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1

一、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21日—27日

二、活动主题

全民终身学习,建设美丽

三、活动内容

进行全民终身学习的广泛宣传,展示我街终身学习活动取得的突出成绩。

(一)各居(村)可与社区教育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如专家咨询、专题讲座、书法绘画、摄影展览、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健身活动、职业和生活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宣传和学习活动,并指导社区居民群众自主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

(二)提倡社区与辖区内学校结对共建、互促互学,双方要开放各类学习资源,为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支持,共同打造校园文化和社区学习活动品牌。

(三)街道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并大力支持学校和社区开展各项活动。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周顺利开展,成立街道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主任任组长;党政办主任、妇联主席、文明办主任、各居(村)主任任副组长;各居(村)、各中小学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妇联,办公室主任由妇联主席兼任。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专人负责此项活动周的活动安排和开展,并于10月10日将活动项目安排表(附件1)和联系人报领导组办公室。为确保活动周的活动质量和效果,在活动周期间,领导小组将安排到各居(村)现场察看观摩。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2

继续教育城市联盟成员单位、有关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三百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实施一年来取得的阶段成果,分析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有关工作及措施,切实推进高等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鲁昕同志在听取“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三个项目的阶段总结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3所院校的典型经验发言后,充分肯定了各项目单位的实施经验和成果。她指出各项目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引,确立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观念,创新了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了优质资源开放与共享新机制,开拓了高等院校办学及服务新模式。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3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2-0084-03

终身教育自196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流传和推广。终身教育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指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领域的教育;纵向是指贯穿人的一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潮引领下建构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正式学习无疑非常重要,而非正式学习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对非正式学习的认识,挖掘自身非正式学习的能力,掌握非正式学习的技巧和应对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正式学习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内容(可有教材和讲义),通过培训班、讲座等为学习对象解疑答惑。非正式学习可以被定义为个人不在正规教室和没有教师出现的情况下,所从事的一切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也可以包括学校发起的课程之外的活动等。非正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元性特点。非正式学习知识获取途径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中获取;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通过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学习。

第二,自主性特点。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是自我导向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导,学习由学习者自己发起,自己调控,不依赖于他人。

第三,合作性特点。非正式学习更多地发生在一定情境中,在情境中总有一些社会群体与之相关,学习者在社群中通过观察、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并通过交流完成学习。非正式学习鼓励团体通过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进行学习。因此,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更强调交流与共享。

第四,情境性特点。非正式学习时常号情境相关。非正式学习是脱离教室和教师限制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多数是非正式学习,单位出钱进行的正式培训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非正式学习与人们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密切相关。

二、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能力诉求

中小学教师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非常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一,非正式学习符合教师社会化的要求。“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正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说:“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从社会发展来看,作为教师的成人适应社会变动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不断地学习,由此来获得新观念、新知识、技能,增强自身对社会的应变能力。

第二,非正式学习适应教师多元角色的特点。教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既是社会成员、单位骨干、领导者,又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同时还有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内在诉求。首先,多重的社会角色决定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像青少年儿童那样拥有整块的学习时间,他们只能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丰富自我。从整体上看,他们的学多是非正式学习。另外,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并非是义务的,不具有强制性,他们是自主的学习者。对于成人来说,是否参加学习,学些什么内容以及选择哪一种学习形式,学习多长时间等,一切均取决于个人的自愿,自我决定。其次,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教师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立足社会,才能担当教师的重任。因此,“社会生产的任务及自身发展的需求迫使他们将一切活动(其中包括学习)均与生计和职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而非正式学习与工作情境相关,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以满足教师知识营养的补给。

第三,非正式学习满足教师学习动机的特点。教师学习动机具有实用性、职业性、深刻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师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教师能够显示出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特征明显,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教师总是学习自己所愿意学的、自己所想要学的、自己所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总是挑选与自己生活和工作联系最密切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也就是说其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教师自己会制订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其社会角色,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这也是教师学习动机的深刻性、广泛性所在。任何学校及正规形式的教育都无法完全满足教师的学习动机特点,只有与生活、工作相联系的非正式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学习动机的要求。

