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科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1
一、培养好兴趣
1.有兴趣的同学要保持,尚未有兴趣的同学看在高考150分的面子上,天天看、天天记、天天想,慢慢就有了感情,高考就会有回报。
2.如果你现在的数学考分低,说明你很有潜力。文科数学要考及格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需高智商,只要刻苦加正确方法就可达到。
3.学会激励自己,哪怕从考30分到考40分也是巨大的进步。如果老师没表扬你,你就自我表扬一下。经常给自己加油、鼓劲,给自己信心。
二、养成良好的习惯
1.作图的习惯
函数、三角、几何都要用到图,记住、作好、用好图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
2.思考、记忆的习惯
独立思考:不能遇到题目还没有看清有几个条件、该作图的还没作出图就下结论――不会做,就与同学探讨或问老师。至少要对条件作转化,尝试学过的一些知识与方法。
多角度思考:一个题不能只做出答案就了事,审视答案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全用上了;有没有隐含条件;其他选项为何错误;是否有更简便方法;还有哪些题目与其有关联。
随遇记忆:一下课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关键内容;睡觉前回忆一下今天学会了哪些东西;周六回忆这周学了哪些内容,回忆有模糊之处应即刻回看。(不要在放学路上思考学习问题)
3.运算的习惯
运算要求条理清晰,步骤明确,书写工整简洁,有意识地纠正一些常见错误。你可拿出上一次考试试题,分析有几处运算错误,列举出来,看下次考试是否会犯同样错误。
4.审视答案的习惯
数学大题一般有两问,而多数第二问要用到第一问的结论,若第一问出错,则12分就没了,所以常要用特值法检查第一问的结论是否出错。有些答案明显错误的(如计算出一个角的正弦值大于1),就要检查运算过程。有两个答案的,审视是否都可取。
5.提问的习惯,提问有两类
一类是问自己这个题目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样做为什么是错误的;一类是问同学或老师,哪些地方没理解透。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提升。老师接收到提问才能更好地把握进度和难易度。
三、从方法到思想再到能力的培养
学习时可以从以下一些方向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数学方法:代入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分离参数法、反证法等。
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观察、特殊化等。
3.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析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等。
4.数学能力: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计算,空间想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学习过程中做好以下环节
1.预习
了解章节的主体知识;找出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解决课本上的简单练习。
2.听课
课前准备:书、练习册、笔记本、草稿纸、笔、圆规、三角板等。
听课:以思考、理解为主。切忌整节课做笔记(抄黑板),所以笔记要适当、简洁。课堂练习要独立思考,老师未安排讨论的不要讨论。下课后快速回忆一遍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3.练习
做章节练习前要先回忆本章节的公式、定理、方法、典型例题。做题过程:审题、转化条件、作图、运算、审视答案。做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哪个知识点、哪种基本方法,有何技巧,有哪个易错点。切忌做一题对一下答案(或与同学讨论一下),这样很容易浪费时间。做复习练习时可专项训练:练审题、练速度、找技巧、找易错、练运算准确度。
4.复习
注意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细分知识点、方法,经典题例。看笔记、看纠错本、看做过的试题、考题。做综合练习。
五、平时的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
数学是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点之间不能随意连接,要做到有理有据。所以,平时学习不应只讲求量,更要注重质;要一节一节、一章一章的过关,最好不要留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强调理解
记概念、定理、公式要一边想图形或者想学过的定理公理一边记忆,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公式表达该内容。
3.基本训练
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及时完成刚刚学完的内容对应的练习。一步一个脚印。
4.纠错
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争取每看一次错题本就减少一点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内容,慢慢做到熟练。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2
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若是方法不恰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一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帮助老师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次数过多
课堂提问往往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很多老师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的热闹而不分主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为满堂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质疑的机会也比较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若是老师的问题比较多,那样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非常不利。
(二)提问的时候过于随意
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并没有努力研究教材,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提问。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情况,过度的频繁和琐碎,没有分清楚主次。还有些老师提问的时候,问题难度比较大,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课堂很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会给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提问的时候只关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有些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担心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会给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喜欢提问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很难真正提高。这便要求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体会成功。
二、想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想要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问题比较出色,这便需要老师认真分析教材,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关键点进行问题的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一)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比较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在教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小动物们骑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各不相同,有三角形、椭圆形、圆形以及正方形。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看看谁的自行车骑得比较快。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不但能够给学生感官一定的刺激,还能够提高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
