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著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著摘抄范文1
2、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红字》
3、凡是想依正路达到这深密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文艺对话录》
4、曾几何时,男人们和颜悦色,他们声音温柔,话语讨人欢喜。曾几何时,爱情无所禁忌,世界是一首歌,歌声动人心弦!又是何时,一切都成往已。——《悲惨世界》
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6、每当太阳西沉,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喧闹,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如此无法平静。——《在路上》
7、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8、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喧嚣与骚动》
9、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汤姆叔叔的小屋》
名著摘抄范文2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去读书,那无疑是值得称道的!让读书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让学生伴随着书香一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读书!
【关键词】读书;书香;成长;名著;方法;兴趣;快乐;读书;笔记
有人说,古人读书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加官进爵,以便拥有崇高的地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也有少部分人是为了报效国民,以施展远大的抱负如范仲淹,如陆游等;还有极少数人为了陶冶性情,来增加生活的趣味如李煜,如晏殊等……
那么今天,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对于阅读,有的人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一切都可以应付了事。果真是这样吗?
记得余秋雨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使思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而我自己则在边教学,边思考;边思考,边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对于名著阅读,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怎样的阅读要求?阅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要求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也就是说,对于名著,学生是喜欢读也要读,不喜欢读也要读。那么,我们能否揭开应试面纱,认清读书的真面目,引领学生把读书融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伴随书香茁壮成长?能否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思想,捕捉作者智慧的火花,从中,得到精神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安慰、得到素养的涵养,在源源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收获作者的思想,也将源源不断的激发自己的思想,以致使自己成为感情丰富的人,也让自己变得成熟呢?下面是我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1 合理安排好阅读名著的时间及内容
一个学期需要阅读多少本名著,在语文课本中有明确的规定,在开学第一节课就要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名著阅读任务,让学生知道阅读名著的时间主要靠课外。当然,每个星期能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名著,教师巡查指导,那是最好不过了,而且,这也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可是,鉴于时间有限,名著阅读必须安排到课外去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多为学生着想。每天可安排的抄写作业可以很多,各教师可根据各自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删减部分这样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每日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双休日还可以再多看一些内容,阅读时间还可以更长一些。教师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一本一本地阅读,不能漫无目的地东翻西看,因为这样读书将会导致毫无收获,徒劳无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每个学期要阅读的名著并不多,只有两三本。所以,要合理安排好阅读的时间及内容并不难,只要老师稍微动一下脑就可以完成好。
2 联系课本的名著导读知识,引导学生把握名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指导学生把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每一册书都安排有相对应的名著导读,教师和学生都应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本里的导读内容,先大致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本的导读知识,在默读过程中划出概括作品思想内容的语句,圈点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重点词语。然后把这些重要的内容朗读一下,先从大致上粗略地去把握一下作品的思想与人物。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作品。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①“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1]”,“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2]”,可是,后来是什么使他变成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3]”?②作品究竟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故事来表现祥子的变化的?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为什么说祥子与虎妞的婚姻为什么注定是一出悲剧?③“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的盘剥。[4]”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要求,为什么“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5]”?④虎妞的性格是大胆泼辣的,可为什么她会有点变态呢?
每次布置学生阅读作品之前,我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把握一定的方向去阅读,同时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我告诉学生,阅读作品不能只为追求情节而阅读,这样的话,阅读的收获就小了。作为学生,更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就是说,我们不能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读书,聪明的人会懂得从阅读中吸取作品中的营养,使自己得感情变得更丰富,视野更开阔,理想更远大,使自己在阅读中慢慢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自信,更坚强,更富有同情心也更有内涵等等!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作为老师,都能这样去指导学生阅读,学生肯定会有收获的,而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效果是不错的,收获当然也是令人欣喜的!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都能亲历阅读的快乐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确实是一个让老师有点伤脑筋的问题。
我想,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我经常把自己阅读的体会告诉学生。我告诉学生,我很喜欢阅读,这是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的习惯,直到现在,无论多忙,我都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我常常在阅读中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慨叹他们的悲欢离合,在被感染中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那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我的学生大多数愿意相信自己的老师。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激起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学校的图书馆、教室都可以成为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教室内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当然,创设良好的环境,只在图书馆和教室阅读都是不够的,因为阅读名著是一项磨炼人的精神意志的活动,因此,电脑室也常常列入我们的读书阵地,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阅读时非常投入,常常听不到下课的铃声。至于课余时间的阅读,如在家里,我同样鼓励学生各自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悲欢离合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莫名的快乐,学生的兴趣不就有了吗?到了痴迷的程度,学生们对于名著怕是爱不释手了吧?
