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递爱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递爱心

传递爱心范文1

14时22分12秒,四川、汶川的大地突然一声闷响,就山崩地裂,有的大山倒下来,一下就填平了一个村庄。岩石塌落和泥石流从山上“光临”村庄,还有一些巨石堵塞了河流,造成了堰塞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光临”村庄,给下游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最可怕的是大地的怒吼,大部分楼房、学校都应声而倒,把无数无辜、可怜的老百姓和孩子埋在了地下。

政府马上行动!时间就是生命!解放军日夜操劳,无畏地冒着被倒塌的房子压垮的生命危险去救援被深埋在废墟里的人们。人们的爱心组成了一片爱的海洋,全国13亿人民都献上了自己的爱心。

噩耗传来

敲击了你和我的心扉

大地绝裂

空气凝结

夏季的寒冷

能否将你我冰封

无奈地离去

那凋零的花谢花开

掩盖不了那死亡的节奏

无奈的悲剧

那震动的大地山川

震动不了那哀悼的节奏

我并不想哀悼

残忍的片段让眼泪哭泣

孩子的哭声

飘荡在云霄之间

簌簌流下的眼泪

流淌在万般无奈和伤心的心坎中

我并不想哭泣

寒冷的世界让空气凝结

我并不想看到世界“沉没”

有人并不想和死神待在一起

却不得不在挣扎中窒息

土层下的孤儿

你们不要哭泣

不要将你们的眼泪

化作无望的尘埃

请你们抬起头

希望的光芒

正向你们照来

我们大家都是一家人

我们会将13亿颗爱心都拼凑起来

就算只有那微弱的烛光相伴

爱也足以让我们心中的热火复燃!!!

传递爱心范文2

怀着这样的心,我某天突发奇想,在微博上随意搜索北京、西施、领养几个关键字以后,圆圆那可爱的模样就这样出现在我眼前了。它和饼饼太像了,以至于一时间我泪眼婆娑,为了认识圆圆,我关注了张阿姨的微博,了解到张阿姨和女儿共同创建的救助小院。

圆圆和张阿姨结缘是在2013年北京的深秋,当时才6、7个月的它在车底下躲着来往的人群,阿姨一声温柔的呼唤让它放下戒心,从此小家伙不再流浪,有了自己临时的家。因缘际会,圆圆一直没有等来它的有缘人,这几年陪着阿姨从单元楼搬到通州的小院。它也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随和乖巧的大姐姐,也会照顾新来的成员。

时隔两年后的深秋,我遇见了它,圆圆的出现仿佛为我注入了动力,生活不再浑浑噩噩,于是在和阿姨联系两个月后的某一天,我挺着8个月的肚子去见圆圆。张阿姨50多岁,干净利落、和蔼可亲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说起救助,她和女儿可是比较资深的老救助人了,从最初的单纯喜欢到后来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经过张阿姨的手救助的孩子都有了好的归宿。从最初几只小狗到现在几十只小狗,张阿姨从城里的单元房搬到了通州的小院,这几年张阿姨为了照顾狗狗独自搬到小院生活,小院干净整洁,根据狗狗的不同情况,阿姨为它们分了三个生活区,老幼病残要随时照顾的安排在自己的起居室,小型犬在客厅,中大型犬在前屋,个别调皮捣蛋的家伙还有自己的小单间。

不同于其他救助中心里小狗脏兮兮的模样,小院里的狗狗个个儿干净漂亮,容光焕发,阿姨说虽然给它们定期洗澡自己会累点,但谁不喜欢干净漂亮的小狗呢,这也是帮它们能尽快找到新家的方式。在小院的狗狗中不乏有纯种犬,“金毛、博美、贵宾”都是小院的常驻民,它们无不例外都是因为疾病被抛弃。