三、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一)政府立法

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要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去审视非正式学习所具有的作用。

1 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我国古代就有学习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而在于后天的勤奋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人。

美国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终身教育法》,克林顿在1994年签署的《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案》的第五项别强调并鼓励终身学习机会的提供。1998年,日本文部省为了综合推进各种学习活动,将“社会教育局”改为“终身学习局”并发表白皮书《日本文教政策:终身学习最新发展》,1990年6月又颁布《坚身教育振兴法》。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对终身教育进行立法的形式,通过立法对全民的学习进行促进和鼓励,使全民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政府应当对非正式学习的成果进行强化并给予认可,使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成果相互转换,使学习真正变成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形式。政府还应该在全社会开展各种主题的学习节,公民可以受邀参加各种活动,免费尝试各种学习。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家庭学习周”“工作学习月”“社区学习日”等活动,让家庭、单位、社区都参与进来,使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激起全社会的学习热情。

2 使学习更具活力

学习场所多元化。“我们发现潜在的家庭学习作为一种改变学习态度并增加所有年龄阶段学习参与的催化剂,它对社会悦纳以及对抗消极环境都有

重要作用。”家庭本身就是提升学习者积极态度的重要场所,鼓励家庭成员感受更多学习的乐趣。在家庭中形成的轻松、积极、交流的氛围,可以使每位家庭成员走入社会、走人工作单位后成为主动学习的引领者。

学习机会广泛化。“用欧盟委员会《终身学习备忘:录》的话来说:使学习更接近家庭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在任何人群的地方创建合适的学习中心――不仅仅在学校,而且在村委会以及购物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公园和广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健康中心和娱乐场所、工厂食堂等。”

在网络时代,我们的学习可以变得更轻松、更随意,学习的触角将深入到每个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地方,如医院、餐馆、银行、宾馆、候车大厅等。“英国盖斯汉市地区的地下商场中心的‘学习世界’就是一个不固定的学习中心,配备有充足的计算机和培训人员,可以随时为那些需要学习的购物者提供服务,那些学习者可以把物品寄存1到2个小时,然后进入‘学习世界’。”再如“美国芝加哥的‘学习交换所’,在那里学习者只需要在第一次支付25美元的报名注册费,便可以在那里交换他们的知识。意大利有所著名的‘列车学校’,每天出门旅行的人一登上这趟列车,便可以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许多东西”。我国也应多开设一些类似的学习中心或融入学习的俱乐部,让学习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营造氛围

1 学校文化

优良的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能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它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不同,在管理中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学校的全体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够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的一份白皮书说:‘日本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其中精神占50%。”’由此可见,只有文化的引领才可能真正实现一所学校的科学管理。其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旦拥有这样的思想和文化,教师将能够轻松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中,教师将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这样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师不断探索和进取,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文化,学校才会具有一种张力,才会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生生不息的、流动的、生动的“文化场”,才能独具特色,真正成为知识、思想、文化的诗意栖居地,这也是所有现代学校共同追求的文化使命。

2 学习共同体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4

论文关键词:地方开放大学;电大;终身教育;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列为战略目标。无锡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个人终身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提供充足、平等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伴随一生、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需求的教育服务,基本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构建无锡市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以筹建中的无锡开放大学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发展,为加快无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社区教育与地方开放大学

顾名思义,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这一概念体系及社区教育的深刻内涵: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的整体发展;社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从社区需求出发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是教育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协调发展;社区教育的体制是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社区教育实质上沟通教育和社区,协调两者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因此,社区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面向城乡社区成员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教育活动,努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我国社区教育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和基本目标。

社区教育包含了社区内所有教育形态、社区的全体成员、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从形式看,社区教育包括社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既可以由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实施,也可以在社区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展开。从资源来看,社区教育可以利用社区生活中丰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良好的社区氛围和互助的伦理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义的社区教育就是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包括了对成人有影响的社会生活或社区资源。

在《纲要》中,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社区教育不仅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承担着为所有社区成员提供终身、多样、优质教育服务的重大任务。