另外,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家的生平、著作、成就以及作品的精彩片段等,也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的手段之一。
4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阅读名著,不能只追求情节,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勤做摘抄,写一些读书笔记,写一写读书心得等。
4.1 勤做摘抄,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
摘抄是一种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如好词、好句摘抄分类摘抄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是对每天阅读的整理巩固。教师可做不定期检查摘抄,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摘抄的形式有很多,如:语录式摘抄,可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等;内容提要式摘抄,可概括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内容赏析式摘抄,可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等等。
4.2 写一些读书心得,以便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如果说摘抄和简单的读书笔记是一些比较零散的东西,那么,读书心得则可以是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感想。是读者在对作品有了比较深刻印象之后的情感体验。学生只要是认真读阅读过原著,就总有话要说,这种情感的体验也许会很容易引起大家都共鸣,也许有人会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去读书,那无疑是值得称道的!让读书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让学生伴随着书香一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读书!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老舍:《骆驼祥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注]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2]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3]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
名著摘抄范文3
1.初中生要阅读经典名著
名著导读:顾名思义,是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指导性的介绍的文字,主要是对作家作品的一些简单的介绍,可以使读者快速了解相关内容。名著导读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一般采用的是公认的评论,对初学者来说是一种解读的工具。读者理论:认为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级关系中,读者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意义的积极生产者。文学作品像一部乐谱,要求演奏者将其变成流动的音乐。只有阅读,才能使文本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这充分肯定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阅读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参与行为,课外阅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性。新课改的语文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多了解作品,并阅读原著。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展开想象和联想,扩大心灵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采用的是“作家作品简介+精彩片段+点评”的呈现方式,编辑意图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希望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段,读了精彩片段就更想读整部的作品。所以,名著导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知识、拓宽视野,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可以说,名著导读把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2.采用浏览式、精读式结合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初中生,如果要求他们都采用精读法,那么是不切实际的,一是初中生学业繁重,没有很多富余的时间进行精读。二是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必将大大减弱。如果只采用略读法,那么初中生的阅读必将流于肤浅。因此,初中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就是浏览式、精读式相结合的阅读法。精读是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可以采用此法。这类名著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浏览是指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指的就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速读一般包括下面几步:先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有关信息,知道这段文字讲的大概意思,并将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观点、证据等找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综合,概括出这段文字所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初中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原因之一就是外国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及心理分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甚至是跳读的方式阅读。
3.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程内容多以概括名著故事梗概和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社会影响、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为主,兼以一些精彩的名著片段赏析,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生阅读的思想意识。对此,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并不以名著内容知识点的识记为课堂目标,而是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是名著导读课堂永远的“魂”。例如,在《简・爱》名著导读课堂上,笔者播放了电影的相关片段,其中女主人公“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这段台词,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激发了他们阅读这篇名著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把这段话专门摘录出来,组织学生们深情朗诵,并逐一展示,有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了这篇名著的情感基调。
4.整体感知,局部品读
