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环境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环境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环境设计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植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的代价是人居环境恶化和现代人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医院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最为“繁荣”的场所。园林绿地,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医院整体环境和各类型使用者的影响开始被重视。良好的园林环境有助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医院的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应运而生。

1、医院康复性园林及其意义

康复性园林是与治疗与康复相关的景观环境类型,包括与治疗或康复相关的物质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包围的场所,因能达到身体、心理与精神的康复而得名,医疗花园、疗养花园、冥想花园、体验花园、复健花园等,都属于该种园林类型。

1.1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

针对于医院的康复性园林的特点之一是“自然”。不同于城市广场,自然因素是康复性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水体等在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起到滞尘抑菌作用的植物,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植物与水;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景色对生理特性的适应、合拍能够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促进健康。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之二是“互动”。由于康复性园林的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康复性园林需要通过一定的色彩、有节律的声音、方向的气味,宜人的质感刺激并改善使用者的感官;康复性园林还需要通过可操作性强的互动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分散与对身心不适的注意力。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之三是“人性化”。康复性园林的使用人群涵盖患者、亚健康人士及健康人士三个梯度,其中,健康人员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与探访者,其在设计与使用中,充分考虑到各梯度人群的使用需要,以及各年龄层的使用者需求。

1.2医院康复性园林的作用

医院康复性园林对于使用者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生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社会意义三部分。其中,生理上的意义在于自然疗法与园艺活动,包括植物的色、香、味、质,自然界风、雨、鸟、虫对感官的刺激以及适当的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组织的园艺劳作;精神方面的意义是凭借园林自然景色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急躁情绪,消除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社会意义是通过医院康复性园林,为患者、患者家属、探访者等提供一处交流互动的空间,改善医院环境,有效提高医院口碑与知名度。

2.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

园林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功能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美学性原则。考虑到医院的特殊环境以及场所的使用者类型,医院康复性园林设计还需融入简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与整体性原则,在设计时主要分为步行空间、休憩空间和运动空间三个主要部分进行。

2.1步行空间

散步是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步行空间的设计最基础、最重要的要求是道路的设计。在道路设计时,一是要充分考虑道路的线形与布置,利用道路引导人们视线与行径,确保人们移动的明确性,确保场地的完整性;二是要顾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或残障人士,要求步行路面安全、平缓、无障碍;三是在园路铺装的材料选择上,要求防水、防滑、防眩光,不宜采用卵石等凹凸不平的材料。

2.2休憩空间

医院的康复性园林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憩空间。休憩空间的设计除了保证休憩设施的舒适度外,还需要为使用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一是要保证植物的形态、气味、质感、季节变化和色彩多样化;二是要提供不同类型的空间,空间不同的私密程度;三是减少空间的复杂程度,减少额外的使用压力;四是休憩空间的设计需要与医院的环境、文化相协调,使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为人所接受和喜爱。

2.3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主要设置一些健身设施,也可利用植物的栽植与园艺活动的组织让使用者有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从而改善和调节使用者身体和心理机能。运动空间要避免设施对行动不便人群和小孩的伤害,环境的营造要有安全感和舒适度,其位置的选择应提供易于到达的、舒适方便的连接,保证空间的可达性。

3、医院康复性园林植物设计

本人所在的医院现状条件是三幢房屋建筑占据了医院的相当一部分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十分有限,对于类似的客观环境,康复性园林只能通过合理栽植植物,丰富场所空间,提高我院绿化率,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层次设计,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健康的小气候环境,提供一定的疗养保健功能,起到小范围内的空间减噪效果,避免三幢建筑之间的噪音干扰,使康复园林环境变得安静,为人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用有限的面积营造诸如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此外,植物是园艺疗法的物质基础,尽可能在该处空间提高植物种类,利用不同类型植物刺激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使人全方位地感受细节所带来的趣味,从而锻炼肌体、舒缓心情。

3.1生态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要求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四季的景观,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境,适地适树,合理地选择乡土树种,并注意抗污染树种的配置使用,如榆树、侧柏、垂柳等。

由于生态学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植物的生态性设计要求合理配置植物层次,一是要利用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营造自然稳定群落,二是群落的设计要结合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以保证各植物处于适合自身的良好生境中。

