要求差异。专科英语教学学时少,本科英语教学学时数相对多一些。专科要求学生掌握3400单词,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突出实际应用。本科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比专科学生增加1000词左右,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速度、正确率要求及听力理解速度和准确率要求。

三、在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搞好以下教学改革工作

(1)本科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扎实。他们已具备较大词汇量,丰富的语法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故应考虑加强他们的听说口语方面的技能训练,选用的教材可选《走遍美国》、《现代美国口语》、《当代美国口语》等,这样的教学安排旨在让学生开口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用语。

(2)要改革课堂教学安排。改变重视前一阶段,而忽视后一阶段的做法。语言基础教学阶段注重介绍一般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应用阶段动手能力的培养,留出总学时15%左右的时间,增开一门英语应用课程,重点涵盖翻译和写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如利用这一时间介绍今后工作所需的应用文格式、个人简历、求职信、请假信、一般产品简介等表格格式,避免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30%左右的课堂时间当场消化、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口语训练,创造良好的英语口语氛围,克服哑巴英语的被动局面。

(3)本科学生在记忆英语词汇量方面总体都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对短语及段落的朗读和记忆不够重视,应引导学生注重短语、习语的对比记忆。

如:If you read,study or work for hours on end(continuously),you will feel tired.(如连续数小时看书、学习、工作的话,你会感到疲倦的。)要求学生们朗读和背诵例子,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短语的不同用法,讲授篇章后,教师可选择一些语言点较多、表达法较好、长度适中且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1~3段英语原文,布置本科生课后朗读或背诵,这能加强本科生的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4)这一点和专科教学相同,即要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单词时可采用拆记方法,也可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如:contribute,distribute,attribute;imagine,imagination,imaginative,imaginary,imaginable,etc.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可通过上下文各种现象进行正确的逻辑推断,如动词时态、语气、非谓语动词、代词的预复指关系、数据计算。掌握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receptive study逐步转为productive study,critical study and creative study.(5)还要传授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本科英语教材方面均编有一定量的历史、人文材料。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教改过程中均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传授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科学的英语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语文;学科;课程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philology has not been stated definitely i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China, thus it easily leads to some semantic ambiguity on the policy in the guidance of teaching property and aims. As English is not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in colleges, its linguistic or philological scope in education can not be regulated and enlarge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o build the disciplin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philology according to the two reasons above.

Key words:language and philology; discipline; curriculum

迄今为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简称《基本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称《教学要求》),都没有将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这就使得以普及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和以专业教育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上缺少衔接,出现错位,也使得英语课程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因此,本文试对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语文概念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各种典籍对“语”、“言”、“文”等语词皆有释义,例如《说文》:“语,论也。”段注认为,“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辞源》将“语”与“言”界定为:“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据此可知,语与言的内涵皆指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常指自言;“语”,常谓之与他人的口头交流。《说文》曰:“文,错画也。”据段注,“错”,当作“(辶昔)”。(辶昔)画者,交(辶昔)之画也。《辞源》将“文”界定为:①彩色交错。引伸为文雅。②纹理、花纹。③文字、文辞……,又作动词用,指撰述。由此推知,“文”的初始意义乃指色彩,通“纹”,是纹的通假,并以此引申为文雅,即cultured。可见,此义中、西相通,故“文”的意义在汉语中与“语”和“言”一样十分丰富。语,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语”与“文”界定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叶老的这番话是基于我国历代的学校教育“言"、“文"不分家,且倚重“文"的传统,做出的系统总结。

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除北外主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称其为“外国语文月刊”外,其它如《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研究》等,并没有将其划分为研究外国语文的范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概念都无界定,只是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

再以语文的英语对应词philology为例。语文与philology意义相近,但philology没有汉语中丰富的语义。如Webster's New American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①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fields; ②linguistics(p390)。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对其定义为:①the study of language from the written texts by which it is known;②the study of texts and their transmission(p842)。

综上所述,语文之概念可概括为: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基础应用性较强、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或课程;②语文的语篇选材既有古代的、文言的,也有现代的、白话的;③语文的语篇内容既有口语的,也有书面的;④语文的语体既有文学的,也有应用或实用的;⑤任何国家的语文课程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一定的教化、教养作用,即人文性。