西方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他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知觉是先感知到整体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多成分的。教学实践证明:由整体到局部进行阅读教学是符合学生把握事物的思维规律。很多老师都意识到名著导读中的节选相对于整本书而言,其实正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节选的片段无论怎样精彩,毕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话,那么名著导选中的精彩片段充其量只是个引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简单的好奇心,在认真阅读整本书后,再勾连教材中的选文,深入领会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纯熟的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5.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名著摘抄范文4
一、搭建多样化平台,激发阅读乐趣
我们学校努力建设书香校园,让名著阅读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
第一,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处处阅读、时时阅读”的教室和校园环境。
第二,语文教师要先成为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者。我们在地市级课题“小学‘举一反三’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发现,经常带领学生阅读与课文表达方式相同的阅读材料,将名著中的重点部分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后,带领学生品读名著中的相关片段,打通课内阅读与名著阅读的通道,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要把规定的名著阅读书目中的必读和选读书目读完,并且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语文教研组都要组织三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通过教师读书沙龙等形式,交流读书方法,加深教师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三,建立“互联网+”模式下的名著阅读交流平台。学校围绕每学期教研中心规定的必读书目,在校园网创建名著阅读专栏。具体板块包括读书推介、大家谈、名人读书方法、读书征文、读书故事、读书心得、书评等栏目。
我们还经常会通过班级QQ流读书心得将每周六周日晚上六点到八点定为“聊书”时间。师生之间互相推荐名著;学生可以与班级同学、其他家长、任课教师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感悟。
二、探索有效的阅读模式,提升阅读效率
名著阅读要得法,才能扎实有效。为此,我们重视教给学生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不断创新名著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1.教给学生名著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批注法、读写结合法、对比阅读法、点线梳理法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阅读名著,培育其真情实感;带着问题来阅读名著,提高学生释疑解惑的能力;带着想象阅读名著,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2.上好名著阅读指导课
为了上好名著阅读指导课,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多次名著阅读课专题培训,开展了多次关于“名著读书单”的设计研讨会,探索出了“读物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基本教学模式。
“读物推荐课”基本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展示书名;
设置悬念,巧妙荐读;
精选片段,初步感受;
制定计划,课外阅读。
“读物交流课”基本教学模式:
回顾书本,畅谈收获;
提出困惑,质疑问难;
精选话题,深入指导;
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三、开展特色化活动,丰实阅读体验
特色化活动需要有效的时间保证。为此,我们将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进行了整合。每周安排两节连堂的名著阅读课,并设计了名著阅读特色作业,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计特色化作业
特色作业一:“名著读书单”。
“名著读书单”包括疑问角、收获亭和趣味练习三部分。其中,趣味练习是我们的特色设计。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性题目,巩固读书效果,如,通过提炼名著中的人物特点,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通过“连连看”的题目,让学生熟记名著中的人物、特点及典型事件;另外,还有“小法官巧判断”“众里寻他”等趣味题目。“疑问角”是让学生记录下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通过查阅资料、问家长教师等方法找到答案。“收获亭”主要用来概括章节内容、人物感情和写作特点。
特色作业二:《与书为友》摘抄本。
《与书为友》摘抄本是让学生摘抄名著中的优美段落,记录读书心得体会的地方,学生可以把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在读书交流课上与同学分享。
特色作业三:“书香漂流日记”。
为学生精心设计阅读名著“书香漂流日记”,使“书香漂流日记”成为学生喜欢记录与传阅的名著交流作业。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加强探究性名著阅读作业和主题研究性名著阅读作业的设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2.家校齐抓共管,确保名著阅读的全方位开展
学校规定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在家至少要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名著,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要抽出4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家长要监督学生完成名著读任务,并填写“阅读记录单”,包括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阅读章节以及家长签字。
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每周在家要完成3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在笔记上写明每周名著阅读的相关书目及具体的章节。
寒暑假前,从下学期推介的名著中分别选取两部名著,作为学生的假期必读书目。此外,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我们还会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适当推荐其他书目供学生选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助推名著阅读的开展
我们在一、二年级组织故事大王比赛、手抄报评比、词语接龙等活动,三、四、五年级组织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名著征文大赛等活动。
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是我们的名著诵读“脱口秀”时间,在语文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和同学聊书,可以向同学推荐好书、分享读书体会交流、复述名著故事等。
我校是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每班平均30人,坚持下来,每个学生每学期平均有十几次的机会进行“脱口秀”。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口语交流平台,是为了给学生更多锻炼展示的机会。我们一直相信:说得好,方能写得好。
