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一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日记一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日记一则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1

今天,我正在扫地,从沙发下面扫出一只蟑螂:黑褐色的身子,一双有光泽的翅膀,一对长长的触角。它的背朝下,六条腿天。我越看越带劲,就拿起笔记本,蹲在旁边观察

它第一次想翻过来,只见它使劲摆动着触角,在原地转动,怎么也翻不过来。但它没放弃,接着来第二次,它借助翅膀向左边翻,翻不过来,向右边翻,也翻不过来。第三次,我想帮它,可它害怕我,脚不停地摆动,拼命地挣扎,最后却不知不觉地翻了过来。

通过这次观察蟑螂,让我懂得了:无论学习、做事都不能轻易放弃,要像蟑螂一样,坚持就是胜利!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2

我一直都觉得含羞草很神奇它会害羞的草!前几天爸爸给了我惊喜——买了一盆含羞草给我以我的好奇心

含羞草的叶子一串一串的看起来好像一大片但仔细地看你会它由许多小叶片组成的小叶片成对地铺在茎上向相反的方向好像两个好朋友在拉着手玩似的它的嫩红色的茎衬着那鲜绿的叶子就像朴素而高雅的女孩真秀丽!

含羞草非常有趣只要你用手碰一碰它的叶子它就命令成串的叶子合拢起来好像害羞的姑娘又好像不可告人的秘密藏起来为含羞草会呢?难道这它得名的原因吗?在我百思其解之际爷爷走了我把我的疑问告诉爷爷他听了笑着说:“多好学的孩子啊!”他用手摸着我的脑袋说“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里面有水分当人用手摸它的时候叶子中的水分就会流到地方叶子失去了水分就向上卷曲了相反你碰到它的叶柄下面的水分流走的多那叶子就垂下头来了”

“哇!爷爷你真厉害竟然知道这么多!”爷爷狡猾地笑了原来含羞草害羞的时候不单单向上卷曲的有时还会垂下头来我恍然大悟地回到了房间突然瞥见我书架上的《十万个为》我打开目录一找找到了“含羞草为害羞”的问题我立刻翻开答案查看书上说的竟然跟爷爷说的一样!原来这爷爷的秘密!在书上我还知道含羞草的害羞保护的技能它不只被手碰到的时候才会害羞每逢遇到强风或者大雨它也会害羞起来

原来我的身边就有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我身边的美!真感谢爸爸给我的惊喜!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3

【关键词】日记 生活 课堂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从低年级开始强调进行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和感受。因此,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的写作教学应从写话开始。如何提高低年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写作兴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力求从生活着手,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让学生根植生活,快乐地写日记。

一、课间活动,写“游戏日记”

爱玩是每个小孩的天性。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玻璃珠,有的玩“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我仔细地观察了小朋友们的课间活动,发现这时候的他们远远比考试得一百分快乐。何不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让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和欲望,把快乐延续到日记中呢?于是我设计了一堂写作课:让刚从操场跑进教室的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以及玩的过程。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一番口语交际后我提出要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则游戏日记吧!把你们最喜欢的游戏都写进日记本里。”就这样,向来无话可说的孩子们写出了一则则快乐的游戏日记。这样的课堂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想象作画,写“美术日记”

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画画,而且画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充满了童真童趣。我想:孩子们既然把想的画下来,能不能把画的写下来呢?这便是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啊!于是我开始指导他们写美术日记。如:教学《画风》一课时,我围绕句式展开说话:我想画……学生思维活跃,要画气球、画长发飘飘、画飘扬的红领巾、画柳枝舞动、画落叶、画炊烟、画晒在竹竿上飘动的衣服等等,第二节课时我让他们开始动手画风,再把自己画的风写成一则美术日记。有位生写道:“今天,老师让我们也来画风。我想啊想啊,终于想到画房子上的烟吧,烟雾被风吹到了天空,和风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老师夸我真聪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好孩子。”看到这段话,我很感动,因为这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位“差生”写的,其实顽皮的他也想进步。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带给孩子的不再是负担,不再是压力,而是快乐的学习,轻松的写作,孩子们又怎会逃避呢?