(二)提高问题提问的针对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必须具体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明确的方向,这便要求老师备课的时候,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选择那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问或者追问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开始进行设问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好地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问题解决的措施。在教学进行的时候,针对一些问题老师也可以进行补问或者追问。比如说在讲到平均数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数据的展示,在1995年的时候,某个城市的人均年工资是6130元人民币,而到了2005年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人均工资是17727元。在学生思考之后,老师可以提问,是不是这里每一个人的工资都是17727元人民币呢,学生通过思考很容易说不是,这样学生便会针对平均数进行思考,对平均数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提问的时候必须面对所有学生
老师在提问数学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担心若是学生回答不上来,会不会给自己的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是应该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难一些的问题,而让那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控制提问的次数,保证提问的质量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提问学生很多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走,长此以往,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提问质量的重要性,选择那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提问有效性,还能够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3
一、充分相信学生
在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细微处下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总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通过努力、坚持,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进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三、拥有积极乐观的心境,保持平静的心态
一个人怀着欣喜、快乐、兴奋的心情去做一件事,能做不好吗?学生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做事的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做事。魏老师不仅能容纳和理解学生,而且还很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不管什么样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会有自己的“进步”!永远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我们要努力管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论是学生或是教师,要保持内心一分宁静,一种状态,胸怀坦荡,淡泊名利,不断思考,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四、上课听讲法
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培养听力首先从听课开始:老师讲课时,不要东张西望,要集中精神,这是培养听力的第一步。耳朵要边听边记重点,这样方便回家、考试前的复习(笔记最好记书上)。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要插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学回答得不够完美,也等同学说完再补充。
五、课后复习法
我个人认为复习没预习重要,你预习做好了,复习起来自然就容易:复习也要拿笔,第二次看要更有收获,把第二次的收获和看法另外写下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时记重点、生字等知识内容。
六、课外阅读法
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多阅读能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选书。选一本好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阅读时拿一支笔,在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画出来,不一定要背下来,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摘抄就是把你画的那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摘抄和阅读又不一样,它要更深一层。摘抄的内容,光语言优美是不够的,有时一些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能写下来、记下来。课外积累得多,课内阅读你自然得心应手。
首先,读一读,这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须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背诵;自读课文须泛读,有的还须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其次,画一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须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求教于老师同学。
最后,查一查。查什么?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是讲一类题。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何故?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八、要多做习题
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时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九、要勤于思考
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文科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78-02
文科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耐心对待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文科生对人文知识、时代的潮流等有着强烈的兴趣,为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将数学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使他们愿意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数学学习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五种提高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数学知识抢答赛
要引导文科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必须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其愿意学、想要学。上文科班的第一堂数学课,笔者没有着急给学生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给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个活动――数学知识抢答赛。笔者把整个班级按座位分成了4个小组,并为获奖的小组提前准备了一定的礼物。抢答赛的题目是平时在各种书籍、杂志以及网络上面搜集下来的,它们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解答出来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耐心。例如:
(1)只允许移动一个数字,使下列等式成立:62-63=1。
(2)某一顾客到甲店买衣服,甲店的衣服每件成本48元,售价56元。该顾客买了一件衣服,拿了一张100元的钱给店主甲找,店主甲找不开,就拿去隔壁店跟老板乙换了零钱,回来找了44元给顾客。顾客走了之后,隔壁店的老板乙把100元的钱拿回来,说收到的是假钞,店主甲不得不给隔壁老板乙一张真的100元。问:该店主甲损失了多少钱?