针对本院绿化场所有限的情况,生态性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乔灌草配置,巧妙地通过植物遮掩丰富空间数量与类型,确保步行空间、休憩空间与运动空间的完整,提高场所灵活性。

3.2保健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植物群落保健性设计体现在植物的气味、功效和色彩几个方面。

有些植物能散发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芳香气体,有助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有些植物本身就是良好的药材,在设计时在了解植物特点、习性、观赏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具有保健性能的植物资源,合理配植适宜不同人群的芳香、药用植物,通过完成植物群落的保健性设计,满足人们养生、观赏、休憩、保健等多方面需求。例如,根据风向确定植物栽植方位,将植物分层、分隔配置,防止不同芳香类植物混合后气味混杂;根据不同植物芳香气味的相生相克关系合理配置,增强保健效果。我院所处的杭州地区,可在院中栽植桂花与香樟,两种植物的搭配种植可为患者提供消炎止痛作用。

3.3意境设计

结合古典园林文人雅士们对植物寄予的文化信息,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栽植能够表达一定内涵与意境的植物种类。如雄伟苍劲的松柏,不涟不妖的荷花,清雅高洁的桂花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使用者的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外界植物中,从而改善心境。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设计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强,该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宽延伸,最终结合康复性园林自身特点与内容,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清晰脉络,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具体化的医疗要求。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2

中心公园里面塑造多个不同高程的水系,两旁有依附着的“山林”、“草坪”,为居民提供一个山水一线间的自然风光;山水中,居民在休憩、散步、健身,与公共部分相呼应的是,住宅组团景观。住宅组团景观分为:多层组团、高层住宅组团和别墅组团三类。设计上可以把公共活动空间集中,宅间道路做成曲线形,尽端布置活动小场地,同时作为消防车回车场,景观上突出简洁的效果;高层住宅组团和多层区之间楼距较大,最好营造起伏的地形和开阔的空间为主,由于住户相对密集,因此在里面多设置儿童活动场,花架廊,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等活动设施,满足住户足够的活动需求。

别墅组团位于小区的相对独立的方位,由于都设置了私家花园,因此,公共空间的活动功能相对减少,只作为散步、观景之用。别墅之间可以穿插设计溪流,除了可以与中央公园的水景联系起来之外,还可以分割两边别墅花园,既保持了住户的私密性,又给花园带来良好的景观效果。除此之外,沿中轴大道和各入口处布置商铺、酒店等设施,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样、便捷的服务。

在绿化设计上,以植物本土化为原则,适地适树,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状况的本土植物,如桂花、银杏、水杉等,以快速形成景观效果。在植物种植上提倡生态、自然的种植效果,植物设计与地形、水系相结合,并突出植物群落的营造,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工修剪。同时,植物布置必须融入人性化的设计,运用植物营造出良好的园林空间,如林荫、开放草坪,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

除此之外,在出入口区种植一些特性较强的植物,如棕榈或者优形乔、灌木,如银杏、桂花等,同时运用多花或者色叶的植被,如杜鹃花、红继木、金叶女贞等加以点缀强化入口之意向。沿着道路两旁的优形行道树,如:白玉兰、广玉兰、马褂木、香樟等,配合不同层次及颜色的灌木,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方向感和引导性,同时为行人提供一种舒适惬意的穿越感。组团开放空间中,运用杜鹃、金合欢、马褂木、广玉兰、香樟、桂花等乔木,零稀或成丛种植,为居民提供了休憩的树荫,配合适当的开放草坪,呈现了一个舒适宁静的生活空间。

对于地处多山体小区,可以结合地形,多用季相变化明显、多花或者花香浓郁的乡土树种,形成一种春花、夏荫、秋叶、冬枝之自然更替的景观,体现乡土山林自然之美。在水岸边运用垂柳、水杉、红枫、樱花、枫香等以营造怡人的亲水景观,同时运用本土水生植物软化水岸线。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生态环境

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has penetrated into cities and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each aspect, from garden, the garden, park in the city square, streets, street greening, campus and communities, all without exception is covered landscape design. As a designer should use the mentality of how and way to handle good landscape and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So how to achieve "functional sex, artistic, ecology" perfect combination? Our idea is that: the green is not necessarily the ecological, in using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don't forget the good nature.