“办好开放大学”是《纲要》明确提出的任务,是国家战略。但《纲要》中对何谓“开放大学”、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大学、怎样建设开放大学等没有具体的描述或规定,而且在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中,也找不出相关或类似的解读条文。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认为“开放大学是具有开放特征的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其主要特征是:开放性、自治性、远程教学性和大学性。

未来的地方开放大学以继续教育为主,具有参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天然属性,这方面,筹建中的无锡开放大学(无锡电大)与所在地区——无锡市崇安区进行了广泛深入合作,在探索社区成人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2010年底无锡崇安区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就是无锡电大给力社区教育结出的成果。

1.地方开放大学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关系

地方开放大学的前身——电大本身就是一所成人高校,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其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衔接与合作,主要就是开放大学的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部门和社区生活、社区资源的衔接与合作。无锡市电大和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坐落在无锡电大校园内)与国内12家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合作办班,开通网上学习城,在线学习达数万人。“无锡新农村网校”,服务“两个提升”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市电大和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合作研发“无锡先锋网”,开展党员远程培训,服务基层组织;首创的无锡市民学习中心,助推数字化社区创建,成为市民轻松学习的场所。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开放大学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关系如下。

(1)社区教育和开放大学二者目的相通。社区教育是社区内全体成员的教育,目的是推动社区内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的发展。开放大学的主要教育对象是社区内的成年人,目的是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时发展社区生产力。从教育的功能上来讲,社区教育和开放大学是相通的,都是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满足社区的需求。

(2)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的基础和背景,开放大学则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及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顺利发展的大背景,可以为开放大学的机构提供办学场所及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并最终对开放教育机构的教育成果进行检验。同时,社区为开放大学机构的教育和实践提供了所需要的资源。而开放大学可以为社区的成人负有终身教育的责任,一方面提升了社区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把终身教育的思想传递给社区居民,服务于社区教育。因此,二者是互相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共同为成人居民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丰富环境。

2.社区教育与开放大学合作的意义

(1)有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丰富的真实的终身教育环境。终身教育是开放大学、家庭和社区共同的责任。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衔接、合作,可以丰富开放大学的教育内容,社区资源、社区文化、社区的规范、社区的艺术以及社区人民共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开放大学的有效资源。另外,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都对开放大学的学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素养。众所周知,家庭是最主要的社区教育单元,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就要营造家庭中终身学习的氛围。目前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普及为无锡电大提供很好的平台。自1999年开展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积极开展网上教学,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同时组建了多媒体阅览室、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市民学习中心。新民路和广瑞路两个校区的校园网络千兆接入Internet;购置安装了“电大在线Web2.0版”远程教学平台分校版;广播电视大学IP数据接收系统;配置了大型专业服务器,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的校园网站。近年来与无锡广电合作开设数字电视63频道,播放开放教育课程,每周三讲,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地方开放大学对社区成人教育的介入措施

面临构建无锡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在持续发展中体现特色、在承担新使命中创造辉煌是无锡开放大学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2009年无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民学习中心在无锡电大成立,不仅进一步拓宽了电大服务社会的功能,也赋予了电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重大使命。立足于电大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依托于无锡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着眼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长远目标,面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使命,电大应展开新的探索。

电大经过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不仅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而且较之其他教育形式与组织,更具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与基础。电大联合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教育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各地情况不同,做法肯定也有所不同。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为教育机构进驻社区开展或参与社区教育搭建平台

各类教育机构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工作技能培训、生活技艺培训、文化艺术教育等等,开放大学可以建立教育超市,吸引各类资源加盟,供社区居民选择。无锡电大常年为崇安区社区居民进行计算机培训,同时协助社区参加首届全国社区音乐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为原创教育机构的本地化提供衔接基地

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得到强化,更加为网络学院、学习网站、大型连锁培训机构所重视,它们会选择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在本地的落脚点,开放大学终端力量加强,有合作的优势。双方受益,社区欢迎。