根据前文所知,我国对语文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国外亦如此,philology往往与linguistics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不能只是推介、研究语言学而语言学,必须扩大其辖域,改英语为英语语文。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各级英语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学习者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的规划和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各级考试的侧重点来看,强调并突出的还是其听、说等交际功能。然而,英语在我国毕竟只是外语,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极为不平衡,

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差距,而且,如果只强调学习的一个方面,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正由于语文概念的模糊性,才会对英语语文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连贯性等认识不够,误以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的外显与内隐意义,还要真正理解“交际”的语域。正如《教学要求》所言,“交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其实质也就是“语”和“文”的统一与同构。 束定芳也认为,“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如今更重要、更常见的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与写作”[4]。董亚芬则强调,“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5]。

并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本身也体现出多元化特质。对此,Kachru提出了着名的同心圆说(concentric circle)——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内圈(inner circle);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处于外圈(outer circle);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处于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处于同心圆不同位置的英语形式,其形态仍以同一个共核(common core)为基准,但它们会有各自的变体,这些变体还会拥有各自独立的特点。显然,英语要在中国保持鲜活的生命特征,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在教材中适当补充涉及到英、美等国文学、文化的篇章,满足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并通过对两种文化形态的比照,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蕴含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德实际上也属于文化的精神范畴。关于文化,《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语文教育所负载的文化功能还具有社会化与社会制度化的一面,它是以“人文"来进行人格教养与教化。文化即“人化"、“化人"。关键词“化"曰之内化、融合、升华与超越。从语词的起源来看: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看: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6]。因此,笔者所力陈的语文学科教育,旨在说明:①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原型与母本。②作为人文学科的次范畴与下义项,语文这一定义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习得语言、文学等外显知识的观照,还通过语言文化的世界图景性,整合、超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哲学观念等,使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做人、化人,因此英语语文教育比英语教育的概念域要大,它即属于教育这一个大范畴,同时也包含有语言、文化、文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成分,甚至也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分。

二、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汉语中“学科”相对应的英语语词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定义为:A branch of learning or scholarly instruction。《辞海》定义为:①学术的分类。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秦秀白认为:“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学科的分类过程就是对科学系统的逐渐认识并形成一个个具有独自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的过程。"[7]显然,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养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人格教育。

“课程”在汉语中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所作的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语义可理解为分担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在英语中的对应词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译为跑马道;在现代英语辞典中转义为教育类的术语a course of study或a set of courses。由此可知,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为学科的下义项。

由上可知,课程的辖域比学科要窄。因此,在《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混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言语学能的培养阶段最好是在青春期前期,而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大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加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滞留在字、词、句的浅表性教学上,导致其思维在具象性和直观性上的固化,缺乏对英语的整体把握。我国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①没有自上而下建立英语语文学科,并在这一学科的统筹下,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语言认知水平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突出大、中、小学各自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及侧重点。②没有实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与对接。③没有实行与中国语文教育的衔接与对接,在缺少真正的“双语文”环境下,学习者不可能对两种不同质的语言做到准确地解码与二次编码,不可能通过移情实现对两种语文融会贯通。④没有明确界定语文的定义,使得一部分中国学生只把英语当作交际、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工具,因而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过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可能全面地习得第二语文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可能主动吸纳英语语篇中所提供的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地将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国情融合,真正实现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使得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或要求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课堂内容教学上,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内容重复现象,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加速了人们对其功利效益的追求,伤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就归因。同时,“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导源于英语学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至于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语文学科。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及时将“英语学科”改称“英语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

[4]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5]董亚芬. 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 外语界,2003,(1):4.

科学的英语范文3

    关键词    英语学科的小初衔接  兴趣的培养  技能的衔接

    引言:《新课标》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级,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各级别的有机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是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衔接。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家的孩子要上中学了,英语是个大问题。”“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孩子需不需要上衔接班?”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一般来说,小学和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要求和层次有所差别。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中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安排好小初的衔接,使其自然过渡,衔接合理,承前启后。