印象最深的是一只叫毛毛的“金毛”,憨憨的它行动总是慢半拍,阿姨说毛毛有严重的癫痫病,需要每日吃药,定时打针。因此脑子总是处于随时可能会晕厥的状态,智力也受到药物治疗的影响,因此总是憨憨傻傻的,很多时候它会无意识地大小便失禁,护理起来相当有难度。比起护理,最让阿姨难过的是它频繁犯病,2015年的冬天,毛毛的病情加重,癫痫发病时阿姨夜不能寐,整宿对它照顾。类似这样的情况在阿姨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每每看到关于毛毛的消息,我总是很心疼,心疼毛毛,也心疼日夜照顾毛毛的阿姨。

“纯种犬实际上很容易患上原发性疾病,尤其到了老年,小院里的每只纯种犬都是因为不同程度的疾病被人抛弃的,这只小博美被我救起的时候年龄就已经很大了,现在心脏、关节都有问题,每天要服药。还有这只小贵宾犬,是因为腿有问题站不起来被人遗弃的。我带它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做了手术它就能够痊愈,现在的它已经手术完成处于恢复期,已经能跑能跳了。养狗啊,一时兴起的人多,能负责任的又太少,所以找合格的领养人真是太不容易了。”张阿姨对我说。

问起现在小院的情况,张阿姨直言自己的小院不同于大型的救助机构,定期都有固定捐款,小院能建起来多亏这么多年结识的好心人,每年小院的房租以及柴火费都是微博微信上爱心人士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如果有小动物需要大手术费,用较高时也会众筹。多数情况下小院狗狗的费用还要靠自己和女儿的贴补。偶尔还有人会送来粮食等物资,非常感恩每个对小院出资出力的有爱之人。

传递爱心范文3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伤员到达医院的当天,天下着大雨,看着一个个原本身体健康的同胞震灾中多处骨折、失去自理能力,望着他们那一双双充满忧虑、悲伤和无助的眼神,义工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伤员感受到三秦人的温暖。护理队要求大家走路要轻、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给伤员接便盆要对准、抹药要细心、洗头要防止水流进眼睛……

次央帕姆是一位年刚25岁的姑娘,左腿严重骨折。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和父母亲联系不上,每天以泪洗面,不愿吃喝、不配合医生治疗。“爱心人”(网名,以下出现的义工名皆是网名)每天陪着她,劝她吃喝,哄她打针吃药,为她接屎端尿,想亲人时陪她流泪,开心时陪她唱歌。“爱心人”成了次央离不开的人。原本人人都把53岁的爱心人叫“爱心大姐”,经过一段护理相处后,次央帕姆发自内心地叫起了“妈妈”。自此,全体藏族伤员不管老少,都叫起了“爱心妈妈。”正在次央刚做了高位截瘫手术,痛苦不堪、左右离不了人时,“爱心人”82岁的老母亲犯高血压住院输液,家里姊妹轮流陪护。按说一贯孝顺的她该回家护理老人,家中小妹也电话不断、埋怨不停。可这边是一个受灾截肢的民族姑娘,她在西安举目无亲,自己家好赖还有别的亲人,如何能扔下她不管?“爱心人”说:“我那会儿好难、好难呀”!好在老母亲理解她在代表陕西乡党帮助玉树同胞,是正事,制止了家人拉她的后腿。

还有好多像“爱心人”一样时刻为伤员着想的志愿者。“义薄云天”是西安雁塔区政府工作的职工,在二附院照顾伤员的日子里,他每天提早到单位处理自己分管的业务,下午直奔二附院。什么活重?侍候伤员大小便、送伤员查体、给伤员擦身抹药、为伤员洗头,他都抢着干。什么事琐碎,陪伤员聊天、散步、购物都有他的身影。为让伤员感到家的温馨,义工们给伤员次央帕姆、菜东、江措在医院过了生日,“土豆”还募集了4辆爱心车,同“爱心人”、“诺言”、“小朋”等将能自己行走、乘坐轮椅的伤员拉到大雁塔、曲江池公园参观。义工“小鱼儿”的爷爷去世,他回家处理完丧事后,立刻又赶来病房,继续参加伤员护理。“白菜”、“打拐”、“海的孩子”、“千千”、“梦飞海岳”等每天提前来到医院,给伤员翻身、按摩、处理大小便,陪他们聊天。这种亲人般的温暖,分散了伤员肉体上的痛苦,驱散了弥漫在他们心中远离家乡、孤苦伶仃的阴霾。