Keywords:landscape;design;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64-02

1园林景观设计及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以物质化的手段表现出文化的精神价值。具体地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城市建设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原生态的美在新城市规划建设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人工山水;原本自然天成的山、水、湖、石等生态环境,换来的是一马平川的地形或人工堆砌的小山,从而体现出了园林景观、建筑、环境的不和谐性。当代景观设计师面临挑战是那些越来越多的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它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了的区域,这与我们前辈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潜质的地块,具有造园价值的土地,进行锦上添花。因此,今天的景观设计师更多地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因此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现代景观是当今许多设计师们必须追求的。目前,从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与施工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设计或规划中忽略了原生态的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设计中往往是对原生态是一种破坏。主要体现在原生态的山体、水系、自然植被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在建设中推掉原生态山体而重建人工山体等。

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环境污染,使生物栖息地逐渐消失,造成生态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在设计和施工中不注重原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而一味注重景观的再造,不注重资源的再利用,造成工程成本造价的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和浪费。

4)在设计与施工中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破坏。

2原生态环境的特征及相对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在自然条件下生存的东西,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了各种资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且还蕴含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文化。今天人们认为只要是依山傍水、树木覆盖的景观设计就是原生态环境的设计;只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形成的绿色景观效果,就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其实不然,真正的绿色原生态设计就是最少限度地向自然索取,最大限度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来说,人为建造的任何环境,无论多么“生态”,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甚至破坏原有的自然条件,而环境原始的自然风貌和自然条件是最最“生态”的。因为它按照自然规律,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和淘汰之后发展、演化起来的。这样的“自然”一旦加入人为因素,必然要使用“人工”材料,留下“人工”痕迹,这样肯定会改变甚至阻断“自然进程”,从而对环境的原始生态形成各种干扰。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原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原生态”的,其中也包含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并不应该完全被排斥,因为纯粹的生态环境固然良好,但这种环境并不一定适合人的生存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取更有利于“人”的生活环境,来改变自然――这无可厚非。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改变”自然后创造出的新环境对自然是不是友好?是不是合乎自然规律和生态原则?设计应该是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那么到底这样的破坏减少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最小,这个度的把握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定论。因此狭义的原生态环境是相对的,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一方向努力的园林景观设计。

3原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

对场地原有元素的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生态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连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反对只讲过去,不讲现在和未来,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效益的同时应做到将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贯穿项目的始终。

具体地讲就是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做“生态设计”。

4对自然友好的得与失―以云南丽江原生态环境设计规划为例

对一个城市来说,在其形成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会自觉地沿着原始地形,顺应自然条件尽量少动土方,节省建设成本,同时又使城市的风貌和景观比较丰富,而且少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样的城市就是对自然友好的城市,是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的城市。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这种最初的对自然的友好已经越来越少见。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由于可以凭借各种技术手段,所以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条件将自然原有的一切改变得面目全非,并且完全将人的主观意图强加于自然,使自然成为人的意志的产物。回过头来权衡得失:它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方便感。但与此同时,为修补给自然系统造成的损害,人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常常会远远超过享用到的舒适与方便,我们的确得到了很多,但我们失去得更多。除自然环境外,不仅仅是“文化景观”,而是城市的历史和性格。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也有一部分完美的原生态设计经典,如活着的世界遗产―― 丽江古城就是最好的案例。

具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是一个鲜活的、不断生息运转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这在中国的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是首例,在世界也属罕见。丽江虽具多民族文化精髓,却不失纳西民族之风采。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县境内,它始建于宋末元初 ,明时具规模。占地面积38km2,“城依水存,水随城在”,规划区内没有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形水势沟渠建房布街;道路亦结合水系坡势而建,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最值得骄傲的是丽江古城不是死城,它现在生活着6000多户居民,商业活动频繁,仍是丽江地区、丽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丽江的原生态是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保持着最初始的原始自然风貌。原生态的自然美没有处处渗透着人为创造因素,彰显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也不像共生态的自然美那样暗藏着人类的巧设,达到了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神妙融合,原生态景观的自然美是自然本身和谐本质的一种显现。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本旅游区吸引游客的最基本要素,为切实把景区保护养育成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制定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其中,旅游区生态保护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对旅游区整体环境的保护;本区的核心景观是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在开发建设时从用地布局、景观设计、旅游项目设置及游线组织等方面牢牢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休闲度假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原生态景观手法营造回归丽江过去的繁荣,同时也明确阐述了原生态景观的含义,即在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人工影响、干扰原生态景观或生态原状景观,其中的自然与物种的多样性是原生态景观的表现手段之一。对古镇改造的过程,也是对怎样实现传统、现代、原生态以及地域特色有机融合的探索过程。为丽江带来经济上与社会上的多项效益,使其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和谐旅游景区,这一系列的举措值得我们在园林景观原生态环境设计中得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