3.为社会志愿者和社区居民自发性社区教育提供舞台

近年来,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服务已经不再仅限于出力流汗,各界专业人士中的智力志愿者也越来越多,社区教育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区集中了越来越多的已退休的专业人士,他们身体尚好,志趣高雅,希望有继续发挥余热的舞台,如能在社区教育的旗帜下加以有效组织,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宝贵资源。

4.为企业参与社区教育提供渠道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各类企业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如金融理财、保健养生、社会培训机构等希望到社区面向居民进行业务宣传等工作,有选择地引入和利用这些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注重企业形象的公司往往希望找到合适的项目予以赞助等,社区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在社区教育课程、项目、学习设施等方面给予经费的支持,采取企业冠名、企业赞助经费等形式支持社区教育。

5.为慈善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赞助或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帮助

社区教育内容丰富,购买专业教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寻求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支持,筹措款项设立社区教育基金,购买社区教育需要的智力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和支付教师薪酬等等。虽然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但并不是参与社区教育的人和单位都是义务劳动。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筹措资金购买社区教育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必要的。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5

一、方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依法治教是各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继续教育的法制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有效手段,英国早在《1944年教育法》中就首次使用“继续教育”的概念,并确立了继续教育的地位、主体等相关内容。法国则率先通过立法把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国家基本政策固定下来,1971年通过《终身教育范围内的职业继续教育组织法》(简称《继续教育法》),并于1978年和1984先后两次进行修订,1998年还制定了振兴终生学习政策执行体制的法律,完善了继续教育的执行体制及措施、经费、机构建设等,立法既保证了法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保证了教育所需经费的来源。美国则于1966年颁布《成人教育法案》,对继续教育的经费、组织等作了相关规定。各国都认识到通过法制,能唤起全民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并能使继续教育在国家的监督和计划下健全地发展。

(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工作思路,逐渐构成各国继续教育立法的指导原则

伴随着学习型社会这一政府理念在世界的导入和发展,终身教育思想强烈冲击着英才教育和阶段教育,却极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途径,被许多专家称之为“生涯教育”。正因如此,终身教育理念成为诸多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成为各国继续教育立法的指导原则,并因此影响着西方继续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完成了继续教育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而且对“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的认识,经历了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整合的不断扬弃的过程,其最终突出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继续教育的运行趋向社会化、市场化,但都充分肯定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继续教育工作既是个人物品,也是公共物品,无论是当事人抑或政府都是受益者,因此,政府与个人都应该为此项事业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更何况继续教育工作重长远而非即时的特点也必将制约着其“市场化”进程。为此各国都充分重视政府在继续教育事业中的作用,都在立法中详细规定了政府调控的各项措施。英国主要是通过拨款、国家考试和宏观规划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的调节效应,并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以维护统一的学术标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法国在对继续教育实行法制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计划管理,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三年为周期的继续教育计划,增强政府对继续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

但继续教育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继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性的教育,大量的工作是在职培训,与市场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继续教育要推向市场,要与市场接轨,利用市场机制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于是各国开始注重继续教育工作运行的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并在立法中予以规范,主要体现为两类措施:

1、不断强化专业行业组织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公共服务功能,政府的作用相应淡化并转变。如美国医师的继续教育协会、澳大利亚的培训咨询委员会,英国的校外监考员制度,它们是行会性质的民间机构,它们的活动主要体现为开展行业、专业规范建设、编制专业科目指南、开发课程、编写教材资料、改进教学手段、建立远程网络、制定标准化指标、推进国际化认证体系实施等。通过这些中介机构的活动,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提高了继续教育的工作质量。

2、更加注意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注重政府、企业、学校、研究部门的紧密合作。无论是教育方式的开展,还是教育经费的筹措,各国在立法中都强调各种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如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尤其是继续教育经费的筹措,各国立法在明确政府财政支持责任的基础上,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多渠道的经费筹措原则。如法国法律规定:凡10人以上的企业,企业主必须付出工资总额的1.1%以上作为继续教育经费,其中0.2%交地区用于职工培训,0.1%交专门机构用于求职者的培训,0.8%由该企业经理用于本单位职工培训。企业可与有关单位合办培训班,或派人到有关培训机构学习。经费如有节余,必须上缴国家,如果挪作他用,就要受到处罚。日本、美国的法律中也有类似规定,英国甚至通过发行彩票来筹措继续教育资金。