(3)一个盆里的细菌,每秒钟就繁殖原来的一倍。经过一分钟,盆里的细菌满了。问:第几秒的时候盆里的细菌占一半?
问题提出后,整个班级非常活跃,学生激动万分,纷纷举手抢答问题,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次抢答赛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对数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发现数学中蕴涵的趣味,让他们觉得数学也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
二、介绍名人轶事
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新的理论或者定理公式等,而每个理论、定理、公式等一般都有第一发现者,文科生对于故事以及历史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个第一发现者入手,改善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
例如,在“集合”这一章,可以谈论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1918年),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介绍康托尔的生平和他在首创集合论的时候所遭受的苦难,并借此激励学生学习的斗志和提升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学习函数之初,可以让学生了解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一个博学多才的“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是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还遍及力学、逻辑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外交等,他还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讲到这些的时候,学生很惊讶: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博学多才的人。借此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并对他们表示充满信心:你们未来也一定能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学习欧拉公式时,有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年);在“解析几何”这一模块,有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当学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说说数学界的王子――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年);学习“韦达定理”时,聊聊代数学之父――弗朗索瓦・韦达(法语:Franç;ois Viète;1540~1603年),等等。
在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的时候给大家介绍相应的名人轶事,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名人共同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还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共同参与,每周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发言,讲解他们对数学的一些认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性。
三、探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之美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涵着大量数学信息。课堂上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相应地补充课外知识。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使课堂上的知识生活化,激起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引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时候,教师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一个月,学生是老板,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投资者第一天投资两块,以后每天的投资金额是前一天的一倍;另一个方案是投资者每天给老板投资10块。此时学生身临其境,因为自己是老板,所以他们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相应的知识。
又如,福利彩票中奖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参与过这种类似抽奖的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把问题分解开来,其实就是我们学到的概率问题。根据当地学生家庭特点,在学习“数学期望”时用实际生活中的养鱼、养蚕等实例来分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学特征,普罗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在数学中,虽然有大量表面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然而其中却蕴涵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然而对于文科生来说,要给大家讲解数学之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内外不断地给大家展示数学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例如,在学到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时,可以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展示数学之美:首先,通过一杯水水面截面的不同形状来认识到数学的真实美;其次,开普勒第一定律与卫星运行轨道的联系可以让大家看到数学的神圣美;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做实验:拿一条细绳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就可以快速画出我们想要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还可以决定他们的圆与扁,给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数学之美。
苏霍姆林斯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教师通过与实际联系,并展示数学之美,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并乐于主动去学习数学。
四、提供成功和表现的机会
乔治・波里亚说“尽量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它”。现在文科生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兴趣依赖于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心理,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功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再从简单慢慢深入。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上,还可以考虑给学生DIY(Do It Yourself)题目,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节。
例如,在学习期望的应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笔者特意把每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给5分钟的时间,叫他们自己DIY一个类似的应用题出来。大家很积极,5分钟以后,就有各种各样的题目出来了。周同学以两家包子店的包子好吃与否举例;徐同学说家里养了两种不同的蚕;莫同学说的是两个盒子里的小球;庞同学举的例子让大家更感兴趣:两个制造炮弹的厂家……出题之后,叫其他组同学起来解答问题,然后再由出题人或者老师帮审核看是否解答正确。一堂课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
五、肯定学生
未成年的中学生往往希望老师能够注意他们,肯定他们,表扬他们。在学习了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之后,笔者更加感受到肯定学生的重要性。文科班的学生在理科的学习上本来就很吃力,有的学生选择文科就是因为数学学得不好。对此,教师应用微笑和鼓励来面对学生,给予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