[2]寥志豪.以苏州为中心苏州史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3].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4]李嘉球.苏州状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6]邓显渝.园创景观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4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恶化的种种裂变,使人们不断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高品质、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这样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视觉、精神上的享受,它也是一个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实际上“生存”和“生态”的延续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最终为人们生活提供合理居住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改善环境同时,也是环境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而观者具有的主观性、社会性、现实性、独特性遭到了无视、遗忘,一些与现实生活、心理相关的重要课程体系也被排斥在设计范畴之外。而环境是客观性、变化性、自然性的相对于观者主观性而言只能是被受限制的,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对人的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诠释,但这种理论并未给心理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便凸显了独立的理论教学方法论的弊端所在。因此,单纯地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的方法论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来没有变成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的唯一选择。那么以环境心理学教学基本任务为中心,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特殊、固有地表现手法。最终打造未来的设计者目的、思想、理念和情感化转化;已经成为实际艺术形态的方法和过程,更好的加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通关系,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在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所处环境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作用和联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环境和人们心理的相互关系,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分析人们的生活与这个社会、所处环境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人的心理在各种环境下发生发展的规律。实验证明,这门学科也是探索人类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断去诠释环境及自身,同时也不断整合环境,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当下,城市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问题不可回避,,协调并改善人、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通过《环境心理学》这类课程,不仅需要提高未来的环境设计者—风景园林设计师,这是形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以及生活节奏和生活理念不断更新,应培养具有实践性环境设计和理论知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理念,构建与城市环境日益变化的趋势相适应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单一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学体系的束缚。

二、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在环境心理学中的应用初探

每当清晨看到洁净的露水,听到动人的鸟叫声。人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人们通过五官的作用受到了客观对象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感觉”。通过感觉,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形态、属性。如物体的形状、色调、味道、质感、凹凸感等。而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创建中,也会通过感觉反映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在具体的风景园林专项设计中,如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公园设计等,应考虑到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园林中的各个节点、道路、水体、植物、及坐憩设施等设计都应该根据人的感觉、知觉、认知的关系去创建。对园区的节点及各个要素位置及朝向进行考虑,例如:园中的水体弯曲、自如、收放有着规律可循,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人们向往诗情画意、波光粼粼的精致的美景—水面荷花,水里鱼儿游来游去,身在园景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鱼群,给人亲近宜人的感觉。同时水体与建筑、山石、设施、植物构成围合的边界,突显着物体的个别属性。深受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园中的植物讲究高低错落有致,树的种类及色彩搭配合理,增添趣味感,重现生机昂然那一幕,更希望观者看到“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感受到曲线美、韵律感。与观者的路线、视觉方向设置有关,认知为“宛如天成”。仿佛沉静在大自然中一样,生动有趣、无限想象。人的行为与情感的变化与环境心理学的要素是密不可分的。风景园林设计合理的教学体系应依托于环境心理学体系建立的,从而利用交叉领域的作用是一种必然。如何实现两个学科必然交叉与联系呢!在教学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打破了原有的理论式教学方式,将关键理论节点进行分类教学法,利用认知地图法、综合评估法、人类行为与环境体交互.体验法。根据方法的特点,进行重组穿插。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风景园林设计设计要素与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重要性。其次,分成不同小组对周边环境当中的设计要素进行感觉、知觉、认知体验的过程。然后,小组进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询问及调研,根据参数化的结论绘制出认知地图,加深对设计要素与人的行为、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的重要性。因此,合理运用两种学科的理论创建人们日益需求的景观环境。要对论述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和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结合两种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及探讨。

