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疾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疾病范文1

精神疾病指的是病人丧失了对现实的判别能力,所说的话不符合逻辑,思考有障碍,情感也有剧烈的变化,过分兴奋与抑郁,且行为怪异,这些是较严重的精神疾患,被医学界认为是脑部神经生物化学系统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妄想症等都归属为精神疾病。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是较轻微的精神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大家所熟悉的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等都属于神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患。其特征为持久性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噩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的躯体不适应感,如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均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当某些个体突然遇到严重的、强烈的生活事件刺激以后,如亲人突然亡故、严重自然灾害等,个体承受不了超强刺激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精神症状,经过短时间的治疗或心因消失以后,症状也随之消失如常人一样,一般愈后良好不会复发。心因性精神障碍可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因外伤、感染、中毒、出血、变性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导致脑部受损害以后发生功能上的障碍,如意识模糊、智力改变、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性格变化等。

人格障碍又称“性格障碍”,指的是一个人有特殊的性格模式,如果这种性格模式影响人际关系,就会不断给别人和自己造成麻烦。比如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如何,而且常常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如欺诈、盗窃等,就称为“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指一个人在、性别认同或者方面发生异常,如扮异性症、恋童症、暴露症或各种心因性失调等都被归类于此范畴。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精神发育不全,是一种由多项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所致的综合征,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可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

心理疾病范文2

现实生活中,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两个极端之间,尚有一类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常常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不过,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应有的放矢。

一﹑孤独﹑怪僻,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你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二﹑腼腆﹑胆怯,容易脸红,怕难为情--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平衡木等项目。这些活动要求人们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跨栏﹑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良机,遭到失败。

四﹑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射击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五﹑遇事过分紧张,容易发挥失常(如考试)--多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等项目。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久经沙场",遇事就不会过分的紧张。

六﹑自负﹑逞强--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活动,如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也可找一些实力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断提醒自己"山外有山"。

心理疾病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疾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64-01

报载:某市一名小学生因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太多而离家出走,还诱骗一名幼儿作伴,并对幼儿进行打骂和虐待;去年,某县一初中男生因谈情说爱被班主任批评而将老师残忍杀害;前不久,一群中学生在某茶楼打架斗殴而将一名服务生杀害;最近,某省一重点中学高中生因学习压力过重从教学楼五楼纵身而下,鲜活的生命随风而逝……

一幕幕惨剧在我们身边上演,没有人不痛心疾首,没有人不撕心裂肺。这些悲剧的发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青少年心理脆弱,心理疾病严重,肯定是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在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困难和障碍,也容易受到心灵的伤害,正在旺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据门诊和热线电话统计,寻求心理护理的人群中,75%左右的是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这些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化,大量的社会问题集中到青少年身上,他们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这种压力一旦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就难免出现心理疾病,他们如果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就会引起生活和行为的混乱与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疾病的科学护理,就必然会导致许多身心问题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他们陷入犯罪的泥坑。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模式来看,形式不容乐观,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家长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则喜,成绩差则忧,深恐“十年寒窗无人问”,总梦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现状,在中国的家庭里普遍存在。许多孩子从未体验过童年的欢乐,完全被训练成一架架“学习的机器”,他们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自由。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必然导致许多心理疾病的产生。轻则出现心理问题,重则产生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其他心理障碍。“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精神障碍,这类病人对自身的精神异常状况有所了解;对自我、别人及环境无歪曲认识,也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惧症、癔症等。“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病人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表现完全丧失自我辨识能力,严重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会主动求治;不能自理个人生活,显著妨碍社会生活;严重脱离和歪曲现实,出现各种妄想和幻觉。如果病人思维内容离奇,情感不协调,自知力缺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言行和所处的状态,拒绝医疗帮助,那么就极有可能患上了“重性心理障碍”。必须弄清症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科学护理。