4.建立名著阅读等级证书制度
根据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可以向给学生颁发小书迷、小书星、小书博等证书。各学校要通过分级阅读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下面是三年级的阅读考级卡:
名著摘抄范文5
学生作文难,难在于不会观察生活,有人说现在学生没有生活,每天两点一线——家、校。我却不这么认为,现在学生接受信息量是很大的,坐在家里便知天下事,看电视可以接受很多信息,尤其上网,更可查到很多资料,还可以和外界交流。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接触的新生事物多了,没有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学生接受信息量大,反而漠然了。八九十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学生读名著,那真可谓如饥似渴啊。他们从名著中积累词语,学习写法,吸取营养。而现在学生的阅读却受到了电脑、电视的冲击。名著都编成了电视剧,孩子们都不喜欢看文本了,哪知道原著是电视剧所代替不了的。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要善于观察,注重积累。我根据自己教学的一点经验,谈谈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如何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善于观察,用心体会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会观察人,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学会观察景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即使是室内也有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老师应该在学生写作文前,带领观察自然景物。初春,带领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让学生削去枯黄的冬衣,看那在枯草下孕育的新的生命;夏天,带领学生去看那漂浮不定的云,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秋天,去看那丰收的果实,看那农民的笑脸;冬天,打雪仗,堆雪人,欣赏北国风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形形的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听他们行为举止,记录他们的故事;生活中有各种有意义、新鲜的事:如游泳、做饭、看戏等。写作前带领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游戏过程。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书写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用心体会生活。独生子女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老师的爱,认为父母老师的付出都是应该的。认为爱至少应该像玫瑰般轰轰烈烈,像牡丹般富丽堂皇。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懂得爱像平平淡淡的茉莉。淡雅中散发出幽香。让学生从平凡中发现真,从平淡中懂得爱。爱常和小事结伴。观察妈妈粗糙的手,观察老师额头上的皱纹;了解妈妈劳动的辛苦,了解老师工作的劳累;懂得父母,老师对我们的爱。只有心中有情,才能笔下有爱。才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让学生伸出了一根根触角,探寻生活中的爱。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注重积累,从名著中汲取营养
有了生活,作文还要有词语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作文没有词汇量的积累,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积累,“学理如登塔,学文如积沙”的比方,就是对积累特点的最佳概括。
首先,从课文中积累。中学语文都是经过筛选的名家名篇,摘录优美段落,达到熟读成诵。在写作做中,就不会词不达意。
其次,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尤其课标要求的中学生必读中外名著,要规定一学期读几本书,在读中积累语言,从名著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积累时采取以下几点做法,效果会更好。
1、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须在阅读时进行准确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不懂课文不能背诵课文。
2、摘抄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中,,随时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将会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
3、分门别类积累法 。学生有针对性的积累。描写景物方面,积累描写四季景物词语,从古今散文中摘抄优美语句,从古诗词中找优美诗句,整理成册;写人物方面的,可摘抄古今中外小说中描写人物片段,加以比较,学习写法。
名著摘抄范文6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之功,必须是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习得和技能的获得是密不可分的,是统一认识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额的。在学习过程中,单靠教师的讲授和阅读书本知识,还不能掌握完全的知识,只有通过相应的技能操作和练习才能进一步理解并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现以我几年来注重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重视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2.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新授课时一般要经历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如果教师自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听,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新课标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师生之间平等相待,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W习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努力创设生动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学习语文的阅读技能,将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养成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的习惯。
3.开辟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
4.展示摘抄成果,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课题组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课堂上教学的渗透,如用"课外朗读摘抄本"的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小小的摘抄本上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阅读的相关链接。定期检测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的,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