三、结语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5

摘要:本文主要对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园林设计师必须不断自我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出更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对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展望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o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design more suitable environment to meet people's growing to the environment need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andscape design; looking

1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的宗旨是要设计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所以,居于其中的人对环境的感受是否良好比环境本身更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这就是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这也使得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感受自己的设计。随着以人为本思想不断深入人心,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师开始关注并应用环境心理学。

1. 1 环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 1. 1 认知地图认知地图的5 种关键维度为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

(1) 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路径宜用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路径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的通幽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

(2) 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线性成分,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像墙、法定的边界,海

岸线等。边界宜用清晰的植物景观意象。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3) 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原则:统一而又和谐。如设计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区域植物意象特征,就应该抓住这个年龄层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所在活动区域的设计就不宜用一些针叶类的、或带刺、含有毒物质的植物;相反,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而且是观赏性强的植物,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在对老年人活动场地进行设计时,就要考虑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于沉稳、安静,心灵上更渴望回归安详宁静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植物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围环境,尤其要选择一些保健类的植物,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不要用不适宜的植物引起程度较高的激动或兴奋。

(4) 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结点宜用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结点的重要特征是集中,特别是功能的集中。在园林空间中包括绿地出入口、道路起终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结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结点等。节点很可能是区域的中心或象征结点,也往往是人群驻留的地方。

(5) 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标志

宜用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兴奋的。在园林中标志物可以是一个雕塑、一组小品或者一座保留的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也可以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的大树。无论在园林的哪个区域,标志物都可以作为区域的核心景观。而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草坪中的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此类植物要以形体高大,枝繁叶茂,叶、花、果等具有特殊观赏价值为佳,特别引人入胜。

1. 1. 2 寻找路径心理学研究表明,3 方面的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寻找路径。

(1) 不同地点和位置的可区分性。是指邻近位置、地点如果相似性少,就不容易混淆。

(2) 视觉接近的程度。是指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一眼看到,也有助于定位。

(3) 空间规划的复杂性。是指交叉路口结点越少越简单,就越不易迷失方向 。

道路作为园林环境的骨架必须是清晰的、有序的,过于复杂的道路划分不但影响环境的整体性,同时也会增加空间规划的复杂性,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各领域要有可识别性。视觉的接近程度有助于定位,所以在不同类型的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设计醒目的景观,如公园中的孤植树,广场上的雕塑或喷泉,江南园林中的水池、假山,寺庙园林中的塔。这些醒目景观在丰富环境层次、增强观赏性的同时,有效的帮助游人进行自我位置的认定,避免游人迷失方向。

1. 2 人际距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公共园林环境设计时,必须注意不同环境使用者的需求。在人流集中、且相互不认识的环境,游人需要较大的个人空间。如广场、步行街。此类环境以铺装设计为主,同时种植植物,设置休息坐凳。

植物以遮荫不影响交通的乔木和能够装点美化环境的花卉为宜。休息坐凳的设计可根据不同类型游人的关系在人际距离中进行不同设计。人们在广场中的交往活动一般又可分为公共往、社会往和亲密往3 种类型,不同的交往活动也需要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另外,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如老年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青少年的游玩等,这也要求广场设计时提供不同的层次供其使用。

街头绿地、小型公园和小区绿地使用者一般为一家人或关系较亲密的友人,多用于饭后散步、聊天,停留时间较长。可多配置不同的植物,丰富环境的层次,营造具私密性的空间,便于交谈。同时可设置长凳、桌椅,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空间需求。道路不宜过宽,以不超过2 m 为宜。

大型公园、游乐场、风景区等面积较大的环境,使用者多为团队游客或成员较多的聚会,同时也有散客。需要有较大休息场所,同时必须设置能满足不同的数量需要。如:长凳、桌椅、亭子,能同时满足不同人数团队的需要。同时对道路的设计也要注意,主道路由于需要容纳较多人数,且游人相互之间可能并不认识,所以必须达到一定宽度。而分散的不同景观起到了分散人流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私密性,道路不宜过宽,可多设置植物、小品在吸引分散人流的同时用植物增强空间的私密性。