例如,学习瞬时速度的时候,教师以一个例子出发,一步一步讲解,再把解题步骤写出来,然后叫学生做课后练习。模仿着刚才的例子,按照给出的步骤,同学们一个一个安静地在动笔,特别是以前很少听课的小贤同学也在动笔。笔者走到他身边,对他大加赞扬,同桌吴同学见小贤得到了表扬,也赶紧拿笔与小贤一边讨论一边计算起来,笔者也顺便肯定了吴同学的积极。大概花了5分钟左右,大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互相的探讨中把练习写出来了。对此,笔者很高兴,表扬了全班同学,肯定了大家的进步。当然,学生做的与笔者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抓住他们这一点闪光点,欣赏他们,不吝啬表扬和肯定的语言。学生得到表扬后,心情愉快,极大地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持久,学习热情高昂,整堂课都认真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即使学生不小心犯了错,也不要一票否决。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我们是在不断地犯错和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相信学生,要对他们抱有希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我们对学生的希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去追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的强大的合力中开展教与学活动。
此外,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自己,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打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具备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以此影响和指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学生自然而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 数学学习困境 文科学生 破解对策
文科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尽管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但仍无法有效提高数学成绩,以致当前文科学生中普遍存在“数学难,学不会”等消极情绪。我从事八年文科数学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并在与众多学生交流、辅导中发现,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学习数学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文科生擅长形象思维,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仍然沿用学习其他文科类学科的方式——记忆式,以致经常有学生抱怨:“我怎么老是记不住。”第二,课上以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为目的,课下盲目做大量的习题,不善于将问题归类并及时总结基本的解题思路。第三,普遍缺少反思意识,不能在行之有效的自我监控中学习数学知识,不能有效避免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负迁移,缺少对思考内容的反思。第四,自信心不足,时常出现消极情绪,对于数学的学习时常徘徊于放弃与不放弃之间,患得患失。第五,课堂上时常忙于笔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解题思维过程分析,听课效率低。正因为文科生学习数学存在以上误区,不少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数学枯燥,对数学缺乏兴趣,怕上数学课,怕做数学题,甚至“谈数色变”。要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仅仅依靠改进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帮助学生消除以往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消极情绪。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怕数学的心理障碍,恢复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但学到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而且具备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心理条件。笔者谈谈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学好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文科学生学数学,更多的是要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文科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经济、金融等很多专业仍需要在高中做好必要的数学准备。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几何学来源于土地的测量,数与计算来源于人们对数量认识的需要。数学还渗透在建筑和技术,经济和金融,以及国家管理等很多领域中。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具有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包括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房屋的建造,武器与工事的设计,等等。人类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学生应该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应让文科生了解以上相关内容,逐步消除他们“数学无用论”的观点,为文科数学教学排除障碍,为帮助文科学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把好心理关。
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学好”
由于文科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特别在高一)普遍认为高中数学难学,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务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尤其是在高二的第一堂课中要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于“第一效应”的作用,学生产生“高中数学并不难学”的第一感觉,还要通过正面引导,分析文科生学好数学的可能性,树立信心。
1.时间优势。理科还要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要做大量的练习,精力比较分散,用于数学学习的时间较少,有时间学习是学好的必要条件。
2.有潜在可被激发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成为数学,败也数学”已成为文科有经验班主任、数学老师的共识,文科数学在文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文科学科比较,数学在高考中是最能拉开档次的学科。数学会学了,文科学生学习负担就轻了,自然也就重视数学学习了。
3.学习内容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文科数学难度大幅度下降,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于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教学要求分模块螺旋上升,即使高一基础不是特别好,只要高二继续努力,就一样能学好。
4.文理分科后,数学课堂适当调整,课堂进度变缓,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采取“低适应,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由落实“死”课本,变为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使学生“听得懂,跟得上,做得会”。总之,要让学生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
三、让学生“会学”
让文科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提高学习兴趣,关键的是让学生“会学”。如何让学生会学呢?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悉上课内容,为上好课做准备。
2.课上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嘴到。集中精神,积极动脑参与思维活动,动嘴回答发言,做好笔记。记笔记不是全盘记下,可以记关键词,记自己薄弱的环节,记重点。用一个学生的话说,就是“笔记要记到只有自己看得懂,只属于自己”。
3.课后做作业前要先复习,杜绝一想做数学就拿出科作业纸,抄题目,然后翻开例题,照搬过程,就算完成作业。要在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然后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如总结知识点、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易错点等。文科学生适合准备“错题本”,并在错题后附上“错因分析”,将错解与正解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平时做练习要限时完成,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练习中要正确对待难题,不能因做不出难题而丧失信心,遇到问题自己思考,但又不能对难题过于“执著”,研究依然要讲究效率,思考后还不会可以与同学、老师探讨。课后遇到问题要勤于提问,请教同学、老师,防止问题积累,形成恶性循环。课后的自我学习是一个“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过程。