三、开展活动,写“记事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到少年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校园里经常举行各项集体活动,如:周一的升旗仪式,全校大扫除,年级段各项比赛……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类活动就是写作素材。如:大扫除前,我给每个学生分好工,结束后,我总结了大扫除的情况,表扬了劳动积极地学生,再让学生把这次自己的表现和大扫除的经过写成一则日记,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做与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更深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我们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写话兴趣。例如,在班里开展“讲故事”比赛、三八妇女节时帮妈妈做家务,学雷锋做好事……各项活动,都是孩子们写日记的好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开展活动,学写记事日记可让学生投身实践,让他们不再成为一个旁观者。学生的说话、写话、日记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课堂生成,写“感想日记”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生成,更要抓这些课堂生成资源。在师生多元对话中把握生成,在突发事件中把握生成,在拓展体验中把握生成。让这些课堂生成也成为日记素材,教会学生写感想日记。

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流”时,有一个学生组了“流星”,另一个学生就马上举手问:“你们有谁看见过流星?”大家就讨论开了,正当我要把话题拉回课文的时候,”有同学好奇地问:“流星是什么样的呢?”我刚想回答,就有学生抢先说:“亮亮的,从天上滑落下来,速度很快。”又有同学问:“老师,你是几月几日看见的流星?”这一问,让我灵机一动:“老师不记得了,如果那天我把他记在日记本里我就不会忘记了,以后同学们遇到有意义的事,可以把它写成日记。就刚才对流星的讨论,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我们来写一则感想日记吧!

写一则“感想日记”能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水平,还是一个能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4

关键词 迷上日记

中图分类号:C631 文献标识码:A

提高写作水平靠汗水,靠大量阅读?是的,“汗水”和大量阅读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是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写作功夫靠的是天长日久的锤炼,而我认为写日记是作文练笔的极好形式。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而习作素材的积累,就来源于生活,所以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接通生活的源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作文课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提取作文素材,并把那一丝一缕、一点一滴的感受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让学生迷上日记的。

1教会学生选材

有些学生认为写日记是负担,认为没什么可写,有的学生写也是流水账,毫无意义。针对这些,刚开始,我每天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让他们学会浓缩每一天的精华,围绕一个主题去写,并尽量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当时的情与景描写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忽然有一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他来动我。”课堂上,我先让他坐下,课后,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调查了原因,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我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评论一下这件事的是非。第二天,我看了学生日记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不少学生些课堂上不管谁对谁错,都不应该扰乱课堂秩序,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时间是宝贵的,假如上课时每人耽误一分钟,30多人就是30多分钟,再说同学之间应互相谅解,不要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那样会伤同学之间的友谊。后来,我每天都找几个同学问今天你准备围绕哪个主题来写,其中有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女生选择这样一个主题:老师下课前总要说一句“在走廊内脚步要轻,不准讲话。”她针对这句话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就连我班最不爱写日记的男生,一天,他发现老师上课间操时在操场上弯腰捡起了一张碎纸片,当时,触动很大,写出了自己看到碎片和老师捡起碎片时的内心活动。我每天都会选一些典型的日记读给学生听。渐渐地,学生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等等,都成为她们的日记素材。

2要让学生喜欢写日记,首先让学生了解掌握写作基本方法

(1)生活日记法。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挖掘内容,解决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2)添枝加叶法。为了弥补生活日记中学生写不具体的毛病,当发现学生日记中没有写具体时,就让学生为这些地方添枝加叶,把它们写具体。

(3)提炼法。必须在观察中抓住最有感受的东西,提炼出为人深思的思想,便感受在反映生活上有一定的深度

(4)练习以时间为顺序的。①在指定时间里观察某一事物。如指定在清晨、中午、傍晚三段时间内观察太阳的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以时间为顺序把观察结果写一段话。②规定描写对象,要求学生写出它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状态。③在几幅图上标明时间,要求学生以时间为序,把图上的内容写一段话。

(5)练习以地点、方位为顺序的。①指定地点、方位,如指定写“学校的四周”,要求学生以方位为序写一段话,写出学校四周是什么样的环境。②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写出室内的布置、陈设,如“教室”、“图书室阳等、③给学生一个题目,如《小卜河两岸》,要求学生按地点的转移写一段话,分别写出小河两岸的景物。

(6)练习写动植物外形的。①规定顺序。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描写动物或植物的外形。②指定某一动物或植物,如小猫、等,要求学生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写一段话,描述它的外形。

3不规定内容

写日记不给学生规定写作内容,就是允许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给学生一个广阔地写作空间。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管痛苦、恐惧或喜悦、自信,在此时对此事,他的感情肯定是真实的,真实的情绪,真切的感受,写文章时必然感情激荡,心潮澎湃。如我班一女生在一则日记中写到:“今天,妈妈去干活,留我和妹妹在家看门,可妹妹任性调皮,到处乱翻,把书纸撕得东一张西一张,我说她也不听。妈妈回来后,看到家里乱糟糟的,二话没说,劈头盖脸就臭骂了我一顿,我刚张嘴说是妹妹干的,妈妈伸手就给了我一巴掌:”你还犟嘴,她小不懂事,你是姐姐,难道也不懂事吗?”顿时,我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呀,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我也是你的女儿,我也是一个孩子啊!自从有了妹妹,您对我的态度就变了,我多么希望您对我和从前一样好啊!”可见,在这种心态下写出的文章感情真挚,有血有肉。