(四)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突出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各国在立法中毫不松懈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管及成果的认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是制定科学具体的质量评价考核办法,以形成鼓励继续学习的良好机制。欧盟提出所有欧洲国家均应建立“知识认定制度”,他们以“个人技能卡”制度的建立为起点,及时考核和记录个人在获得正式的学历文凭外所获得的其他各种技能学习成果。英国则于1986年着手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并由国家职业资格理事会制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资格体系,该体系共分11个类别、五个资格等级,五个资格等级分别对应于熟练工人、技术工人、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及专业人员。更可贵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通,从而大大增强了继续教育对青年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是建立权威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和信息反馈机制,以推动继续教育持续、协调的发展。为此,法国形成了系统的执法监管机构和一整套处理教育纠纷的司法制度。而且,法国政府每三年进行一次继续教育的调查统计,掌握企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通过向地区继续教育专管机构提出咨询,制定出国家乃至地区的继续教育法规。此外,日本的“终生学习审议会”、美国的“全国成人教育咨询委员会”都是各国法律中明确规定的管理机构,对继续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五)继续教育手段现代化、一体化、全球化进程加速,要求各国在更广阔的舞台发展继续教育事业

受益于高度发达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现代传媒为中介,以

多媒体课件为工具的远程教学更显示其勃勃生机。法国建立了众多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它们之间既激烈竞争,又保持着信息交流与各方面的联系,从而使整个培训机构处于一种开放系统之中。而且,各国在立法中越来越强调对学习信息的整合,并试图构建纵横交错的综合性实施网络,以便为国民提供各种学习信息服务。日本《终生学习振兴法》第三条在对都道符县推进终生学习活动的职责规定的第一项就是:“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学习机会和文化活动机会的信息”。

不可忽视的一个倾向是继续教育的国际背景正在变化,继续教育和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形成一致状况,合作与竞争也成为现代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涵。各国开始关注继续教育事业的国际舞台,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加强和扩大,联合办学,教师互相任教等方式已被各国普遍认可,继续教育的国际市场不断开放。

二、对我国继续教育立法的启示

(一)我国有继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与西方各国相比,我国继续教育的专项法律方面非常缺乏,至今还没有颁布一部全国性的继续教育法,已有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实现有机的结合,且在内部结构上存在着重复、冲突等不协调现象。因此,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我国,同样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构筑现代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把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与提供必要的条件从可能性转变为强制性,以对政府、单位、个人、教育机构等各方面在继续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责任、奖励与惩处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各方面在继续教育中的关系进行合理定位,使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组成统一、协调、高效的运作体系。

(二)用终生学习原则指导我国的继续教育立法

随着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国民终生学习的需求日益凸现,各级政府尤其是我国高层领导更是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的重要性。为此笔者以为,以终身学习原则对继续教育的功能、目标和措施加以引导,进而转变为相应的立法行动,应是我国继续教育立法的中心。

(三)继续教育立法应构建政府调控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运行规则

借鉴各国“市场化”和“国营化”有机结合的成功经验,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在明确政府宏观职能的前提下,同样应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注意整合社会力量来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如采取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学社融合”,探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研讨继续教育立法与现有其它教育立法之间的侧重点与相容性等等,使继续教育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并使其自身在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的调控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四)继续教育立法需建立科学权威的教育管理体系

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既不明确严谨,又缺乏执行力度,更谈不上有高效的反馈机制,严重影响了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因此,我们应认真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建立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执法和反馈体系,扎实做好认定和监督工作,及时总结、适时评估、不断反馈,保证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五)继续教育立法要打开国际视野,开放国际教育市场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范文6

随着新行政中心在凤城八路的正式启用,不经意间,曾经的北城工业重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古都的第一街道。已然成为“都市之心”的徐家湾街道,一举一动,都必将对全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徐家湾街道如何适应新定位、新要求?如何展现全市“第一街道”的风采呢?