为藏族同胞再累也要坚持

“文希”在临潼铁路部门工作,在单位上一次连班,可回家休息两天。她听说玉树伤员来西安治疗需要护理,便积极报名参加。一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要从事伤员护理,加上语言不通,会碰到想象不出的各种困难。医院由于扩建,院子中路面坑坑洼洼,为不使伤员因颠簸而引起疼痛,她们几人在送伤员去拍片查体时,要用力把病床抬起来,一直抬到检查地点。这对一个20来岁的女孩来说,是一个很重的活,很多时候都感觉支持不下去了,可想到一松手伤员就要受疼,硬是咬牙坚持到目的地。这样一天下来,男同志都感到吃力,女孩子更是浑身酸痛,手痛得碗都端不住。几个年轻人,过去从没给人接过大小便,看到脏东西就不由得想干呕,可在玉树伤员面前却显露着毫无障碍的爱心。“文希”每次从临潼来医院,往返路费要掏12元,晚上加了夜班,只好在往返西安的公交车上补觉,那种辛苦,是长这么大第一次领略。个别伤员在西安的亲戚不了解情况,以为他们是花钱雇来的,呼来喝去。听说志愿者是义务奉献后,这人还嘀咕“他们脑子进水了吧”。这种话传到耳中,她真动摇过。可转念一想,为了让藏族同胞感受到志愿者的爱,个人的一切付出,值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伤员敬佩她、喜欢她,同她亲如一家。曾是最任性的次央帕姆换上假肢进行康复训练时,谁的话他都不当一回事,只要“文希”在场,她总能老老实实地进行锻炼。

同样,为一份爱心传递而前来默默奉献的志愿者还有“春来草自青”、“上善若水”、“米若”、“吉祥天使”、“麻迷儿”、“鹿鹿”、等。他们在精心护理伤员的同时,为了活跃病房的气氛,还发挥专长,给伤员讲笑话、吹葫芦丝、唱歌。总之,不管每天工作多么疲惫和劳累,志愿者都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和灿烂的笑容留给伤员,始终保持了对伤员满怀热情,细致入微地做好护理工作。

爱心行动汇集爱心人

关心藏族伤员的,不光是西安义工。已经退休、家住在西安东郊的范师傅,在长安县做保安工作的张师傅,在雁塔区政府工作的黄师傅和“梦飞海岳”,他们虽然不是志愿者,但源于对藏族同胞的关爱,分别自行联系找到医院,加入义工行列,同志愿者一样,耐心地帮助伤员洗脸、洗衣服,给伤员喂饭、喂水,协助医生为他们透视拍片、换药,帮他们排遣寂寞,常常天都黑了,范师傅还在同想家的伤员索南聊天。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志愿者丝德莎,同西安志愿者一道护理伤员,为伤员们演奏小提琴。伤员们看到这么多志愿者关心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玉树伤员分两批先后送到西安“二附院”,由40名义工组成的护理组考虑到志愿者全是利用工余时间、无偿工作,所以按上下午排班,参与护理的人员实行两班倒。个别同志因特殊情况来不了,事前打招呼,由护理组及时调整护理人。 “爱心人”、“文希”、“小向日葵”等,就曾主动替班“连轴转”。很多同志,像“春来草自青”、“米若”、“白菜”、“大拐”、“海的孩子”,特别是“吉祥天使”、“麻迷儿”等退休老人,每次都早早赶到,投入护理工作。同志们劳累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可看到伤员从只能躺在床上到能够坐着轮椅出去散心;从需要别人喂饭、喂水到自己能吃喝;从只能在床上大小便到能够自己蹲马桶;从神情沮丧到大声歌唱,为伤员的伤情挂肚牵肠的义工们都十分欣慰。志愿者和伤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考虑到义工的辛苦,医院在“5.1”期间替班让义工休息几天。伤员们以为是医院不让义工再来,对领导发脾气、提意见:“为啥不让他们来,他们碍你们什么了?!”。有的给义工打电话,“你们不管我们了吗!不要我们了吗?我们离不开你们,做梦都在想你们,你们知道吗”!听到伤员们发自肺腑的声音,义工们非常感动,大家暗暗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到底,直到把伤员治好送走为止。