4.总结解题经验。文科学生在平时解题时,通常不会及时做比较归类和方法总结,课堂上时常忙于笔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解题思维过程的来龙去脉,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有学生说:“老师,我上课时也能听懂,书也能看懂,可做作业或者考试时却不会解题,为什么呢?”这是大多数文科生备受困扰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中心。罗增儒教授认为解题学习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学习是:简单模仿,变式练习;第二层面的学习是:领悟思路的探求,解法的发现;第三层面的学习是:自觉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在暴露学生前两个层面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努力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第三层面,保证学生有独立的解题体验,能从体验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反思能力。当然,对文科班学生要适时进行点拨,力求让学生看到其思路过程的环环相套,甚至力求顺理成章,而不至于产生思维断路。其实许多数学问题求解时都有其思维脉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帮助或者引导学生总结。
以上是我在实施高中新课改文科数学实际教学中破解学生数学学习困境的做法,只要我们做教学中的热心人,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愉悦情境,就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兴趣最直接、自然地转化为自觉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欢愉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活跃、轻松的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参考文献:
[1]王尚志.教育教学研究与案例.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探析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理应严厉,甚至粗暴地推行“棍棒教育”都没错,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政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传统教育方式,贾政可以说是一个“专制家长”的典型代表,对贾宝玉动则训斥、要求过高,很少考虑贾宝玉的想法,结果不仅不能促进贾宝玉的学习,反而使他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叫人代抄诗文,且父子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远了,如今这种教育观当然更是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新世纪教师素养》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即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与有着自身特点与个性的人,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信任,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两次错误就给他插上“坏学生”的标签,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个性教学 尊重每位学生
对于成绩好纪律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告诉他们胜不骄,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做到不当面批评,不挖苦不讽刺,坚持正面教育,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他们,细心寻找,挖掘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和力量。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
在课堂教学中,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成绩。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也可以对这些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在学生中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让成绩好的学生帮着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习,一方面增强了同学感情,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从而提高成绩,客服自卑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体验式教学 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我们的教育只有真正深层次地触及乃至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体验教育乃是提高德育时效性的最佳途径。体验式教育要求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入一种现实的体验过程,并让学生心灵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震撼,进而引起自觉反思,获得醍醐灌顶的顿悟。这样经过学生用心灵和情感的体验换来的觉醒,绝对要比经过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获得的口服而心不服的效果更具有时效性和长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体验式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创新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总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色彩缤纷的图画、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语文之美,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激情之火越烧越旺。
单一的教法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就像万花筒一样,能让学生着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虽无定法,但必须讲究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每节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联系社会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佐证和补充,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兴趣的延续性。
河流、山川;蔬菜、树木;这也是教学的一个优势,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操作、比较、猜想、交流和反思能很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延续自主学习的兴趣,现实情况的提供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诸如社会环境、人口发展的等的状况,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次写作课前,我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帮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洗衣服,回来总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什么拎洗、揉洗、搓洗、刷洗、捧洗等等。特别是有一个同学写作时写到“脚踏法”,作文写到:我先用温水把洗衣粉发开,再把大件的衣服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用双脚不断的踏蹂,十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就行了;同时,洗衣服也与我们学习一样,有侧重点,如:衣服的领,袖口、前襟是洗涤重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验就是我们要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兴趣的产生直接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每当学生真正体会认识到某种活动能满足自己需要时便会积极地主动的认识该活动从而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赋予满腔的热情,开发和利用与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资源,会更好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晋杰.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 积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山西电教,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