近日,我们走进了未央区徐家湾街道,亲身感受他们的热情、干劲,感悟他们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创新性举措。采访中,徐家湾街道历任领导班子及广大群众的思考和实践,不断带给我们启示,让我们触摸到了“都市之心”的强劲脉搏。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一个行政中心,或者本身就是经济重镇,或者在成为行政中心后,因其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很快就发展成为经济中心。行政中心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紧靠行政中心新址的未央区徐家湾街道,其经济建设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50年代,红旗机械厂(现西航集团公司)、电器开关厂、电梯厂等一批大型国企相继落户这里,带动这里迅速成为北城工业最发达、城市气息最浓重的区域。后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未央大学城、浐灞生态区、大明宫遗址公园陆续在地区周边崛起,街道区位优势日趋显现。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行政中心北迁,城市发展重心战略北移,地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产生了质的飞跃。

从北城工业重地到大的中心街道,徐家湾的每一步都准确踩在了发展的节奏上,虽然其间不乏阵痛和曲折,但徐家湾人以特有的执着和远见,紧紧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让这块热土从里到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都市之心的风貌正在形成。

城市功能日趋完备

交通方面,境内西铜一级公路、太华路、东二环北延伸线、西航铁路纵横南北,绕城高速公路、红旗东西路和北三环路横穿东西,共19条道路从地区穿过。一心(行政中心及周边地区)、一轴(西铜高速城市段)、三走廊(北三环、太华路、北辰大道)的大交通格局业已形成。

教育方面,以天鼎保育院、西航三小、四小、西航二中、西航一中、西航工学院为代表的教育体系完备成熟,部分学校在未央区乃至全市都颇负盛名。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完备的教育体系,这在全市各个街道中都较为罕见,为地区跨越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社区服务方面,拥有完善的水、电、气网络;建立了从社区医院到等级医院的完备医疗体系,银行和金融机构林立,华润万家超市、三棵树超市、惠航商厦、徐家湾百货大楼、祥云农贸市场等商贸类机构遍布,为地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西航体育场、西航科教文中心、西航中心广场更是成为地区群众聚会、运动、休闲的首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徐家湾街道投资100余万元,在未央区首家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正面安装了LED屏,内部设立“综合执法”、“综治”、“党务建设”、“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六个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后,东楼办事区和主楼办公区赫然分开,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办公效率,又改善了街道形象。年试运行至今,中心共计接待办事群众和参观交流者3000余人次,受理群众办事申请1535件,其中现场办结1124件,转办结137件,提供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实现了让群众“只进一个门、事就能办好”的真情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徐家湾街道社区服务水平就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值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不论早晨还是黄昏,当你迈步徐家湾,耳边总会萦绕着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LED屏上传来的嘹亮红歌,激励了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充满信心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建设。

开放·包容·务实·创新

硬件建设只能反映一个方面,归根到底,城市建设是以人为本,一个地区人的精神面貌才是一个地区文明的根本体现。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之心,要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就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

“开放、包容、务实、创新”,这是徐家湾街道马荣国书记总结出来的徐家湾街道实践精神。她涵盖着徐家湾人未来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

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五进五谋五问调研、党员义工、清洁未央、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我为和谐社区做贡献”、孕婴健康沙龙、平安建设三个一宣传、“巾帼建功、感受北城”、“牵手同行、共谱无声乐章”爱心捐助、“迎世园、讲文明、树新风”、红凤牵手阳光、志愿服务社区行等一系列创新性活动如一朵朵吐蕊的花朵让徐家湾这片热土充满了活力。

如同春风化雨,徐家湾人的风貌一天天发生着可喜变化。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共涌现出18家文明单位,其中省级一家,市级10家,区级7家。目前,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明标兵单位。

街道干部干事要在状态

在建设都市中心进程中,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地区广大干部活得要有尊严,干事要在状态”,街道党工委书记马荣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