    一、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应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激发兴趣是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学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对知识点的落实比较到位,但课堂活力不够,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总是一本正经”;小学课堂则显得比较活泼,游戏、讨论、表演等形式丰富。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兴趣引导的入门教学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也较低。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系统的学院教学,是以中考考试的分数作为量化的最终指标。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应试色彩,孩子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面对残酷的分数竞争。仔细分析一下对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小学英语教学中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教师应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既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而中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从半成熟趋向成熟,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的增加,功课的增多,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化大力气精心备课,上好课、课后与学生多交流,多反思,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学习竞赛是强刺激的一种手段,是在课堂上创造条件激励学生情绪的一种方法,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英语学习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尝试来取得进步的。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和上课表现可以用“Well done! Good job! Excellent"等评价语来肯定他们的小小成功。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我校07级当年的入学测评结果,学生仅为中等成绩,个别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层次。经过一年的衔接教育,成学生在能力和阅历上相当于初二学生。同时,从学生问卷中也能看出:9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同学们普遍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感到学习既轻松又愉快。

    二、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认知、调控、交际与资源等学习策略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把英语作为一门新鲜的知识进行学习,更要作为一门技能,一门工具来掌握。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所以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目淑湘先生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做好学生学习的向导,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懂得如何去学。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总抱语法难学,单词拼写和记忆能力差,词汇不过关,缺乏语感,阅读能力差,动笔写的题丢分过多,整体驾御英语语言的能力弱等。怎样克服以上困难变“苦学” 为“乐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要解决词汇问题。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害怕记单词,即便单词记住了,但考试时还是不会运用,成绩不理想。所以中学教师应当教学生基本的语音知识,教会学生拼读单词和记单词的规律。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三、遵循英语循序渐进衔接教学

    分散难点,降低坡度,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一是引导式提问。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例如对语法教学,我们应该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掌握了较多的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观察力、概括力有所发展,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语言现象自己来找出语言规律和特点。这比我们直接告诉、教授学生这是什么语法,那是什么语法要深刻得多。

    分层要求,布置弹性作业,使后进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任务;也可采取降低梯度的方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获得成功;开展多种活动,进行多维评价,发现后进生的优势,激发学习动机,不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并且为适应差异,可以分层指导、使作业分量、难度和类别有所不同。

    结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中小学教师应相互学习,在教学上更好的沟通,从而使得中小学的衔接更加自然和有效。只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努力,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将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科学的英语范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科教育 理论视野 学科教育学

学科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以学科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包括具体学科教育学和整体学科教育学。首先,学科教育学要明确学科教育的目标;其次,要研究学科划分,以及各学科之间、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的关系;再次,是研究更具体层次的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相对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来说,学科教育学领域更广、层次更多、水平更高。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建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探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如何在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学科教育目标和高等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学科教育目标,进而研究目标的实施实现与检测评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学科教育学概述

1.学校教育、学科教育、非学科教育

学校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学科教育与非学科教育两种。(学科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学术学科,指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门类,其英文称谓为discipline或academic discipline;一是学校学科,指学校教育中主要教育内容的门类,其英文称谓为subject或school subject。本文所论的学科,是指学校学科。)其中,学科教育是主要途径。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转化。对于学科教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学科教材教法阶段;二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阶段;三是学科教育学阶段。每一阶段大致都经历了从对具体学科的研究到对整体学科的研究两个过程。

2.学科教育学

学科教育学在我国萌芽于20世纪末期,初步形成于21世纪初期,现在正处于基本形成与发展深化的阶段。学科教育学,概括地说,是以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教育科学;具体地说,是以全面实现教育目的为目标、以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的研究学科教育目标、学科、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学科教育与非学科教育关系的一门教育科学。学科教育学要解答的问题主要包括: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谁教?谁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等等。

3.学科教育学视野

要很好地理解并运用学科教育学,就要区别教育与教学两个概念。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个基本要素。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可见,教育相对与教学来说,是更为广义的一个概念。

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来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育问题,有利于学科教育的实施及学校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概述

1.大学英语:学科?课程?教材?