传递爱心范文4

2010年7月21日,乌鲁木齐各大媒体上一则近百字的短消息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家长,自治区团委、少工委开展新疆少年儿童“融情夏令营”,面向社会招募50个志愿接待家庭,

一时间,自治区团委的报名热线电话就被打爆了,汉族家庭、维吾尔族家庭、回族家庭……“我家孩子5岁”、“我女儿上高中了”……打进电话要求报名的人数远远超出需求,工作人员只好作进一步筛选,最终选定了17对志愿接待家庭。

这些志愿接待家庭的家长来自社会各个行业部门,虽然身份不同,但大家的心愿都是一样的――作为新疆人,维护民族团结,做一点对民族团结有益的事,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爱能将孩子的心捂热

毕登霞老师恐怕是所有接待家庭中最年长的家长,她的女儿早已工作,按照要求她不符合接待条件,但她的一片诚心让工作人员破例接纳了。

当记者采访毕登霞老师时,她一再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足挂齿。”对孩子,毕登霞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满满的爱,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孩子。

这种爱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毕登霞的心灵在少年时代就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毕老师从小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解放前就是军官,在军事训练途中她的父亲捡到了一个维吾尔族男孩――尼牙孜。她听母亲讲述说这个维吾尔族小男孩当时长满了头癣,周围人见到孩子都嫌弃他,父亲见此情形,二话没说就把男孩领进自己的家,母亲把孩子从头到脚洗漱干净,换上合适的服装,从此以后这个男孩就成了毕老师家的成员。母亲忙着给孩子治头癣、做衣服,孩子病愈后父亲将他领到部队当了一名勤务兵,后来调到南疆军区部队,从此便与毕登霞家失去了联系。

父亲的这一行动给幼时的毕登霞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父亲在她10岁时就去世了,但她无论是到哪里,就把民族团结的事做到哪里。

经常暂居在女儿冯爽处的毕登霞老师看到报纸上招募志愿家庭,她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得知自己终于批准过关,便早早筹备两名结对孩子的活动内容。冯爽住在自治区民宗委家属院,对母亲的这一行动全力支持,专门通知街坊邻居的孩子准备节目。临近八一,毕老师想请部队的战士到家里来共同参与活动,后来这一想法因为种种原因搁浅。7月31日下午6点左右,她和老伴接上两位结对孩子努热古丽・毛拉买提和卢欣雅到外面的清真餐厅用餐。回来后,女儿冯爽早已准备好瓜果美食,民宗委的孩子们准备了变魔术、摇呼啦圈、跳麦西来甫等节目,欢乐的演出让毕老师觉得孩子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南疆的弦子条件较艰苦,通过一对一融情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北疆汉族朋友对他的关爱。我相信再冷漠的孩子,他的心总有被捂热的那一天。”

今年56岁的毕老师曾经是米东区教育局的机关干部,了解青少年心理。她认为,民族团结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青少年心灵纯洁无瑕,应通过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的小事把民族团结这件大事做好,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牢牢根植于孩子心灵深处。

情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化

新疆师范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副院长孔雪晴也是志愿接待家庭之一,当她从报纸上看到自治区团委招募志愿接待家庭时,以最快的时间报名参与。

在师范大学从事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的孔雪晴,说起自己与维吾尔族的感情渊源,似在讲述自己家的老一辈故事。

孔雪晴的父母十七八岁就来到新疆,时,她的父亲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拜城县亚吐尔公社。曾经在城市里饱受白眼歧视的孔雪晴,至今也无法忘记公社里维吾尔族乡亲那纯朴的眼神,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接待了她们全家人。

“我7岁时就在维吾尔族的氛围中生活,全公社没有一家汉族人,虽然那时物质很匮乏,但我们家和维吾尔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在精神上觉得很快乐。”