4不限定形式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5

日记一则

4月1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路过“东风桥”。那里有许多柳树,每到这个季节,柳树便扬起了绒绒的小毛毛,这就是“柳絮”。微风中,柳絮飘去,不一会儿,飞进了花丛中,成了洁白可爱的小蝴蝶。不一会儿,飘到了河面上,给小河蒙上了一层雪白的薄纱。不一会儿,又落在小姑娘的辫子上,成了美丽的蝴蝶结,看上去真漂亮呢!

道路上,不知什么时候,滚了一团好大的毛球,小猫见了,追啊追,追到了,扑上去一咬,满嘴毛茸茸的,像刚刚偷吃奶油蛋糕,哈哈......我从地上抓起一点嗅了嗅,不小心吸进了一点,鼻子痒痒的,闹得我直想打喷嚏。站在高高的柳树下。满眼飞絮......要是把它们采集起来,编块厚厚的毯子,那该多好呀!

点评:小作者细心地观察,奇妙的想象,把柳絮写的美妙绝伦,如梦如幻。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6

现在很多中学的作文教学都是瞄准中考高考,主要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但“套路”容易沦为“宿构”,结果“宿构作文”成风。殊不知这种“宿构”之风,也渗透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

地球永远是“妈妈”,不会是“爷爷”,就像太阳永远是“公公”;写到小动物之类的文章,结尾总忘不了添一句“保护鸟类,人人有责”之类的套语……这一切仿佛都司空见惯了。殊不知,小学生作文中的“宿构”之风正在悄然无声地蔓延着……

何谓“宿构”?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现多指学生因作文材料有限,未能拓宽视域。凡是作文,必定只用此种材料,对于其他,视而不见,缺少必要和足够的储备,未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因而人云亦云。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的表述就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多么朴实的八个字,不需要堆砌华美的词藻,也不需要布局精妙的构思,重点是要“表述自己的意思”。

因为作文教学很难“教”,不好把握,没有适合所有学校与学生的习作教学教材,也没有明确的习作教学指导方法,有很多东西“教”不出来。而写作的技能、知识、套路,也就是一些“规矩”,是能摸得着的,仿佛可以“教”的,于是教师为了寻找到一条所谓的“写作入门捷径”,而无意识中,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模式化”、“结构化”甚至“框架化”,让学生往里面钻。不重在引导学生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而是指导学生学会创作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文范式”,以不变应万变。于是,在学校的习作指导课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写作宿构风”;于是,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讲到作文课无不“谈文色变”。自然,连小学生的习作本上都消逝了那份原生态的“真”。

一、选材立意,尊重个性,摈弃“宿构风起”

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做文章”,教一般的路数和技巧,但很难教“做好文章”。如何“教”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防止“宿构”之风起?首先在尊重儿童的视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选材立意”,不是盯着一些人云亦云的表象。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的《成长的烦恼》这一题材的习作课时,刚上课便引入一个交流的话题:

师:我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什么烦恼呢?

生:工作压力大。

生:我们不听话。

……

师:除了工作也谈谈我其他方面的烦恼。

学生迟疑了,不知从何谈起。这位教师试图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高度”去谈烦恼,殊不知孩子根本不熟悉,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套话。教师没有站在“儿童立场”去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烦恼,所以儿童无限敞亮的视野就被束缚了。教师可以试着转换“立意点”,从学生身边的“小烦恼”说起:如:×××(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有一个烦恼,都六年级了,还一个大男孩,不会跳双摇,很是苦恼;×××也有一个烦恼,就是六年级快毕业了,想到这,就希望大家能永远不分开,这是幸福的烦恼……,教师在立意选材上就要试着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谈“烦恼”。这样儿童就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同的烦恼。

防止“宿构”之风起,教师首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了解儿童,用“童化的视野”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角度。

二、主题、构思,皆由内心出发,无须“跟风”

要真正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口”的能力,日记无疑是一个较好的载体。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在日记本上自由吐露自己的心里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逐步引导做到“写得实在而且富有想象力”。