大学英语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课程,抑或是一部教材?实际上,这需要讨论学科、课程、教材的含义问题。

什么是学科呢(本文所论的学科,是指学校学科)?学科指学校教育中主要教育内容的门类,其英文称谓为subject或school subject。什么是课程呢?课程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其英文称谓为curriculum。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还是一种意识。即便只在学校教育领域中讨论,学科与课程也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学科与课程几乎可以划等号;从狭义上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仅从广义上理解学科与课程是不够的,需要从狭义上对两者进行区分,才有利于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在狭义层次上,有的学者持大学科观念,即认为学科大于课程,包含课程;有的学者持大课程观念,即认为课程大于学科,包含学科。根据理论研究及现实理解,在学科教育学领域,采用大学科观念有利于研究的深化与实践的深入,即应坚持学科大于课程,包含课程。而教材指的是教与学的材料,英文称谓为subject-matter或teaching material。(教材通常被狭义地理解为教科书,英文称谓为textbook,这是很片面的。)在学科教育中,要以学科教育目标为宗旨,建立统一性与差异性相平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实现学科知识系统的一体化。

那么,大学英语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课程,抑或是一部教材呢?基于上述分析,很显然,应该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将大学英语视为一门学科。以这一观念为基础,才能进一步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目标、课程等系列问题。大学英语这一学科可以设置多门课程,设计多种教材,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当然,大学英语学科也可以只设置一门名称为“大学英语”的整体课程。但有的大学英语学科教师误将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反映了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深。)

2.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论述检视

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现行的纲领文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文件名称中的“课程”应作广义理解,即等同于“学科”。)《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于高等教育学科(课程)改革是具有镜鉴意义的。以此检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知识与技能层面,对于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与要求不甚明确,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更是几乎没有涉及。这正是学科教育学在学科教育目标方面需要重点研究的。

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学科教育学视野初探

1.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就具体学科教育学而言,首先,要研拟科学、全面的学科教育目标;然后,要研究具体学科的课程、教学、学习、评价以及与其它学科教育、非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建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须探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如何在服从和服务于高等教育方针、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学科教育目标,进而要研究目标的实施实现与检测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目标与要求不够全面,没有对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育人目标与任务做明确规定。

学科教育目标,是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中的基础部分。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还应包括如下方面: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论(研究课程体系设置、教材体系设计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论(包括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习论(包括学习策略研究、学习心理研究、自主学习研究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评价论(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科课程评价、管理与考试改革研究等)、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研究方法论等。

2.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以学科教育学的视野,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检视当前的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值得研究在此领域存在的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不尽科学、全面的问题。上文已做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2)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合理的问题。这一方面,有指导文件上面的不足,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出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各高等学校应……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等这样不一致的表述,这必然导致认识与执行的不到位。另外,还有各高校实际师资与经费等方面不适应新要求、新挑战的问题。

(3)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与专业英语学科教育课程等其它学科教育课程及非学科教育不协调的问题。当前的情况,大多是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与专业英语学科教育课程等其它学科教育课程及非学科教育各行其道,甚至互相冲突。事实上,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课程与专业英语学科教育课程等其它学科教育课程及非学科教育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

(4)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与学习脱节的问题。教学与学习本应该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辨证统一地促进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但是,在教学与学习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与学习却在很多方面出现脱节。

(5)大学英语学科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高校对于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的认识与评价方面。伴随着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也开始推行,并出台了新的四、六级考试大纲。此次考试改革意图避免过去只给成绩合格考生发放证书所引起的多方面弊端,改采全面发放成绩报告单的办法。但实际上,四级考试之后报考六级考试的资格线,事实上成了新的四、六级合格线。许多高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忽视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总体目标,片面追求四级考试通过率,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变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课程。相应地,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科课程评价及相关教务管理等方面,采取唯一的四、六级考试导向与标准,这是非常不利于大学英语学科教育目标乃至高等教育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的。

四、结语

在学科教育学的视野下研究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实际上是要求进行科学、全面的学科教育与学校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应该树立科学、全面的学科教育目标,并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去解决当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并推动大学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真正建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英语学科教育乃至整体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本一.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林立,杨传伟等.英语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季诚均.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余文森,洪明等.课程与教学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科学的英语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学

【作者简介】许楠,汉族,女,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英语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

英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精深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心理学在教师的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更有必要将所教英语学科与心理学进行良好的有机结合,结合中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将教学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一、从心理学出发,树立新的英语教学理念