由于她的父母当时承担着很重的农活,几乎没时间照管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随时推开任何一家维吾尔族乡亲家的大门,可以像在自己家一样吃他们的馕。”孔雪晴说。

“邻居家的维吾尔族大妈为我梳小辫,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我头发上抹树胶。”这一幕幕场景,虽然过去已有近三十年的光阴,但孔雪晴至今回忆起来仍然感觉很温暖。

正是由于青少年时代在南疆生活的经历,让孔雪晴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也正是这一语言优势让她留在师范大学,并且一干就是19年。

“作为一位乌鲁木齐市民,加之又是教育工作者,看到自治区团委开展这项活动,认为很有意义。我是发自内心愿意接待这些远方的孩子,如同接待远方兄弟姐妹的孩子。我也想通过参与这个活动给自己的孩子传输一种思想,父母亲是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民族观念。”孔雪晴说。

当天她们全家接上两个孩子后,先在外面吃饭,家里早已准备好各种民族食品和瓜果,吃完后,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踢足球,然后儿子把自己所有的电动玩具拿出来跟小伙伴一起分享。孔雪晴的房子很大,她原计划每个孩子各睡自己的房间,可孩子们玩熟了后非要睡在一起。

当晚那个南疆的小男孩不脱鞋子,他不好意思地对孔雪晴说自己的脚很臭。孔老师说没关系,随后立即到小区药店买了除臭药粉,给孩子泡上,还叮嘱他回家后坚持用。

“我与少数民族一见面就可以聊得很近,这就是我会说维吾尔语的优势。因此我很赞同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倡导公务员必须会维吾尔语的上岗要求,学‘双语’应该是互相的。”谈到这里,孔雪晴露出一脸的自信。

和谐是各民族共同的心愿

玛尔哈巴・哈斯木是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的机关干部,她的女儿阿丽娅也与结对孩子住了一晚。

当记者采访玛尔哈巴・哈斯木时,她首先特别感谢自治区团委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这样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她的女儿度过了一个很开心的假期,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她的女儿阿丽娅是乌鲁木齐市59小挑出的唯一一位少数民族“融情夏令营”少年,阿丽娅被选出后非常兴奋。玛尔哈巴・哈斯木说,学校的激励和肯定让她们全家很感动。

作为家长,玛尔哈巴-哈斯木认为,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进步,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爱护,孩子们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热依汉古丽是新疆少年报社的工作人员,她希望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越多越好。通过参加活动,自己的儿子结识了巴州一位很优秀蒙古族家庭的孩子,他们关系相处得特别好。孩子们通过参加活动一下子长大了,独立了。热依汉古丽说,让孩子明白团结的含义就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和谐相处,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家长们通过孩子们的行为,也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维护好和谐社会的安定局面。

住在六道湾煤矿家属楼的阿依古丽是志愿接待家庭中最特殊的一位,她有两个孩子,大儿子12岁,小女儿7岁。阿依古丽从事清洁工公益岗位。儿子出生后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阿依古丽独自带着儿子。7年前,她又捡到一个汉族女婴,她咬咬牙坚持抚养至今。阿依古丽说汉族和维吾尔族不分彼此,虽然她现在凭借自己力量养育两个孩子有一定困难,但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大儿子的学费一直由汉族班主任来承担。她参与这个活动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感受自己家庭的团结氛围。

传递爱心范文5

她曾两次参加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她曾担任首位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队长,前往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从事中文教学工作,传递着来自中国民间的声音;她曾在四川绵竹为汶川地震的灾区群众做心理指导,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她曾在上海世博会筹备之际,参与编写了城市志愿者读本、接待北京来沪参博的志愿者,尽职尽责。

一次次的志愿服务让她深刻体会到:“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的确,志愿服务是艰辛的,即便是记者周日在电话中采访她时,她依然奋斗在志愿活动的现场。是的,她是真正拥有纯粹快乐的人。

“帮助他们,是一种责任”

