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响曲之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响曲之雨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取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逐步迈入新常态,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然成为社会共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江苏省经济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瓶颈,能源及环境压力凸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实行科技创新战略是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符合创新驱动战略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更好服务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1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
高职院校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各类专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加上某一传统产业,促使江苏省工业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人才培养也应随机调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大力培养满足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江苏省目前拥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0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65%;在校生人数近80万,占全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4%。江苏高职教育起步早、基础好、规模大、专业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当前,江苏已经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往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相应地推进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因此必须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为创新驱动提供重要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1)高职教育服务氛围的延伸。高职教育强化技术与人文服务融合发展,由过去以单一的技术服务为主,转换为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并重。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中,高职院校继续发挥专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参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2)高职教育服务层次的提升。目前高职教育服务层次多停留在理论层次,脱离实际,缺乏必要的校企合作形式。因此,学校与企业必须经常沟通交流,由校企双方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3)高职教育服务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利用高职院校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实验设备、专项资金的优势,搭建科技共享服务平台,大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高职教育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2015年之前,江苏省建设完成近50个省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近百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孵化培育百家骨干企业,在各自领域塑造近百个知名品牌,新兴产业所创造的价值约占江苏省年生产总值18%。同时,江苏省各级政府大力落实“十百千”行动计划,力争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度超越2015年,实现48%左右的目标。针对传统产业,江苏省利用新技术加以改造升级。江苏省传统产业体量庞大,有6个跻身“万亿级”工业行业,“万企升级行动计划”正在有序实施,传统产业向高端转型。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掌握技术的熟练、专业、职业道德良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正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江苏省现有的高技能人才数量较少,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协调,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进度。
3.2人才结构不符合创新驱动的要求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总是处于“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难境地,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在于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是否与招工企业需求相符。根据《2013年江苏省高校招生报考指南》数据统计,几乎所有江苏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难相悖,造成了人才结构和创新驱动要求不符的状况,表现为高职教育毕业生呈现大面积的结构性失业。而一些新兴产业、先进的制造业,如绿色化工技术与制药技术、生物工程、环保科技、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等相匹配的专业,无论是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还是招生规模均不能满足江苏省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3.3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创新驱动的要求
由于受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条件影响,江苏高职院校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做出调整,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素质、能力上难以满足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将从目前注重规模发展向“数质并重”转变,由单一型技能人才培训向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转变。全省拟实施“1115”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争取在5年内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以省重点技师学院为龙头、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学校以及依托企业建立100家高技能培训基地、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骨干的现代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100万高技能人才、500万技能劳动者。
4面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高职教育发展取向
4.1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教育需要开展教学方式创新。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所设课程具有显著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性,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地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科传授型教学模式。(2)多元化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实行“冠名班”教学、弹性学分制等。企业应加大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例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等,必要时给学校一定经费资助。(3)产学结合。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办学,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到企业实习,尽早了解社会,熟悉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社会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这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使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2以校企共赢为目标,深化校企协作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保证每个成员的基本利益,风险与利益共同分享。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江苏省高职教育和企业必须围绕“合作共赢”思路,创新思维,注重发展内涵,适应校企合作新常态。一方面,高职教育需要由高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江苏省职业教育联合会,制订加盟规章制度,号召高职院校加盟,同时建立网站,及时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共知;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要参与到校企合作建设中,包括各行各业协会、学会、中介机构,利用新技术加强网站建设,为校企之间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4.3以服务创新驱动为宗旨,优化专业结构
学科专业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纽带。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及时了解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高职教育所属院校要紧密地结合江苏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包括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等,强化人才市场调研,关注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变化,加强人才的需求预测、监控,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科学地设置紧缺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创建品牌专业。
4.4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发展同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这就要求江苏省各类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对现有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等,做到留住现有的人才与吸引各类高级人才,壮大师资队伍建设。关于引进人才,不再局限于招聘一些博士、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还应该注重从行业企业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到学校兼职、甚至专职,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管理实际。此外,江苏省高职教育也应以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社会服务,充分彰显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志强,黄兆信,李菲.“创新驱动”战略下大学变革的内涵、维度与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15(11):4~15.