在新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新的观点,教学所面对的,实施的对象,从根本来说,就是我们的学生,正处在成长中发展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该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是形成知、情、意、行的关键时期,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有目的、有策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能利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策略促进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有效学习。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认识过程,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英语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涉及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例如语感心理问题,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语感对于学习语言非常重要。孩子们的汉语自然是流利的,是因为他们每天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自然而然地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方言。学英语也一样,它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外语语感的强弱。面对一个句子,有些同学立刻便能会意,但另一部分学生就非得老师讲半天的语法分析才能彻底理解到这一句子。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学生语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英语语感方面的练习,尽量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最起码上英语课要用英语授课,同时要求学生要在英语课上尽量讲英语;接下来是中介处理问题, 中国人学习英语肯定存在着将汉语作为中介语言的现象,因此如何运用好汉语中介心理就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比如英语词的概念与其物质外壳的关系,有与汉语现象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举个例子:“very beautiful”和“非常漂亮”是一种典型的两种语言现象一致的情况,学生对此非常容易接受。但在语言所表达的概念与外壳英语两种语言现象不一致时,学生就容易混淆了,比如:“我明年要上学了”,有些学生会译成:“I next year go school”。这些现象是汉语中介心理给学生造成一种障碍,这点急需英语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学习英语是使英语材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接通,才能建立新的联系系统,如不纠正,这类学生学到的就是中国式英语了;最后是语言的迁移处理问题,先行学习往往影响后续学习,这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学习的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认识迁移是有条件的,有规律可循的。学习英语,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应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在对与汉语语言现象不一致的地方,应设法防止负迁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另外,利用先前学过的英文知识促进后续学习的迁移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两种迁移相互结合必然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二、结合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见,心理学在英语学科中渗透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创设情境,因疑创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教学,给学生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尤其是参与语言交际的氛围,以此来激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愉快学习,从而改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师生平等,轻松学习。杜绝强调教师的权威,英语学习更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因为担心出错了受老师批评而不愿张口,形成心理压力,不敢张口,那么学习效果会很差,极易形成哑巴英语,对英语的学习也等于无意义。所以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面带微笑,鼓励学生敢说敢做。3.严谨治学,态度端正。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想真正习得,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例如,坚持课外阅读和日记等写作的练习,教师设计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探索,锻炼思维,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4.评价多元,发展为本。对学生英语学习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语言技能的运用;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策略,又要观察其学习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学不单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利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和方法探究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以心理学的策略和方法调整英语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学习效果有了,学生的成就感产生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英语教师应着眼于此,努力探究心理学在本学科的渗透作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这条路上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l986.

科学的英语范文6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整合

一、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性整合的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具有灵活、便捷等特点,是被众多教师所认可的教学方式。我国小学的文化教育课程一直以语文和数学为主,将英语作为考试科目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理论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研究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整合有助于改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模式。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性整合的方式,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如何有效性整合,使教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针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方面的素养与综合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题的设立强调整合的“有效性”,在评价上,不是以用了信息技术,用多少或用多长时间的信息技术为标准,而是以“是否有效”为唯一准绳。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二、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内容

(一)研究原则

为了全面达成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活动性原则。

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改造着自己。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和表现的。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素质得以发展。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广泛参与,在各种英语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受教育、促发展。

2.信认原则。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人人都可以成功。”是现代教育学的重要观点,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此项理论的基础之上,将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思想意识等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培养方法,使人人都有所进步,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调查结果,掌握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

2.教育实验法。

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所教班级进行实验,得到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案例分析法。

对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例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出两者整合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文献,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课题的实验效果与分析

(一)构建了“2233”英语教学模式

1.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人”,而是让人能够自主成长。经过实践的验证与修改完善,我校及时构建了“2233”英语教学模式,这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新课标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本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果。目前,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基于高效课堂的“2233”英语教学模式》已深入我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

2.模式特征。该模式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学”的意境之中,自己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一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它善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学习中给学生带来快乐,同步实现教学发展与快乐成长。该教学模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前置学习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小组交流

(二)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2233”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以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例,利用观察、问卷、统计等方法作过简易的检测,从测试结果体现出。

1.在新型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了增强。课堂有意注意率整一节课40分钟里面都比较高(最低为80%)。

2.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了学生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广阔的学习渠道,掌握强大的学习武器。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

1.2233教学模式中的任何环节都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非常考究,通过实施2233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均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系统,并且其中还不发计算机技术的佼佼者,其制作的课件等独具匠心,对学生很是有吸引力。

2.从实践效果上来看,2233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与我校教学现状相符合的,能够针对解决我校目前出现的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度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