1. 3 私密性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的私密性强调个人对空间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是相对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空间,而不是绝对封闭的空间。园林环境设计中常利用植物的配置营造私密空间。如用绿篱、树墙等作为竖向界面,围合空间区域的边缘,界面愈高、愈密,限定作用也愈强。休息区可设在此边缘以遮挡视线,形成具有封闭感、隐蔽且具有防卫特征的区域。或者设计远离交通繁忙路径的幽闭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人们将尽情表达自我的个性。人们可以在私密空间交谈、独处以释放压力。

1. 4 色彩心理在园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按人们的主观感觉彩色可分为① 暖色指刺激性强、能引起皮层兴奋的红、橙、黄色; ② 冷色:指刺激性弱、能引起皮层抑制的绿、蓝、紫色。非彩色的白、黑色也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由此可见个人的情绪、行为与色彩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同的颜色对人情绪与行为的作用不同。

(1) 蓝色和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

(2) 粉红色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画廊的墙及地毯的颜色会影响参观者运动和停留的时间,

宜采用亮米色。

(3) 对于不同病人的房间宜采用不同的颜色。如淡蓝色可使高烧病人情绪稳定,紫色可使孕妇

镇定,赭色则能帮助低血压的病人升高血压。总之,最理想的色彩莫过于大自然中植物的绿色和水与天的蓝色,它们是大脑皮层最适宜的刺激物,能使疲劳的大脑得到调整,并使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除此之外,色彩的心理感觉又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很多因素有联系。也由此产生了不同民族、区域、宗教不同的色彩组合、不同的园林风格。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根据当地民风民俗设计适合当地人的园林环境,也可采用其他设计风格,制造出独特的异域园林景观吸引游人。

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常利用色彩调和、混合、对比的基本理论,根据植物不同季节的色相变化进行不同植物间的配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进行数目判断时,7 是个临界值。利用植物造景时,植物颜色的运用种类也不宜超过这个临界值,通常为3~4种。所以在利用彩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色彩不能过于繁多,以免出现凌乱无序的感觉。游乐场所、儿童活动区域常用对比色、或色彩相差较大的颜色,其效果鲜明活泼,具有较强的动感,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视。对比色适用于花坛,在出入口用类似的手法来吸引游人驻足观看。但是搭配不当,效果也较难控制,因此,在运用对比色植物时,需注意配色设计,这不单是植物和植物之间,有时还涉及周边的环境。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选择色彩,如在春秋或寒冷地带宜多用暖色系植物,在夏季或炎热地带多用冷色或中性色植物,以调剂人们的心理感受,以得到适目适心的场景效果。

园林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展望

约翰·波特曼所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会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感应力,这样,我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和谐环境。”这个和谐环境就是人们所期盼的完美空间。园林设计所要创造的环境是为人类而服务的,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往往比环境本身更重要。所以设计不应以园林景观本身的美观性、实用性为最终的评判标准,而应以使用者置身其中是否能感受到园林景观应有的作用、给人的感受为评判标准。同样的园林设计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背景不同,得到的评价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人性化的设计。

但由于环境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新兴边缘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又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园林设计中心理学的应用较少。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心理,所以,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理论和实例时,必须根据使用者的心理、习惯做相应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园林设计师必须不断自我提高,以理论指导实践,设计出更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对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 刘萍,吴建平. 中国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 ] .赣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 (1) :18 - 21 .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6

1.1视线分析

在有利的视线方向,业主享有开阔的视野空间,欣赏到优美的环境,享受到小区内美丽的景观资源。在不利视线方向,业主观赏视野易受到小区道路及停车位影响,因此采用了密林阻挡及空间围和方式,使业主目光所到都是优美的绿色景观。一些比较靠近市政道路的住宅楼,易受噪音影响,采用密林阻隔方式,使噪音影响降到最低点。

1.2管理体系分析

考虑到该地块为高层区,权衡了多方面的因素,组织设计了小区的人行、车行入口,建议高层区入口两侧的车道分为一边双进一边双出,设置一个保安亭,就可以多面监管,既增加了管理的便利性,使其更具人性化,也保证了主入口的整体形象。