为了有效防止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我觉得首先要改变大人的传统观念,大人不能一味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事实表明:一个人的学业与事业是否成功,15%靠智力因素,85%靠非智力因素,学业成绩只反映学生智力的30%-40%,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从全面的角度而不是靠考试分数定优劣,必须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其次,要坚持开放式教育,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要到处为孩子设置,不要总是用批评和斥责来代替说服教育,要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呢?要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要充分鼓励孩子的个性独立,努力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鼓励他们形成独立意识,逐渐将孩子引向健康的心理发展轨道。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春节一过,“北雁南飞无留意”,大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撇下老人,丢下孩子,背着行李,义无反顾地向沿海一些大城市奔去,孩子一年四季难得见父母大人一回,很多细小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通,日积月累,“小流成江海”,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心理疾病,常常引发一些不该发生的严重问题。某重点高中有一名高二年级学生吴某,租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间租房里。家长在外打工,他们只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至于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他们则很少关心。有一天,这孩子突然失踪了。孩子曾给家长打电话说,不想读书了。当时,做父母的不仅没有好好问他不想读书的原因,反而把孩子狠狠训斥了一顿。试想,如果,好好听一下孩子的倾诉,好好安慰孩子一番,弄清楚孩子不想读书的缘由;又假设父母能放下工作,回家一趟,好好和孩子谈谈心,找心理医生,对孩子的心理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就不会发生这种不该发生的事。

遗憾的是,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青少年,尤其是初、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高峰阶段,身心发育迅猛,他们情绪激荡、要求得到释放,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学习负担沉重,而心理承受能力却相对不足。青少年的的心理问题,犹如一座金字塔,宽大的底座,是大多数轻度的心理问题和心身疾病,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心理辅导解决;而越往上,虽然人数会越少,但心理障碍和疾病会越严重,光靠老师和家长心理辅导可能难以解决问题,需要专职心理医生来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如果发展到了塔尖,则会发展成为人格障碍与变态心理,就很难治疗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的研究、防治和护理,促其健康成长,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未来才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心理疾病范文4

前些天,甘露春医生送了本他写的《心病谁没有》给我,读完之后,不由得连说几声“精彩、及时、实用”。甘医生是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医生,10年来接诊了8万多人次,成功地解开了人们的心结。在惊羡他的成功之余,我感受更深的是他作为医院乃至心理咨询事业开拓者的艰辛,不用说1994年4月1日刚开办时的门庭冷落,就是在我在担任门诊部主任时,他的咨询室还是挤在内科门诊最角落的一间小诊室里。当时为了拓展业务,想把他们迁到另外两间较大的房间时,还有点犹豫。不是不想改善就医环境,而是担心离开内科独立出来以后,病人和家属能否接受,因为不少来咨询的人都对别人说自己是来看内科病的,都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有“心病”。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担心是多余的,搬迁后病人更多了,一年后还得再次易址,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营销学大师里斯和特劳特曾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因为这往往会导致失败,但甘医生却成功了,以他的真诚和学识,成功地挑战了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偏见,获得了大众的信任和尊敬,而且远在欧美的华侨也慕名而来。成功的喜悦令他感受到“能为众多受心理疾病困扰的患者解开心结、解除痛苦,劳作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我想,这就是一种“大医至诚”的崇高境界。

人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漫漫人生路,心有千千结,生活的压力,成功的狂喜,失败的重挫,还有日常各种繁琐事务的纠缠,都会给我们造成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或是一次性的反应过度,或是较长时间的病态延续。然而人们更多的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性疾病,宁可用高精尖设备把全身查个透来找出一个不是导致该种不适的小毛病,然后就是把所有的“良药”都吃上一遍。可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以后,很多病人甚至是其他专科的医生,都没有想到心病,当然就更没想到心病得用心药医。而有的人宁可承认患躯体性的疾病,却始终对心理问题讳疾忌医,错失了打开心锁的钥匙。