弗洛伊德曾指出,人活着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李白的酒后佳作,都在自己的情感宣泄下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在日记本上,培养学生善于把自己的心里话倾吐在日记本上。比如说:今天被老师批评了,今天被爸妈误解了,今天又和谁闹别扭了……这些都是学生平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写起来就会容易些。虽然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琐碎的小事,但小事中往往最能体现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采取“放―收―放”的形式。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写出心中的想法,不必拘泥于格式规范。到四年级学生有了一些写作基础,教师可以拟一些半开放式的题目引导学生,如: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的感想(可以是读一本书,可以是针对某件事情,也可以是其他)等等。这类“感想式的日记”,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都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也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性较强,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

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一文中曾说:“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要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写个性化的作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想、会想,并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就是最“真”的作文,无须“跟风”走。

三、“范文”不是“泛文”,需适时适度

(一)教材是“引子”,不是“模子”

习作教学,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习作教材是“蓝”,那教师指导则是“青”。由于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每个班级的情况也是大相径庭,教师在实施教材中的习作教学时必须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甚至要适当地调整教材,做到“青”胜于“蓝”,才能达到更有效的个性化的习作教学指导。

苏教版国标本五下习作6的写作要求是:写写自己心中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习作教材中列举了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和孔繁森这四副人物画像的范例。如果就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范例,去写革命前辈、英雄人物,估计孩子们十有八九只能去网上“宿构”,因为图中的四个人物,除了”雷锋”的事迹,孩子们听说过一些,其他三位,根本不熟悉,还要学生去写她们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孩子们要完成任务只能去“宿构”。与其助长学生的“宿构风”,不如适时写写孩子身边的“小人物”,比较真实,学生也有兴趣去关注。写写自己尊敬的老师,班里的“绘画小能手”、“排球高手”等等。这些身边的小能人,写起来更加真实,更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指导起来也能够有的放矢;因为都是大家熟悉的,学生也造不了假。

(二)“范文”只是“例子”,不能泛滥

习作教学的课堂中有时需要有一则范例去引导学生规范格式,明确中心。如,在引导学生学写“报道”之类的应用文体,可以适当进行“范文引路”,教给学生一定的行文规范,但也要注意内容必须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真实的感兴趣的题材,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跟范文”或“改范文”;有些范文适宜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引入”,从而在欣赏完“佳作”后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进行修改。可有些“范文”在课前不适宜地引入,那样只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一条死胡同。

有效的习作教学必须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和“范例”,既要走进教材,更要能够指导学生走出教材,进行成功的超越。让习作教学更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四、实践体验:一座去“伪”存“真”的“防风林”

只有融入自身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最真实的、最富生命力的。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开始不让学生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而是写观察作文。他认为学生观察实物,容易产生鲜明的表象,产生写作激情,这有助于独立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语言表达必然“带有深刻的个性”。学生体验了,才会有自己的发现,才会有真实的想法。

(一)体验中流露真情

今年是雷锋牺牲五十周年,祖国大地掀起了“学雷锋”的倡议。笔者借着东风也布置学生写一则体验日记,主题是《纪念雷锋》,要求:做一件好事,并写下事情的经过和心里想法,和大家分享。

习作片段一:

……我从家里拿来一个扫把,先偷偷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在确定没有人后,我迅速拿起扫把,跑到邻居家门口。我先很轻手轻脚地走到水泥地的尽头,再开始从里往外扫。我两只手紧紧抓住扫把柄,轻声而又认真扫着,连一个小小角落都不放过……

习作片段二:

今天去新华书店买书回来的路上,我坐上公共汽车,看见一个座位还没有人坐,我连忙坐上去,生怕被别人坐去。然后一个阿姨带了一个小女孩上车了,我看见了就给他们让座。那女孩的妈妈赶忙道谢,还从包里拿出一个棒棒糖给我,说我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两个学生的片段节选,一眼就能发现片段二显然没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说的都是些套话。而片段一中的“偷偷”、“轻手轻脚”突出儿童在做好事时不希望被别人发现的真实心理,符合儿童的视角。

教师通过这样的“体验习作”的教学引导,可以轻而易举地揪出“宿构习作”,从而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写自己的心里话。能够及时屏蔽掉儿童习作中的“宿构风”。

(二)“小体验”却能融入“真语言”

“体验式作文”是极富情感性的习作指导方式。通过记录自己的活动体验来写自己的感想。因为自己动手做了,切身体验了,习作的语句也就更丰富,更生动。比如,“三八”妇女节,可以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把妈妈的表情以及当时你的心情写在日记本上;在上《苹果里的五角星》之前,可以布置一个这样的家庭作业:用两种方法切苹果,一种是竖切,一种是横切,边切边注意观察,写下过程,并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及想法写下来;有的学生爱看漫画书,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给喜欢的漫画配上解说词等等。“习作教学”并不是浓缩于一周仅有的两节习作课上,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小体验”中。

上一篇检查书

下一篇爱情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