1.3交通组织分析

道路形态根据景观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在使道路畅通的同时,注意道路两侧林荫景观道的营造,尽可能避免“路”作为单纯的交通概念出现,使其成为景观元素之一。

1.4景观结构分析

主要体现尊贵感和仪式感,运用空间的大小对比,将空间有序地连接起来,环环相扣,丰富序列变化。运用“园中园”的设计理念,增加趣味性,收到“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效果。

1.5道路等级分析

一级道路:主要以景观性考虑,可以强调主轴与主要节点之间的连接。二级道路:主要以功能性考虑,体现快捷归家的最佳路线。三级道路:主要体现游园的趣味性,以游园路为主。

1.6景观资源分析

景观资源合理地分配,遵循逻辑性和规律性,各活动场地合理配置。利用景观资源转变弱势的地方(如边角位等),提高此区域的价值感。活动场地的设定遵循均好性原则,满足服务半径的需求。水景的设定以点式水景为好,不可太多,设计在重要的景观处。小品设置在重要的景观点处,形成视觉焦点。

1.7材料分析

为了提升品质的同时,能节约成本,在重要节点、广场、道路使用切角、拉槽石材,增强精致度。石材主要使用3、6、9的模数以达到对缝整齐,使效果美观。颜色以黄色为主要基调,使人感觉到温馨舒适,通过细节上质感的变化,体现小区对品质的追求。

2重点景区设计

2.1紫杉汇泉

落羽杉树阵环抱着镜子般恬静的湖面水景,清风从林中拂过,各种光与影渗过杉树的枝与叶,洒在湖面上,小涌泉是独特的舞者与音符,这诗与画的情境让人不禁联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和安宁。台阶两旁列植大桂花,水景两旁种植造型优美的鸡蛋花、塔形的尖叶杜英、落羽杉以背景的形式烘托气势,整体给人以大气、华美、典雅之感。

2.2布谷鸟丛林公园

道路随着地形有蜿蜒之态,充满原始性、神秘感才越发地吸引着人们行走在这收与放的空间里,与绿叶为伍,与鸟雀为邻,清新自然。姿态优美的凤凰木作为背景,两旁规则式种植麻楝,同时点缀大叶紫薇以营造多彩缤纷、活跃、开阔的视野空间。

2.3千鸽广场

情趣不在于奢华,品鉴一方美学空间流畅的设计、独特的地铺、挺拔的树阵、趣味的小品,这是放飞希望的中心广场。入口采用统一、规则式的设计手法,以香樟作为背景大树,凤凰木作为点缀大乔木,入口两旁点缀几棵树形婀娜多姿的朴树,营造出大空间的视觉感。

2.4挪威森林公园

流畅的曲线,简单的造型,大气、纯净、唯美的生活品味,轻松的生活化元素,这是描绘公园特点的几个关键词。树形挺拔的尖叶杜英作为背景,入口两旁规则式种植的香樟突显高雅的气派,营造大树过头的空间效果。住在森林里的房子,让现代人享受到自然的魅力,感受城市的森林“氧吧”。

2.5入户平台

入户铺装简洁大气,特色铺装与精致的地花,彰显入户平台的尊贵。植物采用自然的种植方式,以姿态优美的凤凰木作为点景,以浓绿的柚子树作为背景树,营造天人合一的自然气息氛围,给人以宁静舒心的感觉,体现入户与邻里交流的人居气氛。

3绿化设计分析

根据东莞的人文、地理、气候、水资源特点,结合住宅小区设计原则及手法,在这个项目中,对绿化设计进行了方向性的控制,品种、层次搭配丰富,质感对比强烈,力求体现阳光、舒适、浪漫的生活气息。常绿树与落叶树保持在7∶3的比例,以保证冬季有阳光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绿色的景象。

3.1绿化设计理念

3.1.1多重景观空间

“大气而不失精致,小而不失变化”为理念,营造出了多重丰富的景观空间。

3.1.2层次搭配丰富

以至少9~20株以上的苗木数量来营造特色的组团群落种植,确保整体效果有条理。

3.1.3空间对比强烈

大空间的草坪与小空间的植物种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形成深刻的空间印象。

3.1.4质感对比强烈

主要以叶子的大中小、粗细柔硬、比例来形成一定的对比,营造出丰富的搭配效果。利用各植物的香、色、形等独特之美,融合原汁原味的简欧风格元素,创造出大气而别具异域风情的景观,并结合收、放、开、合等植物配置手法进行树木高矮层次搭配,营造出满眼绿色、处处花香的宜人景观。