冯艾从小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大学期间,冯艾利用暑假组织光华公司员工在安徽颍上县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每年坚持前往当地希望学校对口扶贫,用他们勤工俭学的收入先后资助了50余名当地学生。不仅如此,冯艾还参与发起建立复旦大学“爱心基金”,吸纳复旦校友和社会人士捐款近100万元,帮助同校120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大学临近毕业,获得众多荣誉、受到众多表彰的冯艾和其他同学一样,避免不了要抉择今后人生如何发展。爸妈希望她能回北京;南方数家她实习过的大公司都向她纷纷发出了邀请;符合直研资格的她却选择报名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书。报名前,一位好朋友劝了她整整一夜:“到宁夏要耽误一年时间,西吉又缺水,太苦了,你会受不了的。”冯艾却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地说:“能去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能够为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

2000年8月,冯艾毅然来到西吉,这个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为“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方。冯艾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学生状况,走遍了班上所有孩子的家。一次,她去一个叫窑儿湾的村子家访。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下着大雪。一进学生家门,家长连忙请她上炕。就在她脱鞋的时候,家长看着那双她在县城花39元买的皮鞋,对闺女说:“娃,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就能像冯老师一样穿上皮鞋了!”听到这句话,冯艾的心就像针扎一般。就是这双皮鞋,让冯艾真正了解了西北山区里的人到底有多么的贫穷,也让她强烈地感受到山里人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帮助他们,从起初源于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慢慢转变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冯艾在西吉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为了能让孩子们喜欢自己、喜欢上自己的课,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学习基础差的孩子补课,有时一忙40多天顾不上洗澡。渐渐地,“课上课下主动提问的学生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过去,白崖中学一年只有一两名学生能考上大专。冯艾去后,她带出来的学生有几十个都上了大学。一名学生在考上师范大学后给冯艾的信中写道:“我把你和我母亲的照片摆在床头,每晚看着,都会给我无穷的动力和勇气!我将来准备像你一样,回到大山,播种希望!”

“我得到孩子们纯真的爱”

宁夏支教归来,冯艾进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平静有序的学习之余,对西部的眷恋总是牵动着冯艾年轻热情的心。终于,2003年6月,当得知团中央将组织1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的消息,冯艾跑到校团委要报名参加,团委老师告诉她:“这项计划只招募本科应届毕业生,你可以不去的。”“请老师帮帮忙,我真的太想再做一回志愿者了。”冯艾恳求道。经过团中央批准,冯艾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彝族山区战河乡,进行她的第二次支教服务。

初到战河中学,眼前的景象更让冯艾大吃一惊。操场上搭了三大间简易木板房,墙上的裂缝比男人的拳头还宽,一扇窗户都没有。这就是250多名学生的宿舍,孩子们的被褥破破烂烂,更有甚者拿麻袋当褥子。学校没有图书室,学生除了教材连本字典都没有,更不用谈课外书了。初一的学生会写错自己的名字。有孩子问她,因特网是用来打鱼的还是捉鸟的。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差得让冯艾痛心,看着他们,冯艾暗下决心,一定尽心尽力教给学生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在当地老师的眼中,志愿者是全才,什么课都能上。所以,冯艾是语文老师、英语老师,还是政治、地理、历史老师,甚至教过全校的音乐课。最忙的时候,每周差不多30节课,没有周末,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而冯艾还会利用仅有的3天休息日去同学家里进行家访。

在孩子们的眼中,冯艾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大姐姐。一次,冯艾要去北京开会,临行前上最后一堂语文课,走进教室,就发现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在美丽的花从中露出一小块讲台,上面是学生用粉笔写的一句话“祝老师一路平安”。第一排的孩子用颤抖的声音问:“老师,你还回来吗?”“当然回来了!”冯艾说,“那一瞬间,孩子们的欢呼声几乎要把屋顶掀翻。那一刻,泪水充盈着我的双眼,我知道我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孩子们纯真的爱!”

