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晏殊浣溪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晏殊浣溪沙范文1

关键词:浮游藻类;重金属;湘江长沙段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湘江长沙段水环境现状分析

湘江流域聚集了了湖南省60%的人口,是湖南人的母亲河。目前,长沙市区内有6个供水厂,均在湘江取水,日供水能力165万立方米,故湘江的水质质量严重影响到长沙及周边地区居民用水健康。早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就指出,湘江已是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根据湖南省相关部门的检测,湘江自上世纪90年代起污染恶化趋势愈发明显,尤其是镉、萊、铅等重金属。刘丽,廖伏初[1]等人在2009年对湘江干流长沙段的5个检测点进行了无机氮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湘江从衡阳上段至岳阳下段无机氮污染明显加重。刘晶[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研究期间检测出湘江III类水水质标准仅占41.7%,劣评于III类标准占到58.3%,同时,研究还表明湘江不但受到固定的片区污染,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非点源污染。湘江目前的污染现状究其原因为湖南省粗放式的重工I发展,及排污治理工作未完全到位。200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已决定投入174个亿来治理湘江的污染。2011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该方案计划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的方案规划项目总共有927个,总投资595亿元,规划期限2011年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方案涉及了湘江流域八个市,提出了林山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以及历史遗留污染治理三大重点任务。经过治理,铅和束、铬等重金属排放总量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70%。

2湘江长沙段浮游藻类的数据采集

根据湘江长沙段自然地理情况,自北向南设5个代表性采样点,分别位于银盆岭(S1)、师大江边(S2)、猴子石(S3)、后湖(S4)、桃子湖(S5),避开排污口和回水区。

S1至S3采样点釆样时间为2010年3月至5月,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S4与S5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时间范围包括了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样点釆样频率为每月1次,2011年5月各采样点采样频率为2次。

(1)浮游藻类采集方法

采样过程包含测定水温、pH、透明度、溶氧量等理化水质指标。浮游藻类样品釆集采用浮游生物网(200目)进行“”方法榜取,釆样点每次釆样固定捞取法往返80次进行,采集层面为水面至面下15mm的表层。采样榜取结束后迅速拉起生物网将浓缩水样装入采集品(Y1),用蒸谐水将藻类洗入采样瓶,得l00mL浓缩水样,另取采样点表层水样300mL (Y2)返实验室后冷藏保存用于氮磷检测。

(2)浮游藻类鉴定

将自然沉降的标本浓缩液制作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根据各种藻类的的形态结构特征,参考《中国淡水藻类》和《中国淡水藻类一系统、分类与生态》等书籍进行观察鉴定并照相保存。计数采用上海求精XB-K-25计数板,在沉降瓶底部以星状发散吸取17个点(中心1点2层各8个点)进行计数,从而计算不同藻类出现的频率。

3湘江长沙段浮游藻类构成

S1~S3采样点试验期间共釆集藻类6门,43属,61种。其中娃藻18属共29种占48%,绿藻16属共24种占39%,蓝藻5属共5种占8%,裸藻2属共4种占6%,黄藻1属占2%共1种,甲藻门1属占2%共1种。S1~S3采样点采样期间,S1采样点共釆集种类5门,37属,49种,其中娃藻17属共26种,绿藻14属共16种,蓝藻3属共3种,裸藻2属共3种,黄藻1属共1种。S2釆样点共采集5门39属54种,其中桂藻18属共29种,绿藻13属共17种,蓝藻4属共4种,裸藻3属共4种,黄藻1属共1种。S3釆样点共采集6门,42属,58种,其中娃藻18属共28种,绿藻15属共20种,裸藻4属4种,裸藻3属共4种,黄藻1属共1种,甲藻1属共1种。湘江浮游藻类生物组成较丰富,三个采样点种类差别不明显,种类数量自北向南增多。各采样点均有蓝藻、绿藻、鞋藻和裸藻,黄藻仅出现在湘江。娃藻在各采样点连续采样期间变化较小,绿藻在春季种类增加明显,蓝藻在流动水体S1~S3采样点较少。

4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同步调研,测得湘江长沙段Pb、Cd、Zn、Cu、Cr、As六种重金属元素分布情况如下:

Cd丰水期含量变化为0.000701-0.001164mg/L,均值为0.000929mg/L,浓度变化较小,污染较轻。枯水期Cd含量变化为0.00103-0.00218mg/L,波动较大,均值为0.00147mg/L,峰值出现在银盆岭下游,到猴子石段逐渐减少。

Pb丰水期含量变化为0.008260-0.019710mg/L,均值为0.013711mg/L;枯水期含量变化为0.01107 --0.01979mg/L,均值为0.01515mg/L。在后湖和桃子湖段枯水期的含量要大于丰水期,而在师大江边段丰水期大于枯水期。

Cu 丰水期含量变化为 0.006500-0.014300mg/L,均值为 0.009671mg/L;枯水期含量变化为0.01080-0.01820mg/L,均值为平均值为0.013451mg/L,有两个点丰水期的含量略高于枯水期,其余枯水期含量高于丰水期。峰值出现在后湖段,在进入猴子石段中逐渐减少趋于平缓。