3.2绿化设计手法

3.2.1地形营造

在适当的空间里创造出地形变化,使整体地形设计更加富有线条感和起伏感,再配合苗木配置使整体的景观效果更突出。

3.2.2视觉通道

以苗木设计创造远观、近观和贴身接触的视觉效果,选用特别形态的苗木来形成视觉曲线,以达到设计的视觉感受。

3.2.3空间营造

以苗木创造出大、中、小空间,开放空间,半封闭空间,围和空间,以各种苗木的特质、形态来创造出适合的立体空间感觉。

3.2.4品种搭配

以软硬质感协调、色彩分明、层次分明的搭配创造出富有特色景观效果的绿化景观设计。

4园林灯光分析

4.1园林灯光设计说明

园林灯光设计要体现园林景观环境特色及建筑风格,在满足功能照明需求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思想,运用景观照明灯具,采用各种照明设计手法,营造一个贴近自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为主题的小区园林灯光环境。

4.1.1功能照明

保证基本功能照明的首要条件,如小区出入口、车道、人行道、入户口、停车场、活动场所等亮度需求较高的区域,提高出入口处亮度,增加灯光识别元素,加强灯光的引导性和识别性。合理的车道照明是保证车辆夜间通行顺畅和安全的关键因素,而活动场所则必须能满足各种活动时的照明需求,尤其是一些儿童活动区、亲水区、泳池等场所,必须保证活动时的安全。另外,设计时还要考虑保安巡逻和夜间摄像监控的照明需求。

4.1.2安全照明

园林景观照明装置因其在户外,必须考虑其损坏、漏电、抗风、抗震、防雷、抗老化、防盗等安全因素,尤其要从儿童的角度来考虑安全保护,在本次的方案设计中必须予以重视。建立和执行一个完善的照明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1.3艺术照明

通过艺术景观照明设计赋予园林景观艺术特点,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特色,展现园林空间美感和整体灯光协调,让人感受到兼容并蓄的艺术文化品味。精心构思,以雅致的灯光烘托出园林景观艺术主题。如绿化植物照明将营造出优雅舒适和贴切自然的灯光环境,而水景则营造出水与光的完美融合,艺术景观小品和景观雕塑的照明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之更加完美。

4.1.4舒适照明

营造舒适的光环境是照明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最基本表现。如环境光色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为此采用3000K暖白光为主,突出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提升空间的人性化,配合少量白光的点缀,营造明快和富有层次的灯光环境。其次掌握好光源的显色性能,如水景、雕塑、植物照明,采用显色性能较高的光源,使景观环境更加贴近自然。另外选用优质配光灯具,采用合理灯具排布、加装遮光设备、暗藏灯具,采用漫反射的间接照明方式来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达到视觉舒适、减少眩光的目的。

4.1.5节能照明

节能是照明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表现。为此首先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划分,深入了解景观的分布、材质、造型特点,合理亮度分布,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其次,要选择光通量维持率和反射、透射比高的灯具,如选用LED、节能灯、气体放电灯等节能的光源。另选择好的灯具附件也是节能的重要因素。采用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和照明控制方式,设置分时段的亮灯模式,能有效节能和增加光源寿命。定期维护和清理能有效保证较高的光利用率。

4.2不同时间段亮灯效果

4.2.1时间段(18:00-21:00)亮灯效果

主要包括基本照明和辅助照明及艺术照明灯光,保证功能性照明的同时突出其装饰灯光的艺术效果。

4.2.2时间段(21:00-23:00)亮灯效果

主要包括基本照明和辅助照明灯光,满足主要道路的功能性照明,营造安全、舒适的照明灯光效果。

4.2.3时间段(23:00-06:00)亮灯效果

此时段为节省模式,主要是部分基本照明灯光,满足主要道路的可行性照明,提供保安巡逻和摄像监控的灯光,满足其夜间的识别和引导性灯光需求。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