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

2005年8月,冯艾成为首位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队长,来到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从事中文教学工作。半年服务期满之际,冯艾主动要求延长服务期,这一举动开创了中国青年在非洲大陆从事为期一年志愿服务的先河。

这期间,冯艾每月的生活费仅200美元,为了省下更多的钱来资助学生,她每天都是乘坐当地的公交车上下班,身边的人说冯艾是他们见过的唯一一个坐小巴的中国人。

当冯艾得知有个“艾滋孤儿村”,那里收留的孩子或是被患艾滋病的父母遗弃,或是父母已经死于艾滋病的。冯艾立即召集6位志愿者看望孤儿,给孩子们带去书籍、运动鞋、玩具、糖果,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并资助了一名即将上初中的女童。

2008年,汶川地震后,冯艾是团中央首批灾后青少年心理康复专家志愿团的一员,在四川绵竹不仅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还把安置点的孩子们都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个志愿服务小分队。服务结束后,她与团员共同撰写上万字的灾后青少年心理康复建议。此后又参与在海南组织的四川灾区儿童心理康复夏令营,为近百位孩子做心理辅导。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之际,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上海市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志愿者组编写《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读本》,不仅面向15万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同样适用于全市200万城市文明志愿者。作为执行编写团队的牵头人,尽管身怀六甲,但冯艾毫不懈怠地工作直到这本书正式出版亮相。当冯艾还未充分体会到当妈妈的幸福时,世博重任当前,她连产假还没休完就又投入到紧张的世博工作中。

志愿服务人人能为,人人可为

十几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冯艾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她要更加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更是为了那些她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因为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我学生的鼓励,他们也会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自豪。”直至今天,冯艾教出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志愿者,他们以同样的方式来回馈社会。

传递爱心范文6

为丰富我校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五四”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传递抗旱救灾奉献爱心,倡导“我运动,我快乐”的健康运动理念,营造健康、快乐、和谐、奉献的校园文化,我院特举办本次以“弘扬五四精神,传递抗旱爱心”为主题的长跑比赛。通过开展本次活动,磨砺广大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奉献精神的优良品质,用强身健体的实际行动来为西南干旱灾区的人民们祈福、加油!

二、 活动主题

弘扬五四精神,传递抗旱爱心

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学院团委、学生会

策划、协办单位:XX红十字协会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裁判长:

组 员:XX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

四、 活动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五、 活动流程

(一) 前期准备

1. 联系赞助商。

2. 做好前期通知、宣传等工作。

3. 召开比赛前期工作人员工作协调大会,分配工作,责任到人。

(二) 参赛报名

向全校各学院团委、学生会通知,以自然班为单位填写报名表(见附录)组织报名。

1.报名时间: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2.报名方式:登录电信学院网站下载电子档报名表并填写完整,在报名期间发送邮件到邮箱。

(三) 启动仪式

1.时间:xx年XX月XX号

2.地点:XX学院钟楼广场

3.内容:

(四) 路线安排

XX学院钟楼广场—— —— —— ——

六、 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研究生。

七、 奖项设置

冠军一名 奖金1000元

季军一名 奖金800元

亚军一名 奖金500元 优胜奖七名 奖金300元

注:获奖选手为参赛者优先到达终点的前十名选手,本次比赛规定,每人次所获奖金的60%以善款形式捐献给西南旱灾灾区,剩余40%为本人所有。凡参加比赛者均为抗旱爱心大使,必须服从以上规定,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八、 活动需要

长跑比赛用具(发令枪、计时表、终点线等)

大型背景喷绘一张(启动仪式);

小型宣传喷绘两张;

彩虹拱门一个;

宣传条幅2——4条;

红地毯;

彩旗若干;

饮用水;

应急药品;

自行车;

九、 经费预算

选手奖金 4400元

大型背景喷绘 600元

小型喷绘 20*2元

彩虹拱门 150元/天

宣传条幅 60*2元

彩带礼炮 10*5元

共计5360元

十、 安全预案

1、提供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安全。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2、工作人员随时做好救治准备。

3、在长跑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工作人员能自行解决的要妥善解决,处理完后及时向副组长汇报,不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找到副组长或组长进行协调解决。

4、参加比赛的同学需到校医院进行体检,确认身体无误后方可参加比赛。如没进行体检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意外后果自负。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