[2]邓伟根.产业转型、经验、问题与策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交响曲之雨范文2
1.审美价值取向大千世界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性,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小学美术教育更应注重增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比如,毛毛虫化茧成蝶就是一种,这种没不仅体现生命力顽强,还表现在它的坚持不懈,而美术就会将这种美呈现出来。为此,小学美术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2.教育价值取向美术教育不但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实现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所具备的的教育价值是很明显的。小学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以美术技能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达到对学生的美育教学。
3.创新价值取向不管是国家而言,还是对个人来说,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自身就是一门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情感表达的艺术载体,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学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新事物的探究,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所以,小学的美术教育会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途径
实现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故而需转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更新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性,因此,小学的美术教育者需重视“教”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仿”,在课堂上,教师负责灌输知识,学生则负责接收知识。美术课堂上,教师只顾一味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则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其次,美术教育自身需强化美术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多加进行教学工作反思和教学课程研究。小学美术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最后,教师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同时,美术教学者还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切实为学生着想。
2.改变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重要措施。传统课堂上,学生常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最后导致学生空有一肚子的知识,却不能理解生命真谛和生活意义,更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美术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存有侥幸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为主导者。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挖掘学生们的创造性潜能,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所有的科目教学都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且还在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活动,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3.落实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工作倡导教学反思就是让教育者意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教学的批判性思维:一是教师需要端正自身态度,对于教学知识,不可盲目的相信权威,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敢于提出质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做到有勇有谋。二是教师应该做到虚心受教,多进行具有意义性的学习。三是提倡发现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是形成教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四是教师需进行自省,学会自我反思,强化自我学习意识。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应积极落实行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深度探究教学活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正面作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遵循了教学大纲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都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响曲之雨范文3
企业指导学校的职业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能力,学校为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企业不单纯为自己培养人才,还要帮助学校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
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
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是在通过职业教育推动科技进步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职业教育一边培养人才,一边推动科技进步则需要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即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应以综合性职教园区和综合性产业园为载体。在以上两类综合园区内既有企业和学校又有科研机构,在职教园区内以职业教育为主,企业和科研机构是职业教育的辅助部门,是职业教育学校做好教育的手段。在产业园区内以企业和生产为主,职业教育是附加功能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在职教园区和带有教育功能的产业园内生产企业指导学校教学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和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然后再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和生产。
企业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当前职业教育的主体还是学校,而未来职业教育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从古至今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早在学校没有出现之前职业教育完全由企业负担,出现职业教育学校之后,企业实习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专以上到研究生,学生毕业之前通常都要到企业去实习。企业做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目前的职业教育虽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但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只是完成了理论教学和部分工作能力的培训,学生要想真正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员工还要经历企业的培训和锻炼。大型企业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即使小企业也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企业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所不能替代的。如果说社会是一所综合大学,那么企业就是没有挂牌的职业大学。
学校的职业教育将以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教学重点
学校的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并没什么错处,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学院没有那所学校不希望能够交给学生实践经验,但是真正实践经验不是培养出来的,培养出来的经验不是真正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经验可以传授但是实践是无法口授的。实践是一种体验,学校的实践教育多数是模拟现实情境的教育,真正的实际经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得到。学校重视理论教育是没有错的,实际的教育就是学校教授理论,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到企业和社会去学习。但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面前,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面对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压力,面对学生就业的压力,职业教育必然要逐步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教模式是未来职教的主导形式。
交响曲之雨范文4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
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撤点并校”之利
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分散配置,一人一班甚至一人一校的现象大有存在,加上目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历偏低和老龄化教师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改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虽然国家每年按生均下拨给学校公用经费,但这些资金少,效益难以发挥,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产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然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确实改变了以上的教育现象。合并后的学校有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教师队伍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撤点并校”之弊
在“撤点并校”真正实施之后,也有很多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由于受集中办学、优化资源、资源共享等思潮的影响,中国部分县市和地区合并学校的浪潮一涌而起。原来有二十所初中的县城,现在只有两三所初中,并且都在县城,导致县城初中班级人数过多,任课教师一学期下来,就连个别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更不要说是加强对学生接受知识的个别辅导和思想动态的个别谈话了。因为实践证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班级人数过多再加上批改作业量大,无形中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部分差生就顾及不到了,再加上留守儿童、少年的增多,造成部分学生因得不到教师在学校方面的辅导,思想情绪方面的关爱,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甚至抽烟喝酒,迷恋网络,有的甚至辍学回家,走上了弃学混日子的道路。
就小学而言,大部分人口在万人以上的乡镇只有一两所小学,过去那种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结果那些合并后的中心小学同样是班级人数过多,造成以上同样的弊病,无形中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更为难言的是,近百名教师的学校,就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成了后勤工作者,生活组、门卫值班组、接送学生组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变成了臃肿的教学机构。让一些在农村长期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有资历的、有经验的、受过各种考核达标的年富力强的教师退居二线,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车接车送学生的工作,每到周五放学学生要全部回家,由于资源紧缺,校车接送不过来,有时就超载,有时学生自己找出租车。倘若遇到自然灾害、大风、雨雪天气的袭击,风险大大增加。有的地方由于道路的原因校车送不到,学生还得徒步几公里……以上种种必然藏匿着安全隐患,因此,近年来很多地方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与之不无关系。
由于合并学校,原来经过危房改造的农村小学,面貌一新,但校园内缺空无一人,没有了童真的笑声,没有了打打闹闹的声音,没有了朗朗读书声。各种电气设备、桌椅板凳、办公用品闲置无用,校园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寂。个别农村小学变成了幼儿教学点,只留一名地方教师进行幼儿教学,该名教师既是炊事员又是清洁工,只好孤独地在学校里带上八九个幼儿无章地应付。那些家庭条件差的幼儿只能在这样的教学点上学,而那些家庭条件稍好的都拖家带口地进城了,还有那些离学校偏远的孩子也进城了。