Zn丰水期含量变化为 0.058800-0.181500mg/L,均值为 0.1111501mg/L;枯水期含量变化为0.04050-0.12510mg/L,均值为平均值为0.07503mg/L。除局部几点外,都是丰水期的含量大于枯水期。

As丰水期含量变化为 0.016070 --0.059050mg/L,均值为 0.038475mg/L;枯水期含量变化为0.00204 --0.01213mg/L,均值为平均值为0.00867mg/L。丰水期As含量是先增后减的趋势。枯水期的As含量浓度低,变化范围小,污染较轻。

Cr 丰水期含量变化为 0.001180-0.010410ing/L,均值为 0.005195mg/L;枯水期含量变化为0.01578-0.03345mg/L,均值为平均值为0.02319mg/L。枯水期的含量要大于丰水期。丰水期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枯水期含量呈波浪状。

同时,通过对比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重金属浓度发现,枯水期中重金属Cr、Pb、Cu和Cd含量都高于其丰水期的含量,而Zn和As却相反,丰水期的含量明显高于其枯水期的含量,这可能和沿岸工矿企业的季节性排放量不同以及地表径流带来的大量重金属所致。

5 污染指示种属对环境的指示

由柯克威茨和马逊的污水生物系统和指示带,可得污染物种与出现地点污染带划分情况(表1)。根据耐污种的指示,表明湘江长沙段污染严重,有机污染物多,重金属Cr、Zn含量高,废水排污量大。湘江长沙段各采样点及后湖采样点均检测到了-中污带的大量藻类指示种,-中污带和多污带的少量指示种,标明湘江长沙段污染比较严重,湘江各釆样点与后湖采样点均监测到了耐有机污染的指示种,说明湘江长沙段及后湖受到了一定的有机污染,这与湘江被排入大量城市生活及餐饮、航运和渔船废水;后湖周围居民在后湖周围倾倒废水与生活垃圾有关。

表1 污染指示种属及出现地点

6 结束语

通过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与污染指示生物法指示评价,进一步表明了湘江长沙段的严重污染情况,以上实验结果均再一次警示我们,湘江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刻不容缓。面对湘江水质污染的严峻形式,必须加强针对湘江水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对环境基础数据监测,进而促进对湘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丽,廖伏初.湘江干流无机氮污染现状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1,2.

晏殊浣溪沙范文2

关键词:《珠玉词》 圆融思致 生命意识 诗情体悟

作为宋初词坛“四大开祖”之一,晏殊无疑为北宋词风的发展与壮阔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晏殊工诗善文,尤擅小令。《珠玉词》共收得晏殊一百三十多首词作,词作短小,格调淡雅,内涵蕴藉,由此奠定了晏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晏殊也因而被称作“导宋词之先路”的“北宋倚声家初祖”。

叶嘉莹在其《大晏词欣赏》中提及,晏殊《珠玉词》有如下四点艺术特色:情中有思的意境;闲雅的情调;伤感中带有旷达的怀抱;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而不纤佻。①此语诚可谓得晏同叔词作之精要。

一、“情中有思”的生命意识

晏殊词作,既包含由客观变化所引发的感性情致,也蕴含自身对于周遭体察的细致思辨,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圆融思致。如《浣溪沙》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词人以宏阔的气象构建起深广的时空背景,以健笔抒写闲情――繁花易凋零,风雨更摧折,纵是春光无限,亦不过匆匆逝去。伤春悲秋的情怀在中国文人传统中历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晏殊的作品中也尤为常见,无论是《踏莎行》中的“春光一去如流电。当歌对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还是《玉楼春》里的“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抑或是《采桑子》中的“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无不是词人对于自然界季节更替所产生的感怀。但是与以往诗词作者不同的是,晏殊在对于时序更迭的慨叹中寄寓着更深层次的人生哲思。满目山河何处,落花风雨何年,眼前又是何人,词人均未作出交代,实在是因为晏殊所要写的并非一时,所感叹的也并非一事。这是经由作者人生观的一个维度来展开的:悲年光之有限,叹世事之无常,时间与空间在人类历史中所显现的的巨大鸿沟难以逾越,对已然消逝之美好事物的追寻不过是徒劳无功,唯有词人独自在风雨飘摇中一边嗟叹一边进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②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份高度自觉的生命意识,使得词人在创作的同时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对于生命本真的思考,对生的探寻,对死的思量,掺杂着过往生活所遗留的回忆,晏殊笔下的词作与他的文化人格达至了高度的契合。

如《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词林纪事》曰:“东坡曰‘尊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不禁惘然。”所谓惘然者,既有感于词人于《木兰花》中所透出的伤逝悼亡情绪,又情难自禁于此词在生命意识层面所引起的感怀。③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虽然这是晏殊的个人生命体验,但是却在人类生命史的进程中带有普遍性意义,从个体扩延至整体,从当时当境到超越了时空,词人在人生体悟的意义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更予以人灵魂一击。这一声叩问轻微而缓缓,却坚毅而有力,死亡的忧患心理即刻蔓延,而生的渴望也遍布流转,生死的矛盾与辩证之道在晏殊处被转化为一种诗情的消解。词人以感性的描摹展现理性之思,对生死的焦虑意识固然可怖,然晏殊以人生体验与个人修养对情感加以节制,反而使情感升华为一种操持的力量。④