新的世纪,新的观念。当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的时候,当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里面的时候,医疗卫生界对心理疾病已变得越来越重视了。当大学生马加爵挥刀乱砍,社会各界对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了。心理和心理咨询几乎成了网络上热门的点击话题,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甘医生向公众敞开了心扉,用通俗的语言,用广博的知识,用丰富的经验,用详尽的案例,把不为人所注意的心理疾病和神秘的心理咨询向我们娓娓道来,给大众提供了一把解开心结打开心锁的金钥匙,这就是《“心病”谁没有》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医生,我学过心理学,也看过不少这类的科普读物和医学专著,对其中有关的术语和概念并不感到陌生,刚拿起书本只是想温故知新,没想到该书却令我耳目一新。那是一种崭新的编排体例,一事一议一介绍,图文并茂够直观,仿佛是在与甘医生品着茶点,共同探讨人生和健康。说它是科普读物吧,没错。因为它确实是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一看就明。说它是医学专著吧,也很对。因为它涵盖了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与时俱进,不落俗套,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工具书。真佩服甘医生驾驭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字的能力,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我想,他工作的成功,他出书的成功,关键就在于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病人的关爱,对人生的挚爱,使他从一名曾经的心理疾病患者,成长为一名医学生;又从一名普通的中医生,成熟为一名心理咨询大师。记住甘医生的忠告:“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观念。”

心理疾病范文5

可是陶昕然说,“如果再给我选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还选安陵容。”

南都娱乐:演《甄传》后在人气上有没有提升?

陶昕然:年前就有很好的剧本找上来,很多都是女一号,重要的是角色和安陵容完全不一样。我很高兴他们看到的是我对角色塑造的能力,是演出来的。

南都娱乐:本人是什么性格?

陶昕然:我本人比较积极健康、开朗。我跟安陵容唯一相像的是她是内心很强大的人,否则的话以她的出身她是不可能爬到最后的那个位置,只是我的内心强大和她的是不一样的。

南都娱乐:爽朗直接的性格去诠释一个隐忍自卑的角色,难度在哪?

陶昕然: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想理解她内心深处是最难的。碰到不喜欢的人我一定会拉着脸,但是安陵容却是有笑里藏刀的阴暗面在里面,像她心里恨死了你,但还可以很温柔地跟你姐妹长短,但是我完全不可以,我希望永远可以活得像我自己。

南都娱乐:据说为融进角色你在片场玩自闭?

陶昕然:那段时间比较痛苦,我在生活中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很开朗。为了寻找陵容内心的感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天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剧本,以至于都有人误会我很清高不合群,但是后来慢慢接触之后她跟我说,没想到原来你那么二啊(笑)!

南都娱乐:连续五个月沉浸在压抑的角色里,会不会很憋屈很难受?

陶昕然:会啊,所以拍有些戏的时候我都在现场哭到失控,真的,它会折磨你的。像陵容死的那场戏,本来提前跟导演商量好说她不应该哭,后面才会流下释然的眼泪,当天拍了四遍我从头哭到尾,我真的为她这一辈子感到太不值了,活得特别憋屈特别不容易,这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

南都娱乐:安陵容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争议?

陶昕然:很多角色像华妃就是张扬跋扈到底,眉庄是端庄到底,但安陵容不是,前面是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后来慢慢变多疑,再后来公然挑衅甄。我觉得可能因为她的完整性,还有就是她背弃了友情和曾帮过她的人,这点也是有人恨她的原因。我承认,安陵容如果搁现代的话她是有一定心理疾病的。

心理疾病范文6

——鲍女士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很多人觉得睡觉时候做梦使大脑得不到休息,是很不好的现象,但其实,适当的做梦对身体也有好处。

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体力和脑力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从血液供给的葡萄糖还满足不了它的需要,这个时候它就会动用身体的储备。利用身体储备的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乳酸。乳酸积累多了,是疲劳在一种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现。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疲劳。睡着了,人的一切活动停止了,肌肉消耗也降低了,为了节能,体温也降低。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人体所需要的新蛋白质,多半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合成。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必不可少的。

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经历很多事情,人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特别是视觉信息量很大,只要你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你大脑里面去。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另外,大脑在夜间还有学习的功能。在夜间睡眠当中,梦有时候会带来顿悟,有时候会带来创新性。

调节心理

世人熟知,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但如果做了噩梦,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会觉得没有睡好,就会心情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做事静不下心来。可见做了什么样的梦是决定心态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