由于合并学校,致使好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只好背上过重的负担向县城进军,县城人口过度密集,造成城市人流拥挤,环境卫生差;房价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中午午休、下午放学的时间段,车辆堵塞严重,交通事故频发。而相比农村,原有一千多口人的村子只剩不到百余人。
综上所述,过分合并学校弊大于利。1.浪费人才资源,机构臃肿;2.增加农民负担,增加安全隐患;3.对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4.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放弃农村就是放弃根本;5.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机会。
农村合并学校是明智之举,提倡合并农村小学校,搞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这种想法的确很好,应该推广。但是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经济条件各有不同,有的家庭能够承担学生的上学问题;有的家庭就不能承担起学生到集中点读书;除此以外还有交通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等。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各级领导、各级部门,认真做好并校的“前提条件”,通过改革,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优化,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农村的教育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农村教育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
交响曲之雨范文5
关键词:职业素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1职业素质与中职语文教学
1.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其形成和制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等。
1.2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中的各种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专业技能素质是职业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不仅反映出职业素质的高低,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职业素质的内涵和质量。中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职业能力上:一是专业能力;二是方法能力;三是社会能力。
1.3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中职语文教学对于职业素质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语文课的道德内容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二是语文课的文化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三是语文课的正反典型形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语文课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素质。
2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2.1教学对象的正确认识
对教学对象(学生)充分而正确的认识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为主体”的基础。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向,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到他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学会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对象:对中职生总体水平的认识;对中职生层次差异的把握;对中职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对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2.2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故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共性”,又要尊重职教语文教学的“个性”。这个“个性”即中职语文的特色。中职教育的显著特色之一是无需受累于升学率,这就为从根本上扭转重应试而轻应用提供了必要和可能,也为语文教师深入改革教法,提高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职语文课改教学目标设计(原则)如下: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将主体性作为培养的核心目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2.3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编
教学文本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数量少,可选择性小,不能满足需要;缺乏特色,与培养目标不尽吻合。此外,中职语文课时明显不足。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服务,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编,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是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对课程内容的序化。
3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加强识字教学,夯实发展基础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才可听懂话,能看书,准确表达思想。大连市就要求中职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书写正确、规范。但现实中,大部分的中职生没有这个水平。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写字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一是掌握汉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二是走进社会生活,营造识字氛围;三是利用阅读教学,落实识字目标;四是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识字能力。
3.2改进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延伸
传统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只是讲讲读读,简单地落实“双基”,无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改进教学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效得到充分发挥。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让他们通过对文字的涵咏、品味、感悟、评价和思考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锻造品格,提升人文素养。
4总结
总之,教师要以中职生的专业为载体,明确地为专业教育服务,以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为手段,引导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培养职业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当然,职业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且非一门课程所能解决。
参考文献:
交响曲之雨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要想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自己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我们来自于父母、我们存在于环境、我们成长于呵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语文学科建设包含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方面。目前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课堂实践则相对滞后,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而确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这就是用先进的理念提升教学品位,用丰厚的内涵彰显教学精神,用积极的互动凸现教学主体,用鲜明的个性追求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真正跟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和谐地演奏出科学、艺术的旋律。
一、教育学生敬畏生命
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生命教育的很好载体。富含哲理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主题鲜明的小说,哀婉动人的戏剧,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多种情感的融合,将会凝聚成生命的源泉,浸润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这些名著,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悟生命的意义。有生命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生命才有幸福的人生。
二、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
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人家要求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小男孩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这个男孩靠打工赚钱,终于还清父亲的12.5美元。这个男孩就是里根,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孩子犯了错误,作为父母应当怎么办?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里根父亲的可贵之处就是让孩子懂得:犯了错误,就应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其启示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今的独生子女,优越感特别强,有父母这座大靠山,什么事都不在乎,有事皆由父母兜着。所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总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对家庭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让孩子从小信守自己的诺言,长大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因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三、教育学生与人和谐相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理性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尊严。因此在交往中,不管性别、条件、地位如何,都是平等的主体,并没有尊卑优劣之分。因此,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也是正常交往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一个古希腊传说,有一个人是天帝所造,第一只牛是海神所造,第一座房子是劳工神所造。在他们工作完成时,因为要比谁的工作最完善,便发生了一场争执,他们决定去请讽刺神来做裁判。然而,讽刺神很挑剔,处处揭他们三人的短处。他首先责备海神,因为他未曾把牛的角做在下面,这样去顶东西就容易得多了。接下来,他又责备天帝,因为他未曾把人心放到外面来,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坏人的想法以做准备。最后他骂劳工神,因为他他没想到在房子底下装上四个轮子,以便讨厌邻居的时候,住的人可以轻易搬走。于是,天帝、海神、劳工神十分恼火,一起赶走了讽刺神,并剥夺了他的裁判资格。几千年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颀赏对方,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一点很重要,在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不能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人过于苟求。如果你固执地追求完美的人,容不下对方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失误,那么你只能是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密西根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说过:“常露笑容的人,比不笑容的人在经营、买卖、教育……等方面比较有效果和成就。”交往也是如此,笑意是善意的象征,它可以使自已和对方明朗活跃起来,对对方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而在交往中,我们中学生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