二、“e淡雅致”的诗情体悟

《宋史》称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清人王灼以为晏殊之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晏殊写词给人以闲雅恬适之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词人本身诗资上佳。晏殊敏于时序迁移,善于景物描写,外界的细微变化都能被其一一捕捉融于诗中。如《少年游》中“霜花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两句,又如《清平乐》中“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之语。

晏殊对“渐变”的精准感悟和细致描绘是以他对生活的体察和用心感受为前提的,而这种敏锐的感悟能力也正是上天赐予一个诗词作者最好的礼物。

其次,词人的闲雅格调与其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晏殊亲历真宗、仁宗两朝太平盛世,虽则历经宦海沉浮,然总体来说,清越富贵是晏殊生活的主基调,他也因文采出众被奉为文坛耆宿。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士大夫文人的心理特征造就了晏殊清丽淡雅的词作风格。吴处厚《青箱杂记》载:“晏元献虽起居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见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⑤晏殊不喜以铺排金玉之举刻画富贵景状,而独独看重诗词作品中的意境气象。所谓气象者,不单是作者在作品中呈现的景致与气度,更是其生活品格与精神面貌的真切反映。《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句,寥寥数语,却于天然混成中寓以工巧之妙,于闲情雅意中托世事苍茫之叹。又如《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晏殊浣溪沙范文3

1、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出自《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2、原文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译文如下: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来源:文章屋网 )

晏殊浣溪沙范文4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纳兰性德《饮水词》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唐-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晏殊浣溪沙范文5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广州市试题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答问题。(5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黔南州试题

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中的_____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1分)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出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襄阳市试题

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苏州市试题

阅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5分)

北风卷地白草新,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容,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希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________”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怡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浙江台州市试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____,这从“______”一词可以看出。(2分)

2.两首诗(词)的主人公见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河南省试题有两道题,命题思路是从整体把握到局部探究。第1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总体把握情况,考生只要抓住“客”“乡书”“归雁”等词,就能正确感知诗中“思乡”的思想感情。第2题是有限制的名句赏析,从“表现自然理趣”的角度命题,考查考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广东广州市试题的两道题,都是从词、句入手,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古诗词阅读赏析句子类试题,多围绕名句设题,而这里要求考生赏析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并非名句,这对在学习中注重名句赏析的师生来说,是一个提醒:在备考中,应全面理解作品的意思,弄懂作品的每一句话。

贵州黔南州试题考查全面,题型经典。第3题题干中的“心理”一词,对答题角度有限制,命题细腻,考查考生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筛选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湖北襄阳市试题的两道题,都是品析词语题,在内容上有呼应。第1题考查考生对作者的辛酸与愤懑情绪的理解情况,第2题考查考生对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理解程度。设题紧扣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起伏跌宕、前后对比鲜明的特点。

江苏苏州市试题出得出入意料,考查了不常考查的长诗,试题有创新,十分灵活。

晏殊浣溪沙范文6

2.了解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柏和词的两大流派。

3.分析品味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人、词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语言。

3.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2.讨论一质疑一点拨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语言的感悟。

3.引申一比较法。通过引申比较,体会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词的两大流派的艺术特点。

媒体设计

1.录音机、范读带。(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仪、胶片。(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代文人另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解说: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解题

1.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有四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时仗。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

王维的《汉江临眺》就是五言律诗,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属于古体诗。

2.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三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词贵有意境,词人又各具自己的风格。清代张蜒将宋词大致归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本课晏殊的《浣溪沙》是婉约词代表作,苏轼的《江城子》和辛弃疾的《破阵子》则被称为典型的豪放词。

三、研习课文

1.结合注释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填文学常识表。

作品作者体例出处《汉江临眺》王维五律《王右丞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古体《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浣溪沙》晏殊词《珠玉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词《东坡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稼轩长短句》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1)学生先默读这五首诗词,找出自己没有把握读准的字,用铅笔画出来。

(2)播放朗读带,学生为生字难词注音。

(3)出示投影片,强调下列字音、字形。

塞(sài)邑(yì)浦(pǔ)襄(xiāng)

眺(tiǎo)朓(tiǎo)饯(jiàn)

扁(piān)晏(yàn)擎(qíng)骑(jì)

鬓(bìn)挽(wǎn)

3.再放朗读带,学生跟着小声读,读通读顺诗词。

4.教师范读,读出诗词的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5.抽生朗读,纠正节奏、停顿等方面的缺陷。

6.串讲诗词大意,提示作者思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诗词内容,为背诵做准备。

7.学生背诵诗词。

(解说:本课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每首诗词的基本思路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复诵读,熟悉作品,背诵诗词,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做准备。)

四、布置作业

上一篇小学生美育

下一篇生命的感动